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在反抗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篇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在反抗》解读一、课程教学目标1、树立生态环保的科学理念,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2、培养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学会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二、思政育人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2、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三、育人主题敬畏自然四、思政育人案例设计教学过程及内容设计意图一、课程导入新冠疫情横扫全国,全社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人类究竟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寂静的春天》就早已敲响了人类将因为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示之钟。
开篇从新冠疫情导入课程,引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顺势切入敬畏自然的育人主题。
二、课程内容分析提问1:“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些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提问2:怎么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问3: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人类能够停止一切改造自然的行为吗?小组讨论:我们普通人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提问1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内容,厘清三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提问2、3起到延伸拓展的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切入思政育人点: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体会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
小组讨论是为了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我做起,对大自然有正确的认知践行方式。
切入思政育人点:培养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三、课程总结这次疫情,为人类再度敲响警钟,让我们敬畏自然、善待自然,承担起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责任,实现人的幸福安宁和自由全面发展。
课程总结呼应开头,进一步强化思政育人点: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五、实施过程(一)课程导入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横扫全国,打破了春节的喜庆,经过专家们基因测序判定,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并通过人畜共通传染给人类。
《大自然在反抗》课件-大自然在反抗

02
大自然遭受的破坏
森林砍伐
总结词
大规模砍伐森林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 退化。
详细描述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 息地。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动植物种群数量减少,生物多 样性受到威胁,同时还加剧了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水资源污染
总结词
工业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严重污染了全球的水资源,威胁人类和生态健康。
发展可持续性科技
创新技术
研发和应用清洁能源、环保材料和生 产工艺。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智能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实现可持续 发展目标。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06
大自然的希望与未来
环保组织的兴起
环保组织的兴起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环保组织在世界各地涌现。这些组织 致力于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为环境保护事业做 出了积极贡献。
和谐共生的理念与实践
为了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需 要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采取切 实可行的措施。例如,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 。只有当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
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THANKS
感谢观看
《大自然在反抗》课件
• 大自然的重要性 • 大自然遭受的破坏 • 大自然反抗的表现 • 大自然反抗的后果 • 如何应对大自然的反抗 • 大自然的希望与未来
01
大自然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
01
生态平衡是地球生物圈正常运转 的基础,它维系着各种生物种群 的繁衍生息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02
生态平衡的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 性减少、气候变化加剧、土地荒 漠化等严重后果,对人类生存和 社会发展造成威胁。
练习《大自然在反抗》PPT文档31页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大自然在反抗

上世纪末,美国《时代周刊》评 选“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个人 物”, R· 卡逊榜上有名。
大自然是 她唯一永远 的恋人。
卡逊对公众 和政府加强对环境 的关注和爱护的呼 吁, 最终促成了美 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以及“世界地球日” 的建立。
她被誉为世界环境 保护运动的先驱。
1970年4月22日:第1个世界地球日
广场上留下了数以吨计的塑料袋、矿泉水瓶等白色
垃圾,媒体报道了这一现象并公布了录像和照片, 令人触目惊心。你看到这个画面是否有所触动?请 以“环保就在我身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文章中心】
文章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生动通俗的 文字, 描述了滥施化学杀虫剂所导致的自 然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的严 重后果, 表达了作者反对盲目改造大自然
的理念, 并指出科学界已经找到了一条不
破坏自然平衡的控制害虫的新的道路。
(问题是严重的,前途是光明的)
红色字体是科普作品的共性
吉林人民出版社
(三)相关评价
美国评论家保罗· 布罗克
斯在1988年评论道:“在
初版25年后, 《寂静的春天》
依然不只具有历史意义……
卡逊是一位现实的、受到过 良好训练的科学家, 她成功 地将一本论述死亡的书变成 了一曲生命的颂歌。”
该书有多种中译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
四、课文分析
1.体会标题“大自然在反抗”的涵义。 2.人们使用杀虫剂控制害虫没有达到目的原因何在? 3.什么是“自然平衡”?昆虫界的自然平衡指什么?
二、作者的其他作品
《我们周围的海洋》
1952年
《海之边缘》
《帮助孩子想象》 《变换无穷的海岸》
《大自然在反抗》课件 (2)

