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概述.
临床医学概论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 入食物、消化食物、吸收 营养和排泄废物。
消化酶的作用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 壁细胞分泌的物质,能够 分解食物,使其变得易于 吸收。
消化系统的疾病类型
炎症性疾病
如胃炎、肠炎等,由于感 染、免疫等因素引起。
肿瘤性疾病
如胃癌、肠癌等,由于基 因突变、环境因素等引起 。
功能性疾病
如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 等,由于胃酸过多、胃动 力不足等原因引起。
消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与循环系统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调节影响消化系统 的功能,消化系统也会影响神经系统 的状态。
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 统输送到全身各处,同时循环系统也 运输消化系统的代谢产物。
肝硬化案例
总结词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由于长期损伤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改变。
详细描述
肝硬化的常见原因包括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饮酒、脂肪肝等。随着病情发展,患 者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和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治疗肝硬化的方法包 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结肠癌案例
总结词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通常由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形成。
胃的消化
胃酸分泌
胃壁细胞分泌胃酸,胃酸能够激活胃 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 酸性环境。
胃的蠕动
胃通过蠕动将食物与胃酸、胃蛋白酶 充分混合,促进食物的消化。
小肠和大肠的消化
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小肠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分解蛋白质、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肝细胞分泌胆汁,胆汁能够乳化脂肪, 促进脂肪的消化。
消化系统与内分泌系统
生理学研究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

生理学研究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生理学是研究生命体系结构、生物化学及各生理系统功能以及其调节的学科。
人体的各器官系统密不可分,通过相互作用保持了人体稳定的内外环境。
下文将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四个方面,阐述它们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
1.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其主要的功能是为人体提供充足的氧气,通过排出二氧化碳来维持内环境。
呼吸过程由外呼吸和内呼吸两部分组成。
其调节主要体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化学感受器。
外呼吸指的是空气在外部环境和肺部之间的交换,其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运动神经控制肋骨外展收缩,胸膜膨胀和收缩,使肺的容积发生变化而引起气流进出肺部。
此外,中枢神经系统还可以通过调节心率、血压等,进一步调控呼吸。
内呼吸就是指在组织细胞内发生的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其调节主要通过化学感受器。
当人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或氧浓度降低时,感受器就会发送信号给中枢神经系统,促使呼吸频率和深度发生改变。
2.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两部分,其主要的功能是将氧和养分输送到组织细胞中。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主要体现在心肌细胞自身的特性及神经系统和荷尔蒙的影响。
心肌细胞自身的特性主要指自律性和兴奋性。
心脏可以自主地产生兴奋冲动,并通过导电组织传导到各部分,激发心肌细胞收缩。
此外,心肌细胞还具备内激素的调节能力,当心肌细胞伸展或缩短时,会产生肽类抑制因子和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物质可以调节心脏的兴奋性和收缩力。
神经系统和荷尔蒙是调节心血管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影响心率和心肌收缩力。
而荷尔蒙主要是通过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去肾上腺素等影响心肌细胞的收缩。
3.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将食物转化为可被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的重要系统。
消化过程主要由口腔、食管、胃及各种腺体组成,其调节主要涉及神经、激素及局部因素。
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来调节胃的运动。
动物消化学了解动物消化系统的生理与疾病

动物消化学了解动物消化系统的生理与疾病动物消化学:了解动物消化系统的生理与疾病动物消化系统是指由多个器官和组织组成的生物系统,旨在将食物转化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并排除不需要的废物。
作为一门研究动物消化过程的学科,动物消化学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动物的生理和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动物消化系统通常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脏等器官。
食物在经过这些器官时,会逐步被分解和吸收。
1. 食管:食管是一条管状结构,连接口腔和胃。
它通过蠕动运动将食物从口腔推进至胃部。
2. 胃:胃是一种扩大的器官,位于食管和小肠之间。
胃中存在有强烈的胃酸和消化酶,它们协同作用以将食物分解为更小的分子。
3.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主要有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成。
小肠内壁具有很多绒毛状的小突起,增加了其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
4. 大肠:大肠是连接小肠和直肠的结构,其功能主要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同时储存并排除体内废物。
5. 肝脏:肝脏是动物消化系统中最大的器官,具有重要的代谢功能。
它产生胆汁,解毒有害物质,并参与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
二、动物消化系统的生理过程动物的消化过程可以分为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阶段,这两个过程密切配合,完成对食物的彻底分解和吸收。
