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概述剖析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由一系列器官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吸收和排出体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
它由唇、牙齿、舌头和腭等组织构成。
口腔的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并进行初步的消化。
当食物进入口腔时,唾液腺会分泌唾液,其中含有消化酶,如淀粉酶和蛋白酶。
这些酶开始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和蛋白质。
二、食管食管是将食物从口腔运送到胃中的管道。
它是一条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长管。
食管的壁由平滑肌组织构成,它通过蠕动运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三、胃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
它位于膈下腔中,是一个类似于袋状的结构。
胃的内壁有许多褶皱和绒毛样的结构,称为胃壁。
胃壁能分泌胃酸、胃酶和黏液。
胃酸有助于杀灭细菌,而胃酶则开始分解蛋白质。
胃壁还分泌黏液,以保护胃自身不受胃酸的腐蚀。
胃通过周期性的收缩运动将食物与胃液混合,形成半液状的物质,称为胃食糜。
四、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
它分为三个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小肠的内壁有无数的绒毛,呈现出类似于指状的结构。
这些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表面积,有助于吸收营养物质。
小肠还分泌消化酶,包括轻正白氨酸酶、胰蛋白酶和胆汁酸等。
这些酶负责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使其能够被小肠吸收。
五、大肠大肠是消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等部分。
大肠主要的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转化为固体粪便。
在大肠内,还生存着大量有益菌群,它们帮助消化和吸收。
六、肛门肛门是消化系统的末端,是大肠中的最后一段。
它的主要功能是排出体内的固体粪便。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对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消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个器官之间的紧密协作。
只有当消化系统正常运行时,我们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并保持身体的健康。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
它由多个器官组成,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本文将对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一、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通过咀嚼和混合食物,使其细碎并与唾液混合。
口腔的主要器官包括牙齿、舌头、唾液腺等。
牙齿负责咀嚼和切割食物,舌头则用以推动食物向咽喉进食道。
唾液腺分布于口腔内壁,它们产生唾液,含有消化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二、食道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它的作用是将食物从口腔顺利运送到胃部。
食道的壁由平滑肌组成,具有蠕动能力,通过蠕动运动将食物推送到胃部。
三、胃胃是位于腹部的一个扩张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混合食物,并分泌胃液来消化食物。
胃的内壁具有许多褶皱和小凸起,称为胃贲门,它们能够增加胃壁的表面积,以便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
胃贲门内分泌胃酸和消化酶,通过激素的调节,胃液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和杀灭细菌。
四、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其内壁有许多细长的绒毛,称为肠毛。
肠毛能够增加吸收表面积,提高食物的吸收效率。
小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与胃相连,是胆汁和胰液进入小肠的通道。
空肠和回肠则负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
五、大肠大肠是小肠之后的一段肠道,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未被吸收的残余物质转化成粪便。
大肠内壁上有很多微生物,它们能够帮助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和其他无法被人体消化的物质。
六、肛门肛门是消化系统的末端,负责排泄大肠中形成的粪便。
肛门周围有肛门括约肌,能够控制粪便的排泄。
排便是通过肛门括约肌的松弛和收缩来完成的。
总结: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
口腔用于咀嚼和混合食物,食道将食物从口腔送至胃部,胃负责储存和消化食物,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大肠吸收水分并转化成粪便,最后通过肛门排出。
消化系统的功能配合默契,确保食物能够被充分消化和吸收,为人体提供能量和养分。
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一、食管是连接口腔、咽腔和胃的通道。
其功能是把食物和唾液等运到胃内。
食管在起始部、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和穿越横膈处有3个生理狭窄,是异物嵌顿和肿瘤好发部位,行食管插管时应注意这些狭窄;食管壁由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组成,无浆膜层,门静脉高压症时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时可引起大出血。
二、胃胃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4个部分,上端与食管相接处为贲门,下端与十二指肠相接处为幽门。
通过胃蠕动和胃液分泌对食物进行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
胃壁分为4层,即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为腹壁脏层)。
黏膜层含有丰富的腺体,有贲门腺、胃腺、幽门腺,由3种主要细胞组成。
(一)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成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提供该酶生物活动所需要的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水解;盐酸还可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盐酸分泌过多会侵袭胃十二指肠黏膜,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内因子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结合,使其被回肠末端黏膜吸收。
如内因子缺乏,则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一)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在盐酸或已活化的胃蛋白酶作用下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参与蛋白质的消化。
(三)黏液细胞分泌碱性黏液,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侵蚀。
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食物,通过胃蠕动将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并促使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
