读梁启超先生推荐史记十大名篇
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十大名篇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

《史记》十大名篇
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
大江东去楚王流芳——《项羽本纪》
礼贤下士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
文武双雄英风伟概——《廉颇蔺相茹列传》
功成不居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
旷世奇才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
官场显形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
戎马一生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
汉匈和亲文化交融——《匈奴列传》
商道货殖安邦定国——《货殖列传》
史公记史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
史记共130篇
鲁迅称赞: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将史记与屈原的《离骚》相提并论,反映司马迁之伟大。
1。
《史记》名篇导读整理(精选)

《史记》名篇导读整理(精选)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主持创作,是我
国古代史学史地著作的经典之一。
以下是我精选的几篇名篇:
1. 《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列传》叙述了楚汉之争时期淮阴侯韩信的传奇故事,《淮阴侯列传》不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人的传奇,更通过侯选、李
斯等人物的描写,反映出当时历史大背景下的人性、斗争和胜负。
2. 《平准书》
汉武帝时期,大将军霍去病告老还乡,写了一篇名为《平准书》的奏章,表达自己的政见和忠诚。
这封奏章精炼有力,文采斐然,
被誉为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3. 《报任安书》
司马迁被贬徙至广陵的时候,写了一封《报任安书》安慰自己
的妻子并自我慰藉,这封书精美文辞,既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关切
之情,也表现了他永不屈服的精神风貌。
4. 《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写在《史记》前面的序言,既是对历
史学的自我审视,更是对历史写作的高度自省。
在自序中,司马迁
不仅阐述了他对史学的理解和分析,更表达了他对史书撰写的苦衷
和诉求,展现了其对历史写作的指导思想和野心抱负。
以上仅为部分选篇,希望大家阅读《史记》中更多精彩的篇章,汲取历史智慧,不断拓展自我认识。
史记最值得读的十篇 -回复

史记最值得读的十篇-回复标题:史记最值得读的十篇导言:中国古代史书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史记》是司马迁完成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集纪事、编年、评传于一体,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成为后世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本文将介绍《史记》中最值得读的十篇,并逐一解析其主题和价值。
一、《本纪》篇《本纪》是《史记》的第一篇,也是最重要的一篇。
它按朝代顺序记录了各个王朝的政治变迁、国家兴衰的过程。
这一篇本质上是《史记》的骨架,是后面其他篇章的基础。
通过阅读《本纪》篇,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整体发展脉络,把握各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事件和历史人物。
二、《表》篇《表》篇是《史记》的第二篇,它记录了历代君主的表章和书信。
这一篇是《本纪》的补充,通过君主的表状和书信,我们可以了解君主的执政理念以及国家的内外政策。
同时,这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文书风格和表达手法的重要途径。
三、《世家》篇《世家》篇是《史记》的第三篇,它以之后各代的世家为主线,叙述了各个世家的兴衰和重要人物的生平。
这一篇通过各个世家的历史故事,展示了古代社会不同阶层的风貌和传统价值观。
其中最著名的是《刺客列传》和《韩非列传》,分别以刺客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为题材,深入探讨了古代社会的政治斗争和思想变革。
四、《列传》篇《列传》篇是《史记》的第四篇,它主要记载了各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和贡献。
与《世家》篇不同,《列传》篇更关注个人的生平和事迹,着重展现这些人物的品格和价值。
著名的《范雎列传》和《曹刿列传》是这一篇中的代表作,通过叙述范雎和曹刿的故事,揭示了古代谋士和政治家的智慧和胆识。
五、《表仪》篇《表仪》篇是《史记》中较为独特的一篇。
它主要记载了历代君主及其属臣制定的各种制度、规章和礼仪。
读者通过阅读《表仪》篇,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礼制和仪式,还可以了解各个王朝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六、《丧服》篇《丧服》篇是《史记》中独具特色的一篇,它主要介绍了古代丧葬礼仪和服饰。
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