1. 机械消化:机械消化是指通过咀嚼、搅动、挤压等机械力量对食物进行细碎和混合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口腔和胃中。
2. 化学消化:化学消化是指消化酶通过水解作用将大分子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在胃中,胃酸和消化酶开始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而在小肠中,胰腺和小肠壁分泌的酶则负责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核酸等。
三、动物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1. 胃肠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是由食物或饮水中的有害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和腹痛等。
2.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指消化道黏膜出现溃疡病变的疾病。
其常见症状为上腹痛、恶心和呕血等。
3. 肝病:肝病包括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
消化系统解剖及生理功能

概述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 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 肛管)等部。 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悬韧带, 又称屈氏韧带)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 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 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 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2.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消化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1.口腔 口腔是消化道的开始部位,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牙齿损
伤以后,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咀嚼,因而会加重胃、肠的负担。
2.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无消化和吸收能力。
3.食道是物物进入体内的通道,可以蠕动将食物推入胃。时消化管道中最狭窄的部位,长约25cm。形态上食管最 重要的特点是有3处生理学狭窄。 第一处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离中切牙约15厘米。 第二处的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点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离中切牙约25个厘米。 第三处狭窄位于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离中切牙约40个厘米。
机械消化 Mechanical digestion 作用:粉碎:粗→细 ─┐ 搅拌:混合消化液 │形变 推进:推送食糜 ─┘
化学消化 Chemical digestion
作用:稀释:高渗→等渗─利吸收─┐
调PH:提供酶适宜环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变
水解:复杂→简单
─┘
(2)吸收 Absorption: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 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消化道
一消化道的解剖学构造 二消化道的组织学构造
二、消化腺
一肝 二胰
三、腹膜
一、消化道
一消化道的解剖学构造
1.口腔 2.咽 3.食管 4.胃 5.小肠 6.大肠
二消化道的组织学构造
1.黏膜层 2.黏膜下层 3.肌层 4.外层
1. 口腔
口唇 颊 腭 牙 舌
口腔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以骨性口 腔为基础表面覆以粘膜上皮和固有层 无粘膜肌层
3.作用:保护、消化、稀释作用
四、小肠的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维持基础压力、位置和形状
2.分节运动:图 小肠特有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舒缩运动
意 义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化学性消化 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吸收
挤压肠壁有利于血液与淋巴液的回流
3.蠕动:推送食糜图
小肠蠕动
第六节 大肠的功能
颈
第二节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概述
概念
1.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
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absorption: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
及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通过消化道粘膜进 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 1.机械性消化 2.化学性消化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肌肉组织的共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肝门的右前方有胆囊窝容纳胆囊
胆囊为梨形的囊状器官末端变细成胆囊管与 肝总管合成胆总管
胆囊的功能:储存和浓缩胆汁
2.肝的组织学构造
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每个肝小叶的中央贯穿一条小静脉称中央静脉 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形成板状 结构称肝板 肝板之间是肝血窦窦壁有肝巨噬细胞能吞噬异物 血液从肝小叶的周边经肝血窦流向中央汇入中央静脉
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物理性消化.

乳用牛品种一、口腔内消化1. 采食和咀嚼(1)采食:是指动物取得饲料的过程。
采食前动物依靠视觉和嗅觉去寻觅和鉴别食物,摄取适宜的食物送入口腔。
唇、舌和齿是动物的主要采食器官,但各种动物采食的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
牛采食主要依靠舌。
牛的舌较长,灵活而有力,舌面粗糙,能伸出口外,将饲草卷入口内。
由上颌齿枕和下颌门齿将草茎切断,或靠头部牵引动作将草扯断。
绵羊和山羊主要靠舌和切齿采食,绵羊上唇有裂隙,便于咬啃短草。
猪常以吻突掘地寻食,并依靠下唇和舌将食物送入口内。
舍饲时靠齿、舌和头部的特殊运动采食。
马主要靠切齿和上唇采食,马的上唇灵活,放牧时,可将草拨至上下切齿之间切断,并靠头部牵引动作把不能咬断的草茎扯断。
舍饲时,也靠唇的运动将饲料送入口腔。
动物饮水时,上下唇合拢,中间留一小缝,伸入水中,然后下颌下降,舌向咽部后移,使口腔内形成负压,将水吸入口内。
仔畜吮乳也是靠下颌和舌的节律性运动,使口腔内负压加大,将母乳吸入口腔内。
(2)咀嚼:饲料进入口腔后便开始咀嚼活动,咀嚼是指在咀嚼肌的收缩和舌、颊的配合运动下,食物在口腔内被牙齿压磨粉碎和混合唾液的过程。
牛、羊等反刍动物在采食时并不充分咀嚼,待反刍时再咀嚼;猪咀嚼食物比较细致;肉食动物咀嚼很不充分。
咀嚼的次数和时间与饲料的性质有关。
细碎、湿软的饲料比粗长、干硬的饲料咀嚼次数少,咀嚼的时间也较短。
由于咀嚼时,咀嚼肌加强,消耗大量的能量。
