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散热量计算
恒大电梯机房设计要求

电梯机房暖通要点适用范围:江浙沪地区洋房(高层,多层)、公寓。
设计要求一、通风设计要点:1.通风量计算:所有电梯机房均要求设机械通风措施,通风量根据电梯机房散热量计算(每台电梯通风量不得小于1000m3/h),通风量计算按下式计算:G=3600·Q/[(Tp-Tj)·C·ρ]G——通风量(m3/h);Q——机房散热量(kW),参考附表一数据计算;Tp——排风温度(℃),按40℃;Tj——进风温度(℃),取当地夏季通风计算温度;C——空气比热,1.0kJ/(kg·K);ρ——空气密度,标准气压下,40℃时约为1.12kg/m3。
2.排风机设计要点:a.选型:需选用壁挂式轴流风机,设计通风量不小于计算通风量的1.1倍;b.设计:需明确风机安装高度(风机底距机房完成面2.5m左右,尽量靠近发热源),风机自带防雨百叶,并配防虫网。
3.补风口设计要点:a.需注明为防雨百叶,并配10目防虫网,防雨百叶底距机房完成面0.25m。
b.风速控制2~3m/s(遮挡系数0.6)。
4.气流组织:排气扇和百叶风口原则上不可设于同一朝向,尽量对角布置,保证气流组织合理。
5.预留孔洞(土建提资)要求:a.排风机预留洞根据风机尺寸axb,预留(a+100)x(b+100)方洞,并注明洞底标高;b.补风口预留防雨百叶,配10目防虫网,并注明百叶底标高;二、空调设计要点:1.上海,浙江,江苏项目均要求设分体空调。
2.多台电梯合用机房,空调数量同电梯数量。
3.分体空调要求:a.带断电记忆功能,单冷壁挂式;b.空调外机需定位,并注明安装形式为挂墙或落地安装,若为挂墙安装,需明确安装高度,并注明由空调厂家配置支架等安装辅材;c.空调内机需定位,明确安装高度,并注明空调冷凝水排放点。
d.空调冷凝水管由空调厂家随机配送。
4.空调容量按下表选择:1.土建应预留空调、通风安装所需孔洞及空调室外机位置,具体要求如下:a.空调预留套管DN80(钢套管或PVC套管),并标明套管高度;b.空调室外机需有定位尺寸,基础定位、尺寸、做法由暖通专业提资给建筑专业,建施图中需准确反应;2.空调控制要求:a. 夏季室外气温过高时,关闭通风机,开启空调对机房进行降温。
机房散热量计算范文

机房散热量计算范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机房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然而,随着设备的不断升级和数据的爆炸性增长,机房中设备的散热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散热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导致设备过热,进而可能会出现设备故障,甚至损坏的情况。
因此,合理计算机房散热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机房中的设备如服务器、计算机、网络设备等都会产生热量,这部分热量需要通过散热来降温。
散热量的计算公式为:散热量(W)=设备数量×单个设备的功率(W)为了更准确地计算机房的散热量,我们需要了解机房中各个设备的功率和数量。
设备功率可以通过查看设备的技术参数手册或者询问设备供应商来获取。
设备数量则通过实际的机房设备配置情况来确定。
每个设备的功率需要考虑两个方面:静态功率和动态功率。
静态功率是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功率,动态功率是设备在高负载状态下的功率。
通常,我们采用设备的动态功率进行计算,因为机房中的设备经常处于高负载状态。
除了设备的功率和数量外,机房的散热量还需要考虑外界环境的影响。
机房的散热需要通过空调系统来实现,因此机房的温度和湿度也是计算散热量的重要因素。
计算机房的散热量不仅仅是为了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还需要考虑到机房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不仅会对设备造成影响,也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因此,在计算机房的散热量时,需要根据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来确定机房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计算机房的温度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之间,湿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对设备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计算散热量时,需要根据机房的大小、设备的数量和功率来确定机房的空调系统的冷却能力。
