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计算机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计算机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计算机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论文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主题。

本文旨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当前的研究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推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深度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应用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人类的水平。

此外,强化学习算法在游戏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比如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了世界冠军。

然而,人工智能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深度学习算法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进行训练,而获取大规模标注数据是一项非常耗时和困难的任务。

其次,深度学习算法的黑盒性质使得其解释性较差,难以理解其决策过程。

此外,人工智能在伦理和法律方面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和争议,比如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责任归属等问题。

二、大数据与数据挖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大数据的特点是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数据生成速度快。

数据挖掘是从大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一项重要技术。

近年来,大数据与数据挖掘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金融、医疗、电子商务等。

在大数据与数据挖掘领域,一些重要的研究方向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聚类分析、分类算法等。

例如,数据预处理是在数据挖掘之前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转换的过程,以提高数据挖掘算法的性能。

特征选择是从众多特征中选择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以减少数据维度和提高分类算法的性能。

三、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另外两个热门研究方向。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将计算和存储资源集中在云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

边缘计算是一种将计算和存储资源放置在离用户更近的地方,以减少网络延迟和提高用户体验的计算模式。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学院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职称1、引言JSP(Java Server Pages)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倡导、许多公司参与一起建立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

JSP技术有点类似ASP技术,它是在传统的网页HTML文件(*.htm,*。

html)中插入Java程序段(Scriptlet)和JSP 标记(tag),从而形成JSP文件(*.jsp)。

用JSP开发的Web应用是跨平台的,既能在Linux下运行,也能在其他操作系统上运行。

2、Jsp简介JSP技术使用Java编程语言编写类XML的tags和scriptlets,来封装产生动态网页的处理逻辑.网页还能通过tags和scriptlets访问存在于服务端的资源的应用逻辑。

JSP将网页逻辑与网页设计和显示分离,支持可重用的基于组件的设计,使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迅速和容易。

Web服务器在遇到访问JSP网页的请求时,首先执行其中的程序段,然后将执行结果连同JSP文件中的HTML代码一起返回给客户。

插入的Java程序段可以操作数据库、重新定向网页等,以实现建立动态网页所需要的功能.JSP与Java Servlet一样,是在服务器端执行的,通常返回给客户端的就是一个HTML文本,因此客户端只要有浏览器就能浏览。

JSP的1.0规范的最后版本是1999年9月推出的,12月又推出了1。

1规范。

目前较新的是JSP1.2规范,JSP2.0规范的征求意见稿也已出台。

JSP页面由HTML代码和嵌入其中的Java代码所组成.服务器在页面被客户端请求以后对这些Java代码进行处理,然后将生成的HTML页面返回给客户端的浏览器。

Java Servlet 是JSP的技术基础,而且大型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需要Java Servlet和JSP配合才能完成.JSP具备了Java技术的简单易用,完全的面向对象,具有平台无关性且安全可靠,主要面向因特网的所有特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发展迅猛,涵盖了诸多课题和领域。

本文旨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以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一、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重要分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能够模拟、扩展和延伸人的智能。

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技术备受关注。

相关文献中,LeCun等人于2015年提出了一种名为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简称CNN)的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网络安全领域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重要课题。

网络安全文献中,FireEye公司发布的报告《网络威胁趋势与威胁情报》提供了当前网络安全威胁的分析和展望。

该报告指出,恶意软件(Malware)日趋复杂和隐蔽,攻击手段多样化,网络安全形势严峻,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御策略。

三、大数据领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热门研究方向。

大数据文献中,Hadoop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计算框架,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并具备高容错性。

相关文献中,White等人在2005年提出了Hadoop的关键思想和技术特点,该文献为大数据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工具。

四、物联网领域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将各种感知设备和物理对象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和通信的网络系统。

在物联网领域,相关文献中,Gubbi等人于2013年对物联网的架构和应用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物联网的四个主要层级,即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和应用层,并探讨了物联网的安全性、隐私保护等关键问题。

结论:综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相关文献。

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数据和物联网是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

计算机专业毕业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

计算机专业毕业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

计算机专业毕业文献综述范文一、引言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毕业文献综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计算机专业毕业文献综述为主题,深入探讨其写作要点,包括如何选取文献、撰写范文等方面,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二、选题依据及目的在进行计算机专业毕业文献综述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选题的依据和目的。

