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观后感7篇

《小人国》观后感7篇观看了纪录片《小人国》感受很深,里边的幼儿园教育形式让我很震撼,我觉得这样的教育形式才是真正的为孩子的成长所起到帮忙。
纪录片拍摄的是一个真实的大事,讲的是北京郊区的一所名为巴学园的幼儿园里所发生的几个事情片段。
假如没有事先告知我这是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故事,我可能会以为拍摄的地方会是托儿所,由于在我们四周的幼儿园都是建筑的像城堡宫殿那样漂亮的建筑物,很少看到像家庭院落一样的,所以还真想不到这就是一所幼儿园,可能在这样的幼儿园里会有更多的温馨,就像家一样。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很凶很霸道的小男孩池亦洋。
小小年纪,还只是一个幼儿园年龄的孩子,怎能如此的霸道与凶悍,好像他就是活在古代的小皇帝,什么都要按着他的想法来。
玩踢球时,知道自己输人了,就想让其他小伙伴遵从他的规章来踢球,结果却遭到大家的全都不认同,这个时候他就开头大嗓门的想要以武力制胜让大家屈服却招来了教师。
面对教师,池亦洋也毫不可怕,照样与教师大声对峙,而且自己说的还很有理,教师的做法是如何怎么样都要与这个孩子讲道理,虽然他嗓门大,但是教师就像朋友之间会吵架一样,用同等的身份与孩子沟通,以道理制胜,最终池亦洋说不过,砸球就走。
从这件事情当中,我就发觉教师的做法很好,由于现在很少有教师会容忍孩子在自己面前这么放纵,多少都喜爱让自己臣服于自己,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的班级教育人数许多,几乎没有方法与精力放纵孩子这样去生活,并且也必需在我们良好的生活常规中走我们安排好的路。
在讲道理时,大家都认同给孩子自由进展的空间,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现实环境,没有方法实施,而在纪录片中我看到,教师进展一个主题教学,《秋天的树叶》,从院子里捡了一大堆飘落的树叶拿到教室里,就是很实际的让孩子去玩,在玩中积存学问,从视屏中发觉这样的方式孩子特别喜爱。
这个幼儿园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里边却是孩子们游乐的天堂,很难想象在幼儿园里会有野战的沙地,莫非要让孩子们在那里翻滚?还要用那些危急的木头竹片打架?一般在我们生活中是不行能的,这就让我更加的佩服了她们的教学理念,充分给孩子活动的自由!不会为怕脏而不给孩子嬉戏的自由,不会为怕危急而剥夺孩子选择玩具的权利,可能就是有时考虑的太多,怕这怕那之间就让孩子错失了许多欢乐的体验。
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

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汇编5篇记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 lù,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汇编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本周,我们在学前儿童教育课上观看了《小人国》这部电影,说是电影不如说是一部纪录片。
它记录的是一所叫做巴乐园的幼儿园,以及在这里的一些小朋友,不同的是这里的幼儿园教师采用的教育方式很特别。
在这部纪录片中给我留下了几个很深的印象,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第一,辰辰每天都会等待南德,只和他玩。
在这部纪录片中总会出现一个镜头,辰辰每天总是很早的就到了幼儿园,但是她没有进屋子里,而是默默地等在门口,直到南德来了,她才和他一起开始一天的幼儿园生活。
这个现象很奇怪,为什么辰辰不和其他小朋友玩呢?毕竟她所面对的是很多很多的小朋友,她完全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辰辰的这种行为,老师并没有去制止她,只是在辰辰等待时,轻声的问她:“要等南德来吗?天冷了,我们先到屋子里等他,你的手凉吗?老师可以摸摸你的手吗?”我看过一些报道,采访了幼儿园的大李老师,她说辰辰等待南德也是出于某种需要,但是目前的科学还不能解释这种需要到底是什么。