机房的散热量计算也需要考虑到机房的设计和规划。
优化机房的布局、机柜的设计、通风设备的配置等都可以减少散热量的产生。
此外,在选择设备时也应考虑设备的能效等因素,选择低功耗和高效的设备。
总之,机房散热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功率和数量、机房的温度和湿度、机房的设计和规划等多个因素。
电源机房散热量的估算

电源机房的散热量计算通信综合楼常设有高低压变配电机房、电力室、电池室、油机房等电源机房,各机房内的电源设备对环境温度和进风量有不同要求。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提出高低压变配电机房、电力室、电池室的散热量计算方法,以供参考。
一、通风设计的重要性出于综合造价等成本因素的考虑,近年来新建高层建筑的变配电机房多位于主楼地下层,随之带来机房内通风散热困难的问题。
如不加以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变配电设备的工作效率,甚至对设备造成严重损坏,发生停电事故。
以变压器为例:变压器的允许温度主要决定于绕组的绝缘材料。
若变压器的温度长时间超过允许值,则绝缘材料将因长期受热而老化,且温度越高,老化越快,变压器的使用寿命相应缩短。
使用年限的减少一般可按”八度规则”计算,即温度每升高8C,使用年限将减少1/2 。
当绝缘老化到一定程度时,在运行振动和电动力作用下,绝缘容易破裂,且易发生电气击穿而造成故障。
因此,变压器必须在其允许的温度范围内运行,以保证供电安全。
而工程中普遍采用的密封阀控铅酸蓄电池也对环境温度有较高要求。
低温,会使得电池容量降低,充电接收能力下降,充放电循环寿命下降;高温,会加快电池失水,甚至产生热失控效应,加剧板栅腐蚀,极板变形膨胀、电池外壳鼓胀或开裂,从而导致电池容量快速下降,电池寿命缩短。
蓄电池的工作温度可以在-5 C〜40C,但其最佳工作温度在20〜25C。
在25C的环境下蓄电池可获得较长的寿命,长期运行温度若升高10C,使用寿命约减少一半。
工程设计中,工程设计人员需对通信综合楼内各电源机房的散热量进行较准确估算,以便合理地解决机房内电源设备的通风散热问题。
、各电源机房的散热量估算电力设备的电能的损耗转化为热量散发到机房内,排风量应以能排除这些余热来确定。
1.高低压变配电机房(1 )变压器的散热量:变压器损耗为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之和,即:" P=" PO~ PB变压器的空载损耗(“ PO是固定值,只与变压器的容量以及电压的高低有关,一般在产品说明书或出厂试验报告中注明。
服务器发热量计算公式

服务器发热量计算公式IDC机房发热量计算方法、散热量计算案例前言:机房散热问题不仅仅应是动力空调专业独自解决的,所有电子设备都会产生热量,为了避免设备温度升高至无法接受的程度,必须使这些热量扩散掉,IDC机房的正常运作需要一个标准的温度,然而在数据中心机房中有很多因素会导致机房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到机房的正常使用和工作,必须了解封闭空间内设备的发热量以及其他常见热源所产生的热量。
高热密度问题的出现与电子计算机本身以及集成化程度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对机房精密空调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动力和冷却间颧是数据中心最普遍的问题,全世界很多数据中心因为低效的动力供给和冷却能力不能达到高密度设备的要求而过时,因此,在新建IDC机房时,将机房定位在高密度机房,将更有利于延长整体机房的使用寿命,计算设备或其他IT设备通过数据线传输的能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交流电源干线所消耗的能量基本上都会转换为热量,这样一来,IT设备的发热量就可以简单地等同于该设备的电力消耗量(均以瓦特为单位)。
IDC机房设备的发热量估算1、发热的根源: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从玻璃投入的太阳辐射热、人体散热、散湿、照明装置的散热、机房加湿产生的热负荷、新风负荷。
一个系统的总发热量等于它所有组件的发热量之和。
整个系统应包括IT设备及其他项,例如UPS、配电系统、精密空调、照明设施和人员等。
不过,可以根据简单的标准规则确定各项的发热量。
2、IT设备热负荷:(1)IT设备机箱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塔式、机架式和刀片式。
