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知识整理(学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遗传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遗传:亲代与⼦代之间同⼀性状相似的现象。
2、变异:亲代与⼦代、⼦代与⼦代之间出现性状差异的现象。
3、遗传学模式⽣物——果蝇①只有野⽣型基因存在时,果蝇才长出红眼,该基因突变后,不再长出红眼。
②野⽣型发⽣突变后,出现黄体,则称该突变基因为黄体基因4、孟德尔的豌⾖杂交试验——选择豌⾖的原因: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花(闭花)授粉,没有外界花粉的污染;⼈⼯授粉也能结实。
易栽培,⽣长周期短;种⼦多,便于收集数据;具有许多稳定易区分的性状。
豌⾖花冠各部分结构较⼤,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成熟后,豌⾖种⼦保留在⾖荚内不会脱落,每粒种⼦的性状不会丢失。
第⼆章、第三章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是在配⼦形成过程中进⾏的⼀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包括两次连续的核分裂⽽染⾊体只复制⼀次,每个⼦细胞核中只有单倍数的染⾊体的细胞分裂形式。
2)过程:①减数分裂Ⅰ(最复杂最长)A、前期Ⅰ:细线期——出现姐妹染⾊单体,但染⾊质浓缩为细长线状,看不出染⾊体的双重性,核仁依然存在。
在细线期和整个的前期中染⾊体持续地浓缩。
偶线期——同源染⾊体开始联会,出现联会复合体。
(联会复合体=四联体=⼆价体)。
粗线期——染⾊体完全联会,联会配对完毕,缩短变粗,但核仁仍存在。
⼀对配对的同源染⾊体称⼆价体或四联体。
⾮姐妹染⾊单体间可能发⽣交换。
双线期——染⾊体继续变短变粗,双价体中的两条同源染⾊体彼此分开。
在⾮姐妹染⾊单体间可见交叉结构,交叉结构的出现是发⽣过交换的有形结果。
交叉数⽬逐渐减少,在着丝粒两侧的交叉向两端移动,这种现象称为交叉端化。
终变期——染⾊体进⼀步收缩变粗变短,便于分裂移动,分裂进⼊中期。
B、中期Ⅰ:核仁、核膜消失,各个双价体排列在⾚道板上,着丝粒分居于⾚道板的两侧,附着在纺缍丝上,⽽有丝分裂的中期着丝粒位于⾚道板上。
中期I 着丝粒并不分裂。
C、后期Ⅰ:双价体中的同源染⾊体彼此分开,移向两极,但同源染⾊体的各个成员各⾃的着丝粒并不分开。
遗传学的知识点

遗传学的知识点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个体间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化规律。
它涉及到基因、DNA、染色体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以这些知识点为基础,介绍遗传学的相关内容。
一、基因的概念和结构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基本单位。
它由DNA分子组成,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的结构包括启动子、编码区和终止子等部分。
启动子是基因的起始位置,编码区是基因的主要部分,包含了编码蛋白质所需的信息,而终止子则是基因的结束位置。
二、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状嘧啶)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功能主要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复制。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会复制自身,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三、染色体的结构和遗传规律染色体是细胞内DNA的组织形式,它包含了许多基因。
人类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
染色体的结构分为染色质和着丝粒两部分。
遗传学的研究发现,染色体遵循着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即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
四、遗传变异和突变遗传变异是指在基因或染色体水平上的遗传信息的改变。
它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等。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的部分区域发生改变,如倒位、易位等。
染色体数目变异是指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如三体综合征等。
五、遗传性疾病的研究遗传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研究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癌症等。
通过遗传学的研究,可以了解疾病的遗传方式、致病基因和相关的遗传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六、遗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遗传工程是利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进行基因改造的技术。
其中,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遗传工程方法,它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其具有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医学遗传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遗传学重点知识总结
1. 基本概念
- 遗传学:研究基因传承和基因变异的科学
- 基因: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序列
- 染色体:细胞核中包含基因的结构
- 基因型:个体的遗传信息
- 表型:个体的可观察特征
- 突变:基因发生的改变
- 遗传变异:基因型和表型在群体中的差异
2. 遗传物质
- DNA: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
- RNA:参与基因表达的分子
- 蛋白质:由基因表达产生的功能分子
3. 遗传模式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引起的遗传疾病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引起的遗传疾病
- X连锁遗传: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引起的遗传疾病,男性更容易患病
- Y连锁遗传:由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引起的遗传疾病,男性特有
4. 遗传疾病
- 单基因遗传疾病: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血友病等
- 多基因遗传疾病:由多个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 染色体异常疾病:由染色体结构或数量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等
5. 基因组学
- 基因组:一个个体的全部基因
- 基因组测序:对个体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 基因组变异:个体基因组中的DNA序列差异
6. 人类遗传学
-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和研究的国际合作项目
- 单核苷酸多态性:个体基因组中单个碱基的变异,如SNP
- 遗传咨询:通过遗传学知识为个体提供遗传疾病的评估和咨询
以上是医学遗传学的一些重点知识总结,仅供参考。
如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遗传学医生或相关专家。
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遗传学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1. DNA的结构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是由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组成的长链分子。
