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湿热腰痛的中医疗法

合集下载

中药外治法治疗腰痛

中药外治法治疗腰痛

中药外治法治疗腰痛一、中药熨敷法1.取独活、防风、杜仲、牛膝、威灵仙、香附、当归、元胡及桑寄生各等量。

将上述药物一起炒热,用布包裹数层。

将此药包贴在患处熨半个小时,药冷即重新加热,可每天用药1~2次,每剂药可连续食用3~5天。

此法对寒湿型腰痛有很好的疗效。

2.取熟地、山药、菟丝子、牛膝、当归、黑豆各等量。

将上述药物一起炒热,用布包裹数层。

将此药包贴在患处熨半个小时,可每天用药1次。

此法对肾虚型腰痛有很好的疗效。

3.取荆芥、防风、秦艽、丁香、肉桂、乳香、没药、胡椒各等量,醋和95%的酒精各少许。

将前8味药物一起研成细末。

每次取适量的此药末,将其撒在患处的皮肤上。

将2~3块白布用醋浸湿,覆盖在药末上。

用20毫升的注射器吸取95%的酒精,然后将酒精喷洒在白布上,并用火将其点燃,待病人感觉灼烫时吹熄火焰,等患处皮肤略凉时可再度将白布点燃,可反复点燃4~5次后结束治疗,一般应每隔1天治疗1次,也可每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

在用此法治疗1 个疗程后,患者应停止治疗5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的治疗。

此法适合急慢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关节扭伤、肌肉风湿病、骨折及处于关节脱臼复位后功能恢复期的患者使用。

二、中药湿敷法1.取生附子适量,醋少许。

将生附子烘干,研成细末。

将此药末用醋调成膏状,敷在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和涌泉穴上。

此法适合寒湿型腰痛患者使用。

2.取生川乌、生草乌各15克,食盐、醋各少许。

将生川乌、生草乌一起研成细末,用食盐和醋调成膏状。

将此药膏敷在肾俞穴、腰眼穴和腰部的疼痛点,用塑料薄膜覆盖,用胶布固定,可每日换药1次。

此法适合寒湿型腰痛患者使用。

3.取吴茱萸、黑附子、网桂、干姜、川芎、苍术、羌活、独活、威灵仙、地鳖虫、冰片、全虫合10克,细辛6克、红花15克、皂角刺9克、川椒30克,生姜汁或酒少许。

将前16味药物一起烘干,研成细末。

用生姜汁或酒将些药末研成膏状,敷在腰眼穴、肾俞穴和脾俞穴。

寒湿腰痛单方验方

寒湿腰痛单方验方

寒湿腰痛单方验方
寒湿腰痛单方验方
来源:《补肾长寿奇方妙术》
(1)摩腰丹:治疗寒湿腰痛。

方用:附子尖、川乌尖、胆南星、朱砂、干姜各3克,雄黄、樟脑、丁香、麝香各1.5克,共为细末,每次服3克,姜汁调,供热,置掌中摩腰上,令腰热,由纱布或帛缚固定,有良效。

(2)热熨方:用肉桂30克、吴茱萸90克、生姜120克、葱头30克、花椒60克。

以上药共炒烘热,以绢帕包裹,熨痛处,冷则再炒热。

治疗肾虚腰痛。

(3)地盘蛇汤以地盘蛇25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左右,每日一剂,分三次内服。

凡诊断为肾虚、风湿、扭伤等腰痛患者均可服用。

(4)川草乌止痛膏用川乌120克、草乌9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威灵仙30克,冰片6克,共研细末,热酒调敷。

