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着汤治寒湿腰痛
肾着汤汤头歌诀方歌与配方组成

肾着汤汤头歌诀方歌与配方组成【来源】张仲景《金匮要略》【汤头歌诀方歌】肾着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伤湿身痛与腰冷亦名干姜苓术汤黄芪防己除姜茯术甘姜枣共煎尝此治风水与诸湿身重汗出服之良【组成】甘草二两(6g),白术二两(6g),干姜四两(12g),茯苓四两(12g)。
【用法】上四味药,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用】祛寒除湿。
【主治】肾著病。
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
【证治机制】寒湿外袭,痹阻腰部,着而不去,以致腰重冷痛,名为“肾着”,此病多起于劳动汗出之后,腠理开泄,衣里冷湿,寒湿入侵,或久居卑湿之处,或淋雨涉水,寒湿侵于腰间,筋脉痹阻,气血失畅,不通则痛,以致身体困重,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邪着于肌里,而未伤及脏腑,故其人饮食如故,小便自利;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等均为寒湿痹阻之征。
尤在泾说:“肾受冷湿,着而不去,则为肾着…然其病不在肾之本脏,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
”(《金匮要略心典·卷中》)。
【方义分析】方中重用干姜,散寒通痹,温中煥土,为君药。
茯苓淡渗利湿,与干姜配伍,寒湿并除,为臣药。
白术健脾燥湿,合茯苓更助除湿之力,为佐药。
甘草调和药性,伍苓、术益增补脾助运之功,为佐使药。
四药相伍,温中煥土以散寒,健脾助运以祛湿,使寒湿尽去,则腰冷重痛自除。
【临床运用】①本方为治疗寒湿腰痛的常用方剂。
以腰重冷痛,苔白不渴,脉沉迟或沉缓为辨证要点。
②若腰部冷痛甚者,可加附子、细辛以助散寒止痛之力;若病延日久,腰膝酸软者,可加桑寄生、杜仲、牛膝以补肾强腰。
③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等属寒湿痹阻为患者。
附方: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防己一两(12g),甘草半两(6g),白术七钱半(9g),黄芪一两一分(15g),去芦。
用法: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15g),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24)肾着汤治疗寒湿腰痛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24)肾着汤治疗寒湿腰痛老年大学学员,感冒二十天,经输液,吃药效果不好,依重感冒,咳嗽,有痰,色白,鼻塞,流鼻,咳嗽时稍喘,全身麻冷,脉浮而细。
太少两感,加之过用输液,痰湿内布,水湿内停,困肺,心,脾,麻黄附子细辛汤扶正透表,杏仁,桔梗一宣一降,小半夏汤温化痰饮,水湿得化,气从以顺,肺之宣降恢复正常。
三剂而愈。
天一生水,就是乾坤演化。
乾中一爻落于坤中化坎,坤中一爻落于乾就化离。
按照郑钦安的说法,一阳落于二阴之中,化而为水,立水之极,是阳为阴根也。
而在内经中有,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所以研究水火来谈阴阳就显得没有那么抽象,阴阳的概念是非常的广泛的,落实到水火,落实到坎离,就有个参照物了。
天一生水,阳生阴长提示我们什么呢?就是在人的生理过程中,就是有阳气的作用,有天一乾阳的作用,你就能够有水的生长。
如同在我们的家庭关系里面,丈夫为阳,为乾,妻子为阴,为坤,男在外打拼,为家庭竭尽全力,保护家庭,就像一样起到护外温煦,推动作用一样,妻子为阴,行坤道,起到内守的作用。
