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酸碱平衡
《无机化学》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x
C盐+x
K
θ a
[H ][A [HA]
]
则[H
]
Kθa[HA] [A ]
由于同离子效应,HA解离度降低。
c酸– x ≈ c酸
c盐+ x ≈ c盐
[H ] KθaC酸 C盐
pH
pK
θ a
lg
c酸 c盐
结论: a.弱酸~弱酸盐组成(例HAc~NaAc):
pH
pKa
lg C酸 C盐
b.弱碱~弱碱盐组成(例 NH3·H2O~NH4Cl):
b
0
②近似公式: C
Kb
500时
C - [OH ] C
[OH ]
K
θ b
(Kθb
)2
4CK
θ b
2
[OH ] CKb
例:已知25℃时, KθHAc 1.75105 计算该温度下
0.10mol·L-1的HAc溶液中[H+]、[Ac-]及溶液pH,并计算该 温度下HAc的解离度。
解:设解离平衡时,[ H+ ]= x mol·L-1
解:
pH
pKa
lg CHAc C NaAc
lg(1.75105 ) lg 0.1 0.1
4.76
(1) 加 HCl 溶液后,HAc和 Ac- 的浓度分别为:
C HAc
0.10 90 0.01010 100
0.091(mol /
L)
C NaAc
0.10 90 0.01010 100
0.089(mol /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4.1 近代酸碱理论简介 4.2 强电解质溶液 4.3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4.4 缓冲溶液 4.5 盐类的水解 4.6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pH = 14.0 - pOH = 14.0 -2.85 = 11.15
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 第一步:H2CO3 HCO3-+H+
•
Ka1(H2CO3) c(H
第二步:HCO3-
) / c c(HCO3 ) /
c(CHO2C3O2-3)+/ cH +
c
4.2 107
• K反a应1K/a,2K(Hac2(2HC>1+O)0的33),计溶算c(液H可中以)c/的(c按HHC一+Oc元主3(C)弱要O/ c3酸来2)的自/ c解第 离一平步4.7衡解做离1011 近似处理。
例题
计算 0.010mol·L-1H2CO3溶液中的H+, H2CO3, HCO3-, 和CO32-的浓度以及溶液的pH值。
酸碱指示剂
酚酞是有机弱酸(HIn) HIn 无色
H+ + In– 紫红色
K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H ][I- n ] [HIn ]
[HIn ] [I- n ]
[H ]
K
a
溶液中[H+]增大至大于 10Ka 时,指示剂90%以 HIn 存在, 溶液无色
[H+]=0.1Ka 时,指示剂90%以 In– 存在,呈紫红色 [H+]=Ka 时, HIn 和In– 各半,呈浅红色 Ka 是确定指示剂变色范围的依据,pKa1 称为指示剂的
Kw 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是水的解离平衡常数。 Kw 具有一般平衡常数的特性,无量纲。 Kw 随温度的增加,略有增加。
pH和pOH
规定 pH=-lg[c(H+)/c]
简化为 pH=-lgc(H+)
第四章酸碱平衡

pH=-lg[H+]
当[H+]较小时,采用pH值表示,pH的定义
是:溶液中氢离子相对浓度的负对数。 对[H+]· [OH-]=Kw两边取负对数得: (-lg[H+])+(-lg[OH-] )=-lgKw pH + pOH = pKw= 14 (25 oC) pH的使用范围:H+或OH-的浓度小于
1mol· L-1 ,相应的pH和pOH范围一般在0.0~
2.酸越强(越容易给出质子),其共轭碱就 越弱(越难接受质子);反之则酸越弱,其共轭 碱就越强。如,HCl是很强的酸,Cl-就是很弱的 《无机化学》第四章 碱。
10
第四章 第一节酸碱质子理论 一、酸碱质子理论
按照质子理论的观点,酸和碱是通过给予和
接受质子的共轭关系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每
一个酸(碱)要想表现出它的酸(碱)性必须同 时有另一个碱(酸)存在。因此质子理论中的酸 碱关系可以概括为“酸中有碱,碱可变酸,有酸 才有碱,有碱才有酸”。
局限性:含氢物质。
《无机化学》第四章
11
知识补充:
第四章 第一节酸碱质子理论 一、酸碱质子理论
路易斯酸碱理论
凡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叫做酸。酸是电子对
的接受体。 凡是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叫做碱。碱 是电子对的给予体。
H+ + OHH HCl + N H H
H OH
H H N H H + Cl12
《无机化学》第四章
Na3PO4等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但是其
本身也不能电离产生OH-。
《无机化学》第四章
5
第四章 酸碱平衡 第一节酸碱质子理论
Arrhenius的酸碱电离理论的局限性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PPT课件

(1)血液的缓冲作用 H+ + HCO3- → H2CO3 → H2O + CO2↑
H+ + Buf - → HBuf (2)细胞内液的缓冲作用
H+
H++Buf- HBuf
HPO42-
Buf - Pr -
K+
K+
Hb-
.
