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优秀心理咨询案例

青少年优秀心理咨询案例
青少年优秀心理咨询案例

从好学生变成了到处游荡的坏学生,到处惹事生非。

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

童年时代的马小武真可谓天生骄子:一讨人喜爱的脸蛋、一个活泼开朗的性格、一口标准好听的普通话、一个老爱冒出问题的脑袋瓜。他简直就是一个天底下所有父母连做梦都想拥有的好孩子。由于他的聪明可爱,勤奋好学,从入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表扬,他几乎成了同龄人的楷模。

在马小武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父母和老师们除了给予他知识外,还用他们所能理解的道德观念教育他,用社会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的行为准则要求他,他就像一颗小小的幼苗,在道德的滋润下渐渐地成长了起来。

少年时代的马小武还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喜欢的学生。他在学习上从不马虎,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对老师非常有礼貌,对同学也毫不吝啬自己的善良。他经常代表班级、学校参加区级和市级的各类比赛,争得过许多荣誉。他还帮助一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经常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为他们解题并讲解。或许是因为对他人的赞扬的回报,或许是因为角色的需要,总之,马小武在日常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要求中,其在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价值观渐渐地形成了。

马小武的父母是一对比较正统的夫妻。母亲是一名国家公务员,在社区担任一定的职务。她历来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为了工作早出晚归,甚至没有休息日;再加上外公、外婆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除了工作之外,还要去照顾他们,所以相对来说放在马小武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就比较少。父亲是一名海员,经常远航到别的国家,一出去就得好几个月,平时无法关心儿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可是马小武没有让父母失望,他凭着“做一个好孩子,做一个好学生”的信念,给他的父母带来了欣慰的回报。每一次学校开家长会,马小武的母亲总是最光彩的,因为老师经常把马小武的成绩挂在嘴上,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如果没有小学高年级发生的那件事,相信今天的小武一定还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他的家庭也一定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

然而,事实却向相背的方向发展了。

被人欺骗的遭遇使他茫然了

由于马小武的出色表现,再加上老师对他的赏识,他历年都被评上区级或市级“三好学生”。时值马小武上4年级的那一年,又到了学校开展“三好学生”的评选工作的时候了。由于马小武为学校争得了市级“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优秀奖项,所有的人都认为市“三好学生”的称号非他莫属。当时初中有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分,学校领导考虑到市“三好学生”可以保送进重点中学,就由校长找马小武和他的母亲谈话。校长在肯定了马小武的成绩之后,提出把这一年的市“三好学生”名额让给5年级的学生,以帮助学校增加进重点中学的录取数。同时校长还保证,等明年马小武5年级毕业时,一定把市“三好学生”的名额给他,并保证他能进重点中学,以感马小武为学校作出的贡献。面对学校领导诚恳的态度,马小武和他的母亲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当5年级新学期开学的时候,马小武的班级里多了一个从别的学校转学进来的新同学,他就是很喜欢马小武的班主任老师的儿子,他叫林伟成。林伟成也是一位优秀的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与马小武不相上下。由于两人同受班主任老师的喜爱,自然在很短的时间,马小武和林伟成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马小武担任大队长,林伟成担任小队长;马小武代表学校参加市级的比赛,林伟成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比赛;马小武的成绩名列全年级第3名,林伟成的学习成绩名列全班前3名,两人因两颗纯洁的童心无任何功利色彩地成为了知己。又到了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根据学习成绩以及对学校的贡献,再加上校长的承诺,马小武理所当然地成为市“三好学生”的第一人选。然而当广播中公布的时候,马小武傻了,半天

没有缓过神来。广播中宣布:林伟成被评为市“三好学生”,另外两个班级的班干部被评为区“三好学生”,马小武榜上无名!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马小武傻傻地回到了家中,他再也按捺不住心的委屈,趴在床上痛哭起来。母亲也被学校领导不负责任的行为惊呆了,先不说儿子是不是真的就不如林伟成,就凭儿子对学校作出的贡献和学校的承诺,学校也不应该让他榜上无名啊。怀着愤怒、怀着困惑,母亲第一次走访了校长和教育局领导,得到的答复是:林伟成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嘛,上报的是不能更改的。考虑到马小武的具体情况,可以在区“三好学生”的上为马小武增加一个名额。母亲回家后与马小武商量,已经被失望和痛苦吞噬了的马小武拒绝了这个名额。他强忍着眼泪告诉妈妈,他什么都不想要了。一个他那么崇拜的老师,一个他那么信任的朋友,一个他为之自豪的学校,为了市“三好学生”的名额,全都把他“出卖”了。马小武幼小的心灵被人世间无情的利剑深深地刺伤了。他茫然了。

两种道德力量的冲突使他走向了反面

失去了保送进重点中学的机会,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了。事情发生后没有多少时间,马小武带着心灵的创伤走进了考场,结果考出了他有生以来最差的成绩。特别是他平时最喜欢、最拿手的作文,由于对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的仇恨,他放弃了努力,胡乱地写了一通,一分没得。

在这当口,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老师对马小武的反常状态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而父母为了掩饰自己对这种道德背叛行为的无奈而回避了儿子困惑的眼光。马小武得不到成年人坦诚的交流,谁也不愿意和他一起剥开整个事件的层层伪装,探讨道德的标准和道德依据。似乎所有人都像《掩耳盗铃》中的偷铃者,认为只要不谈这件事,事情就可以像没有发生过一样。然而,马小武的思想斗争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他不明白:为什么以前那么喜欢和重视他的人现在离他而去了?为什么经常教育他要先人后己的老师却在这件事中采取了相反的行为?为什么所有的人都不站出来帮助他说明事情的真相?难道现实社会就真的与他们平时接受的教育是两回事?马小武的在道德观念和自我价值评价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需要有人来帮助他解答,他需要有人来分担他的伤痛,可是谁也没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马小武就在这种无助的状态中,拖着疲惫的身体,进入了普通中学。

原来一个人人都羡慕的好学生,一下子落到了几乎与差生同等的境地。在第一次走进校门的时候,望着别的同学惊异、讽刺、嘲笑的眼神,马小武恨不得转身逃出这个对他来说像“地狱”一样的学校,可是他心的求学愿望、一种不甘心认输的冲动支撑着他,他抑制住自己的恐惧感、羞辱感,装着满不在乎的神情开始了中学的生涯。

在中学的第一次家长会后,母亲向班主任老师讲述了马小武的这段特殊经历,希望老师能帮助他重新振作精神。然而,一个母亲的善良愿望却被老师误解了。老师认为马小武以前太受人重视了,他被宠坏了,现在不应该再让他有这种高人一等的感觉。从此,班干部的中不再出现马小武的名字,代表班级参加学校和社会活动的队伍中也不再有马小武的身影,马小武彻底被人遗忘了。然而,他却还在苦苦地坚守着他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从小受到的道德影响使得他能忍受所有的失落,因为他相信他没有错。直到有一天,班级中一部分同学和语文老师发生了一些冲突,在班主任老师进教室了解事情的过程中,马小武为同学们说了几句解释的话,没想到,班主任老师冲着他大声地训斥起来:“马小武,你不要把小学里的那一套拿到中学来,你也不要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没有问题。如果真是这样,你为什么不进重点中学,跑到我们的学校来干什么?我看,你和那些坏学生没什么两样。”