胃完全排空一餐混合性食物一般需4~6小时。
三、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分为4段,依次为十二指肠球部、降部、横部、升部。
其中球部为消化性溃疡的好发部位。
胆总管与胰管汇合或分别开口于降部内后侧壁十二指肠乳头的顶部,胆汁和胰液由此进入十二指肠。
升部与空肠相连,构成十二指肠空肠曲而移行于空肠。
空肠与回肠之间无明显界限。
小肠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
四、大肠分为盲肠及阑尾、结肠和直肠3部分。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系列有序的器官,它负责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以便身体吸收和利用。
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保持健康和合理饮食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整理,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多个组织和器官。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这些结构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1. 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入口,它由牙齿、舌头和唾液腺等组成。
口腔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机械和化学消化。
牙齿通过咀嚼将食物切碎,使其更容易消化。
舌头则帮助推动食物向下咽喉。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的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2. 食道: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它通过蠕动的运动将食物推向胃部。
食道的内壁由平滑肌构成,它们的收缩和松弛推动食物的运动。
3. 胃:胃是一个位于腹部的袋状器官,它分泌胃液,并通过搅拌和混合食物来加速消化过程。
胃液中的胃酸和消化酶可以打破食物的蛋白质,将其转化为小分子。
4.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分为三个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它主要负责将食物分解为更小的营养物质,并吸收这些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循环。
小肠内壁覆盖着许多绒毛,增加了吸收面积。
5. 大肠:大肠是小肠的延伸,它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转化为粪便。
大肠内还存在着许多有益细菌,它们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
6. 肛门:肛门是消化系统的出口,它由括约肌组织控制着粪便的排出。
二、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机械消化、化学消化和吸收。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每个功能的作用。
1. 机械消化:机械消化主要发生在口腔和胃部。
口腔中的咀嚼运动将食物切碎,增加了表面积,便于化学消化的进行。
胃部通过搅拌和混合食物,使其更容易消化。
2. 化学消化:化学消化主要发生在口腔、胃和小肠。
口腔中的唾液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胃液中的胃酸和消化酶可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消化系统系统解剖

XX
胃位于腹腔左上方,大部分在左季肋部,小部分在上腹部。上与食管下端相连, 下与十二指肠球部相连。
胃的分层结构
黏膜层
黏膜下层
包括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具有分泌 胃液、保护胃黏膜免受机械和化学损伤等 功能。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丰富的血管、 淋巴管和神经。
肌层
浆膜层
由三层平滑肌构成,分别是斜行肌、环行 肌和纵行肌,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使胃 能够容纳食物并推动食物向肠道移动。
窦。
胆囊的形态与位置
胆囊呈梨形囊袋构造,位于右 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 构造内。
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 颈部连胆囊管。
胆囊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三 层组成。
肝脏和胆囊的生理功能
肝脏具有代谢、解毒、分泌胆 汁、免疫防御等功能。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浓缩和储 存胆汁,同时具有一定的分
泌功能。
肝脏和胆囊共同协作,完成胆 汁的生成、储存和排泄过程, 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
覆盖在胃表面的薄膜,与周围器官和组织 相隔。
十二指肠的形态与位置
十二指肠的形态
十二指肠呈C形,分为球部、降部、 水平部和升部四个部分。
十二指肠的位置
十二指肠位于腹腔后壁,紧贴腹后壁 第1-3腰椎的右前方,全长25厘米左 右。
胃和十二指肠的生理功能
储存食物
胃能够暂时储存食物,并通 过胃的蠕动将食物与胃液充 分混合。
食管特点
食管具有三个狭窄部,分别是食管起始处、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和食管通 过膈肌的食管裂孔处。这些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2023
PART 03
胃与十二指肠解剖
REPORTING
胃的形态与位置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解析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解析介绍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由多个器官组成,承担着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重要功能。
本文将对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一、消化系统的结构1.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它由牙齿、舌头和唾液腺组成。
牙齿用于咀嚼食物,舌头则帮助将食物推向咽喉。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含有消化酶,有助于食物的初步消化。
2.食道食道是一条管状结构,连接口腔和胃。
它通过蠕动的运动将食物推向胃部,这种运动被称为吞咽。
3.胃胃是一个位于腹部的扩张器官,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暂时储存,并进行部分消化。
胃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颗粒,形成称为胃液的混合物。
4.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它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
十二指肠接收胆汁和胰液,用于消化脂肪和蛋白质。
空肠和回肠则负责吸收营养物质。
5.大肠大肠是小肠之后的一段结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转化为固体粪便。
6.直肠和肛门直肠是大肠的末端,它负责储存粪便,而肛门则是排出粪便的通道。
二、消化系统的功能1.摄食消化系统的首要功能是通过口腔摄入食物。
牙齿的咀嚼和唾液的分泌有助于将食物破碎和润湿,为后续消化做准备。
2.分解在口腔和胃中,食物被分解成较小的颗粒。
唾液和胃液中的消化酶起着关键作用,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分解为更小的分子。
3.吸收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
它的内壁有许多细小的绒毛,增加了吸收表面积。
营养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供给身体各个部分的细胞使用。
4.排泄大肠负责将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转化为固体粪便,并吸收其中的水分和电解质。