计算机专业毕业文献综述主要是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综合性的梳理和总结,旨在从不同角度全面展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选题时,我们应选择当前研究比较热门、有一定研究基础和实际应用前景的方向,以保证文献综述的价值和意义。

三、文献选取在进行文献选取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确定研究范围:首先要明确文献综述的研究范围,确定主题和领域,避免过于宽泛或狭窄;2. 筛选文献来源:选择来自权威期刊、国际会议、知名学者等的文献,以确保文献的权威和可信度;3. 时间范围:尽可能选择最新的文献,关注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4. 多方面观点:选择来自不同观点和研究方法的文献,以使文献综述更加全面和客观。

四、文献综述范文下面我们以计算机视觉领域为例,给出一篇文献综述的范文,以供大家参考:计算机视觉领域文献综述1. 引言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对计算机视觉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梳理和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图像识别图像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Smith等人在《Deep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一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方法,取得了不错的识别效果,为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3. 目标检测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Jones等人在《A Survey of Object Detection Techniques》一文中,综合分析了当前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计算机文献综述

计算机文献综述

1 目的与意义当今世界处于信息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迅速更新的时代,这一客观现实对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必须有重大变革,才能满足21 世纪要求培养高层次、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而且具有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无法适应当前大信息量的教学内容需要,新型教学模式必须打破传统教室的时空限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资源,创造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式学习的环境。

这样的环境必须能够支持教师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学生自主学习、考试,教师和学生课后交流、答疑等教学环节[1]。

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在网络环境实施教学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2]。

目前,在很多高校中,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用到多媒体教室,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任课教师均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

上课的时候任课老师的一般做法是:对于容量小的课件使用软盘携带对于容量大点的用U盘或者光盘携带,再大点的用移动硬盘携带。

但是这样做的问题是:任课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花一段时间去做相应的准备;最使人头痛的是信息化教学信息量非常大,学生很难在课堂上短短的时间内吸收如此多的教学信息,而当学生想继续深入学习的时候,在课后是很难找到学习资料。

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发一个能存储、处理、传递教育信息的教学网站是势在必行的[3]。

除去一般的信息携带、传播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很多老师都有比较丰富、比较成熟的教学资料,包括文档、可见、视频、习题等。

但是大多数老师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各自为战,信息得不到整合,形成所谓的“信息孤岛”[4],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被白白浪费。

这既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学效果很差。

因此,急需一个统一的平台,将各位教师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而基于Web的教学网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统一平台[5]。

此外,在高校中还有个普遍的现象是:任课教师与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和一门课仅有的几次答疑时间之外,学生很少与教师交流[6],特别是如信息技术基础这样的公共课中教师与学生更是如此。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与引用规范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与引用规范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与引用规范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对相关文献内容的系统性分析和综合,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现有研究状态和发展趋势,为毕业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批判性观点支持。

同时,在文献综述中正确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也是学术诚信的体现。

为了准确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本文将对计算机系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与引用规范进行论述。

一、文献综述的格式要求文献综述需要满足一定的格式要求,以确保内容的整洁美观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系毕业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展开:1. 研究领域的概述:对于所研究的领域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包括基本定义、重要概念和研究背景等。

2. 文献收集:详细介绍搜索和筛选相关文献的过程,包括使用的数据库和检索词,筛选标准和文献数量等。

3. 文献分析:对选取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按照主题或时间顺序进行分类,并逐一分析和比较各个文献的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和创新点等。

4. 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研究方向。

5. 研究的意义:总结目前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分析其对该领域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书写文献综述时,可以适当使用图表、表格等辅助手段来清晰地展现相关文献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同时,还需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引文格式,以确保引用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二、引用规范的要求在计算机系毕业论文中,正确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是学术诚信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之一。

为了遵守引用规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引用格式和要求:1. 引用格式:引用文献时,可以使用不同的引用格式,如APA、MLA和Chicago等。

在选择引用格式时,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和论文模板中的规定进行选择和使用。

2. 引用内容:引用应包括文献作者的名字、出版年份、文章标题、期刊名称或会议名称、页面范围等信息。

对于在线资源的引用,还需要包括URL或DOI等标识符。

论文文献综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前瞻性研究

论文文献综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前瞻性研究

论文文献综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前瞻性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一直是科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门领域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果。

本文将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瞻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一、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近年来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已经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同时,强化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另一项重要技术,在机器人控制、游戏策略等方面也表现出色。