马小武苦苦维护着的一丁点自我价值认可感被砸碎了,他冲出了教室,冲出了学校,他想找一个地方把他破碎了的自我价值再修补起来。可是,茫茫的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的问题烦恼和操心,谁也听不到这个急需道德援助的年轻人的呼救声。

生”的信念,给他的父母带来了欣慰的回报。每一次学校开家长会,马小武的母亲总是最光彩的,因为老师经常把马小武的成绩挂在嘴上,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如果没有小学高年级发生的那件事,想必今天的小武一定还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他的家庭也一定是一个让人羡幕的家庭。

然而,事实却向相背的方向发展了。

被人欺骗的遭遇使他茫然了

由于马小武的出色表现,再加上老师对他的赏识,他历年都被评为区级或市级“三好学生”。时值马小武上4年级的那一年,又到了学校开展“三好学生”的评选工作的时候。由于马小武为学校争得了市级“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优秀奖项,所有的人都认为市“三好学生”的称号非他莫属。当时初中有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分,学校领导考虑到市“三好学生”可以保送进重点中学,就由校长找马小武和他的母亲谈话。校长在肯定了马小武的成绩之后,提出把这一年的市“三好学生”名额让给5年级的学生,以帮助学校增加进重点中学的录取数。同时校长还保证,等明年马小武5年级毕业时,一定把市“三好学生”的名额给他,并保证他能进重点中学,以感马小武为学校作出贡献。面对学校领导诚恳的态度,马小武和他的母亲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当5年级新学期开学的时候,马小武的班级里多了一个从别的学校转学进来的新同学,他就是很喜欢马小武的班主任老师的儿子,他叫林伟成。林伟成也是一位优秀的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与小武不相上下。由于两人同受班主任教师的喜爱,自然在很短的时间,马小武和林伟成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马小武担任大队长,林伟成担任小队长;马小武代表学校参加市级的比赛,林伟成代表班级参加的学校的比赛;马小武的学习成绩名列全年级前3名,林伟成的学习成绩名列全班前3名,俩人因两颗纯洁的童心无任何功利色彩地成为了知已。又到了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根据学习成绩以及对学校的贡献,再加上校长的承诺,马小武理所当然地成为市“三好学生”的第一人选。然而当广播中公布的时候,马小武傻了,半天没有缓过神来。广播中宣布:林伟成被评为市“三好学生”,另外两个班级的班干部被为区“三好学生”,马小武榜上无名!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马小武傻傻地回到了家中,他再也按捺不住心的委屈,趴在床上痛哭起来。母亲也被学校领导不负责任的行为惊呆了,先不说儿子是不是真的就不如林伟成,就凭儿子对学校作出的贡献和校长的承诺,学校也不应该让他榜上无名啊。怀着愤怒、怀着困惑,母亲第一次走访了校长和教育局领导,得到的答复是:林伟成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嘛,上报的是不能更改的。考虑到马小武的具体情况,可以在区“三好学生”的上为马小武增加一个名额。母亲回家后与马小武商量,已经被失望和痛苦吞噬了的马小武拒绝了这个名额。他强忍着眼泪告诉妈妈,他什么都不想要了。一个他那么崇拜的教师,一个他那么信任的朋友,一个他为之自豪的学校,为了市“三好学生”的名额,全都把他“出卖”了。马小武幼小的心灵被人世间无情的利剑深深地刺伤了。他茫然了。

两种道德力量的冲突使他走向了反面

失去了保送进重点中学的机会,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了。事情发生后没有多少时间,马小武带着心灵的创伤走进了考场,结果考出了他有生以来最差的成绩。特别是他平时最喜欢、最拿手的作文,由于对教语文的班主任教师的仇恨,他放弃了努力,胡乱地写了一通,一分没得。

在这当口,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教师对马小武的反常状态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而父母为了掩饰自己对这种道德背叛行为的无奈而回避了儿子困惑的眼光。马小武得不到成年人坦诚的交流,谁也不愿意和他一起剥开整个事件的层层伪装,探讨道德的标准和道德依据。似乎所有的人都像《掩耳盗铃》中的偷铃者,认为只要不谈这件事,事情就可以像没有发生过一

样。然而,马小武的思想斗争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他不明白,为什么以前那么喜欢和重视他的人现在离他而去了?为什么经常教育他要先人后已的老师却在这件事中采取了相反的行为?为什么所有的人都不站出来帮助他说明事情的真相?难道现实社会就真的与他们平时接受的教育是两回事?马小武的在道德观念和自我价值评价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需要有人来帮助他解答,他需要有人来分担他的伤痛。可是谁也没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马小武就在这种无助的状态中,拖着疲惫的身体,进入了普通中学。

原本一个人人都羡慕的好学生,一下落到了几乎与差生同等的境地。在第一次走进校门的时候,望着别的同学惊异、讽刺、嘲笑的眼神,马小武恨不得转身逃出这个对他说像“地狱”一样的学校,可是他心的求学愿望、一种不甘心认输的冲动支撑着他,他抑制住自己的恐惧感、羞辱感,装着满不在乎的神情开始了中学的生涯。

在中学的第一次家长会后,母亲向班主任教师讲述了马小武的这段特殊经历,希望老师能帮助他重新振作精神。然而,一个母亲的善良愿望却被老师误解了。教师认为马小武以前太受人重视了,他被宠坏了,现在不应该再让他有这种高人一等的感觉。从此,班干部的中不再出现马小武的名字,代表班级参加学校和社会活动的队伍中也不再有马小武身影,马小武彻底被人遗忘了。然而,他却还在苦苦地坚守着他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从小受到的道德影响使得他忍受所有的失落,因为他相信他没有错。直到有一天,班级中一部分同学与语文教师生了一些冲突,在班主任老师进教室了解事情过程中,马小武为同学们说了几句解释的话,没想到,班主任教师冲着他大声地训斥起来:“马小武,你不要把小学里的那一套拿到中学来,你也不要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没有问题。如果真是这样,你为什么不进重点中学,跑到我们这样的学校来干什么?我看,你和那些坏学生没什么两样。”

马小武苦苦维护着的一丁点自我价值认可感被砸碎了,他冲出了教室,冲出了学校,他想找一个地方把他破碎了的自我价值再修补起来。可是,茫茫的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的问题烦恼和操心,谁也听不到这个急需道德援助的年轻人的呼声。

马小武真的失落了。他抛弃了自我约束,他关闭了心的道德声音,他与那些带有破坏性倾向的同学为伍,与教师作对,与学校作对。他讨厌学习、讨厌教师、讨厌说教,他的学习成绩先从全班成绩前10名下降到20名左右,然后又降到倒数10名左右。父母虽说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但他们本来就与儿子的沟通少,现在更是只能干着急,再加上各自的工作都比较忙,他们只能听之任之、任其发展。