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史记》中华书局版“大江东去楚王留芳”——《项羽本纪》“礼贤下士威服九州”——《魏公子(即信陵君)列传》“文武双雄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功成不居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旷世奇才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官场显形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戎马一生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汉匈和亲文化交融”——《匈奴列传》“商道货殖安邦定国”——《货殖列传》“史公记史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史记志疑》(清朝·梁玉绳)《史记》名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史记校正》王叔岷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留侯世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史记·滑稽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成语网开一面出自《史记·殷本纪》囊血射天出自《史记·殷本纪》酒池肉林出自《史记·殷本纪》左支右绌出自《史记·周本纪》焚书坑儒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拔山扛鼎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先发制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沐猴而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霸王别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无颜见江东父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一败涂地出自《史记·高祖本纪》约法三章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运筹帷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高屋建瓴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鸟尽弓藏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一狐之腋出自《史记·赵世家》招摇过市出自《史记·孔子世家》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鸿鹄之志出自《史记·陈涉世家》积毁销骨出自《史记·张仪列传》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脱颖而出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歃血为盟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因人成事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怒发冲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胶柱鼓瑟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奇货可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图穷匕见出自《史记·刺客列传》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肝脑涂地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多多益善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狡兔三窟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史记十大经典篇章

史记十大经典篇章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其中十大经典篇章是:
1.《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序言,讲述了作者司马迁的生平不幸和创作《史记》的缘由。
2.《本纪》:是《史记》的重要篇章,按照年代顺序记述各国各朝的皇帝、政治家及其事迹,是一部全面、宏观史书。
3.《逸周书》:收集了周朝早期的历史资料,对于理解周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有一定帮助。
4.《项羽本纪》:记录了项羽的一生和他与刘邦的战争,对于研究秦汉时期的社会政治变革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5.《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鲁国吕不韦编撰的一部政治哲学书,内容丰富,对于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和国策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6.《三苏世家》:是一部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三个苏家世系的史书,对于了解这一时期文学、哲学、政治的交汇和变化很有帮助。
7.《屈原列传》:记述了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和创作活动,对于研究楚国文化和文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8.《司马相如列传》:记述了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生平和作品,对于了解汉代文学艺术有很大的帮助。
9.《张骞传》:记述了汉代使者张骞西行开辟丝绸之路的事迹,对于研究汉朝外交和经济交流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0.《大宛列传》:记述了汉武帝时期使者卫青、霍去病等征夷大将军征服西域大宛的历史,对于了解西域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有很大的帮助。
《史记》5000字读后感

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
传记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
“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从三国开始,“史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编纂方法,它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通史;还开创了我国史学家秉笔直书的治史传统。
说到这本书一定要提的是书的作者司马迁。
写这本史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是一位史官,所以自小司马迁在耳濡目染下对历史发生浓厚兴趣。
