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诗三十首

合集下载

谭嗣同《绝命诗》中两大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谭嗣同《绝命诗》中两大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谭嗣同《绝命诗》中两大历史典故谭嗣同是著名的维新派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谭嗣同《绝命诗》中两大历史典故,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谭嗣同《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据说这是谭嗣同临刑前写在监狱墙壁上的一首绝命诗,还据说这首诗被梁启超“篡改”过,原诗为:“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证据不足,难以采信。

“望门投止思张俭”,这句说的张俭这个人的典故。

后汉书·党锢列传》的记载,张俭是东汉末期的高平人,初为山阳东部督邮,严劾宦官侯览及其家属为非作歹,为太学生所敬仰。

后来党锢之祸又起,他被迫逃亡,人们敬重他的人品,都冒着破家灭族的危险接待他。

“望门投止”指的是找上门请人留宿,张俭在逃亡时害得很多人因为收留他而满门抄斩,甚至“郡县为之残破”,其于心何忍!“忍死须臾待杜根”,这句说的是杜根这个人的典故。

根据《后汉书·杜根传》的记载,杜根性格耿直,东汉安帝时任郎中,当时邓太后摄政,权在外戚。

安帝年长,杜根上书要求太后归政,太后大怒,命人把他装在麻袋里摔死。

执法官示意施刑人手下留情,载出城外待其苏醒。

太后派人查看,杜根装死三日,目中生蛆,侥幸逃脱,躲了15年。

邓太后死后,杜根复出,官拜侍御史。

谭嗣同在诗中提到这两个历史人物的遭遇,而不选择他们的避难方式,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他不愿意选择逃亡而给别人添麻烦,也不可能凭借执法者手下留情而暂时躲过一死,他要以“横刀向天笑”的方式大义凛然地去刑场就义。

“我自横刀向天笑”,表现慷慨赴死的气节。

其实谭嗣同是被关在囚车里拉到北京菜市口开刀问斩的,由不得他横刀向天,虽然壮怀激烈,但是身不由己。

至于“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句,历来解释颇多。

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称“两昆仑”一个是指康有为,另一个是指大刀王五;后来有人把康有为换成唐才常,认为唐才常是谭嗣同肝胆相照的朋友,像昆仑山一样坚毅;有人认为是指当时跟谭嗣同私交深厚的两个侠士胡七和王五,因为他们两人的武艺属于昆仑门派;有人把“昆仑”理解为“昆仑奴”,认为是谭嗣同的两个仆人;有人说其实就指的是谭嗣同自己一个人,“去留”可以作死生讲,嵇康的《琴赋》有“委天命兮任去留”,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有“曷不委心任去留”,无论生还是死自己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也有人认为“去留”不是“去”和“留”两个对比的意思,是偏正结构,是要留下什么的意思;……面对要斩尽杀绝的敌人,需要有的人牺牲,用流血牺牲的方式昭告同胞大众,鼓舞未死者和后来者继续做长期的奋斗。

《晨登衡岳祝融峰》清·谭嗣同

《晨登衡岳祝融峰》清·谭嗣同

《晨登衡岳祝融峰》清·谭嗣同
晨登衡岳祝融峰清·谭嗣同
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阅读理解
光绪二十一年秋天,年仅26岁的谭嗣同登上此峰,写下了这首恢宏阔大的诗篇。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首联或尾联加以分析。

首联“殊不觉”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觉累,二是不觉高不可攀,可见诗人年轻有活力,有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顾乃无峰”,以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高远志向。

