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酸碱平衡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无机化学》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x
C盐+x
K
θ a
[H ][A [HA]
]
则[H
]
Kθa[HA] [A ]
由于同离子效应,HA解离度降低。
c酸– x ≈ c酸
c盐+ x ≈ c盐
[H ] KθaC酸 C盐
pH
pK
θ a
lg
c酸 c盐
结论: a.弱酸~弱酸盐组成(例HAc~NaAc):
pH
pKa
lg C酸 C盐
b.弱碱~弱碱盐组成(例 NH3·H2O~NH4Cl):
b
0
②近似公式: C
Kb
500时
C - [OH ] C
[OH ]
K
θ b
(Kθb
)2
4CK
θ b
2
[OH ] CKb
例:已知25℃时, KθHAc 1.75105 计算该温度下
0.10mol·L-1的HAc溶液中[H+]、[Ac-]及溶液pH,并计算该 温度下HAc的解离度。
解:设解离平衡时,[ H+ ]= x mol·L-1
解:
pH
pKa
lg CHAc C NaAc
lg(1.75105 ) lg 0.1 0.1
4.76
(1) 加 HCl 溶液后,HAc和 Ac- 的浓度分别为:
C HAc
0.10 90 0.01010 100
0.091(mol /
L)
C NaAc
0.10 90 0.01010 100
0.089(mol /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4.1 近代酸碱理论简介 4.2 强电解质溶液 4.3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4.4 缓冲溶液 4.5 盐类的水解 4.6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八版病理生理学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

第八版病理生理学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
( )
排泄固定酸 维持血浆3-浓度
1. 3重吸收 ()
肾血管 近曲小管 管腔
集合管 肾血管
Na+ HCO3-
Na+
HCO3 - + H+ ↑
H2CO3
↑ H2O +CO2
+ 3-
H+

H+ + HCO3 ↑
H23
H2CO3
↓ 2 + H2O
↑ H2O +CO2
ClHCO3-
重吸收的3不 是滤过的3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
病理生理教研室 吴立玲
38 , 2 (直立性眩晕 )
:(泻药)
: 110/60 80/50 100

[] = 140 [] = 3.3 [] = 116 [] = 9 = 40
= 7.25
酸碱平衡紊乱
()
因酸碱负荷过度、不足或 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 稳定性失衡的病理过程。
Cl-
Cl-
HCO3AG
UA UC
HCO3-
AG
UA UC
正常
AG正常 型代酸
原因()
入酸增多(excess intake) 摄入含氯酸性药过多
3-丢失( ) 严重腹泻、小肠及胆道瘘管、
肠吸引术等
排酸减少(impaired excretion)
急、慢性肾衰泌H+减少
摄入含氯药物过多
在代谢中产生H+和 肾小管重吸收 ,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
一、代谢性酸中毒
()
概念()
以血浆 [3-] 原发性减少和 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a 3-

昆工11无机及分析-第04章-酸碱-带答案

昆工11无机及分析-第04章-酸碱-带答案

第4 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1)一、是非题:1、严格说,中性溶液是指 pH = 7的溶液。

( × )2、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则溶液中[H +]·[OH -]的乘积增大。