25
2、肺的代偿调节作用 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量增加。几分钟即可出现。
.
17
AB(Acutual Bicarbonate) AB是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和 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血浆HCO3-的含量。 AB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见表4-1)
正常:AB=SB AB的意义在于:
①AB与SB差值反映了呼吸性因素的影响
呼吸 ·代谢-代谢=呼吸因素
如果AB>SB 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后代谢性碱中毒ABBiblioteka SB 呼吸性碱中毒或代偿后代谢性酸中毒
②两者数值等同升降,反映代谢性因素指标
AB↓=SB↓ 代谢性酸中毒
AB↑=SB↑ 代谢性碱.中毒
18
四、BB(Buffer Basc)
BB是指血液中一切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 BB=[HCO3-]+[Hb-]+[Pr-]··· 正常值:45~52mmol/L,均值:48mmol/L BB 反映酸碱平衡代谢性因素指标(见表4-1) BB↓ 代谢性酸中毒 BB↑ 代谢性碱中毒 在呼吸性碱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时,经肾脏代偿后, BB也可分别降低或升高。
.
10
管周毛 细血管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Na+
Na+- K+
K+ ATP 酶
H+ NH4+
H2CO3
第四章 酸 碱 平 衡

••
+
Cu2
F B
F
3) Lewis酸碱是着眼于物质的结构。但由于很多无机及有机化合物都存在配
位共价键,所以Lewis酸碱概念显得过于广泛,有时不易掌握酸碱特征。
5. Pearson软硬酸碱理论 (1963)
1963年,Pearson在Lewis酸碱理论基础上,提出软硬酸碱理论。根据Lewis 酸碱得失电子对的难易程度,将酸分为软、硬酸,碱分为软、硬碱,以体 现各酸碱的特性。 硬酸包括Al3、Ti4等a类金属元素,硬碱为F、Cl、H2O…;软酸包括Ag、 Pt2、Hg2等b类金属元素,软碱为I、S2…;(介于两者之间)交界酸包括 Cu2、Fe2等,交界碱为NO2、SO32等。
4. Lewis酸碱电子理论 (1923,美国物理化学家)
● 酸碱定义:凡是能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都叫作碱, 凡是能接受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都叫作酸。
•• H + OH •• H
H + F F B •• ••
N H
H
•• H O H •• H H N H H F H H H
(2) 溶液酸度和碱度的常用表示法 (pH,pOH) 溶液的酸度和碱度分别指水溶液中的净[H3O] 和[OH],常用 pH和pOH表示。而酸或碱的浓度则包括未电离和已电离浓度之总
和。
pH = lg [H3O] pOH = lg [OH] pKw = lg Kw 显然, pH + pOH = pKw = 14 pH和pOH的使用范围一般在0 14之间。在这个范围以外, 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酸度和碱度反而更方便。
身边物质的pH值
食醋、草木灰、盐
一、 酸碱理论 1. 酸碱理论发展史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传递。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在水溶液中,弱酸及其共轭碱的关系:KΘa·KΘb=KΘw解离常数KΘa或KΘb:温度不变,解离常数不变。
已知弱酸的浓度和解离度,求弱酸的PH和解离常数?解:因为α=√KΘa·CΘ/C。
C(H+)=√Ka·C。
/CΘ 得出C(H+)=α·C。
/CΘ就可以求出PH,也可以求出解离常数。
酸碱平衡:已知酸的解离常数,求已知浓度C的含酸根的盐的PH?解:由酸的解离常数,根据Ka·Kb=Kw可得其共轭碱的解离常数Kb,代入得C(OH-)=√Kb·C/CΘ,所以C(H+)=Kw/C(OH-),PH=-lg(H+)缓冲溶液:配制缓冲溶液如何选择电解质及其对应的盐?解:解离常数K所对应的p H或POH尽可能地接近缓冲溶液的p H或POH缓冲方程PH=PKΘa(弱酸)-lgC弱酸/C共轭碱当缓冲比C弱酸/C共轭碱=1时,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最大。
此时PH=PKΘa(弱酸)求缓冲溶液的PH值?解:由弱酸(碱)及其共轭碱(酸)组成。