结成道德同盟,唤醒在道德力量

在马小武上初二的时候,为了不再让儿子走得太远,为了唤醒被盖起来的良知,母亲再也坐不住了。她通过工作的关系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够帮助她的儿子解开心里的结。

仔细分析了马小武的个案后,我把他的问题不仅看成是心理问题,更看成是道德问题。

自从“心理健康”的概念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以来,许多父母和老师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归结到“心理问题”。实际上,不论是老师还是父母,对马小武的评价也是“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不能经受失败”、“没有毅力”、“逃避现实”等等。从表面上看,这些心理现象在马小武身上都存在,但从更深的层次看,那是两种道德力量之间的冲突,是青年人对我们成年人道德观念的淡漠发出的挑战。

实际上,当我们把孩子身上的问题说成是“心理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把问题的责任重点转嫁至孩子本身;如果我们有勇气承认孩子问题的实质是“道德总是将责任的重点移到了自己身上。我们必须向孩子承认我们也有迷失前进方向的时候,承认我们心的虚弱,承认我们也需要得到他们的谅解和原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新得到孩子对我们的信任,才能给予孩子坚定的道德力量,去克服他们的不安全感和逃避思想。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我为马小武设计了一个辅导方案,并请他的父母一起参与。

一、与马小武单独交谈,彼此坦诚地沟通,不回避任何敏感的问题。我认为初二的学生

已经完全有权利了解事实的真相,他们有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考方式。比如,我们谈到了虚伪和背叛的问题。马小武认为:“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是个虚伪的人,她表面上喜欢我,骗取我对她的信任,可背地里为了她的儿子能保送进重点中学,利用职权出卖了我。”马小武还说:“老师平时总是对我们说,待人要真诚,为什么她自己就不能真诚待人呢?”

我承认,马小武谈到的一些问题,老师属于比较严肃的道德品质问题,也是我们经常寻找理由来解释和躲避的问题。此刻,我感觉到在这个年轻人面前,任何理由和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我不为那个班主任老师寻找任何解释,而是向他阐述了如果班老师是一个理智善良的人,她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使得自己的儿子进入重点中学。

理解和认可使捂得严严实实的在觉知开始松动了。我向马小武表示,愿意和他一起去探讨整个事件深层次的动机和道德与否的问题。同时,我让他回家后将他认为老师的错误和学校领导的错误,包括父母的错误都清清楚楚地写在纸上,写得越详细越好。下一次我们再来分析和探讨。

二、与马小武母亲个别交谈。坦诚地与马小武的母亲交谈,分析在孩子出现道德和心理危机的时候,父母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向孩子伸出援助之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说明了父母在竞争的社会中,忽视了自身的道德品质的提高,面对道德观念的冲突,采用了逃避的方法,这给孩子的心灵成长带来了阴影。所以,在马小武的问题上,作为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希望他母亲能用她与孩子之间的特殊关系,与儿子进行真诚的交流,向儿子承认自己在道德上的软弱,并希望今后能与儿子互相帮助,彼此坚定自己的道德观念。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强调马小武的角色,并以相互平等的方式经常探讨一些社会道德问题,如针对工作单位中有争议的事,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针对学校和班级里发生的事情,或针对社会问题、国际事务问题等,都平等地发表各自的观点。虽然说这种讨论不能改变事件本身什么,但可以在家庭中建立道德同盟,互相肯定和依赖彼此的道德观念,这会帮助家庭中每个成员不断成长。

第二项工作在一开始有一些难度,母亲和儿子之间从来没有认真、严肃、平等地交谈过一次,谁也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情绪投入,交谈的第一次失败了。之后,经过双方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准备,又开始了第二次。可以说这一次对母子双方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时刻,他们发现对方向自己展现了一个从没有被了解的空间,而彼此这个不了解的空间又是这样的相似。交谈在激动和感激的情绪中暂告一个段落。

道德成长是每一个人的使命。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其结果必定是理想的。现在的马小武已不再为过去的伤痛而放弃自己,也不再为他人的道德迷惘而动摇自己的道德观,因为他有了一支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的“同盟军”。

关键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得到解决。记得一次我和马小武交谈时,为了使马小武从心底里产生对学习的欲望,我让他为自己描绘一幅将来的目标蓝图。由于长时间在无目标、无理想的状态中生活,他一下子不知从何下手。我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跟他谈当今成功人士的得与失,谈他经验中曾经的成功给他带来的喜悦,谈我们国家要赶超先进国家的机遇和困难,谈国家与个人的关系,谈人生的意义和目的等等。在交谈过程中,马小武变得越来越主动,而且谈的话题也越来越宽广。到此,我开始切入学习的主题。没想到,马小武比我说得还快。他对我说了在学习上要迎头赶上的计划,他知道要赶超同学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只要在时间的安排上和学习的方法上找到突破口,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超过别人。听了他的计划和充满自信的话,我想,我的辅导和咨询可以告一个段落了。随后我给他介绍了几个在学习方法上很有研究和创意的朋友,请他们一起帮助小武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一个跳跃。

专家点评或综述

高校辅导员案例分析(DOC)

高校辅导员案例分析 1.案例简介及分析 一天早上出完早操后,一名同学向我报告说放在书包里的两百元钱被人拿走了。当时操场上还有很多人,而这位同学的书包和其他人的书包就放在一起,并且其他人的书包都未动过,唯独他的书包被人翻过。我问他把钱放进包里的时候,有哪些人在场,他说很多人都在场,自己也说不清了。我只好提醒他自己今后多注意。此后,又有该同学寝室的其他人陆续向我报告说自己放在枕头下或放在抽屉里的钱总共约1000多元被盗,但门窗均未有被撬的痕迹。■高校学生钱物被盗案件的屡屡发生,严重地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社会、家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广大师生深恶痛绝。对待盗窃现象一方面一定要引起重视,尽量侦破; 另一方面不能胡乱猜疑,轻率处理,关系到一个学生一生的名誉,即使掌握了确切证据,查证属实后,也不能简单处理,一定要尊重学生,经常找学生谈话,促使学生从内心里、从思想上认识自己的错误。切不可一味地批评,而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重新做人。 2.案例简介及分析 2008年下半年,按照学生工作处的工作部署在08级学生中开展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主题班会。班会采用了统一制作的课件,笔者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从七个方面对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了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有很多同学没有认真地听讲,甚至个别的学生在睡觉。在班会结束约半个小时,一条手机短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李老师,今天下午的班会您很辛苦,一讲就是两个多小时,但我觉得我并没有什么收获,建议以后的主题班会能否压缩一下时间或变换一下形式,否则主题班会的意义不大。笔者收到短信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找来了班级的班长和团支部书记,安排他们就班会的效果进行一次调查。班级调查结果显示:近50%学生认为班会的意义不大,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近30%的学生认为班会的形式太古板,老师一味地说教,同学们的容易听觉疲劳;90%的学生认为应该对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改革。 ■主题班会是辅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地利用主题班会,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每一名辅导员所面临的问题。不可否认,笔者所遇到的问题不是个别问题,而是一个共性问题,几乎所有的辅导员都面临这样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不同的辅导员有不同的方法,但核心的解决办法就是满足学生“参与”的需求,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 3.案例简介及分析 一名男大学生喜欢一个女孩子,而女孩子已经有男朋友了,于是这名男大学生陷入单相思中不能自拔。 ■情感引导,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笔者在此只想谈一谈个人的考虑,不再涉及过多的心理咨询等问题。在对待情感问题上,辅导员可以建议大学生:一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事业观,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二是要理解什么是爱,懂得爱的真谛。三是对待恋爱要客观,思考问题不走极端,坦坦荡荡,积极培养和自我纠正不良情感。四是处在失恋过程中时,多与人交流,多与家人交流,多与老师交流,帮助自己摆脱苦恼。五是一旦认为情感状态失去控制,就要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或者找心理医生、心理辅导员咨询。 4. 案例简介及分析 2009年9月2008级学生正式来我院报到,同时学院也在开学初期就下达了学籍注册和催缴学费的通知,在开班会过程中要求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主动到学院学生科说明情况,很快一位来自东北农村,衣着简朴的女同学来到办公室并向我哭诉家中的不幸遭遇。她的母亲和妹妹都死于脑癌,家里也因此欠下了巨额的治疗费用,父亲没有什么文化只能靠干些力气活供