DNA的结构包括磷酸基团、脱氧核糖糖分子和碱基,其中碱基包括腺嘌呤(Adenine)、鸟嘌呤(Guanine)、胸腺嘧啶(Thymine)和鸟嘧啶(Cytosine)。
2. DNA的功能DNA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其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存储、复制、传递和表达。
DNA通过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来表达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3. RNA的结构与功能RNA是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的缩写,其结构与DNA类似,但在碱基配对中胸腺嘧啶被尿嘧啶(Uracil)代替。
RNA主要包括mRNA、tRNA和rRNA等,具有遗传信息传递和调控蛋白质合成的功能。
二、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1. 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的传递是指生物体将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其中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其目的是细胞增殖;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的有丝分裂,其目的是产生生殖细胞。
2. 遗传信息的表达遗传信息的表达是指DNA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表达为蛋白质的过程。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大部分功能酶和结构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控制着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三、遗传变异与突变1.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过程中发生的基因型、表现型及遗传频率的变化。
遗传变异是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变化及进化的基础。
2. 突变突变是指生物体的DNA分子发生的永久性的基因突变,其结果是导致个体遗传信息的改变,从而影响表型的性状。
突变是造成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遗传疾病1. 遗传疾病的分类遗传疾病是由单基因或多基因遗传缺陷引起的一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细胞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等。
完整版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整理3篇

完整版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篇:基因与遗传物质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生命科学。
通过研究基因与遗传物质,遗传学揭示了生命现象的本质,深入挖掘了基因组的细节,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遗传疾病。
一、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影响个体性状的遗传因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一般包括表现型、基因型、等位基因和基因座等概念。
表现型是指基因所表现的生物形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如眼睛颜色、身高等。
基因型是指个体所有基因的组合情况,包括杂合和纯合等。
等位基因是指同一基因座上的不同基因,如人类的血型基因有A、B、O等等。
基因座是指基因所在的特定位置。
二、遗传物质的种类
影响个体遗传特征的遗传物质分为DNA和RNA两种。
其中,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RNA是DNA的重要副产物,同时在调控基因表达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DNA的构成和作用
DNA是双链螺旋结构,由核苷酸组成,其功能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每个核苷酸由磷酸、五碳糖和核苷酸碱基组成。
碱基包括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等,它们以不同的方式配对,形成DNA双链的特殊结构。
四、RNA的种类和作用
RNA是单链螺旋结构,由核苷酸组成,其功能是通过转录和翻
译过程制造蛋白质。
RNA按照功能和结构分为mRNA、rRNA、tRNA等。
mRNA是信使RNA,存储从DNA转录过来的遗传信息,rRNA是核糖体RNA,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组成部分,tRNA是
转运RNA,将氨基酸带到核糖体上,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到
关键作用。
完整版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完整版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整理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表达。
常见的遗传学知识点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结构和功能、染色体遗传、基因表达和调控等。
一、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础,包括三个基本定律。
1.显性和隐性遗传定律显性和隐性是指两个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孟德尔发现,如果一个个体有两个相同的基因表现型,它就是显性的;如果两个基因不同,则表现为隐性特征,不表达。
2.分离定律分离定律是指在杂合子生殖过程中,两个基因的亚型在生殖细胞中是随机分离的,每个细胞只包含一个亚型,这样每个后代都有一半携带一个亚型,一半携带另一个亚型。
3.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两个基因的不同亚型是随机组合的,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基因型组合。
二、基因结构和功能基因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分为DNA和RNA 两种。
基因包括以下几种结构和功能:1.基因的结构基因通常由DNA序列编码,基因组成的DNA序列是由四个核苷酸(A、T、C、G)组成的,其中序列的排列方式决定了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
2.基因的功能基因具有不同的功能,包括编码蛋白质、调控基因表达、储存信息等。
3.基因的表达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为RNA,然后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
基因表达可以在转录、剪切、转运、翻译以及后期修饰等环节中进行调控。
三、染色体遗传染色体是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复制的结构,染色体遗传主要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变异。
1.染色体结构染色体结构主要包括染色体的形态、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的组成等。
2.遗传变异在染色体遗传中,遗传变异是指基因或染色体的序列、结构或数目的改变。
最常见的遗传变异包括核型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和单基因突变等。