那不去追究为什么辰辰要等南德,就老师不去制止她给我了一些启发,孩子也有他自己的需要,而这些需要往往是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能给他的,所以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他们一些空间,让他去实现,毕竟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危机其他人的利益,或是对于他自己也没有伤害,记录片的后续报道中,辰辰没有像一般人的担心她会不会没有朋友,辰辰现在已经上了二年级并且结交了很多的朋友,所以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池亦洋这个“孩子王”纪录片中,有个叫做池亦洋的小男孩,他总是喜欢领导其他小朋友,或是在课堂中捣乱,在最开始,他抢了佳佳小朋友的棍子,老师鼓励佳佳去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池亦洋并没哟那么听话,而是情绪非常激动,最初不肯给棍子,并且气急败坏的声称要打其他小朋友。
纪录片《小人国》观后感(通用15篇)

纪录片《小人国》观后感(通用15篇)《小人国》这部精彩的电影,真实的记录了孩子们的纯真年代和情感历程。
以平实的手法,细腻的把孩子们得世界展现给那些大人国的我们。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纪录片《小人国》观后感,欢迎阅读。
纪录片《小人国》观后感篇1今天中午,园里组织老师一起观看纪录片《小人国》。
让我感触颇深,学到了很多。
在看《小人国》的过程中,我至始至终都抱着一种认真的态度,我知道,这不是一部电影,不需要我用去娱乐的眼光去看,她是一部真实纪录幼儿内心世界的纪录电影。
在面对他时,不但需要我用眼睛去看,更需要我用心去看去感受去体会,因为她为我揭示了一个熟悉真实的儿童王国,为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示了孩子们的世界,让我可以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孩子的生活和内心。
巴学园的特色就是承认孩子的独特性,无处不体现着“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那个有着被阳光过多亲昵的健康肤色,满身都散发着活力和躁动的池亦扬,加上个子大,力气大,入学没几天就被许多家长强烈要求开除——-他满身的暴力倾向很容易伤害到别的孩子。
但大李老师认为池亦扬身上也有闪光点,他为男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男性的榜样,而且他在不断进步,耐心的对待,反思角的面壁静思,这个孩子确实在进步——-他与身俱来的威壮让他无人封地自然而成孩子王,他还解决小朋友之间的纠纷,主持正义,还带领大家举行升旗仪式。
两岁的锡坤对垃圾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把幼儿园的各种玩具和鞋子都塞进垃圾桶,要看一看这桶到底有多大,能装进去多少东西。
老师发现锡坤的秘密时,只是微笑着耐心地把东西从垃圾桶里收起归位。
两岁的孩子正处于空间敏感期?————锡坤很快又发现了更好玩的东西——-他用脚蹬着幼儿园的柜子往上爬——-想用自己的身体探索一下柜子有多高?又把柜子里的东西都扒出来搞到地上,再故意把柜子弄倒——-奇怪这东西怎么能站着?想尝试一下怎么把站着的东西放倒?抑或探索自己的身体和空间中的其他物体的关系?最后,他又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事情——-把篮里的东西全部倒到地上,再踩着满地跑。
《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范文(通用4篇)

《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范文(4篇)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呈现的,以呈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索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
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
以下是我整理的《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范文(4篇),欢迎阅读与保藏。
《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篇1今日下午,园里组织我们年轻老师一起观看了纪录片《小人国》。
看了《小人国》之后,我和许多老师一样,都有许多感受,但又觉得自己的感受和许多老师不同,我没有更多去想应当怎样去给孩子更自由的空间,由于我觉得平常这点上已经尽力做得许多了;我想得更多地是应当怎样去正确的引导孩子在自由中的问题,由于孩子是年幼的,需要辨别是非,需要培育习惯,更主要是由于这才是我平常做得不够的、也经常得不到要领的地方。
