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特点。

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累,包括了民间舞蹈、宫廷舞蹈以及各个地方的舞蹈形式,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舞。

下面从技巧、表演形式和传承等方面介绍中国古典舞的特点。

1.技巧繁复精细:中国古典舞注重气韵生动、舒展大度的表演风格,同时追求优美的形体曲线和仪态,通过舞姿的变化表达情感。

舞蹈技巧包括身体的控制、舞步的灵活性、手指和手腕的动作、脸部表情等,要求舞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周密的动作规范。

2.表演形式丰富多样:中国古典舞的表演形式包括舞蹈独舞、舞剧、舞叙诗等多种形式。

其中,舞剧是一种独特的舞台表演形式,既有精心编排的舞蹈动作,又有剧情的演绎,通常结合了音乐、歌唱和戏剧元素,达到了综合艺术的效果。

3.强调情感表达:中国古典舞强调通过舞蹈动作来表达情感,情感与技巧相结合,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者内心的情感变化。

舞者通过面部表情、眼神和肢体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情感,使其舞蹈更加细腻、真实、动人。

4.以民族特色为基础:中国古典舞注重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

它借鉴了中国各个地方的舞蹈元素,如华北的慢四川的折子戏等,并结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5.丰富的道具和服装:中国古典舞在表演中使用了丰富多样的道具和服装,如扇子、长袖、长裙、头饰等,这些道具和服装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舞蹈的美感和装饰性,还有助于表达舞者的情感和故事背景。

6.严谨的传承与技法:中国古典舞严格遵循传承和技法的规范,技巧的学习和表演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和磨炼。

舞者需要具备优雅的仪态和协调的肢体控制,以及高度凝练的动作表达能力。

7.独特的美学理念:中国古典舞强调以典雅、端庄、含蓄为美,注重审美的内涵和情感的抒发。

舞者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将舞蹈的形态美、情感美与道德美有机地结合起来,给观众带来身心的愉悦与感动。

总而言之,中国古典舞通过精湛的舞蹈技巧、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价值。

中国古典舞动作特点

中国古典舞动作特点

中国古典舞动作特点一、优雅典雅:中国古典舞注重动作的流畅和优雅。

舞蹈者身姿挺拔,步态轻盈,动作丰富多变,具有独特的韵味。

舞者在舞台上展现出仪态端庄,动作细腻流畅的美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中所倡导的典雅和优雅之美。

二、寓意丰富:中国古典舞融合了丰富的寓意和象征。

舞姿中常常融入各种寓意,比如花开花谢、禽兽闲居、山水风云等,通过身体语言表达情感和意境。

舞蹈动作常以具象化的姿势和步伐来表现抽象的意境和情感,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感受舞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三、柔美灵动:中国古典舞着重展现女性的柔美和灵动。

舞者的动作较为细腻,融入了许多手部、手指、眼睛等细小部位的动作,以及不规则的身体曲线,韵味十足。

舞者通过身体的柔软性和舞蹈技巧的完美呈现,展示出舞蹈的高度精湛和优雅的美感。

四、多样化的手势:中国古典舞中手势是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

舞者运用不同的手势,如展开、合拢、转动等,表达丰富的意境和表情。

手势的变化和组合,与身体的动态配合,形成丰富多样的舞姿动态,使舞蹈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五、步法独特:中国古典舞的步法独特,以“站步”为基本步法。

舞者被赋予极高的技巧要求,通过上下台阶、转身等方式来展现不同的步法。

步法的变化和技巧的运用,体现出舞者的身手之功和舞姿之美。

六、礼仪庄重:中国古典舞注重礼仪和庄重。

舞者舞动之间要同时展现出庄重和热情,保持舞台上的优雅和端庄。

舞者行进中的队形整齐划一,动作协调统一,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礼仪之美。

总之,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舞姿、细腻的动作和深沉的艺术内涵而闻名于世。

通过舞蹈的表达方式,中国古典舞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哲学和审美理念,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和魅力。

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1.婉约柔美:中国古典舞注重身姿的柔美和舞姿的优美。

舞者常常采取扭动腰肢、展开手臂、轻盈起舞的动作,使得整个舞蹈过程中充满了曲线和流畅的动态。

这种婉约柔美的风格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者身体流动的优雅之美。

2.内外兼修:中国古典舞注重舞者身体内外的修炼。

舞者需要通过锻炼身体的力度和柔韧性,使得他们能够自如地执行各种高难度的舞蹈动作。

同时,舞者也意识到自身内在的情感与舞蹈动作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情感的表达来丰富舞蹈的内涵。

