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训练题--古诗词鉴赏--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本诗围绕一个“”字,写。
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
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
2,《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5,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友”字的理解。
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7,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8,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分)4,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5,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1分)6,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7,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8,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外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一.《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描写写主人公对淑女疯狂地相思与追求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二.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
作用: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
(4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前四句紧扣“望洞庭湖”描写景物,后四句抒情,表明“赠张丞相”之意。
B. 首联点明时令,“平”“混”写出洞庭湖水岸齐平,与天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C. 颔联运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烟波浩渺的壮观景象和汹涌澎湃的雄伟气势。
D. 这首投赠诗借“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张丞相的羡慕之情。
5.“欲济无舟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
(4分)4.(2分)D5.(2分,意对即可)诗人的言外之意是想从政(当官或干一番事业)(1分),却无人引荐,希望得到举荐(1分)。
(一)阅读《卖炭翁》,完成4~5题。
(6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通过叙述卖炭老人一车千余斤的炭被抢的经过,揭露“宫市”的掠夺本质。
B.开头六句,在写卖炭老人的炭来之不易的同时,反映出卖炭老人生活的艰辛。
C.“翩翩两骑来是谁”,运用反问,强烈讽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丑恶行径。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卷(一)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期末专项训练卷(一)古诗词鉴赏一、阅读1.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
B.“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
D.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兰花姚述尧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
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
香风细。
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枕石高攀龙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
寂寂深山暮,微闻钟磬声。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依据这组诗的某个共同点,分别阐述你对这三首诗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拓展阅读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⑤惜:盼望。
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2.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部编版八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下期末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二、送友人/李白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四、卜算子•咏梅/陆游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作者】常建(708年—765),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背景】常建,唐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弟,太历时曾任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尉。
一生仕途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
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
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
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主题思想】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赏析】这首诗曾被宋代洪驹誉为“全篇皆工”,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之一。
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
诗中所说的破山寺又叫兴福寺,是六朝齐代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而建。
常建早已对这座历经百年的古寺心弛神往。
首联“清晨入古寺”一句,一点时间,二点此寺是古寺,唯其是古寺才使得作者清晨起游,其向往之情可见一般。
第二句“初日照高林”继写入寺所见,作者没有写古寺佛殿的宏伟与庄严,而是去写那初升的太阳和耸立的高林,这不仅能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同时还有一种幽静之意,“高林”一词还与“古寺”相照应。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B. “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表达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D. “酒酣胸胆尚开张”等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
(2)请对下阕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
2.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古诗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________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________。
(2)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即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颈联“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有何作用?(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专题23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八下复习检测)(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课内外古诗词阅读与鉴赏大练习一、关雎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对《关雎》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达到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B.“悠哉悠哉”形容男子的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男子追求女子而不得时苦闷、焦躁之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出男子与心上人结婚时鼓乐齐鸣的场景。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这四句运用比兴的手法。
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解析】1.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
D.“琴瑟友之”是指男子用鼓瑟弹琴去吸引心爱的女子,努力去和她成为朋友,而“钟鼓乐之”是指用鸣钟和敲鼓吸引女子注意,让女子快乐。
纯粹的爱情追求,还没有到结婚的步骤;故选D。
2.考查诗句表现手法的理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先是描绘了水上的相亲相爱的一对雎鸠鸟,写它们爱情的温馨、美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则写男主人公因为看到相亲相爱的雎鸠鸟,心中燃起了对窈窕淑女的爱慕、情思,用一物引起对另一物的思考、联想,这是古代诗歌一种表现手法,是比兴手法。
这里运用比兴手法,能够自然地引出写作对象,并且渲染氛围,增强感染力。
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3.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解析】3.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结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训练题八古诗词鉴赏班级姓名一、阅读《关雎》【原诗略】,回答问题。
1、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二、阅读《蒹葭》【原诗略】,回答问题。
3、本诗以“”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而不得的苦恼心情。
4、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答:5、诗中哪些句子表明男主人公的意中人是可望不可即的?答:6、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7、本诗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答:8、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9、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答:10、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三、阅读《关雎》【原诗略】,回答问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12、下列关于《关雎》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一首描写青年热恋采集荇菜的女子的诗。
