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关系案例
代理权滥用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某供应商(以下简称“被告”)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由被告向原告提供一批货物。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原告发现被告并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货物,而是将货物出售给了第三方。
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构成了代理权滥用,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代理权滥用概述代理权滥用是指代理人违反代理的基本原则,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违反代理目的,损害被代理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代理权滥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 超越代理权限;2. 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3. 代理人故意泄露被代理人商业秘密;4. 代理人违反保密义务,泄露被代理人隐私;5. 代理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损害被代理人利益。
三、案件事实与争议焦点1. 案件事实(1)原告与被告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由被告向原告提供一批货物。
(2)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原告发现被告并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货物,而是将货物出售给了第三方。
(3)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构成了代理权滥用,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2. 争议焦点(1)被告是否超越了代理权限?(2)被告是否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了原告的利益?(3)被告的行为是否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了原告的利益?四、法院判决1. 法院认为,被告在签订合同时,明确表示将按照合同约定向原告提供货物。
然而,被告却将货物出售给了第三方,这一行为已经超越了代理权限。
2. 法院认为,被告与第三人之间不存在恶意串通的行为,因此,被告的行为不构成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
3. 法院认为,被告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提供货物,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了原告的利益。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五、案例分析1. 本案中,被告超越了代理权限,违反了合同约定,损害了原告的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七条的规定,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的,除被代理人追认外,其行为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法律效力。
中国经典的代理问题案例

中国经典的代理问题案例代理问题是企业日常运营中常遇到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在涉及到海外市场时更加复杂。
下面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代理问题案例:公司A是一家从事化妆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有一个比较大的国内市场,同时也在海外市场有一些消费者。
公司A希望通过代理的方式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销售额。
于是,公司A选择了B公司进行对外授权代理,B公司负责代理公司A在海外市场的销售。
在一开始,公司A与B公司签订了合同,规定B公司必须按照公司A的标准和要求来销售化妆品,且每月向公司A报告销售情况,并按照协议约定的方式进行结算。
可是,最近公司A发现,在代理期间,B公司并未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销售,产品的质量和市场营销策略也与公司A的标准存在很大差异。