尾联则以夸张的手法将洞庭湖比作“半勺水”,足见诗人气概之宏大,又说湖中之龙即将飞腾升空,抒写了诗人远大的志向。

谭嗣同诗三十首

谭嗣同诗三十首

谭嗣同诗三十首夜成苦月霜林微有阴①,灯寒欲雪夜钟深。

此时危坐管宁榻,抱膝乃为梁父吟②。

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③。

摊书兀兀了无睡④,起听五更孤角沉。

光绪九年(1883年)以后,谭嗣同在兰州读书时,写成此诗注①苦月:冬月。

②管宁:三国时魏人,以好学著称。

榻(ta):狭长而较矮的床。

梁父吟:乐府古调曲名。

③名山:即名山事业,指著书立说。

④兀兀:劳苦的样子。

角:古代军中乐器,用以报时。

沉:角声低沉,即天将亮时。

别意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

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

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

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

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

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

何以表劳思,东海珊瑚枝。

何以慰辽远,勤修惜日短。

坠欢无续时,嘉会强相期。

为君歌,为君舞,君弟行,毋自苦。

晨登衡岳祝融峰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除夕感怀(旧作除夕诗甚伙)旧作除夕诗甚伙,往往风雪羁旅中,拉杂命笔,数十首不能休,已而碎其稿,与马矢车尘同朽矣。

今见饶君作,不觉蓬蓬在腹,忆《除夕商州寄仲兄》:“风樯抗手别家园,家有贤兄感鹡原。

兄曰嗟予弟行役,不知今夜宿何村。

”风景不殊,幽明顿隔,呜矣陈言,所感深焉,亦不自知粗放尔许。

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

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

桐待凤鸣心不死,泽因龙起腹难坚。

寒灰自分终消歇,赖有诗兵斗火田。

除夕感怀(内顾何曾足肝胆)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

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

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

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除夕感怀(年华世事两迷离)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

①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

②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

③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④这首诗写于光绪十九年除夕(1893年1月)。

①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鹿死谁:“鹿死谁手”的省词。

《狱中题壁》原文及翻译赏析

《狱中题壁》原文及翻译赏析

《狱中题壁》原文及翻译赏析《狱中题壁》原文及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狱中题壁》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狱中题壁》原文及翻译赏析【原作】狱中题壁——[清] 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释】望门投止思张俭:张俭,东汉末年人,因弹劾宦官被诬陷结一党一营私,被迫逃亡避害。

人们敬仰其为人,都冒着危险接待他。

这里以张俭借指康有为等逃亡的维新派人士,希望他们会象张俭那样得到人们的保护。

投止,投宿。

思,思慕。

忍死须臾待杜根:杜根,东汉末年人,上书要求专权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邓太后大怒,命人将他装入口袋,在大殿上摔死。

行刑者敬其所为,施刑不加力,得不死。

邓太后命人查看,他装死三天,目中生蛆。

后隐身酒店当酒保。

邓太后被诛后,复官为侍御史。

这里借以勉励幸存的维新派人士暂避一时,以待东山再起。

忍死,装死。

须臾,不长的时间。

横刀:指横放在脖子上的刀。

向天笑:表示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

去留肝胆两昆仑:不管去者还是留者,都光明磊落,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去,指出逃或死去。

留,留下或活着。

指政变发生时留下的王五。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所谓两昆仑者,其一指南海(康有为),其一乃侠客大刀王五”。

昆仑,昆仑山,这里以此借喻去留二者都肝胆相照,同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作品译文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

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赏析】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浏陽(今湖南省浏陽县)人。

清末改良主义政治活动家、思想家。

谭嗣同《莽苍苍斋诗》

谭嗣同《莽苍苍斋诗》

谭嗣同《莽苍苍斋诗》1865年3月10日,谭嗣同出生。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湖南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

博览群书,今文经学、佛学、西洋自然科学,无不涉猎,光绪二十四年,被召入京,任军机章京,授四品卿衔。

不肯走避,愿为因变法而流血之第一人,遂被捕昂然就义,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其候刑时,据说曾题诗“望门投趾思张俭,直谏陈书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莽苍苍斋诗集》等。

望门投趾思张俭直谏陈书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五言律诗】兰州庄严寺访僧入孤寺,一径苍苔深。

