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PVD工艺可靠性测试规范v2.1
华为__整机硬件测试标准

返回编号用例名称测试条件测试步骤测试用例_预期结果样机数量备注测试结果Reliability_test_001载重测试(硬载重)普通手机:手机开机,整个正、反面施加70kgf的压力,承受2秒钟。
触摸屏手机:手机开机,整个正、反面施加70kgf的压力,承受2秒钟。
三防手机:手机开机,整个正、反面施加80kgf的压力,承受2秒钟1.测试前对产品初步检查确保他们有正常的电气和机械性能2.手机正面向上正常放置在水平测试钢台上,对手机整个正面施加规定的压力,停留两秒钟。
3.手机正面向下正常放置在水平测试钢台上,对手机整个背面施加规定的压力,停留两秒钟。
4.每完成一步对样机进行检查(检MMI),测试完成进行终检(检MMI、通话、外观……)参考 附录---机械可靠性测试前后检查用例3载重测试压块面积应与手机相当且压块与手机间应加垫1~2mm泡棉测试过程中手机不能关机,测试完成后手机机械电气功能正常(重点关注LCD性能)。
Reliability_test_002载重测试(软载重)普通手机/触摸屏手机开机状态下,整个正面施加70kgf的压力,承受2秒钟。
1.测试前对产品初步检查确保他们有正常的电气和机械性能2.普通手机/触摸屏手机开机状态下,整个正面施加70kgf的压力,承受2秒钟。
3.测试完成进行终检(检MMI、通话、外观……)参考 附录---机械可靠性测试前后检查用例3软载重测试压块面积应与手机相当或大于手机,且压块为硅橡胶压头(测试压头硅橡硬度应在肖氏70±5度)。
Reliability_test_003挤压测试(1)0.5kgf,挤压中心点,不允许出现水印(2)10kgf,金属棒压头(杆直径8mm,压头弧半径10mm),挤压如下位置,屏幕9个点,听筒位置,FPC位置,sensor位置,芯片上方各一次;4.5kgf,摄像头中心点;10kgf,2s,IC中心,IC两侧各5次(压头以10mm/min的速度施加力)翻盖机内屏不挤压1)试验前,对产品初步检查确保他们有正常的电气和机械性能;2)将产品固定在测试平台上,样品与测试平台之间需要放置3mm厚的防静电皮(静电皮的尺寸要大于产品的尺寸)。
手机通用检验标准

5.棱线/顶角处片状磨损,磨损脱落部位明显宽于棱边(下图5).不合格。
6.对于表面印刷部品测试完毕后检查外观,印刷层无变色、脱落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备注:1.测试数量:每次测试针对每个测试项目测试至少3pcs
现明显开裂
7
盐雾试验
(限于塑胶真空蒸镀、电
镀,五金件表面处理)
盐雾试验箱
1.将盐雾试验箱调至温度35±2℃,湿度>85%,PH值6.5至7.2之间
2.试验前将产品放入试验箱预处理2小时,2小时后
用5%±1%的氯化钠溶液连续喷雾48小时
3.试验结束后将产品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6小时,然
后用不高于38℃的温水将产品表面冲洗干净,检
(每次检验需测试6pcs)
4
双射塞子拉拔力测试2
整机
1.将塞子与整机装配好
2.模拟用户实际使用中拆装状态,连续拆装塞子100
次
试验完成后塞子不能断裂,不能从整机中脱出,不
能出现不可回复性变形,软硬胶不可出现分离脱落
5
双射塞子拉拔力测试3
拉力计
1.将塞子固定在测试平台上
2.使拉力计沿着垂直硬胶平面的方向匀速向上拉升
查产品外观
产品外观无明显变化,如锈蚀、变色、及涂(镀)
层剥落等,塑胶件电镀附着力测试达3B以上时为合
格。
8
振动摩擦测
振动磨擦设备(Trough vibrator
R180/530 TE-30)
准备3份RKF 10K(黄色圆锥体)和1份RKK15P(绿色棱锥体),共约15L,加入到研磨槽内,并加入1L水,使耐磨颗粒足够湿润;在研磨槽内加入4mlrosler FC120药液和196ml水的混合物,然后将样品安装在整机上放入振动磨擦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为N;研磨期间每隔半小时要加入大约500ml水。
IMS设备性能测试规范 V2.1

