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讲授提纲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提纲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提纲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提纲1.什么是小学数学学习?2.小学数学学习有什么特点?3.小学数学学习是怎样分类的?4.什么是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5.什么是接受学习与有发现学习?6.什么是数学认知结构?7.小学生数学认知的基本方式是什么?8.什么是同化和顺应?9.什么是小学学习过程?分几个阶段?作用是什么?一般模式是什么?10.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1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13.什么是数学概念?属性特有〔共同〕属性本质属性a固有属性b偶有属性c属性:性质和关系统称属性特有属性:在一类事物具有的属性中,有些是这类事物都具有的,而别的事物都不具有的。

偶有属性: 有些不是这类事物都具有的,而仅仅是某些事物具有的。

本质属性:对事物存在具有决定作用的特有属性。

固有属性:有本质属性派生出来的其他特有属性。

在平行四边形中,“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条对角线相互平分”在平行四边形中,“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条边相等”在平行四边形中,“两组对边分别平行”a在平行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相互平分”b例以下各种属性中,那些是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固有属性,偶有属性。

(1)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2) 由一个角是直角,(3)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4)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5)三边相等14. 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外延: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集合。

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特有属性的集合。

例“质数”外延:{2,3,5,7…}内涵:(1)是大于1的自然数,(2)只能被1和本身整除。

例“18和24的正公约数”外延:{1,2,3,6}内涵:{是18的约数,是24的约数}15.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与那些?16。

数学概念学习有哪些形式?17.什么是概念的形成?一般过程是什么?举例说明。

18.什么是概念的同化?一般过程是什么?举例说明。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一、教育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500字)1. 教育教学理论的定义与作用2. 教育教学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3. 教育教学理论的三大核心要素二、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600字)1. 教育教学理论的起源与古代教育思想a. 古代教育思想的特点与代表人物b. 古代教育思想的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2. 近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兴起与发展a. 新教育运动与教育思想的革新b. 主要教育家与其理论思想c. 近代教育教学理论的特点与影响3. 当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与趋势a.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b. 构造主义教育理论c. 社会认知理论与学习社群理论d. 当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前沿研究三、教育教学理论中的经典理论(600字)1. 行为主义理论a. 简要介绍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b. 洛斯桑顿实验与操作条件理论c.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2. 人本主义理论a. 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与特点b. 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c.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3. 学习社区理论a. 学习社区理论的基本原理与重要观点b. 西格尔的学习社区理论与教育实践四、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300字)1. 教育教学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2. 教育教学理论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应用方法与策略3. 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作用五、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100字)1. 创新思维对教育教学理论的促进作用2. 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结语(100字)教育教学理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导,了解其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经典理论以及应用实践对于教师专业化提升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此次复习提纲的学习,能够帮助读者对教育教学理论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教案授课提纲模板

教案授课提纲模板

教案授课提纲模板
教案授课提纲模板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这些目标应该与课
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一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哪些内容,如何解决学生的难点问题?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教师应该如何组织教学内容,使其有条理、易于理解?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应该采用哪些?教师应该如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应该如何安排?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应该如何进行?教师应该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
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应该包括哪些?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教学资源,使其更好地支持
教学活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应该如何进行?教师应该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案讲授提纲模板

教案讲授提纲模板

教案讲授提纲模板
教案讲授提纲模板
1. 教学目标
- 清晰明确地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2. 教学重点
-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学生需要掌握和理解的关键内容。

3. 教学准备
- 列出为本节课准备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如教科书、幻灯片、多媒体设备等。

4. 教学过程
- 详细描述教学步骤,包括引入新知识的方式、学生活动和教师指导的顺序。

5. 教学方法
- 说明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活动、实验等。

6. 学生评估
- 描述如何评估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包括作业、小测验、项目等。

7. 拓展延伸
- 提供拓展延伸的活动或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内容。

8. 教学反思
-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9. 家庭作业
- 给出学生的家庭作业任务,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10. 参考资料
- 列出本节课所使用的参考资料和资源,方便学生和其他教师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请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育阶段的要求,对以上提纲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学科教学论复习提纲

学科教学论复习提纲

学科教学论复习提纲1、课程(教材)名称?2、教学论的研究对象?3、教学论的性质(区分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性质)?4、教学论的逻辑起点?5、教学论的理论体系?6、教学论的基本范畴?(教师与学生、教育与教学、传授与接受、内化与外化、理论与实践)7、课程与教材的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关系?8、素质教育的概念?特征?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9、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导向性功能(目标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规范性功能(规范政治方向、规范思想观念、规范道德行为)?个性化功能(对个性发展的定向作用、合理建构作用、个体享用作用)10、课程的定义?11、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12、新课程倡导的“六性五种能力”?1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1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15、什么是“教学主体问题”?16、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17、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18、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19、政治课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20、思想政治课常用的教学方法?21、课堂教学选择教法的主要依据?22、课时教学设计的三种形式?23、文字式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24、文字式说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25、为什么说教学是一门艺术?26、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和本质?27、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的关系?28、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29、学习指导的含义?30、家庭作业的类型?31、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32、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33、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基本素质?34、正确看待教育实习?35、教育实习的三大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提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提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提纲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标志:“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F. Bobbitt)出版《课程》(The Curriculum)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20世纪初~1950s):(1)教育的本质第一,教育是为成人生活作准备。

