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学第三篇(潮汐、航标、解析)解析

合集下载

航海学 第三章第二节

航海学 第三章第二节

有流无风情况下的航迹绘算
• 例1:某船1800观测船位在A点(30°20’.0N 123°15.’0),
GC322°,△G-2 ° ,L1 20’.0, △L+3%,1800-1900流向060 °, 流速2kt,1900L2 36’.0,求1900的推算船位及推算航迹向CG,以及 流压差β。
解:
CG 1900 C36.’0 TC=CGa SC B SL 1800 A 20.’0
CG327°GC322°(△G-2°, β+7°)
有流无风情况下的航迹绘算
• 例2:某船0800观测船位在A(30°20’.0N,123°15.0E)点, 计程仪
读数L76.’0,CA283°,△G-2 ° ,航速16kt,0800-0900流向045 °,流速2kt,求0800-0900应行驶的GC,以及流压差β(+7)。
解:
CA CA283GC278( △G-2 ° , β+7) C TC=CGa A SL=V×T=(L2-L1)×(1+ △L) B
有流无风情况下的航迹绘算
• 2007年4月20 日,0800某轮位于中块岛灯 塔正东10nmile处,L153.’8,驶CC030,当 时航区内有西流2节,△L+6%.航速15节, 1000L185. ’8,改向CA000,东北流2节, 1030L193.’0,续航 • 求:①1000,1030的推算船位 ②正横海礁灯塔的时间和计程仪读数 ③距离海礁灯塔最近时的时间和计程仪 读数
第二节
航迹绘算
(2)回转流( rotary current) 开阔海区 中心地名 主港港名 “0”表示高潮时的潮流 回转流图 1、2、3…表示高潮前潮流 I 、II、III…表示高潮后潮流 (3)风生流(wind-drift current)

航海学 第三章 第1至3节 海上的距离单位

航海学 第三章 第1至3节  海上的距离单位

解:∵射程(21M)小于眼高的灯塔地理能见距离
DO5=25.6 M,所以是弱光灯。 ∴DM=射程=21M
(END)
灯塔灯光最大可见距离(例3)
程25M,试求测者眼高16 m,能见度10 n mile 时,该灯塔灯光最大可见距离 DM 。 若 灯塔射 程20M,其理论最大可见距离DM是多少? 解:(1)灯塔射程25M时,其地理能见距离DO为
思考练习
12、英版海图上某灯塔灯高81米,额定光力射程24海里,已知测者 眼高为9米,如当时气象能见度为8海里,则该灯塔灯光的最大 可见距离是: A、8.0海里 B、24.0海里 C、25.1海里 D、以上都错 13、英版海图上某灯塔灯高81米,额定光力射程24海里,已知测者 眼高为9米,则能见度良好(10海里)时该灯塔灯光的最大可 见距离是: A、26.4海里 B、25.0海里 C、24.0海里 D、23.5海里 14、英版海图上某灯塔灯高64米,额定光力射程20海里,已知测者 眼高为16米,如当时气象能见度为12海里,则该灯塔灯光的 最大可见距离是: A、12.0海里 B、20.0海里 C、25.1海里 D、以上都错 15、中版海图和航标表中所标灯塔的灯光最大可见距离可能与下 列( )因素有关: 1、测者眼高 2、灯高 3、射程 4、地面曲率 5、地面蒙气差 6、能见度 A、1~3 B、4~6 C、3~5 D、1~6
第二节 海上能见距离
• 初显和初隐
初显: 当灯塔灯芯初露测者水天线的那一瞬间。 初隐: 当灯塔灯芯初没于测者水天线的那一瞬间。
一、测者能见地平距离(视距)De
A e B
F
E
R
D R
C
O
AC AO OC 2 2 ( R e) R 2 2 Re e e 2 Re(1 ) 2R 2 Re

教案(航海学3)

教案(航海学3)

课程名称《航海学》3 教材版本《航海学》郭禹,1999年课程进度35-36/46 所属教研室航海教研室
教案版本2003年第1版修订日期2003-05-18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
1 .目的:了解和掌握大洋航线选择方法和航行注意事项;利用大圆海图设计大洋航
线和混合航线的航线设计方法。

2 .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黑板(白板)、大圆海图及相应的航用海
图、海图作业工具。

