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相互借鉴融合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中西舞蹈文化之借鉴 (1)

浅析中西舞蹈文化之借鉴 (1)

INTELLIGENCE人文论坛浅析中西舞蹈文化之借鉴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文化创业园专业教学部伊娜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在文学艺术方面还是在天文地理方面,古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无不说明了她博大精深的历史脉络和文明程度。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舞蹈艺术被孕育并逐渐的发展。

作为艺术中更强势于嗟叹和歌咏的舞蹈艺术,充份代表了中国的艺术之广大和深厚。

从舞蹈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趋向,从舞蹈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情怀,更是从舞蹈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出当时那个时期人们一幕幕真实的生活。

正是因为古代历朝帝王将相重视乐舞并喜爱乐舞,才有了我们今天可以无愧于艺术门类之一的舞蹈的存在和更好的发展,古代的乐舞为中国近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打下了扎实良好的基础,并作为中国舞蹈的根基,代代发芽结果。

没有古代舞蹈的根基,我们如今的中国舞蹈不会在世界的舞台之上矗立;没有古代舞蹈的根基,中国舞蹈也不会以如此强悍之态势稳步的发展。

正如建筑中盖房子的地基给接下来的楼层建筑打好基础一样,古代中国舞蹈为中国近现代的舞蹈发展作好了充足的准备。

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国舞蹈并不是闭塞的井底之蛙,它是开放的,是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无论是汉代的丝绸之路还是更善于广采博收的唐代宫廷乐舞都是在吸收外来乐舞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本民族乐舞的。

这种洋为中用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更是我们后人应该引以为荣的。

先人们有如此卓越的眼光,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太多丰富的“遗产”,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

中国古代起便经常与西方国家进行各方面的交流,使者们经常穿行于大西洋的两岸,他们为中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回到现代我们可以看到,现今的中国人继承了中国古代广采博收,洋为中用的优良传统,从中国的古典舞蹈中可以充份的看出这种传统的延续。

建国以后中国的舞蹈界以李正一等人为首重新总结整理和创造了以身韵为主线的中国古典舞,并归纳出一些动作的专门术语,编排了一些舞蹈作品,使中国的古典舞更加系统化,专业化。

芭蕾舞与中国风格相结合的看法

芭蕾舞与中国风格相结合的看法

芭蕾舞与中国风格相结合的看法
芭蕾舞作为一种源于西方的艺术形式,与中国风格相结合,能够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

这种结合不仅有助于推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为芭蕾舞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首先,芭蕾舞与中国风格的结合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审美体验。

芭蕾舞以其优美的舞姿、高超的技巧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而著称,而中国风格则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厚的传统底蕴为特点。

这种结合使得芭蕾舞在保持其传统美学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元素,使得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其次,这种结合有助于推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芭蕾舞作为一种国际性的艺术形式,与中国风格的结合可以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搭建起一座桥梁。

通过这种交流,可以增进相互了解、促进文化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最后,芭蕾舞与中国风格的结合也为芭蕾舞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这种结合为芭蕾舞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借鉴中国文化的元素,可以为芭蕾舞的编舞、音乐、服装等方面带来新的灵感,推动芭蕾舞的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芭蕾舞与中国风格的结合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审美体验,也有助于推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为芭蕾舞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结合,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浅析中国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相互借鉴融合研究论文

浅析中国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相互借鉴融合研究论文

浅析中国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相互借鉴融合研究论文中国芭蕾舞和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的两个重要舞蹈形式,各自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风格。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在艺术上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分析二者在中国舞蹈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一、中国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的概述中国芭蕾舞是二十世纪初引进中国的西方舞蹈形式,在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芭蕾舞艺术家。

它以独特的编舞风格和舞蹈技巧成为中国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二、中国芭蕾舞对中国古典舞的借鉴与发展1. 编舞风格的转变中国芭蕾舞借鉴了中国古典舞的编舞风格,将古典舞的柔美姿态和中国古典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芭蕾舞的编舞中。

