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组织学

合集下载

子宫内膜增生分级标准

子宫内膜增生分级标准

子宫内膜增生分级标准
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级标准。

一般来说,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级标准主要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轻度子宫内膜增生,轻度子宫内膜增生通常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但未出现明显的结构异常。

组织学上,可见腺体增生和腺体形态的改变,但并未破坏正常的腺体结构。

这种情况一般被认为是生理性的增生,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中度子宫内膜增生,中度子宫内膜增生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腺体增生明显,但尚未形成明显的腺体复杂性或不典型增生。

组织学上,腺体增生较为显著,但尚未达到重度增生的程度。

这种情况需要密切观察和可能的药物治疗。

重度子宫内膜增生,重度子宫内膜增生表现为明显的子宫内膜增厚,腺体增生明显,腺体形态发生不典型增生,甚至可能伴有异型增生或癌前病变。

组织学上,腺体增生显著,出现复杂性和不典型增生,甚至可能出现癌前病变的迹象。

这种情况需要积极治疗,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

总的来说,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级标准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点来划分的,不同的分级对应着不同的治疗方案和预后。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子宫内膜增殖期的组织学变化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子宫内膜增殖期的组织学变化

妇产科主治医师——子宫内膜增殖期的组织学变化月经周期第5~14日,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

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呈增殖状态。

增殖期分早、中、晚3期。

(1)增殖期早期:月经周期第5~7日。

内膜较薄,仅1~2mm,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间质较致密,细胞呈星形;间质中的小动脉较直、壁薄。

(2)增殖期中期:月经周期第8~10日。

此期特征是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腺体数目增多并稍呈弯曲形;间质水肿明显;螺旋小动脉逐渐发育,管壁变厚。

(3)增殖期晚期:月经周期第11~14日。

内膜进一步增厚至3~5mm,表面高低不平,略呈波浪形。

上皮细胞呈高柱状,增殖为假复层上皮,核分裂象增多;腺体更长呈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并相互结合成网状;组织水肿明显;螺旋小动脉略呈弯曲状,管腔增大。

子宫内膜分泌期变化月经周期第15~28日,相当于黄体期,在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血管迅速增加,更加弯曲,间质疏松水肿。

此时内膜厚且松软,有利于受精卵着床。

分泌期分早、中、晚期。

(1)分泌期早期:月经周期第15~19日。

此期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腺上皮细胞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小泡,为分泌期早期的组织学特征;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继续增生。

(2)分泌期中期:月经周期第20~23日。

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腺体内的分泌上皮细胞顶端胞膜破裂,细胞内的糖原排人腺腔,称顶浆分泌,为分泌期中期的组织学特征。

此期间质高度水肿、疏松,螺旋小动脉增生、卷曲。

(3)分泌期晚期:月经周期第24~28日。

此期为月经来潮前期,相当于黄体退化阶段。

子宫内膜增厚达10mm,呈海绵状。

内膜腺体开口面向宫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间质更疏松、水肿,表面上皮细胞下的间质细胞分化为肥大的蜕膜样细胞。

此期螺旋小动脉迅速增长超出内膜厚度,也更弯曲,血管管腔也扩张。

子宫内膜增殖期变化月经周期第5~14日,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

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呈增殖状态。

208例宫外孕子宫内膜组织形态病理学诊断与分析

208例宫外孕子宫内膜组织形态病理学诊断与分析
型 进行 病 理学 诊 断分 析 。
1 材 料 与方 法
1 材料 来 源 :9 8 5月 一0 0 8月 间术 前 诊断 宫 外孕 进 行 . 1 19 年 21 年 诊 断性 刮 宫 的病 理检 查 , 术后 确 诊 为官 外 孕 的患 者 2 8 。 在 0例 1 . 2方法 : 子宫 内膜 组 织经 5 %中性 甲醛 固定 , 常规 石 蜡切 片 , E H 染 色 ,依 据光 学显 微 镜下 子 宫 内膜 组 织形 态 结 构特 征 做 出病 理 部聚集。 诊断。 显微镜下子宫内膜呈现高度分泌相者 1 例。 5 此型子官 内膜 2 结 果 与分 析 主要 由高度 分 泌 反应 的腺体 组 成 。 体扩 大 、 曲 , 泌 旺盛 , 腺 弯 分 腺 21宫外 孕 患 者年 龄分 布 情 况 见表 1 官外 孕 妊娠 部位 统计 见 表 . 。 胞 呈 2 。官 外孕 类 型 分析 见 表 3 由表 1 。 可看 出宫外 孕 患者 的 比例 与 腔 内有 分泌 物 。腺 上 皮 细胞 透亮 , 质 丰 富 , 簇 状 突起 。腺体 多, 拥挤 , 间质 较 少 。 生 育年 龄 密切 相 关 。 由表 2可 看 出宫外 孕 在 宫 外妊 娠 部位 上 几 显 微 镜 下 子 宫 内 膜 呈 现 蜕 膜 组 织 和 高度 分 泌 相及 A S — 现 率差异较大。 由表 3 可看出官外孕时, 患者血清 中  ̄ H G 绒 各 -C( 象者 2 。 型子 宫 内膜 除 由大 片 蜕膜 组织 和 高度 分 泌反 应 的 2例 此 毛膜 促 性腺 激 素 )雌 二 醇 和孕 酮 水平 明显 不 同。 、 腺体组成外 , 腺上皮过度增生、 高柱状 , 部分复层或假乳头状增 表 1 宫外孕患者 年龄统计表 生, 胞浆 内出大 量 的 糖原 空 泡 , 分腺 上皮 核增 大 、 部 深染 , 的排 核