未来,人工智能有望在医疗诊断、智能交通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大数据与数据挖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还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数据挖掘作为大数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人们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将传感器、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各种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将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数字货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未来,区块链技术有望在金融、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量子计算量子计算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个前沿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量子计算的出现,为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量子计算有望在密码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瞻性研究涉及到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数据挖掘、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量子计算等多个方面。

计算机论文文献综述

计算机论文文献综述

计算机论⽂⽂献综述 本论⽂是⼀篇计算机类本科论⽂⽂献综述,关于认知计算的综述相关毕业论⽂参考⽂献格式范⽂。

免费优秀的关于计算机及认知科学及认知⽅⾯论⽂范⽂资料,适合计算机论⽂写作的⼤学硕⼠及本科毕业论⽂开题报告范⽂和学术职称。

下⾯由店铺带领⼤家简单了解⼀下。

计算机⽂献综述 本论⽂是⼀篇计算机类本科论⽂⽂献综述,关于认知计算的综述相关毕业论⽂参考⽂献格式范⽂。

免费优秀的关于计算机及认知科学及认知⽅⾯论⽂范⽂资料,适合计算机论⽂写作的⼤学硕⼠及本科毕业论⽂开题报告范⽂和学术职称论⽂参考⽂献下载。

【摘要】认知计算是⼈⼯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模拟⼈脑的计算机系统,近年来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得到⼴泛关注.⽂中介绍了认知计算的相关概念,归纳总结了认知计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对计算机和⼈脑的区别分析,对认知计算的研究难点和重点进⾏了论述,提出认知计算的近期⽬标和远期⽬标,最后给出认知计算的未来展望. 【关键词】⼈⼯智能,认知计算,计算机系统,⼤数据 认知计算(Cognitive Computing)源⾃模拟⼈脑的计算机系统的⼈⼯智能.90年代后,研究⼈员开始⽤认知计算⼀词,以表明该学科⽤于教计算机像⼈脑⼀样思考,⽽不只是开发⼀种⼈⼯系统[1].传统的计算技术是定量的,并着重于精度和序列等级,⽽认知计算则试图解决⽣物系统中的不精确、不确定和部分真实的问题,以实现不同程度的感知、记忆、学习、语⾔、思维和问题解决等过程[3].⽬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实现类似⼈脑的认知与判断,发现新的关联和模式,从⽽做出正确的决策,显得尤为重要,这给认知计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前国外关于认知计算的研究早于国内,但都属于较为前沿的研究领域,发表的相关⽂献较少,因此系统地了解认知计算,归纳总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认知计算未来发展⽅向具有⼀定的重要意义,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试图给出较为准确的认知计算发展综述. 1.认知计算的由来及定义 认知是⼈类的⼀个复杂⾏为动作,是⼈们推测和判断客观事物的⼼理过程,是在过去的经验及对有关线索进⾏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信息的理解、分类、归纳、演绎和计算,⼈类的认知活动包括思维、语⾔、定向和意识4部分. 