( × )3、在水溶液中电离度大的物质,其溶解度亦大。

( × )4、等物质的量的酸与等物质的量的碱反应后,其溶液呈中性。

( × )5、弱酸溶液越稀,其电离度越大,因而酸度也越大。

( × )6、当 [H +] > [OH -] 时,溶液呈酸性。

( √ )7、H 3BO 3是一元酸,不是三元酸。

( √ )二、选择题:1、H 2PO 4-的共轭碱是 B 。

A 、H 3PO 4B 、HPO 42-C 、PO 43-D 、OH -E 、H +2、根据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何者具有两性 A 、C 、E ? A 、HCO 3 ֿ B 、CO 3 2ֿ C 、HPO 42-D 、NO 3-E 、HS -3、下列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碱度何者最强? BA 、CN -(10HCN 102.6K -θ⨯=)B 、S 2-(15HS 101.7K -θ⨯=-、7S H 103.1K 2-θ⨯=) C 、F ֿ(4HF 105.3K -θ⨯=) D 、CH 3COO ֿ(5HAc 108.1K -θ⨯=) E 、Cl -4、在1mol ·L -1的HAc 溶液中,要使H +浓度增大,可采用 D 、EA 、加水B 、加NaAcC 、加NaOHD 、加稀HClE 、加稀H 2SO 4 5、某弱酸HA 的K a θ= 5101-⨯,则0.1 mol ·L -1 HA 溶液的 pH 是 CA 、1B 、2C 、3D 、3.5E 、5 6、某弱碱的K b θ= 5101-⨯,其0.1 mol ·L -1 的水溶液的 pH 是 BA 、12B 、11C 、6D 、5.5E 、3 7、 指出属于酸碱共轭对的是 A 、B 、DA 、HCO 3-和CO 32-B 、H 2S 和HS -C 、NH 4+ 和NH 2-D 、HCl 和Cl -E 、H 3O + 和 OH -8、某25℃时的水溶液其pH = 4.5,则此溶液中OH- 浓度为E mol·L-1A、10 -4.5B、104.5C、10-11.5D、4.5×10-2.5E、10-9.5三、填空题:1、一元弱酸其共轭酸碱对的K aθ和K bθ的关系是K aθ•K bθ= K Wθ。

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习题——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含答案)

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习题——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含答案)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学习要求】♦掌握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

♦掌握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掌握四型单纯性酸碱中毒的概念、原因、机制以及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熟悉四种单纯性酸碱中毒的代偿调节。