因此,事先对饲料进行加工(粉碎、浸泡等),可以节省动物的能量消耗。
咀嚼的作用是:①将饲料粉碎,破坏植物细胞的纤维素壁,暴露其内容物,有利于消化;②饲料粉碎后便于与唾液混合,以利于形成食团,便于吞咽;③反射性地引起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为下一部消化做准备。
2. 唾液分泌唾液是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口腔黏膜中许多小腺体所分泌的混合物。
(1)唾液的性状和成分:唾液为无色透明的黏性液体,呈弱碱性反应,比重1.001~1.009。
平均pH值反刍动物为8.2,猪7.32,犬和马7.56。
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与特点

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与特点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将身体内的食物分解、吸收,并排出体外。
消化系统的功能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了解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特点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特点。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是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的一个系统。
人类的食物从口腔进入体内,随后通过消化系统的不同部分逐渐消化吸收。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启动器。
人们在吃的时候,口腔的唾液腺会分泌唾液,该唾液会同时含有消化酶和消化液。
唾液酶可以将淀粉质变成多糖,消化液可以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
食道是一条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食物在口腔经过咀嚼、混合后,被压力推入食道进入胃。
胃是消化系统的大型消化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内。
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并将其转化为小肠易于吸收的物质。
胃酸和胃酶分泌在胃中,能快速分解蛋白质,将它们转化成小分子的氨基酸。
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消化器官。
它主要负责将食物和胃液中的混合物溶解和吸收,然后推进到大肠。
胰液和肝胆汁是为消化食物而特化的。
小肠上皮层面积较大,因此能吸收大量的养分。
大肠呈环状,可将小肠中无用的物质排除体外,避免身体对身体构成伤害。
最后,尿液排泄从肛门端进入膀胱,通过膀胱进行排泄。
二、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吸收营养物质:消化系统中的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器官。
小肠上皮面积大,和微细的绒毛小齿缝一样密集排列在小肠管壁上,形成了一种非常大的表面积,促进了养分的吸收。
2.分解食物:消化系统的其他部分,如口腔、胃和大肠的一些部分,就可以分解食物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或纤维质等。
3. 约束菌群:大肠对于对有益菌群的产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熟的有益菌群可以帮助人体进行免疫、调控肠道机能,预防肠道肿瘤等。
4. 排泄废物:消化系统对于体内孕育的废物的消除是至关重要的。
正常的消化系统会将废物从身体中释放,保持身体良好的平衡状态。
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消化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
这些器官共同发挥着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生理功能。
首先,口腔是消化过程的起始点。
在口腔中,食物被咀嚼、混合和润湿,同时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含有消化酶即唾液淀粉酶,可以降解淀粉并将其转化为糖类。
接着,食物从口腔进入食管。
食管是一个管状结构,它利用蠕动运动将食物推进到胃中。
这是消化过程的第二个阶段。
胃是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
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混合和消化食物。
胃壁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如胃蛋白酶和胃澱粉酶。
这些消化酶可以将蛋白质和部分淀粉类转化为更小的分子,以便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接下来,食物进入小肠。
小肠分为三个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在小肠中,食物与胰液和肝胆系统分泌的胆汁相结合,这些消化液包含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胆固醇酯酶等。
这些消化酶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物质进行进一步分解,最终形成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
最后,食物进入大肠。
大肠主要起到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作用。
此外,大肠还有菌群生态平衡的功能,有益维生素的合成和吸收,以及对未消化的物质进行浓缩和储存的功能。
最后,不消化的物质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总结来说,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咀嚼、润湿和降解食物的功能、合成和分泌消化酶的功能、将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功能、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的功能、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功能以及排除未消化物质的功能。
这些功能的正常发挥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和健康至关重要,不仅关乎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需求,也影响着整个身体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摄取各类营养物质,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维护消化系统的健康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与吸收
一、概述
动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作为新陈代谢的物质原料和能量来源。
营养物质来源于动物采食的饲料中,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其中无机盐、水和多数维生素可以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是结构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这些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在消化道内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葡萄糖等,才能被吸收利用。