认知科学源于20世纪50年代,该名称于1956年的⼀次信息论的科学讨论会上提出.60年代,认知科学开始发展起来.1976年,《认知科学》期刊创刊,1979年由Roger Schank, Allan Col lins, Donald Norman及其他⼀些⼼理学、语⾔学、计算机科学和哲学界的学者共同成⽴了认知科学协会,使认知科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个备受关注的学术研究领域.90年代,有⼈将认知科学定义为研究智能和智能系统的科学[4].如今世界上已有60多所⼤学拥有认知科学的相关课程.对于认知科学的含义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总体上,认知科学是⼀门以现代科学的观点,⽤科学的⽅法研究⼈的精神世界的学科.认知科学是包含了⼼理学、语⾔学、神经科学和脑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哲学、教育学、⼈类学等许多不同领域学科的⼀门⼴泛的综合性科学.其中认知计算是认知科学的⼦领域之⼀,也是认知科学的核⼼技术领域,认知计算对于未来信息技术、⼈⼯智能等领域均有着⼗分重要的影响. 认知计算最简单的⼯作是说话、听、看、写,复杂的⼯作是辅助、理解、决策和发现.认知计算是⼀种⾃上 ⽽下的、全局性的统⼀理论研究,旨在解释观察到的认知现象(思维),符合已知的⾃下⽽上的神经⽣物学事实(脑),可以进⾏计算,也可以⽤数学原理解释.它寻求⼀种符合已知的有着脑神经⽣物学基础的计算机科学类的软、硬件元件,并⽤于处理感知、记忆、语⾔、智⼒和意识等⼼智过程.认知计算的⼀个⽬标是让计算机系统能够像⼈的⼤脑⼀样学习、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脑与电脑各有所长,认知计算系统可以成为⼀个很好的辅助性⼯具,配合⼈类进⾏⼯作,解决⼈脑所不擅长解决的⼀些问题.认知计算时代,计算机将成为⼈类能⼒的扩展和延伸.认知计算意味着更⾼效的信息处理能⼒、更加⾃然的 ⼈机交互能⼒、以数据为中⼼的体系设计,以及类似⼈脑的⾃主学习能⼒,这为⼈类应对⼤数据挑战开启了新⽅向. 理想状态下,认知计算系统应具备以下四个特性[5]. 第⼀,辅助(Assistance)功能.认知计算系统可以提供百科全书式的信息辅助和⽀撑能⼒,让⼈类利⽤⼴泛⽽深⼊的信息,轻松成为各个领域的“资深专家”. 第⼆,理解(Understanding)能⼒.认知计算系统应该具有卓越的观察⼒和理解能⼒,能够帮助⼈类在纷繁的数据中发现不同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决策(Decision)能⼒.认知计算系统必须具备快速的决策能⼒,能够帮助⼈类定量地分析影响决策的⽅⽅⾯⾯的因素,从⽽保障决策的精准性.认知计算系统可以⽤来解决⼤数据的相关问题,⽐如通过对⼤量交通数据的分析,找出解决交通拥堵的办法. 第四,洞察与发现(Discovery).认知计算系统的真正价值在于,可以从⼤量数据和信息中归纳出⼈们所需要的内容和知识,让计算系统具备类似⼈脑的认知能⼒,从⽽帮助⼈类更快地发现新问题、新机遇以及新价值. 2.认知计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认知计算受到了政府、研究机构以及研究⼈员的⾼度重视.2002年,美国国家科学基⾦会(NSF)和美国商务部(DOC)共同资助了⼀个雄⼼勃勃的计划“聚合四⼤技术,提⾼⼈类性能”,将纳⽶技术、⽣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看作21世纪四⼤前沿技术,并将认知科学视为最优先发展领域,主张这四⼤技术融合发展,并描绘了这样的科学前景:“聚合技术以认知科学为先导.因为⼀旦我们能够在如何、为何、何处、何时这四个层次上理解思维,我们就可以⽤纳⽶科技来制造它,⽤⽣物技术和⽣物医学来实现它,最后⽤信息技术来操纵和控制它,使它⼯作”.在欧洲,由欧盟资助的聚合技术及其对社会科学与⼈⽂科学的影响项⽬也同样强调了认知科学的重要性.在学术研究界,2006年由IBM阿尔马登研究中⼼发起了2006年认知计算会议,该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在加州⼤学召开了认知计算会议.美国国防⾼级研究计划署信息处理技术中⼼2003年开始资助的认知计算项⽬的重点也是研制⼀种能够对环境、⽬标和⾃⾝能⼒进⾏思考,具有学习能⼒,能与使⽤者互动并解释其推理,以及应对突发事件能⼒的认知计算机系统.近年来IBM公司成为认知计算的研究先锋,2011年,IBM开发的neurosynaptic(神经突触)计算机芯⽚为现代认知计算的研究拉开了帷幕.2012年,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举⾏的“超级计算机⼤会”上,IBM发布了其关于认知计算的最新研究成果――《Compass:⼀个认知计算架构的可扩展的模拟器》,这种芯⽚技术是模拟⼀个⼈脑,并且完成⼈脑的各种功能[6].2013年10⽉2⽇,IBM 研究院宣布成⽴“认知计算研究联合会”.