恐惧症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 (1)

一、一般资料 戴某,男,17岁,某普通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家中有一姐姐,身高170cm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亲大专毕业,在机关工作,收入稳定,父母家族均无精神疾病历史。 戴某足月顺产,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与爷爷奶奶同住,家里他这一辈就他一个男孩,自己有一个姐姐,全家人自他出生就对他疼爱有加,但父亲对他的要求较严,希望他将来可以出人头地。自幼就性格腼腆,少说话,对于家中的陌生客人经常躲而不见。 念书期间,在幼儿园、小学期间,伙伴就较少,不太会与人交往。但因为上学时自己聪明且非常的勤奋用功,成绩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很好的,虽然与别人的交往较少,但有家里姐姐、父母、爷爷奶奶的理解和关爱,对各方面的发展,自己认为很顺利。但自从考入高中、寄宿在学校,离开姐姐、父母、爷爷奶奶后,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离开了能够包容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姐姐,就开始感到很多的事情非常不顺利,很让自己苦恼,让自己不知所措。 两个月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用余光看了一下前桌的女同学,发现此女同学偏着半个身子靠着桌子写字,正巧女同学摸了一下自己的耳朵,他当时认为这影响了他,因为女同学从他的眼光里看出“问题”才偏着半个身子写字,同时摸耳朵是在警告他。从此,只要在余光范围有人,特别是异性,他就很紧张,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没有效果,而且很慌乱。起初只是在余光范围怕见到异性,后来发展到与同性、与老师交往不敢使用目光,怕人们看出他的目光有问题。 从此,他基本上不与同学来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之间感情也越来越淡漠,感觉在学校里没有人可以了解自己,信任自己,帮助自己,孤独感和自卑感时时刻刻笼罩着自己,情绪很不稳定,时而抑郁,时而焦虑,痛苦至极。由于情绪很不稳定使得学习精力很难集中,效果非常差,成绩也急剧的下降。现在已经休学在家,与家人交往基本正常,言语较少,目光闪烁。 老师和同学都说他性格太内向,与人相处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近来与人交往都不敢抬头,老低着头,很紧张,好象在躲避什么。集体活动也不积极参加,基本上没有一个可以互相倾诉的朋友和伙伴。 心理测评结果 SCL—90测验结果:恐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范围。 二、主诉: 自小就比较不会与人打交道,特别是考入高中以后,在学校的寄宿生活太累,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处理。目前最大的苦恼就是我认为“自己的眼光里有‘不正派’的东西,怕别人从我的眼光里看出来”,所以就很少与人交往,害怕交往,而缺乏了交往,同学们对我很冷淡,我自己内心越来越感到空虚、孤独,情绪时好时坏,学习成绩和效率明显的下降。

一个自负的优秀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让自负远离优秀生 ——德育案例 罗庆华 俗话说:“偏爱后进生,厚爱特殊生,博爱中间生,严爱高才生。” 对于班级的优秀生,我们往往会忽视对他们教育。其实,他们也有很多的“毛病”,如果长期得不到疏解,就会形成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关注他们,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是必须的。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品德优良、学习优秀、能力强、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个案情况: 在上学期,我班里有个学生叫张超,高挺俊朗,学习刻苦,每次上课回答问题,举手都很积极,考试成绩保持在前两名,是学生的榜样;他做事有主见,干脆利落,是老师的小帮手。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学而优则仕”。我把他放在了头号班长的位置上。他工作积极性也是很高,积极完成各种交办任务,着实让我喜欢。 转眼到了期末评选“三好生”的时候,我决定实行民主选举,先推荐出若干候选人,再由学生从中选出,这当中自然有张超。结果在学生民主选举时出现问题了,许多学生坚决不同意选他,一说他管理同学时有暴力倾向;有同学说,在一次下课的时候,一名女生走过他的桌子边,不小心碰掉了他的书本,他就扳着脸对那女生说:“你干什么呀,给我捡起来!”其实,是她自己把桌子与邻桌靠得太近,以至于该女生不好走过去;还有同学说,当同学有问题向他请教时,他也总是很不耐烦的,甚至还说同学,这么简单的题你都做不来等等。正因为这种态度,导致了她与班中很多同学的关系相处不好,指责他的人越来越多,简直成了“诉苦大会”,一时间民愤难平,只好把他拿下。 二、心理分析: 1、自身的原因:张超从小成绩好,能力强,备受老师家长的宠爱,在心理上比其他同龄高一等,骄傲也在常理,渐渐养成了自负的心理,经常指责、抱怨别人,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本之一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则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则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李娟(化名),女,21岁,因为和寝室同学闹矛盾,感觉自己处理人际关系很失败,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期末考试,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人之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进行咨询,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案例报告认知情绪疗法角色扮演 1.一般资料 1.1一般情况 李娟(化名),女,21岁,南方人,大学三年级在读。从小经常被母亲打,最后一次挨打是在高一,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父亲有外遇,父母经常吵架。 1.2个人成长史 李娟是家中独生女,出生后身体较健康,七岁上小学,学习成绩优秀,在班上不爱和同学交往,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由于经常受到母亲的打骂,对周围的同学不怎么信任。初中时感觉经常被同学欺负,而且欺负得很厉害。那时,很少和同学交流,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有写日记的习惯,有一次自己的日记本无意被人看了,而且在班上传开了,从此班上的人叫自我“心理变态”,这样我就更不愿意和班上的人交往了,感觉初中是很痛苦的日子。高中时候,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发现自己的朋友少,就尽量主动去交往,这样高中的朋友还比较多。现在上大学后,高中的朋友很少联系了,关系也淡了许多,自己觉得朋友没有什么意思,到目前为止算的上交心的朋友没有。 1.3主诉与个人陈述 最近两周以来感觉人际关系紧张,人际关系影响了我的考试,感觉自己与人相处很失败,现在和同学交往我就有些害怕了。我感到焦虑,郁闷,苦恼。前天考试了一科,遇到了一道难题,心里很着急,又想到前段时间和寝室同学关系的问题,心里本来不想想的,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想,越想越心烦,觉得自己遇事老是不顺。 与寝室同学之间的事情经过:我经常在寝室说一个同学,主要是说她上厕所忘记关水,早上起来开水龙头开的很大声,既浪费了水又影响我睡觉,上个星期一天晚上熄灯后时,我用台灯在看书,她觉得影响了她,她就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考试呢。我就关了灯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她把水龙头开的特别大,我想是在她肯定是在报复我,我就说了她让开小声点。她就很冒火的和我吵起来了。这件事过后我觉得也没有什么,本来就是她不对,中午看见她在和寝室另一同学QQ聊天。看到她说“我才不像你那么容忍她!”我一看就知道在说我,从那天中午以后她们两个变得很好了,我心里特别不舒服,因为突然之间我感觉我是被孤立的人,它们两个以前关系不好的,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她们就成为好朋友了,心里很不平衡。 1.4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说话速度快,表达清楚,思维清晰,说到激动处流泪。 1.5诊断 1.5.1一般心理问题 1.5.2诊断依据

