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应用性特色规划教材——管理学原理课件第十一章

合集下载

管理学基础课件 第11章 领导

管理学基础课件 第11章 领导

《管理学概论》第4版
h
28
11.6.2委员会
委员会的功能: 1.交换信息 2.提供建议 3.形成观念 4.决定政策
《管理学概论》第4版
h
29
11.6.2委员会
委员会的权力: 1.裁决权 2.立法权 3.裁判权 4.顾问权 5.无任何权力
《管理学概论》第4版
h
30
11.6.2委员会
委员会可能带来的问题: 1.导致双重权力结构 2.延缓决策速度 3.向委员会报告的个人会拥有很大的权力
《管理学概论》第4版
h
8
11.2领导研究的品质理论
品质论的局限: 1.并非所有领导人具备全部这些品质,凡
人也可能具备其中大部或全部品质 2.对一个人应该具备的任何品质的程度没
有加以说明 3.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对品
质同实际领导情况的关系也不一致
《管理学概论》第4版
h
9
11.3领导研究的行为理论
《管理学概论》第4版
h
21
下属的个性 环境
领导行为
决定
1.指示
2.支持
3.参与
导致
下属的
目标和绩效
4.成就导向
途径-目标模型
《管理学概论》第4版
h
22
11.5领导理论的新观点
个人魅力型领导 转换型领导
《管理学概论》第4版
h
23
11.5.1个人魅力型领导
个人魅力型领导理论:研究超凡领导人 的各种品质和领导行为。超凡领导人以 个人号召力影响下属的行为。
《管理学概论》第4版
h
31
第11章 领导
本章学习内容
领导的性质与作用 领导研究的品质理论 领导研究的行为理论 领导研究的情境理论 领导理论的新观点 领导制度

管理学原理 第2版 第11章 创 新

管理学原理 第2版 第11章 创 新
技术创新,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 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内 容,主要表现在要素(材料及手段)创新、要素组合方法 (工艺)创新以及要素组合成果(产品)创新等方面。
第二节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二)技术创新的决定因素
1.竞争程度 2.企业规模 3.垄断力量
第二节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二)创新的形式
1、生产新的产品 2、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工艺过程 3、开辟新的市场 4、开拓并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供给来源 5、采用新的组织方法
二、维持职能与创新职能的关系
(一)创新与维持在逻辑上表现为相互连接、互为延 续的链条 (二)有效的管理是实现维持与创新最优组合的管理 (三)维持与创新在目标和方向上的不同表现在其基 本职能上的差异
第二节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二)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
1.创新主体(企业家,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应具有良好的 心智模式 2.创新主体应具有较强的能力结构 3.企业应具备较好的基础管理条件 4.企业应营造一个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 5.管理创新应结合本企业的特点 6.管理创新应有创新目标
第三节 创新活动的组织引导和风险管理
代替原来的制度。制度创新意味着对原有企业制度 的否定,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企业制度的发展 过程也是企业制度的创新过程。
第二节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二)制度创新的类型
1.产权制度创新 2.经营制度创新 3.管理制度创新
第二节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三、管理创新
(一)管理创新的涵义
管理创新是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 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的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 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管理创新至少可以包括下列 五种情况:提出一种新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 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 式;进行一项制度的管理。

11第十一章 高等学校管理

11第十一章  高等学校管理

第四节 高等学校管理原则
• • • •
目标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 效益型原则
第五节 高等学校管理者 • 一、类型与素质
• • • • • • •
(一)类型 按工作性质与任务分 按管理层级分 按投入时间与精力分 (二)素质 一般要求:德才兼备 特殊要求:高等教育的特殊性质决定的,还要按 层级要求而有所不同。
• 5、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行政负责制并存
• 6、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第三节 高等学校组织结构
• 什么叫组织结构? • 什么叫高等学校组织结构? • 一、高等学校组织结构形式
• (一)直线型组织结构
• 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结构(优缺点) • (二)职能型组织结构 • 设置职能机构分担校长的某些管理职能(优缺点)
• 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模式,校行政权力较
英国模式明显,较欧陆模式更突出。
• 权力重心在校一级,集中在校董事会和校
长手里。
第二节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 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
• 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含义:
高等学校内部领导权力的分配方式及其相关
的制度。其核心是谁来决策。
• 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类型: • 一是校长负责制(一长制); • 二是集体决策制(校委会、理事会、董事会)
第五节 高等学校管理者
• 二、职责与任务
• (一)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负责全面行 政工作
• (二)院长(系主任)
第五节 高等学校管理者源自三、工作准则《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的若干思想》(作者:E.普里 恩斯、L.韦尔伯) 六条
第五节 高等学校管理者
• 四、我国高等学校的职员制
• 根据家语法和高等教育法的规定,1999年12月教育部人 事司制定发布《高等学校职员制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 提出职员制的指导性意见。 •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组部、 人事部、教育部)(2000年6月2日)提出:试点,逐步 推开。