据了解,以IBM沃森(Watson)为代表的认知计算系统通过对⼤数据进⾏实时运算和分析,实现了⾃主学习并拥有了类似⼈脑的能⼒,它有效地提供信息,并且按我们的条件在⼈们每天⾯对的众多的⾃然语⾔内容⾥搜寻关键知识.并且已经成功应⽤于医疗、⾦融和客户服务等领域,以其更加智能、精准的⼤数据分析能⼒,降低误诊、拯救⽣命和提升客户体验.IBM近⽇⼜宣布将与卡内基梅隆⼤学、⿇省理⼯学院、纽约⼤学和伦斯勒理⼯学院四所⼤学合作制造⼀种类似⼈类⼤脑的计算机,将能够处理⾃然语⾔和⾮结构化数据,像⼈类⼀样通过经验进⾏学习. 我国对认知科学及认知计算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研究是对国外相关研究的介绍和总结.国内涉及该领域的研究⼈员多数是哲学、⼼理学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许多研究虽然涉及认知计算技术,但多数将其纳⼊⼈⼯智能的研究,很少使⽤认知计算这⼀概念,⾄今还没有关于认知计算的综述⽂章.2008年国家⾃然基⾦委员会发布了“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重⼤研究计划,重点包括多模态信息协同计算、⾃然语⾔(汉语)理解、脑-机接⼝、驾驶⾏为的认知机理和⽆⼈驾驶车辆集成验证平台等领域,该重⼤计划的实施将有⼒地推动我国认知计算领域相关研究的发展,截⽌到⽬前已在视听觉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视听觉信息计算以及与视听觉认知相关的脑-机接⼝等关键技术⽅⾯取得重⼤突破.2013年10⽉11⽇,在北京举办以“从⼤数据到认知计算”为主题的认知计算研讨会,达成“我们已经进⼊了认知计算(Cognitive Computing)的新时代”的共识,2013年11⽉13⽇在MDCC 2013移动开发者⼤会上中国⼯程院院⼠李德毅发表了题为《⼤数据时代的认知计算》的演讲,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国学者对认知计算技术⽅⾯研究的⾼度重视[7]. 3.认知计算⽬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类的认知主要依靠⼤脑来实现,为了能够让机器像⼈⼀样具有认知能⼒,有必要深⼊探讨和研究⼈脑与计算机在存储和处理信息时的区别,来确定认知计算的研究⽬标以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就⽬前⽣物学家和神经学家对⼤脑研究成果可知,⼈类⼤脑将记忆和存储整合成⼀体,重量⼩于3磅,占⽤体积⼤约两升,却⽐灯泡更加节能,⼈脑⼤约包含1011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约有103~104个树突及相应的突触,形成极为错综复杂⽽灵活多变的神经⽹络,虽然每个神经元的运算功能⼗分简单,且信号传输速率也较低(⼤约100次/秒),但由于各神经元之间形成的⽹络结构具有极极度并⾏互连功能,使⼈的⼤脑能够⾼速处理复杂信息.⼈类⼤脑的运⾏就像是⼀个⼤规模并⾏分布式处理器,属于事件驱动⽅式,也就是说它对其所处环境中的事物做出反应,活动状态时耗能较少,休息状态下更少.⼈类⼤脑会重复利⽤神经元,并突触、异步、并⾏、分布式、缓慢、不具通⽤性地处理问题,是可重构的、专门的、容错的⽣物基质,并且⼈脑记忆数据与进⾏计算的边界是模糊的. ⽽现代计算机是基于冯诺依曼结构的⼆进制存储和中央处理器的分离机制,它的运⾏⼤部分是按照顺序依次进⾏的,并由⼀个时钟控制.这个时钟就像是军乐队的⼀个指挥,将每⼀个指令和每⼀份数据驱动到下⼀个位置――就像有⾜够空位的⾳乐抢椅⼦游戏.随着时钟增速以更快驱动数据处理速度,功耗也随之⼤幅上升,甚⾄在休眠时这些机器也需要⼤量的电能.更重要的是,编程是必不可少的.它们由电线连接,并且容易出现故障.它们善于执⾏的是预定义的算法以及分析⼯作.⼀般情况下计算机使⽤固定的数字化的程序模型,同步、串⾏、集中、快速、具有通⽤性地处理问题,数据存储与计算过程在不同地址空间完成. 由此可知,⼈类⼤脑和现代计算机具有完全不同的架构,它们的存储和处理机制完全不同,⽆论我们再努⼒多少年,以现代计算机为基础的认知计算⽆法模拟⼈脑的功能和实时反应,不能像⼈类⼤脑⼀样实现灵活⽽⾼深的认知过程,完成这个任务需要⼀个新颖的架构,这正是认知计算⽬前⾯临的难点和重点. 怎么写计算机本科毕业论⽂ 播放:30680次评论:7010⼈ 认知计算是⼀项系统⼯程,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前研究学者公认的认知计算的四⼤关键技术为以下四个⽅⾯[6]. 第⼀,在认知计算最顶层的是机器学习、⾃然语⾔理解和⼈机交互等技术. 第⼆,⼤数据技术,包括以什么样的⽅式来存储、组织、管理及分析⼤数据等. 第三,计算机的架构.认知计算系统所要求的计算能⼒远⾼于我们今天所能提供的计算能⼒.因此,如何实现以数据为中⼼的系统设计也是当前⾯临的挑战. 第四,在认知计算系统的底层还需要实现原⼦及纳⽶等技术⽅⾯的突破. 