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

合集下载

我国戏曲史上描写爱情的经典故事

我国戏曲史上描写爱情的经典故事

我国戏曲史上描写爱情的经典故事
我国戏曲史上有许多描写爱情的经典故事,其中一些著名的作品包括:
1.《牡丹亭》: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描写了青年男女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生死之恋。

这个故事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对生命、爱情、自由的向往,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经典之作。

2.《西厢记》: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创作的杂剧,描写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中充满了对爱情的坚持和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上青年人的婚恋观念,成为了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经典之一。

3.《长生殿》:清代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剧本,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执着和牺牲精神,反映了古代统治者和百姓对杨贵妃的怀念和同情,成为了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经典之一。

4.《桃花扇》:明代剧作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描写了明朝末年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与吴三桂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爱国情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对和平的向往,成为了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经典之一。

这些经典爱情故事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恋观念和人民对爱情的追求,也弘扬了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感。

《元曲中的爱情观与情感表达方式》

《元曲中的爱情观与情感表达方式》

《元曲中的爱情观与情感表达方式》引言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形式之一,兴盛于元朝时期,被誉为中国戏曲的瑰宝。

元曲中对爱情观的表达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感情风貌和人们对爱情的理解。

本文将从元曲中的爱情观和情感表达方式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与分析。

元曲中的爱情观爱情的多元表达元曲中对爱情的表达方式非常多样,既有纯洁美好的爱情,也有悲剧般的爱情故事。

这些多元表达展示了当时人们对于爱情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纯洁美好的爱情元曲中有许多描绘纯洁美好的爱情故事,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与柳梢青、《西施》中的西施与夫差。

这些故事中的爱情充满了浓郁的浪漫色彩,角色间的情感纯洁而美好,让人陶醉其中。

悲剧般的爱情同时,元曲中也有很多悲剧般的爱情故事,如《汉宫秋》中的王昭君与匈奴,以及《琵琶记》中的陆游与西施。

这些故事中的爱情充满了离愁别绪和悲凉之情,让人为之动容。

强调命运与宿命元曲中对爱情的表达往往强调了命运与宿命的力量,认为人们在爱情中往往是无法抵挡命运的安排。

命运的束缚在许多元曲中,爱情被描绘成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人们在爱情中往往被命运所束缚。

比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柳梢青,他们的爱情因为杜丽娘的命运而无法实现,最终以悲剧收场。

宿命的安排元曲中还常常强调宿命的安排,认为人们的爱情往往是命中注定的。

比如《赤壁怀古》中的刘备与孙尚香,他们之间的爱情被描绘为上天注定,无法改变的。

情感表达方式元曲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诗意和表现力,通过一系列手法展现出剧情的高潮与低谷。

借物抒情元曲中常常使用借物抒情的方式来表达情感,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春风化雨元曲中常常使用春风化雨的描写来表达幸福美好的情感,比如《西施》中的西施与夫差之间的爱情,他们的相遇被描绘成一场春风拂面的美好。

秋水共长天一色同时,元曲中也使用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描写来表达悲切之情,比如《红线》中的红线与邯郸相思,他们的相思之苦被比作无边无际的秋水。

《西厢记》中的爱情观与女性地位

《西厢记》中的爱情观与女性地位

西厢记中的爱情观与女性地位《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明朝戏曲名作,由王实甫创作,讲述了悬壶济世的红娘黄绢以及勇救友人的张生之间的一段动人爱情故事。

通过该剧,我们可以观察到其中展现出来的爱情观和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一、爱情观1. 忠诚与义气《西厢记》中呈现了主人公们对于恋爱关系所持有的忠诚和义气观念。

张生拒绝了宴会上富家女儿金莺的追求,因为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黄绢,并决心与她共度一生。