2020预防校园暴力心得总结四篇精选(最新)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反对校园欺凌”。 所谓“校园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校园内外时有发生,让我的心情不免沉重。它不但会伤害你的身体,还会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使人精神受到痛苦折磨,严重时,还会威胁你身边人的生命安全。这不仅违背了中华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友善,而且不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重要的是极其容易伤害到同学们的身体心理以及家庭。 “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友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生活都会充满阳光。如果你想做一个愉快的孩子,让自己的身边都充满欢乐,就用你一颗友善的心去对待他人。那么,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呢? 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的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学会说:“对不起”。你可别小看这三个字,它的作用可大了,在处理同学关系时有着出奇的效果。但是矛盾发生后,应该学会忍、包容、体谅他人,不能斤斤计较,应该让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友善待人,使自己的周围充满欢乐。 其次,学会正确处理同学间欺凌现象。宽容友善不是无原则的饶恕和纵容,当你发现别人或自己受到欺凌时,应该及时寻求家长、老师甚至警察的帮助,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把校园欺凌化作校园和谐相处,让友善的微笑常挂你的脸上,做一个合格的盘中人! 同学们,文明和秩序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学校所必不可少的。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建设书香校园、阳光校园,做一个讲文明、守纪律的宽容友善之人,共建我们友善和谐的校园! “小打小闹”不再是嬉戏玩耍,而是恶意中伤他人。据新闻报道,大多数校园欺凌事件都存在恶意辱骂、殴打,甚至是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况。校园暴力事件性质恶劣,但多数施暴学生因“未成年”“口头批评教育”为借口而免于刑事、行政和民事责任。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七成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七成以上,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多少父母撕心裂肺的泪水与无助。是多少孩子孤寂的夜晚和不可触碰的痛苦回忆。 制度教育,法律先行。有不少网友建议适当提前未成年人的刑事犯罪年龄,细化法律条文。且不说建议是否具有现实可操作性,但也说明一个问题,完善制度教育已迫在眉睫。一方面是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操作性高的应急预案配套体系。针对类似校园欺凌事件拟制惩戒教育制度,明确“红线”范围以及触犯成本,让孩子们时刻保持“红线意识”;另一方面,校园是社会的缩影,老师则是这个缩影中的灯塔。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时关注孩子们的行

心之爱心理咨询机构——北京心理咨询的成长之路

心之爱心理咨询机构——北京心理咨询的成长之路 导语:北京心理咨询业经历多年的发展有了许多的进步,从不为常人所知到在不断发展中慢慢获得人们的认可,成长之路引人关注。今天我们来通过心之爱心理咨询机构回首北京心理咨询的成长之路。 在众多影视素材中,心理医生一直是一个高端神秘的职业,让人兴趣盎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内地地区尤其北京等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与生活压力的增加也让北京心理咨询业、专业心理咨询医生等职业迅速发展及普及起来,各种心理咨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而起,北京心理咨询业知名的心之爱心理咨询机构便是其中一隅,而心之爱心理咨询机构的发展历程也正是北京乃至内地心理咨询行业成长之路的最好见证。 北京心理咨询行业的蓬勃发展准确来说是从2008年开始的,在2008年以前,公众对于心理医生这一职业虽然不陌生,但也谈不上熟知。2008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三年,中国经济处在飞跃性的发展之中,中国公众的生存压力也随之倍增,终端对于心理咨询的需求也急剧扩大。这一种因素构成了让北京心理咨询行业快速发展的土壤,而这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大潮流也正是北京心理咨询机构心之爱心理咨询及其创始人陈珂含老师开始为大众所熟知的伊始。 心灵SPA师——浮躁社会的心灵倾诉港湾 心之爱北京心理咨询机构创始人陈珂含老师是北京知名的存在主义治疗师、艾瑞克森催眠治疗师、团体治疗师、NLP教练、身心灵导师、中国儿基会“汶川大地震孤儿救助专项基金”心理专家团专家。由她创立的北京心理咨询机构心之爱心理咨询位于首都北京中心地区,咨询范围涉及婚恋情感问题及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等神经症问题、青少年问题和白领职场与身心养护方面的心理健康问等多个领域,可以说为这个浮躁社会搭建了一处心灵倾诉的港湾,而其本人也被咨询者和北京心理咨询业界同仁贴切的称为“心灵SPA 师”。

建立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的建议

建立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的建议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教育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中小学在校学生中问题学生的数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究其原因大都受心理困扰所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厌学,缺乏学习动机,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害怕考试等;二是抵触情绪,经常与人吵架或者有暴力倾向;三是适应性不强,依赖性强;四是抑郁,认为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五是人际关系敏感,常与同学产生摩擦或感到孤独、自卑;六是恋爱问题;七是情绪不稳定,莫名烦躁。这些问题虽不属于心理疾病范畴,但如不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和疏解,轻则情绪不佳影响学习生活,重则故意违反学校纪律甚至通过攻击行为寻求发泄,更严重的会引发青少年犯罪。这些问题的解决,仅凭学校教育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特别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建议: 1、由政府出资,妇联、共青团牵头筹办成立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心理辅导中心的建设要考虑到场地的选择、室内的布置与设施,心理教师的敬业态度等方面,尽量做到使每一位来访者感到放松、温馨、亲切,使他们产生像面对知心朋友一样的感觉。 2、辅导中心的教师可从我国各中小学中一些长期从事