只有护住丈夫,你的家庭才会和谐,幸福,健康,我们现在可能很多女性本为坤行乾道了,这个是社会的进步发展所必需的,但我们看到很多女性把这个在外的乾道带回来了,不行坤道,这样就会有争执,家庭就会出现问题,就不会阳生阴长了。
所以说,在家庭关系中,你要明白对方的性,他是什么性子的你用阴阳的思维与之相处,家庭就好了。
一腰痛患者,长期在工地上班,久居湿地,怕冷恶风,双足膝关节冷痛,行走困难,舌淡苔白边有牙齿痕,脉细弱,小便一天两次,大便清长,患者为典型的脾肾阳虚,寒湿凝滞经脉,腰俯受寒,湿滞不通,病程缠绵。
拟真武汤,肾着汤加减:茯苓30g、白芍20g,附子30g(先煮1小时),白术20g,生姜汁(冲服),桂枝20g,补骨脂20g,仙灵脾20g,吴茱萸15g,小茴香10g,白豆寇20g,干姜15g四剂,水冲服,每天一剂。
嘱每天在家艾灸阴交穴一小时,同时配合呼吸,放松,体会阴交穴的灸感。
(二)肾着汤——腰肌劳损,脊柱强直,腰腿足痛

(二)肾着汤——腰肌劳损,脊柱强直,腰腿足痛11腰肌劳损——丁红平医案患者,女,23岁,腰痛1周。
1周前,患者劳累后出现两侧腰痛,站立时加重,俯卧时减轻,无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
刻诊:腰痛,腰冷,胃脘凉,易心悸,口中和,纳可,大便干,每日1次,饮水则排尿,夜尿1次,四肢逆冷,舌淡、苔白微腻,脉细。
中医诊断:腰痛(太阴饮停,寒湿下侵),方选肾着汤加味:干姜15g,茯苓15g,苍术15g,炙甘草6g,制附片(先煎)15g。
二诊时患者腰冷痛,胃脘凉,四逆减轻,偶尔心悸,大便略干,口中和,舌淡、苔薄白,脉细。
前方加党参10g。
三诊时患者腰冷痛消失,胃脘时凉,四逆明显减轻,余症已。
《经方治痹》论:病为腰痛,则细为少阴,阳少之义。
12腰痛脊柱强直——路志正医案患者王某,男,26岁,农民,2003年4月28日初诊。
诉腰脊部疼痛3年,病起于田间劳作受雨淋而致。
脊柱强直,后仰及左右转动受限,双臀部疼痛,行走困难。
于2003年11月在北京某医院行腰椎CT检查:轻度骶髂关节炎伴骨端软骨硬化。
血清HLA-B27阳性,血沉25mm/h,C-反应蛋白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抗“0”阴性,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
3年来四处求医,用中西药物无数,病情仍不断加重。
刻诊:腰脊部疼痛,怕冷,冒凉气,如坐凉水中,晨僵现象明显,腰髋部活动受限,伴身重乏力、畏风、多汗、大便偏稀、口不渴,纳食、睡眠尚可,舌淡红、苔白腻滑,脉沉细。
证属寒湿痹阻经络,治宜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用甘姜苓术汤加味:干姜10g,茯苓15g,白术15g,炮附子8g,黄芪15g,五爪龙20g,杜仲12克,徐长卿15g,炙甘草10g,1剂,水煎,分2次服,7剂。
三诊:腰部寒冷好转,舌脉同前,继用上方14剂。
三诊:诸症有所减轻,大便成形,舌偏红、苔薄白微腻,脉沉细。
原方去附子,加生地黄15g,狗脊15g,再进30剂。
四诊:腰脊臀部疼痛、寒冷感明显减轻,腰髋部活动好转,怕风、汗出已止,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腰以下冷重如带五千钱”何治疗?肾着汤主之,治寒湿腰痛之妙剂

“腰以下冷重如带五千钱”何治疗?肾着汤主之,治寒湿腰痛之妙剂古代肾着病专方。
有祛寒湿的功效,适用于以腰重而冷、浮肿、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
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金匮要略》)【经典方证】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
(十一)【推荐处方】炙甘草10g,白术15g,干姜20g,茯苓20g。
以水600mL,煮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汤液色淡黄,味辛辣。