以弱酸及其共轭碱构成的缓冲溶液(强酸与过量弱碱反应)为例:弱酸的(解离程度很小)浓度近似为强酸的浓度,共轭碱(没有考虑弱酸中所含有的碱根)的浓度=(弱碱的物质的量-强酸的物质的量)/混合后的总体积,则根据缓冲方程PH=PKΘa(弱酸)-lgC弱酸/C共轭碱即得。
如果再向混合液中加入酸或碱,再求弱酸和其共轭碱的浓度,代入缓冲方程即可。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知溶解度求溶度积Ksp(生成的离子的乘积)?解:在不考虑离子水解的情况下,AB型Ksp=s²AB2或A2B型Ksp=4s³AB3型Ksp=27s4A2B3型Ksp=108s5 s是溶解度知溶度积kΘsp求溶解度s?⚠️AB型或AB2型方程不同。
例如:AgCl在0.1mol·L-1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为1.77×10-9mol·L-1。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减少
增多
─H─CO─3-
增多
H2CO3
减少
呼吸性酸中毒
(PCO2202↑0/,3/C8 O2CP↑)
呼吸性碱中毒
(PCO2↓,C3O4 2CP↓)
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 pH和H+浓度 ❖ 动脉血CO2分压 ❖ 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 缓冲碱 ❖ 碱剩余 ❖ 阴离子间隙
血气分 析仪测
出
计算 得出
HA
A- + H+
全血的缓冲系统:
H2CO3/HCO3- HHbO2/HbO2- HHb/HbH2PO4/HPO4- HPr/Pr-
主要缓冲对: H2CO3/HCO3- 53%
HCl+ HCO3- →H2CO3+Cl- 强酸变弱酸
不能缓冲挥发酸
CO2+H2O 由肺排出
缓冲挥发酸: HHbO2/HbO2- HHb/Hb-
pH=7.4
[HCO3-] [H2CO3]
=
20 1
意义:
pH< 7.35 : 失代偿性酸中毒 pH> 7.45 : 失代偿性碱中毒
? 正常范围 : 无紊乱 代偿性酸碱中毒阶段 某些混合型酸碱中毒 (程度相近)
❖血液pH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 ❖A.H2CO3的浓度 ❖B.HCO3-的浓度 ❖C.CO2的浓度 ❖D.PaCO2 ❖E.[HCO3-]/[H2CO3]的比值
2020/3/8
15
❖血液缓冲系统以碳酸氢盐缓冲系 统的缓冲能力最强。HCO-3可以 缓冲所有的固定酸,但不能缓冲 挥发酸。挥发酸的缓冲主要靠非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尤其是血红 蛋白缓冲系统。
2020/3/8
16
❖血液缓冲系统中最重要的是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磷酸盐缓冲系统 ❖C.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D.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E.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第四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酸的活度常数、浓度常数与混合常数
H A Ka ,酸的活度常数 HA
[ H ][ A ] K [ HA]
c a
K
M a
H [A ]
[HA]
H A HA HA H A
H A HA HA A
1 HA
[HA] [HA] [H ] c [HA] [A ] [H ] K a
Ka [A ] [A ] 0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 [HA] [A - ] [H ] K a
2016/12/30
0 1 1
28
2016/12/30
2016/12/30
4.1.2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Equilibrium constant) 酸碱反应的进行程度用相应的平衡常数大小来衡量。 (1)一元弱酸HA和弱碱A-的解离反应
2016/12/30
10
(2)水的自递反应
2016/12/30
11
(3)多元酸碱的解离反应
pK a1 pK b3 pK w pK a 2 pK b 2 pK w pK a 3 pK b1 pK w
18
例 在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 H2Ac+-HAc (C) HNO3-NO2 (B) NH2-NH2 (D) H2SO4 –SO42-
)
2002年福州大学研究生入学试题(硕士) 选择题(8)
例 在1mol/L HAc溶液中,欲使H+浓度增大,可采取下列何种方法? ( (A) 加水 ) (B) 加NaAc (C) 加0.1 mol/LNH3H2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酸碱平衡