♦熟悉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其原因和特点。

♦了解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了解各型酸碱中毒的防治原则。

♦了解酸碱图。

【复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机体的正常代谢必须处于A.弱酸性的体液环境中B.弱碱性的体液环境中C.较强的酸性体液环境中D.较强的碱性体液环境中E.中性的体液环境中2.正常体液中的H+主要来自A.食物中摄入的H+B.碳酸释出的H+C.硫酸释出的H+D.脂肪代谢产生的H+E.糖酵解过程中生成的H+3.碱性物的来源有A.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B.肾小管细胞分泌的氨C.蔬菜中含有的有机酸盐D.水果中含有的有机酸盐E.以上都是4.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是A.碳酸B.硫酸C.乳酸D.三羧酸E.乙酰乙酸5.血液中缓冲固定酸最强的缓冲对是A.Pr-/HPrB. Hb-/HHbC. HCO3¯/H2CO3D. HbO2-/HHbO2E. HPO42-/H2PO4-6.血液中挥发酸的缓冲主要靠A. 血浆HCO3ˉB. 红细胞HCO3ˉC. HbO2及HbD. 磷酸盐E. 血浆蛋白8.血液pH 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A. [Prˉ]/[HPr¯]B. [HCO3¯]/[H2CO3]C. [Hb¯]/[HHb]D. [HbO2¯]/[HHbCO2]E. [HPO42¯]/[H2PO4¯]9.能直接反映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的指标是A. PaCO2B. 实际碳酸氢盐(AB)C. 标准碳酸氢盐(SB)D. 缓冲碱(BB)E. 碱剩余(BE)10.标准碳酸氢盐小于实际碳酸氢盐(SB<AB)可能有A. 代谢性酸中毒B. 呼吸性酸中毒C. 呼吸性碱中毒D. 混合性碱中毒E. 高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11.阴离子间隙增高时反映体内发生了A 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B 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C 低血氯性呼吸性酸中毒D 正常血氯性呼吸性酸中毒E 高血氯性呼吸性酸中毒14.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机体最主要的代偿方式是A. 细胞外液缓冲B. 细胞内液缓冲C. 呼吸代偿D. 肾脏代偿E. 骨骼代偿15.一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可见:pH 7.28,PaCO2 3.7kPa(28mmHg),HCO3ˉ17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B. 呼吸性酸中毒C. 代谢性碱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以上都不是17.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是A. 乳酸钠B. 三羟基氨基甲烷C. 柠檬酸钠D. 磷酸氢二钠E. 碳酸氢钠18.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A. 呼吸中枢抑制B. 肺泡弥散障碍C. 通风不良D. 呼吸道阻塞E 胸廓病变19.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酸中毒时心肌收缩力降低的机制A. 代谢酶活性抑制B. 低钙C. H+竞争性地抑制钙与肌钙蛋白亚单位结合D. H+影响钙内流E. H+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钙20.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调节主要靠A. 血浆蛋白缓冲系统B.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C. 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D. 磷酸盐缓冲系统E. 其它缓冲系统21.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调节主要靠A 呼吸代偿B. 心脏代偿C. 血液系统代偿D. 肾脏代偿E. 骨骼代偿22.某溺水窒息患者,经抢救后血气分析结果为:pH 7.18,PaCO2 9.9 kPa (75mmHg),HCO3ˉ28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 代谢性酸中毒B.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C.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D.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 代谢性碱中毒23.某肺心病患者,因感冒肺部感染而住院,血气分析为:pH 7.32,PaCO2 9.4 kPa (71mmHg),HCO3ˉ37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B.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C.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D. 混合性酸中毒E. 代谢性碱中毒26.下列哪一项不是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A. 严重腹泻B. 剧烈呕吐C. 应用利尿剂(速尿,噻嗪类)D. 盐皮质激素过多E. 低钾血症27.某幽门梗阻患者发生反复呕吐,血气分析结果为:pH 7.5,PaCO2 6.6 kPa (50mmHg),HCO3ˉ36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酸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混合性碱中毒30.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A. 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B. 癔病C. 发热D. 长期处在密闭小室内E. 脑外伤刺激呼吸中枢32.碱中毒时出现手足搐搦的重要原因是A. 血清K+降低B. 血清Cl-降低C. 血清Ca2+降低D. 血清Na+降低E. 血清Mg2+降低35.休克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可出现A.细胞内K+释出,肾内H+-Na+交换降低B.细胞内K+释出,肾内H+-Na+交换升高C.细胞外K+内移,肾内H+-Na+交换升高D.细胞外K+内移,肾内H+-Na+交换降低E.细胞外K+内移,肾内K+-Na+交换升高B题型血浆HCO3 -血浆H+细胞内H+尿液H+A.↓↑↑↑B.↓↑↓↓C.↑↓↓↓D.↑↓↑↑E.↓↑↑↓12.高血钾症引起酸碱平衡紊乱的特点是13.低血钾症引起酸碱平衡紊乱的特点是X型题1.下列那些属于非挥发性酸A. 硫酸B. 碳酸C. 磷酸D. β-羟丁酸2.下列哪些属于碱性物质A. 草酸盐B. 柠檬酸盐C. NH3D. NH4+3.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可见于A. 肾小管酸中毒B. 糖尿病C. 缺氧D. 呕吐4.AG正常型的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可见于A. 肾小管酸中毒B. 剧烈呕吐C. 严重腹泻D. 休克5.能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的指标有A. pHB. PaCO2C. BBD. SB6.盐水抵抗性碱中毒主要见于A . 呕吐B. Cushing综合症C. 利尿剂D. 严重低钾7.剧烈呕吐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是由于A. 胃液中丢失大量的H+B. 胃液中丢失大量的K+C. 胃液中丢失大量的Cl-D. 胃液中丢失大量的细胞外液8.盐水反应性碱中毒主要见于A. 严重腹泻B. 剧烈呕吐C.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D. 应用利尿剂二、名词解释1. volatile acid2. fixed acid3. anion gap4 base excess5. metabolic acidosis6. respiratory acidosis7. metabolic alkalosis8 respiratory alkalosis9. saline-responsive alkalosis10. saline-resistant alkalosis11. contraction alkalosis12. double acid-base disorders三、填空题1.在疾病状态下,SB与AB可以不相等,AB>SB见于或代偿后的;AB<SB见于或代偿后的。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传递。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在水溶液中,弱酸及其共轭碱的关系:KΘa·KΘb=KΘw解离常数KΘa或KΘb:温度不变,解离常数不变。