饲料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饲料的成分或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饲料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方式有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三种。
在消化过程中三种消化方式是相互联系共同进行的,只是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和消化阶段,其中一种消化方式居于主导作用。
二、消化方式
饲料在消化道各部位的消化方式和特点各有不同,但可归纳为三种方式: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
1.机械性消化又称物理性消化,即通过咀嚼和胃肠运动对食物进行消化的过程。
其作用是将饲料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形成食糜,不断地向消化道后段推移,最后将经过消化和吸收后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2.化学性消化是指依靠消化腺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和植物细胞内酶的作用,将结构复杂的物质进行化学分解的过程。
其结果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多糖分解为单糖。
3.微生物消化是指栖居在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对食物进行消化的过程。
微生物的作用主要消化饲料中的纤维素,因而在草食动物的消化过程中尤为重要。
上述三种消化方式在消化过程中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进行的。
只是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和消化阶段,某种消化方式居于主导作用。
例如,
口腔以机械性消化为主,胃和小肠以化学性消化为主,反刍动物的瘤胃和单胃动物的大肠以微生物消化为主。
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消化道除口腔、咽、食管前部或全部和肛门括约肌的肌肉属骨骼肌外,其余部分都是平滑肌。
消化道平滑肌的舒缩活动是机械性消化的动力,能促进饲料的化学性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消化道平滑肌除了具有肌肉组织共同的特性如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等之外,还有其自身特性:
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比骨骼肌低,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也比较长,所以每次收缩的时间比骨骼肌长的多。
2.自动节律性离体的消化道平滑肌,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自动地进行有节律的收缩,但与心肌相比,其节律缓慢且不规则。
3.紧张性消化道平滑肌经常处于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称为平滑肌的紧张性。
这种特性使消化道内经常保持一定的压力,使胃肠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
消化道平滑肌的各种运动都是在紧张性的基础上发生的。
4.富有伸展性消化道平滑肌具有很大的伸展性,以能适应容纳食物的需要,如胃在进食后可容纳几倍于自身初体积的食物,而不发生明显的压力变化和运动障碍。
5.对某些理化刺激较敏感消化道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特别敏感。
如微量的乙酰胆碱可使平滑肌收缩,肾上腺素则使之舒张;当温度突然改变时,可明显地影响其收缩活动;如拉长或挤压,也可迅速引起其收缩反应。
四、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消化道的活动受内在神经系统和外来神经系统的双重支配,两者相互协调,共同调节胃肠功能。
1.内在神经系统又称肠神经系统,分布于食道中段至肛门的胃肠壁内,亦称壁内神经丛(图 6.1)。
包括位于消化道管壁黏膜下层的黏膜下神经丛和位于环行肌与纵行肌之间的肌间神经丛,由无数神经元和大量神经纤维组成,每一神经
丛内部以及两种神经丛之间都有神经纤维互相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消化道内的神经系统。
壁内神经丛内有两种神经元,一种神经元的轴突与平滑肌和腺细胞发生联系,由它调节局部运动和分泌;另一种神经元与胃肠壁上的感受器联系,传导机械或化学刺激所引起的冲动,这两类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实现局部反射。
如果切断外在神经,该反射仍可实现。
然而在整体情况下,内在神经系统的活动常受外来神经活动的调节。
2.外来神经系统消化道的外来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1)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起源于脊髓胸腰段的侧角,节前纤维在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前、后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随血管分布到胃肠道各部,进入壁内在神经丛。
交感神经兴奋可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运动减弱,但能使回盲括约肌和肛门内括约肌收缩。
(2)副交感神经:支配消化道的副交感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和盆神经。
迷走神经纤维分布至横结肠及其以前的消化道,盆神经纤维分布至降结肠及其以后的消化道。
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进入消化道在壁内神经丛中交换神经元,发出节后纤维支配胃肠平滑肌、血管平滑肌和腺细胞。
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运动加强。
五、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消化道不仅是消化器官,也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现已发现,胃肠黏膜内存在40余种内分泌细胞,其总量超过体内所有内分泌腺细胞的总和,它们分散地分布于黏膜层的非内分泌细胞之间,这些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
化学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
迄今已发现和鉴定的胃肠激素其化学结构均属肽类,故又称之为胃肠肽。
一
些原先发现于消化道的胃肠肽也存在于脑内,而原来认为只存在于脑内的神经肽,也在消化道内发现。
这些双重分布的肽类被统称为脑-肠肽。
已知的脑-肠肽有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促胃液素、P物质等20余种。
胃肠激素是调节消化器官活动的主要体液因素,但对体内其他器官的功能也
产生广泛影响。
胃肠激素对消化器官的生理作用包括:①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腺分泌;②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例如,抑胃肽有很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此外,胰多肽和血管活性肠肽等对生长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促胃液素等激素的释放均有调节作用。
③调节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这种功能被称为营养作用。
例如,促胃液素能刺激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