第11章 激励 (《管理学》PPT课件)

第11章  激励  (《管理学》PPT课件)
25
第4节 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
–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 年所提出。它着眼于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 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 该理论认为,不仅加诸于个体本身的刺激物可 以让其获得或失去某种行为,观察别的个体的 学习过程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 由低级的需要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的需要。马 斯洛断定,当一组需要得到满足时,这组需要就不 再成为激励因素了。他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6
第2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7
第2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马斯洛主张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是由低到高逐级 满足的,只有当较低级的需要基本满足之后, 才会产生较高级的需要。
26
激励因素(工作本身) 工作本身 赏识 进步 成长的可能性 责任 成就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2
第2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四.三种需要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戴维·C·麦克莱兰(David C.McCleland) 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三种需要理论认为,在工 作中对人们形成激励的主要有三种基本需要,即: – 成就需要 – 权力需要 – 归属需要
–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J·斯泰西·亚当斯(J.Stacey Adams) 于 1976年提出的理论。这个理论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 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
– 公平理论指出,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 酬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即一个人不仅关心 自己所得的绝对值(自己的实际收入),而且关心自己收入 的相对值(自己收入与他人收入的比例)。

管理学原理英文版最新版教学课件第11章

管理学原理英文版最新版教学课件第11章

A Final Thought Regarding Leadership
Leadership may not always be important!
12-31
• Japanese leaders are expected to be humble and speak frequently.
• Scandinavian and Dutch leaders who single out individuals with public praise are likely to embarrass, not energize, those individuals.
12-27
Contemporary Issue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I)
EI, more than any other single factor, is the best predictor of who will emerge as a leader.
12-28
Learning Objectives 11.3
• Describe the four major contingency leadership theories.
Least-Preferred Coworker Questionnaire
The Fiedler Model
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
Learning Objectives 11.5
• Discuss trust as the essence of leadership.
Five Dimensions of Trust
• Integrity • Competence • Consistency • Loyalty • Openness

第十一章 落实权力 (《管理学》PPT课件)

第十一章  落实权力  (《管理学》PPT课件)
第十一讲 落实权力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案例分析:社长(组长)为什么吃力不讨好
为什么我这么辛 苦,大家还意见 那么多?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分析组织结构设计:明确了分工
社长
社员部
宣传部
组织部
茶艺部
外联部
会员发展
活动宣传
活动组织 茶艺表演 培训 外联公关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社长吃力不讨好的主要原因在于:角色错位
王星云工作能力强,非常认真负责,
可充分发挥下属的专长,以补救授
4
权者自身才能之不足。
但是在宣传、组织等方面也许能力 不足,如宣传部长所说的宣传方案
的决定,应该多听取有相关经验和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专长的下属的意见。
思善行小组作业展示
案例中的运用:管理者不愿授权的原因
不会或 不能 授权
王星云在人员 分工上能力不 够,不懂关于 授权的相关知 识。或因无利 益,下属不愿 接受权力。
直线有大权 职能有特权
三种性质的权力
职能权力是根据 高层管理者的授 权而拥有的对其 他部门或人员的 直接指挥权。
直参 线谋 指建 挥议
三者
应该
参谋权力是组织成员所拥有的向 是怎
他人咨询或建议的权力;
样的 关系?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在章首管理问题中, 是否也存在着以上三 种权力?若有,请指 出有谁使用了什么类
决策问题的重 要性程度
下级管理者的 素质
控制水平的高低
组织规模大小
影响因素
环境的动荡程度
集权与分权决策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社长应保留的权力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案例分析启示
光有好的组织结构依旧是不足的

《管理学原理》ppt课件(2024)

《管理学原理》ppt课件(2024)
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
4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以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为研究对象, 探讨管理的本质、职能、原则、方法 等问题。
任务
揭示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提供管理 实践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促进组 织的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
2024/1/29
5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发展历程
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
27
9
现代管理理论
2024/1/29
系统管理理论
01
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关注组织内部各子系统
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境管理理论
02
强调管理应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调整,没有普适的最佳管理方式