已知弱酸的浓度和解离度,求弱酸的PH和解离常数?解:因为α=√KΘa·CΘ/C。

C(H+)=√Ka·C。

/CΘ 得出C(H+)=α·C。

/CΘ就可以求出PH,也可以求出解离常数。

酸碱平衡:已知酸的解离常数,求已知浓度C的含酸根的盐的PH?解:由酸的解离常数,根据Ka·Kb=Kw可得其共轭碱的解离常数Kb,代入得C(OH-)=√Kb·C/CΘ,所以C(H+)=Kw/C(OH-),PH=-lg(H+)缓冲溶液:配制缓冲溶液如何选择电解质及其对应的盐?解:解离常数K所对应的p H或POH尽可能地接近缓冲溶液的p H或POH缓冲方程PH=PKΘa(弱酸)-lgC弱酸/C共轭碱当缓冲比C弱酸/C共轭碱=1时,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最大。

此时PH=PKΘa(弱酸)求缓冲溶液的PH值?解:由弱酸(碱)及其共轭碱(酸)组成。

以弱酸及其共轭碱构成的缓冲溶液(强酸与过量弱碱反应)为例:弱酸的(解离程度很小)浓度近似为强酸的浓度,共轭碱(没有考虑弱酸中所含有的碱根)的浓度=(弱碱的物质的量-强酸的物质的量)/混合后的总体积,则根据缓冲方程PH=PKΘa(弱酸)-lgC弱酸/C共轭碱即得。

如果再向混合液中加入酸或碱,再求弱酸和其共轭碱的浓度,代入缓冲方程即可。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知溶解度求溶度积Ksp(生成的离子的乘积)?解:在不考虑离子水解的情况下,AB型Ksp=s²AB2或A2B型Ksp=4s³AB3型Ksp=27s4A2B3型Ksp=108s5 s是溶解度知溶度积kΘsp求溶解度s?⚠️AB型或AB2型方程不同。

例如:AgCl在0.1mol·L-1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为1.77×10-9mol·L-1。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减少
增多
─H─CO─3-
增多
H2CO3
减少
呼吸性酸中毒
(PCO2202↑0/,3/C8 O2CP↑)
呼吸性碱中毒
(PCO2↓,C3O4 2CP↓)
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 pH和H+浓度 ❖ 动脉血CO2分压 ❖ 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 缓冲碱 ❖ 碱剩余 ❖ 阴离子间隙
血气分 析仪测

计算 得出
HA
A- + H+
全血的缓冲系统:
H2CO3/HCO3- HHbO2/HbO2- HHb/HbH2PO4/HPO4- HPr/Pr-
主要缓冲对: H2CO3/HCO3- 53%
HCl+ HCO3- →H2CO3+Cl- 强酸变弱酸
不能缓冲挥发酸
CO2+H2O 由肺排出
缓冲挥发酸: HHbO2/HbO2- HHb/Hb-
pH=7.4
[HCO3-] [H2CO3]
=
20 1
意义:
pH< 7.35 : 失代偿性酸中毒 pH> 7.45 : 失代偿性碱中毒
? 正常范围 : 无紊乱 代偿性酸碱中毒阶段 某些混合型酸碱中毒 (程度相近)
❖血液pH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 ❖A.H2CO3的浓度 ❖B.HCO3-的浓度 ❖C.CO2的浓度 ❖D.PaCO2 ❖E.[HCO3-]/[H2CO3]的比值
2020/3/8
15
❖血液缓冲系统以碳酸氢盐缓冲系 统的缓冲能力最强。HCO-3可以 缓冲所有的固定酸,但不能缓冲 挥发酸。挥发酸的缓冲主要靠非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尤其是血红 蛋白缓冲系统。
2020/3/8
16
❖血液缓冲系统中最重要的是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磷酸盐缓冲系统 ❖C.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D.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E.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第四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第四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2016/12/30 15
酸的活度常数、浓度常数与混合常数
H A Ka ,酸的活度常数 HA

[ H ][ A ] K [ HA]
c a


K
M a


H [A ]


[HA]