通过这种借鉴,中国芭蕾舞不仅保留了西方芭蕾舞的优点,还注入了中国的独特元素,展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品质。

2. 舞蹈技巧的融合中国芭蕾舞在舞蹈技巧上也对中国古典舞进行了借鉴与融合。

它汲取了中国古典舞的舞姿、舞蹈动作和舞蹈表达方式,与西方芭蕾舞的技巧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国芭蕾舞的表现形式,也为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中国古典舞对中国芭蕾舞的借鉴与丰富1. 古典舞的舞蹈元素在芭蕾舞中的应用中国古典舞独特的舞蹈元素,如旋转、转身、手指动作等,被巧妙地运用在中国芭蕾舞中。

这些舞蹈元素的引入,不仅增添了芭蕾舞的韵味,也丰富了芭蕾舞的表演技巧。

2. 古典舞的舞台表演方式在芭蕾舞中的发展中国古典舞在舞台表演方式上注重整体的氛围和舞蹈的技巧性,对芭蕾舞的表演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芭蕾舞师从古典舞中学习到了注重整体效果的舞台呈现方式,使得芭蕾舞在舞台上更加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四、中国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相互借鉴的意义中国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相互借鉴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国舞蹈的形式和内涵,更为中国舞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这种相互借鉴可以促进不同舞蹈形式的融合,推动中国舞蹈向世界舞台更加迈进,为世界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芭蕾舞对中国古典舞基训的影响

芭蕾舞对中国古典舞基训的影响

二. 中国古典 舞建 立初期 遇到 的问题
中国古典舞成立之牵 ,立意于从戏 曲舞蹈 中把 中国古 刀 典舞独立出来。 口号是 : 曲为基础 。 以戏 以芭蕾为方法 , 建立
中国古典舞教材 。 其中基础是指戏曲中的风格造型 、 风格技 巧, 方法是指芭蕾所具备的科学性。 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 易, 毕竟戏 曲是做 、 、 、 向 念 唱 打e 综合艺术 , 它具有丰富 的舞 姿并形威一定 的程式 , 但有些舞姿偏小 , 难以舒展 , 要把舞 蹈从 中独立出来非常困难 。在当时中国古典舞基 训课堂 中 基本使用 的是戏曲中的训练方法 , 一段时 间后发现行不通 。
舞基训提供了完善的教学结构 。 其次 , 找到中国古典舞祀芭蕾舞训练上 的共性 。如 : 腿 的直立 、重心的要求以及如何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舞姿和
旋转 、 跃技巧的能力 。 跳 我们不 能把西方芭蕾 的东西照搬全 抄。 那样会失去我们自己的 民族性 , 如果没有了民族性就不 是中国古典舞 了。
YI SHUJA0YU l 术 教 育 I 艺
芭蕾舞对 中国古典舞基训 的影 响
■陆丽萍
展到空 中去 , 从而形成跳跃技巧等 , 这样我们就能运用芭蕾
一 .
中国古典 舞的形成
的科学方法来结合 自己的舞蹈 。 这才是学习的重点。 根据这
些原则我们就 能丰富 自己的教材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 国,而我国舞蹈也有着
擦地” 开始 由浅入深 、 由易到难 , 这样芭蕾舞便为 中国古典
中国古典舞发展至今 , 我们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 : 在吸 收与转化 的动作 、 风格上不能丢失了 民族特征 ! 丢失了民族 风格特征 , 我们的 中国古典舞将夹在“ 洋不洋 , 土不土” 的尴 尬境地 。还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注意的就 是 : 要坚持走“ 芭蕾 与 民族 ” 相结合 的道路 , 从创建初期 . 传统戏 曲舞蹈风 格与 芭蕾基训结构框架的相结合 , 逐步转化为科学 眭、 民族性的 结合 , 来发展和提高我们的训练体系。 总之 , 中国古典舞还是一个新生的舞种 , 虽然她发展得 很快 ,但还有 许多不足之处 ,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完善和提 高, 我想通过我们的共 同努力 , 一定能使 中国古典舞成为世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作为两种不同的舞蹈形式,各自拥有独特的魅力和训练方式。