这表明了他对于真挚感情和承诺的重视。

2. 纯洁与浪漫在《西厢记》中,爱情被渲染成纯洁和浪漫的存在。

张生和黄绢没有机会相见,在分离期间,他们用信件和画像来传递彼此的思念之情,建立起一种精神上的联系。

这种纯洁、无私而又浪漫的爱情观令人动容。

3. 相濡以沫另一个重要的爱情观念是相濡以沫。

张生和黄绢在面对诸多困难和外界阻碍时,坚守着彼此,并通过互相帮助和支持来克服困难。

他们的爱情在困境中越发坚韧,表现出互相扶持的精神。

二、女性地位1. 强烈的主动性《西厢记》中,红娘黄绢展现了女性强烈的主动性。

她不按常理出牌,用巧妙策划和行动去促成张生和自己之间的爱情发展,并最终让他们私奔成功。

她追求自己的幸福,显示了女性在爱情中有突破传统局限的勇气。

2. 独立思考与智慧作为女性角色,黄绢具备了独立思考和智慧。

她通过一系列聪明策划救下了被当权者迫害的张生,展现出了自身智慧与机智。

这种形象给人们展示了女性不仅仅是被动的存在,而是可以主动参与和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力量。

3. 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黄绢不同于常规的贤妻良母形象,她勇敢追求自己真挚的爱情,不计较身份地位。

她通过与张生私奔来实现自己内心深处对幸福的追求。

这表明了女性在《西厢记》中具有个体权利和拥抱爱情的觉悟。

总体而言,《西厢记》中展现了纯洁浪漫的爱情观以及女性强烈的主动性和智慧。

角色们通过坚韧、勇敢和聪明才智来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这些描绘使得《西厢记》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部经久不衰且充满启示意义的作品。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谈《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西厢记》是元曲四大名剧之一,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以唯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自由、平等、进取的思想内容,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其对待自由和平等的态度上。

剧中的主人公张生和崔莺莺是一个地位低下的贫穷学子和一个有高尚家庭背景的贵族女子,他们的爱情跨越了社会阶级的差异。

在封建社会中,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婚姻是被严格限制和禁止的,张生和崔莺莺不顾这些禁止和限制,坚守自己的爱情,最终赢得了幸福。

这种对待自由和平等的态度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独立、开放和进取的精神,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类尊严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剧中还展现了女性独立自主的思想内容。

崔莺莺是一个聪明、勇敢、有主见的女性形象。

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不愿随从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勇敢地和张生私奔。

《西厢记》中塑造的这样一个女性形象,突破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具有非常先锋的意义。

通过这个形象,作者宣扬了女性独立自主的观念,呼唤女性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真爱,具有鲜明的女权主义色彩。

在艺术特色方面,《西厢记》采用了明快、流畅、富有韵律感的曲调和唱词。

唱词通俗易懂,旋律优美动听,非常适合大众传唱。

剧中角色性格鲜明,塑造细致入微,对话幽默风趣,让观众忍俊不禁。

剧情设置紧凑,情节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剧中还穿插了大量的舞蹈和音乐,丰富了舞台表现形式,增加了舞台艺术的魅力。

这些艺术特色使得《西厢记》成为了元曲中一部极富创造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经典之作。

《西厢记》是一部思想内容独特、艺术特色鲜明的戏曲作品。

它通过爱情故事展示了自由、平等、进取的思想内容,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角色形象,采用了流畅、优美的曲调和唱词,以及丰富多样的舞蹈和音乐,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

《西厢记》的经典地位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通过艺术手法对社会思想的影响和启示。

《元曲中的爱情观与婚姻制度》

《元曲中的爱情观与婚姻制度》

元曲中的爱情观与婚姻制度简介元曲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戏曲形式,它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元曲中,爱情观和婚姻制度是被广泛探讨和描绘的重要主题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元曲中的爱情观和婚姻制度,并分析其对当时社会及今天的影响。