青少年教育工作、有丰富经验的心理教师和德育教师中抽调。心理教师的工作着眼于疏导心理障碍,校正心理行为,针对咨询者的各种质疑予以解答和指导,并做好详细记录,以便进行研究和探讨。 3、各中小学校内部开设心里辅导和咨询讲座,设立专职心理咨询辅导老师。 4、通信、电话指导。在教学楼内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学生自由投寄信件可以用化名,这样学生可以自由大胆地倾诉他们的烦恼和不幸,教师根据咨询内容给予回信或约见,此外,还可以设立“心灵之约”心理咨询热线,解决咨询学生的心理问题。 5、开通网上心理咨询。在学校网站设立一个学生心理咨询板块,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电子阅览室登陆网站,将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以留言的方式告诉咨询老师或与老师进行在线交流,心理老师在网上对这些问题给予答复。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李某,女,16岁,高三学生,从小生长在澳大利亚,3岁时父母离异,8岁时母亲再 婚。近半年多来,与母亲关系紧张,常常因为一些事,母女之间发生争执、愤怒争吵、威胁等行为。出现争吵之后情绪不稳、焦虑、行为冲动、不能安心学习、情绪低落浮动较大、身体不适等症状。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并且母女之间水火不容、情感冷漠,心理痛苦6个多月。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运用认知疗法结合行为疗法及主客观分析进行心理咨询,取得令人满 意的效果。 [关键词] 情感、关系、沟通模式、文化 一、一般资料 1、一般情况: 李某,女,16岁,未婚,高三学生,在澳大利亚长大,父母为科学家,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2、个人成长史: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略偏外向,特别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父母要求极严,甚至苛求。亲生父亲与母亲在她3岁时离异,母亲单独带到8岁,8年前与现在的父亲结婚直到现在。(父亲为英国人)。从小到大一直很乖,学习成绩非常好。 3、精神状态: 着装整洁,年貌相称,谈话中大都是对母亲的控诉与痛斥,情绪激动、气愤,情绪低落。知道与母亲生气并不好但当时不能克制并找不到宣泄方式感到痛苦,迫切希望治疗。 4、身体状态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与同学交往良好。情绪激动时觉得胃部、身体不舒服,食欲降低。 5、社会功能: 与人交往较正常,学习状态不好但成绩影响不大。行为易冲动有些过头,甚至过激,但大部分仅仅限于与母亲关系上。 6、印象: 外表:很漂亮,在人群中很显眼、与众不同,典型东方人面孔。很有灵气的女孩。

表现:语速很快,领悟力很强,表情丰富。 性格:追求完美、自尊心强、嫉妒心强、自我为中心。 二、主诉: 与母亲冲突时很难控制情绪,气得要死,想尽办法气母亲,自己也非常气愤,情 绪久久平静不下来,情绪低落,无法宣泄6个多月,严重影响母女关系及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个人陈述: 认为妈妈对自己要求苛刻,经常讲道理,因为很小的事就教训自己,说自己这不对那不对,不许我这样那样(坐姿、卫生等要求都很苛刻),小时候只能忍着,乖乖听话,可现在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可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很逆反,我为什么要听他们的她说的并不都对。并不想与母亲的关系这样敏感,可因为一点小事都会大吵,克制不了,只有让妈妈越生气自己才舒服。想改变这样的相处模式,因为觉得很影响学习和心情尤其会觉得在家里会感到压力。可只有自己改变而父母不改变,对他们的方式和态度觉得很不平衡很委屈。哭述:“我很矛盾、很痛苦,医生您帮帮我”!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周围的亲人朋友都说她性格比较外向,很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常常是第一名,很刻苦很聪明,有上进心,学习认真,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家人介绍,在家发脾气时有过激行为如:骂人、摔东西甚至烧房子。 五、心理测验结果: (1)做SCL-90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范围,其它分值均为正常范围。 (2)EPQ测验结果:P-45,N-55,E-45。 六、诊断 1、诊断结果: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讲座

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 “校园暴力”是近几年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暴力是指以语言、或明显的肢体动作侵犯他人,使对方感受到威胁、痛苦或身体上受到伤害。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也就是学生对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一般表现为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乃至殴打、勒索等形式。 校园暴力角色一般分为: 1、欺凌者:发起暴力行为,通常还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 2、受害者:受到欺凌者; 3、协助者:跟随欺凌者,直接参与欺凌行动; 4、附和者:支持欺凌者的行为,例如在旁边嬉笑或呐喊助威; 5、保护者: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欺凌行为; 6、局外者:置身事外的人。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

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家长、学生必须认识到校园暴力的严重危害。 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一、学校 1、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 2、学校对于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加强监督; 4、出现校园暴力,学校负责人需及时与涉及到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保证家校沟通透明。 家长 1、选择性地给孩子讲一些校园暴力伤害的案例,让这些事件对孩子有一个警醒的作用; 2、平时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跆拳道、散打之类的训练强身健体,尤其女生; 3、家长平时要多和老师联系多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4、给足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让孩子在发生事情后能第一时间告知; 5、关注孩子从学校回家的日常表现,例如身体是否有伤痕、文具是否有丢失或者损坏、孩子是否表现出不想上学或怕上学情绪。

心理咨询室设备司法版心理测评软件系统

心理测评档案管理系统6.0(司法版) 《京师博仁心理测评档案管理系统6.0》(司法版),为根据司法部门的工作需求,根据司法部门的工作特点挑选了一整套适用于司法从业人及司法惩治人员的心理测评量表,共涉及心理健康、个性、家庭教育、情绪、人际交往、职业、智力7大方面的考查。系统既包含了传统经典量表,如艾森克人格测验(EPQ)、霍兰德职业倾向问卷、SCL-90等;又容括了近年来常用的一些权威实用量表,如包容力测试、自杀态度测评量表、自卑感量表等。可以满足更多人的不同需求。 《京师博仁心理测评档案管理系统6.0》,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测量专家的指导下研发而成。软件在系统功能设计上,遵循了“智而不繁”“大道至简”的原则,安装快捷,操作简单方便,功能强大;在量表的选择与使用上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注重量表的信效度以及本土化标准常模数据,是心理咨询室必备心理健康教育设备。 1、量表齐全 《京师博仁心理测评档案管理系统6.0》(司法版),为根据司法部门的工作需求,根据司法部门的工作特点挑选了一整套适用于司法从业人及司法惩治人员的心理测评量表,共涉及心理健康、个性、家庭教育、情绪、人际交往、职业、智力7大方面的考查。系统既包含了传统经典量表,如艾森克人格测验(EPQ)、霍兰德职业倾向问卷、SCL-90等;又容括了近年来常用的一些权威实用量表,如包容力测试、自杀态度测评量表、自卑感量表等。可以满足更多人的不同需求。 2、常模同步更新 《京师博仁心理测评档案管理系统6.0》对近两年更新的常模进行了同步更新,能够更好的保持量表的信效度,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3、测验记录全面、准确、可靠 系统从测验的耗时、作答的题目、作答选项以及选项的内容等都进行了全面的记录,避免了计算机测量对数据和信息的屏蔽或丢失。 4、测评报告丰富实用 心理测评报告的呈现,不仅包含生动直观的测试结果数据表和统计图(柱型图、曲线图、剖面图等),还有详细的心理特点分析以及针对该心理特点的指导建议,所有测评报告均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撰写,结果分析详细、指导建议明确,大大提高了测验报告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青少年心理咨询师--你并不了解的职业

