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1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共26张PPT)

明梁庄王墓出土 外国宝石所做饰品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明 成 祖
主要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 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 外的奇珍。寻找建文帝;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
航海家 到达 地点 时间 次数 船数 船只 大小 郑和 哥伦布 达·加马 绕过好望角,到达 印度 1497—1498年 1次 4艘 120吨、100吨、50 吨 下“西洋”,最远到红 到达美洲 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1405—1433年 7次 共百余艘 大宝船长151.8米,宽 61.6米 1492—1504年 4次 17艘 旗舰100吨,长24.5 米 ,宽 6 米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西洋 , 地理概念 , 在不同时期含义有所 不同。明初 , 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 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 , 而把今文 菜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 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明《武备志》载郑和航海图局部
装载物品:优质 丝绸、精美瓷器、上 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 物品,以及大量的金 银货币。 规模大,货物多
物品用途: 有的是用于慷慨 送礼,展现大国 风度,发展相互 之间的友好关系 ;有的是用于贸 易,互通有无, 互补互利。

国 中
丝绸、瓷器、 茶叶等 珠宝、香料、药 材等 郑和船队访 问 许多国王、使臣随 船回访

亚 非 各 国 亚 非 各 国
3.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 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 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所 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 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 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 行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 还派出使者随行。
意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19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19张PPT)
温故知新
张骞通 西域 日遣唐 使来华
玄奘 西行
第十五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何为西洋?
西洋: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
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
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
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为何下西洋?
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郑和传》
1、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
5、消极影响:七次远航属于馈赠性贸 易,不计经济利益,给明政府造成了沉 重的经济负担,因此不可能长久。
天皇皇,地皇皇, 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 我有戚爷会抵挡。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戚继光
二、戚继光抗倭
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 到中国东南沿海走私和抢劫,时称“倭寇”。
1405-1433年七下 西洋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3、概况:
年--年,郑和先后 次下 西洋,到达过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 到达了 和 。 丝织品、瓷器、茶叶、印 花布、铁器等
中国
西洋
香料、染料、药物、珍珠、 玛瑙、宝石等
明朝造船用淮尺,10丈约等于 34.2米
宝船:长44.4丈
战船:长18丈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 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 也。……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 之郑和。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思考:为何“我则郑和以
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郑和下西洋所费约在白银600万两,相当
于当时国库年支出的两倍。而建造和修补一 艘船平均需要1600两银子,每次出航平均需 船260多艘,仅造修费用就需要几十万两银子。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 东澳门的居住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戚继光抗倭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戚继光抗倭

“倭寇”与“倭患”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 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 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明朝中期,倭 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 进行武装抢劫,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 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台州九捷
抗倭形势图
分组讨论对戚继光的正 确评价。
•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
•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
•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
•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
•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
•罗布如愿以偿了。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那天,他在草原上飞快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罗布的喊声,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
这句话体现了戚继光的什么高尚品德? 1、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拯救百 姓于水火,并不是追求个人功名。 2、他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 己任的高尚品质。
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从 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亚 非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1553年, ________ 殖民者
攫取了在我国__________的居住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30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30张PPT)

准备所需物品和成员
• • • • • • • 日常生活用品 食物 淡水 先进航海仪器 地图 特产、礼物 皇帝圣谕 …… • • • • • • • 经验丰富的舵手 水手(士兵) 天文学家 地理学家 翻译 医生 厨师 ……
红海沿岸
天方 今沙特阿拉伯 今孟加拉 榜葛剌
刘家港
非 洲 东 岸
今索马里
今印度
到达 范围
设备
亚非30多个国家和 美洲 地区
航海图、罗盘针 罗盘针
郑和最大的宝船
哥伦布最大的旗舰
约150╳ 60米
约 25╳ 6米
>一个标准足球场
<半个篮球场
郑和新闻发布会
例 记 者 问 :
1.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航海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如何度过难关? 3.航海规模浩大,如何保证航行的一致? 4.出发前的准备工作?(物品、人员) 5.下西洋成功的原因?(物质条件、技术条件) 6.下西洋去过的地方?最远到达哪里?
今越南 占城 今马来西亚 满刺加
木骨都束
古里
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这么大规 模的远航?
物质前提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技术条件 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 指南针的应用
个人因素 郑和吃苦耐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么? 1.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 好往来 2.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 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设想危险和障碍
茫茫大海: 巨浪 暗碉 鲨鱼 海盗 恶劣天气: 台风 炎热 寒冷 潮湿 航海知识: 迷失方向 身体状况: 饥饿 异国交流: 风俗 指挥调度
淡水短缺 疾病 饮食习惯 宗教信仰 语言
营养失调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B. 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 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D. 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明朝时期的交往和冲突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古代日本海寇。