1. 元曲中的爱情观1.1 媒人牵线 vs 自由恋爱在元曲中,爱情观呈现出多样性。

一方面,媒人牵线成了一种常见的婚姻方式,并且被认为是传统社会意识形态和家庭利益的延伸。

另一方面,自由恋爱也在一些元曲作品中得到描绘,体现了人们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选择权的愿望。

1.2 忠贞与奉献元曲中对于爱情关系强调忠贞与奉献精神。

男女主角经历了各种困难和考验,并坚守爱情和婚姻的誓言。

这种价值观在元曲中被推崇,认为忠贞与奉献是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纯洁与浪漫纯洁与浪漫也是元曲中常见的爱情观。

男女主角之间的纯洁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经常被描绘出来。

元曲通过梦幻般的景象和抒情诗句来表达对于爱情的浪漫追求。

2. 元曲中的婚姻制度2.1 家族利益优先在元曲中,婚姻往往被视为家族利益的延伸。

家族地位、财富、社会地位等因素常常影响着婚姻的选择和安排。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注重家族延续和社会地位传承。

2.2 强调男尊女卑元曲中存在着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婚姻制度方面也有所体现。

通常,女性在婚姻中需要顺从丈夫并服从家庭的安排。

这一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封建观念和男权思维。

2.3 改变与突破然而,一些元曲作品也试图挑战和改变传统的婚姻制度。

女性角色在作品中表现出自主性、勇气和反抗精神,呼吁妇女的平等权利。

3. 元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1 婚姻观念转变元曲中对于爱情观和婚姻制度的探讨对现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传统婚姻模式,并推动了婚姻观念的转变。

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个体选择权和平等关系。

3.2 性别平等意识提升元曲中引发的对于性别关系意识的讨论,也促进了现代社会中性别平等意识提升。

人们更加认识到男女之间应该是平等、相互尊重且互为伴侣关系,摆脱了封建时期固有的男尊女卑观念。

西厢记中的爱情观

西厢记中的爱情观

西厢记中的爱情观《西厢记》是明代戏曲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代表作,该剧以唐代大诗人王之涣传奇小说《莺莺传》为基础,讲述了元丰年间,梦里黄梁一梦后,玉娘和张生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相许,历经千辛万苦的故事。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西厢记》中的爱情观。

一、双方主观能动性强调在《西厢记》中,爱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始终是建立在双方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之上。

从玉娘与张生的第一次相遇开始,玉娘便借助给张生送信的机会向其表达了自己的心意,这是因为玉娘认为,张生的才学、性格和言行都很出众,适合做自己的配偶,因此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主动,将属于自己的幸福得到了保障。

张生和玉娘的爱情故事充分体现了双方都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倡导“悟性”,不盲从传统婚姻观念,有主动地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二、男女平等的婚恋观在《西厢记》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观念是平等的,两人互相尊重,互相倾诉。

张生因为自己的贫贱不能与玉娘长相厮守,因此他一直保持坚毅,不让玉娘受到侮辱和伤害。

玉娘也不屈就于官宦人家的婚配之事,甚至对抗官府和权贵,坚持着自己选择的爱情。

《西厢记》倡导男女平等思想,主张不受权贵阶层的干预,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权利,需要勇敢争取和捍卫。

三、智慧追求美好爱情在《西厢记》中,爱情不止是感性的一面,两人在生活和情感方面需要不断努力,通过智慧来营造更美好的生活和关系。

张生在为玉娘筹划婚事时,采用了细致的策略,不让事态走向没有解决的局面。

二人在相处过程中也需要彼此体谅和包容,不抱怨和吝啬。

他们在逐步了解和接近对方的过程中,也通过思考不断深化对爱情的认识,体现了理性和感性的互补。

四、爱情与家庭的关系《西厢记》不仅讲述了爱情之间的故事,还围绕着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展开了讨论,其中包括婚姻观、家庭观和道德观等。

在此之中,爱情是一个基础和前提,但并非唯一的存在。

张生和玉娘二人的爱情故事、官府与张生的梁山伯的片断等,都深刻揭示了因为爱情而导致的家庭纠纷对相关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