青少年心理咨询师--你并不了解的职业 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是专门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从业人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加剧,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也逐渐凸显出来,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网瘾等各种问题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就需要通过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 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是做什么的? 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是专门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专家。他往往结合生理、心理、社会三大因素来分析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工作为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消除厌学逃学和学习障碍、协调同学关系和亲子关系、中高考心理减压、学生职业规划、高考志愿填报辅导、青春期性心理教育、不良品行纠正与健全;性格塑造;青少年神经症治疗(儿童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抽动症、口吃、考试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网络成瘾、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等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 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以下三类: 1.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方面的分析和,并进行咨询和疏导工作; 2.协助教学部门或者家长对青少年进行一些心理方面的测评分析; 3.对不同问题的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做出分析与诊断,制定辅导计划与方案。 对于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的一些认识误区 1.青少年咨询师≠指导者 很多家长可能会误认为寻找到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就能够尽快解决孩子的厌学、早恋等诸多问题。甚至希望找到咨询师就能够提高成绩。这将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和教育工作者等同起来。然而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认为,很多时候,青少年的问题和家庭关系、社会关系有密切联系。因此,青少年心理咨询师仍需严格遵守心理咨询师的中立性原则,不偏向于教育者、指导者、也不偏向于青少年,而是做来访者的陪同人,一同面对问题。 2.青少年咨询师≠专家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内容 1、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 2、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 3、观察和他人反映:包括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 4、评估与诊断: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 5、咨询目标的制定:包括具体目标、最终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6、咨询方案的制定:包括方法与原理、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和费用等. 7、咨询过程: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8、咨询效果评估:包括求助者自我评估及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参考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36岁,某公司职员,会计,高中文化,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同住一普通社区。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顺其自然管教,气氛宽松,促成求助者任性、固执,脾气急躁,姐姐平时也让其三分。幼时经常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曾听母亲说起一女邻居有婚外恋导致离婚,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读初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高塘镇中心学校九(7)班郭智文 一、基本情况: 姓名:韩浩 性别:男 年龄:15岁 家庭成员: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韩浩 父母工作: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 成绩:中下 性格:寡言少语,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的障碍。 二、背景资料: 韩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之后受到母亲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在此事件后,韩同学的母亲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韩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因此,韩同学害怕母亲,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韩同学不想妈妈让伤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他很害怕回家。他还觉得在家里,母亲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韩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尽管早已升入初中,可他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 韩同学由于被母亲打骂而讨厌回家,这是从一般的眼光来看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韩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自身的心理原因。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母亲的责骂与毒打、同学的嘲笑、邻居说长论短,都增加了韩

同学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韩同学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韩同学母亲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韩同学的自尊屡受挫折,因羞耻感和屈辱感地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力水平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 为了帮助韩同学面对现实,改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与韩同学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取得了韩同学的信任,并实施了以下辅导方案: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共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解决的是韩同学对“偷窃事件”的认知,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感。这一步花了一个星期。在与韩同学的交谈过程中,韩同学大多数面带微笑的,但这个笑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在说到家时,他就显得很失落、很无助,笑的也很牵强。我没有因为他曾偷过手表而瞧不起,贬低他。我给予了他赞赏的目光,感谢他对我的信任。于是,他哭了,因为他在我这里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此后的日子里,我都主动和他打招呼,鼓励他与父母多沟通,减少误会。 第二阶段是处理韩同学与母亲的关系,这一问题在六星期后得到解决。为帮助韩同学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走出“千古罪人”的阴影,我到韩同学的外婆家进行家访,了解到韩同学在她们眼中是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孩子,而现在变得沉默、寡言了。外婆是韩同学心中最可亲可敬的长辈,他爱外婆一家,很想去玩,而且只有在外婆家里,他才会感到自己是个快乐的孩子,可又怕妈妈会阻止他,会骂他,内心非常痛苦和矛盾。为此,我找了韩同学的外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韩同学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支持。亲情的呼唤是无法替代的。在这几次家访中我也了解到韩同学的母亲确实如韩同学所述,在韩同学面前老是揭他的伤疤。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作为韩同学的母亲却仍将此事时刻挂在嘴边。

青少年优秀心理咨询案例

从好学生变成了到处游荡的坏学生,到处惹事生非。 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 童年时代的马小武真可谓天生骄子:一讨人喜爱的脸蛋、一个活泼开朗的性格、一口标准好听的普通话、一个老爱冒出问题的脑袋瓜。他简直就是一个天底下所有父母连做梦都想拥有的好孩子。由于他的聪明可爱,勤奋好学,从入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表扬,他几乎成了同龄人的楷模。 在马小武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父母和老师们除了给予他知识外,还用他们所能理解的道德观念教育他,用社会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的行为准则要求他,他就像一颗小小的幼苗,在道德的滋润下渐渐地成长了起来。 少年时代的马小武还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喜欢的学生。他在学习上从不马虎,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对老师非常有礼貌,对同学也毫不吝啬自己的善良。他经常代表班级、学校参加区级和市级的各类比赛,争得过许多荣誉。他还帮助一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经常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为他们解题并讲解。或许是因为对他人的赞扬的回报,或许是因为角色的需要,总之,马小武在日常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要求中,其在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价值观渐渐地形成了。 马小武的父母是一对比较正统的夫妻。母亲是一名国家公务员,在社区担任一定的职务。她历来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为了工作早出晚归,甚至没有休息日;再加上外公、外婆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除了工作之外,还要去照顾他们,所以相对来说放在马小武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就比较少。父亲是一名海员,经常远航到别的国家,一出去就得好几个月,平时无法关心儿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可是马小武没有让父母失望,他凭着“做一个好孩子,做一个好学生”的信念,给他的父母带来了欣慰的回报。每一次学校开家长会,马小武的母亲总是最光彩的,因为老师经常把马小武的成绩挂在嘴上,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如果没有小学高年级发生的那件事,相信今天的小武一定还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他的家庭也一定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 然而,事实却向相背的方向发展了。 被人欺骗的遭遇使他茫然了 由于马小武的出色表现,再加上老师对他的赏识,他历年都被评上区级或市级“三好学生”。时值马小武上4年级的那一年,又到了学校开展“三好学生”的评选工作的时候了。由于马小武为学校争得了市级“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优秀奖项,所有的人都认为市“三好学生”的称号非他莫属。当时初中有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分,学校领导考虑到市“三好学生”可以保送进重点中学,就由校长找马小武和他的母亲谈话。校长在肯定了马小武的成绩之后,提出把这一年的市“三好学生”名额让给5年级的学生,以帮助学校增加进重点中学的录取数。同时校长还保证,等明年马小武5年级毕业时,一定把市“三好学生”的名额给他,并保证他能进重点中学,以感马小武为学校作出的贡献。面对学校领导诚恳的态度,马小武和他的母亲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当5年级新学期开学的时候,马小武的班级里多了一个从别的学校转学进来的新同学,他就是很喜欢马小武的班主任老师的儿子,他叫林伟成。林伟成也是一位优秀的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与马小武不相上下。由于两人同受班主任老师的喜爱,自然在很短的时间,马小武和林伟成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马小武担任大队长,林伟成担任小队长;马小武代表学校参加市级的比赛,林伟成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比赛;马小武的成绩名列全年级第3名,林伟成的学习成绩名列全班前3名,两人因两颗纯洁的童心无任何功利色彩地成为了知己。又到了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根据学习成绩以及对学校的贡献,再加上校长的承诺,马小武理所当然地成为市“三好学生”的第一人选。然而当广播中公布的时候,马小武傻了,半天