子宫内膜组织学及B超变化对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参考价值

子宫内膜组织学及B超变化对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参考价值

临床医学C l i ni cal M edi ci ne子宫内膜组织学及B超变化对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参考价值刘一萍(广西河池市第五人民医院547000)【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及B超变化对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157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门诊及住院资料,其中75例(47.71%)为宫内妊娠,82例(52.29%)经手术确诊为异位妊娠。

结果82例异位妊娠子宫内膜中,B超测内膜厚为(8.124-1.2l m m,诊刮内膜呈蜕膜和A r i as—St el l a(A-S)反应或高度分泌反应58例(70.73%);75例宫内妊娠中,B超测内膜厚为(13.25±0.68m m,2组内膜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6.5m m者无一例官内妊娠,>14m m者无一例宫外妊娠。

结论B超测定子官内膜厚度结合内膜组织学变化,对诊断早期异位妊娠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厚度;组织学;诊断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7年12月157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门诊及住院资料,患者年龄19—35岁,停经37~45d,伴腹痛或阴道流血,尿妊娠试验(+),血D-H C G<1500m IU/m l,B超检查宫内无孕囊,附件无混合性包块。

1.2方法患者均由专人用B超测定子宫体矢状面内膜厚度,血D—H CG采用化学发光法,异位妊娠在我院行腹部手术切除组织经病理检查见胎盘绒毛结构确诊,并于术前作诊断性刮宫(诊刮)进行组织学分类。

其余经随诊为官内妊娠。

2结果82例患者确诊为异位妊娠,其中子宫内膜有蜕膜和A-S反应或高度分泌反应58例(70.73%),75例为宫表l2组患者孕龄.血D—H C G,子宫内膜厚度比较结果临床资料,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

支原体由于只有细胞膜而缺乏细胞壁结构,呈高度多型性变的原核细胞微生物,所以,D一内酰胺类等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其无效,而链霉索、卡那霉素等多种药物又易产生耐药性”1。

子宫内膜病理报告

子宫内膜病理报告

子宫内膜病理报告是分析女性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已成为众多妇科疾病的诊断标志。

本文将介绍的基本内容、阅读方法和常见疾病。

一、基本内容包括组织学、细胞学和免疫组化检查,其中组织学检查包括以下内容:1. 组织学结构:主要观察子宫内膜的细胞、基底板、代谢功能和血管组织等的形态结构。

2. 细胞学特征:通过观察细胞核、胞浆形态、核染色体结构等,分析细胞形态学特征,诊断细胞学损伤。

3. 消化旋切片检查:通过使用常规染色以及特殊染色等技术,观察内膜下层的胶原和肌层的优势情况,以确定子宫内膜疾病的类型和分级。

4. 解剖病理学分级系统:该分级系统是本体制诊断的主要信息来源,是根据不同的组织构成和结构分级,从而确定异常阴道出血和不孕不育的原因。

二、的阅读方法1. 阅读提示:在阅读前,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月经史、生育史和症状等,对于不同的患者病情,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2. 整体阅读:阅读整个报告是获取诊断意见的最好方法,因为该报告是综合多个检查结果得出的结论。

如果需要确定特定的诊断,可以查找报告中的特定快捷键,例如病变范围、炎症程度等。

3. 细节阅读:如果发现患者有特殊情况,例如年龄、药物使用或其他疾病等,应仔细观察报告中的详细记录,特别是细胞学检查中的阴道细胞学检查,需要细心观察。

三、常见疾病及其1.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是指子宫内膜的炎性疾病,其中包括淋菌性和非淋菌性两种类型。