在上述认知计算的四个关键技术中,由于⼈脑与计算机有着本质区别,就⽬前认知计算的研究现状,其研究⽅向应该分为近期⽬标和远期⽬标,其中近期⽬标是认知计算的研究重点,远期⽬标是认知计算的研究难点. 作为认知计算的近期⽬标就是在计算机上尽可能像⼈类⼀样实现具有辅助、理解、决策和洞察与发现的能⼒,通过研究⼈类的认知机理,建⽴计算机认知模型,然后⽤计算机模拟⼈类认知的过程来处理实际问题,如⽬前正在处于研究阶段的⼈⼯智能机器学习、⾃然语⾔理解、视听觉信息的识别以及智能⼈机交互技术的研究等,⽽基于计算机的任何认知研究成果都⽆法实现机器认知的实质突破. 认知计算的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范⽂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论⽂范⽂数据库⼤学⽣适⽤: 硕⼠学位论⽂、研究⽣论⽂ 相关参考⽂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开题报告: 论⽂模板、论⽂前⾔职称论⽂适⽤: 技师论⽂、职称评副⾼ 所属⼤学⽣专业类别: 怎么写论⽂题⽬推荐度: 优秀选题 作为认知计算的远期⽬标应该是研究⼀个具有与⼤脑存储结构相似的电⼦⼤脑,新的电⼦⼤脑完全不同于⽬前的计算机存储和处理机理,⽽它像⼈类⼤脑⼀样实现灵活⽽⾼深的认知过程,为此我们需要不懈的努⼒,真正弄清⼈类⼤脑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机理,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软硬件设计实现在存储和处理⽅⾯具有新机制的全新电⼦⼤脑结构,⼒争创造⼀种能够与真正⼈类⼤脑相⽐拟的新型智能机器. IBM阿尔马登研究中⼼在这个⽅⾯进⾏了有益⽽尖端的研究,给认知计算的未来发展带来信⼼.他们设计了神经形态⾃适应塑料可伸缩电⼦系统,为⼤脑的接线图绘制地图并开始⼈⼯合成,2009年5⽉他们成功地模拟建⽴了⼀个由10亿个神经元组成的系统,⼤约相当于⼀个较低等哺乳动物的⼤脑,系统结构同今天的计算机完全不同.存储器与处理器组件被紧密结合在⼀起,它没有时钟,操作是不同步的、事件驱动的,也就是说,它们没有预定的次序或时间表,像⼈类⼀样依赖的是学习⽽⾮编程.但其处理速度是实际事件发⽣速度的千分之⼀,不⾜以执⾏⼈类基本⾏为:觅⾷、打架、逃跑和交配. 2012年9⽉该实验室模拟⼤脑建成了⼀个较⼩版本的硬件装置,只有256个神经元、26.2万个可编程突触和6.5万个学习突触,并且这台机器运⾏能耗跟⼤脑的耗能在同⼀个数量级上.基于其原⽣态能⼒,这个“⼩型⼈脑”可以进⾏空间导航、机器视觉、模式识别以及联想记忆等,并可以基于证据⽣成假设.它有⼀个“⼼灵之眼”,可以辨别出事物背后的模式,例如根据⼀个潦草的笔记,对其实际所代表的数字做出较为准确的猜测,这⼀成果已经⽐我们前寒武纪的祖先优秀了. 4.认知计算的未来展望 在下⼀个计算时代,计算系统将具备学习、适应和感知的能⼒,这将从根本上改善⼈们的⽣活、⼯作和⼈际交往的⽅式,这就是认知计算时代,计算机将成为⼈类能⼒的扩展和延伸.认知计算意味着更⾼效的信息处理能⼒、更加⾃然的⼈机交互能⼒、以数据为中⼼的体系设计,以及类似⼈脑的⾃主学习能⼒,这为⼈类应对⼤数据挑战开启了新⽅向. 可以相信,随着认知计算技术的发展,认知计算系统所具备的四个层次的特性――辅助、理解、决策、发现,将是⼈类⾯对⼤数据时代的挑战、做出智慧决策的保障.百科全书式的信息辅助和⽀撑,让⼈类可以利⽤⼴泛⽽深⼊的信息,轻松成为各个领域的“资深专家”,⾮凡的观察和理解能⼒,帮助⼈类在纷繁信息中发现其内在的关联和涌现的趋势,快速决策能⼒,帮助⼈类定量地分析影响决策的⽅⽅⾯⾯,降低失误,保障决策的精准性,发现及洞察能⼒,将实现从“演绎”到“归纳”的突破,真正让机器具备类似⼈脑的“认知”能⼒,帮助⼈类发现当今计算技术⽆法发现的新洞察,新机遇及新价值. ⽬前作为认知计算系统的先锋,IBM的沃森系统已经应⽤于医疗、⾦融和客户服务等领域,以其更加智能、精准的⼤数据分析能⼒,降低误诊、拯救⽣命和提升客户体验. 2013年9⽉18⽇国家⾃然基⾦委公布2013年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文献综述1 目的与意义当今世界处于信息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迅速更新的时代,这一客观现实对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必须有重大变革,才能满足 21 世纪要求培养高层次、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而且具有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无法适应当前大信息量的教学内容需要,新型教学模式必须打破传统教室的时空限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资源,创造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式学习的环境。

