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词汇角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一点思考
心理词汇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英语词汇教学理论

心理词汇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英语词汇教学理论心理词汇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英语词汇教学理论英语词汇是听力、阅读和等技能形成的基础,词汇的学习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全过程。
然而,词汇学习令教师和学生倍感困惑和苦恼,虽然经过一番努力,但是仍然没有明显效果。
本文拟从心理语言学中的心理词汇理论着眼,谈谈它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一.心理词汇的界定心理词汇(mental lexicon),也叫内部词汇(internal lexicon)是指存储在长时间记忆中的词汇即词汇的心理表征。
它不仅包含了词的意义、拼写、发音,搭配关系等语言知识,还包含了百科知识、个人经验等非语言体系的(Carroll,2000)。
二.影响词汇提取的因素词汇的提取是指激活某一词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影响心理词汇提取的因素主要是语音、语义、语境、词频。
1.语音效应。
Forster的search models 认为词的拼写特征和词的语音特征在心理词汇中是按照词频组织起来的,也是激活心理词汇的重要部分。
2.语义效应。
词与词之间的语义联系是最主要的联系。
Canas发现,辨认有语义联系的词(如nurse-doctor)比无意义联系的词(如office-doctor)要快。
3.语境效应。
语境效应指的是语境可以促进词的辨认,解决词的歧义。
Morton提出的Logogen Model认为激活单词的两种方式是感觉输入和上下文信息。
4.词频效应。
ForsterChambers(1973)的实验数据表明,高频词的提取速度要比低频词快71毫秒。
一般说来,词的使用率越高,提取越容易,提取所需时间就越短。
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
三.心理词汇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词汇作为语言构成系统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建构语言大厦的基本建筑材料。
下面将结合心理词汇理论来探讨一下词汇教学的方法。
1.词汇的语音教学。
词在语音上的联系主要由“澡盆效应”(bathtub effect)体现:也就是像一个人躺在澡盆中头和脚是伸在澡盆外一样,词的前部和后部的音节比中间部分的音节特征更显著,也就更容易被记住。
心理词汇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心理词汇对词汇教学的启示【摘要】引言部分介绍了心理词汇对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为正文部分的内容打下基础。
正文部分首先探讨了词汇教学中的心理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动机、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影响。
接着介绍了心理词汇的分类,包括情感词汇、动作词汇等,为教学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
然后介绍了心理词汇的应用方法,包括记忆技巧、联想方法等,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词汇。
最后分析了心理词汇对教学策略的影响,指出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来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心理词汇对词汇教学的启示,强调了心理因素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心理词汇, 词汇教学, 启示, 心理因素, 分类, 应用方法, 教学策略, 结论1. 引言1.1 引言教学中的启示】的引言部分:2. 正文2.1 心理词汇对词汇教学的启示心理词汇对词汇教学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在学习词汇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词汇教学中,学生往往会遇到记忆困难、理解困难、应用困难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与心理因素有关。
了解和应用心理词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词汇的分类也对词汇教学有着重要启示。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词汇可以分为形式词汇、含义词汇、使用词汇等不同类型,而不同类型的词汇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词汇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掌握词汇。
心理词汇对教学策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词汇。
教师也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等方式来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
2.2 词汇教学中的心理因素词汇教学中的心理因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会直接影响词汇的掌握。