权变管理理论
03
认为管理应根据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而权变,以适应不同情
境下的管理需求。
10
当代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
关注知识的创造、传递和应用,以提高组织 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
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以获得长期 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2024/1/29
学习型组织
强调组织应不断学习、适应并创新以应对快 速变化的环境。
跨文化管理
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 突,为跨国公司提供管理指导。
11
03
创新方法应用
创新成果转化
运用创新方法如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等 ,促进团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升。
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和产品,推动组 织的创新发展和竞争优势提升。
2024/1/29
16
04
管理的职能与过程
2024/1/29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七版第11章组织力量的整合ppt课件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七版第11章组织力量的整合ppt课件
直线与参谋
委员会 ✓运用委员会的 理由 ✓委员会的局限 性 ✓提高委员会的 工作效率
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1、审慎使用委员会工作的形式
➢ 对组织的全局影响重要、长远,对时间要求不 严格的问题
➢ 涉及不同部门利益和权限的问题
2、确定适当的委员会规模
➢ 委员会的规模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 沟通的效果 – 委员会的性质
➢ 要对委员会的工作效率进行考核 ➢ 会议的效率取决于召开会议所得到的有利结果
以及为取得该有利结果而支付的费用
04:51
23
04:51
自主作业
1.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 2. 如何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3. 如何发挥参谋职能的作用 4. 运用委员会的理由及局限性
04:51
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
参谋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专业知识,提供专 业服务 1. 明确职权关系 2. 授予参谋必要的职能权力 3. 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
委员会
04:51
17
第十一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
第一节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第二节 直线与参谋 第三节 委员会
04:51
正式组织与 非正式组织
直线与参谋
➢ 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中的人们在共同工作中主 要因感情关系、共同的利益关系,以及共同兴 趣而逐步形成的具有共同行为倾向的群体。
04:51
2
正式组织与 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与非 正式组织的产 生 ✓非正式组织的 影响 ✓积极发挥非正 式组织的作用
直线与参谋
委员会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
正式组织
一;责任和权限明确。
委员会
04:51
12
直线、参谋及其相互关系
正式组织与 非正式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改进组织工作。 (4) 改进激励工作。
第十一章 控 制
第四节 控制的方法
一、预算控制
(一)预算及其作用
预算是一种计划,是用数字编制的反映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综合
计划。
预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明确工作目标。
(2) 协调部门关系。
(3) 控制日常活动。
(4) 考核业绩标准。
(二)预算的种类
控制可以理解为一系列检查、调整的活动,即控制活动;控制 也可以理解为检查和调整的过程,即控制过程。
一、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一切有效的控制方法首先就是计划方法,选择控制的方法和设计控 制系统时必须要考虑到计划的特点;
计划工作本身必须要有一定的控制; 控制工作本身也必须有一定的计划。
第十一章 控 制
二、控制的前提
三、纠正偏差
(一)偏差产生原因的分析
在具体的管理系统中,绩效偏离标准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归纳起来
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 标准本身不合理。 (2) 控制力选择不当。
(3) 输入失控。
(4) 控制对象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二)采取恰当的纠偏措施
常见的纠正偏差的方法有:
(1) 调整原计划。
(2) 改进生产技术。
正式组织控制是由管理者设计和建立起来的一些机构或规定来进行 控制。 (二)群体控制
群体控制是由非正式组织基于群体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来加 以维持的。 (三)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个人有意识地去按某一行为规范进行活动。
三、按逻辑发展划分类型
按逻辑发展可以把管理控制划分为试探性控制、经验控制、推理控 制、最优控制四种类型。 (一)试探性控制
直接控制是直接检查操作者是否按照规定要求执行的一种控制方式。
第十一章 控 制
第三节 控制的过程
一、确立标准
(一)控制标准及其种类 控制标准是人们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及其结果(包括阶段结果
与最终结果)的规范,是由一系列计划目标构成的。 控制标准一般包括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两部分。 数量标准包括经验标准、统计标准和技术标准三种。
(一)控制要有明确而完整的计划 (二)控制要有组织 (三)控制要有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
三、控制的原理
控制论中有三个基本原理: (1) 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连结在一起的元素集合。
(2) 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Z。 (3)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值Z之间的偏差,
(1) 计划目标导向原则。 (2) 先进合理性原则。 (3) 适度柔性原则。 除此之外,所制定的控制标准还应该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 要使标准便于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衡量 (2) 建立的标准都应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3) 建立的标准应尽可能地体现出一致性
二、衡量绩效
(一)绩效衡量的基本要求 企业的绩效衡量工作必须满足以下四点要求,即实用性、可靠性、及
X
X3
X4
1