并且一旦遇到问题,司马迁总会追根究底,直到完全弄清楚为止。
如果书本上找不到答案,他便会求教他人或亲自实地考察以辨真假。
当司马谈患重病时,他紧紧握住儿子的手,再三叮咛他继承父业。
因此司马迁痛下决心要完成父亲的遗志,编写史记。
后来,司马迁不幸遭遇了宫刑,他克服了宫刑的耻辱,忍辱负重,继续编写《史记》,经过了整整16年的不懈努力,才终于完成《史记》这本传世千年而被后人赞叹不绝的名著。
他的这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以个人荣辱看历史,固然易生偏见,但司马迁讲历史,却能保持清醒客观,即使是写当代之事,即使是有切肤之痛,也能控制情绪,顶多在赞语中发点感慨,出乎人生,而入乎历史,写史和评史,绝不乱掺乎。
他总是能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去评判历史。
史记的十大名篇

史记的十大名篇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由司马迁创作,成书于公元前109年至公元前91年之间。
全书共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收录了大量历史材料,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观点。
以下是《史记》中的十大名篇:
1.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在书的开篇进行自我介绍,表明撰写史书的目的和态度。
2. 《本纪》:本纪是《史记》的主体,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
3. 《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的生平事迹,包括他起义、攻占咸阳、巨鹿之战等。
4. 《韩信本纪》:记录了韩信的事迹,包括他的起义、刘邦的夺嫡、灭项羽等。
5. 《王离列传》:记载了春申君王离的事迹,表现了他的智谋和政治手腕。
6. 《苏秦列传》:记录了苏秦的外交活动和他的纵横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外交史有重要影响。
7. 《孟尝君列传》:记载了齐国大臣孟尝君的政治才能和他在齐国的贡献。
8. 《平原君列传》:记载了魏国大将平原君赵胜的事迹,包括他在平原君之役中的表现。
9. 《司马相如列传》:记录了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和他与卫女儿的爱情故事。
10. 《吕不韦列传》:记录了秦国宰相吕不韦的政治生涯和他的改制政策。
这些名篇各具特色,涵盖了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学、外交等多个方面,对后来的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学知识竞赛单项选择

1、“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体现的是()的观点。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2、下列不属于中国四大古琴的是(C)A.号钟B.绿绮C. 春雷D.焦尾3、下列哪项不属于古代“六历”()A.《皇帝历》B.《颛顼》C.《鲁历》D.《宋历》答案:D4、按照鲁迅的说法,不读哪一本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B)A论语 B、道德经 C、大学 D、红楼梦5、“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D:案头6、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C)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C文景之治D、开无盛世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C)A汉高祖和汉武帝 B周武王和周文王C孔子和孟子 D老子和庄子8、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A)A孙思邈B 李时珍C扁鹊 D华佗9、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D)A草原 B高山C天空 D大海10、近代梁启超则将《礼记》内容分为五类:一通论礼仪和学术,三记孔子言行或孔门弟子及时人杂事二解释。
四记古代制度礼节,并加考辨,五为《曲礼》、《少仪》、《儒行》等篇的格言、名句。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A】A.一通论礼仪和学术,有《礼运》、《乐记》、《学记》、《大学》、《中庸》、《儒行》、《坊记》、《表记》、《缁衣》等。
B.二解释《仪礼》17篇,有《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少仪》、《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等篇。
C.三记孔子言行或孔门弟子及时人杂事,有《孔子闲居》、《孔子燕居》、《经解》、《曾子问》等。
D.四记古代制度礼节,并加考辨,有《王制》、《曲礼》、《玉藻》、《明堂位》、《月令》、《礼器》、《檀弓》、《郊特牲》、《祭统》、《祭法》、《大传》、《丧大记》、《丧服大记》、《奔丧》、《问丧》、《文王世子》、《内则》、《少仪》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梁启超先生推荐史记十大名篇(一)引言史记,这一部史家绝唱与无韵离骚的结合,在历经历史长河2000多年的冲刷下,并没有被磨成细小的沙粒,相反,它更像是一块巨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这条大河的呼吸与跳动。
无数文人骚客在它面前驻足,剖析它的每一寸;无数史学家受它指引,完善着历史的记录。
这多像是河流中的巨石,在流水的冲刷下,不仅依旧屹立,磨砺出含隽的光泽,而且随着这条河流的推动,无数细沙在它周围停下,聚成一座河心岛屿。
在这座岛屿上,我们回溯上游的点滴,展望下游,希望它能够奔流入海,少走一些弯曲的道路。
梁启超,这个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和爱国者,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作为古代传记向现代传记过渡的桥梁人物、被誉为“史林泰斗”的梁启超以《史记》为记载文之典范, 讲解作文之道, 为白话文运动推波助澜。
那么他在《论<史记>读法》中推荐十大名篇原因所在,以及从这十篇传记中我们所窥见的那个年代的记忆对民国那个混乱的年代的意义是我们读梁启超先生推荐史记十大名篇所要探寻的。
当然,读史并非为读史而读史。