有时候由于劳碌和琐事,没有更多时间去挖掘和引导孩子们的奇怪心和探究欲,有时候由于压力,没有急躁用更理智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和自以为是的执拗。
虽然想着今后应当去改正,去调整,但许多时候还是觉得自己不会转变许多,对自己没有信念。
在巴学园的校车上有这么一句标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这句话其实在我理解就是:不管你用多么美妙的教育观念,假如孩子们不适应你所使用的教育方法,那就是一句空话,甚至是阻碍他们进展的废话,对于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详细问题详细分析,当问题孩子将问题抛给我们,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将这样的一个球再次传到他们那去,就要考虑“力度的大小”不能伤着他们,这就要求我们有敏捷的教育才智和一颗布满爱的心。
强悍、霸气的池亦洋,打人犯错是家常便饭,家长要求赶走他,大李老师说:“池亦洋为男孩子们树立了一个男子汉的榜样,我们要发觉他的闪光点,所以我不赞成赶他走。
”她的一番话让这个共性强烈的男孩子连续留在了巴学园。
他在大李老师的课上捣乱,大李老师不是直接批判他,叫他出去或者打骂他,而是跟他说:“池亦洋,你不该在课上捣乱,你犯了错误了,现在我要请你去反思角反思你的行为。
《小人国》观后感(精选19篇)

《小人国》观后感(精选19篇)《小人国》观后感篇1自从接触到了李跃儿的教育理念,自从开始在李跃儿教育网上潜水学习,就开始对远在北京的“巴学园”心生向往,真的很想亲眼看看那里的孩子和老师是怎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的。
儿童纪录片《小人国》终于让我小小地实现了一下愿望。
影片的拍摄手法有一种朴素的温情,那些让每个爸爸妈妈都感觉熟悉的琐细的场景与情节,看着看着却发现感动一点一点地渗入了心里,而还有很多感触和思考留给我们在影片之后细细回味。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忽然开始领悟到什么是孩子所需要的“爱和自由”,如今这四个字已经被无数父母挂在口边奉若法宝,但看着片中大李和老师们渗透在言行之中“爱与自由”,真的比在书上看来的要发人深省得多。
执着于每天守候小伙伴南德的辰辰,她只和南德一起玩,每天痴痴等待也不觉得苦,似乎她的世界里只有一个南德;2岁的小锡坤正处在探索期,他把所有人的鞋子都扔进垃圾桶以探索垃圾桶的容量到底有多大,他不停地在教室里“搞破坏”,把东西洒的到处都是;5岁的“孩子王”池亦洋,身高力壮,一副“老大”风范,不仅在群体游戏中充当绝对的领导,还热衷于各种“权力”的探索,或是口出“狂言”,或是“欺负”别的孩子。
这三个孩子的表现,如果在我们一般的父母看来,也许都是有点问题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应该属于比较典型的在传统养育方式下长大的人,家庭传承给我的教育理念是比较严肃、抑制、保护型的。
虽然已经接受了不少新型教育理念,但在面对上述孩子的行为时,我的心中还会忍不住升起一丝很本能的批判冲动。
按照“正常”思路,辰辰总是粘着一个小朋友怎么得了?会不会造成交际能力低下?锡坤的探索是不是有些过分了?难道我们就由着他把周围弄成一团糟?池亦洋是不是暴力倾向太严重了?是不是需要多加管束?那么大李和老师们是如何对待这些孩子的呢?辰辰365天如一日的等待,老师们从来没有干涉,在了解到她不希望老师陪伴的时候,老师就允许她独自在门口等待南德,只是在寒冷的时候为她加暖衣服。
《小人国》观后感(15篇)_1

《小人国》观后感(15篇)《小人国》观后感1《小人国》这部电影是一部纪录片,它记录了巴学园里的孩子是如何上幼儿园的?每天在幼儿园里如何生活?在巴学园里是怎样学习的?的性格是怎样的?老师又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是怎样对待性格特殊的孩子的?这部电影是摄影组花费两年的拍摄完的,故事简短,情节平淡,所的事情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当遇到事情时往往会手足无策,巴学园的老师们却的非常好。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不由地感触,使我受益匪浅。
本故事里地描述了四个人人物。
一位人物是个叫辰辰的小女孩,她可爱、腼腆、专一、执着,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后,都会耐心地等待她的好朋友南德,当看到南德来园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在她等待好朋友的过程中,老师尊重她的想法的,而且还会陪她一起等南德,这表明了幼儿很珍惜的好朋友,也说明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是多么的,它可以让孩子开心,也可以让痛苦,说幼儿是社会中的人,人与人之间是要交往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教会幼儿如何与他人交往,并且帮助找到属于的小伙伴,使爱来幼儿园。