一个注意力集中和记忆力好的学习者会更容易记住新的词汇,而一个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力差的学习者则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专业词汇教学

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专业词汇教学心理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语言的认知、习得、产生和理解等各个方面。
在大学英语专业中,词汇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交流和表达的基本单位。
结合心理语言学的视角进行大学英语专业词汇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认知在心理语言学中,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认知现象。
词汇的认知包括词汇的存储、习得、产生和理解等方面。
在词汇的存储方面,心理语言学研究了词汇在大脑中的存储方式和组织结构,以及词汇之间的联系和关联。
在词汇的习得方面,心理语言学研究了词汇的习得规律和影响因素,例如语境、语言输入和输出等。
在词汇的产生和理解方面,心理语言学研究了词汇的产生和理解的认知过程,以及词汇的意义构成和词义关系等。
了解词汇认知的心理机制对于词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心理语言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词汇教学的原则,以便更好地实施词汇教学。
教师要注重词汇的存储和组织,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词汇网络,使他们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词汇。
教师要注重词汇的习得规律,尤其是在词汇的语境运用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逐渐地掌握和运用词汇。
教师要注重词汇的产生和理解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了解词汇的意义构成和词义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词汇。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习得需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词汇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针对大学英语专业的词汇教学,可以根据心理语言学的视角,设计一些适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语言输入和输出,逐渐总结出词汇的规律和特点。
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和体验词汇,提高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
心理词汇理据探析及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心理词汇理据探析及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谷 利 红 刘小 杏
【 河北 金融学 院外语 教学 部 河北
保定
0 0 0J 71 0
摘 要 :心 理 词 汇 是 当前 心理 语 言 学和 二 语 习得 领 域 的研 究热 点 。本 文 系统探 讨 了心理 词 汇理 据 ,揭 示 心 理 词汇 习得 的规 律 ,有 针 对 性 的 给 出有 助 于提 高词 汇教 学效 果 的 措 施 ,意在 为 我 国 英语 词 汇教 学提 供 有 益 的 启 示 。 关键 词 :心 理 词汇 分层 网络模 型 激 活扩散 模 型 遗 忘 曲线 词 汇教 学
理 词 汇 的提 取 等方 面的 理据 ,揭 示 心 理词 汇 习 得 的规 律 ,探讨 制 定 高效 的词 汇 教学 策 略 ,为我 国 的英语 词 汇教 学提 供参 考和 借鉴 。
一
征 。例 如 ,在 英 语词 汇教 学 中 ,当涉 及 到分 类 关系 的新 词 时 ,就 可 以 使用 分 层 网 络模 型 的 图形 结构 对 新词 和 其他 词 之间 的关 系 进 行 讲 解 ,这样 可 以 以最小 的记忆 成 本 存储 最大 的记忆 信息 量 。如 图 2所 示 ,在讲 解 l n这 个词 的 时候 ,可 以使 用该 层 次结 构 。 i o 很 显然 。这 种词 汇 教 学方 法 具有 独 特 优点 。首 先 。这种 方 法
wi et l a d
d n skct o  ̄ t:a
、
心 理词 汇的组 织
图 2 分 层 网络 词汇教 学 法
现有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心理 词 汇 的组 织 主 要是 通 过语 义 网络 的 形式 进行 的 。对 于心 理词 汇 的语义 及语 义表 征 , C l n 等人提 出 ol s i 了分层 网络 模 型 和激 活 扩散 模 型 。这 两个 模 型对 语 义 及语 义 表征 的假 设 ,在 某 种 程度 上揭 示 了词 汇 处 理 的 大脑 机 制 。
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专业词汇教学

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专业词汇教学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增多,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词汇教学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教授英语专业词汇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语言学视角出发,探讨大学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词汇在语言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词汇是语言输入的基本单位,也是语言输出的基本材料。