论元代四大爱情剧之女性追求婚姻自由

论元代四大爱情剧之女性追求婚姻自由

论元代四大爱情剧之女性追求婚姻自由【摘要】:通过元代四大爱情剧,即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里的女主人公——崔莺莺,王瑞兰,李千金和张倩女渴望爱情和勇敢面对追求幸福过程的各种挑战,提出了与传统道德观念截然不同的爱情婚姻观念,塑造了富有个性且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歌颂了女性追求婚姻自由的反抗斗争精神,深化了反封建婚姻的主题。

【关键词】:爱情元代西厢记王实甫正文:爱情剧在中国古代戏剧中占很大的比重,居重要地位,而元杂剧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爱情为题材。

在元代的四大爱情剧中,女性为当时社会所不容的一个人情爱为中心的爱情和幸福,充分显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爱情观的进步性和争取恋爱婚姻自由的先进性。

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畸形社会下,剧中的女主人公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敢于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

其中《西厢记》中,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温顺的外表下有着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愿望;《拜月亭》中的王瑞兰有胆有识,忠于爱情,在患难及重重阻挠下,突破礼教追求心中的爱情并坚持守候爱人;白朴在《墙头马上》中塑造的李千金是一个张扬个性,敢想、敢说、敢做、率真泼辣,对自己言行充满自信感的叛逆人物形象,她毫不掩饰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主动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郑光祖在《倩女离魂》里用超现实的幻想手法描写了张倩女冲破礼教禁锢,大胆追求自主爱情和婚姻。

在渴望和爱人在一起的强烈愿望下,甚至让灵魂摆脱受禁锢的躯壳而自由移动。

这也就意味着,在元代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的观念已经开始萌芽,表达了女性对美满婚姻的愿望,对合理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曲词警人,余香满口”[1]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称赞的《西厢记》,“它所歌颂的是完全由当事人自己选择的爱情婚姻, 而且是在否定包办婚姻基础上的选择, 其胆识、魄力非他剧可比。

”[2] 在莺莺的眼里男女之间的感情重于门第财产, 在郑恒和张生之间, 她偏偏选择了志趣相投的穷光蛋张生; 在她眼里男女间的感情重于功名利禄, 重于虚誉浮名。

元曲《桃花扇》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元曲《桃花扇》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元曲《桃花扇》中的女性形象解读《桃花扇》是明代元曲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剧作,通过描绘了多位女性角色丰富多样的形象来展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角度来解读《桃花扇》中的女性形象。

1. 女性职责与婚姻观在《桃花扇》中,有着代表不同社会地位和人生阶段的三位女主角:蔡贵人、小陆居士和月华仙子。

她们分别展现了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职责与婚姻观。

蔡贵人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官员夫人,她兢兢业业地履行着传统妇女的职责,全心全意地侍奉丈夫;小陆居士则体现了改革思想,追求自由人格和宽容爱情观;而月华仙子则是具有神话色彩的人物,在故事中扮演着逐梦与情意难舍之间徘徊的角色。

2. 独立女性形象与女权意识在《桃花扇》中,还有一些独立自主、见解独到的女性形象。

比如郎官夫人柳绘娘,她是一个富有智慧和勇气的角色,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男权社会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还有西子淑人、庞全等等角色,她们在家族和社会压力下保持了自我价值观和独立思考。

3. 爱情观与婚姻制约尽管《桃花扇》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爱情观,但大部分女性角色依然受到传统婚姻制约。

作者通过刻画人物内心矛盾与斗争,揭示了封建道德束缚对于女性个体权利的限制。

例如,在蔡贵人与西子淑人之间产生的感情纠葛中反映了二者对于家庭责任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冲突。

4. 女性美和审美观念《桃花扇》中对女性美以及审美观念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汤显祖巧妙地描绘了女性角色的外貌和气质,并通过这些形象传达出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美的评价。