每一个历史碎片都在阳光下折射出现今。
在它面前,我们发现历史的轨迹是个螺旋,回旋上升,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那么,当下的我们该怎样以史为鉴,知兴替。
(二)内容概述梁启超先生推荐的史记十大名篇分别是:1、“大江东去楚王流芳”——《项羽本纪》2、“礼贤下士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3、“文武双雄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4、“功成不居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5、“旷世奇才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6、“官场显形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7、“戎马一生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8、“汉匈和亲文化交融”——《匈奴列传》9、“商道货殖安邦定国”——《货殖列传》10、“史公记史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项羽从巨鹿之战勇冠三军,西楚霸王享誉天下,鸿门宴埋下垓下之围的伏笔,他如流星般的短暂生命就此戛然而止。
信陵君礼贤下士,窃符救赵、却秦存魏。
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勇有谋,廉蔺将相和传为佳话。
鲁仲连虽在布衣,义不帝秦,一箭书退百万敌兵,善出奇谋;邹阳遇馋狱中上书,不卑不亢,终获赏识。
韩信受胯下之辱,却在在日后成为大将,不过他终究逃不过君王猜忌。
窦婴、田蚡因外戚显,两人官场沉浮,明争暗斗尽显。
李广终难封侯又给文人骚客留下多少感慨。
汉王朝与匈奴的较量,你进我退,汉武时的征伐结束了和亲的历史。
货殖展示了农工商三者的经济活动。
太史公在最后向世人剖析了自己写作史记的原因。
附:太史公自序中对写作这十的原因秦失其道,豪桀并扰;项梁业之,子羽接之;杀庆救赵,诸侯立之;诛婴背怀,天下非之。
作项羽本纪第七。
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於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
作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能设诡说解患於围城,轻爵禄,乐肆志。
作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
作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吴楚为乱,宗属唯婴贤而喜士,士乡之,率师抗山东荥阳。
作魏其武安列传第四十七。
勇於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
作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彊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布衣匹夫之人,不害於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
作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知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
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
於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曰:“於戏!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於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主天官。
至於余乎,钦念哉!钦念哉!”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
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
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
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传。
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序略,以拾遗补 ,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後世圣人君子。
第七十。
(三)理论与方法梁启超先生“以研究文章技术为目的”推荐了这十大名篇。
“右诸篇皆肃括宏深,实叙事文永远之模范。
班叔皮称史公:“善序述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良史之才。
”如诸篇者,洵足当之矣。
学者宜精读多次,或务成诵,自能契其神味,辞远鄙倍。
”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此我们人为不能将史学与文学割裂,故从两方面谈谈我们对其理论与方法的看法。
史记史学方法研究1、开创“纪传体”体例。
以历史人物为主体编撰对象,完整展现一个历史事件的发展全过程,避免了编年体造成历史事件的支离破碎的问题。
“本纪”按年代顺序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迹;“表”按年代谱列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书”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世家”载述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业绩;“列传”记载各种代表人物的活动。
司马迁创造性地把这五种体裁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2、《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关注社会各阶层的活动。
就所推荐的十大名篇看来,《匈奴列传》展现了汉族和匈奴之间的战争与和平,矛盾与统一,边界上的市场促进了两者的交流、交融与发展。
《货殖列传》全面展现了农工商的经济活动状况。
史学界公认:“历史思想及于经济,是书盖为创举。
”:史学家翦伯赞说:“《史记》虽系纪传体,却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
”司马迁“几乎注意到历史上社会之每一个阶层,每一个角落,每一方面的动态,而皆予以具体生动的描写。