词汇量的大小和词汇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
而在留学、考试和职业发展等方面,英语词汇的掌握程度更是至关重要的。
词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英语专业教学的重点之一。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汇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语音、记忆等多个渠道来接受和处理词汇信息。
了解学生的信息加工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词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出发的词汇教学方法1. 多感官刺激法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接受和处理信息时,学习效果更好。
在词汇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声音、动作等多种方式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和记忆词汇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视频来展示词汇的意义和用法,通过音频材料来帮助学生练习听力和发音,或者通过动作和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
2. 语境教学法语境对于词汇的学习和记忆至关重要。
通过将词汇放入具体的语境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并且更容易记忆。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实际的交流和表达中学习和使用词汇。
通过对话、故事、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交际中运用词汇。
3. 认知心理学法三、在大学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中的策略1. 个性化教学策略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信息加工方式是不同的。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学策略。
浅析心理词汇及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并行提取模型认为, 词汇的知觉输入可以同时激活多个候补词 , 在
处理信息时 ,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思维同时起作用。 而根据词汇
1 心理词汇 的理论 研究
1 心 理词 汇 的基本 概念 . 1
的组织 网 络特点, 并行模型更适合心理词汇的提取。
1. .2心理词汇的提取的影响因素 3
心理词汇 。 又叫“ 内部词汇”“ 、心理词库” “ 、大脑词库” 心理 或“
1 . 3心理词 汇 的提取
关键 词 : 心理词 汇 ; 词汇教 学 ; 义 启动 ; 境 效应 语 语
中图分类号 : 1 . H3 9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2 1 (0 2 0- 0 30 17- 1 12 1)60 7 - 2 - -
1 . l 词汇的提取的分类 .1 、 3 j 蛋 心理词汇的提取 ( xcl ces ̄的是从记忆当中激活心理 1 iaacs) e
的时间比接受真词 的时间要长一些。 说明语音是英语词汇提取过
程 中的重要因素。
在分层网络的基础上做出了修改 , 出了激活扩散 网络模型。 提 该模
型认 为心理词汇不完全按分层来组织 。心理词汇的组织近似于一
2 对英语 词汇教学的启示
21 . 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运 用联 想思 维
张由相互连接的接点组成的蜘蛛网 , 每个单词( 即接点) 通过各种 语言和非语言信息途径与其心 I理词汇相链接而构成一个复杂的 一 、 、 关系网络 。 单词之间的关系有远有近 , 激活是从某个接点向周围接 点传递的过程 。lRl : i激活接点 b nn , :: s l , aa a我们能立刻给出关 系较近
心理词汇的提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主要包括 : 词频效应 、 语义启动、 语境效应 、 词素结构 、 词汇性效应等。 词频效应主要是指使用频率高的词更易被提取 ,而使用频率 低 的词提取速度更 慢。
二语心理词汇表征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探析

二语心理词汇表征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探析陈思元心理词汇又叫“心理词典”或“心理词库”,是“储存在永久记忆中的词及词义的心理表征”。
心理词汇表征是指存储于二语学习者长时记忆中并表现为一定结构和特征的二语词汇记忆知识。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二语心理词汇表征,能够有效分析初中学生对词汇进行加工和储存以进行记忆的过程及学生在口语交际和写作表达过程中从记忆中调动词汇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识记和运用英语词汇的能力。
本文结合初中英语词汇实例,探析二语心理词汇表征对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1.二语心理词汇表征的发展阶段二语心理词汇的发展阶段是由心理学家NanJiang借鉴Levelt在1989年对于心理词汇构成的相关表述而提出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模型,涉及二语学习者对于二语词目及词位的学习,其中词目是指词的具体语义及相关句法知识,词位则指词形、发音及拼写方式。