1.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CO32-是(),其共轭()是();H2PO4-是(),它的共轭酸是(),它的共轭碱是();Fe(H20)63+的共轭酸是()。
在水溶液中能够存在的最强碱是(),最强酸是();如果以液氨为溶剂,液氨溶液中的最强碱是(),最强酸是()。
(2)已知298K时浓度为0.010mol·L-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的PH为4.00,则该酸的解离常数等于();将该酸溶液稀释后,其PH将变(),解离度α将变(),其将()。
(3)在0.10 mol· L-1 HAc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物种是(),浓度最小的物种是(),加入少量的NH4Ac (s)后,HAc的解离度将(),这种现象叫做()。
(4)在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HAc溶液中和HCl溶液中,所含c(H+)();若用同一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中和这两种酸溶液并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此时两溶液的PH(),其中PH较大的溶液是()。
(5)25℃时,=1.010-14,100℃时=5.410-13, 25℃时,(HAc)=1.810-5,并且(HAc)随温度变
化基本保持不变;则25℃时,(Ac-)=(),100℃时,(Ac-)=();后者是前者的()倍。
(6)0.10 mol·L-1 Na3PO4溶液中的全部物种有(),该溶液的PH()7,c(Na+)()3c (PO43-);(PO43-)=( )。
(7)向0.10 mol·L-1 NaAc溶液中加入1滴酚酞试液,溶液呈()色;当将溶液加热至沸腾时,溶液的颜色将(),这是因为()。
(8)将50.0g的弱酸HA溶解在水中制得100.0ml溶液。
将该溶液分成两份,用NaOH溶液滴定其中的一份至恰好中和,然后与另一份混合,测得溶液的PH=5.30,则该弱酸的K aθ=();混合溶液中c(HAc)/c(A-)≈(),当将混合溶液稀释1倍后,其PH()。
如果在50.0ml稀释前的混合溶液和50.00ml稀释后的混合溶液中均加入1.0ml 0.10 mol·L-1 HCl溶液,前者的PH变化比后者的PH变化()。
2.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水作溶剂,对下列各组物质有区分效应的是()。
(A)HCl,HAc,NH3,CH3OH
(B)HI,HClO4,NH4+,Ac-
(C)HNO3,NaOH,Ba(OH)2,H3PO4
(D)NH3,N2H4,CH3NH2,NH2OH
(2)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0.010mol·L-1 HCl (B)0.010mol·L-1 H2SO4
(C)0.010mol·L-1 HAc (D)0.010mol·L-1 H2C2O4
(3)将PH=4.00的强酸溶液与PH=12.00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溶液的PH为()。
(A)9.00 (B)8.00 (C)11.69 (D)12.00
(4)下列溶液的浓度均为0.100mol·L-1 ,其PH最大的是()。
(A)Na2HPO4(B)Na2CO3(C)NaHCO3(D)Na3PO4
(5)下列各种盐在水解不生成沉淀的是()。
(A)SnCl2(B)NaNO2(C)SbCl3(D)Bi(NO3)3
(6)根据酸碱电子理论,下列物质中不可作为Lewis碱的是()。
(A)H2O (B)NH3(C)Ni2+ (D)CN -
(7)欲配制PH=9.00的缓冲溶液最好选用()。
(A)NaHCO3 - Na2CO3(B)NH3·H2O – NH4Cl
(C)NaH2PO4– Na2HPO4(D)HCOONa – HCOOH
3.计算题
(1)将PH为2.53的HAc溶液与PH为13.0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为多少?
(2)将0.300 mol·L-1的HCl,0.250mol·L-1的Na2HPO4和0.250mol·L-1的NaH2PO4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
(3)今有2.00L 0.100mol·L-1的Na3PO4和2.00L 0.100mol·L-1的NaH2PO4溶液,仅用这两种溶液(不可再加水)来配制PH为12.500的缓冲溶液,最多能配制这种缓冲溶液的体积是多少?需要Na3PO4和NaH2PO4溶液的体积各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