虽然它们都属于舞蹈艺术,但在表现形式、技巧要求和训练方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就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的基本训练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异同点。

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在于其传统文化背景。

中国古典舞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通常以中国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舞蹈动作含蓄典雅,姿势优美舒展,强调内心的情感表达。

而芭蕾舞则起源于欧洲,具有西方文化的特色,以古典音乐为伴奏,舞姿优美、优雅、高贵,技巧性强,要求舞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舞蹈技巧。

在基本训练的技术要求方面,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也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包括基本功动作、舞蹈动作、转体、跳跃等,要求舞者具有柔美的身体线条和深厚的内功修养,注重舞者的“气质”和“神韵”。

古典舞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和塑造,追求舞者的舞姿、身段与舞台氛围的融合。

而芭蕾舞的基本功训练则着重于舞者的身体柔韧性、力量、技术性和表演力,芭蕾舞的动作要求直线美、规范化、舞者的表演力很强,要求集美、高、优、洁于一身。

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在音乐伴奏和服装方面也有所不同。

中国古典舞通常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伴奏,穿着中国传统的华丽服装,舞台布景也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而芭蕾舞则多以古典音乐为伴奏,在服装设计上强调舞者身体线条和动态美感,舞台布景更注重对艺术效果的渲染和表达。

在教学方法和理念方面,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也存在差异。

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方法多注重传统的“师徒传承”和“身临其境”,强调舞蹈的表演和表达技巧。

教学理念上强调“内外合一”,追求舞者身体、心灵与舞蹈动作的完美结合。

而芭蕾舞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动作的技巧细致和规范化,通过反复的动作练习和技术训练,锻炼舞者的身体素质和技巧功底。

芭蕾舞也更注重对舞蹈动作的严格规范和技术标准,追求对人体的严格控制和雕琢。

论舞蹈(基训)教学中芭蕾与古典舞的相互融合

论舞蹈(基训)教学中芭蕾与古典舞的相互融合

称 为 “ 曲舞 蹈 ” 历 年 来 , 蹈教 育家 们 想 以芭 蕾 的 创建 戏 。 舞
方 法 , 中 国古 典 舞 从 戏 曲舞 蹈 中脱 离 出来 , 将 以戏 曲 为基 础, 以芭 蕾 为 方 法 , 建 真 正 的 中 国 古典 舞 教 材 。 以 戏 曲 创 “ 为基础 , 芭蕾为方法 ” 指保留戏 曲的造型和技 巧 . 以 是 同
南 昌高专学 报
21 00年第 6期 ( 总第 9 期 ) 2 1 l 00年 1 2月 出版
J r N n hn o ee o n o ac agC c 00 e. 1 2
论舞蹈( 基训) 教学中芭蕾与古典舞的相互融合
谢 昱
再 创 造 。经 受 不 断 的 艺 术 实 践 和 检 验 而 逐 渐 流 传且 形成 规 模 和体 系 的 一 种 具 有 古 典 意 蕴 的 舞 蹈 风 格 。 中 国 古典
节 , : 么 动 作 训 练 哪一 部 分 肌 肉 、 么 动 作 是 锻 炼 机 如 什 什 能 的 、 么 动 作 是 训 练 柔 韧 度 的 、 么 动作 是 起 衔 接 或 辅 什 什 助 作 用 的 等等 。 了 芭蕾 舞 这 样 系 统 的 教学 方 法 。 为 中 有 便
( 州 跨 洋 中等 职业 学 校 , 建 福 福 福州 300 ) 50 7

要 : 过 对 古典 舞 与 芭 蕾舞 在 基 本 功训 练 课 中几 大要 素 融合 的分 析 , 通 阐述 了这 两者 融 合 对舞 蹈 专 业 学 生
的重 要 意 义 与可 实现 途 径 。
关 键词 : 典舞 ; 蕾舞 ; 蹈教 学 ; 训 古 芭 舞 基