其中机架式和刀片式可以直接安装到标准19英寸的机架中。
目前数据中心的IT设备都采用这种方式。
(2)所以在计算IT设备热负荷时要考虑以下因素:IT设备的总功耗,就是将IT设备中的各个部件的功耗叠加,设备资料提供的是该设备的额定功率,额定功率功耗通常大于实际功耗,在实际运行中,设备功耗会根据工作状况发生一定的变化,但一般变动幅度不大。
(3)除了IT设备热负荷外,还有在工作中使用的测试仪器、线缆等其他组成了其他的热负荷,由于这些发热量较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计;UPS和配电系统的发热量由固定损耗和与运行功率成正比例的损耗三部分组成。
数据中心(IDC机房)暖通系统相关计算

IDC机房暖通专业相关计算汇总IDC机房设置有大量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都会产生热量,在数据中心机房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仪器中交流电源的能量几乎全转化成热量了。
从设备的电源消耗可推算出IDC机房热量的产生量,为了避免设备温度升高至无法接受的程度,必须使这些热量扩散掉,否则热量的积累将会导致故障,选择适合的通风或冷却系统,首先需要知道设备的产热量和散热空间,才可进行制冷系统设备的设计。
本文以某数据中心为例进行示例讲解。
一数据中心设计单模块174个6kW 机柜,总共6个模块机房。
单模块设置10台冷冻水型精密空调,八用二备,单台精密空调显冷量为140kW,循环风量为36000m³/h,送风温差为12℃。
制冷系统设置为4台750冷吨(2637kW)离心式冷水机组,三用一备。
1、冷水机组制冷量的确定冷水机组制冷量可按照IT负荷*1.2(包含建筑负荷)来计算。
IT负荷为6264kW,则单台冷机制冷量为6264*1.2/3/3.517=712冷吨,最终选择为750冷吨。
2、末端精密空调显冷量的确定精密空调制冷量可按照IT负荷*1.05(包含机房的建筑负荷等)来计算。
单模块机房IT负荷为1044kW,取单台精密空调显冷量140kW,则精密空调数量为1044*1.05/140=7.83,向上取整得出空调数量为8,空调数量/4=2向上取整得出备用空调数量为2,空调+备用=规划空调数量10台。
3、末端精密空调循环风量的确定可按照以下公式来计算根据上述公式可得精密空调循环风量为3600*140/1.18/1.01/12=35240m³/h。
最终选择36000m³/h。
4、蓄冷罐容量的选型选型原则:根据机房IT负荷Q计算冷冻水流量需求,蓄冷罐放冷时间15分钟来确定。
V=[Q*1.2/(ΔT*1.163)] *15/60例:IT负荷6264KW,供/回水温度,12/18℃,蓄冷供冷时间15分钟。
计算结果为V=[6264*1.2/(6*1.163)] *15/60=270m³。
机房空调送风量的计算方法

机房空调送风量的计算方法1、新风量机房新风量一般按以下条件确定:(1)卫生要求机房是人员长期停留的空间,新鲜空气量应保证人体健康要求,通常取30~40m3/(h·人)。
(2)保证机房正压要求为了防止外界环境空气渗入机房,干扰室内温湿度或破坏室内空气洁净度,需要用一定量的新风来保持室内正压。
通常室内正压应保持在5~10Pa。
不同窗缝情况下,内外压差为ΔH时,经过窗缝的渗透空气量,也可根据围护结构情况,用每小时的换气次数来确定,见表1。
表1.机房内维持正压时的最小换气次数系统新风量可取上述最大值。
2、机房总送风量G=ΣQ/c p(t N-t s)式中:ΣQ———室内空调总冷负荷(W),包括围护结构、人体、照明和设备散热量(设备散热量由生产厂家的产品样本提供);t N-t s———送风温差(℃),根据计算机设备对温度波动要求而确定,可见表2。
c p———空气比定压热容kJ/(kg·K),c p=1.01kJ/(kg·K)。
表2.送风温差和换气次数3、冷却机柜送风量在缺乏产品样本所提供的数据时,可按下式计算:G=Q/c p(t x-t s)式中:Q———机柜散热量(W),由产品样本提供;t x———机柜排风温度(℃),锗管元件可取26℃,集成电路可取28~30℃;t s———地板送风口送风温度(℃),金属地板可取17~20℃,木质地板可取16~19℃;(t x-t s)———送风温差(℃),不允许大于15℃;c p———干空气比定压热容[kJ/(kg·K)],c p=1.01kJ/(kg·K)。
机房设备的散热量计算公式

机房设备的散热量计算公式在现代社会中,机房设备已经成为各种企业和机构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然而,随着机房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扩展,散热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机房设备的散热量不仅影响着设备的稳定运行,还直接关系到机房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因此,了解机房设备的散热量计算公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散热量是指物体由于温度差而向外界传递热量的过程。