贴于患处即可。

(本方有毒,禁内服)。

(5)二香煎小茴香12克、木香6克、苏木10克、青盐6克、白香附12克,水煎,白酒引服。

一日一剂,早晚分服。

用于闪挫、气滞腰痛。

(6)止痛擦剂附子10克、乌头10克、干姜10克、寸香3克研末,姜汁调为糊状,涂擦患处。

用于老年人腰痛。

(本方有毒,忌内服)。

(7)鱼膘丸鱼膘(土炒珠)90克、牛膝30克、当归30克、杜仲24克、续断30克、木瓜30克,共为细末,蜜炼为丸,每丸10克重。

一日三次,黄酒冲服一丸。

用于腰腿痛日久不愈者。

腰痛丨寒湿、湿热、血瘀、肾虚、风寒、痰湿、劳损、闪气腰痛八种类型中药针灸处方

腰痛丨寒湿、湿热、血瘀、肾虚、风寒、痰湿、劳损、闪气腰痛八种类型中药针灸处方

腰痛丨寒湿、湿热、血瘀、肾虚、风寒、痰湿、劳损、闪气腰痛八种类型中药针灸处方腰痛丨寒湿、湿热、血瘀、肾虚、风寒、痰湿、劳损、闪气腰痛八种类型中药针灸处方2016-09-20 15:42阅读:X导读:已故针灸名家杨甲三教授,将腰痛分为“寒湿、湿热、血瘀、肾虚、风寒、痰湿、劳损、闪气腰痛”8种类型。

解析与处方如下:(1)寒湿腰痛。

腰部疼痛、重着,脊强拘急,转侧不利,遇阴雨则痛势更剧,得温暖则痛减,或腰中冷痛,体重腹胀,小便清白,苔白腻,脉沉濡。

查腰部无固定压痛点。

寒湿侵袭腰部,阻塞经络,气血流行不畅,不通则痛。

寒湿为阴邪,寒性收引,湿性粘滞,静卧则湿邪易于停滞,故静卧疼痛加重,遇阴雨则寒湿更甚。

热能散寒胜湿,故遇热则减。

苔白腻,脉沉濡,亦为寒湿之象。

①药物:拟益土制水、温中祛寒、健脾燥湿,用肾着汤加味(干姜甘草茯苓白术肉桂泽泻杜仲金毛狗脊),下肢牵引痛减干姜,加独活、防风、当归、芍药、细辛、牛膝。

此方无表药,适用于内存寒湿者,用干姜、肉桂之辛热祛除寒湿,白术之苦温以胜湿,甘草之甘味以和中补脾,茯苓、泽泻之甘淡以渗湿。

以上诸药均属温脾阳化内湿之品,是益土制水之法。

再辅以杜仲之味甘辛性温、狗脊之味甘苦性温人肾经而温补肾阳。

既健脾而又温肾,相得益彰。

腰痛常引下肢作痛者,此为肢体经络亦存寒湿入侵之症,故加表药独活、防风之祛风胜湿,当归、芍药之补血养筋,细辛温通经络,牛膝引诸药下行而舒筋活络。

②针灸:以脾经原穴及脾俞穴为主,参以局部加灸,温健脾阳,散寒胜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湿。

处方:太白,脾俞,三阴交,阿是穴。

足太阴脾经主土,太白是脾经之输土穴,是土中之土穴,也是本经之代表穴,功能健脾化湿。

太白又是足太阴脾经之原穴,脾俞是脾脏经气输注之处,二穴相配是俞原配穴法。

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湿盛则脾土被困,再加上外来寒湿之邪的侵袭,则更伤脾阳。

《素问·咳论》“治脏者,治其俞”,故太白用补法,健脾化湿,温补脾土。

朱进忠治湿热腰痛医案

朱进忠治湿热腰痛医案

朱进忠治湿热腰痛医案
摘要:
1.朱进忠治湿热腰痛的背景和原因
2.医案的具体情况和治疗过程
3.湿热腰痛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4.朱进忠治疗湿热腰痛的医案的效果和启示
正文:
朱进忠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他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其中治湿热腰痛的医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湿热腰痛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病症,其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重着而热,身体困重,小便短赤,大便燥结等。

这种病症常常由于湿热邪气侵袭腰部引起,治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朱进忠在治湿热腰痛的医案中,采用了清热解毒,利湿通便的治疗方法。

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出了一副中药方剂,并要求患者坚持服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腰痛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朱进忠治疗湿热腰痛的医案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治疗湿热腰痛的有效方法。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治疗湿热腰痛的关键在于清热解毒,利湿通便。

只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内科复习之腰痛

中医内科复习之腰痛
经通络 甘姜苓术汤 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肝肾虚损,气血亏虚,而兼见腰膝酸软无力,脉沉弱等症, 宜独活寄生汤加附子。 2 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四妙丸 3 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身痛逐瘀汤 4 肾虚腰痛 偏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右归丸 如无明显阴阳偏盛者,可服用青娥丸,肉有情之品调理,如河车大 造丸、补髓丹 偏阴虚: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左归丸 肾阴不足,常有相火偏亢,可酌情选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 虚劳腰痛,日久不愈,阴阳俱虚,阴虚内热者,可选用杜仲丸。