典 舞 在 基 训 中 面 临 的不 足 。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1. 引言1.1 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重要性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在舞蹈学习中具有重要性,可以帮助学员掌握舞蹈的基本技巧和动作要领。

通过系统的基本训练,学员可以建立起稳健的舞蹈基础,为日后更高级、更复杂的舞蹈表演奠定基础。

古典舞基训注重舞蹈姿态、身体控制和柔美的舞姿,培养学员的优雅风度和端庄形象。

而芭蕾舞基训则强调舞姿的线条美和技术要求的严格性,锻炼学员的耐心、毅力和纪律性。

古典舞基训和芭蕾舞基训都可以培养学员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提高学员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

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重要性在于让学员从基础开始建立起自己的舞蹈能力和艺术素养,为未来的舞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发展背景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发展背景十分丰富多样。

中国古典舞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古代宫廷舞蹈和戏曲舞蹈的影响,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艺术体系。

在中国古代,舞蹈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庆祝节日、祭神祭祖以及娱乐活动中。

而芭蕾舞则起源于欧洲,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经过法国的改良和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高雅的舞蹈艺术形式。

芭蕾舞在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舞蹈传统,被视为舞蹈艺术的经典之作。

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发展背景各具特色,但都表现出了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尊重和传承。

两种舞蹈形式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各自独具魅力,为舞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舞蹈发展空间。

2. 正文2.1 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起源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国和欧洲。

中国古典舞基训起源于礼仪舞蹈和宫廷舞蹈,受到了宫廷文化的影响,强调优雅、大气、端庄的舞蹈姿态和动作。

在古代,舞蹈是宫廷文化的一部分,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表现形式。

芭蕾舞基训起源于欧洲,在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形成,受到古代希腊和罗马的舞蹈传统的启发,融合了民间舞蹈和宫廷舞蹈的特点。