第二,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

第三,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而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activityanalysis)。

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分七个步骤,思想与博比特大致相似。

(1)通过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2)把这些目标分析成各种理想和活动,然后再继续把他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3)将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理想与活动按其重要性的程度排列顺序(4)把对儿童有很大价值,对成人价值不大的理想和活动提到较高的位置;(5)删除在校外学得更好的理想与活动,然后确定在学校教育期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理想与活动;(6)收集处理这些理想与活动的最佳实践措施。

(7)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安排这些理想与活动,以便用一种适当的教学顺序获得他们。

博比特与查特斯课程开发理论的区别:(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

(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博比特更强调人类所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而查斯特为"活动分析"。

"工作分析"主要是对人类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而且包括非职业领域。

教案讲授提纲怎么写

教案讲授提纲怎么写

教案讲授提纲怎么写简介教案讲授提纲是指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结构的重要工具。

一个好的教案讲授提纲能够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本文将探讨如何编写教案讲授提纲,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步骤以下是编写教案讲授提纲的基本步骤:1. 确定教学目标•首先,明确教学的核心目标,即学生应该在课程中学到什么。

•目标要具体、可度量,便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划分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逻辑划分,确保每个知识点或主题都得到充分的讲解。

•按照顺序或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排序,确保教学过程有条不紊。

3. 设计教学活动•在提纲中包含各种交互式教学活动,如讨论、小组合作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活动设计要贴合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运用能力。

4. 确定教学方法•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不同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案例分析等。

•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5. 编写教学评估•在提纲中包含教学评估的方式和标准,用于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可以包括考试、作业、项目等多种评估形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结编写教案讲授提纲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因素。

一个清晰、完整的教案讲授提纲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步骤能够对您编写教案讲授提纲有所帮助。

扩展阅读•【链接标题】: 描述内容•【链接标题】: 描述内容•【链接标题】: 描述内容后记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您已经对教案讲授提纲的编写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能充分发挥教案讲授提纲的作用,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祝您教学顺利,学生成绩优异!。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到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评价以及教学中的个别差异和多样性。

同时,本课程还将重点关注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角色,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如何应对教学中的挑战和困难。

二、课程目标
1. 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掌握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4. 培养学生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能力。

5.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
1. 课程与教学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 课程的定义和内涵
- 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教学目标的设置和层次
- 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
- 教学方法和教具的运用
- 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实施
3. 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和多样性
- 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学习风格
-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 学生个性与学习动机的培养
- 包容性教育与差异化课堂的构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一、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二、教学论研究的任务与学科性质(一)对教学现象、教学规律给以解释和说明的任务(二)对教学目标和教师教学过程给以规范的任务第二节教学论的历史与发展一、中国教学论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私学中的教学经验(二)中国古代官学的教学1.中央官学2.地方官学(三)中国现代教学思想的发展1.清末和民国时期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的教学实践2.清末和民国时期师范教育系统中的教学法理论(四)1949年后学习苏联教学论——马克思主义教学论在中国的确立(五)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教学论的新进展1.教学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促进了教学思想的解放,为新时期教学秩序的恢复,帮助教师树立现代教学观念,以及展开现代教学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2.逐渐形成了我国的教学论体系,并出现新的研究领域,教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增强二、西方教学思想的发展(一)古代个别教学时期的教学思想(二)班级授课制下的教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 拉特克和夸美纽斯的贡献2. 18、19世纪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学理论的发展4. 20世纪下半叶教学理论的进步3. 20世纪上半叶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中的教学思想三、教学论发展的学科基础(一)哲学作为方法论而成为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二)具体学科为教学研究提供具体指导,是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1.生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为教学研究提供具体指导2.社会学也是教学实践和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三节学习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教学论的意义(一)明确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对教学工作的尊重(二)提高教学理论修养,为新时期从事和改进教学工作打好理论基础(三)训练教学技能,养成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四)培养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二、学习和研究教学论的方法(一)方法论上,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二)具体学习方法1.读书思考法2.观察法3.案例分析方法4.教师角色体验思考与练习:1.如何认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发展如何促进了教学论的进步?3.举例说明,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是如何展开教学理论中国化与实践探索的?4.到中小学校进行教学见习,并与教师访谈,以深入理解学习教学论的意义。