粪便在直肠中储存,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5.调节消化系统还具有调节功能,可以根据身体的需要和食物的特性来调整消化过程。
例如,胃的酸度和肠道的蠕动速度可以根据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节。
结论消化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由多个器官协同工作,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其结构复杂,由多个器官组成,其功能是将摄入的食物进行消化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使之变成能够为人体所利用的形式。
本文将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对消化系统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结构:1.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点,其中包含有牙齿、舌头、唾液腺等。
牙齿的作用是将食物咀嚼成小碎片,舌头则可以将这些碎片混合和切碎。
唾液腺主要分泌唾液,其中含有多种酶,能够帮助消化食物。
2.食管:食管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其内部没有任何消化功能。
3.胃:胃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器官,其内部有众多的褶皱和腺体,其中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可以将食物进行消化和分解,同时其也具有抗菌的功能。
4.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部分,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其中,十二指肠和胰腺、胆囊相连,分泌的胆汁和胰液帮助消化食物。
空肠和回肠内部有众多的细小绒毛和微细的细胞,可以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入人体内。
5.大肠:大肠是将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水分和电解质重新吸收的地方,对于维持水分平衡非常重要。
二、功能:1.摄入:人体通过口腔摄入食物,在消化过程中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2.分解:唾液腺分泌唾液、胃分泌胃酸、胰腺分泌胰液、胆囊分泌胆汁等作用下,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容易分解的成分被消化和分解成更小的化合物。
3.吸收:小肠是消化道吸收的主要场所,各类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在小肠中被吸收入人体内。
4.排泄:在大肠中将未被消化或吸收的食物残渣、水分及电解质重新吸收,然后将剩余的废物及残留物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综上所述,消化系统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将摄入的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和排泄,维持身体健康。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饮食习惯,不要过度饮食和挑食,以免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消化系统解剖学

消化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主要负责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一套器官系统。
它由口腔、食管、胃和肠道组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消化系统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一、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它包括口腔腔腔、舌头、咽部和牙齿。
口腔腔腔分为上颌腔、下颌腔和腭腔,其中有许多舌腺和涎腺。
舌头是口腔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具有咀嚼和吞咽食物的功能。
牙齿则负责咀嚼和研磨食物,以便更好地消化。
二、食管食管是将食物从口腔传输到胃的管道。
它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全长约25厘米。
食管的壁由平滑肌构成,它通过蠕动运动将食物推送到胃中。
食管的上部有一个称为下咽部的特殊区域,它负责协调咀嚼和吞咽动作。
三、胃胃是一个位于腹腔中的扩张器官,呈马蹄形。
它位于食管下端,上端与十二指肠相连。
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混合食物,并分泌胃液用于消化。
胃壁由多层平滑肌组成,负责胃的收缩和蠕动。
胃液中含有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酶,可以将食物分解成较小的颗粒。
四、肠道肠道是消化系统最长的部分,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等。
十二指肠位于胃和空肠之间,是肠道中最短但最重要的部分。
它接收来自胃的食物,并分泌肠液、胆汁和胰液进行消化。
空肠是肠道中最长的一部分,主要负责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
结肠位于空肠之后,它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总结:消化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区域的学科。
通过对口腔、食管、胃和肠道的解剖学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消化过程,从而提高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通过本文所述的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为有关医学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重要知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 廖若莎
25
二、病因病机:
病因:有虚实之分。实证因孕母 体内积热,热伏胞中,遗于胎儿, 复加初生时口腔不洁,感染秽毒, 内外合邪,热积心脾,火热上炎口 舌以致发病。口为脾之窍,舌为心 之苗,脾脉络于舌,故发病以口腔 舌上多。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26
虚证者,多由胎禀不足,如早 产儿生长发育尚未完善,皮肤娇嫩, 容易损伤皮肤粘膜,引起本病。又 因久病、久泻,损伤脾胃,气阴皆 伤,虚火循经上炎,而致鹅口,白 屑散在稀疏,舌红,口干,烦躁。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17
授课内容
一、概述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三、诊断 四、鉴别诊断 五、辨证施治 六、临证心得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18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鹅口疮临 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熟悉病因病理;了解正常护理方 法。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19
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5
(1)口腔
有利条件
—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和吞咽功能 —双颊有发育良好的脂肪垫
不利条件 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
—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比较干燥 —<3月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
生理性流涎 多见4~6个月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6
(2)食管和胃
食管长度---新生儿及小婴儿食管约10cm
其下段肌肉发育差,常发生胃食道反流。
肝细胞和肝功能亦不成熟,屏障功能差
.