【方证提要】身体困重,腰腹冷,小便无力,口不渴者。
【火神郑钦安】问曰:病人腰痛,身重,转侧艰难,如有物击,天阴雨则更甚者,何故?答曰:此肾中之阳不足,而肾中之阴气盛也。
夫腰为肾之府,先天之元气寄焉。
元气足则肾脏温和,腰痛之疾不作。
元气一亏,肾脏之阴气即盛,阴主静,静则寒湿丛生,元气微而不运,气滞不行,故痛作。
因房劳过度而损伤元气者,十居其八;因寒邪入腑,阻其流行之机者,十有二三。
由房劳过度者,病人两尺必浮空,面色必黑暗枯槁。
由感寒而成者,两尺必浮紧有根,兼发热、头痛、身痛者多。
凡属“身重,转侧艰难,如有物击,天雨更甚”之人,多系肾阳不足所致,寒湿所致亦同,总在脉色上求之。
若阴虚所致,必潮热口干,脉细微,内觉热,逢亢阳更甚。
元气亏者,可与潜阳丹。
湿气滞者,可与肾着汤。
由感寒者,可与麻黄附子细辛汤。
肾虚者,可与滋肾丸、封髓丹、潜阳丹。
解见上。
肾着汤白术一两茯苓六钱干姜六钱炙草三钱麻用药意解按:肾着汤一方,乃温中除湿之方也。
此方似非治腰痛之方,其实治寒湿腰痛之妙剂也。
夫此等腰痛,由于湿成,湿乃脾所主也。
因脾湿太甚,流入腰之外府,阻其流行之气机,故痛作。
方中用白术为君,不但燥脾去湿,又能利腰脐之气。
佐以茯苓之甘淡渗湿,又能化气行水,导水湿之气从膀胱而出。
更得干姜之辛温以暖土气,土气暖而湿立消。
肾着汤,治疗肾阳虚、泌尿系统病、腰腿疼痛,奇效!

肾着汤,治疗肾阳虚、泌尿系统病、腰腿疼痛,奇效!展开全文经方大医传承'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伤寒论原文:“肾着之为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肾着汤,又名甘姜苓术汤方: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
折现代用量:甘草30,白术30,干姜60,茯苓60。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方解:本方由甘草干姜汤加茯苓、白术而成。
苓、术温中祛寒,故反治小便不利。
甘草干姜汤温中生津液,而起救逆和强壮作用。
故本方治腰以下冷痛之肾着症。
方证要点:本方是里虚寒太阴证,以腰冷重、小便自利为主证,用于腰痛、水肿,以及遗尿、尿床等证均有验。
本方是胡希恕先生常用于腰痛水肿及遗尿、尿频的效方,但前提是当病人出现肾着汤证时才可用,而且每用必效。
本方证的辩证要点是“腰冷重,小便自利者”。
这里的“小便自利”并非指小便正常,而是指“尿频”、或“尿失禁”。
黄仕沛经方医案——老妇长年遗尿叶某,女,越秀区老干部某之妻。
40年前干校劳动,住的是泥地,睡的是禾杆床,潮湿难散,自此腰痛时发,夜间小便频频,甚则失禁。
近年加重,夜尿5—6次,其中3—4次遗尿。
垫尿布而睡,习以为常,舌淡白,苔厚腻如积粉,水湿欲滴。
拟肾着汤加附桂,处方:茯苓30,白术45,干姜30,炙甘草30,附子15,肉桂10。
7剂后复诊:初见成效。
夜尿4—5次,失禁1—2次,视舌苔仍白滑。
固守原方,干姜进退于20—45,时加益智仁、小茴香、桑蛸、蜂房、覆盆子;两月后仅一周遗尿1—2次。
问是否可停药?数十年之病,虽一方可愈,非一日可愈,若要停药,视乎舌诊。
治疗分泌物增多,如口腔黏膜疾病、泄泻、遗尿、白带增多、苔白厚、水滑等,皆应予干姜,此仲景之定例,故若要停药,须待舌上白厚苔已除。
按:此方治遗尿,似乎不可思议,但证之临床,便知仲景不欺我,肾着方之基础方乃甘草干姜汤,此方乃治遗尿之祖方也。
【经方验案24】肾着汤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腰痛案

【经方验案24】肾着汤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腰痛案郑某,女,41岁,云洋村。
2015年9月17日,首诊:腰部酸痛伴双臀部痛3月余,坐卧其行走均不便,经CT查显示:腰椎4-5、腰骶1椎间盘突出0.45cm。
未见余处异常。
患者形体肥胖,口不渴,纳寐可,大小便正常,舌质淡暗,苔白稍腻,脉尺不足。
予针灸腰部阿是穴(大肠腧、气海腧、肾俞)及腰痛穴(取右手第二、三掌骨合骨间是穴)。