二语词汇发展的三个阶段揭示了词汇习得的心理过程。
1.1二语词形发展阶段在二语词形发展阶段,二语学习者对于二语词汇的心理表征习得仅有词位方面的内容,即词汇的读音和拼写方式。
与此同时,会形成一个将二语学习者的注意力由二语词汇转向母语词汇的指示器,它指示二语学习者从母语词汇中寻找翻译时能与二语词汇形成对等的词汇。
1.2母语中介语阶段1.3二语整合阶段在二语整合阶段,二语学习者会以二语词目内容代替母语词目内容,使二语心理词汇表征由“二语词位,母语词目”转变为“二语词位,二语词目”,从而实现二语词位与词目的统一,使得二语学习者在使用二语词汇时,可直接由二语词目提取二语词形,从而加快词汇的调用速度,并提高表达的地道水平。
2.二语心理词汇表征对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2.1重视高频词汇教学根据二语词汇心理表征形成阶段,学生对二语词汇的学习,与接触词汇的频率有关,学生接触高频词的次数远远多于低频词。
高频词由于使用范围广,其词义一般比较容易理解,学习起来难度也不大,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重视高频词教学,以高频词带动低频词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英语词汇的方法与途径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英语词汇的方法与途径一、从心理学中探索词汇记忆的奥秘(1)词汇记忆的心理过程。
人们通过大脑保存和积累个人经验,专业来说就是大脑把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心理过程。
编码有不同层次和水平,分为视觉、听觉和语义编码,不同的词汇编码对英语词汇的记忆有不同的影响。
人的大脑体验过的感情、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做过的动作,通过一定的方式保持在大脑中,就叫作存储。
对存储在头脑中的信息进行查找是再认或回忆的过程。
记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在记忆的同时也会流失一部分信息,能够被我们长久记忆的只有一小部分。
根据阿特金森和谢夫林(AtkinsonShiffrin)提出的三级记忆模型理论,当我们通过视觉、听觉或触觉背单词时,心理词汇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刺激作用与个体感受器,在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形成感觉记忆,0.25~4秒钟后一部分词汇被遗忘,只有个体注意到的一部分信息进入到短时记忆,所以我们在记忆时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大约在5秒到一分钟后,短时记忆一部分遗忘,一部分单词记忆重新编码进入到长时记忆。
其中短时记忆要经过我们反复的复述和提取才能进入到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保存时间长,是一种永久储存记忆的形式。
(2)词汇记忆的不同途径。
影响词汇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怎样呈现英语词汇,根据Bahrick的实验,证明认知词汇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仅仅是重复词汇的读音,记忆效果不明显,第二阶段分析单词在句子中的语法结构,记忆效果提高,第三阶段是把单词放在句子中去看,记忆效果最好。
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几种词汇记忆途径;①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1885年艾宾浩斯以《记忆》为标题公开发表了他的研究,首次提出情节性记忆这一术语,图尔文(Tulving,1972)把长时记忆分为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被试者亲身经历过的清洁、场景有联系的知识容易进入到长时记忆中去,得以保存。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语境对人的认知活动有较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5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0期M ay2012[摘要]“词汇是语言的核心部分,其重要性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毋庸置疑。
心理词汇就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阐释了词汇如何在人脑中储存以及被提取,对它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对词汇的习得。
论文通过对心理词汇概念、组织模型、词汇提取的阐述,对英语词汇教学进行一点思考。
[关键词]心理词汇;分级网络模型;扩散的激活模型;词汇提取[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5-0130-02从心理词汇角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一点思考蒲秋菊(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0)Zimmerman指出,词汇是语言的核心部分,其重要性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毋庸置疑。
或者可以认为,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石。
不掌握大量词汇,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提高都无从谈起。
因此,学习者能否灵活运用词汇直接关系到其英语交际水平的高低。
基于其重要性,研究者普遍关注人脑中的词汇知识是通过何种方式组织并有效发挥作用的,并且如何永久储存。