在机房中,设备的散热量主要来自于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和电路板的工作产生的热量。
一般来说,机房设备的散热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Q = m c ΔT。
其中,Q为散热量,单位为焦耳(J);m为物体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c为物体的比热容,单位为焦耳/千克·摄氏度(J/kg·℃);ΔT为物体的温度变化,单位为摄氏度(℃)。
在机房中,设备的散热量通常是以功率的形式给出,即单位时间内散热的能量。
因此,可以将上述公式进行改写,得到如下形式:P = Q / t。
其中,P为单位时间内的散热功率,单位为瓦特(W);t为时间,单位为秒(s)。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看到,机房设备的散热量与设备的质量、比热容以及温度变化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会根据具体的设备参数和工作环境来进行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设备的质量。
设备的质量通常可以通过设备的规格参数来获取,例如设备的重量等。
在进行计算时,我们需要将设备的质量转换为标准单位,即千克。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设备的比热容。
设备的比热容通常可以通过设备的材质和结构来确定。
一般来说,常见的设备材质如金属、塑料等都有相应的比热容数值。
在进行计算时,我们需要根据设备的具体材质来确定比热容的数值。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设备的温度变化。
设备的温度变化通常可以通过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环境温度来确定。
在进行计算时,我们需要根据设备的实际工作情况和环境温度来确定温度变化的数值。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得到设备单位时间内的散热功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会根据设备的功率来确定散热量的大小,并进一步进行散热设计和设备布局。
机房散热量计算

所有的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都要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必须排出到设备外部,否则热量的积累将会导致故障。
选择适合的通风或冷却系统,首先需要知道设备的产热量和散热空间。
热是一种能量,其度量单位是焦耳,BTU(British thermal unit,英制单位)和卡。
通用的计量标准是BTU/小时或焦耳/秒(焦耳/秒等同于瓦特),在实际应用中这两个单位会需要换算,计算公式如下:3.41 BTU/小时= 1 瓦特在计算机或其他处理信息的仪器中真正用于处理数据的电源能量是很少的,可以忽略不记。
因此,交流电源的能量几乎全转化成热量了,也就是说,从设备的电源消耗就可推算出热量的产生量。
制冷量取决于全部系统一个系统总的发热量是由所有产热设备相加得出。
产生的热量通常用表示为BTU/小时,也可以用其他单位表示,这个数据可以从设备的手册中得到。
将每个设备的发热量相加就得出整个系统总的值。
UPS作为一个特殊的例子在下面详细介绍。
很多IT设备的交流功率消耗(瓦特)可以在APC的UPS选择方案中找到,或者从设备的产品数据中也可查到。
若设备的耗电量由VA或电压-电流值的形式来表示,那么设备的伏安数也可以代替瓦来衡量热量的输出。
要是设备的功耗用安或安培表示,则用电流值乘以交流供电电压得出伏安值。
由于有功率因数存在,用伏安值来估算设备的发热量,其准确程度是比不上用瓦特来表示的,依据不同的设备会有0到35%的误差。
但是,这些估算方法都可以给出一个比较保守的,不会低估的设备发热量。
对于UPS散热量的确定由于UPS将功率从输入端送到输出端,因此在计算UPS的散热量时与其他IT设备时是有区别的。
UPS工作在不同的模式下,其产生的热量也是不同的。
在UPS的绝大多数运行时间内,是工作在普通状态下的,即把AC电源提供给被保护设备,这时UPS运行效率可以达到80%到98% 。