3.虚实结合:中国古典舞常常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舞者常常通过假象与真实、虚幻与真实之间的对比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例如舞者可以通过身体的柔软与力量之间的转换来表达进退的变化,将观众带入虚幻与真实交织的舞台世界。

4.寓意丰富:中国古典舞常常通过符号和象征来传达寓意。

比如,舞者常常会运用手指和眼神来表达情感,手指可以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眼神可以透露出舞者的情感和意图。

舞者的身体动作和舞蹈形态也可以代表着丰富的意象和寓意,通过舞者的表演让观众深入理解琴棋书画、梨园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

5.象征色彩:中国古典舞常常运用象征色彩来强调舞蹈的表现力。

红色代表热情和喜庆,黑色代表忧愁和沉重,白色代表纯洁和善良等等。

舞者常常会通过服饰和音乐的搭配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

同时,中国古典舞也注重色彩的渐变和过渡,使得舞蹈画面更加细腻和具有层次感。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舞以婉约柔美、内外兼修、虚实结合、寓意丰富和象征色彩为风格特点,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与情感的表达,中国古典舞能够深入地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思想内涵,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中国古典舞并不是一直就存在的,作为一种代表或象征中国传统艺术的舞蹈文化,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

那你知道中国古典舞特点吗?一、中国古典舞的舞韵精奥——圆润流畅“圆润”是中国古典舞的突出特征。

在中国古典舞蹈中,其动作与内容的差异及对立方面互相结合,互济不足,从而构成高度的协调、平衡、一致的整体,形成一种“圆”的艺术。

而在生活中,“行云流水”、“曲折婉转”、“龙飞凤舞”、“闪转腾挪”等词语,也经常被用来形容中国古典舞。

的确如此,单从中国古典舞的舞姿造型、动势动态来看,它确实一直体现着“圆”和“终点回归起点”的圆运动原则。

中国古典舞被称为是“划圆”的艺术——无论是身体体态的拧、倾、圆、曲,还是舞蹈动律上的起承转合规律,及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轨迹上,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古典舞的“圆”之美。

可以说,中国古典舞的舞韵精奥即是圆润流畅。

实际上,中国古典舞蹈的圆周运动,其实暗地里冥合了中国传统“周而复始”的流序。

在中国古典舞里,“圆”得到了最精纯、最深刻的展示与表现。

中国古典舞表演艺术在往复回环的舞台、盘桓往复的时空、无限绵延的艺术空间中,实现了对生命曲线之美的再现,沉淀出了契合宇宙自然之“道”的圆道。

二、中国古典舞的特有神韵——形神兼备“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点之一。

所谓“神韵”,指的是神采气度与风格韵味的统一。

“神”,表现为一种精神、气质;“韵” 则体现一种品位,一种和谐与风雅。

如果说“神”中透着阳刚之气,而“韵”里则含着阴柔之美,中国古典舞的神韵,即体现为形神兼备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蹈中,“神”是不可捉摸的、,但其“形”却可视可感,同时它也是艺术家之神情意的物质载体。

中国古典舞以深厚的思想与深邃的感情为内涵,并以其作为统领“形”之“神”,而气韵,则是形神合一,是内在神韵与外在形象交融而达到的艺术的至高境界,同时也是思想的深刻和情感丰富的意象表现。

中国古典舞风格特性

中国古典舞风格特性

中国古典舞风格特性中国古典舞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优雅的姿态和富有表现力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首先,中国古典舞注重内涵表达。

在中国古典舞中,情感表达是重要的元素之一。

舞者通过舞蹈动作和肢体语言来传递情感,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想。

古典舞中常出现的意境、抒情、叙事等元素,使舞蹈更具有深度和内涵,让观众在观赏中感受到真实的情感共鸣。

其次,中国古典舞注重形态美。

古典舞强调优美的动作、流畅的舞姿和完美的身体协调。

舞者通过精细而独特的身体表达来展现舞姿的美感。

每个动作都经过精锐的训练和反复琢磨,以展现舞者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

古典舞中常见的“仙女步”、“剑舞”等动作,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审美标准和美的追求。

其三,中国古典舞讲究节奏感和韵律美。

古典舞常常运用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韵律来表达音乐的节拍和情感变化。

舞者通过舞动的速度、节奏的变化以及肢体的协调来传递舞蹈中的节奏感。

在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下,观众可以感受到舞蹈带来的激动人心的音乐节奏。

另外,中国古典舞强调舞台表演的细节和整体美感。

在古典舞的表演中,服饰、化妆、道具等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使舞台效果更加华丽和精致。