由于公司A没有直接出现在海外市场,导致公司A对销售情况实际并不清楚。
这时候,公司A应该如何应对这个情况呢?针对这个代理问题,以下是一些解决方式:1. 寻求和B公司进行协商在发现代理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之后,首先应该与B公司进行协商。
双方可以通过会谈和交流,沟通各自的意见和需求,并找出影响销售的具体问题。
如果能够达成共识,可以协商调整合同条款,对商标、授权、价格、合同期等进行修改,以保证代理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考虑解除代理关系如果协商达不成一致,公司A可以考虑解除与B公司的代理关系。
在解除代理关系前,需要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分析,确定解除的方式和时机。
同时需要注意,解除代理关系可能会给公司A带来经济损失,如代理费、营销费、回收库存等费用的支付等。
3. 获取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帮助如果公司A和B公司无法达成一致并且不希望结束代理关系,可以考虑寻求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帮助。
第三方机构可以帮助公司A评估代理过程中的风险和代理商的表现,为公司A提供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
总之,在代理问题上,公司A应该充分了解合同条款,确保代理商严格遵守合同要求。
同时,在代理过程中,公司A需要加强对代理商的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代理中出现的问题,以保护公司的品牌声誉和业务利益。
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及相关分析

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1. 章春芳诉章建华代理纠纷案「案情摘要」原告:章春芳,女,38岁,在上海制药机械二厂工作被告:章建华,男,44岁,在上海市食品进出口公司活畜禽经营部工作原告章春芳诉称:被告因工作原因经常往返于广州、上海。
她闻悉广州录像机价格低于上海,遂委托被告章建华代购。
为此交付被告人民币2600元,要求被告在四种型号中任选一台录像机。
数日后,被告交付给她录像机一台,她发现外观不好,商标贴纸折叠脱落,无产品说明书,经试放发现性能异常,请人打开机盖,发现内部零件锈迹斑斑,由此判定该机是旧机器、废机器、“海水机”,无修理和使用价值。
经她与被告交涉无结果,为此起诉要求被告退回录像机价款人民币2270 元。
审理中,原告变更诉讼请求,要求被告赔偿录像机修理费人民币1500元。
被告章建华辩称:原告主动要求他代购录像机,他按原告的委托要求,经挑选试放完好才购下录像机,原告得录像机时放弃试放要求。
现银货两讫,自己得代理行为已完车。
至于原告所称该机内部质量问题,他无义务予以确保,故不同意原告的赔偿要求。
「审理」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章建华是原告章春芳母亲家的邻居。
被告因工作经常往返于广州上海。
原告耳闻广州市场上录像机价格低于上海,遂于 1991年10月3日交付被告人民币2600元,委托被告从松下J20、日立747、东芝95、TV660四种型号的录像机中,任选购一台新录像机,对质量、外观等并无其他要求。
10月9日,被告以广州市效区市场上的录像机价格较市区低,遂邀同事李茂章一起前往广东省增城县新塘镇购德松下J20录像机一台,经当场试放,未发现质量问题,遂付款人民币2270元。
商店出具发票,但无保修卡。
10月12日,被告在原告母亲家将录像机交付原告,并提出由原告当场开机试放。
原告表示无此必要。
双方当场按发票和车票结清了货款以及被告自广州市区至增城县新塘真的车旅费共计2285.60元。
被告找回原告 314.40元,原告当即以20元左右德礼品酬谢被告,并将录像机取回家。
列举三个生活中的代理案例。

列举三个生活中的代理案例。
英国某啤酒公司的副总裁在去南美作商务旅行时,接到总部的传真,要他在归途顺便去牙买加和当地一家甜酒出口公司的经理谈生意。
但问题是他没有去牙买加作公务旅行的签证,想临时办一个,时间又来不及。
于是,他只好以旅游者的身份来到金斯敦的诺尔曼雷机场。
在检查护照的关口,移民官从他皮包的工作日志及来往信函中判明他是在作公务旅行,所以不许他入境。
他反复向移民官声明,自己不过是在返回伦敦前来这儿作短暂的休整。
这才勉强被允许入境。
他一在旅馆安顿好,便打电话和那位甜酒出口商联系。
刚打完电话,就来了位移民局的官员,说他是怀着商务目的来到此地,而没有取得应有的签证。
对他说道,他将受有关方面的严格监控,一旦辨认出专门从事商务活动,便将立即驱逐出境,并判处高额罚款。
整整两天,他身边总存有一位警员,像是个影子似的。
并使他不得不像是个旅游者一样消磨时光。
认为此行就是就可以白费时间和金钱了。
但是在他离开之前,却在警察的眼皮底下与那位出口商谈成了生意。
旅馆设有游泳池,池旁有个酒吧供客人喝喝饮料,稍事休息。