寒磬秋花落,承尘破纸吟。

潭光澄夕照,松翠下庭阴。

不尽古时意,萧萧雅满林。

冬夜班马肃清霜,严城暮色凉。

镫青一电瞬,剑碧两龙长。

调角急如语,寒星动有芒。

遥怜诸将士,雪夜戍氐羌。

戊戌入都别友人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

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

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

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

江行野犬吠丛薄,深林知有村。

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

渔火随星出,云帆夹浪奔。

橹声惊断梦,摇曳起江根。

角声江汉夜滔滔,严城片月高。

声随风咽鼓,泪杂酒沾袍。

思妇劳人怨,长歌短剑豪。

壮怀消不尽,马首向临洮。

武昌夜泊秋老夜苍苍,鸡鸣天雨霜。

星河千里白,鼓角一城凉。

镫炫新番舶,磷啼旧战场。

青山终不改,人事费兴亡。

桂花五律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晨登衡岳祝融峰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道吾山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

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

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

汉上纪事沧海横流日,长城人款年。

雁臣皆北向,马市亦南迁。

冒顿雄心在,余皇夜语传。

耀兵骄未已,江上试投鞭。

其二微闻夏元昊,少小即凶残。

法令轻戎索,威仪辱汉官。

行看飞羖䍽,岂是召呼韩。

谭嗣同名言

谭嗣同名言

谭嗣同名言(收集32句)1、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

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

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

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

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

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

2、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3、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

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

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

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

4、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

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

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

5、冰玉相生愧独顽,可儿豪胆镇心关。

悲秋剩有桓宣武,雪涕重经战鸟山。

6、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

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

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

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7、秋老夜苍苍,鸡鸣天雨霜。

星河千里白,鼓角一城凉。

镫炫新番舶,磷啼旧战场。

青山终不改,人事费兴亡。

8、袅袅箫声袅袅风,潇湘水绿楚天空。

向人指点山深处,家在兰烟竹雨中。

我所思兮隔野烟,画中情绪最凄然。

悬知一叶扁舟上,凉月满湖秋梦圆。

9、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

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

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

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10、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11、妙手空空感岁华,天风吹落赤城霞。

不应既识西来意,一笑惟拈富贵花。

12、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13、我辈虫吟真碌碌,高歌《商颂》彼何人。

十年醉梦天难醒,一寸芳心镜不尘。

挥洒琴尊辞旧岁,安排险阻著孤身。

乾坤剑气双龙啸,唤起幽潜共好春。

14、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15、江汉夜滔滔,严城片月高。

声随风咽鼓,泪杂酒沾袍。

思妇劳人怨,长歌短剑豪。

壮怀消不尽,马首向临洮。

16、柳花夙有何冤业?萍末相遭乃尔奇。

直到化泥方是聚,祗今堕水尚成离。

焉能忍此而终古,亦与之为无町畦。

我佛天亲魔眷属,一时撒手劫僧祗。

《狱中题壁》古诗_作者谭嗣同_古诗狱中题壁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狱中题壁》古诗_作者谭嗣同_古诗狱中题壁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题壁》译文及注释译文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

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注释⒈张俭(jiǎn):东汉末年,张俭因弹劾宦官,反被诬为结党营私,在困迫中逃亡,看到有人家就进去躲避,一路上受人保护⒉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治权交给安帝。

太后大怒,命人把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

太后死后,他又复官。

谭这句的意思是说,未能上书太后,请其归政光绪,有愧杜根。

⒊谭这一句诗的意思是:新党既不宜逃,又不宜谏,只有诉诸武力。

今所谋既不成功,谭视死如归,亦甘之如饴。

⒋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⒌选自《谭嗣同全集》。

谭嗣同,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狱中题壁》鉴赏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

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的绝句表达方式。

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

他一下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的行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

翟南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意思。

——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谭嗣同的诗词

谭嗣同的诗词

谭嗣同的诗词《除夕感怀》谭嗣同年华世事两朦胧,敢道中原鹿死去谁。

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

无端歌大哭因长夜,婪尾阴阳大胜此时。

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除夕缅怀》谭嗣同内顾何曾肢肝胆,论交晚实乃得髯翁。

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

逃酒人随其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

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除夕缅怀》谭嗣同我辈虫诗云真碌碌,高歌《无取》彼何人。

十年醉梦天难醒,一寸芳心镜不尘。

驰骋琴尊辞旧岁,精心安排险阻着孤身。

乾坤剑气双龙啸,唤起幽潜共好春。

谭嗣同(.3.10—.9.28),男,字永生,号青飘,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知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其所撰的《仁学》,就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就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出席领导戊戌变法,失利后被杀死,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早年生活年(清朝同治四年),谭嗣同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邸第,其父谭继洵时任湖北巡抚。