舞者的服饰通常采用传统的中国元素,如汉服、旗袍等,这些服饰既显示了舞者的身份,也与舞蹈的古典风格相吻合。

舞台上精美的道具和背景布置也能为观众创造出具有古代韵味的艺术氛围。

古典舞还注重舞者的心理状态和人物塑造。

舞者在表演时,需要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角色中去,表达出角色的情绪和个性。

在演绎古典剧目时,舞者需要通过细腻的表演技巧展现角色的特点和心理变化,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

总之,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其注重内涵表达、形态美、节奏感和韵律美以及舞台表演的细节和整体美感,使中国古典舞成为一门集雅致、高度艺术与文化内涵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通过优美的舞姿、精妙的舞步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

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包括优雅的姿态、精细的手势、流畅的身体动作和富有表现力的情感表达。

下面将更详细地探讨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首先,中国古典舞的姿态非常优雅。

舞者的身姿笔直,头部高昂,颈部挺拔。

这种优雅的姿态源于中国古代的礼仪,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坚持儒家思想中"君子不器"的追求。

在古典舞的演出中,舞者的身姿通常是匀称的,给人以和谐、统一的美感。

舞者舞动的姿势优美,使观众感受到一种深深的艺术享受。

其次,中国古典舞注重手势的精细表达。

手势在舞蹈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传递舞者的思想情感,丰富舞蹈的表达力。

中国古典舞中的手势通常非常细腻,舞者通过手指的动作、手掌的张合、手腕的扭转等,展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图像,使观众感受到舞蹈所要表达的典雅、柔美的感觉。

手势的精细表达是中国古典舞与其他舞蹈形式的显著区别,也是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

第三,中国古典舞的身体动作流畅而有力。

舞者的身体动作在舞台上通常非常流畅和协调,展现出肢体的灵活性和力量感。

中国古典舞中的动作和谐而有序,脚步轻盈,舞者通过整个身体的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舞者的体态变化多样,有时慢放缓慢,有时快节奏,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体验。

最后,中国古典舞能够通过动作和表情富有表现力地传达情感。

舞者在舞台上通过舞蹈动作、表情和眼神的变化,将情感和内心世界展现给观众。

这种情感的传达能力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特点之一,它能够使观众深深地感受到舞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中国古典舞注重舞者内心情感的培养和表达,通过细腻的动作和表情塑造出丰富的情感世界。

总而言之,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它以优雅的姿态、精细的手势、流畅的身体动作和富有表现力的情感传达,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

浅析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

浅析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

浅析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

以下将从舞蹈动作、舞蹈形态、舞蹈语言以及舞蹈意境四个方面对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动作具有柔美、舒展的特点。

与西方古典芭蕾舞强调力量和瞬间爆发不同,中国古典舞更注重舞蹈动作的连贯和流畅。

舞者的动作通常以浑然天成的形态呈现,没有过多的肌肉张力,凸显出圆润、优雅的美感。

其次,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形态丰富多样。

古典舞是以身体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蹈形式,舞者通过身体的延展、扭转、转身等各种动作形成舞姿,传达出特定的意境和情感。

古典舞在舞姿上通常追求线条的优雅和和谐,注重美感的呈现。

再次,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语言丰富多样。

古典舞的语言不仅包括身体的动作,还包括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多种元素。

手势是中国古典舞中独特的表演手法,舞者通过手势的变化和组合来塑造角色形象和表达情感,颇具戏剧性。

眼神和面部表情则进一步丰富了舞蹈表达的内涵,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者所要传达的信息。

最后,中国古典舞的舞蹈意境丰富深沉。

古典舞往往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自然景观为题材,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舞者通过动作和表演来讲述故事,将观众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艺术境界。

古典舞在追求优雅的同时,也强调了对情感的细腻表达,使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舞蹈情感的共鸣。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舞蹈动作的柔美舒展、舞蹈形态的丰富多样、舞蹈语言的独特性与舞蹈意境的丰富深沉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古典舞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赋予了中国古典舞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

中 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中 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独特而鲜明的风格特点。

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合了诗歌、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