监视的警察只见他与一位身着比基尼泳装的妙龄女郎正坐在酒吧前喝酒,还有一搭没一搭地和酒吧服务员聊天。
谁知那位服务员竟是出口商打扮的,而那名妙龄女郎则是他的女秘书。
3月5号这天下午,我和班上的几位同学至下沙商贸城卖背包或衣服。
当我们来到一家衣服店看一看的时候,我听见一位学生在和一点的老板娘正在展开团购。
那位学生就是一位穿著朴素的人,看得出来家境通常,并不特别富于,但是从她的言谈举止来看,就是一个善于世故的人。
她似的能敏锐地猜到衣服的价格。
回忆起那时候那位学生问老板娘一件衣服的价格时,她似乎先看看衣服的价格,再同意卖不卖。
老板娘也可能将经过这样类就是的事情很多,她也对答讲出衣服的价格,而是使那位学生自己先报价。
听见那位老板娘叫做那位学生报价时,我无可奈何为那位学生交通干道害怕。
因为根据以往的我自己的经历,我往往认为这件衣服的价格比它实际的价格要搞上许多。
代理的常见典型几个案例

代理的常见典型几个案例刘杨「案情摘要」云南某地水果商刘某委托运输个体户张某开车运输一批水果到北京,由于刘某与张某长期有生意来往,又加上刘某这几天生意比较忙,一直无法脱身,于是刘某拟定了一个价格范围,委托张某将新鲜水果按时运到指定地点卖给北京的客户,价格由张某根据当时水果的状况在刘某拟定的价格范围内自由决定。
刘某给予张某运输费3000元,并且约定抽取卖水果所得的4%个张某作报酬。
在张某开往北京运输水果的途中,在安徽境内中途停车吃饭,谁料饭店的酒菜存在卫生问题,导致张某食物中毒,昏迷不醒,张某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等张某完全苏醒时以是第二天深夜。
张某考虑到水果保鲜期较短,如果不及时运输,会导致水果无法在刘某给定的价格范围内出售,而自己身体虚弱无法开车进行长途运输,与刘某联系得知刘某已出国,10天后才能回国。
于是,张某找到了一个当地的运输公司委托其将水果运到北京指定地点卖个北京的客户并告知了其价格范围,张某交纳了运输费2000元并约定运输公司可以抽取卖水果所得的2%作为报酬。
虽然运输公司及时起运,但由于已经耽搁了两天,运到时水果已经很不新鲜,北京的客户要求降价出售,运输公司联系上张某,要求降价出售,张某考虑到水果情况,答应降价出售。
结果以刘某给定的最低价格的一半出售。
事后,运输公司扣除了卖水果所得款项的2%后将款项交给了张某,张某又从中扣除了卖水果所得款项的2%后将款项交给了刘某。
刘某计算了一下,其损失将近5000元。
故刘某提出,原来说按指定价格范围卖出,按比例提成。
现在卖价只有给定最低价格的一半,张某就不应再拿4%的报酬。
张某则认为延误是由于饭店的酒菜存在卫生问题造成的,自己并没有过错,自己当然应当拿4%的报酬。
最后,刘某起诉至人民法院。
「分析」本案主要涉及的就是代理中的复代理制度。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本案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张某与刘某之间就运输水果形成的运输合同关系;刘某与张某之间就出售水果形成的代理关系;张某在饭店吃饭,由于加害给付形成的服务合同法律关系以及侵权法律关系;张某在运输途中委托运输公司运输水果形成的运输合同关系;张某在中途委托运输公司出售水果形成的复代理法律关系。
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

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1. 章春芳诉章建华代理纠纷案「案情摘要」原告:章春芳,女,38岁,在上海制药机械二厂工作被告:章建华,男,44岁,在上海市食品进出口公司活畜禽经营部工作原告章春芳诉称:被告因工作原因经常往返于广州、上海。
她闻悉广州录像机价格低于上海,遂委托被告章建华代购。
为此交付被告人民币2600元,要求被告在四种型号中任选一台录像机。
数日后,被告交付给她录像机一台,她发现外观不好,商标贴纸折叠脱落,无产品说明书,经试放发现性能异常,请人打开机盖,发现内部零件锈迹斑斑,由此判定该机是旧机器、废机器、“海水机”,无修理和使用价值。
经她与被告交涉无结果,为此起诉要求被告退回录像机价款人民币2270 元。
审理中,原告变更诉讼请求,要求被告赔偿录像机修理费人民币1500元。
被告章建华辩称:原告主动要求他代购录像机,他按原告的委托要求,经挑选试放完好才购下录像机,原告得录像机时放弃试放要求。
现银货两讫,自己得代理行为已完车。
至于原告所称该机内部质量问题,他无义务予以确保,故不同意原告的赔偿要求。
「审理」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章建华是原告章春芳母亲家的邻居。
被告因工作经常往返于广州上海。
原告耳闻广州市场上录像机价格低于上海,遂于 1991年10月3日交付被告人民币2600元,委托被告从松下J20、日立747、东芝95、TV660四种型号的录像机中,任选购一台新录像机,对质量、外观等并无其他要求。
10月9日,被告以广州市效区市场上的录像机价格较市区低,遂邀同事李茂章一起前往广东省增城县新塘镇购德松下J20录像机一台,经当场试放,未发现质量问题,遂付款人民币2270元。
商店出具发票,但无保修卡。
10月12日,被告在原告母亲家将录像机交付原告,并提出由原告当场开机试放。
原告表示无此必要。
双方当场按发票和车票结清了货款以及被告自广州市区至增城县新塘真的车旅费共计2285.60元。