心理词汇(mental lexicon或internal lexicon)就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阐释了词汇如何在人脑中储存以及被提取,对它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对词汇的习得。
论文通过对心理词汇概念、组织模型、词汇提取的阐述,对英语词汇教学进行了一点思考。
一、心理词汇概述心理词汇是指储存在人脑中永久记忆的词汇。
Treisman首次提出了心理词汇的概念。
他认为,心理词汇就是说话人或听话人对自己语言所获得的全部信息量。
并进一步阐述到,每个说话人脑中都有一套完好的词汇表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储存着词的拼写、语音、语义,这些通过一定的程序就能提取。
Carroll提出了类似的概念。
他认为,心理词汇就是词汇知识通过一定的组织构成的永久记忆。
桂诗春提出,心理词汇是心理语言学家从另一个角度考察词汇和意义的关系。
人们怎样在记忆里保存词语,怎样辨认和提取词语,怎样理解词语的意义,这些过程都和心理相关,故称为心理词汇。
心理词汇具有语音、句法、形态、语义等方面的表征,这些表征是我们能发出词的声音,创造新词和了解词义。
如果我们把心理词汇和词典作个比较,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心理词汇。
桂诗春援引Aitchison从三方面解释了它们的差异。
首先,心理词汇是按照词汇的语义联系组成的网状结构,而不是像词典那样按字母顺序排列。
其次,词典储存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并且常常跟不上词汇更新速度。
心理词汇则不然,它并不固定,随时可删减更新词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心理词汇储存的信息量远比词典多。
二、心理词汇的模型和提取(一)心理词汇的模型心理词汇领域主要研究词汇是怎样存储在记忆里和怎样被提取的,其中心理词汇的组织形式一直是心理语言学家、认识心理学家所关注的课题。
近半个世纪以来提出了很多相关的模型,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词汇组织形式的认识。
在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两种较有影响的模型。
1.分级网络模型分级网络模型主要体现词的范畴关系和属性关系。
不同词的接点在网络中有高低之分,如表示“动物”的接点比表示“家禽”的高。
这种关系类似于语义场中的上下义词关系。
这一模型主要以Collins和Quillian的研究为原型。
在Collins和Quillian提出的“认知经济原则”中,他们认为用于存储语义信息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有益的方式是将信息存储于某一特定区域。
他们还进一步指出,所有信息都会存储于可能的最高接点。
例如,“鸟儿吃食”这一信息就会存储于“动物”这一接点,因为所有动物都会吃食。
研究者还指出,信息只会在某一接点存储一次,然后通过语义关系提供给其他接点。
因为人类具有推测能力,节约存储空间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分级网络模型不能解释“典型性效应”:即当陈述正确时,对于某一范畴的典型成员进行验证语义作业时所需要的时间比对非典型成员进行验证所需的时间短;反之,当陈述错误时,对于某一范畴的典型成员进行语义验证所需的时间要长。
2.扩散的激活模型扩散的激活模型摈弃了分级的概念,接点之间的距离既考虑分类关系这样的结构特点,也考虑非典型性效应这样的现象。
激活是从某一接点向周围扩散的过程。
Collins和Loftus提出的关于心理词汇组织形式的观点是扩散的激活模型的典型例子之一。
他们既保留了分级网络模型的部分观点,又吸收了该模型所引起的批评中有价值的看法。
既保留了概念以网状形式相互联系的观点,但修订了认为同一等级的概念完全平等的假设,而是认为使用频率、典型性效应等因素会使某些接点代表的概念更容易提取。
此外,Collins和Loftus也改进了关于语义信息检索过程的假设。
与交叉搜索不同的是,他们认为搜索是在扩散激活的过程中实现,即激活从某一接点开始,然后在网络中平行扩散。
距离增加,激活相应减弱,因此距离较近的接点比距离远的接点更容易激活。
这种扩散激活模型比分级网络模型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也有一些不足。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改模型只是一个概念模型,它对词汇的语音、句法、词法等方面的130··知识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二)心理词汇的提取词汇提取(lexical access)指的是利用心理词汇中的信息来辨认人们听到的或看到的词,也就是学习者激活词汇知识的过程。
影响心理词汇提取的因素主要有词频、语义和语境。
研究表明,词频高的词更容易提取;辨认有语义联系的词(如“teacher———student”)比无语义联系的词(如“teacher———desk”)要快,另外,词在意义上有抽象和具体之分,具体的词汇(如girl、flower)比抽象的词汇(如love、hate)更容易提取;当遇到多义词时,词的多个意义被同时短暂激活,但语境能够很快决定保留词的哪个意义。
三、心理词汇的教学意义了解心理词汇对于词汇教学是非常有益的。
如前面提到的,心理词汇是学习者大脑中的内在词汇体系,二语学习者的词汇知识正是以这种方式储存组织的,因此,二语词汇的习得过程正是构建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的过程。
掌握一定的心理词汇知识对英语教师是必要的,他们如果以适当的方式教会学生组织自己的心理词汇,学生将会意识到这一点并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心理词汇。
基于这种设想,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一些教学思考:(1)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要。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因材施教”,英语教学同样也应该如此。