检查结果通常显示子宫内膜表面观察到大量粘液,相应的炎症细胞浸润和子宫内膜结构破坏。

2. 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增生是指子宫内膜细胞数量的增加和组织增厚。

该疾病通常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

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厚,内膜下血管和腺泡密度增加,核聚集和核染色质增加。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外存在的情况。

检查结果通常显示附着在组织异位部位的明显子宫内膜组织,组织待测的基底板和腺体结构,以及血管周围的纤维、间质和免疫细胞。

绝经后子宫内宫内膜变化

绝经后子宫内宫内膜变化

绝经后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来源:青年人() 更新时间:2010/3/15 14:10:37 【字体:小大】1绝经后的子宫内膜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开始衰减,绝经后则更进一步衰退,雌激素分泌低下,内膜萎缩。

此种萎缩的内膜一般呈单纯萎缩和囊性萎缩两种组织学形态。

两种不同形态的萎缩内膜可能与绝经前的末次月经周期有无排卵有关。

绝经前的末次月经如有排卵,绝经后内膜往往呈单纯萎缩;如末次月经系无排卵月经,内膜多为不规则增生或简单型增生过长,则绝经后腺体大小不一的形态可被保留,而形成囊性萎缩。

有时内膜腺体开口被堵塞,也可致个别腺腔扩大[1]。

1.1单纯萎缩(simple atrophy)内膜很薄,功能层与基底层界限不清;腺体少而分散,腺腔小而直,腺上皮单层,呈立方形或低柱状,核杆状,生长不活跃,见不到分裂相;间质细胞致密呈梭形,间质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螺旋小动脉因萎缩而见不到。

1.2囊性萎缩(cystic atrophy)内膜很薄,腺体大小不一,相差悬殊,但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无增生活跃表现,见不到核分裂相。

2绝经后出血的子宫内膜绝经后出血的情况可见于炎症、功能性内膜、功能失调性内膜和内膜的良、恶性赘生性病变。

2.1炎症性子宫内膜2.1.1老年性子宫内膜炎(senile endometritis)萎缩的内膜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可导致原发性慢性子宫内膜炎。

内膜腺体萎缩,间质中有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严重时局部有溃疡形成,往往因引流不畅而导致宫腔积脓。

慢性炎症时,内膜表面上皮可有各种化生性变化,特别是鳞形细胞化生。

广泛鳞化使大片鳞形上皮覆盖整个宫腔内壁,称为子宫鱼鳞癣[1]。

老年性子宫内膜炎系良性病变,但必须警惕肿瘤合并存在的可能。

2.1.2子宫内膜软化斑(malakoplakia)子宫内膜软化斑可能是绝经后出血的罕见原因。

组织学表现为肉芽肿性内膜炎,间质内有组织细胞浸润(Von Ha nsemann细胞),含有细胞内或细胞外的钙化体(Michaelis-Gutmann小体)及棒状细菌。

子宫内膜癌的组织放生学和组织学类型

子宫内膜癌的组织放生学和组织学类型

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绝大多数为腺癌。

为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子宫内膜癌远低于子宫颈癌,但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本病高于子宫颈癌,位于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

高发年龄为58~61岁,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占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与宫颈癌比较,已趋于接近甚至超过。

与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或不育及绝经等体质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

(1) 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发生学:女性生殖道器官和组织是由胚胎时期的米勒管发育、演变、分化而来,米勒管乃由体腔上皮内陷而形成。

因此,米勒管上皮具有分化形成输卵管、子宫、宫颈及阴道穹隆上皮的多向分化能力。

出生后,这些胚胎时期的未分化细胞仍保留在成熟机体的生发层组织内,具有增生及多向分化潜能。

正常生理情况下,生发层细胞只显现单向分化,维持该组织细胞的新生与衰亡的替代。

病理条件下,如向肿瘤分化时,生发层未分化细胞可显示增生、分化不良和多向分化潜能,形成与原该处组织不同类型的米勒管上皮分化的组织。

因此在女性生殖道器官或组织发生癌时,不但可形成与原组织相同类型的癌组织,即子宫内膜样腺癌,而且可以出现米勒管上皮分化为其他部位组织类型的癌,如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黏液性腺癌、鳞状细胞癌、混合性癌及未分化癌等。

(2) 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由于子宫内膜癌保留有米勒管多向分化潜能,因此癌的发生常出现多种分化的组织成分。

各种成分出现几率很不一致,大多数癌组织只有一种与子宫内膜腺体相似的腺癌成分,称子宫内膜样腺癌,或完全由米勒管向子宫内膜以外的女性生殖道其他部位分化的另一种组织类型的癌细胞构成,以致出现与子宫内膜腺体不同组织类型的癌,如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黏液性腺癌、鳞状细胞癌等。