浅论中国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教学的互补之处

浅论中国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教学的互补之处

练。长期 的芭蕾基训, 能塑造演员傲然挺立 的姿 态 与培 养演员 气 宇轩 昂的气 质 。但 金无 足 赤 , 任 何 一 门艺 术 都 难 免 有 其 不 足 之 处 。 而 中 国古 典不 足 。本文 谈 到 的中国古典舞 , 指戏 曲、 舞蹈 、 武术、 民族 民间舞 这四个舞种。当代中国古典舞, 是从中国戏 曲表 演 中发 掘和 整 理 出大 量 的舞 蹈 步 伐 、 段 、 打 身 武 和 精斗技 巧 , 结 合 芭 蕾 的训 练 方 法 , 者 融 合 并 二 后的新创造 , 既充满传统元 素, 又具有芭蕾 舞 的 感觉, 是风格独特的传统舞蹈。 提 到中 国古 典舞 , 得 不 提 一 下 欧 阳予 倩 先 不 生, 是他 提 出 了 创 建 中 国古 典 舞 。多 年 来 , 们 我 始终 坚持 以戏 曲舞 蹈 为 基 础 , 采 博 收 , 取 科 广 提 学方 法 , 推进 中 国古 典 舞 学 科 建 设 。在 这 方 面 , 不乏有杰 出贡献 的专家 , 比如李 正一教授 、 唐满 成教 授所创 建 的“ 身韵 ” 程 , 数 百 年 已融 入 戏 课 将
要特征 是 女 演 员 要 穿 上 特 制 的 足 尖 鞋 立 起 脚 尖 起 舞 。芭蕾 舞发展 至 今 , 已经成 为 了最 有 影 响力 的舞种 。无论是 民族 民间舞还是 拉丁恰恰等 体 育 舞蹈 , 演员 在学 习之 初 无 一不 接 受 芭 蕾基 本 训
曲艺术 中 的传 统 舞 蹈 的 舞 蹈 元 素 重新 从 戏 曲 中 分 离 出来 , 取其 舞 蹈 精华 ; 教 学训 练 上 , 到 提 在 找 了中国古典舞外部形态与 内在神韵的审美特征 , 使 三者达 到 高度 和谐 与统一 。 中国古 典 舞 深 具 东 方 气 质 , 刚劲 、 动 和 有 流 雅典 之美 。 它 的 舞 姿 杂 , 术 难 度 高 , 动 幅度 技 运 大 , 要全 身各 部 位关 节 得 到柔 韧 性技 术 和 技巧 需 所 必 需 的爆 发 力 等 等 。特 别 是 通 过 毯 技 课 的训 练 可以提高演 员腰 部力量 、 身体柔 韧性 和协调 性 、 部爆 发 力 等 方 面 的技 术 和 能 力 , 腿 以此 表 演 出地 面和悬 空 中 的 翻 腾 和 旋 转 动作 , 如 “ 脚 诸 飞 旋子” “ 腿蹦 子” 训练身体协调性 的动作 , 、拉 等 “ 飞 燕 ” 横飞 燕 ” “ 飞燕 ” 体现 身 体爆 发 前 “ 和 后 等 力 的动 作都 在极 限 中塑造 出完美 的形象 , 些 优 这 势 都是 芭蕾 舞训 练 中所缺 少 的。 相对 于古典 舞来 说 , 当今 中 国芭 蕾在 身 体 爆 发 力 和柔 韧 性 等方 面还 不 成 熟 , 要形 成 中 国芭 蕾 的独特 风 格 和 民 族 韵 味 , 需 要 不 断 磨 合 和 吸 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相互借鉴融合研究
浅析中国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相互借鉴融合研究
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中国古典舞具有刚劲、流动和雅典之美,
芭蕾舞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舞种,中国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相互
借鉴融合更有利于增强舞蹈的艺术魅力,提升舞蹈的艺术审美价值。

目前,中国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相互借鉴融合还处于探索进步阶段,需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创新,相互吸取各自的优势,在保持特色与个
性前提下,促进舞蹈艺术不断发展。

一、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训练主要特征
1、中国古典舞主要特征
中国古典舞舞姿杂,技术难度高,有刚劲、流动和雅典之美。

因此,在古典舞训练中,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非常关键,只有表演者
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腰部力量,训练自身各部位关节所必
需的爆发力,才能够在极限中塑造出完美的形象,所以,柔韧性技
术和技巧训练,在古典舞教学中非常重要,而中国古典舞的这些训
练特点,都是芭蕾舞训练中所缺少的。

中国古典舞的表演风格,主
要以传统戏曲为基础,同时,在表演过程中,还借鉴杂技、武术了
等内容,舞蹈训练体系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古典舞的训练,更多的
是表现一种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在训练过程中,以腰为轴心,不仅
要着重练习俯、仰、拧、倾等动作线条,还要练习跳、转、翻、滚
等技巧,园、曲、含、腆等基本动作韵律。

中国古典舞讲究神形统一、内外结合,节奏上强调轻柔、动静鲜明,收放、起伏自如,舞
者肢体的各部位都讲究协调一致。

舞姿优美,自然和谐。

因此,中国
古典舞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压、搬、耗、控、踢、甩、涮等方式,训练学生整个躯干以及肩、背、腰、膝等各个关节,进而提高学生
的舞蹈素质。

在能力训练方面,中国古典舞训练,还需要训练学生的
弹跳力,增加学生的腹背肌练习,这样,有利于增强肢体的表现力、感染力,提升学生整个肢体的表演能力。

2、芭蕾舞的主要特征
蕾舞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国。

芭蕾舞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严格
的规范和解构形式,并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舞种。