H A HA HA H A


H A HA HA A
1 HA
[HA] [HA] [H ] c [HA] [A ] [H ] K a
Ka [A ] [A ] 0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 [HA] [A - ] [H ] K a
2016/12/30
0 1 1
28
2016/12/30
2016/12/30
4.1.2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Equilibrium constant) 酸碱反应的进行程度用相应的平衡常数大小来衡量。 (1)一元弱酸HA和弱碱A-的解离反应
2016/12/30
10
(2)水的自递反应
2016/12/30
11
(3)多元酸碱的解离反应
pK a1 pK b3 pK w pK a 2 pK b 2 pK w pK a 3 pK b1 pK w
18
例 在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 H2Ac+-HAc (C) HNO3-NO2 (B) NH2-NH2 (D) H2SO4 –SO42-

2002年福州大学研究生入学试题(硕士) 选择题(8)
例 在1mol/L HAc溶液中,欲使H+浓度增大,可采取下列何种方法? ( (A) 加水 ) (B) 加NaAc (C) 加0.1 mol/LNH3H2O

病理生理学4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考试重点总结

病理生理学4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考试重点总结

第四章酸碱紊乱(48学时)第一节酸碱紊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调节一、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及英文(掌握)二、体液中酸碱物质的来源(熟悉)三、酸碱平衡的调节(掌握)(一)血液的缓冲作用:碳酸氢盐缓冲体系的调节机制及特点。

(掌握)其余。

(二)肺的调节作用:调节机制及特点。

(掌握)(三)组织细胞在酸碱调节中的作用:调节机制及特点。

(掌握)(四)肾在酸碱平衡中的调节作用:调节机制及特点。

(掌握)1. 近端肾小管泌H+和对NaHCO3的重吸收。

(掌握)2. 远端肾小管及集合管泌H+和对NaHCO3的重吸收。

(掌握)3. NH4+的排出。

(掌握)第二节酸碱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一、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熟悉)。

单纯,混合性酸碱紊乱概念及英文(掌握)。

二、常用检测指标概念及其意义。

(掌握)(一)pH和H+浓度(二)动脉血CO2分压(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英文)(四)缓冲碱(英文)(五)碱剩余(英文)(六)阴离子间隙(英文)第三节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一、代谢性酸中毒概念及英文(掌握)(一)原因和机制(掌握)1.肾脏排酸保碱功能障碍2.HCO3-直接丢失过多3.代谢功能障碍4.其他原因(二)分类(掌握)1.AG增高型代酸2.AG正常型代酸(三)机体的代偿调节(掌握)1.血液和细胞内外的缓冲2.肺的代偿3.肾的代偿(四)对机体的影响1.心血管系统(掌握)2.中枢系统(熟悉)3.骨骼系统(了解)(五)防治的病生基础1.预防和治疗原发病(了解)2.碱性药物的应用(熟悉)二、呼吸性酸中毒概念及英文(掌握)(一)原因和机制(掌握)(二)分类(熟悉)(三)机体的代偿调节(掌握)(四)对机体的影响1.CO2直接舒张血管的作用(掌握)2.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掌握)(五)防治的病生基础(了解)三、代谢性碱中毒概念及英文(掌握)(一)原因和机制(掌握)(二)分类(熟悉)(三)机体的代偿调节(掌握)(四)对机体的影响(掌握)(五)防治的病生基础(了解)四、呼碱概念及英文(掌握)(一)原因和机制(掌握)(二)分类(熟悉)(三)机体的代偿调节(掌握)(四)对机体的影响(掌握)(五)防治的病生基础(了解)第四节混合性酸碱紊乱一、双重性酸碱紊乱概念及英文(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NH ) c (OH ) c ( NH 3 )
酸 草酸(1) 亚硫酸(1) 氢氟酸 亚硝酸 甲酸
HB B– H2C2O4 HC2O4– H2SO3 HSO3– HF F– HNO2 NO2– HCOOH HCOO–
C6H5COOH
Ka 5.9×10–2
1.54×10–2
6.6×10–4 4.6×10–4
1.77×10–4
苯甲酸
乙酸 碳酸(1) 氢硫酸 氢氰酸 铵离子 苯酚
C6H5COO– CH3COO–
6.46×10–5
1.76×10–5
CH3COOH
H2CO3 H2S HCN NH4+ C6H5OH
HCO3 HS– CN– NH3 C6H5O–
4.3×10–7 9.1×10–8
6.17×10–10
HAc+H2O H3O+ Ac-
NH3 +H2O NH +OH 4
平衡常数越大,酸碱的强度也越大。
回顾: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反应 aA bB
θ eq G eq A θ g eq D eq B
gG dD 平衡时:
θ d
{c /c } {c /c } eq K = Q (液相反应) θ a θ b {c /c } {c /c }
4
例: 写出Ka(NH4+)和Kb(NH3)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
c(NH )c(OH ) K b (NH3 ) c(NH 3 )
4