此外,通过不同女性角色之间的对比,表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美的多样认知。

总体来看,《桃花扇》中展现了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了各种社会角色及其内心世界的复杂关系。

通过这些形象和故事情节,汤显祖提出了一些关于女性地位和权利问题的思考,给后世读者带来了反思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论文版权属于新论文网,版权归新论文网所有论文题目: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目录摘要:................................................. - 1 -关键字:............................................... - 1 -提纲:................................................. - 2 -一、《西厢记》崔莺莺的爱情观........................... - 2 -二、《牡丹亭》杜丽娘的爱情观........................... - 3 -三、《桃花扇》李香君的爱情观........................... - 4 -四、《警世通言》杜十娘的爱情观......................... - 4 -五、《长生殿》杨贵妃的爱情观........................... - 5 -六、《天仙配》七仙女的爱情观........................... - 7 -七、《琵琶记》赵五娘的爱情观........................... - 7 -八、《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的爱情观................... - 8 -注释:................................................ - 10 -参考文献:............................................ - 10 -浅谈古代戏曲中女子的爱情观摘要:千百年来,爱情是永远不会老去的话题,爱情是痴男怨女永恒的信仰,爱情是流不完的血泪、写不完的小说、演不完的戏剧…女儿是水做的,水做的女子有水的柔情、水的妩媚、水的纯净、水的执着和水的刚性。

一旦遇上了、爱上了,便会将其当做全部。

现代女子还有事业可做,可古代女子呢?她们似乎是专门为爱而生、专门为爱而活的。

追求自由恋爱,追求人性的解放,《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桃花扇》李香君以及《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天仙配》中的七仙女、《琵琶记》中的赵五娘、《梁祝》中的祝英台等等,这些典型的爱情代言人,一样的真情挚爱、不一样的爱情观影响着千秋万代的人们去回味、去传唱。

关键字:朴素信仰付出专一自私过程忍耐惊世骇俗提纲: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封建的时代,封建礼教的压迫残害,这些奇女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以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位置,她的择偶标准。

纵观上下五千年来的古代男女之间的爱情实在是可圈可点。

那些戏曲中流传千古的或凄美或圆满的才子佳人的爱情佳话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多情男女。

一、《西厢记》崔莺莺的爱情观朴素而真挚的爱,可以冲破一切阻力,门第不能束缚爱。

崔莺莺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元稹的小说《莺莺传》中,后经元代王实甫改编成戏剧《西厢记》而被广为流传。

是一段典型的才子与佳人、大家闺秀与穷书生的爱情故事。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之所以会流传如此之广,几乎达到妇孺皆知的境地,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作者在读者面前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美丽女主角。

唤醒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期盼,达到心灵共鸣。

这位女主角崔莺莺是一个深沉、含蓄而又内敛的相国小姐,内心世界丰富。

她自小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因此她的心是海阔天空般的高远,她对爱情的渴望是充满着无尽美好的幻想。

在寺庙初遇到张珙的那刻“一世芳华仅为君开”,所有的爱情梦都寄托在张生一人身上,然而身处深闺的她一开始时胆怯的、惧怕的,对于如何冲破礼教的樊笼和未知的结局令她万分折磨。

一方面她的内心时刻涌动着纯粹而热烈的爱意:她可以月下隔墙吟诗,以诗传情来大胆表白爱意,饱尝了相思之苦。

另一方面,她的身份、她的封建家长对她的约束让她迈出的步子千回百转。

所以就有了莺莺理智借故挑起事端来试探张生的真心。

是否真的值得自己一生依靠。

最终热烈的情感和真挚的爱战胜了传统的礼教,使崔莺莺做出以身相许的决定。

终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完美结局。

我们在赞叹这个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的美人时、在品味这段旷世恋情的同时不难看出,情窦初开的莺莺为了自己真挚的爱,从最初的好感,到理智的试探,彼此的了解后,几经权衡,冲破封建礼教的门第观念,最终和心爱的人在一起。