(三)事后控制
图11.2 现场控制
事后控制,亦称反馈控制,是指活动结束后,通过活动结果与计划的
比较,肯定成绩,分析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后续的计划提供参考与
借鉴。
专栏11-2 扁鹊的医术第十一Leabharlann 控 制二、按控制源划分类型
按照控制源划分,可以把控制分成正式组织控制、群体控制和自我 控制三种类型。 (一)正式组织控制
第十一章 控 制
复习思考题
一、问答题 1. 控制的概念是什么? 2. 简述控制过程的三个基本步骤。 3. 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的特点有哪些? 4. 什么是预算控制,种类有哪些? 5. 作业控制工作的内容。 6. 审计控制及其种类。
二、案例分析题:查克停车公司
投入
过程
产出
标准
前馈
信息 纠正措施
反馈
图11.1 预先控制
第十一章 控 制
(二)现场控制 现场控制(又称同期控制、过程控制、事中控制、跟踪控制、同步控
制),是指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活动中的各种因素予以控制。 现场控制的基本原理可以用狗追兔子的例子来说明,如图11.2所示。
Y
P1 P2 P3
O
X1
X2
时性和经济性。
(二)衡量实际绩效的方法 衡量绩效实质上就是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
通常,管理者用于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四种:亲自观察、分析报表 资料、召开会议和抽样调查。
第十一章 控 制
(三)提高衡量绩效的有效性 1.利用预警指标 2.确定合适的衡量频度 3.及时处置衡量结果 4.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专栏11-1 维纳与控制论
第十一章 控 制
第二节 控制的类型
一、按控制点的位置划分类型
控制活动可以按控制点处于事物发展进程的哪一阶段而划分为预先控制、 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三种类型。 (一)预先控制
预先控制,亦称前馈控制或事前控制,强调的是“事前”控制,即在实际 问题发生之前就采取管理行动,避免预期问题的出现。 (如图11.1)
它是控制类型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在前三种控制类型的基础上通过精确 地分析和推导得出的,是“选优求好”的思想在控制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 人们主观能动性高度发挥的产物。
四、按控制的方式划分类型
按控制的方式划分,控制可分为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 (一)间接控制
间接控制是通过检测结果追查偏差发生的原因、然后找到责任者、督促 其改变操作行为的一种控制方式。 (二)直接控制
专栏11-3 SDS——标准时间数据系统
(二)控制重点与标准的选择 一般而言,选择什么样的控制标准与所控制的对象有关;
在实践中,应该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关键环节作为控制的 重点,而对其他因素则可以进行一般性的控制。
第十一章 控 制
(三)控制标准水平的确定 一般,控制标准的水平确定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库存的控制,可以减少库存,降低各种占用,提高经济 效益。
第十一章 控 制
三、审计控制
根据审计主体的不同,可把审计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 按照审计的对象不同,可把审计分为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 (一)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是以财务活动为中心内容、以检查和核实账目、凭证、财物、 债务以及结算关系等为主要手段、以判断财务报表中各项记录正确无误、 合理合法为目的的控制方法。 (二)管理审计
管理学原理
第十一章 控 制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控制的概念 和基本前提;掌握控制的基本过程和不同类型;熟悉并能 应用控制的不同方法。
第一节 控 制 概 述 第二节 控制的类型
第三节 控制的过程
第四节 控制的方法
第十一章 控 制
第一节 控 制 概 述
控制是组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实现既定目标和任务而采 取的检查和调整的活动或过程。
按照不同的标志,可以把预算分成不同的类型。
1.按综合程度划分类型
(1) 一般预算(传统预算)。 (2) 全面预算。
2.按预算的内容划分类型
(1) 收支预算。
(2) 时间、空间、原材料和产品产量预算。
(3) 基本建设费用预算。(4) 现金预算。
(5) 资产负债预算表。
第十一章 控 制
(三)编制预算的步骤 (四)几种常用的预算编制方法 1.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 2.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五)预算的局限性 (1) 容易导致控制过细。 (2) 容易导致本位主义。 (3) 容易导致效能低下的缺点。 (4) 预算的最大缺陷也许是它缺乏灵活性。
二、作业控制
(一)成本控制 所谓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
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 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第十一章 控 制
(二)采购控制 企业采购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供应商交付的物料的性能、质量、数量和
价格等以及与之相关的寻找、评价、决定能够提供最好产品或服务的供应 商。
(三)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通过对作业系统运行全过程的监控,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预
先制定的标准。 在实施质量控制的过程中,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1) 明确对产品是采用全数检测的方法还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2.(2) 确定何时、何地检测。 3.(3) 考虑是采用计数值检测还是采用计量值检测。
(四)库存控制 对库存的控制不仅仅可以提供准确的关于采购数量和采购时间等信息,
试探性控制也叫随机控制,是一种最原始的控制类型,也是其他控制 类型的基础。
第十一章 控 制
(二)经验控制 经验控制也叫记忆控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控制类型。
试探性控制所得的直接成果就是经验,把由试探性控制得出的结果用于指导 下一次控制,就是经验控制。 (三)推理控制
推理控制也叫逻辑控制,是试探性控制和经验控制相结合的产物,它通 过中间起过渡作用的媒介实现控制,因此又叫共轭控制。 (四)最优控制
管理审计是一个工作过程,它以管理原理为评价准则,系统地考查、 分析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进而采取措施克服存在的缺 点或问题。 (三)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 1.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简称内审,是由单位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进行审计的过程。 2.外部审计
外部审计简称外审,是由外单位的审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和专业人 员对本单位的财务和管理进行审计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