K a (NH ) K b (NH 3 ) KW
4
第三节 溶液pH值的计算
一、一元强酸强碱溶液 二、一元弱酸弱碱溶液 三、多元酸的解离 四、缓冲溶液
雨水
葡萄酒 胃液
5.6
3.4 1.3
番茄汁
柠檬汁
4.2
2.2
人血液 pH 超出±0.4将有生命危险。
pH 标度适用范围: 0 ≤ pH ≤ 14.0 1 ≥ [ H+] ≥ 1 10-14 如超出此适用范围,应使用c(H+) 或 c(OH-)
pH值的测定
三、共轭酸碱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HB(aq) B- (aq)+H + (aq) B- +H 2O HB+OH - (aq)
酸: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且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 离子(H+)的物质; 碱:电离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酸碱反应的本质:氢离子和氢氧根 离子结合生成水。
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化学家
一、电离理论 (举例)
酸:
HCl H + Cl + HNO3 H + NO 3
5.6×10–10 1.0×10–10
pKa 1.23 1.81 3.18 3.34 3.75 4.19 4.75 6.37 7.04 9.21 9.25 10.0
二、水的解离平衡
水是弱电解质 H2O (l) H+ (aq) + OH-(aq)
θ
Kw K c(H ) c(OH )
酸(碱)可以是中性分子、阴离子或阳离子
三、质子理论 — 共轭酸碱
一个酸失去质子后生成的碱被称为该酸的共轭碱
一个碱得到质子后生成的酸被称为该碱的共轭酸
共轭酸
共轭酸碱对
+ HNO3 (aq) H2O(l) NO (aq) H O (aq) 3 3
共轭碱 + H+


碱 共轭酸碱对

三、质子理论 — 优缺点
酸HB的酸性常数为: 其共轭碱B-的碱性常数为:
c eq (H ) c eq (B ) Ka c eq (HB)
c eq (HB) ceq (OH ) Kb c eq (B )
Ka Kb ceq (H ) ceq (OH ) Kw 1014
pKa pKb pK w 14
由于c ⊝ = 1mol/L,不考虑K⊝的单位时,上式可简写为:
{c } {c } {c (G)} {c (D)} θ 或 K eq K {c } {c } {c ( A)}a {ceq (B)}b
θ eq g G eq a A eq d D eq b B eq g eq
d
酸性常数
应生成水。
认识片面,未触及本质
第四章 酸碱平衡
第一节 酸碱理论概述
第二节 酸碱的平衡常数 ★
第三节 溶液pH值的计算 ★ ★
第四节 酸碱指示剂
第五节 溶剂对酸碱强弱的影响
第一节 酸碱理论概述
一、电离理论 二、溶剂理论 三、质子理论 四、电子理论
一、电离理论 (定义)
Arrhenius (阿仑尼乌斯) 1887年
二、溶剂理论 (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酸碱溶剂理论扩大了溶剂的范围,也扩展 了酸碱的概念。 局限性:适用于能自电离的溶剂体系中,不适用 于不电离的溶剂(如苯、氯仿)中的酸碱体系及 无溶剂的酸碱体系。 如气相反应 : HCl+NH3
三、质子理论(定义)
丹麦布朗斯台德(J. Brønsted )和英国劳莱(T. Lowry) 1923年
为了方便指示水溶液的酸碱性,提出pH标度 定义: pH lg c(H ) pOH lg c(OH )
+
pKW lg KW
pH = 7.0 pH < 7.0 pH > 7.0
溶液呈中性 溶液呈酸性 溶液呈碱性
pKW pH+pOH=14
一些“溶液”的pH值 :
人血液 7.4 牛奶 6.8
酸的平衡常数用Ka表示,通常称为酸的离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常数,又叫酸性常数
HB(aq) H+ (aq) B (aq)
eq eq c ( H ) c ( B ) θ Ka K c eq ( HB) Ac 例: HAc H
Ka
c(H + )c(Ac- ) c(HAc)
碱性常数
优点:酸碱概念扩大到所有的质子体系, 适用于水溶液,非水溶液,气相溶液, 无溶剂体系。 缺点:只适用于包含有质子转移的反应。 如 BaO+SO3
四、电子理论 定义
美国化学家路易斯( Lewis ) — 1923年 酸:任何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电子对的接受体) 碱:任何能够给出电子对的物质(电子对的给予体)
强酸、强碱电解质的解离
HCl + H2O = H3O+ + ClNaOH = Na+ + OH强酸和强碱在水中完全电离, 是不可逆过程。
一、酸碱的解离
弱酸弱碱的解离
弱酸、弱碱在水中绝大部分以其分子形式存在, 只有少部分发生解离。
酸的强度决定于它将质子给水的能力,碱的强度 决定它从水中夺取质子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质子转 移反应中平衡常数的大小。
pH 14 lg 0.10 13.00
二、一元弱酸溶液
解离平衡: 起始浓度: 平衡浓度:
c(1–)
HB c