因此,UPS的无用功(或称功率损失)会在2%到20%之间,这部分交流输入功率会转化成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有的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都要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必须排出到设备外部,否则热量的积累将会导致故障。
选择适合的通风或冷却系统,首先需要知道设备的产热量和散热空间。
热是一种能量,其度量单位是焦耳,BTU(British thermal unit,英制单位)和卡。
通用的计量标准是BTU/小时或焦耳/秒(焦耳/秒等同于瓦特),在实际应用中这两个单位会需要换算,计算公式如下:
3.41 BTU/小时 = 1 瓦特
在计算机或其他处理信息的仪器中真正用于处理数据的电源能量是很少的,可以忽略不记。
因此,交流电源的能量几乎全转化成热量了,也就是说,从设备的电源消耗就可推算出热量的产生量。
制冷量取决于全部系统
一个系统总的发热量是由所有产热设备相加得出。
产生的热量通常用表示为 BTU/小时,也可以用其他单位表示,这个数据可以从设备的手册中得到。
将每个设备的发热量相加就得出整个系统总的值。
UPS作为一个特殊的例子在下面详细介绍。
很多IT设备的交流功率消耗(瓦特)可以在APC的UPS选择方案中找到,或者从设备的产品数据中也可查到。
若设备的耗电量由VA或电压-电流值的形式来表示,那么设备的伏安数也可以代替瓦来衡量热量的输出。
要是设备的功耗用安或安培表示,则用电流值乘以交流供电电压得出伏安值。
由于有功率因数存在,用伏安值来估算设备的发热量,其准确程度是比不上用瓦特来表示的,依据不同的设备会有0到35%的误差。
但是,这些估算方法都可以给出一个比较保守的,不会低估的设备发热量。
对于UPS散热量的确定
由于UPS将功率从输入端送到输出端,因此在计算UPS的散热量时与其他IT设备时是有区别的。
UPS工作在不同的模式下,其产生的热量也是不同的。
在UPS的绝大多数运行时间内,是工作在普通状态下的,即把AC电源提供给被保护设备,这时UPS运行效率可以达到80%到98% 。
因此,UPS的无用功(或称功率损失)会在2%到20%之间,这部分交流输入功率会转化成热量。
不同类型的UPS产生的无用功是由其设计电路结构决定的,可由下表估算出:
UPS热量的产出由此公式计算得出:
产热量(BTU/小时) = 负载功率(瓦特)x 无用功比例(由表1查出)x 3.41 (BTU转换常数)
注意:当UPS工作在电池放电模式或正在给电池充电时,它的产热量会增加,但这是很正常的。
UPS输出的这些能量并不需要特别注意,无须计算在通风冷却系统的设计容量中。
综述
一个电子系统总的热量输出是其中每个设备热量输出的总和。
热量的输出(BTU/小时)是设备自身的一个指标;但在技术手册中不一定能查到,也可以用设备的电源功率消耗来估算。
UPS的产热量可由技术手册中查到,或通过负载量和产生无用功比例计算得出。
在设计通风冷却系统时,应将容量考虑的大一些,以适应将来设备的增加而带来的额外热量。
工艺设备的散热量计算公式
工艺设备的散热量计算公式为:
Q=1000n1n2n3n4SN/η(W)
Q---------工艺设备散热总量
n1---------电机空量利用系数(安装系数),即最大实耗功率与安装功率之比,它反映了客定功率N的利用程度,一般为0.7~0.9 ;
n2---------同时使用系数,即房间内电动机同时使用的安装功率与总安装功率之比,根据工艺过程的设备使用情况而定,一般为0.5~0.8;
n3---------负荷系数,每小时的平均实耗功率与设计最大实耗功率之比,它反映了平均负荷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最大负荷的程度,一般可取0.5左右;
n4---------考虑排风带走热量的系数,一般可取0.5;
S---------蓄热系数,即电机散热的最大瞬时负荷与每小时实耗功率之比,三班班工作制取0.95,二班工作制取0.9,一班工作制取0.80;
N---------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安装功率);
η---------电动机效率(一般取85);
那么,现在我想请问:
如果有一个洁净无排风洁净室,二班工作制,室内有两台工艺设备,同时工作,每台设备的安装功率(N)都是6KW,n1(0.7~0.9)我们取0.8,n2(0.5~0.8)我们取1(因为是同时工作),n3我们取0.5, n4我们取1(因为是无排风),S我们取0.9。
那么这个洁净室工艺设备的总散热量应为:Q=1000n1n2n3n4SN/ηQ=1000×0.8×1×0.5×1×0.9×(6×2)/85
Q=360×12/85
Q=50.82 (W)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