芭蕾舞主要特征是
舞者必须要立起脚尖起舞,在跳舞的过程中,演员需要穿上特制的
足尖鞋。

在现代舞蹈教学中,不管是拉丁恰恰教学,还是民族民间
舞教学,学生都需要接受芭蕾基本训练。

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
演员气宇轩昂的气质,还有利于塑造演员傲然挺立的姿态。

这一点,是中国古典舞无法比拟的。

比如,现代芭蕾舞剧成功典范《黄河》,
就是综合古典舞和芭蕾技术,这部作品,曾被著名编导陈泽美给予
了很高的评价,中国芭蕾舞团原团长赵汝衡对于现代芭蕾舞剧《黄河》也给与了大大赞赏。

这部雄浑大气的作品,不仅阳刚气十足,
内涵丰富,而且非常有激情,作品不仅大量采用了中国古典舞的表现
风格,还用极其丰富的芭蕾语言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表现了中
华民族顽强的斗志,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中国古典舞结合芭蕾,
二者融合后的新创造,使得舞蹈既有芭蕾舞的感觉,也有中国古典舞
传统韵味。

二、中国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相互借鉴融合
1、芭蕾舞对于中国古典舞的借鉴融合
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都有着严格规范的训练体系,训练动作程式化,训练价值各有各的优势。

因此,在训练中,中国芭蕾舞与中国古
典舞可以取其优点进行糯合,相互学习借鉴有价值的训练方法,以有
效提高舞蹈训练效果。

中国古典舞的优点是舞姿优美,自然和谐,律
动方式独特,具有浓郁的风格韵味,所以,我们可以将中国古典舞
的身法和身韵融入芭蕾舞基训中,帮助学生寻求内在气质精美的舞
姿巧妙的结合,使得基训课更加的丰富多彩。

身韵是身法与韵律总称,而身法与韵律的结合、渗透,则是中国古典舞审美精髓,对中国
古典舞而言,如果缺少了身韵,也就失去了艺术审美价值。

古典舞中
身韵训练可概括为提、沉、冲、靠、含、腆、移七字要领,在身韵
训练中,贯穿始终的是呼吸训练,掌握呼吸与外部形态相结合,能够
赋予舞蹈动作更强的生命力。

古典舞所特有的神韵如果融入芭蕾舞训练中,能弥补芭蕾略显程式化的、上身呆板的身体语言,可以使舞者将一切美凝聚于雕塑般的造型之中。

2、中国古典舞对芭蕾舞的借鉴
众所周知,在舞蹈教学中,芭蕾基训已经广泛得到运用。

舞蹈启蒙,芭蕾训练是基础。

芭蕾在运用背肌的曲伸中,往往以伸形成固定轴,伸可以使旋转的.垂直感觉非常充足。

通过芭蕾训练,可以使初学者快速领悟到舞蹈真谛。

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运用芭蕾基训很多教员掌握不了正确的方法。

有的完全用芭蕾的训练方法,也有的中间段都是芭蕾舞舞步,而开头与结尾是古典舞舞姿,还有的上身是芭蕾舞,下身是中国古典舞,也有一会儿呈现芭蕾舞姿,一会儿呈现民族舞姿的组合动作等等,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借鉴的内涵。

中国古典舞讲究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舞蹈动作既要柔和,也要含着内在的力量,借鉴不得当,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古典舞基训弱点。

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中国古典舞对芭蕾舞的借鉴,要保持特色与个性,要通过芭蕾舞训练,解决形体的挺拔、舒展、修长问题,解决舞者身体重心和直立感,这样,更有利于舞者舞姿舒展优美,对于培养学生舞蹈美感大有益处。

三、结语
中国芭蕾要走民族路线,现代化的芭蕾舞教学,应将古典舞蹈训练方法融入其中,在保留原有芭蕾舞优势上,取长补短,吸取中国古典舞蹈之精髓。

同时,中国古典舞教学,也要吸取芭蕾舞气宇轩昂的整体气质,以及轻盈飘逸的肢体动作,将芭蕾舞训练技法与古典舞蹈的精神境界相融合,展现舞蹈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