证属寒湿腰痛,肾着汤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
中药汤剂如下:干姜10g,茯苓20g,白术20g制附子10g(先煎),独活10g细辛3g,麻黄6g。
5帖,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三服。
2015年9月25日,其亲属来诊,告知其针灸配合服药后,腰痛得以基本缓解。
按:此证属寒湿腰痛,《黄帝内经》云:“腰为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金匮要略》:“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触诊:多在骶棘肌起始点有条索状剥离及棘韧带有条索状肿胀,腰肌僵硬,压痛固定明显。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兼以补肾。
方:肾着汤温散寒湿,通过补土治水温化寒湿,方中诸药实际上是主治太阴中焦寒湿的,肾属于少阴,腰为肾之外府,“着”就是中焦的寒湿下着于肾,肾受寒湿之邪。
方中用白术为君,不但燥脾去湿,又能利腰脐之气。
佐以茯苓之甘淡渗湿,又能化气行水,导水湿之气,从膀胱而出。
更得干姜之辛温以暖土气,土气暖而湿立消。
因此时当去寒湿为紧,则去甘缓之甘草,而加独活疗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
方中全非治腰之品,专在湿上打算。
腰痛之由湿而成者,故可治也《伤寒论》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此外感之寒凉,由太阳直透少阴,太阳与少阴合病。
故用附子以解里寒,用麻黄以解外寒,而复佐以辛温香窜之细辛,既能助附子以解里寒,更能助麻黄以解外寒,俾其自太阳透入之寒,仍由太阳作汗而解,此麻黄附子细辛汤之妙用也。
肾着汤合四妙散化裁治腰痛

肾着汤合四妙散化裁治腰痛
肾着汤出自《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肾着汤又名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患者仅腰酸痛伴有冷汗出,并无诉腰部寒冷症状,用肾着汤是否适合?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刘志龙教授指出,患者虽然没有如条文描述之腰中冷以及身体重的情况,但腰酸痛伴有冷汗出亦是腰中冷的一种情况,患者汗多抚之湿冷形如条文“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之生动描述,况肾着之病当“反不渴,小便自利”,而此患者口干饮不多,小便不利乃因寒湿久而化热,故而出现湿热的症状,但根源本于寒湿,故而抓其病机,活用经方,方证虽可相对,但不可死执条文,不知变通,且合用四妙散清热利湿利腰脊,另加用茅苍术、熟附子增强止痛祛湿之效,冀达标本兼治之效。
二诊腰痛已大减,改为调体治郁热。
肾着汤合四妙散化裁:
炒白术15克,白茯苓15克,淡干姜15克,炙甘草5克,茅苍术20克,熟附子15克,潞党参15克,怀牛膝20克,川黄柏10克,薏苡仁15克。
7剂,水煎服,日1剂。
肾着汤加减辨治腰痛_医案心得_中华中医网·续

肾着汤加减辨治腰痛_医案心得_中华中医网·续上方又服8服,诸症消失。
按:案一患者久劳耗损脾肾之阳,寒湿易生,此次又因过劳伤及经脉气血,致使阳气不充,气血不畅,寒湿瘀血互结留着于腰部及下肢经络肌肉所致。
症状虽在腰腿部,而病机根本在于太阴、少阴阳虚寒盛,湿邪内生。
故主以肾着汤温通祛寒,化湿除痹。
肾着汤证重在“腰以下冷痛”,即疼痛不仅在腰部,常连及胯及腿部。
合以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扶阳,通达内外,其中附子是方中主药,《本经》谓其“主……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用之可温阳通阳,有效驱逐表里之寒湿,逐渐加量,以策安全。