所以我以为,《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社会史”。
《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
由于纪传体可以容纳广泛的内容,有一定的灵活性,又能反映出封建的等级关系,因而这种撰史方法,为历代史家所采用,影响十分深远。
3、秉笔直书。
《史记》明确表示反对那种“誉者或过其失,毁者或损其真”的作法。
以项羽为例,项羽是司马迁心目中的英雄,因此,司马迁以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爱记述了项羽的伟业。
但对于项羽的骄傲自大和企图以武力征服天下的致命弱点,司马迁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这一思想贯穿史记,并在写作过程中严格执行。
4、编制材料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对叙述史实采取详近略远的原则,避免了对历史的的真实的捏造。
某些人物的事迹会有交叠,重复记述过于累赘,因此,史记对其进行了处理,即把某一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他本人的传记里,而写入他人的传记中。
如“鸿门宴”一事,在《项羽本纪》中详写,在《高祖本纪》中略写。
5、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
史记以人物为记录历史的主体,对于人物的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以《为其武安侯列传》为例。
该篇对于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十分细致,如: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表现出了窦婴的耿直。
而之后灌夫、窦婴与田蚡之间的矛盾在一系列紧张的对话、动作中迅速尖锐,特别是灌夫指桑骂槐、东廷辩论更是在细节描写之中形成了冷热对比。
在史记中我们能够看到王侯将相,也能看到贩夫走卒,司马迁对他们的记述也是对阶级的一种突破。
史记文学方法研究(一)善于选择、安排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1、精心选取历史人物一生中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大事。
以《项羽本纪》为例,对这样一个骤起骤灭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作者主要抓住他生平中三件大事来写: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
钜鹿之战写他在起义军处于劣势的危急时刻,破釜沉舟,渡河救赵,击破了乘胜前来的秦军主力,表现他叱咤风云、勇冠三军的英雄气概。
鸿门宴写他在急欲“击破沛公军”时,轻信刘邦和解的言词改变初衷,以至坐失良机,为自己留下后患,表现了他的坦率重义和少于谋略。
垓下之围写他被刘邦重重围困时,慷慨别姬,冲杀突围,不肯东渡,白刎乌江,既表现了英雄气概,也反映了他自矜功伐、至死不悟的错误思想。
以这三个重大事件组成项羽传,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英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也深刻地显示出他一生成败的内在因素。
《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抓住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件大事来写,突出了蔺相如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和以国事为重不念私仇的高贵品质。
《李将军列传》也只着重写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中的三次战斗,以突出他英勇善战的英雄本色。
2、注意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暗示人物未来。
《史记》于人物写大事,有时也写生活小事,因为这有助于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个性更鲜明。
有些小事还往信与刘项三分天下,期间的利害分析与日后的发展相差无几,“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一语成谶。
3、运用“互见法”。
这就是把某一历史人物的一些事迹,在本传中省略,而写入其他人物传记中去。
运用这种方法,有时是为了避免重复,或为了避免遭祸,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突出人物某一性格特征。
如《项羽本纪》,主要是要突出项羽喑曙叱咤、气盖一世的英雄形象,因此便把他许多个人的缺点和政治上军事上的错误,放在《淮阴侯列传》中去写,这就不至于损害他的英雄性格。
《魏公子列传》主要写一个能够礼贤下士的贵公子形象,因此就集中写信陵君如何“自迎夷门侯生”等故事,而把他因为畏秦而不肯收留亡命的虞卿和魏齐的故事,放到《范睢蔡泽列传》中去写,这也是为了不至于损害信陵君的形象。
这是司马迁写人物传记普遍采用的方法。
(二)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1、细致的细节描写。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尽力避免一般地梗慨地叙述,对要写的主要事件往往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魏公子列传》写信陵君迎侯生的一段,将动作、语言、心理刻画的十分细致,充分展现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性格。
2、紧张斗争场面的描写。
司马迁善于通过紧张场面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描写,东廷辩论(《魏其武安侯列传》)的描写,都是通过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三)在运用语言方面有很高的成就1、善于运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史记》里的人物语言,无论独白、对话都充分个性化。
以刘邦和项羽见巡游的秦始皇时所说的话为例,项羽见秦始皇时说:“彼可取而代也!”(《项羽本纪》)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高祖本纪》)话的意思一样,都想登上帝王的宝座,但语气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