被告找回原告 314.40元,原告当即以20元左右德礼品酬谢被告,并将录像机取回家。
代理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甲公司是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乙公司是一家从事建筑设计的企业。
2010年,甲公司拟开发一栋住宅楼,为了确保建筑设计质量,甲公司决定委托乙公司进行设计。
双方签订了《建筑设计合同》,约定乙公司负责甲公司住宅楼的设计工作,设计费用为100万元。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按照约定支付了50万元设计费用,乙公司也按照约定完成了设计工作。
二、代理法律关系本案中,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形成了代理法律关系。
甲公司作为委托人,委托乙公司作为代理人进行设计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制度。
三、代理法律问题1. 代理权限问题本案中,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的《建筑设计合同》明确约定了乙公司的代理权限,即负责甲公司住宅楼的设计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代理人应当在代理权限内行使代理权,不得超越代理权限。
本案中,乙公司按照约定完成了设计工作,未超越代理权限。
2. 代理费用问题根据《建筑设计合同》的约定,乙公司的设计费用为100万元。
甲公司已按照约定支付了50万元设计费用。
然而,乙公司在完成设计工作后,以各种理由要求甲公司支付剩余的50万元设计费用。
甲公司认为,乙公司已完成设计工作,应按照约定支付剩余费用。
但乙公司认为,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导致设计周期延长,因此要求甲公司支付剩余费用。
3. 代理责任问题在代理过程中,乙公司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设计失误,导致甲公司住宅楼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
甲公司认为,乙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代理人因代理行为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案例分析1. 代理权限问题本案中,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的代理法律关系明确,乙公司的代理权限是负责甲公司住宅楼的设计工作。
因此,乙公司未超越代理权限。
2. 代理费用问题关于代理费用问题,甲公司和乙公司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费用支付方式和期限。
法律民事案例分析代理(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市居民张某,因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地,家中事务繁多,遂委托邻居李某代为处理。
双方口头约定,李某在张某授权范围内,代表其处理家中事务,包括但不限于房屋租赁、子女教育、家庭维修等。
在李某的代为处理下,张某的生活得到了很大便利。
然而,在一次房屋租赁过程中,李某因个人原因与承租人发生纠纷,导致房屋租赁合同被解除。
张某因此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张某认为李某的行为超出了其授权范围,要求李某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李某则辩称其行为是在张某授权范围内,且已尽到合理注意义务,不应承担责任。
双方就此发生争议,诉至法院。
二、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代理关系的认定、代理权限的界定以及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
三、案例分析1. 代理关系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行为。
在本案中,张某与李某之间形成了口头代理协议,李某以张某的名义处理家中事务,符合代理的定义。
因此,双方之间存在代理关系。
2. 代理权限的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代理权限应当明确、具体。
在本案中,张某与李某口头约定,李某在张某授权范围内代表其处理家中事务。
然而,由于双方未对具体代理事项进行明确约定,导致代理权限的界定存在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代理人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可以独立决定代理事项。
因此,李某在处理房屋租赁事务时,属于在其授权范围内独立决定代理事项。
