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不可一日无君

合集下载

历史历代都是设有太子之位的 为何唯独清朝没有呢

历史历代都是设有太子之位的 为何唯独清朝没有呢

历史历代都是设有太子之位的为何唯独清朝没有呢本文导读:古语云: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

说的就是无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都应该有其领导者。

而作为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皇帝,自然是权御天下。

但是,就算是再伟大的皇帝,也会有离开人世的那一天,所以皇帝一般都会在生前选择一个儿子来作为他的继承者,从而将这个朝代延续下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子。

可是太子这个位子,到了清朝突然就没有了,除了康熙年间曾封过而二哥胤礽以外,清朝其他的是皇帝根本就不设太子,这是为何?首先,康熙皇帝立太子不过是危急时刻的迫于无奈。

众所周知,康熙一生武功卓越,先后平定了三藩、台湾、准葛尔丹等分裂清朝统一的势力。

虽说结果都是成功的,但是论过程的话,那却是十分的惊险的。

就拿三藩之乱来说,华南和西南本身就是清朝势力薄弱的地方,为了对这些地方进行有效的统治,清朝无奈的选择了让吴三桂等人进行镇守,而吴三桂、耿精忠等人占山为王,成了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三藩叛乱之后,一时之间全国十个省遥相呼应,南方各省就不说了,连陕甘地区都开始响应吴三桂。

一时之间清朝朝野震动,很多满清权贵都准备跑路回东北老家了。

面对如此危机的时刻,康熙自然是要设一个储君,万一吴三桂打过来,自己也有个保险。

其次,清朝属于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皇位的新的继承者是由王公大臣共同商量决定的。

当初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被祖大寿的红衣大炮所伤,后来因伤病逝,而其继承人却没说明。

后来经过满清各派势力的斗争之后,才让皇太极登基。

而皇太极死后,本来年幼的福临压根是没有机会当皇帝的,但是因为多尔衮和豪格争得你死我活,最后只能选一个孩子当做傀儡,这不过是两方为分出胜负之后的一种妥协。

最后,对于清朝这些皇帝来说,其继承皇位大致分为这三种形式。

首先是像皇太极、顺治、康熙这三个是由王公大臣所决定的,其本身本来就不具备争夺皇位的能力。

第二种就是秘储制度下继承皇位的,这就是雍正以后的几个皇帝了,因为雍正本身就是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参与者,所以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再度出现,他才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将储君的名字藏起来,每位皇子理论上都有机会,就和抓奖一样。

NO.161南明死局(一)

NO.161南明死局(一)

161 南明死局(一)天翻地覆的1644中国历史上有个只存在了一年时间的政权,那就是南明的弘光政权。

其实南明这段历史很难理清楚,为什么?因为太热闹了。

就拿1644年来说,当时居然出现了5个皇帝。

一般来说,只有一人可以君临天下,比如崇祯皇帝在1644年4月25日上吊自杀后,福王朱由崧紧接着登了基。

但是别忘了,这一时期还有满清入关的顺治皇帝;两个农民起义军首领也在这一年当了皇帝,一个是大顺皇帝李自成,还有一个是大西皇帝张献忠。

你方唱罢我登场,所以这一年的历史舞台特别热闹,什么国破家亡、文化沦丧、才子佳人、忠臣逆子……几乎所有能够调动起人们浓烈情绪的故事情节,在这一年都可以找到。

所以评论南明历史,我们难免会带有一种非常浓烈的情绪。

但是,《罗辑思维》向来不讲情绪,甚至不提倡从道德的角度观察一个具体事件。

所以,我仅把它作为一个已经非常久远的,已经抖落了一肩烟尘的历史现象,用理性的角度剖析它。

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难。

孔尚任的《桃花扇》的故事就发生在南明福王朱由崧在位时期,这部作品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部巅峰之作,但也是一部"奇葩"之作,为什么?在中国古代戏曲作品中,只要是单本戏,基本上都是大团圆结局--唯独《桃花扇》不是。

《桃花扇》的最后一曲《余韵》中有句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作者借剧中人物之口道出了沉痛的家国兴亡之痛,"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所以,它不是一个大团圆结局。

我们如何刨除这种情绪色彩,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个事情呢?崇祯之死就意味着明朝灭亡了吗 1644年通常被定为明朝结束的一年,但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

1644年发生了什么?4月25日崇祯皇帝上吊,北京城被攻破。

但是这就意味着明朝灭亡了吗?当然不是。

至少在当时人看来,距离明朝灭亡还远着呢。

谁也不能因为皇帝不在了,就断言这个朝代灭亡了吧!因为在明朝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不是没发生过。