再生能力强
婴幼儿胆汁分泌较少,肝糖原储存少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10
(6)肠道细菌
胎儿消化道内无细菌
大多集中在结肠和直肠内,一般不致病
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肠道的致病菌有一
定的拮抗作用
当消化道功能紊乱时,肠道细菌大量繁
殖可进入小肠甚至胃而致病
2020/5/5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23
3.古代认识:
《 诸 病 源 候 论 ·鹅 口 候 》 中 论 述 :
“小儿初生口里白屑起,乃至舌上生疮, 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
《外科正宗·鹅口疮》对本病的特征 性表现作了进一步描述:“鹅口疮皆心 脾二经胎热上攻,致满口皆生白斑雪片, 甚则咽间叠叠肿起,致难乳哺,多生啼 叫。”
1.重点:临床特征、诊断依据与中 西医治疗要点。
2.难点:正确理解本病病因病机。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20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21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22
一、概述:
1.临床特征:鹅口疮是以口腔、舌 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为特征,因其 色白如雪片,又名“雪口”。
2.发病情况:多见于初生儿,尤其 是早产儿以及久病体虚,久泻的婴幼 儿,或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或激素。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27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28
[病机]
病位:主要在心脾,病久及肾。 现代医学认识:白色念珠菌感
染所致。
奶头,乳具污染或诊断:
1.临床表现 (1)主症及体征:口腔内、舌上满 布白屑,周围无充血,不易擦去,强 行擦去易出血。重者蔓延至咽喉,影 响吸奶及呼吸。 (2)多见于初生儿,尤其早产儿或 久病体弱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及激 素者。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30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31
2.辅助检查:
取白屑涂片检测,可见霉 菌丝及念珠菌孢子。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32
四、鉴别诊断
1.口疮:两颊、齿龈、舌上等处散在 或满布黄白色溃疡点,周围充血红肿, 疼痛,一般伴发热,多流涎。
—消化酶发育不成熟 —肠屏障功能差:全身性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8
(4)胰腺
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胰 淀粉酶活性较低不宜过早地
(生后3个月以前)喂淀粉类食物
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力 都较低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
和吸收不够完善。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9
(5)肝脏
年龄越小,肝脏相对愈大.肋缘下触及
消化系统概述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1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2
消化系统概述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3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儿童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4
(二)消化系统:
口腔、食管、胃、肠、胰腺、 肝脏、肠道细菌、小儿粪便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胃 —胃的位置---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
不成熟、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易导致溢乳和 呕吐
—胃的排空---因食物种类不同而异
胃酸和酶
—胃容量
2020/5/5
出生时---30~60ml
6个月---150~210ml
儿1科岁廖时若莎---250~300ml
7
(三)肠
有利方面 婴儿肠道相对较长
不利方面 —肠系膜长且固定性差:易发生肠套叠及肠扭转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13
母乳喂养粪便:
金黄色、糊状、不臭, 呈酸性反应。每日2~4次。
牛羊乳喂养粪便:
淡黄色、较干稠、有臭味,呈中性反应。每日 1~2次。
混合喂养粪便:
两者结合,添加副食后其接近成人,每日1次。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14
鹅口疮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15
病案
葛某,男,5个月。2006年12月6日就诊
口腔出现白屑一天,患儿因咳嗽2周,家人 予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咳嗽减轻,但昨 天发现口舌上有白屑,不欲饮食伴手足心 热,夜啼不眠,二便正常,舌红苔少。
查体;T37.4,咽稍红,峡黏膜及舌面可见较多 白屑,不易擦去,心(-),双肺呼吸音稍粗, 腹(-)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16
问题
1.中医诊断是什么? 2.此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儿科 廖若莎
11
七、肠道细菌 1.母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 2.人工、混合:大肠杆菌,嗜酸
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 3.断乳后:厌氧菌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12
(7)小儿粪便
胎粪----是由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 肠分泌物、胆汁及吞入的羊水组成。 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呈墨绿色、 粘稠、无臭味,可持续2~3天。
2020/5/5
儿科 廖若莎
24
《 幼 科 类 粹 ·耳 目 口 鼻 门 》 : “小儿初生口内白屑满舌上,如鹅 之口,故曰鹅口疮。此乃胎热而心 脾最盛重,发于口也。用发缠指头 蘸薄荷自然汁拭口内,如不脱,浓 煮粟米汁拭之,即用黄丹煅过出火 毒,掺于患处。”指出了本病之病 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
20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