狗脊“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本经》),加之以强筋骨,通痹阻,祛风湿而利关节。
杜仲“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本经》),加之以益肝肾,强腰膝,加强疗腰膝痠痛。
牛膝“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本经》),加之以活血祛瘀、通利关节,尚可引药下行。
威灵仙性猛善走,长于走肌表,通经络,加之意在加强通络除湿止痛之效。
鸡血藤既能行血又可补血,加之以活血补血,舒筋活络而主治肢体麻木疼痛。
牙痛意外消失说明其牙痛系阳气亏虚、阴气上僭所致,服温阳药可达到温扶阳气,引火归元之效。
经方相合,方证相应,药症相符,故效如桴鼓。
案二患者素有寒湿腰痛病史,久则阳虚寒凝,此次又因用力不当而捩伤腰部,致使瘀血与寒湿之邪互结痹着腰府,经络气血阻滞不通而疼痛痠麻不适。
寒湿之邪不仅伤阳痹阻经络,而且可致阳郁气机失畅,气化不行而小便不利。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小便由膀胱所司,赖肾、肝、脾、肺、三焦之气机转化而正常排出为溺,故太阴少阴阳虚、阳郁、湿滞皆可影响脏腑气化功能。
证属太阴、少阴寒盛湿阻,瘀血痹阻经络,脏腑气机不畅。
因腰痛为主要矛盾,故主以肾着汤温中祛寒,除湿通痹。
合以麻黄细辛附子汤温通阳气,散寒通络。
辅以四逆散调和肝脾,疏达郁阳,宣通气机,俾土木和而气机流畅,气化复常,小便自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着汤治寒湿腰痛
治寒湿腰痛.如带五千钱.此带豚为病.名曰肾着.
腰痛如带五千钱.肾着汤方岂偶然.甘草茯苓姜与术.长沙老法谱新编.(甘草二钱.白术干姜茯苓各四钱.水煎服.即金匮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但分两多少不同.)
陈修园曰.带脉为病.腰溶溶如坐水中.此寒湿之邪.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腑.故其治.不在温肾而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若用桂附.则反伤肾之阴矣.
方名:肾着汤(利湿之剂)
总结:湿伤腰肾
编号:008
组成:炙甘草、炮干姜、茯苓、白术
主治:(1)治伤湿身重,腹痛腰冷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
(2)宣明用治胞痹,膀胱热痛,濇于小便,上为清涕。
加减:有寒者加附子。
归经:足少阴太阳药也
方义:(1)1.甘草─甘平和中而补土。
2.干姜─辛热以澡湿。
(2)此肾病而皆用脾药,益土正所以制水也。
又附方:经心录加肉桂、泽泻、杜仲、牛膝,治同。
备注:金匮一名甘姜苓术汤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七。
【组成】茯苓白术各120克干姜(炮) 甘草各60克(炙) 杏仁(去皮、尖,炒)90克
【用法】上锉为散。
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食前服。
【主治】妊娠腰脚肿痛。
【方剂名称】肾着汤
【药物组成】香附、陈皮、甘草、川芎、木香、茯苓、白术、黄芩、苏叶、归、白芍、腹皮、羌活、苍术。
【处方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方剂主治】妊娠胎水肿满。
【各家论述】是症虽由脾虚土衰不能制水,亦平日停饮聚湿,清浊不分,以致此也。
是方二术、香、苓燥湿利水,温胃健脾以壮土;芎、归、芍、芩养血和荣以安胎;附、陈、紫苏以利气;腹皮行水除满,羌活风能胜湿,使周身关节疏通,水无停蓄之所。
盖治病至不得已之时,虽羌、苍、腹皮雄悍泄气,亦不得不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