一本书的力量作文

一本书的力量作文

一本书的力量作文
【篇一:一本书的力量】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可以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们的内心不再枯燥,乏味,看书同样也会给人们力量,使人们在遭遇困难时可以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它在我正处于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的时候,给予了我力量,使我在以后回忆人生时,减少了对这段历史的悔意,这本书的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要描述了一位伟大的苏维埃共产党人“保尔”悲喜交加的一生,文中的保尔具有惊人的毅力以及一颗对革命和国家建设热衷的心,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他不断的奔跑,前行,直到生命之花凋谢的那一刻,他依然在奋斗。

保尔的一生不追名逐利,不求功名利禄,充分体现了生命的价值,正是他这种精神感动了我。

那时的我正在上初三,正应该是学习紧张的时刻,但我却浑然不知当时的学习室多么重要,每次考试很烂时,只是当时上火,过后不几天就又恢复了往日贪图玩乐的心理。

直到有一次考完试,我像往常一样沮丧的回到家里,翻着书柜上的书,我用眼睛不断的扫视着各类书的名称,无意间手摸到了一本很厚的书,仔细看了一下名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出于好奇,我开始翻阅这本书,看完这本书后,对我有很大的触动,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与保尔相比,我的生活毫无意义,。

国不可一日无君

国不可一日无君

国不可一日无君“国一日不可无君,家一日不可无主”,谚语,意思是指无论国家或家庭每一天都不能没有一个做主的人。

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归属于一个以血统为组织方式的家族的状况在中国的土地上持续了很长很长的时间,为此,“还权于民”的理念在今天还是个新鲜的玩意儿,还是那么神秘、那么敏感。

家族式的权力拥有方式势必导致权力归结于一人之身的事实的发生,那人就是皇帝,是一国之主。

一国之主犹如鸡群中的立鹤高高在上,他统帅一切,一切都得听从于他。

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权形式其实是一种权力返祖现象,是人类延承低级落后的人类祖先物种以及相类似物种的权力组织形式,这种权力构造形式是脆弱的,这从蜜蜂社会里可以看得出来:当蜂王驾崩,蜜蜂们便变成一群乌合之众,蜜蜂群族只能解散。

脆弱的政权形式因此不可避免地得出“国不可一日无君”的结论,皇帝死了,得立即拥戴另一人登上龙椅,否则国将不国。

皇帝的继位人选通常是家族内由前任皇帝和他的大臣们早就安排好的接班人,也有其他变故的,比如前任皇帝的子女互相残杀争夺权位,或发生其他的政变,以及朝代被他族推翻,此类情况下,新皇帝就未必是前任皇帝定下的继承人了。

总之,在中国的土地上,不会出现没有一日无君的现象,皇帝总是有的,不是张三,就是李四,也可以是王五。

中国普遍存在的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状况首先从皇帝开始,是皇帝先做了榜样,其他人才跟着这么学跟着这么做。

皇帝一般都要做到死去的那一刻,极少有中途让位的。

上了就不肯下也符合“国不可一日无君”的理念,是国家的需要,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求。

在落后的权力组成形式的国家环境里,皇帝的意志代表着国家的意志,权力的可持续特性因此显得极端重要,而要全面协调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在位时间的长期连贯性和家族接力性是必不可少的,四年一次的皇帝大选是不可思议的。

除非万不得已,国家一般不会轻易换主,换主虽然也可以实现无缝更迭,但也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乃至动乱,这将与人民对社会稳定和谐的诉求相背离。

中国茶文化概述

中国茶文化概述

关于茶叶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 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 如栟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其地:上者生 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 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 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 滞,结瘕疾。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 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 甘露抗衡也。
总而言之,中国人的日常饮料,茶是老大 中的老大,不管可乐雪碧怎么时尚,也不 管咖啡洋酒多么时髦,对我们中国人来讲, 茶,是我们待客之首选饮品,中国人的传 统礼俗无非就是两句话:坐,请坐,请上 座;茶,敬茶,敬好茶。
第一讲 饮茶的礼俗
一、喝茶的礼数
1.关于茶的品种的选择 2.关于茶具的选择 3.关于上茶的讲究 4.关于品茶的礼仪
二、我国的茶俗
1、各民族饮茶习俗 2、茶与婚礼 3、茶与祭祀
品茶的礼仪
神态要谦恭 姿态要优雅 品茶要得法
客来敬茶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有别,生活风俗各异,因此,各民
族饮茶习俗也各不相同。不过,把茶看成看作是一种修身养性的 手段和增进关系的纽带,却是相同的。 请客人用茶时,不仅仅是泡上一杯茶,端到客人面前就算完事, 而要做到:茶叶质量好、沏茶水质好、茶具质地好、泡茶调制好、 待客礼貌好。
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 《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 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 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潜夫论·卷二·思贤