四、基因表达和调控生物内部的基因表达和调控对于遗传学来说至关重要,它们包括:1.基因表达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为RNA,然后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
遗传学详细复习资料

遗传学名词解释1.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对等部位上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2.数量性状:表现型变异是连续的一类遗传性状。
3.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部分DNA转移到受体菌内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4.遗传力;可遗传变异占变异总量的百分比。
5.F’因子:F因子因为不正确环出而携带有细菌染色体一些基因,这种携带有细菌染色体片段的F因子称为F’因子。
6.胚乳直感:如果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7.广义遗传力:通常定义为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8.孟德尔群体:通过个体间的交配结果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以各种不同方式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
9.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它是指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表现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
10.复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种等位基因在遗传学上称为复等位基因。
11.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12.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13.母性影响:由于母本基因型的影响,使子代表现母本性状的现象叫做母性影响14.性导;是指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转移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
15.狭义遗传力:通常定义为加性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16.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彼此相同,遗传性质相似的一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本,一条来自父本。
17.基因:在DNA分子链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18.质量性状:表现型和基因型具有不连续的变异。
19.细菌的接合:是指供体细胞的遗传物质通过细胞质桥单向地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并通过交换而发生重组的过程。
20.雄性不育:即雄蕊或雄花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花粉,但雌蕊和雌花发育正常,能接受外来花粉受精结实的现象。
21.保持系:雄蕊,雌蕊发育正常,将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使不育性得到保持。
遗传复习资料

遗传复习资料遗传复习资料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物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中,遗传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遗传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的知识。
一、基本概念1. 遗传物质: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它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并通过遗传过程传递给后代。
2. 基因:基因是DNA分子中的一个特定片段,它编码了一个特定的蛋白质或RNA分子。
3. 染色体: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杂结构,它们携带了基因,并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遗传。
二、遗传的模式1. 显性遗传:当一个基因突变后,表现出来的性状会完全覆盖掉正常基因的表达。
2. 隐性遗传:当一个基因突变后,只有在两个突变基因都存在时,才会表现出来。
3. 部分显性遗传:当一个基因突变后,表现出来的性状介于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之间。
三、遗传的机制1.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转移等。
2.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3.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发生改变,导致基因的组合方式发生变化。
4. 基因转移:基因转移是指基因从一个个体传递到另一个个体,可以通过性繁殖和细胞分裂实现。
四、遗传的规律1. 孟德尔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提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隔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优势定律。
2. 隔离定律:孟德尔指出,在杂交过程中,两个纯合子基因会在子代中分离,并独立地传递给后代。
3. 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认为,在杂交过程中,不同基因的组合方式是独立的,互不影响。
4. 优势定律:孟德尔观察到,在杂交过程中,某些基因表现得比其他基因更为突出。
五、遗传的应用1. 人类遗传病:遗传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遗传病的发生机制,并寻找相应的治疗方法。
2. 作物改良:通过遗传学的知识,可以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作物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知识整理
绪论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
而现代遗传学是研究生物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
的传递与变异,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的科学。
2、变异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后代发生了变化,与亲代不相同的现象。
3、遗传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各方面相似的情况,本质上就是遗传信息(DNA)世代传递
的现象。
4、模式生物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
5、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的三大因素。
(看看就行 (1) 1856年, Mendel发现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Mendel提出的遗传因子就是基因。
2) 1909年Johannsen首先称遗传因子为基因(gene) 。
3) 20世纪初, Morgan等人用果蝇做实验, 发现连锁交换定律, 并建立染色体学说, 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 ,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与此同时, Emerson等人用玉米做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
