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地形多样》
自然地理教案《多样的地形

自然地理教案《多样的地形》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上的地形种类及特点。
2. 掌握地形对气候、生态、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地球上的主要地形种类: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
2. 各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3. 地形对气候、生态、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观看地形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地形。
2. 分组讨论各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3. 举例说明地形对气候、生态、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章:平原教学目标:1. 了解平原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2. 掌握平原地区的主要农业活动。
教学内容:1. 平原地形的特点: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 平原地区的农业活动:种植业、畜牧业。
教学活动:1. 观察平原地形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平原的特点。
2. 探讨平原地区农业活动的适宜性。
3. 举例介绍平原地区的典型农业活动。
第三章:山地教学目标:1. 了解山地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2. 掌握山地地区的资源利用与保护。
教学内容:1. 山地地形的特点:地势陡峭、生物多样性丰富。
2. 山地地区的资源利用:矿产资源、水能资源。
3. 山地地区的生态保护:植被保护、水源保护。
教学活动:1. 观察山地地形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山地的特点。
2. 探讨山地地区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必要性。
3. 举例介绍山地地区的典型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措施。
第四章:高原教学目标:1. 了解高原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2. 掌握高原地区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
教学内容:1. 高原地形的特点:地势较高、气候寒冷、植被稀少。
2. 高原地区的人口分布:人口稀疏、少数民族聚居。
3. 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畜牧业、旅游业。
教学活动:1. 观察高原地形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高原的特点。
2. 探讨高原地区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 举例介绍高原地区的典型经济发展模式。
第五章:丘陵教学目标:1. 了解丘陵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2. 掌握丘陵地区的农业发展与土地利用。
教学内容:1. 丘陵地形的特点:地势起伏、土壤贫瘠、水源不足。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2.2.1《地形多样》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地形模型展示等活动,体验地形知识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形的分类及特点等知识点。
3. 多元化教学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地形的分类及特点,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学生还将能够掌握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平原地区适合农业发展,山地地区适合畜牧业等。此外,学生还将能够记忆和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点,如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
2. 教学方法方面:讲解过于单调,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
3. 教学评价方面: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课堂管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 丰富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互动。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加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趣味性。
5. 地形知识运用:
题目:请根据地形知识,分析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答案:根据地形特点(如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土壤条件等),判断该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并说明理由。
地形多样 教案

教学重点
五种不同类型的地形特征
亚洲地形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
了解相关地形区的特点和亚洲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情况教学过程:
起去看看。
【学生活动】请一名同学到讲台在世界地图上将这些著名的山脉找出并标注出来。
【过渡】刚才的这组同学表现非常好,接下来,那一组继续?
二、高原厅
【提问】这么美的风光你有什么感想啊?
采风主题:高原
【补充】盆地无一定的海拔标准,往往四周被群山环抱,四周高中间低。
我们通过非洲地形图来认识一下刚果盆地。
读图的方法:1、读图名;2读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请注意观察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讲一下刚果盆地附近的高原)
【补充】很多盆地是富饶之地。
刚果盆地拥有仅次于亚马孙河平原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汇聚了极其丰富的物种,这里的大森林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物种基因库之一。
刚果盆地有“中非宝石”之称。
五、丘陵厅。
《地形多样》一等奖说课稿

《地形多样》一等奖说课稿1、《地形多样》一等奖说课稿【说教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自然环境中第一课时的内容,“地形多样”和后面的“气象万千”、众多河湖一起构成了自然环境的要素,也为“风光迥异”的学习打下基础。
【说教法】本课学习采用活动法、讲授法、图示法等。
【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几种主要地形类型和特征以及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2. 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阅读地形示意图的能力。
(2)学会看地形图,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我国的主要地形,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知识,初步感知祖国的基本情况,激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说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五种不同类型的地形特征2. 教学难点: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区别【说学法】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特点,为使学生爱学、会学、学好而进行的指导,有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等方法。
【说课时】1课时【说课前准备】世界地形图、亚洲地形图【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自然环境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是我们生活的舞台,那提及自然环境,你们会联想到什么?提示:天气、河流、植被、动物、山地、沙漠……→提到山地,我们地球上的地形只有山地吗?(穿插解释:地形指的.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可以根据海拔高度、地表起伏、坡度的陡缓来划分地形种类。
通俗的讲就是“土地的形状”。
)→不是,世界地形多样(导出课题)●师生互动,活动探究教学过程:1. ppt展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的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世界各地形有初步、系统的认识。
并根据图片结合地形名称作适当的讲解,加深学生印象。
2. 【议一议】观察图片后,阅读教材p25,四人一组完成下列表格:地形海拔高度主要特征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在3分钟后,小组派代表完成表格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开始关注书本,积极参与课堂。
3. 【画一画】在填写表格的基础上,请每个学生根据地形特征画出地形的剖面图。
并邀请五个同学上台来画。
第二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地形多样》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地形多样》教学设计平湖市城关中学张旭苗、姜立红2012.9.15一、【课标解读】:课标:1-1-2描述世界地形、河流湖泊和气候类型的总体特征及其分布,列举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实例。
解读:让学生学会从总体特征和分布情况来描述世界自然环境概况,并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教材用示意图和景观图配合文字说明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五种地形的概况,包括名称、海拔、形态、总体特征等,并利用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主要地形区。
最后让学生通过探究了解亚洲地形的总体特征。
层层深入,由浅入深,既符合学生的心志发展特点,有增强了趣味性和探究性。
2.教材结构体系:(最好有一张结构体系图或表)概念——特征(以亚洲地形为例)地形多样(五种地形)地形与人类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说出五种地形类型及各自的特点,学会从地图中获取信息;2.能够分析概括亚洲地形的特征,学会通过探究合作获取信息;3.能够用实例说明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会分析和归纳。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示意图和景观图说出五种地形类型,并能说出各自的特点;2.能够通过探究,分析亚洲地形的特点;利用地图描述亚洲地形的总体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学习中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2.享受探究地理问题的乐趣,形成乐学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形类型及特征难点:亚洲地形的总体特征五、【教学策略】:1.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同时采用地图和图表教学法,帮助学生认识、分析和归纳地形的特征及分布。
2.融入生活元素,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呈现问题创设提供情境条件。
4.采用板演指导学生学习,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图片导入:不同的地形图片里的这些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是不同自然环境的显著标记。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2.2.1地形多样教学设计