生态平衡保持
保护大自然意味着维持全球 生态系统的平衡,确保物种 的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保护大自然是实样性是人 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得到保护。
保护大自然的多种方式
节约能源
减少能源消耗,使用可再生能源,减缓全球 变暖。
环境教育
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 意识。
少,生态平衡被打破。
3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 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水资源危机
海洋水质污染和淡水资源过度开采威 胁着全球的水资源。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1 工业污染
工业活动排放的废气和废水污染了土壤、水源和大气环境。
2 过度捕捞
大规模的过度捕捞造成海洋生物种群的减少,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
植树造林
积极参与植树活动,恢复和保护森林资源。
法律法规
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惩破坏环 境的行为。
结论
保护大自然是我们的责任,只有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才能获得可持续的 未来。
3 过度开发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生态环境破坏。
大自然的反抗和恢复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像火灾和洪水经常发 生,是自然界对人类干预的一 种反抗。
生态恢复
大自然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 破坏的生态系统可以逐渐恢复 平衡。
生物多样性恢复
一些濒临灭绝的物种在大自然 的恢复力下逐渐繁衍生息。
保护大自然的意义
《大自然在反抗》PPT课 件 (2)
大自然是一个强大而神秘的力量,我们必须学会尊重和保护它。本课件将介 绍大自然的力量、环境问题的现状、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大自然的反抗 和恢复。
大自然的力量
北师大高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大自然在反抗》(含答案)

《大自然在反抗》同步练习第一课时1.《大自然在反抗》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生物学家R·卡逊的科普读物【】。
A.《寂静的春天》B.《我们周围的海洋》C.《海之边缘》D.《帮助孩子想象》2.课文《大自然在反抗》选自《寂静的春天》,作者R·卡逊是一位【】。
A.科学家B.人文学者C.新闻记者D.职业革命家3.《大自然在反抗》介绍了A·D·毕凯特博士设计的不会破坏自然平衡的新的喷药计划,使读者看到光明的前景。
这位毕凯特博士是一位【】。
A.生物学家B.人文学者C.文学家D.职业政治家4. 《大自然在反抗》为了说明观点, 先后引用了 C.J.波里捷(荷)、罗伯特·麦特卡夫、托马斯·修克思勒、马歇尔·莱尔德、F·H·吉克勃 (英) 、A.D.毕凯特 (加)、G·C·尤里特(加)等七人的言论。
这七个人中科学家有【】A.四位B.五位C.六位D.七位5.对《大自然在反抗》课文内容的下述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
B.盲目使用杀虫剂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害虫的骚扰会逐渐更加严重。
C.商界和政府不提供捐助,是研究生物控制方法的人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D.昆虫学家毕凯特找到了一种不用任何化学药物而有效控制昆虫的方法。
6.下列对《大自然在反抗》一课内容的理解中,正确的一项是【】。
A.必须彻底禁止任何喷洒药物治虫的方法,因为它们必然会破坏大自然的平衡。
B.课文主要阐述了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是如何导致许多有害昆虫抗药性增强的。
C.科学家难以看到自身的局限,只有人文学者才能为根治害虫提出根本的方案。
D.人类能够在大自然的启发下发现更为经济合理的限制生物种群的有效的方法。
二.阅读理解,回答1---4题。
大自然在反抗(美)雷切尔·卡逊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人提及。
大自然在反抗