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一例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摘要:本例是应用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一例焦虑情绪的个案进行咨询。通过对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分析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非理性思维方式是导致其情绪困扰的根源,从而用理性思维方式代替非理性思维方式,使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到了基本的解决,基本上达到了咨询效果。经过咨询,提示了合理情绪疗法对焦虑情绪进行咨询与治疗是有效的。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李某,女,31 岁,身高 1.69 米,体重 67 公斤,汉族,未婚,职业为警察。 (二)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于 1986年出生,因母亲怀其时属于高龄产妇,因此足月后剖腹生产,虽获母乳不足,但发育正常。父亲为镇政府一名干部,母亲为电厂工人。在家排行第二,上有一哥哥,大其 8 岁。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感情和睦。幼年时期活泼开朗,能与同龄朋友相处。求助者 7 岁入学,学习成绩优异,小学毕业后顺利考入县城重点中学,寄宿在县城的哥哥家,哥哥和嫂子对其比较照顾,但求助者觉得不是很方便,就在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时,从哥哥家搬出,住到学校集体宿舍里。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不愿意回老家工作,孤身一人来到异地工作。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队伍。工作 9 年多,工作积极努力,但始终没有合适的恋爱对象。最近自己买了房子,原以为会对自己找对象有所帮助,可是还是毫无进展,眼看自己 30 多岁了,不免有些着急,所以情绪变得有些焦虑,伴有一些抑郁。来访者从未谈过恋爱,只是上学期间有一暗恋对象,但表白后却遭到拒绝。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焦虑,有轻微抑郁持续近 1 个月,入睡困难近半个月。 (二)个人陈述 求助者最近自己买了房子,可是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却感觉不到快乐,反而觉得越来越孤独,无助。一想到自己都30 多岁了,还孤单一人,被人们称之为“剩女”,就难以入睡。求助者表示不想再这样下去了,觉得很痛苦,所以来寻求一些心理上的帮助。 (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焦虑情绪,失眠。 三、观察和他人反应 (一)一般印象 年貌相符,身材高大、体壮,衣着适时整洁,未化妆。言语流畅,眉头紧皱,面带愁容。 (二)精神状态 求助者感知觉、注意品质、思维状态未发现异常,但情绪低落,意志活动无明显增强或减退,焦虑以来一直都能坚持工作、学习,自知力存在,主动求治;人格相对完整和稳定,性格外向。

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讲座

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题教 育讲座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讲座 翠岩义校

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讲座“校园暴力”是近几年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暴力是指以语言、或明显的肢体动作侵犯他人,使对方感受到威胁、痛苦或身体上受到伤害。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也就是学生对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一般表现为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乃至殴打、勒索等形式。 校园暴力角色一般分为: 1、欺凌者:发起暴力行为,通常还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 2、受害者:受到欺凌者; 3、协助者:跟随欺凌者,直接参与欺凌行动; 4、附和者:支持欺凌者的行为,例如在旁边嬉笑或呐喊助威; 5、保护者: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欺凌行为; 6、局外者:置身事外的人。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

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家长、学生必须认识到校园暴力的严重危害。 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一、学校 1、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 2、学校对于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加强监督; 4、出现校园暴力,学校负责人需及时与涉及到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保证家校沟通透明。 家长 1、选择性地给孩子讲一些校园暴力伤害的案例,让这些事件对孩子有一个警醒的作用; 2、平时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跆拳道、散打之类的训练强身健体,尤其女生; 3、家长平时要多和老师联系多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4、给足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让孩子在发生事情后能第一时间告知; 5、关注孩子从学校回家的日常表现,例如身体是否有伤痕、文具是否有丢失或者损坏、孩子是否表现出不想上学或怕上学情绪。

一例失恋抑郁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失恋抑郁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意象对话是指心理治疗师在分析、体会和感受来访者的意象,了 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基础上,指导来访者对消极意象进行修改和调整或 者诱导来访者想象出新的意象,是一种直接用想象中带有象征意义的图画进行 交流的治疗方法。本案例咨询师主要运用意象对话对其进行咨询,求助者抑郁 情绪得到缓解,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意向对话;抑郁;失恋 1 案主资料 1.1 人口学资料 王某,女,23岁,未婚,大专毕业,在超市理货员,身高160cm左右,体 态发育正常,父母经营一家旅游产品公司。 1.2 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在家是独子,无兄弟姐妹。从小在父母的照顾下长大,工作也是由 父母安排,比较顺利安逸,在家中爸爸比较强势容不得反对意见,母亲性格懦弱。父亲安排女儿相亲、找对象,女儿感到反感,经常会吵架。从小有一位哥 哥样的男孩一直陪着,一年前她跟那个“哥哥”告白,遭到拒绝。 1.3 精神状态 面容憔悴,情绪低落,言语清楚,逻辑思维正常,人格完整、稳定。 1.4 身体状态 来访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重病,母亲有轻微抑郁。 1.5 社会功能 一年前开始睡觉经常睡眠,情绪波动比较大,易激惹,容易哭泣,怕黑, 避免与他人接触。最近只要有心烦的事就会用头撞墙。 1.6 心理测验结果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躯体化2.15,强迫症状2.5,人际敏感1.3,抑郁2.8,焦虑症状2.75,敌对1.75,恐怖3.61,偏执2.1,精神病性1.78,其他2。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2.1 主诉 求助者父亲:在家里容易与他人争吵不听他人意见,摔东西,偏激,容易 哭泣,怀疑她有病。 求助者主诉:父亲不能理解自己,与我的意见不合,所以容易争吵。一年 前开始怕黑,不敢值夜班,担心难过,出现自残现象。 2.2 个人陈述 自述:从小,我性格开朗,喜欢与一个男孩子一起玩,我称为哥们,但是 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对他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从之前的兄弟之情变成了爱慕。每天想跟着他,那个男孩好像也发现了,渐渐的疏远了。我决定在毕业之前跟 他告白,那天我穿了自己最喜欢的一条白裙子,也化了淡妆。跑去跟他相见, 结果男孩告诉我,希望我永远做他的好哥们。我回去大哭了一场。每次回想到他,心就开始绞痛。 大专毕业后,父母给我安排了一份工作,超市理货员,很清闲。但是我觉 得生活没有乐趣,感觉是被父母操控着。工作中犯了错被公司主管批评,我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