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1 .绪论5
2 .选择大洋航线应考虑的因素10
3 .大洋航线选择原则、方法和实例15
4 .大洋航行注意事项15
5 .利用大圆海图设计大圆航线和混合航线(实操)40
6 .总结5
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
1 .大洋航线设计原则、考虑因素和方法。

2 .训练学生利用大圆海图设计大洋航线和混合航线的设计操作能力。

四、自学内容和作业
1 .大洋航线选择。

2 .在大圆海图上设计大洋航线和混合航线。

3 .掌握大洋航线选择的原则、考虑因素和方法。

4 .掌握在大圆海图上设计大洋航线和混合航线的方法。

教案撰写人刘德新王凤武教案审核人张吉平教研室主任刘德新

钟钟
钟钟钟分分分分分分。

航海学潮汐与潮流课件

航海学潮汐与潮流课件
详细描述
潮汐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天体引力对其产生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地球上不同地 区的潮汐特征各不相同。
03
潮流的形成原理
地球自转与潮流
地球自转导致地转偏向力,引 起海水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旋转
,形成潮流。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赤 道地区的水流方向与地球自 转方向相同,而高纬度地区
海洋科学研究
潮汐与潮流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地球气候系统、全球变化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海洋科学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2
潮汐的形成原理
天体引力与潮汐
总结词
天体引力是潮汐形成的主要因素,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对地球上的水体产生 周期性的拉伸和压缩,导致潮汐现象的产生。
详细描述
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在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湖泊等)产生周期性的 拉伸和压缩,形成潮汐现象。这种引力变化导致水体在不同位置产生不同的水 位涨落,形成潮汐。
海洋水体流动与潮流
01
02
03
04
海洋水体的流动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包括风、地转偏向力
、海水温度和盐度等。
风力作用是形成潮流的主要因 素之一,风力推动海水产生运
动,形成潮流。
地转偏向力对海洋水体的流动 产生影响,使水流方向发生偏
转,形成潮流。
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海洋水体的 密度和流动性产生影响,从而
02
在制定航行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潮汐和潮流的影响,采取必要
的安全措施,确保航行安全。
潮汐与潮流的预报
03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取潮汐和潮流的实时数据和预报信息,为
航行提供决策依据。
06
航海学潮汐与潮流的未来发展
潮汐与潮流的研究现状

航海学第三篇(潮汐、航标、资料)讲解

航海学第三篇(潮汐、航标、资料)讲解

潮汐调和分析法原理
强制波动原理:
由周期性力的作用所引起的某系统的波动也将 是周期性的,而且其周期与力的周期相同。 如几个力同时作用在某一系统上,则每个个别 的力所引起的分波动可以分别地计算出来;而 所有诸力作用的总结果是所有分波的总和。
(END)
波动合成原理:
潮汐调和分析法
将按各种不同周期变化着的力表示为许
2 S
Z 3 Q 3
潮汐半月不等


成因:太阳引潮力 太阳引潮力特点:
比月引潮力小2.17倍; 半日潮周期约为12h。


现象:

新月/满月:引潮力相互叠加->大潮 上弦/下弦:引潮力部分抵销->小潮

潮汐半月变化规律(END)
新月/满月时潮汐现象1
月潮椭圆体
P 满月 新月 太阳
新月/满月时潮汐现象2
成因:0 现象:
且 0
Z 1
1
P N D 1 L
2
D 2
M 0 : Z Q 两次HW(LW)潮高不等; Q 涨(落)潮时间间隔不等; L ' =0 :无不等现象。 P o >90 - :一次高潮与一次低潮。 特点: 、愈大,现象愈显著。(END)

月球引力
mM m E 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 f k 2 R

mM 1 公式: f p k x2
特点: 大小 方向

地球表面某水质点所受引力
x M R
E
(END)
惯性离心力
07 .3 r

地-月公共质心
G M E

地球各点惯性离心力
地球的平动运动 地心E:大小:f1=k· mM · 1/R2; 方向:背离月心。 地面各点:相等、平行、背离月球(END)

电子版航海学讲稿(航海学3-3:航路资料)讲解

电子版航海学讲稿(航海学3-3:航路资料)讲解

第三章航海图书资料第一节航海图书目录一、英版《海图及其它水道图书总目录》Catalogue of Admiralty Charts and Other Hydrographic Publications.1.概况(1)出版:NP131,年版,新替代旧;(2)改正:付印之日(封面)后的周版《通告》,补遗和勘误表;(3)作用:刊载英国海军水道测量局出版的全部海图和其它航海图书信息。