2.教学活动设计: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地理学家、农民、城市规划师等角色,从不同角度探讨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2)地形模型制作:学生分组制作各种地形模型,直观展示地形特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地形分布地图绘制: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绘制我国地形分布地图,提高学生的地理绘图能力。
例题3:请说明地形对我国水文的影响。
答案:地形对我国水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水能资源等方面。山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山地对河流的流向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如长江、黄河等河流的流向受到地形的制约;地形对流域面积的分布也有影响,如山区流域面积较小,平原流域面积较大。
例题4:请分析地形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我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
-学生能够理解各种地形的自然特征,如山地的陡峭、平原的平坦、高原的辽阔、丘陵的起伏等。
-学生能够掌握地形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地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形对我国气候、水文等方面的影响,如高原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山地对水文的控制作用等。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部分学生在地形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地形分布规律和地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针对地形知识的重难点,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地形模型、地图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形特点和分布规律。
3.掌握地形对我国气候、水文等方面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的分类及其特点,教学难点是地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自然地理教案《多样的地形

《多样的地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上的主要地形类型,包括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地形类型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上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地形类型的识别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各种地形类型。
2. 利用地图和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形类型的分布。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各种地形类型的认识和理解。
4. 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形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2. 地形图片、视频资料。
3. 地图、模型等教具。
4. 实地考察地点的安排。
五、教学内容1. 地形类型的定义和分类。
2. 各种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情况。
3.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地形特点。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卫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地形学习的兴趣。
2. 讲解地形类型:教师简要介绍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定义、特点和分布情况。
3. 案例分析:以我国地形为例,分析各种地形类型的具体案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形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城市发展、交通等。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形学习的知识点,强调地形类型的识别和应用。
七、课堂练习a. 平原地形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b. 山地地形海拔较高,坡度陡峻。
c. 高原地形海拔较高,地面坦荡。
d. 丘陵地形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
e. 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
八、课后作业1. 绘制地形类型分布图:根据所学知识,绘制我国地形类型分布图,标明各种地形类型的名称和分布区域。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等。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2.2.1《地形多样》教学设计

在课程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通过学生的发言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6.学生自我评价: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可以通过填写学习日志、自我评价表等方式进行,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地形多样》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描述地形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地形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来自动,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
4.结合地图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加强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地形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地形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地形应用:学习地形在农业、建筑、交通、旅游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中国地形特点:了解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包括四大高原、三大平原、三大山地的特点和分布。
6.地形观测和调查:学习地形观测和调查的方法,如使用地形图、卫星遥感图像等进行地形分析。
7.地形模型制作:掌握地形模型的制作方法,通过模型展示地形的形态和特点。
此外,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视频和动画等,生动地展示地形的特点和形成过程。这些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还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我组织了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不同地形的特点,加深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自然环境——地形多样》
教学目标:
1、掌握五种地形类型以及如何区分。
2、通过地图,能够描述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的特征。
3、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我们江山市的本地情况进行比较,思考我市的地形种类
及所能够发展的相应行业。
教学重点:五种地形类型的名称和特征
教学难点:按照因地制宜的思路,分析每种地形上能从事的行业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图片展示:某人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开始旅行前往西部山区
(思考)这位旅客沿途经过的土地形状是否相同?
从外貌上面我们可以怎么来进行描述?
学生活动:略(通过对土地的外部形状和海拔高度上进行描述)
教师总结:通过一些同学们的描述,我们可以简单的对什么是“地形”
进行概括——即土地的形状。
问:那么世界上的地形的类型总共有哪几种呢?(导入)
新课教授(板书)自然环境——地形多样
一、地形类型
师:通过阅读书本,世界的地形种类总共有几种?它们的名称分别为?
生:山地、丘陵、高地、平原和盆地五种。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外貌和海拔两个角度来描述下每种地形的特征?
学生活动:观察书本第31页进行总结
(板书)二、地形特征
播放五种地形类型的图片,丰富学生们的视野
师:观看完有关五种地形类型的图片,那么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我们进行一个连线活动。
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教师进行根据地形的特征进行分析
(板书)三、地形与生产活动
转折:同学们思考下,这五种不同的地形上面,人们能够从事哪些行业的发展?
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发言
山地:可以发展林业、旅游业
丘陵:可以开发梯田、种植茶叶和一些经济果树
高原:发展畜牧业,草原旅游业
平原:种植业
师生活动:书本P31,在教材附录中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以下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并说一说它们各自所在的大洲。
通过观察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能够准确找出它们的位置
问:同学们大概观察下,这些世界地形之最分别是哪些?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高原——?
2、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高原分别是——?
3、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师生活动:这里有一副《中国地形图》,大家一起来找找,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地形?
(略)
(板书)四、亚洲的地形特点
观察书本第32页《亚洲的地形》并思考:
1、亚洲的地形主要有哪几种?
2、亚洲的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3、亚洲的地形特点对河流的走向有何影响?
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通过将书本知识与地图相结合,自己总结归纳出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注意图文结合,以图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