这样的环境必须能够支持教师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学生自主[1]学习、考试,教师和学生课后交流、答疑等教学环节。

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在网络[2]环境实施教学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目前,在很多高校中,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用到多媒体教室,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任课教师均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

上课的时候任课老师的一般做法是:对于容量小的课件使用软盘携带对于容量大点的用U盘或者光盘携带,再大点的用移动硬盘携带。

但是这样做的问题是:任课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花一段时间去做相应的准备;最使人头痛的是信息化教学信息量非常大,学生很难在课堂上短短的时间内吸收如此多的教学信息,而当学生想继续深入学习的时候,在课后是很难找到学习资料。

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发一个能存储、处理、传递教育信息的教学网站是势[3]在必行的。

除去一般的信息携带、传播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很多老师都有比较丰富、比较成熟的教学资料,包括文档、可见、视频、习题等。

但是大多数老师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各自为战,信息得不到整合,形成所谓[4]的“信息孤岛”,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被白白浪费。

这既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学效果很差。

因此,急需一个统一的平台,将各位教师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而基于[5]Web的教学网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统一平台。

此外,在高校中还有个普遍的现象是:任课教师与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和一门课仅[6]有的几次答疑时间之外,学生很少与教师交流,特别是如信息技术基础这样的公共课中教师与学生更是如此。

很多学生课下有问题,或者日常生活中遇到了计算机方面的问题,都找不到人解决。

而很多问题对于老师来说,只是很简单的小问题,一句话就能解决。

但是由于缺乏交流沟通的时间和平台,这样的小问题却得不到解决。

教学网站建成之后,师生可以通过网络解决师生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师生之间可以通过[7]教学网站进行实时和非实时交流。

总之,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学网站就是利用信息1技术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使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

另外,在校园内开展网络教学,将极大地丰富网上教学资源,并且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能力,这对蓬勃发展的远程教育来说将有积极的[8]推动作用。

2 教学网站研究领域概况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网络教学的发展,纷纷将其列入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中,力争在未来人才的培养中处于领先地位。

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国外发达国[9]家的网络教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例如在美国,几乎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网络教学系统,它们有自己的高带宽的专用网络,完全满足了高质量的实时媒体的传送和交互。

美国是当今世界网络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

在美国,网络大学开设的学历、学位课程达到 4.9 万门,基本覆盖了美国高等学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44%的美国高校向全社会提供网络教育,至少有 200 万美国人接受网上课程教育。

早在 1996 年克林顿政府就宣布要把教育广泛架构在 Internet 上,2000 年以前把每一间教室和每一个图书馆,都联到Internet 上。

1998 年美国更是投入 510亿美元的巨额预算用于实施该计划,旨在使每个公民都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

迄今为止,网络教育己经成为美国人才教育与培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英国,政府在 1998 年就以立法形式规定,在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中 6%必须作为学校专款专用的计算机购置费,以保证英国中小学都能连接 Internet 网。