2.主要内容(1)General Information·Limits of Admiralty Charts Indexes·Contents·Availability of Notices to Mariners·List of Admiralty Chart Agents for the Sale of Charts and Hydrographic·Publications·Distribution of Appointed Agents for the Sale of Admiralty Charts and Publications:(2)Navigational Charts·Index AA: 航行计划用图;·Index A: 总图;·Index A1: 1:3 500 000;·Index A2: 东北大西洋、欧洲水域、地中海小比例尺海图;·Index B~W: “左页、右页”、“符号”(3)Other Charts and Diagrams·Gnomonic:·Magnetic:·Plotting:·Routing:·Ship’s Boats:(4)Publications·Sailing Directions and Index Y:·Admiralty List of Lights and Fog Signals and Index Z: ·Astronomical:·Distance Tables:·Tidal:·Radio:·Miscellaneous Publications: The Mariners Handbook;Ocean Passage for the World.(5)Numerical Index.3.主要用途(1)抽选航用海图:①Index AA→航行计划用海图;Index A→总图;Index A1,A2→小比例尺海图;②Index XA→本航线所经海区分区索引图字母页;③Index B~W→航用海图图号;④Other Charts and Diagrams→空白定位图、等磁差曲线图、航路设计图等。

航海学3--航标与航标表经典课件

航海学3--航标与航标表经典课件

第二节 国际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制度
一、概述
国际航标协会(IALA)--航标系统: A系统---欧洲、非洲、大洋洲和亚洲的一 些国家 B系统---美洲、日本、韩国、菲律宾等
二、 IALA浮标制度
1、概述
(1)范围
本制度使用于所有固定和漂浮的标志(不包括灯塔、光 弧灯标、导灯和导标、大型助航浮标、某些大型灯浮和 灯船)
课后练习
3、下列沿海航标中,( )属于固定航标: 1、灯塔2、灯船3、灯桩4、灯浮5、立标6、浮标 A、1~3 B、4~6 C、1、3、5 D、2、4、6 4、与灯桩和立标相比,灯塔所具有的特点是: Ⅰ、高大坚固 Ⅱ、形状显著 Ⅲ、射程较远 Ⅳ、工作可靠 Ⅴ、位置准确 A、Ⅰ~Ⅲ B、Ⅱ~Ⅳ C、Ⅲ~Ⅴ D、Ⅰ~Ⅴ 5、航标的主要作用是: 1、指示航道2、供船舶定位3、标示危险区4、供特殊需要 A、1、2 B、2、3 C、3、4 D、1~4
(2)类型
侧面标志:结合“浮标习惯走向”使用,指明应遵循的 航路的左侧或右侧。 方位标志:结合罗经使用,指示可航水域。 孤立危险物标志:指明规模不大的孤立危险物标标志, 周围为可航水域。 安全水域标志:指明该标四周均为可航水域。 专用标志:不作为助航标志,用于指明航海文件中提到 的有关区域或特征
(2)标志的类型: 侧面标志、方位标志、孤立危险物标志、安全水 域标志和专用标志
(3)浮标制度区域 A区和B区侧面标志的颜色和灯光颜色相反
(4)标志说明
1)左侧标
颜色: 红色 形状:罐形、柱形或杆形 顶标:单个红色圆罐 光色:红色
光质:除混合联闪2+1外任选
2)右侧标
颜色: 绿色
形状:圆锥形、柱形或杆形 顶标:单个绿色圆锥,锥尖 向上 光色:绿色 光质:除混合联闪2+1外任选