3. 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承担责任的,代理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本案中,李某在处理房屋租赁事务时,因个人原因与承租人发生纠纷,导致房屋租赁合同被解除,张某遭受经济损失。
根据代理关系的原理,李某的行为属于超越代理权限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应由张某承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本案中,甲对乙的授权属于"授权不明",因此被 代理人甲应当对第三人承担合同责任,代理人对第 三人负连带责任。如果甲拒绝付款,丙可以要求代 理人乙支付250元的货款。乙对外承担连带责任后, 可以向被代理人甲进行追偿,因为被代理人承担" 最终的"合同责任。
例4:甲公司授权A购入商品房,甲对A在出具委 托书时有过失(把盖有章的空白的授权委托书和盖 好合同章的空白的合同书交付给A),A向乙银行 贷款100万元,以甲的名义和善意第三人乙签订了 保证合同,该代理行为视同有权代理(表见代理)。 乙银行要求甲承担保证责任,甲应该承担合同责任。 在无权代理的情况下(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 权、代理权终止后进行的代理)"善意"相对人"有 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该代理有效,直接由" 被代理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答(1)无效,因为陈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 力人。 (2)归陈某所有
案例3、2005年4月1日甲委托乙以2-3元 的价格去买牌矿泉水,但在授权委托书中未 明确矿泉水的数量。4月3日,乙代理甲以甲 的名义和丙签订了100瓶矿泉水的买卖合同 (合同标的额250元),丙于当日向甲送货, 但甲拒绝付款。
参考答案
家用电器公司委托某贸易代理公司与某进出 口公司订立电器销售合同,意思表示真实, 合同内容与形式合法,是一份有效合同,受 法律保护,从而形成合同法律关系。其中的 主体是某家用电器公司和某进出口公司。客 体是200台的彩电。内容是主体双方按照合 同所产生的各种权利和义务
例2:陈某,15周岁。2005年8月,陈某经母亲同意到 商店购买书包,恰逢商店举办有奖销售,获奖券一张并中 了一等奖,获奖金3000元。陈父母认为陈某是未成年人, 没有资格获得奖金,奖金应属其监护人即父母所有,陈某 见状,取了这笔钱去商店购买了一台彩电,价值2888元。 当陈某随商店的送货车回家时,其父母声称陈某为限制民 事行为能力人,购买电视机未征得父母同意,拒绝领货。 商店则坚持电视机没有毛病,不同意退货。双方遂引起民 事纠纷。 问:(1)陈某购买彩电的行为是否有效?(2)本案中 3000元奖金应归谁所有?
例1.委托人某家用电器公司委托某贸易代理公司与某 进出口公司订立电器销售合同。贸易公司遂指派其业 务员李某与张某与进出口公司洽谈并签订了200台彩 电的购销合同,并约定于2007年12月15日前交货。 后由于家用电器公司货源出现问题,未能按期交货。 进出口公司遂找到业务员李某,要求赔偿损失。李某 表示,他去签订合同只是代表公司履行职务,与他本 人无关,而且贸易公司也只是受家用电器公司的委托 签订合同,进出口公司应该找家电公司赔偿。 请分析本案的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素.
参考答案
所谓经济法关系是指经济法主体在经济活动中 根据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所形成的经济权利和义 务关系。它的构成要素为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 素组成。 本案例中,委托人某家用电器公司委托某贸易 代理公司与某进出口公司订立电器销售合同。在这 里,贸易代理公司只是作为代理人,而家用电器公 司是被代理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 责任。所谓代理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 代理人名义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从而对被代 理人直接发生权利义务的行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5:甲公司和乙公司每次签合同时,标的 都为100万元,由甲公司的代理人王某签订 采购合同,2006年4月1日,甲企业突然 解除对王某的授权,但甲公司并没有及时通 知乙公司,王某被解聘后,4月3日签订还 代理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100万元的采购合 同,该代理行为属于无权代理,但乙公司属 于善意第三人,代理行为应当有效。乙向甲 公司发货,甲公司应当承担付款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