B.“兴”是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C.本诗结构严谨,起伏相间,四字句贯穿全篇,节奏欢快,形式整齐,感情奔放。
D.诗句多用“参差”“辗转”“窈窕”等双声叠韵词,使得诗歌音韵和谐。
13、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是哪一句?答;14、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友”字的理解。
答:四、阅读《石壕吏》【原诗略】,回答问题。
15、《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16、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哪一句展开?答:17、展开丰富的想象,各用一两个恰当的词语描绘“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句诗中吏、妇当时的情景。
答:18、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说明了老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19、简要谈一谈《石壕吏》在艺术构思上的特点。
答:五、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诗略】,回答问题。
20、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1、诗歌最后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答:2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
答:六、阅读《卖炭翁》【原诗略】,回答问题。
23、“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答:24、“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25、“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答:26、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答:七、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诗略】,回答问题。
27、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答:28、为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会成为千古名句?答:八、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诗略】,回答问题。
29、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3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答:九、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原诗略】,回答问题。
31、颈联中“空”字用得极好,为什么?答:32、“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答:33、请从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
答:34、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十、阅读《送友人》(李白)【原诗略】,回答问题。
35、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36、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的“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答:37、颔联中“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友人”,其中的“孤”字有何妙处,试简要赏析。
答:十一、阅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原词略】,做题。
38、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上阕主要通过对“缺月”“疏桐”“幽人”“孤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B.“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是虚写,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物我相融,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加具体感人。
C.“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D.词作托物写怀,是词人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
39、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做简要赏析。
答:十二、阅读《卜算子·咏梅》(陆游)【原词略】,回答问题。
40、词的上阕通过“驿”“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的品质。
4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相关背景赏析并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答:【附:参考答案】1、D(解析:此句为表现男子而不是说“窈窕淑女”。
)2、【示例】运用“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答出“比兴”“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3、蒹葭4、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5、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6、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7、景物特点:凄清而苍凉的秋景。
作用: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8、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9、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0、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1、C 12、A1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14、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她,把她当作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15、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16、有吏夜捉人17、吏:凶神恶煞、声色俱厉。
妇:涕泪交加、苦苦诉求。
18、老妪是一个善良、凄苦、机智、有胆略,能强忍痛苦,保护家人的人。
19、明写老妇人一家的遭遇,暗写官吏的凶横残暴。
一明一暗,构思巧妙。
20、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且富有浓烈的情感——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21、直抒胸臆,情感由前三段的记叙一家之苦升华到最后的忧国忧民之情。
22、这两句属于环境描写,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渲染出一种黯淡阴冷的氛围,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床头屋漏无干处”作铺垫,而且烘托出诗人凄恻悲惨的心境。
23、“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24、既写出了牛车的重量,又写出了卖炭翁的辛苦,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25、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26、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掠夺,反映了“宫市”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
27、“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或“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8、因为自古以来写离别的大多十分伤感,而王勃这句诗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与朋友的友情之深,又写出了昂扬乐观的心态,全无悲观之意,表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怀,所以会成为千古名句。
29、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自己一臂之力30、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的手法,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的气势。
31、“空”,意为使人心空灵,生动地表现出禅院环境的清幽、自由,使人的烦恼俗念顿时消失。
32、不矛盾。
万物之音响全都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一刹那成为永恒。
33、这里曲径通幽,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涤除,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34、“静”是指“万籁此都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清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35、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饱含着诗人的惜别之情。
36、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
“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37、“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38、B(这两句是实写)39、这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挑拣了所有寒枝也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上,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
表达了词人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40、寂寞、苦闷、凄清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4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就算被摧残,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却香气依旧。
词人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要坚守节操的决心,同时也体现了词人对梅花的欣赏、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