期间跌荡起伏的情节,在束缚面前能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真爱,又大胆的去表达,并努力的去争取。

这些内心的挣扎,反映在高阁中的闺秀们,一样用自己的方式,追求真爱,在封建社会女人地位不高的情况下。

能冲破阻碍追求自由恋爱是和现代人的恋爱一样的。

莺莺的爱是伟大的。

是个把握自己命运的奇女子!二、《牡丹亭》杜丽娘的爱情观爱是完美的信仰,忠于自己的感受。

《牡丹亭》是明代汤显祖的著名剧作,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一种特别的意义,更是还原了一个经典的形象。

剧中写出生在官宦人家的小姐杜丽娘在后花园游园后睡着,梦中与一个年轻俊雅的书生相爱,醒后寻梦不得,竟然抑郁而终。

而在死前曾把自己的画像埋入亭子的下方。

三年之后,进京赶考的书生柳梦梅路过此地发现其画像并受丽娘鬼魂之托为其掘开坟墓,丽娘复活,柳梦梅中状元,有情人终成眷属。

杜丽娘用自已的方式解读了爱的另一种真谛。

爱是完美的信仰,忠于自己的感受。

这个故事是凄美的,用现在的目光审视,又是那么的不现实。

丽娘是凄苦的,她是生活在自己爱的信仰里,一个美好的梦境,在她心里已经勾画出美好爱情的向往,就像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她爱的是自己勾画的一个影子,就像在水中看到两个相依相偎的倒影,实际知识只有她一个人。

在封建的压迫下是那样的无奈和辛酸。

在这方面丽娘没有莺莺那样有一个爱的信仰,就努力的去争取,理智的分析爱的忠贞性、可行性。

最后作品用神话色彩,给这个女人的爱画了个完美的句号。

那是善良的人们的心声和向往。

杜丽娘是懦弱的,现实中她没有付诸实际行动,它代表了古时候大多数女子爱情的悲剧。

可她用死来反抗封建社会对女性、对感情的禁锢。

唤醒女人要追求爱的自由。

她是值得所有人去深思的,她的痴情与热烈、她的觉醒与抗争千百年来引起了多少痴情男女的共鸣。

三、《桃花扇》李香君的爱情观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至死不渝。

若要说爱的贞烈当属孔尚任剧作中的那个李香君了,《桃花扇》令多少人感心动耳,坠落风尘非本意,李香君本是武将之女,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家道败落被迫成为青楼卖艺不卖身的雅妓,她风华绝代的容貌、琴棋书画样样出众的才情使她被列入秦淮八艳 之一的行列,她让当地多少王孙公子、文人雅士为之倾倒,为求一见不惜一掷千金。

然而她偏偏爱上了身无分文的风流才子侯方域,自此素颜布衣、闭门谢客只等侯方域归来。

其间在面对强权威逼下她毫不犹豫一头撞在柱子上,打算以死明志,鲜血溅落在侯郎赠与她的定情物——一把绢扇上,被好友杨龙友拿去点染成一朵朵鲜艳的桃花,诉说着她与侯郎的缠绵缱绻的爱情故事。

如此可歌可泣的痴情烈女竟然在乱世中颠沛流离、患上绝症,经过数次的寻找、错过,然而和侯方域最后一面也没见着就香消玉殒...纵观李香君的爱情观。

她认为,如果那个人值得爱,那就要无怨无悔的付出,至死不渝。

她和侯方域的爱情中不仅有封建礼教的压迫,还有政治的压迫。

但李香君从显赫家世到沦落风尘。

她从未放弃爱的追逐,知道生命出现情投意合的侯方域。

她的内心终找到归宿。

她和侯方域褪去妓女和官宦的外衣,真心相爱,都是何其伟大的。

虽然是时代造成悲剧,可李香君能坚持自己对爱的信仰。

她对爱无怨无悔的付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女子们内心对爱的淳朴和坚韧。

作品中的李香君是一面旗帜。

四、《警世通言》杜十娘的爱情观爱是专一、活着的尊严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睿智的美丽女子,她虽误落红尘,过的是人间地狱般的生活,但是却活的超凡脱俗,她并没有对人生就此绝望,没有对命运妥协,她始终在计划有一天能从良,过普通人家女子的日子。