H B
0 c
0 c
解 离 度
ceq ( H ) ceq (B ) c c c 2 Ka eq c (HB) c(1 ) 1
酸:反应中能够给出质子的物质 (质子供体)
碱:反应中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质子受体)
HB 酸
B
-

H
+

+H
+
酸碱反应指质子由供体向受体的转移过程
三、质子理论(举例)
酸 HA HCl HCO3NH4+ (CH2)6N4H+ 质子 碱 HA与A-互 为共轭酸碱 对,得失一 个质子 酸中有碱, 碱可变酸。 H+ + AH+ + ClH+ + CO32H+ + NH3 H+ + (CH2)6N4
3. 碱被限制为氢氧化物:
过去认为: 氨水的碱性是由NH4OH电离出OH-, 但实际上人们从未分离出NH4OH。 水溶液中Na2CO3,Na3PO4 呈碱性
二、溶剂理论 (定义)
美国化学家富兰克林(E. C. Franklin) ——1905年
酸:在任何溶剂中,凡能增加和溶剂相同阳离子的 物质就是该溶剂中的酸; 碱:凡能增加和溶剂相同阴离子的物质就是该溶剂 中的碱。 酸碱反应即溶剂特征阳离子与阴离子化合生成溶剂分子
第四章 酸碱平衡 Acid-base Equilibrium
日常生活中的酸
碳酸 醋酸
日常生活中的酸
柠檬
山楂
酸桔子
―尝起来酸酸的”
日常生活中的碱
你去尝一个未成熟的柿子, 会有什么感觉?
涩涩的
日常生活中的酸和碱
―摸起来滑滑的”
工业中的碱
石灰浆和水泥是用碱性 氢氧化钙制取的
酸和碱
最初的认识
酸:酸味,使石蕊试纸变红,与碱反应生成水。 碱:苦涩味,滑腻感,使石蕊试纸变蓝,与酸反
作为路易斯酸,先决条件是分子、离子或原子团有空轨道;作为 路易斯碱,首要条件是分子、离子或原子团必须有孤对电子。 酸碱反应:是电子对接受体与电子对给予体之间形成配位共价键 的反应。
四、电子理论 举例
第一列 Fe3+ Cu2+ H+ BF3 AlCl3 SiF4 CO2 I2 + + + + + + + + 第二列 6H2O 4 NH3 H2O NH3 Cl– 2 F– OH– (CH3)2CO 路易斯碱 第三列 [Fe(OH2)6]3+ [Cu(NH3)4]2+ H3O+ F3BNH3 [AlCl4]– [SiF6]2– 33 –HCO HCO (CH3)2COI2 配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