1997年,提出了“全国学习网”计划:将英国 3.2 万所中小学全部联网,使 45 万名中小学教师和 900 多万名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和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

同时,要求全国大专院校、图书馆、博物馆和研究机构都要和“全国学习网”联通,使该网成为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的渠道,达到创建网络化“知识社会”的目的。

据报道,最近英国正预备投入大批资金致力于英联邦共同体国家虚拟大学的建设。

在日本,邮政省和文部省用 400 亿日元的资金,在中小学校彼此之间以及与社会各机构之间建立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并连接 Internet。

政府从 2000 年开始,把教师的培训“信息设备操作”课程列为教师培训学分制的计算机考核范围中。

在新加坡,政府制定了计划,在 1997 至 2002 年的 MIT 总体教育信息化规划中,投资 20 亿新元用来购置电脑、为学校建立全面的网络、开发软件及教材和教师培训等。

国内的网络教学虽然发展较晚,但其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

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倡导校园数字化并且大力发展校园网建设,各高校网络环境正日趋成熟,这为基于网络的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网络基础,使得基于网络的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2传播成为可能。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网络教学已经初具规模。

除了经国家批准的 68 家教育试点高校之外;经 Google 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在“网上教育”目录下,共列出网上教育公司 62 家,网上教学门户站点 89 个,各类远程培训和职业教育机构 46 家,网上教学管理系统 115 个。

网络教学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

许多高等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上学校,将许多课程的教学都搬到了国际互联网上,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

3 现有系统存在的不足与研究方向[10]1. 教师备课、制作课件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用笔备课、用粉笔讲课。

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授课,因此必须制作电子讲义和多媒体课件。

而现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技术支持,教师备课素材少、环境差,往往费了很大力气也难以完成高水平电子讲义;由于教师不是多媒体专业制作人员,他可以写好课件脚本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制作,因此课件制作低水平重复严重。

[11]2. 高水平教师和热门课程教师资源缺乏现在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纷纷实行学分制。

但是由于物理条件的限制,热门课程学生很难选上,大师讲学很多学生听不上,学分制受到很大限制。

[12]3. 学生自主学习条件差受资源的限制,原来以到图书馆借参考书为主的自学方式难满足当今学生学习的需要,如果能够提供充足的 CAI 课件,特别是网络交互式的精品课件,将极大地改善学生的自学条件。

[13]4. 传统考试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随着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传统的笔试费时费力,并且很难及时掌握学生的[14]5. 师生交流不方便传统的师生交流多采用面对面的答疑形式,效率很低;而师生交流的另一个途径是布置与批改作业,传统交作业本的方式教师批改作业很不方便,特别是需要上机处理的作业,收发作业本既繁琐,又浪费时间。

4 尚待研究的内容针对现有系统的以上不足之处,设计并实现一个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网站。

通过该教学网站,将各位教师的教学文档、课件、视频的教学资源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并且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

再通过习题、测试、在线考试等环节实现教学效果的评估。

而通过师生交流模块,为教师和学3生在课外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这样的课程教学网站可以极大的改变现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1] 基于网络的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D].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2009:31-35. [2] 梁伟.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思考[J]. 上海: 新课程(教研版).2009,(09): 37-38.[3] 黄玉莉. 网络教育交互平台的探讨[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7, (1):122-125. [4] 周光礼, 张文静.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七年回望——一个政策评价框架的初步运用[J].大连: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01): 20-21.[5] 张强. 网络课程现状调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7): 87-88. [6] 陈明.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SQL SERVER 2000[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78-79. [7] 王君学, 田明. 网页设计与制作Dreamweaver8[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123-124. [8] 范次猛. 电子技术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 廊坊师范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31-32.[9] Robin Schreier Hohman. Campus Web site built in a flash[J]. Network World, 1999. 61(7): 85-96.[10] Tasakasumio, GinbayashiJun. Latestprogressandtrends inJava,EJBtechnologi es[M]. Fujitsu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Journal 2004, 40: 85—93.[11] 刘媛春, 罗云翔. 基于JSP的动态网页技术[J]. 成都: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5. 20(4): 398-401.[12] 张海藩. 软件工程导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3] 何隽. 浅谈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建设[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 110-115. [14] 王国辉. JSP数据库系统开发完全手册[M]. 北京: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