主叫号码显示比例
100%
呼叫保持比例
0.20%
放音
放音比例
10%
平均放音时长
15
秒
放音话务量
0.003125
Erl
VoLTE IMS话务流向
项目
取值
业务路由
被叫VoLTE位于LTE网络
4.41%
IMS网内疏通
被叫VoLTE位于2G/3G网
1.89%
IMS与CS网间(域选CS)
被叫固网IMS用户位于CM-IMS网
主叫外网用户
11.34%
IMS与他网
主叫VoLTE位于LTE网络
1.89%
IMS与CS网间(域选CS)
主叫VoLTE位于2G/3G网
0.81%
CS域内(锚定IMS、域选CS)
主叫固网IMS用户位于CM-IMS网
0.15%
IMS与CS网间(域选CS)
主叫2/3G用户
7.29%
CS域内(锚定IMS、域选CS)
24%
忙时每用户视频呼叫次数(BHSA)
1.5
次
平均通话时长(秒)
90
秒
智能业务
智能用户比例
50%
智能业务放音比例
5%
彩铃
彩铃用户比例
90%
彩铃播放时长(秒)
20
秒
短消息
短消息用户比例
100%
忙时每用户发送短消息次数
3
次
忙时每用户接收短消息次数
1.5
次
补充业务用户占比
呼叫转移比例
0.50%
呼叫等待比例
4、过负荷测试,设备150%压力下的过负荷处理机制测试;
5、冗余测试,设备冗余板卡倒换测试;
第一部分:静电放电总规范

信华精机有限公司部门工作指令文件编号 : WI.PNQC2.068页数:共 13 页版本号:第 B 版修改次数:第 0 次修改ESD控制规范第一部分:静电放电控制总规范制订:古旭荣审核:批准:生效日期:2005.6.17前言ESD控制规范由静电放电控制总规范和两个子规范组成,ESD控制总规范全面提出了平南事业所静电防护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子规范为对总规范进行详细补充和完善。
文件清单:WI.PNQC2.068第一部分:静电放电控制总规范WI.PNQC2.080 第二部分:防静电器材来料检验和过程检验WI.PNQC2.061 第三部分:防静电专用测试仪使用操作指导书WI.PNQC2.083 第四部分:防静电标识规范目录1.适用范围和目的2.职责2.1 平南事业所ESD控制组织框架图2.2 各职能部门职责2.2.1.生产技术部2.2.2.质量部2.2.3.生产管理部4. 术语5. 缩写词6. 防静电工作区技术规范6.1 静电防护概述6.2 防静电工作区(EPA)等级的划分和相关保证措施一览表6.3 防静电工作区温度、湿度要求6.4 防静电系统结构6.4.1 标记6.4.2 防静电专用接地设施6.4.3. 人员6.4.3.1 组成要求6.4.3.2人员管理要求6.4.4. 防静电器材6.4.4.1 地板/地垫6.4.4.2. 静电安全工作台6.4.4.3 工作椅第1页,共13页6.4.4.4. 存放架/周转车6.4.4.5. 周转容器6.4.4.6. 包装材料6.4.4.7 毛刷/吸锡枪/环保水容器6.4.4.8. 辅助材料6.4.5. 设备/仪器/工装6.4.5.1设备/仪器/工具(自接电源类)6.4.5.2工装/工具(无接电源类)7. EPA日常管理7.1 防静电设施的安装和变更管理7.2 防静电设施和器材日常管理7.3 防静电器材认证、导入EPA管理8. 相关标识图第2页,共13页1.适用范围和目的本规范场所适用于平南事业所防静电工作区。
海思消费类芯片可靠性测试技术总体规范V2

海思消费类芯片可靠性测试技术总体规范V2.0海思消费类芯片可靠性测试技术总体规范V2.0是针对芯片可靠性测试的总体规范要求,包括电路可靠性和封装可靠性。
该规范适用于量产芯片验证测试阶段的通用测试需求,并能够覆盖芯片绝大多数的可靠性验证需求。
本规范描述的测试组合可能不涵盖特定芯片的所有使用环境,但可以满足绝大多数芯片的通用验证需求。
该规范规定了芯片研发或新工艺升级时,芯片规模量产前对可靠性相关测试需求的通用验收基准。
这些测试或测试组合能够激发半导体器件电路、封装相关的薄弱环节或问题,通过失效率判断是否满足量产出口标准。
在芯片可靠性测试中,可靠性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
以塑封芯片为例,狭义的“可靠性”一般指芯片级可靠性,包括电路相关的可靠性(如ESD、Latch-up、HTOL)和封装相关的可靠性(如PC、TCT、HTSL、HAST等)。
但是芯片在应用场景中往往不是“独立作战”,而是以产品方案(如PCB板上的一个元器件)作为最终应用。
因此广义的“可靠性”还包括产品级的可靠性,例如上电温循试验就是用来评估芯片各内部模块及其软件在极端温度条件下运行的稳定性。
产品级的可靠性根据特定产品的应用场景来确定测试项和测试组合,并没有一个通用的规范。
本规范重点讲述芯片级可靠性要求。
本规范引用了JESD47I标准,该标准是可靠性测试总体标准。
在芯片可靠性测试中,测试组合通常以特定的温度、湿度、电压加速的方式来激发问题。
本规范还新增了封装可靠性测试总体流程图和测试前后的要求,并将《可靠性测试总体执行标准(工业级)》.xlsx作为本规范的附件。
海思消费类芯片可靠性测试技术总体规范V2.0本规范旨在规范海思消费类芯片的可靠性测试技术,确保其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以下是通用芯片级可靠性测试要求的详细介绍。
2.通用芯片级可靠性测试要求2.1电路可靠性测试电路可靠性测试是对芯片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的过程。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测试:HTOL: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测试,温度不低于125℃,Vcc不低于Vccmax。
华为终端_PCBA制造标准V2.2