课件 航海学 第三篇 第二章 航标

课件 航海学 第三篇  第二章 航标
• 主要作用: 指示航道 供船舶定位 标示危险区 其他特殊需要
• 新的定义:为各种水上活动提供安全信息的设施或系统。 服务对象由船舶扩大到各种水上活动。 提供的信息从助航信息扩大到安全信息。 服务范围从通航水域扩大到各种水上活动的范围。
第一节 航标的分类
一、按设置地点分类 1、沿海航标(coastal aids) (1)固定航标:设置在岛屿、礁石、海岸上。 • 灯塔(lighthouse) • 灯桩(light beacon) • 立标(beacon) (2)水上浮动航标:用锚、锚链系留在海底,有一套浮标制度规定
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白天)
12
水产作业区 黄色 F(··-·)
12
第三节 中国水上助航标志
第三节 中国水上助航标志
概述:
• 在国际海上浮标制度(A区域)基础上制定了《中国海区水上助 航标志》国家标准(GB4696-84)。
• 适用于中国海区及其海港、通海河口的所有浮标和水中固定标志 (不包括灯塔、扇形光灯标、导标、灯船和大型助航浮标)。
七里灯塔气雾号和笛雾号
二、按技术装置分类
4、无线电航标: • 无线电测向台(radio direction finding station, RG) • 全向无线电信标(non-directional radiobeacon, RC) • 定向无线电信标(directional radiobeacon, RD): • 旋转无线电信标(rotating pattern radiobeacon, RW): • 雷达反射器(radar reflector): • 雷达指向标(Ramark:radar beacon) • 雷达应答标(Racon:radar responder beacon) • 罗兰(Loran:long range navigation) • DGPS信标(DGPS beacon) •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D)
常见日分潮
❖ K1:月、日合成日分潮 ❖ O1:主要月球日分潮 ❖ P1:主要太阳日分潮 ❖ Q1:主要月球椭圆率
(END)
常见浅海分潮
M4:月浅海1/4日分潮 MS4:月日浅海1/4日分潮 M6:月浅海1/6日分潮
❖ 各地潮差不等,甚至非常悬殊。相邻 两地可能发生不同性质的潮汐。
(END)
潮汐静力学理论不足成因
❖ 大陆对海水阻隔阻碍了理想的潮汐椭圆体的 形成;
❖ 海洋深浅不一,海底崎岖不平海水受较大摩 擦力;
❖ 海水粘滞性、惯性影响。
“迟到、高潮间隙、潮龄”的产生
❖ 沿岸海区水深变化大、海底地形复杂、岸形曲 折,尤其是浅滩、狭窄海湾的存在。
潮差及潮汐的改变(END)
潮汐调和分析法原理
强制波动原理:
由周期性力的作用所引起的某系统的波动也将 是周期性的,而且其周期与力的周期相同。
波动合成原理:
如几个力同时作用在某一系统上,则每个个别 的力所引起的分波动可以分别地计算出来;而 所有诸力作用的总结果是所有分波的总和。
(END)
潮汐调和分析法
➢ 比月引潮力小2.17倍; ➢ 半日潮周期约为12h。
现象:
➢ 新月/满月:引潮力相互叠加->大潮 ➢ 上弦/下弦:引潮力部分抵销->小潮
潮汐半月变化规律(END)
新月/满月时潮汐现象1
月潮椭圆体
P 满月
新月
太阳
新月/满月时潮汐现象2
月潮椭圆体
太阳潮椭圆体
满月
P 太阳引潮力
新月
太阳
新月/满月时潮汐现象3
➢ 海水无摩擦力和惯性力,外力使海水在任何 时候都处于平衡状态。(END)
月球引力
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 f k 地球表面某水质点所受引力
mM mE R2公式:源自fpkmM 1 x2
➢ 特点:
x
❖ 大小
M
❖ 方向
R
E
(END)
惯性离心力
地-月公共质心
M
0.73r
GE
地球各点惯性离心力
➢ 地球的平动运动 ➢ 地心E:大小:f1=k·mM ·1/R2;
将按各种不同周期变化着的力表示为许 多简谐振荡的总和。把每一项都视为由 一个假想天体所引起的,从而把十分复 杂的不规则的潮汐振荡,归结为很多正 规的潮汐振荡总和。