有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可以出现不同比例类型的癌成分。

当第二种类型癌的成分超过10%时,则称为子宫内膜混合性癌。

当癌细胞处于完全未分化阶段,没有向任何组织类型分化的癌时称为未分化癌。

原发性不孕症子宫内膜组织学诊断分级及其临床意义

原发性不孕症子宫内膜组织学诊断分级及其临床意义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1 期 20 0 6年 2月
右 江 民族 医学 院学报
J un l f ui gMe i l ol efr t n l i o ra o j n dc l g i a t s Yo a a C e o Na o ie
s n tep i y i etl yg o pa d tec n r l o p h u e s e r— ma n i g o c nr l r u hssu y o to o p i t i t d . Re u t I h r r frit r u n h o to r u ,t en mb r fs ce g n sl
A s at Obet e T td h ioo i l rdn f n o ti o r r fr lyad i orI- bt c: r jci os ytehs lgc aigo d mer m f i yi eti n t cre v u t a g e u p ma n it s a
Vo . 8 No 1 12 . Fe . 0 6 b20
原 发 性 不 孕 症 子 宫 内膜 组 织 学诊 断分 级 及 其 临床 意 义
王晓冰 。 杨清绪, 裴小娟 ( 广东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病理科 , 广东 惠州 5 60 ) 10 1
摘 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不孕症 子宫内膜 组织学诊 断分级及其与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 12例原发性不 孕症患 1
w s u dv e t regae (I~ I) A d1 n o ti s l t ioyo rit eee rlda a b ii di ot e rd s s d n h l . n 6e dme u a e wi hs r f eti w r nol sa I r m mp s h t f ly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史、彩超、诊断性刮宫病检等鉴别。
• ⑤ 内正膜常与分肌泌层晚间期有内低膜回厚声可晕达 ,呈6-1“2m多m层,征增”厚或的“内三膜线中征间”可。见宫腔线回声,

⑥内膜增生过长多见于长期无排卵患者,少量持续的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 所致,内膜厚可达20-40mm,呈棱状,多合并多囊卵巢、小卵泡周期。
a
43
排卵后子宫内膜每天的变化
第22天:水肿达到高峰 第23天:螺旋小动脉十分显著 第24天:前蜕膜细胞积聚在螺旋动脉周围 第25天:表面上皮下出现前蜕膜细胞 第26天:可见多形核粒细胞浸润 第27天:多形核粒细胞浸润明显,开始出
现灶状坏死与出血
a
44
、月经期子宫内膜
腺体皱缩、破碎 细胞核崩解 间质出血、水肿、见中性粒细胞 总之为一片凄凉景象
a
64
雌激素
• 促使子宫内膜的修复及增殖 • 使间质细胞增生、间质水肿 • 使子宫颈变软、口变松、腺体分泌增加 • 有利于精子穿透
a
65
孕激素
• 使基础体温升高 • 使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 • 妊娠后使分泌期子宫内膜转变为蜕膜 • 有利与孕卵着床 • 孕激素可使宫颈口缩小、黏液量减少并粘稠
a
66
孕激素
a
45
a
46
a
47
a
48
月经期子宫内膜的临床意义
1、和异常子宫内膜出血的鉴别诊断 2、观察排卵后子宫内膜分泌状态
a
49
萎缩的子宫内膜
内膜薄 腺体稀少 腺上皮细胞呈矮立方状 间质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a
50
单纯萎缩
a
51
囊性萎缩
a
52
若最后一次月经有排卵 —— 单纯萎缩 若最后一次月经无排卵 —— 囊性萎缩
• 孕酮有抗雌激素、抑制雌激素受体的作用 • 孕激素减轻子宫平滑肌的收缩 • 降低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 从而有利于孕卵的发育孕 • 激素可使宫颈口缩小、黏液量减少并粘稠
a
67
子宫内膜疾病超声诊断
a
68
子宫内膜增生症
• 概 引 增起生述无、:排囊是卵腺子型型宫功增内能生膜性、腺子腺体宫瘤和型出基增血质生,的、多异非见常增典于型青殖,增春内生期膜。和增更厚年可期达。3分-2四5m型m: 不单等纯,型
a
25
分泌早期
月经第15 — 19天 腺腔扩大 细胞核圆位于近腔面
≥50%的腺体出现整齐的核下空泡
a
26
a
27
分泌早期
a
28
a
29
a
30
a
31
分泌早期子宫内膜的临床意义
提示卵巢排卵
a
32
分泌中期
月经第18 — 25天 腺腔扩大呈锯齿状 出现顶浆分泌
a
33
分泌中期
a
34
a
35
分泌中期子宫内膜的临床意义
状 达突50起mm)。,可呈伴中有等宫回腔声积,血基。层较窄,一般很小,多在10mm以下,最大可
• ③当发现内膜增厚,应注意辨别宫腔线的走行,绝经后子宫内膜超过8mm 的应提示诊断性刮宫,如发现较小高回声团块的建议宫腔声学超声造影, 可区别内膜增生、息肉、粘膜下肌瘤、内膜癌等。