杜十娘的爱是建立在自身利益之上至上,她的爱带着十足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她和同时代的普通女子一样追求爱的专一性。

活着要有尊严,更为理性与现实。

她代表了当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青楼女子的普遍愿望。

她们要和平常人一样生活,那就要付出太多,在没有地位的羁叛,她们常常置于死地后生。

就是十娘的那份决断与刚烈,那份视金钱为粪土的品质打响了底层的使人们对美好爱情生活向往的第一枪。

十娘身为一代名妓,她不缺银子,甚至富的流油,可是这些并不是她想要的,她不想过整日卖身卖笑没有人格的日子,她想要的是和一个忠厚老实的男人好好过普普通通的日子。

她攒尽珠宝首饰与银两,只为跳出火坑而准备。

她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叫李甲的嫖客身上,聪明的十娘做事是万分谨慎的,尤其这还是自己的终身大事,她几次三番从各方面试探李甲的诚意,用计让自己从妓院解脱,用自己的真情打动、鼓励李甲,让李甲带自己走。

李甲在面对十娘的款款深情时或许有那么一刻是动了真情的,所以他答应带她走,只是在路途中清醒下来之后,摆在眼前的的难关让他后悔自己的鲁莽与冲动。

而恰逢此时孙富窥见十娘美貌便对李甲提出将十娘卖给自己,李甲竟然答应了,十娘在获知的刹那间一颗心跌入冰窖,她的愤恨足以激起这江里的千层浪涛!想这背信弃义的男人!想自己凄凉悲苦的一生,活着再无意义!于是她一句一声血泪控诉李甲的行径,一屉一盒珍宝抛洒自己残存的情义,这时的李甲才真正知晓十娘的诚意,伴随着十娘纵身跳入江水中李甲的悔恨冰冻三尺、再难融化。

命运捉弄人,世事变化太无常。

不能说十娘遇人不淑,也不能说李甲背信弃义,只能叹人们脑子里那根深蒂固的观念——身份对爱情与婚姻的影响。

杜十娘怒投百宝箱的事,昭示了她在希望破灭之后的绝望,把美好的希望带入大海,带到来世。

十娘用自己的死,唤醒世人为爱勇于斗争。

那些封礼教在真爱面前不算什么,有爱就要争取。

五、《长生殿》杨贵妃的爱情观爱是忠贞不渝,自私的。

清初洪升创作的戏剧《长生殿》讲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唐代唐明皇继位以来,励精图治,国势强盛,但他却从此沉溺色,下旨选美。

因发现宫女杨玉环才貌出众,于是册封为贵妃,两人对天盟誓,并以金钗钿盒为定情之物。

杨玉环自册封为贵妃,荣耀及于一门,其兄弟姊妹俱有封赏。

这年春日,唐明皇与杨贵妃游幸曲江②,秦、虢、韩三国夫人随驾,唐明皇因爱虢国夫人③不施铅华的淡雅之美,特命她到望春宫陪宴并留宿。

杨贵妃知悉后,醋性大发,言语间触怒了明皇,明皇一怒之下,命高力士将她送归相府。

此后,唐明皇坐立不安,后悔不已。

高力士将此情景报与贵妃。

杨贵妃遂剪下一缕青丝,托他献给明皇,明皇见发思情,命高力士连夜迎接回宫,两人和好如初。

杨贵妃新舞《霓裳羽衣曲》压倒梅妃④《惊鸿舞》。

自此,三千宠爱,集于一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