每种正规潮汐称为分潮。每个分潮曲线 由两个因素确定:分潮振幅“H”、分潮 迟角“g”。(END)
常见半日分潮
❖ M2:主要月球半日分潮 ❖ S2:主要太阳半日分潮 ❖ N2:主要月球椭圆率 ❖ K2:月、日合成半日分潮
A 2
E
潮汐周日不等
成因:0 且 0
现象: ➢ 0 :
D1
M
Z 1
• 两次HW(LW)潮高不等; Q1
• 涨(落)潮时间间隔不等;
PN
L D2 Z
3
Z2
Q
Q3
2
➢ =0 :无不等现象。
L'
➢ >90o- :一次高潮与一次低潮。
PS
特点: 、愈大,现象愈显著。(END)
潮汐半月不等
成因:太阳引潮力 太阳引潮力特点:
(END)
潮汐静力学理论两个假设
❖ 整个地球被等深的大洋所覆盖,所有自 然因素对潮汐不起作用;
❖ 海水无摩擦力和惯性力,外力使海水在 任何时候都处于平衡状态。
(END)
实际潮汐情况
❖ 高潮不一定发生在中天时,而是滞后 一定时间(高潮间隙);
❖ 大潮不一定发生在朔望日,而是滞后 1~3天(潮龄);
❖ 低潮高 min max min max min
❖ 潮 差 max min max
(END)
min max
潮汐调和分析简介
潮汐静力学理论不足
(两个假设、 实际情况、 原因)
潮汐预报法:潮汐调和分析法
(潮汐静力学理论+潮汐动力学理论)
潮汐调和分析法
➢ 原理 ➢ 方法 ➢ 常见分潮(半日分潮、日分潮、浅海分潮)
➢ 地心:
➢ 地面:
M
月潮椭圆体
(END)
D
A
E
B
C
潮汐基本成因
成因:月引潮力 + 地球自转
现象:
➢ A1(上中天):HW1
➢ A2(转90O):LW1
M
A 1
➢ A3(下中天):HW2
➢ A4(转90O):LW2
太阴日:24h50m
潮汐周期:12h25m(半日潮)
(END)
A 4
P
A
3
航海学2(潮汐、航标、资料)
烟台大学 海洋学院 航海技术系
潮汐/航标/资料/航法
第一章 潮汐与潮流 第二章 航标与《航标表》 第三章 航海图书资料 第四章 航线与航行方法 (END)
第一章 潮汐与潮流
概述 潮汐的基本成因与潮汐不等 潮汐调和分析简介 潮汐类型与潮汐术语 中版《潮汐表》与潮汐推算 英版《潮汐表》与潮汐推算 潮流推算(END)
方向:背离月心。 ➢ 地面各点:相等、平行、背离月球(END)
月引潮力与月潮椭圆体
月球引力
D
A
E
B
M
C
月引潮力与月潮椭圆体
月球引力
惯性离心力
D
A
E
B
M
C
月引潮力与月潮椭圆体
月球引力
惯性离心力
月引潮力
➢ 地心:
➢ 地面:
M
D
A
E
B
C
月引潮力与月潮椭圆体
月球引力
惯性离心力
月引潮力
潮汐基本成因
➢ 平衡潮理论两个假设 ➢ 月球引力 ➢ 惯性离心力 ➢ 月引潮力与月潮椭圆体 ➢ 潮汐基本成因
潮汐不等(周日不等、半月不等、视差不等)
(END)
平衡潮理论假设
潮汐 引潮力惯 天性 体离 引心 力力 (月球*、太阳)
两个假设
➢ 整个地球被等深的大洋所覆盖,所有自然因 素对潮汐不起作用;
月潮椭圆体
太阳潮椭圆体
满月
月引潮力
大潮 P
新月
太阳引潮力
太阳
❖ 太阳引潮力和月引潮力相互叠加 ❖ 高潮最高,低潮最低->大潮(END)
上弦/下弦时潮汐现象1
上弦月
地球
月引潮力 月潮椭圆体
太阳
下弦月
上弦/下弦时潮汐现象2
上弦月
地球
太阳潮椭圆体 太阳引潮力
月引潮力 月潮椭圆体
太阳
下弦月
上弦/下弦时潮汐现象3
潮汐概述
潮汐(Tide)
➢ 高潮(High Water/HW) ➢ 低潮(Low Water/LW) ➢ 涨潮(Flood Tide) ➢ 落潮(Ebb Tide)
潮流
➢ 往复流(Alternating Current) ➢ 回转流(Rotary Current) (END)
潮汐基本成因与潮汐不等
❖ 月引潮力与太 阳引潮力部分 抵销
上弦月 小潮 太阳潮椭圆体
❖ 高潮最低,低 潮最高->小潮
(END)
地球
太阳引潮力
月引潮力 月潮椭圆体
太阳
下弦月
潮汐半月变化规律

新月(朔)->上弦->满月(望)->下弦-> 新月
❖ 潮 汐 大潮 小潮 大潮 小潮 大潮
❖ 高潮高 max min max min ma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