年(同治九年),谭嗣同五岁,时得重病,昏死三日,竟又奇迹般复活,故名“复生”。

年(光绪元年),谭嗣同10岁时,仁浏阳知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

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他对王夫之的思想出现了兴趣,受了爱国主义的启蒙运动。

他读书力求广博,不好谈经世济民的学问,文章写下得很存有才华。

他对传统的时文八股非常不满,在课本上写出“岂有此理”几个字。

他敬重那些钩强济弱的草莽英雄,曾和当时北京的一个“义侠”大刀王五广交,二人沦为生死不渝的挚友。

求学经历年(光绪三年),谭嗣同在浏阳与唐才常订交,他又师从涂启先,系统自学中国的典籍,已经开始碰触算学、格致等自然科学。

此后又至兰州,在他父亲的道署中读书。

年(光绪十年),谭嗣同离家出走,游历直隶(今河北)、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山西等省,观察风土,结交名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谭嗣同诗三十首
夜成
苦月霜林微有阴①,灯寒欲雪夜钟深。

此时危坐管宁榻,抱膝乃为梁父吟②。

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③。

摊书兀兀了无睡④,起听五更孤角沉。

光绪九年(1883年)以后,谭嗣同在兰州读书时,写成此诗

①苦月:冬月。

②管宁:三国时魏人,以好学著称。

榻(ta):狭长而较矮的床。

梁父吟:乐府古调曲名。

③名山:即名山事业,指著书立说。

④兀兀:劳苦的样子。

角:古代军中乐器,用以报时。

沉:角声低沉,即天将亮时。

别意
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

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
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

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

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

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

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

何以表劳思,东海珊瑚枝。

何以慰辽远,勤修惜日短。

坠欢无续时,嘉会强相期。

为君歌,为君舞,君弟行,毋自苦。

晨登衡岳祝融峰
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除夕感怀(旧作除夕诗甚伙)
旧作除夕诗甚伙,往往风雪羁旅中,拉杂命笔,数十首不能休,已而碎其稿,与马矢车尘同朽矣。

今见饶君作,不觉蓬蓬在腹,忆《除夕商州寄仲兄》:“风樯抗手别家园,家有贤兄感鹡原。

兄曰嗟予弟行役,不知今夜宿何村。

”风景不殊,幽明顿隔,呜矣陈言,所感深焉,亦不自知粗放
尔许。

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

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

桐待凤鸣心不死,泽因龙起腹难坚。

寒灰自分终消歇,赖有诗兵斗火田。

除夕感怀(内顾何曾足肝胆)
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

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

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

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

除夕感怀(年华世事两迷离)
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

①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

②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

③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这首诗写于光绪十九年除夕(1893年1月)。

①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鹿死谁:“鹿死谁手”的省词。

旧以逐鹿中原比喻争夺天下。

②通眉:眉毛很长,两眉孔乎相通连。

唐朝诗人李贺是通眉,谭嗣同也是通眉。

③无端。

无故。

长夜:冬夜长,比喻黑暗的社会现实。

婪尾:最后、末尾的意思。

阴阳:指一年四季的变化。

④有约闻鸡同起舞:西晋刘琨与祖逖是好朋友,常互相勉励振作,相约听到鸡叫就起舞。

漏:漏壶,古代的定时器。

除夕感怀(我辈虫吟真碌碌)
我辈虫吟真碌碌,高歌《商颂》彼何人。

十年醉梦天难醒,一寸芳心镜不尘。

挥洒琴尊辞旧岁,安排险阻著孤身。

乾坤剑气双龙啸,唤起幽潜共好春。

道吾山
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

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

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

冬夜
班马肃清霜,严城暮色凉。

镫青一电瞬,剑碧两龙长。

调角急如语,寒星动有芒。

遥怜诸将士,雪夜戍氐羌。

儿缆船并叙
友人泛舟衡阳,遇风,舟濒覆。

船上儿甫十龄,曳舟入港,风引舟退,连曳儿仆,儿啼号不释缆,卒曳入港,儿两掌骨见焉。

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

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

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
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