4) 20世纪30年代, Muller用放射性处理果蝇, 研究基因的本质, 基因决定形状的问题。
5) 20世纪40年代, Beadle和Tatum研究链饱霉, 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学说, 把基因与蛋白质的功能结合起来,把基因概念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
Avery, Macleod和Mccarty等人从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中发现, 转化因子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6) 20世纪50年代, McClintock提出基因可以转座的概念, 以后证明了跳跃基因的存在。
7) 20世纪50年代, Hershey 和Chase用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有关基因的核心问题—DNA的自我复制。
8) 20世纪60年代, 中心法则提出, 三联体密码的确定, 调节基因作用的原理被揭示。
9) 20世纪70年代,基因操作技术发展起来, 基因概念进一步发展。
认识到基因与基因间有基因间区或, 基因的转译部分称为外显子(extron) ,不转译的部分称为内含子(intron) ,真核类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非编码区或隔开, 使阅读框不能连续, 这种基因称为隔裂基因 (split gene) 。
10) 近代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一个作用单位—顺反子, 一个顺反子内存在着很多突变位点—突变子, 一个顺反子内部可以发生交换, 出现重组不能由重组分开的基本单位叫做重组子。
所以一个基因是一个顺反子, 可以分成很多的突变子和重组子。
11) 1970年,分离出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随后一系列核酸酶按发现和提纯。
12) 1972年,Khorana等人合成了完整的CRNA基因。
13) 1973年,Boyer and Cohen建立了DNA重组技术。
可将外源基因插入质粒,并导入大肠杆菌使之表达。
以后用DNA重组技术生产出第一个动物激素--生长激素抑制因子。
14) 1976年,第一个DNA重组技术规则问世。
15) 1976年,DNA测序技术诞生。
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杜伯克曾说:人类的DNA序列是人类的真谛,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与这一序列息息相关,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有关…。
16) 1978年,Genentech公司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胰岛素。
17) 1980年,美国最高法院对Diamond and Chakrabarty专利案作出裁定,认为经基因工程操作的微生物可获得专利。
1981年,第一台商业化生产的DNA自动测序仪诞生。
18) 1982年,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第一个动物疫苗在欧洲获得批准。
19) 1983年,基因工程Ti质粒用于植物转化。
20) 1988年,美国授予对肿瘤敏感的基因工程鼠以专利。
21) 1988年,PCR方法问世;其发明人Kary Mullis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22) 1990年,美国批准第一个体细胞基因治疗方案。
23) 1997年,英国培养出第一只克隆绵羊多莉。
克隆羊“多莉”的诞生,标志着利用动物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已经成为现实。
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的重大突破,正在为人类像修理汽车一样,更换人体器官开拓越来越广阔的前景。
24) 1998年,日本培养出克隆牛,英美等国培养出克隆鼠。
25) 1986年3月,美国科学家杜伯克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癌症研究的转折点:测序人类基因组》的文章,这篇短文后来被称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标书”。
杜伯克说,正确的选择是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全测序,这样大的项目也应当由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携手完成
26) 2000年6月27日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谱”完成,被称为继原子弹、人类登月之后第三个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27) 2000年底拟南芥菜基因图谱的完成。
28) 2001年10月水稻两个模式植物基因图谱的完成,为人类改良农作物品种,推进第二次绿色革命提供了技术保障。
全球已有60多个微生物基因组的序列图公布。
威胁人类的主要疾病都可能找到新的治疗方法,人类的健康水平必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29) 随着人类和黑猩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遗传学研究将向灵长类系统树的其他分支深入。
目前,遗传学家们已经获得了大猩猩、恒河猴、短尾猴、星星、小毛猴和长臂猿的“低清晰度”基因组图谱,2007年,科学家们将会指出更加精致、无差错的基因组图谱。
此外,科学家还计划绘制出婴猴、树鼩、鼠狐猴的基因组草图。
如果研究按计划顺利进行,那么通过对所有基因组进行比较,科学家最终可以解释人类在进化途中是如何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分道扬镳的。
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在1900年被重新发现,到2000年人类基因组完整草图的公布,整整100年。
现在,人类基因组中大约3万个基因已被发现,1世纪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在不同细胞类型中找到每一个基因的蛋白质产物,然后确定这些蛋白质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互作用与此同时,遗传学研究的项目也将会涉及到农业、工业、医药和基础研究中的动物、植物、真菌、细菌以及病毒等的基因和蛋白质。
)看看就行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G1期、S期、G2期。
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
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
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
合成有关蛋白质和RNA,S期则完成DNA 的复制。
前期(重点)
〖细线期〗
细胞核内出现细长、线状染色体,细胞核和核仁体积增大。
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偶线期〗
又称配对期。
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两两侧面紧密相进行配对,这一现象称作联会。
由于配对的一对同
源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或“二联体”)
〖粗线期〗
染色体连续缩短变粗,同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DNA的片断交换,从而导致了父
母基因的互换,产生了基因重组,但每个染色单体上仍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
〖双线期〗发生交叉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开。
由于交叉常常不止发生在一个位点,因此,染色体呈现V、
X、8、O等各种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