《大自然在反抗》就是选自《寂静的春天》中的第十五章。
它枢要描写了人类因盲目或过度使用化学药品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益虫大量死亡而害虫却因产生抗体而日益猖獗,最终给人类带来了不堪重负的灾难。
正如文章开头所言:“我们冒着最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的适合我们的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
”她还在文中批判了资本主义及金钱对科学研究特别是对科学家的良知的毒害。
肯定了毕凯特博士限制化学药物,利用自然控制,也即以虫制虫的研究。
在文中她首先揭露了“在昆虫世界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这一事实。
而其一便是我们我们在大量使用化学物质控制昆虫的同时,却也严重削弱了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化学控制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而造成这种结局的出现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
作者引用了昆虫学家罗伯特-麦特卡夫的话加以证明: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昆虫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
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大部分化学药物却不分朋友敌人的一律格杀勿论。
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的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
为此,作者旁征博引,例举了“畜牧业者消灭山狗而造成的田鼠成灾”以及关于“亚利桑那的凯白勃鹿的故事”等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又从正面例举了寄生虫通过逐步消灭宿主而起到抑制危害庄稼的昆虫的大量繁殖,从而达到了维持了生态平衡的效果。
紧接着,作者有典型举例,以事实证明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后,遭到的大自然的强烈反抗与报复。
取例遍及世界各地,从而将问题提升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尤其是把矛头指向了DDT的使用上。
如1956年,美国森林服务处对约885,000英亩的森林喷洒了DDT之后,意想消灭针丛林的蓓蕾蠕冲,却迎来了更大的灾难—蜘蛛螨的蔓延。
使得大面积森林枯萎。
安徽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安徽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古文翻译题 6. 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1.《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A.国风B.小雅C.大雅D.颂正确答案:D解析: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故选D。
2.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A.《尚书》B.《国语》C.《左传》D.《战国策》正确答案:B解析:《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文献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杂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左思明所作,故选B。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 )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B.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C.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正确答案:C解析: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
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考虑,故选C。
4.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正确答案:A解析:《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故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自然在反抗
雷切尔·卡逊
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的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有人提及。
生物学家波里捷说:“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
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正在两个领域内发生。
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不过现在要谈到的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是,我们使用的化学物质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世界各地的报告很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情况,即在用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了十几年控制之后,那些被认为已在几年前解决了的问题又回过头来折磨我们,而且只要出现一种哪怕数量很不显眼的昆虫,它们也一定会迅速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
我们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现今一些地方,无视大自然的平衡成了一种流行的做法。
今天的自然平衡所面临的状况好像一个正坐在悬崖边上而又盲目蔑视重力定律的人一样危险。
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分。
有时这一平衡对人有利,有时它会变得对人不利。
当这一平衡受人本身活动的影响过于频繁时,它总是变得对人不利。
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
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
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是由于存在一种被生态学家们称为环境的防御作用的东西,这种作用从第一个生命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
昆虫学家罗伯特·麦特卡夫说:“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昆虫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
”然而,现在大部分化学药物被用来杀死一切昆虫,无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
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
托马斯·赫胥黎曾计算过,一个单独的雌蚜虫在一年时间中所能繁殖的蚜虫的总量相当巨大。
没有一个人知道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昆虫,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昆虫已超过七十万种。
这些昆虫的绝大多数都被自然力量控制着,而不是靠人的任何干涉。
糟糕的是,往往在这种天然保护作用丧失之前,我们总是很少知晓这种由昆虫的天然敌人所提供的保护作用。
这种起天然保护作用的昆虫种类繁多。
黄蚂蚁捕获那些不移动的蚜虫,并且用它们的汁液去喂养幼蚁。
黄蜂在屋檐下建造了柱状泥窝,并且将昆虫充积于窝中,作为黄蜂幼虫将来的食物。
黄蜂飞舞在正吃着料的牛群的上空,它们消灭了使牛群受罪的吸血蝇。
大声嗡嗡叫的食蚜蝇,把卵产在蚜虫出没的植物叶子上,而后孵出的幼虫能消灭大量的蚜虫。
瓢虫,也是一个最有效的蚜虫、介壳虫和其他吃植物的昆虫的消灭者。
草蜻蛉靠捕食蚜虫、介壳虫或小动物为生,每个草蜻蛉都能消灭几百个蚜虫。
昆虫存在着这样的天然特性,因此它们一直都是我们在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倾向于对我们有利的一面的斗争中的同盟军。
但是,现在我们却把炮口转向了我们的朋友。
一个更可怕的危险是,我们已经粗心地轻视了它们在保护我们免受黑潮般的敌人的威胁方面的价值。
杀虫剂数量逐年增加,环境防御能力的全面持续降低正在日益明显地变成无情的现实。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以预料昆虫的骚扰会更加严重,并且将超出我们已知的范围。
你会说:“这种情况肯定不会真正发生——无论如何,在我这一辈子里将不会发生。
”但是,它正在发生着,就在这儿,就在现在。
如安大略的黑蝇在喷药后,数量比喷药前增加了十六倍;在英格兰,随着喷洒一种有机磷化学农药而出现了白菜蚜虫的严重爆发。
虽然有理由认为杀虫剂在对付要控制的那种昆虫方面是有效的,但它们却打开了整个盛放灾害的潘多拉盒子。
加拿大昆虫学家G·C·尤里特十年前曾说:“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哲学观点,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
”(选自《寂静的春天》,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环境本身就有一道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但由于人类滥用化学物质,这道天然防线的作用已经大大削弱了。
B.作者认为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
C.文章多次引用了一些科学家的话来印证作者的观点,这样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也使文章充满了文学情趣。
D.文章既有文学的生动、形象,又有科学的严谨,是趣味性与科学性兼备的优秀科普类文章。
E.文章运用举例、下定义等方法,尤其注重以事实说明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后遭到了大自然的激烈反抗与报复。
2、“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两个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黄蚂蚁、黄蜂、瓢虫等昆虫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作者写“大自然在反抗”的意图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体现:①昆虫通过遗传选择,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
(1
分)②曾被化学药物控制的昆虫,不但又回过头来折磨人类,而且还会以更为严重的程度爆发性繁殖。
(2)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学药物(或人类忽视了自然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削弱了环境本身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2分)
3、(1)通过列举黄蚂蚁捕食蚜虫、黄蜂消灭吸血蝇、瓢虫消灭蚜虫等具
体事例(1分),证明“大自然有天烈保护作用,无须靠人为的干涉”这一观点(2分)。
(2)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
(1分)
4、(1)指出人类使用化学药物控制虫害的做法破坏了大自然平衡,导致
自然灾害曰趋严重。
(2)表明反对人类使用化学药物来控制虫害这一做法的态度。
(3)表达对人类至今仍未意识到过多干预大自然最终会导致更大灾难的忧虑。
(6分。
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