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桂花五律(湘上野烟轻)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过战鸟山
冰玉相生愧独顽,
可儿豪胆镇心关。

悲秋剩有桓宣武,
雪涕重经战鸟山。

河梁吟
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

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

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

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

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

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

江行
野犬吠丛薄,深林知有村。

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

渔火随星出,云帆夹浪奔。

橹声惊断梦,摇曳起江根。

角声
江汉夜滔滔,严城片月高。

声随风咽鼓,泪杂酒沾袍。

思妇劳人怨,长歌短剑豪。

壮怀消不尽,马首向临洮。

菊花石秋影砚铭
我思故园,西风振壑。

花气微醒,秋心零落。

郭索郭索,墨声如昨。

兰州庄严寺
访僧入孤寺,一径苍苔深。

寒磬秋花落,承尘破纸吟。

潭光澄夕照,松翠下庭荫。

不尽古时意,萧萧雅满林。

牡丹佛手画幛七绝
妙手空空感岁华,
天风吹落赤城霞。

不应既识西来意,
一笑惟拈富贵花。

三鸳鸯篇
辘轳鸣,秋风晚,寒日荒荒下秋苑。

辘轳鸣,井水寒,三更络绎啼井栏。

鸳鸯憔悴不成双,两雌一雄鸣铿锵。

哀鸣声何长,飞飞入银塘。

银塘浅,翠带结。

塘水枯,带不绝。

愁魂夜啸缺月低,惊起城头乌磔磔。

城头乌,朝朝饮水鸳鸯湖。

曾见莲底鸳鸯日来往,忘却罗敷犹有夫。

夫怒啄雄,雄去何栖,翩然归来,闭此幽闺。

幽闺匿迹那可久,花里秦宫君知否?
不如万古一丘,长偕三百首。

幽闺人去灯光寂,照见罗帏泪痕湿。

同穴居然愿不虚,岁岁春风土花碧。

并蒂不必莲,连理不必木,
痴骨千年同一束。

有感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昊一哭休①。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②!
这首诗写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以后的一周年。

注:
①抵:抵销、抵挡。

合:应当。

苍昊:苍天。

②神州:指中国。

似曾诗(柳花夙有何冤业)
柳花夙有何冤业?萍末相遭乃尔奇。

直到化泥方是聚,祗今堕水尚成离。

焉能忍此而终古,亦与之为无町畦。

我佛天亲魔眷属,一时撒手劫僧祗。

似曾诗(死生流转不相值)
死生流转不相值,天地翻时忽一逢。

且喜无情成解脱,欲追前事已冥蒙。

桐花院落乌头白,芳草汀洲雁泪红。

隔世金环弹指过,结空为色又俄空。

似曾诗(同住莲花证四禅)
同住莲花证四禅,空然一笑是横阗。

惟红法雨偶生色,被黑罡风吹堕天。

大患有身无相定,小言破道遣愁篇。

年来嚼蜡成滋味,阑入楞严十种仙。

似曾诗(无端过去生中事)
无端过去生中事,兜上朦胧业眼来。

灯下髑髅谁一剑,尊前尸冢梦三槐。

金裘喷血和天斗,云竹闻歌匝地哀。

徐甲傥容心忏悔,愿身成骨骨成灰。

题残雷琴铭
破天一声挥大斧,
干断柯折皮骨腐,
纵作良材遇已苦。

遇已苦,
呜咽哀鸣莽终古!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解不平。

武昌夜泊
秋老夜苍苍,鸡鸣天雨霜。

星河千里白,鼓角一城凉。

镫炫新番舶,磷啼旧战场。

青山终不改,人事费兴亡。

戊戌入都别友人
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

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

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

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

潇湘晚景图
袅袅箫声袅袅风,
潇湘水绿楚天空。

向人指点山深处,
家在兰烟竹雨中。

我所思兮隔野烟,
画中情绪最凄然。

悬知一叶扁舟上,
凉月满湖秋梦圆。

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