日本古称倭奴国,故中国古代史籍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

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

BCD叙述正确,符合历史史实,A叙述错误,本题选A。

2. 戚家军抗倭取得九战九捷是在A. 浙江台州B. 山东登州C. 福建福州D. 广东广州【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后进入福建、广东等地,消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3.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

”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A. 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B. 明朝国力强盛C. 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D. 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可以判断郑和下西洋时明朝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题干没有涉及郑和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 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A. 郑和D. 宋应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根据课本即可做出,选择A项,B是抗倭的C是医学家D是学者。

5.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戚继光抗倭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戚继光抗倭

•D.鲁迅和拜伦的事例,旨在证明文化的交流互鉴只会使本民族的精神更加彰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世界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互鉴缺失,人类文化的繁荣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B.文明的交流互鉴,不仅能丰富各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将推动大同社会的到来。
•C.只有讲究方法,民族文化才不会在交流互鉴中失去特色,背离自身发展的需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
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囯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 材料二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
带。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三
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
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囯,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 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儿子做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 赶到,军令如山,亲儿子被他无情地处以军法。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戚继光抗倭
一、戚继光抗倭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 名将,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 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 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 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 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沿 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 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 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 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pMrUkz16l7zcvbm,mrtdpMrUkz16l7zcvbm,mrt长期发展进程中,中国国画还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绘画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受西方油画的影响要比受印度绘画的影响更大。但是,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并未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再看 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名字来自俄罗斯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但内容是中国人的灵魂和精神。世界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如英国诗人拜伦的《曼弗雷德》,显然受到德国文学家歌德《浮士德》影响,但作品中并没有一点德国精神,而是洋溢着英国精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20张PPT)
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 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 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
——《明史·郑和传》
83年后,葡萄牙的迪亚士的船队到达了好望角。 87年后,西班牙的哥伦布的船队到达了美洲。 93年后,葡萄牙的达·伽马的船队到达了印度的
古里和非洲的索马里。
二、戚继光抗倭
原因: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
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
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相关史事
萄牙殖民者几次侵入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地区,都被我国军民赶走。153年,萄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 求暂时借地晾货物。他们买通广东地方官员,许诺每年纳白银500两,得到允许,在溴门上岸,擅自搭篷建房,进 行贸易。1573年,他们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但是,澳门的领土主权仍然属于 中国。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对澳门实施全面管理。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到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 ,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 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 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官庾民舍焚劫,驱掠少壮,发掘墓冢。树婴孩杆上,沃以沸汤,视 其啼号,拍手笑乐。得孕妇卜度男女,刳视中否,为胜负饮酒,积 骸如陵。 ——《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
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 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 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
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戚继光抗倭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戚继光抗倭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戚继光抗倭
一、戚继光抗倭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 名将,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 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 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 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 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沿 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 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 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 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课堂小结 交往 郑和下西洋 明 朝 的 对 外 戚继光抗倭 关 系 冲突
国力强盛
国力日渐衰落
封 建 制 度 走 向 衰 败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征战东南沿 海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A.岳飞 B.郑成功 C C.戚继光 D.邓世昌
2.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 一项是错误的 A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 萄牙殖民者 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 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 争,他是我国历史上 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 国主义者。
戚继光
分组讨论:戚继 光取得胜利的原 因。
连环画《抗倭英雄戚继光》
1、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 2、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军严明。 3、得到沿海一带广大人民的支持,并且战争的性质 是正义反侵略的。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1)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是什么原因导致 材料二中的倭患如此严重? 明朝中期,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 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中国沿海倭患严重。 (2)戚继光抗倭取得了哪些战果?
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接着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 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 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意义:①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
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②开创了西太
平洋与印度洋之间 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③为人类的航
海事业作出了伟大 贡献。
动脑时间
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完成远航?
明中期海防松懈,倭寇勾结中国海盗,奸 商经常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 劫,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严重威 胁了沿海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因此,戚
继光领导的抗倭
战争,其性质是
一场反抗外来侵
略的战争,是正
义民族自卫战争。
课后活动
1.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 “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三宝城”, 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爪哇 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新加坡有“三 宝山”。想一想,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呢?其中含 有怎样的历史信息?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寇。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 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 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1.背景(倭患)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 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 海防松弛(倭患形成原因)。
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 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 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 时称“倭患”。
朝在国外 的地位和 声望,换 取海外的 奇珍。
一、郑和下西洋
3.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时间:从1405年到1433年 次数:7次
郑和浩大的船队
郑和的宝船
特点:规模浩大 ,在世界历史上前 所未有。
物品用途: 有的是用于慷慨 送礼,展现大国 风度,发展相互 之间的友好关系 ;有的是用于贸 易,互通有无, 互补互利。
业,杀尽倭寇的坚定决心。
3.平定倭寇过程及结果
过程: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 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率军进入福建、广 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 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 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
二、 戚 继 光 抗 倭
台州九捷
2 1、经 背过 景
条件:
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 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目的:
主要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 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 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 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西洋,地理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含义有所不同。明初 ,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 而把今天文 莱以西的东 南亚和印度 洋一带海域 及沿岸地区 称为“西洋”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 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 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所 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 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 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 行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 还派出使者随行。
明梁庄王墓出土 外国宝石所做饰品
时间太久远
了,那时候 没有摄像机 ,只能概念 图了!
郑和下西洋时到达过榜葛剌,后 来榜葛剌国王两次来到中国进献 长颈鹿。当时的国人将其视为瑞 兽麒麟。
《榜葛剌进麒麟图》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
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
达·加马
到达 下“西洋”,最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
地点 远到红海沿岸和
到达印度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 非洲东海岸
时间 1405—1433年
拓展阅读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 国在全球举行了纪念活动。
郑和下西洋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被 称为“郑和精神”,即敬业奉献、忠心 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 、奋勇拼搏、崇尚和平、敦信修睦。
我们都应该弘扬“郑和精神”,为 自己的人生写上精神的一笔!
戚继光
戚继光:汉族,山东蓬莱人 (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 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 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 诗人、民族英雄(在反抗外来侵 略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甚至 牺牲的人。)。
客观条件:(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2)造船水平的高超; (3)指南针的发明并使用于航海事业、 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
主观条件:(1)郑和是下西洋的合适人选;
(2)统治者的支持。
郑和下西洋盛况
目的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时间/次数
规模/ 人数
1405--1433年/先后7次
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多 艘。/每次出海约2.7-2.8万人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 样的战斗意志?
答:意志:它可视为戚家军的战歌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它彰显万众一心,忠肝义胆的精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神,宣示戚继光的治军原则;主将
—《戚少保年谱耆[qí]编》 爱兵,军法森严,号令分明,赏罚 必信等,表达了保国救民,建功立
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二、戚继光抗倭
2.抗倭经过(戚家军)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 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 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 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 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
戚家军
目的: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 败倭寇。
措施: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 和矿工10 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 练新阵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其人其事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原本姓马,小名三
宝元朝初年,郑和祖先是元朝云南王麾(hui)下的贵族。
他从小就富有冒险精神,后追随燕王朱棣,立下赫赫战功
后,被朱棣所重用,被赐郑姓。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
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在世界各地,人们用了很
一、郑和下西洋
提高我朝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时间:明成祖 主要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
明 成 祖
威望,也 别忘了找
惠帝!
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
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
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明惠帝
材料阅读:成 答:目的:
遵命!
朱元璋之孙
祖疑惠帝亡海外,找惠帝为
欲踪迹之,且欲 了提高明
耀兵异域,示中 国富强。—《明 史,郑和传》反 映出当时统治者 目的是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 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 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 习,使同学们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 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读文本郑和下西洋第一自然段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目的有那些?
课后活动
2.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 诗文集《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作。下面是其中的 一些诗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说一说,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今孟加拉国和印度 刘家港
西孟加拉邦一带
今江苏太仓
榜葛剌
今印度科
泽科德