DKBA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规范DKBA终端 PCBA制造标准2013年8月15日发布 2013年8月30日实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修订声明Revision declaration本规范拟制与解释部门:终端研发管理部产品工程与验证部本规范的相关系列规范或文件:《终端工艺材料选用规范(EMS版)》、《XXX单板工艺特殊说明文件》、《终端产品手工焊接工艺规范》相关国际规范或文件一致性:替代或作废的其它规范或文件:《华为终端辅料清单(EMS版)V300R001》《终端 PCBA装联通用工艺规范》相关规范或文件的相互关系:目录Table of Contents1生产与存储环境及工艺辅料选择通用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A工艺辅料清单及辅料变更申请管理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料规格及存储使用通用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用物料存储及使用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存储及使用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锡膏规格及存储使用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焊锡丝规格及存储使用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手机可靠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1.附着力≥4B为合格; 恒温恒湿 0 2.产品表面无变色、褪色、剥落 箱 、起泡、腐蚀、斑点等不良。
6
1.附着力≥4B为合格; 恒温恒湿 0 2.产品表面无变色、褪色、剥落 箱 、起泡、腐蚀、斑点等不良。
2
手机金属件可靠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1、手机金属件常规检测项目
7
将样品放入温度冲击试验箱中;先在-30℃ ±2℃的低温环境下保持1h,在5min内将温 冷热冲击 度切换到+60℃±2℃的高温环境下并保持 1h,共做24个循环(48h).试验完成后,检 查产品的外观,并测试油漆的附着力。
1.附着力≥4B为合格; 0 2.产品表面无变色、褪色、剥落 低温箱 、起泡、腐蚀、斑点等不良。
4
首次 10/ /每 2 月
1.附着力≥4B为合格; 0 2.产品表面无变色、褪色、剥落 高温箱 、起泡、腐蚀、斑点等不良。
5
在温度(55±2℃),湿度95%RH条件下,存 首次 放72小时后,样品在正常大气条件下(25℃ 10/ 高温高湿 /每 ±5℃,65±10%RH)恢复12小时,进行外观 2 月 检验,并测试油漆的附着力。 把样品放放温度+55℃,25%RH的箱中保持1 小时,然后降低到35℃,90%RH保持1小时, 接着调整箱中的温度到一30℃保持1小时后 首次 升温到25℃,50%RH保持1小时,以这样为一 10/ 温度循环 /每 个周期循环,共进行27个周期物质循环。然 2 月 后在25℃,50%RH状态下取出试验样品,再 在常温下恢复两小时一进行外观检验,并测 试油漆的附着力。
首次 10/ /每 2 月
1.附着力≥4B为合格; 0 2.产品表面无变色、褪色、剥落 冲击箱 、起泡、腐蚀、斑点等不良。
8
手机可靠性测试标准