④因乳腺癌治疗长期使用他莫昔芬(雌性激素拮抗剂)者,常出现内膜过 度增生,内膜明显增厚,回声不均,类似子宫内膜癌声像改变,需要结合
是孕卵着床的时期
a
36
分泌晚期
月经第24 — 28天 腺腔更大、核圆而色浅 间质细胞蜕膜样变、见颗粒细胞
a
37
分泌晚期
a
38
a
39
a
40
a
41
a
42
排卵后子宫内膜每天的变化
第16天:出现核下空泡 第17天:大量整齐的核下空泡 第18天:空泡缩小,核靠近基底部 第19天:空泡几乎消失,腔内见分泌物 第20天:腔内嗜酸性分泌物达到高峰 第21天:组织水肿
增殖早期:第4 — 7天 增殖中期:第8 — 10天 增殖晚期:第11 — 14天
a
6
增殖早期
月经第4 —7天 腺体稀少、细小 上皮细胞呈立方状 间质细胞疏松
a
7
增殖早期
a
8
a
9
a
10
a
11
a
12
增殖中期
月经第8 — 10天 腺体增多、弯曲 上皮细胞呈柱状 间质水肿
a
13
a
14
增殖中期
a
15
a
16
增殖晚期
第11 — 14天 腺体更弯曲 上皮细胞呈高柱状假复层、可见核仁 间质水肿
a
17
增殖晚期
a
18
a
19
a
20
a
21
a
22
a
23
增殖期子宫内膜临床意义
1、正常月经周期排卵前的改变 2、外源性雌激素治疗 3、无排卵月经
a
24
二、分泌期子宫内膜
分泌早期:第15 — 19天 分泌中期:第19 — 25天 分泌晚期:第25 — 28天
子宫内膜
a
1
子宫内膜组织学
a
2
如果想做一名优秀的妇产科专家,务必 懂得病理学的重要性。
J. Donald Woodruff
a
3
子宫内膜的分层
正 常
基底层


内 膜
功能层
仅对雌激素有微弱反应 对雌、孕激素均有反应
致密层 海绵层
a
4
正常子宫内膜的分期
一、增殖期 二、分泌期 三、月经期
a
5
一、增殖期
• 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不规则子宫出血,或闭经后持续子宫出血, 月经周期紊乱,月经过频,经量增多,经期缩短或明显延长,伴贫血症 状。
• 超声表现:
• ①子宫内膜均匀性增厚、对称,宫腔线居中,绝经前厚度>12mm、绝 经后厚度>5mm。

②增厚内膜周边整齐,内膜基底层与肌层分界清晰,内膜外形轮廓规整 ,内膜周边有时可见低回声晕。单纯型增生其内膜呈均匀高回声,形似
棱形;囊腺型增生其内膜内见到散在小囊或筛乳状无回声区;腺瘤型增
生其内膜呈高回声团块状;不典型增生其内膜回声不均,可见斑块状与
低回声相间。
• ③多数伴有单侧或双侧卵巢增大、卵巢内潴留性囊肿。
• ④彩色多谱勒:轻度增生者无异常血流信号,难以测到血流频谱;重度 增生者内膜内可见条状彩色血流信号,测到中等阻力的动脉血流频谱, RI:0.5±。
a
53
子宫内膜组织学特点
具有周期变化 具有明显的年龄变化 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对性激素有特殊的敏感性
a
54
子宫内膜上皮的细胞组成
透明细胞 分泌细胞 纤毛细胞
a
55
a
56
a
57
a
58
腺体 间质
a
59
a
60
a
61
a
62
a
63
雌激素
• 子宫发育 • 体积增大 • 血供增多 • 肌层增厚 • 提高肌层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a
69
• 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 ① 均 内子匀膜宫增癌内厚有膜,帮增彩助生超。属检良测性到病内变 膜内,首丰先富需血要流排与除低子阻宫型内频膜谱癌,。R当I<内0膜.4不的规对则诊不断

②内膜息肉:系内膜局部受激素刺激而形成,非弥漫性子宫内膜增生可产 生内膜息肉,是非赘生性占位。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局限性增厚隆起(乳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