今加里曼 丹岛北部
今马来西亚 马六甲一带
南亚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红 海
天方
今沙特阿拉 伯的麦加
刘家港
占城
阿拉伯地区国家欢 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红 海 天方
木骨都束
慢八撒 今肯尼亚 蒙巴萨
非洲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刘家港
占城
红 海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 倭患, 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 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 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 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 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 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 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什么是倭寇?)
抗倭形势图
4.意义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

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 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

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

国主义者。
小提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
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 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 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 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 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倭患”是戚继光 抗倭的原因。
日本武士是大封建主的侍卫。当 时有很多失去军职的武士成为强盗。
相关史事
明朝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 兴盛,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因此成为倭寇侵扰的对 象。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 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为虎作伥 ,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
多方式来纪念他。
我不是郑 和本来的
后人感叹:
样子!
郑和之后, 再无郑和!
泰国 三宝公寺
印尼 三宝庙
云南 郑和公园
纪念郑和的邮票
文本导入
在明朝的对外关系 史上,郑和与戚继光 是最著名的人物,他 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 绩,被后世所称颂。
为什么说郑和的 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 的壮举?戚继光是怎 样率领广大军民浴血 奋战,最终荡平倭寇 的呢?
结果: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相关史事
戚继光的军事著作
鸳鸯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