从形态上来看,中国古典舞强调“圆”的运用。

这种“圆”不仅体现在舞者身体的动作线条上,还贯穿于舞蹈的整体构图和空间流动之中。

舞者的身姿常常呈现出各种圆弧形的姿态,如“云手”“涮腰”等动作,手臂和身体的转动如同行云流水,圆润流畅,给人以优美、和谐的视觉感受。

在舞蹈的构图上,也多采用圆形、弧形等曲线,使整个舞台画面充满了灵动和韵律感。

这种对“圆”的追求,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团圆、美满的向往,以及对和谐、平衡的审美追求。

在韵律方面,中国古典舞注重“韵”的表达。

“韵”是一种内在的气息和情感的流动,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传达出来。

舞者在舞蹈过程中,不仅要有精准的动作技巧,更要将情感融入其中,使每一个动作都富有韵味。

比如,一个简单的“亮相”动作,舞者通过眼神、呼吸和身体的停顿,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和气势。

这种“韵”的表达,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增强了舞蹈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古典舞的节奏特点也是其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像西方舞蹈那样节奏强烈、规律明显,而是有着独特的“弹性节奏”。

这种节奏变化丰富,有快有慢、有张有弛,如同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节奏一样,充满了变化和灵动性。

舞者在表演中能够根据情感的需要,灵活地调整节奏,使舞蹈更具表现力。

比如在表现欢快的情绪时,节奏明快、动作轻盈;而在表现悲伤的情绪时,节奏缓慢、动作沉重。

这种弹性节奏的运用,让中国古典舞更能体现出细腻的情感变化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中国古典舞的身法和步法也极具特色。

身法上,要求舞者具备“拧、倾、圆、曲”的特点,通过身体的扭转、倾斜和弯曲,展现出优美的姿态和灵动的气质。

步法上,有“圆场步”“花梆步”等多种独特的步伐,这些步伐不仅具有功能性,还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
作者:杨小强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5期
【摘要】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舞蹈或更为遥远的民间舞蹈。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舞蹈传统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的情感。

那时的舞蹈几乎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劳动、狩猎、战争、祭祀、娱乐等。

从周代开始,到汉、唐、五代,宫廷设立了专门的乐舞机构,如周代礼乐、汉魏女乐、唐代燕乐等,多在民间舞蹈基础上,创造了更为雅化、精化的古代舞蹈,形成宫廷乐舞。

其中,周代的《六代舞》,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和周武王时的《大武》,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大曲》等,异彩纷呈,各领风骚。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风格特征宋、元、明、清以来,宫廷乐舞衰退,戏曲艺术崛起,取代了古代乐舞的地位。

戏曲艺术吸收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形成了戏曲中的舞蹈。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典舞融入戏曲艺术中,就是舞蹈走向规范化、程式化和艺术化的发展过程。

因此,中国古典舞的形成和发展必然和我国古代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戏曲舞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中国古典舞的创建
古典舞是在底蕴深厚的戏曲艺术中提炼舞蹈元素,借鉴中华武术,参考西方芭蕾的训练体系等建立起来的。

中国古典舞以民族风格特色为主体,贯穿素质、能力、技巧、身体表现力以及它的舞蹈语言各个方面,创造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如《宝莲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飞天》等经典作品。

20世纪80年代,舞蹈工作者从文物、典籍、壁画、雕塑、石窟中复活了古典舞,如《丝路花雨》《仿唐乐舞》《蜀宫夜宴》等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作品。

这些作品开创了以静态文物、文物资料复活古典舞之先河,创造了中国舞蹈史的辉煌篇章。

古典舞是一大批终身致力于舞蹈事业的先辈们经过不断的努力探索,从审美角度继承和研究古典戏曲的身段,根据舞蹈特性和时代要求加以发展演变,整理创建出了新一代的古典舞身段,称其为“身韵”。

身韵是一门活的教材,遵循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的原则,把戏曲、武术当“一”,派生二、三、万物,所以才有了生命、有了发展。

“身韵”是中国古典舞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身韵学说的建立,使中国古典舞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舞蹈种类,由此诞生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如《黄河》《江河水》《木兰归》《秦俑魂》《醉鼓》《轻·青》《萋萋长亭》《扇舞丹青》等作品。

这些运用身韵元素创作的作品,实现了中国古典舞从古代性到现代性的转化。

多年来,老一辈舞蹈家根据中国古典舞的自身特点提炼出以腰为轴的“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动作元素,并整理总结出
中国古典舞训练的四大要素“形、神、劲、律”,形成了风格独具、特点鲜明的中国古典舞风格和神韵的精髓。