有一位调皮捣蛋的小男孩池亦洋,他在班里总是会欺负人、骂人、打人、不懂礼貌、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
面对的问题幼儿,老师并发脾气,也从放弃过他,而是耐心地告诉他做是不对,在哪些是不对的,应该如何去做,老师厌烦他,还了他的闪光点,比如说他会像大哥哥一样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玩;他也会像小老师一样为小朋友们接触矛盾。
并且老师还从他的身上看见了小男子汉的身影。
过程告诉要善于孩子的闪光点,孩子的某些弱点就判断孩子是好是坏,在教育孩子时更要有方法。
还有一位小机灵鬼锡坤:可爱的小家伙,非常爱,用小朋友的鞋、玩具、球来填饱垃圾桶的肚子,看看它的肚子到底有多大,他还会把游戏室弄得一片狼藉,但老师尽情的让他,捣乱,大李老师说,这叫空间,让他从生活中学习。
看到这里使我明白了幼儿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的,应该的空间和,用更有趣的游戏方法去教育孩子应该对所做的事情。
最后一位人物我再熟悉不过的大李老师了,她是多么的和蔼可亲,对孩子们的爱,是那么的无微不至,是对淘气的孩子,对听话的孩子都一视同仁。
《小人国》观后感13篇

《小人国》观后感《小人国》观后感13篇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人国》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人国》观后感1《小人国》这部精彩的电影,真实的记录了孩子们的纯真年代和情感历程。
以平实的手法,细腻的把孩子们得世界展现给那些大人国的我们。
很有幸看过《小人国》拍摄的片花,而且比其他人更能详细的了解这部片子拍摄的背景。
导演利用三年的时间才把片子剪辑成型,着实下了一番苦功。
82分钟的观赏过程里,伴随着出人意料的幽默、滑稽与感动。
始终纠结于心的就是自己被这群小人国里的精灵们感染着,庆幸他们能遇到一位如此懂他们的老师。
而老师所给予孩子的并非一个“爱”字就可以诠释,则需要老师的教育机智,和提供适时的帮助。
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的交流才是当今教育的最终目的。
我是含着泪把片子看完的,为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情感世界如此精纯,就像一张白纸,因为没有色彩而纤尘不染。
而作为一位蒙氏老师,更能体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父母和老师都会说是爱孩子的。
但是怎样的爱才是恰到好处?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个话题,也是最近现代教育理论时常争论的话题。
而这部影片则让各界争议的人们看到了亮点,再爱也要有权利,再爱也要有规则。
孩子们的情感世界中迸发的点滴精彩,无需成人去干预,无需成人去打扰,一切都是自然赋予他们的力量。
我们只是沿着他们成长的轨迹给予适当的帮助就可以,之后就是谦卑的看着他们成长。
一个关于权利、情感和探索的儿童故事,更多则是给成人以警示,虽然我们每天都穿梭在孩子们的中间,但是对于这些小小一国的小人们我们是否真的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呢?或许我们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行为定势去处理孩子们的问题,而从未了解过他们。
而他们的世界我们探知的只是:你必须这样……你可以那样……而非给予孩子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恰恰也是在警示我们的家长和教育者,留给孩子的不是给他们什么,而是他们需要什么。
小人国观后感5篇

小人国观后感5篇小人国观后感1《小人国》这部纪录片电影,记录下了巴学园里每为孩子的成长历程,在他们纯净的世界里也充满了酸甜苦辣,苦乐喜悲。
虽然他们是孩子,但巴学园里的“天使”教师们却给予了他们成年人的自由,让每一个还子在自己的天空下翱翔。
教师们知道“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看《小人国》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忍不住的感动和会心的微笑和忍不住的大笑。