潜夫论·卷二·思贤

潜夫论·卷二·思贤国之所以存者治也,其所以亡者乱也。

人君莫不好治而恶乱,乐存而畏亡。

然尝观上记〔二〕,近古以来,亡代有三,秽国不数〔三〕,夫何故哉〔四〕?察其败,皆由君常好其所乱,而恶其所治;憎其所以存,而爱其所以亡〔五〕。

是故〔六〕虽相去百世,县年一纪〔七〕,限隔九州〔八〕,殊俗千里〔九〕,然其亡征败迹〔一0〕,若重规袭矩〔一一〕,稽节合符〔一二〕。

故曰:虽有尧、舜之美,必考于周颂〔一三〕;虽有桀、纣之恶,必讥于版、荡〔一四〕。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一五〕。

〔一〕○铎按:春秋以降,迄于汉世,分封同姓,不量能而授官,故亡国败家相续,此望治者所以思得贤材共相举救者也。

故以“思贤”命篇。

〔二〕吕氏春秋务本篇云:“尝试观上古记”:高诱注:“上古记,上世古书也。

”〔三〕“秽”当作“灭”。

贤难篇云:“三代之以覆,列国之以灭。

”灭、秽字形相近。

汉书食货志:“彭吴穿秽貊、朝鲜”,史记平准书作“彭吴贾灭朝鲜”,误正类此。

吕氏春秋安死篇云:“亡国不可胜数”,高诱注:“不可胜数,亡国多也。

”○铎按:此“数”字读去声。

“不数”即“无数”,与“有三”对。

史记张释之冯唐传赞:“不偏不党,不党不偏”,即书洪范“无偏无党,无党无偏”。

襄三年左传引商书:“无偏无党”,新序杂事一作“不偏不党”。

周语上:“是以事行而不悖”,潜叹篇作“事行而无败”。

是“不”与“无”同也。

此书无、不多互用,汪偶未照耳。

〔四〕“故”字旧脱,据治要补。

〔五〕治要“以”作“与”,“乱”、“治”上并有“以”字。

“恶”旧作“忘”,据治要改。

汉书董仲舒传云:“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然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也。

”〔六〕“故”字据治要补。

〔七〕续汉书律历志刘昭注引乐协图征云:“天元以甲子朔旦冬至,日月起于牵牛之初,右行二十八宿,以考王者终始。

或尽一其历数,或不能尽一,以四千五百六十为纪,甲寅穷。

”宋均注:'“纪”即“元”也。

《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却说章武二年夏六月,东吴陆逊大破蜀兵于猇亭彝陵之地;先主奔回白帝城,赵云引兵据守。

忽马良至,见大军已败,懊悔不及,将孔明之言,奏知先主。

先主叹曰:“朕早听丞相之言,不致今日之败!今有何面目复回成都见群臣乎!”遂传旨就白帝城住扎,将馆驿改为永安宫。

人报冯习、张南、傅彤,程畿、沙摩柯等皆殁于王事,先主伤感不已。

又近臣奏称:“黄权引江北之兵,降魏去了。

陛下可将彼家属送有司问罪。

”先主曰:“黄权被吴兵隔断在江北岸,欲归无路,不得已而降魏:是朕负权,非权负朕也,何必罪其家属?”仍给禄米以养之。

却说黄权降魏,诸将引见曹丕,丕曰:“卿今降朕,欲追慕于陈、韩耶?”权泣而奏曰:“臣受蜀帝之恩,殊遇甚厚,令臣督诸军于江北,被陆逊绝断。

臣归蜀无路,降吴不可,故来投陛下。

败军之将,免死为幸,安敢追慕于古人耶!”丕大喜,遂拜黄权为镇南将军。

权坚辞不受。

忽近臣奏曰:“有细作人自蜀中来,说蜀主将黄权家属尽皆诛戮。

”权曰:“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

”丕然之。

后人有诗责黄权曰:“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堪叹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曹丕问贾诩曰:“朕欲一统天下,先取蜀乎?先取吴乎?”诩曰:“刘备雄才,更兼诸葛亮善能治国;东吴孙权,能识虚实,陆逊现屯兵于险要,隔江泛湖,皆难卒谋。