腰痛的中医辨证及病历书写

腰痛的中医辨证及病历书写

腰痛的中医辨证及病历书写1、寒湿腰痛:患者腰部冷痛着重侧转不利,兼症,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遇寒湿加重,舌质淡,舌白腻,脉沉而迟缓。

综合中医四诊,诊断为腰痛病,寒湿证。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味:桂枝10.0川牛膝15.0生甘草9.0干姜6.0茯苓15.0白术10.0炒杜仲15.0川断15.0桑寄生30.0独活15.0炒薏仁30.0炒白芍30.0川木瓜30.0陈皮10.0砂仁10.0五加皮10.0狗脊15.0菟丝子30.0白芷10.0全蝎6.0蜈蚣2条方解:干姜、桂枝、薏苡仁、茯苓、白术祛寒行湿,温阳健脾;木瓜、白芷、独活祛寒湿止疼;炒杜仲、川断、桑寄生、狗脊、菟丝子、五加皮、炒白芍补肝肾强筋骨;陈皮、砂仁理气健胃;蜈蚣、全蝎、川牛膝祛风湿,通经活络止疼;甘草调和诸药。

2、湿热腰痛:腰髋驰痛,牵制拘紧,遇湿热后剧痛,口渴不欲饮,尿黄赤,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弦数,治法:清热利湿,舒经活络。

方药:二炒散加味:黄柏10.0苍术15.0防已10.0萆薢20.0当归15.0川牛膝15.0龟板20.0薏仁30.白术10.0木瓜30.0海桐皮13.0忍冬藤20.0蜈蚣2条延胡索12.0全蝎5.0方解:黄柏、苍术、薏苡仁、防己、萆薢、木瓜、白术清热除湿健脾;龟板滋补肾阴;当归补血活血,川牛膝活血化瘀;海桐皮、忍冬藤清热祛湿通络;蜈蚣、全蝎、延胡索通经活络止痛。

3、瘀血腰痛:痛处固定、胀痛不适,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有瘀斑,脉涩,病程迁延,有外伤,劳损史。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当归15.0川芎10.0桃仁9.0红花6.0没药6.0灵脂10.0地龙15.0香附15.0川牛膝15.0丹参15.0全蝎5.0蜈蚣2条土蟞虫10.0水蛭6.0通草10.0青皮10.0方解: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桃仁、红花、丹参、川牛膝活血化瘀止痛;没药、五灵脂活血散瘀止痛;地龙、土鳖虫、蜈蚣、全蝎、水蛭通经活络,逐瘀止痛;通草利湿通经;香附、青皮行气止痛助活血化瘀之力。

肾着汤治寒湿腰痛

肾着汤治寒湿腰痛

肾着汤治寒湿腰痛治寒湿腰痛.如带五千钱.此带豚为病.名曰肾着.腰痛如带五千钱.肾着汤方岂偶然.甘草茯苓姜与术.长沙老法谱新编.(甘草二钱.白术干姜茯苓各四钱.水煎服.即金匮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但分两多少不同.)陈修园曰.带脉为病.腰溶溶如坐水中.此寒湿之邪.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腑.故其治.不在温肾而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若用桂附.则反伤肾之阴矣.方名:肾着汤(利湿之剂)总结:湿伤腰肾编号:008组成:炙甘草、炮干姜、茯苓、白术主治:(1)治伤湿身重,腹痛腰冷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