老师应该提供系统且详细的知识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比如,在给大一新生讲课时,老师应提供大量跟校园生活相关的词汇,这样就给学习者创造了很好的语境,促进他们对词的辨识。
换言之,应尽可能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来讲授词汇。
(2)尽可能让学习者高频度地接触词汇。
很少有学生能够只听或看一遍就记住一个新的单词,因此,我们需要给他们一定量的重复强化指导掌握目标词。
Robenstein的词频效应认为,高频词汇比低频词汇更快被识别。
根据对记忆的研究,如果在一段时间内能进行规律性的重复,也就是重复的频率高一些,学习者将长时间记住一个新单词。
因此,在一堂课开始,教师如果能够简要介绍新单词,在课中和学生一起复习,在结束时再次重温将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3)帮助学习者重组二语心理词汇。
二语的习得和母语有类似的地方。
Harris区分了词汇习得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小孩对某些单词或短语作出持续的回应。
这一阶段要一直到小孩能够说出三十多个单词并开始发出两个单词的词组为止。
第二阶段:小孩习得新单词的速度显著增加。
第三阶段:知识的复习、重组、巩固阶段。
重组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词条构筑到相关词条领域,这使得小孩能够表达出单个词之间的关系。
另一种则是将单词和词域与相对应的概念匹配更为复杂的构图方式。
Aitchison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她指出,为了习得一个单词,小孩需要完成至少三个任务:贴标签、打包和词汇网络构建。
在贴标签任务中,小孩需要明白单词的所指,即单词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打包任务中,小孩需发现一些单词能打包归为同一类,贴上相同的标签。
到构建词汇网络时,小孩已经能够开始掌控词义复杂的网络了。
Harris和Aitchison都在讨论母语词汇的习得,而中国外语学习者开始学习英语时就在执行Aitchison提到的三个任务。
也就是说,他们开始学习英语时,就建立了自己的母语———中文的语义网络。
受到母语的干扰,二语的心理词汇就显得紊乱无序、没有条理。
在二语的心理词汇中,大多数词语缺少与之相对应的语义表征,因此在要使用时,二语学习者无法得出更有意义的相关联词。
事实上,这个关联词存在于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中,但却无法及时检索出或激活。
因此,二语学习者自己需要重组二语心理词汇或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具体到实施的方法。
首先,老师应帮助学习者尽量减少母语的干预。
在二语学习伊始,单词的习得主要通过记忆词形和母语的意思,因为学习者能用于解释二语新词的词汇极其有限,这样就会造成二语词汇网络不足,提取和激活非常缓慢。
为避免这种情况,最好创设一个充分的二语环境习得词汇。
其次,老师应强化二语词汇与概念表征之间的联系,在教词时,着重强调每个二语单词的概念意义,而不是用母语翻译一次。
比如,在教授wardrobe 这样具象单词时,图像的展示方式最佳,有助于在学习者的心理词汇中直接构建词义———概念的连结。
而在学习freedom这样抽象的单词时,则要求用具体的文本阐释。
最后,老师要区分在母语和二语中无法对应的单词。
母语中不具备的概念需要通过二语构建为心理词汇。
论文讨论了心理词汇概念、组织模型和词汇提取,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对于语言教学的一些启示,这些启示对于教师和学习者都不无裨益,对它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够建立起充分的二语词汇。
然而,从前边的文献综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比如,所有的原则和启示都是理论性的、概括性的,对于这些方式手段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实践才能验证。
参考文献:[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张淑静.重组二语心理词汇[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3]Aitchison,J.Words in the Mind: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7.[4]Aitchison.Words in the Mind: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M].Oxford:Blackwell,1994.[5]Carroll D W.Psychology of Language(3rd ed.)[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6]Collins A M,Loftus E F.A spreading-activation theoryof semantic processing[J].Psychological Review,1975,(82):407-428.[7]Collins A M,Quillian M R.Retrieval time from seman-tic memory.Journal of Verbal[J].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69,(8):240-247.[8]Treisman Contextual cues in selective listening[J].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60,(12):242-24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