新标准
更改原因
生效日期第1页拟共制2/4更页改人
2007/11/1
在盐雾试验2h,在湿热箱放22h,共 三个循环 65℃,12h 12h
1.1m各跌4轮 扭力变化0→0.2N.m→0→-0.2N.m→0
在盐雾箱连续喷雾24h
70℃,24h 24h
1.1m每个面各2次,另加跌四个角 扭力变化0→2N.m→0→-2N.m→0
护镜及其相配合 动 的结构件
2
用按压仪从里向外施加压力,直到将护镜胶或者 护镜破坏为止
大于80N合格。
态 按 压
标牌及其相配合 的结构件
2
用502胶水黏附住标牌,然后用拉力仪将标牌拉 出,记录破坏力
大于20N合格。
试 仅对没有来自结
验 构件正压力固定 2 将2,5,8,0键用拉力仪拔取。
大于20N合格
整机+开机
T=-20±3°C,试验时间8 小时。测试过程中需进 和常温下要求一样。如果T=-20±3
行中间检测,观察信号指示情况并进行被叫测试 °C 条件下电性能有异常情况,品
3
(或用仪器测试电性能),测试持续时间到,立 质可按照T=-10±3°C 的试验条件 即检测功能,将试验样品电源关掉回温2h 后进行 作为最低出货标准。若选择观测信
2
共1000次扭转循环,单循环为:扭力变化0→2N.m →0→-2N.m→0
全面检查,试验前后一致
ME05 重要 按压试验
整机+开机+翻 盖或滑盖合上
2
在手机上逐渐施加800N的压力,并保持30秒。共 两次,一次手机正面朝上,一次手机反面朝上。 全面检查,试验前后一致 压力通过一个软垫子施加。
ME06 试行 护镜 ME07 试行 标牌 ME08 试行 按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测试规范 2008年05月15日发布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PVD工艺可靠性测试规范 密级:秘密 DKBA 1924-2008.5
2008-11-24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Huawei Confidential 第2页,共24页Page 2 , Total24 修订声明Revision declaration 本规范拟制与解释部门:无线终端测试与质量管理部 本规范的相关系列规范或文件: 手机导电漆及导电胶测试规范 手机镜片测试规范 手机键盘测试规范 手机塑料件及喷漆件测试规范 手机塑料水电镀件测试规范 手机天线结构测试规范 手机外表面印刷测试规范 手机五金件测试规范 相关国际规范或文件一致性: 替代或作废的其它规范或文件: 相关规范或文件的相互关系: 本规范历次修订情况: 规范号 Doc No. 主要起草部门专家 主要评审部门专家 修订情况
DKBA 1924-2008.5 可靠性测试组: 刘春林、郑冬、刘吉平(V2.1版) 可靠性测试组:刘春林 刘吉平 郑冬 测试与质量管理部:刘洋、李良才 工业设计部:戴小军 莫允 宋旭春 张斌 TQC: 黄进元 试行稿正式发
布 手机PVD工艺可靠性测试规范 密级:秘密 DKBA 1924-2008.5
2008-11-24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Huawei Confidential 第3页,共24页Page 3 , Total24 目 录Table of Contents 1 测量条件及环境的规则.....................................................................................................3 1.1 距离.................................................................................................................................3 1.2 时间.................................................................................................................................3 1.3 位置.................................................................................................................................3 1.4 照明.................................................................................................................................3 1.5 实验室测试环境要求........................................................................................................3 2 测试项目..........................................................................................................................3 2.1 膜厚测试..........................................................................................................................3 2.1.1 试验目的......................................................................................................................3 2.1.2 试验条件......................................................................................................................3 2.1.3 合格判据......................................................................................................................3 2.2 抗化学试剂测试(建议安装在整机上测试).....................................................................3 2.2.1 试验目的......................................................................................................................3 2.2.2 试验条件......................................................................................................................3 2.2.3 程序.............................................................................................................................3 2.2.4 合格判据......................................................................................................................3 2.3 附着力测试.......................................................................................................................3 2.3.1 试验目的......................................................................................................................3 2.3.2 试验条件......................................................................................................................3 2.3.3 程序.............................................................................................................................3 2.3.4 合格判据......................................................................................................................3 2.3.5 说明.............................................................................................................................3 2.4 耐磨性测试.......................................................................................................................3 2.4.1 试验目的......................................................................................................................3 2.4.2 试验条件......................................................................................................................3 2.4.3 程序.............................................................................................................................3 2.4.4 合格判据......................................................................................................................3 2.5 耐醇性测试.......................................................................................................................3 2.5.1 试验目的......................................................................................................................3 2.5.2 试验条件......................................................................................................................3 2.5.3 程序.............................................................................................................................3 2.5.4 结果判定......................................................................................................................3 2.6 铅笔硬度测试...................................................................................................................3 2.6.1 试验目的......................................................................................................................3 2.6.2 试验条件......................................................................................................................3 2.6.3 程序.............................................................................................................................3 2.6.4 合格判据......................................................................................................................3 2.6.5 说明.............................................................................................................................3 2.7 低温存储..........................................................................................................................3 2.7.1 试验目的......................................................................................................................3 2.7.2 试验条件......................................................................................................................3 2.7.3 程序.............................................................................................................................3 2.7.4 合格判据......................................................................................................................3 2.8 高温存储..........................................................................................................................3 2.8.1 试验目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