二、古典舞的神韵和气质
这是古典舞的内涵。

《淮南子·原道训》说:“形神气志,各居其宜,以随天地之所为。

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大意是:形、神、气、志都是按照自然规律,各居其所。

“形”是生命的形态;“气”是生命的气息;“神”是生命的精神。

其中一个错位,其余都会受伤。

“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把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

有一个口诀准确解释了神与形的联系与关系:“形未动,神以领;形已止,神不止。

”劲指劲头儿。

中国古典舞的用力方法是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慢和快、松和紧、开与合等对比方法,也称反衬法。

中国古典舞所要求的劲头儿,俗称“寸劲儿”,是中国古典舞的发力方法和运动要求,没有这种发力方法和运动要求,就达不到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效果。

中国书法、绘画、雕塑、壁画体现出静中有动的神韵和节奏,而舞蹈是活的书法和雕塑、流动的画卷,所以中国古典舞的节奏特点是中国古典舞的基本特征,没有这种特征就缺少了中国古典舞的神韵。

律指韵律及运动规律。

“动作逆向起动”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动势规律,一个动作和动势分明往左或往上,却反其道行之,或急转直下或变身向后,给人出奇不意、剑走偏锋的感觉,即“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开先合,欲纵先收;欲提先沉,欲进先退;逢冲必靠,欲行先止”。

这是中国古典舞的独特运动规律和审美要求。

中国古典舞注重“圆”的空间美和“游”的流动美,提出了“三圆运动”理论,即身体运动轨迹是沿着三个圆形在运动,“平圆、立圆、八字圆”,体现了中国“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观和线之飞舞、游之精魂、圆之意境、情之所惑、象外之致的美学灵魂。

如1998年荣获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赛作品金奖、表演银奖的《踏歌》,就体现了这种美学精髓。

三、古典舞创作风格
孙颖一直致力于中国古典舞的探究,主张从中国古代文化中追寻中国古典舞的本源。

他不满足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仅仅述诸文字,而更热衷于将研究成果化作表演艺术呈现在舞台上。

他从复兴汉唐乐舞做起,让古典文籍中的舞蹈舞出纸面,让二维空间的汉画像跳上了四维空间的剧场,并创建了北京舞蹈学院汉唐舞专业。

《踏歌》就是他对“联抉踏歌”这一古代民间自娱性舞蹈进行深入研究后的艺术成果。

《踏歌》历史悠久,唐代尤盛,故服装设计及身姿舞态颇具唐风。

舞者边唱边跳,一群身穿翠绿衣裙的少女,阳春三月,相约踏青。

踏着春风,唱着欢歌,翠裙拂风,婀娜多姿,融入这阳光明媚、草青花黄的秀色里。

舞蹈语言的独特之处在于以“一肩前后耸动带动同臂的左右摇摆”,再配以同脚在弱拍踏地做出的“一顺边”动律,一顿一挫,一扬一拽,把一群南国佳人娇柔可爱的形象以及沐浴春光、携手游春的惬意心情淋漓展现。

踏歌,兴于我国汉唐,经历从民间到宫廷,从宫廷再回到民间的发展和形成过程。

其舞蹈特色一直为踏地为节,边歌边舞,突出自娱性舞蹈的特征。

通过“顿”与“流”的对比,形成视觉上的反差。

舞蹈中较多使用腰部、臂、腿等身躯部分,而不拘泥于手、臂的小动作,更多体现了古朴拙雅、清新自然的风味和审美追求。

虽没有高难度的动作技巧,却能突出舞韵,璞玉般的真美、纯朴的气质使舞蹈别有一番风味。

舞蹈充分体现了舞者自娱自乐、恰然自得、舒畅轻松的情调。

这情调也深深感染着观众,使观众带着愉悦和松弛的心情欣赏这优美的歌舞。

”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美学观念,在舞者的举手投足间,深深蕴含了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文化神韵。

和谐,是一种美好的状态。

和谐社会,是最为美好的、最为理想的人类社会状态。

舞蹈艺术作为沟通人类心灵的桥梁,可以成为和平的使者,维护社会各个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国古典舞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底蕴,形成了细腻圆滑、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和的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孙婕.浅谈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征与教学体会[J].歌海,2009,(4):168-169.
[2]张执龙.论中国古典舞作品动作语言的风格特征[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186-186.
[3]周彦池.试论古典舞身韵的韵律特点[J].青春岁月,2011,(4):18-18.
[4]江玲陈鸿舞蹈鉴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5]于平中国舞蹈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85-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