(2)宣明用治胞痹,膀胱热痛,濇于小便,上为清涕。

加减:有寒者加附子。

归经:足少阴太阳药也方义:(1)1.甘草─甘平和中而补土。

2.干姜─辛热以澡湿。

(2)此肾病而皆用脾药,益土正所以制水也。

又附方:经心录加肉桂、泽泻、杜仲、牛膝,治同。

备注:金匮一名甘姜苓术汤【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七。

【组成】茯苓白术各120克干姜(炮) 甘草各60克(炙) 杏仁(去皮、尖,炒)90克【用法】上锉为散。

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食前服。

【主治】妊娠腰脚肿痛。

【方剂名称】肾着汤【药物组成】香附、陈皮、甘草、川芎、木香、茯苓、白术、黄芩、苏叶、归、白芍、腹皮、羌活、苍术。

【处方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方剂主治】妊娠胎水肿满。

【各家论述】是症虽由脾虚土衰不能制水,亦平日停饮聚湿,清浊不分,以致此也。

是方二术、香、苓燥湿利水,温胃健脾以壮土;芎、归、芍、芩养血和荣以安胎;附、陈、紫苏以利气;腹皮行水除满,羌活风能胜湿,使周身关节疏通,水无停蓄之所。

盖治病至不得已之时,虽羌、苍、腹皮雄悍泄气,亦不得不用耳。

腰痛中医验方治疗方案

腰痛中医验方治疗方案

一、引言腰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腰痛多因肾虚、湿热、瘀血、气滞等因素引起。

中医治疗腰痛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下将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临床实践,介绍一种腰痛的验方治疗方案。

二、中医理论分析1. 肾虚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

肾虚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肾阳虚表现为腰膝酸软、腰痛绵绵、畏寒肢冷;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腰痛隐痛、五心烦热、盗汗等。

2. 湿热湿热蕴结于腰部,导致经络阻塞,不通则痛。

临床表现有腰痛、腰酸、腰重、伴有湿热症状,如口苦、口干、小便黄、大便黏等。

3. 瘀血瘀血阻络,不通则痛。

腰痛常伴有刺痛、固定不移、局部肿胀等症状。

4. 气滞气滞于腰部,不通则痛。

腰痛表现为胀痛、刺痛、走窜不定等症状。

三、中医验方治疗方案1. 肾虚型腰痛(1)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组成: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白芍、川芎、茯苓、肉桂、细辛、甘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用法: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中成药,每日2次,每次6克。

2. 湿热型腰痛(1)方剂:湿热腰痛方组成: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车前子、白术、泽泻、茯苓、猪苓、泽兰。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中成药:湿热痹颗粒用法:每日3次,每次6克。

3. 瘀血型腰痛(1)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组成: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中成药:血府逐瘀丸用法:每日2次,每次6克。

4. 气滞型腰痛(1)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组成:柴胡、白芍、川芎、香附、枳壳、甘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中成药:舒肝丸用法:每日2次,每次6克。

四、注意事项1. 服药期间,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

2.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湿湿热腰痛的中医疗法
全球医院网2011-02-25我要评论
一、寒湿腰痛
临床表现:腰部疼痛,发冷沉重,屈伸转动不利,每遇阴雨天或腰部受寒受湿发作或加重,痛处喜暖恶冷,或四肢欠温,腹胀食少,舌淡体胖,苔白腻,脉沉迟或沉紧。

治疗法则:散寒除湿,温经止痛。

方药:渗湿汤(《丹溪心法》)加味:干姜、丁香、苍术、白术、橘红、挟夺、甘草。

方义:干姜、丁香、甘草散寒温中;苍术、白术、衍红除湿焕脾;花苔健脾渗湿。

加减:冷痛较剧,肢冷较甚,拘急不好的寒甚者,加附子、肉桂以温阳散寒;关节肿胀、沉重的湿盛者加藿香、泽泻,并重用茯苓、苍术以除湿利水;若伴有风邪者(痛处游走不定),加独活、羌活、防风、桂枝以疏风散邪;病人伴有肾阳虚者,用独活桑生汤加减,或再加茧丝子、补骨脂、吴茱萸、巴戟天等。

二、湿热腰痛
临床表现:腰部红肿热痛,牵掣拘急,腰部活动不灵,恶热喜凉,每沮天热则痛增,伴口干渴但饮水不多,或欲饮水而不欲咽,小便短少而黄,或见午后潮热,舌红苔黄域.脉孺数或弦数。

治疗法则:清热利湿,活络止痛。

方药:加味二妙散(《丹涩心法》):黄柏、苍术、当归、牛膝、防己、萆薢、龟甲。

方义:黄柏、苍术辛开苦燥,清热化湿;防己、萆薢利化湿邪;当归养血活血;牛膝活血并引药下行;使药龟甲其性偏凉,善滋肾阴,遣之以防苦燥辛热之品过而伤阴。

加减:为了加强疗效,本方加木瓜、土茯苓以舒筋利湿;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生桅子、忍冬藤等以清热利湿‘如伴有游走性疼痛、咽喉肺痛等风邪者,加柴胡、僵蚕、忍冬膝等疏散风热;病久兼有阴伤者加二至丸(女贞子、墨早莲)以滋补肾阴。

(责任编辑:半山枫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