那些感人的场景、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和他们看似幼稚却充满探索精神的行为总会让观看的人们印象深刻。
其中影片中着墨最多的三个孩子最显示出了他们的个性与共性,这三个孩子在巴学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巴学园这个大集体中,有一位性格暴躁,爱用言语威胁小朋友甚至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大男孩,他就是五岁的孩子王池亦杨。
在记录片开始,池亦杨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男孩:因为他和朋友玩帅或聊天中只要对方不服从他或者他不顺心,总会听见他说“我会打死你。
我一会儿就掐死你“的话,让人听了心惊胆战。
所以在影片的一开始我还是对他有一些偏见的,但看完影片我的对他的印象也有很大改变,而且喜欢上这位有个性的大男孩。
但巴学园的老师们一直用一个态度对待孩子们,在影片中还录有一段巴学园教师和一些参与者晚上坐在一起讨论的视频,内容大体是:参与录制的人中有一位建议说应该把池亦杨送出巴学园,他在这里只会扰乱园中的正常生活,可大李老师一句话扔我明白,孩子是可以教育的,正如她所说“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她认为池亦杨虽然淘气但却给园里的孩子们树立了男子汗的榜样。
这让我想到了以前课上学过的:给学龄前儿童树立好榜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特别重要的。
从影片后面的发展看,池亦杨在大李老师的教导与循循善诱下渐渐的蜕变、成熟起来,虽然过程是漫长的,其中不免有和大李老师的冲突,但最终他的改变还是显而易见的。
她照顾园里小朋友、组织男孩子一起做探险,士兵侦查等游戏活动。
看见他的改变我真的很开心,在巴学园老师们的教育和与小朋友们的相处中池亦杨保留着自己的个性成长起来!在影片中总能看见一个走路都不稳,却停不下来一直“搞破坏”充满探索精神的锡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小人国》观后感
周一的晚上,园里组织老师一起观看纪录片《小人国》。
听到这个小消息时,我的心里是有些小小的激动的,早就听说过这部片子,特别的想看,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都无缘观看这部纪录片。
现在终于可以好好看看这部片子了,心里真的是很高兴的。
在看《小人国》的过程中,我至始至终都抱着一种认真的态度,我知道,这不是一部电影,不需要我用去娱乐的眼光去看,她是一部真实纪录幼儿内心世界的纪录电影。
在面对他时,不但需要我用眼睛去看,更需要我用心去看去感受去体会,因为她为我揭示了一个熟悉真实的儿童王国,为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示了孩子们的世界,让我可以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孩子的生活和内心。
看完整个纪录片,我总结出纪录片了着墨最多的是三个孩子,为友情四季等候的四岁女孩辰辰,五岁的孩子王池亦洋,两岁的探索者锡坤,讲述了一个儿童世界关于权利、情感和探索的故事。
看到辰辰一次又一次沉默的等待,我的心里真的很酸,当我看到辰辰的沉默时,我想到了我们班的十一小朋友,她和辰辰一样不爱说话,不喜欢和小朋友老师交流,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在做自己的事情。
看到辰辰天都沉默的站在门外期待南德的出现,我给辰辰的等待起了一个名字叫“心酸的等待”,她的等待真的让我感到心酸,让我忍不住的留下泪来。
看完纪录片后,我一直在想,每当十一在安静的做自己的事情时,当她安静的看着老师和小朋友时,她是不是也在等待着我,等待我们老师去真正的走入她的内心,走入她的世界,成为她的朋友“南德”。
想到这里,我觉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要更用心的去对待十一,想法设法去走进十一的内心世界,更加的用心去贴近幼儿的每一个举动,早日成为十一的好朋友“南德”。
纪录片里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巴学园的幼儿园里,提起巴学园,我想起了那本很著名的《窗边的小豆豆》,《窗边的小豆豆》也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巴学园里的真实故事,幸好手边也有这本书,趁着看完《小人国》的一些感触还在,我会抓紧时间重温一下教育经典名著《窗边的小豆豆》。
荔枝班郭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