以臣观之,诸将之中,皆无孙权、刘备敌手三国演义全集。

虽以陛下天威临之,亦未见万全之势也。

只可持守,以待二国之变。

”丕曰:“朕已遣三路大兵伐吴,安有不胜之理?”尚书刘晔曰:“近东吴陆逊,新破蜀兵七十万,上下齐心,更有江湖之阻,不可卒制,陆逊多谋,必有准备。

”丕曰:“卿前劝朕伐吴,今又谏阻,何也?”晔曰:“时有不同也。

昔东吴累败于蜀,其势顿挫,故可击耳;今既获全胜,锐气百倍,未可攻也。

”丕曰:“朕意已决,卿勿复言。

”遂引御林军亲往接应三路兵马。

早有哨马报说东吴已有准备:令吕范引兵拒住曹休,诸葛瑾引兵在南郡拒住曹真,朱桓引兵当住濡须以拒曹仁。

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到今天已经100多年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到今天已经90多年了,这两个时间它提醒我们注意到一个事实,就是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前后不到十年时间,期间还发生了五四运动。

这个十年事实上是一个前后相续、一环紧扣一环的发展过程。

毛泽东1942年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说过:“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

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

”所以今天我讲三个问题: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事件的经过不多说了,主要讲讲在这段时间内,历史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关于辛亥革命如何看待辛亥革命?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这对辛亥革命是一个很高的评价,解决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定位问题。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对于辛亥革命的认识是不够的,往往讲它的消极和失败的方面比较多,讲它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历史的推动作用比较少。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

认识上的原因,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于1941年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写了一篇文章,其中讲到:“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

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当年讲这话,是说当时的青年人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常常是认识不足的。

那么大家看,这是林伯渠70年前讲的,如果当年的青年现在还在的话应该差不多90多、快100岁了,他们尚且认识不足,那我们今天的青年对辛亥革命认识不够也就不难理解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而我说:人,不可一日无书。

是的,人不可一日无书。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精神的食粮,是灵魂升腾的地方,是人性升华的所在……
那么书,我怎能没有你?
你使我的生活精彩粉尘!
从你这儿,我领略到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伟大气魄;体会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闲恬静;分享到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婉约伤怀;目睹到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惨景致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
从你这儿,我感受到《西游记》中,古代百姓遭受的欺凌和压迫;领略到《三国演义》中,巧妙的军事谋略;欣赏到《聊斋志异》中,狐鬼与人间的情意绵绵;认识到《儒林外史》中,封建科举制的腐朽与黑暗;学习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坚忍和爱国;赞成到《简爱》中所传达的伟大人格……
从你这儿,我学会了吟诗作词,领略了古今中外的名人的思想;拥有了无比充沛的情感和想象;学会用文学,用充满感情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对待他人,欣赏自己;学会了自强不息,勇敢,沉着和冷静……
这一切,都是你,书,给予我的。

它们是如此丰富多彩,你又是如此丰富多彩。

我会永远在你的海洋里,遨游和徜徉,寻找一个又一个新的精彩
世界本来是黑白的,但自从遇到你,我的生活开始变得精彩。

我学的第一首诗是你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于是,我喜欢上了那皎洁的月光,我总是头对着窗户睡觉,就为了寻找你眼里的那片“霜”。

我接触的第一首词也是你的。

当我大声读着“秦娥月,秦娥月,秦娥梦断秦楼月……”时,我知道了,一向高傲如天边孤星的你也有愁,你也会感叹“咸阳古道音尘绝”。

那时,小小年纪的我也学着你去愁——愁着你的愁,可哪里能明白你那“西风残照,汉家宫阙”中包含的无限愁啊!
原以为你是个只知“壶中天地长”的饮者,读了“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才知道,你也会感叹日月如梭,你也唱“人生得意须尽欢”。

你开始了你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人生追求,我也开始了对有关理想和人生的思考,奋斗。

你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使我懂得了对待权贵要不卑不亢,既不要傲慢无礼,也不要卑躬屈膝。

你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我明白了时光的宝贵,要抓紧时间,向着自己的目标进发,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遇到挫折,想放弃努力,你告诉我:“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乎还复来。

”我鼓起勇气,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擦去跌破伤口的血迹,继续前行。

在你眼中,我看到一轮毫无纤尘的明月,一座高大雄伟的天姥山,一条气势磅礴的黄河……我感受到了思乡的阵阵心痛,失意的无限惆怅,壮志难酬的悲哀……我还感受了你不顾一切的豪迈,看破所有的淡泊;我还看到一条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位风中舞剑的英雄,一尊嗜酒如命的酒仙,一个多情善吟的诗人。

你教会了我这么多,我竟不能与你同行在风雨江湖,只能在月光下想象你的样子,心中涌起阵阵波涛。

光阴似箭,你去了哪里?那里可有笔墨纸砚供你挥洒?那里可有葡萄美酒借来消愁?
你早已远去,但因为你,我的生活从此变得精彩。

望采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