5.小组讨论:有人认为“教学没有规律”,你们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阅读资料:1.《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2.[捷]夸美纽斯著、任钟印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4.[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第二章教学现象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教学现象的内涵及研究教学现象的意义,了解教学现象的分类,学会在课堂中观察研究教学现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现象的类型、研究教学现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第一节教学现象的内涵一、研究教学现象的意义(一)教学现象是教师于学生日常教学生活的表现,是教师理解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二)教学现象是教学规律的表现形式,是揭示教学规律的起点(三)研究教学现象反映了教学研究思维方法的进步二、教学现象的内涵(一)教学现象的常识理解(二)教学现象的教育学理解1.教学现象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现象2.课堂教学现象的表现包括较为普遍性的教学科学现象和具有情境性的教学人文现象两个方面3.教学现象总是发生在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之中第二节教学现象的类型一、教学现象的分类标准二、教学现象分类(一)规则的教学活动现象(二)不规则的教学活动现象(三)规则的教学意识现象(四)不规则的教学意识现象第三节教学现象的研究一、教学现象研究的方法(一)课堂观察法(二)深描解释法(三)教学案例研究法二、教学现象研究的案例分析(一)同伴互助合作学习(二)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与练习:1. 什么是教学现象?研究教学现象的意义是什么?2. 划分教学现象类型的标准是什么?教学现象主要有哪些类型?3. 到中小学课堂去见习,运用教学现象的研究方法分析所观察的教学现象。

4. 举例说明,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教学现象并分析其类型。

阅读资料:1.[法]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胡伟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2.[美]Thomas L. Good and Jere E. Brophy著,陶志琼、王凤、邓晓芳等译:《透视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3.王鉴:《课堂研究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第三章教学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教学的基本含义,了解近三十年来我国教学理论界关于教学本质问题研究的基本脉络与走向,掌握关于教学的认识性、实践性、社会性、文化性、伦理性等属性的基本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的基本性质、关于教学本质问题研究的讨论。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第一节教学的涵义一、关于教学涵义的典型理解(一)不同定义方式下的教学概念(二)我国传统理解中的教学概念二、教学的涵义(一)教学的定义(二)确定教学概念的意义第二节关于教学本质的讨论一、什么是教学本质?(一)教学本质的含义(二)教学本质的特征二、关于教学本质的主要观点(一)教学本质的“特殊认识说”(二)教学本质的“发展说”(三)教学本质的“层次类型说”(四)教学本质的“学习说”(五)教学本质的“实践说”(六)教学本质的“交往说”三、教学本质研究的时代演进第三节教学的基本性质一、认识性二、实践性三、社会性四、伦理性五、文化性思考与练习:1.根据自己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对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访谈、记录并分析,把结果写成一份案例分析报告。

2.你认为本章所分析论述的诸种基本性质,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哪些方面的积极要求?教师应该着重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3.梳理一下你自己的教学观,看看都具有哪些特点,与本章所列者有何不同?4.请对中小学存在的体罚现象,进行评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5.以本章所涉及的有关理论观点为依据,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学、教师发展中比较热点的问题,从理论上予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阅读资料: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王策三主编:《教学认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唐文中主编:《教学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张广君主编:《教学发展的时代走向》,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郭华著:《教学社会性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网站。

7.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第四章教学原则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教学原则的基本含义、有关教学原则的新观念,了解20世纪中重要的教学原则体系及我国教学理论界关于教学原则问题研究的基本脉络与走向,掌握不同教学原则的内涵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不同教学原则的内涵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第一节教学原则概述一、教学原则的涵义二、确定教学原则的依据(一)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和总结(二)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根据(三)教学原则受教育目的的制约三、教学原则的特点第二节教学原则体系的历史沿革一、教学原则体系的含义二、历史上的教学原则体系(一)教学原则体系的历史沿革(二)当代有影响的教学原则体系1.以教师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为主要依据而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2.以学生的主动性和培养发现能力为主要根据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3.以活动论观点为指导,从教学工作的诸环节出发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第三节教学原则的阐释一、教学的目的性原则二、教学的积极性原则三、教学的科学性原则四、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五、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六、教学的伦理性原则七、教学的文化适应性原则八、教学的创造性原则思考与练习:1.讨论理解教学原则的涵义和特点。

2.深入思考教学原则体系建立的依据。

3.观摩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评析他(她)所贯彻的教学原则。

阅读资料: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及教师角色的特点、学生的本质、学生学习的含义和主要特点、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教师职业的性质、学生学习的基本类型;掌握教师的基本角色及其转化,理解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主要特征和对师生关系的新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主要特征和对师生关系的新要求、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途径。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第一节教师一、教师的概念及其职业性质(一)教师的概念(二)教师的职业性质二、教师的职责及其角色特征(一)知识的传授者(二)学习者(三)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四)教学的组织者(五)教育的研究者三、教师的专业素质(一)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二)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第二节学生一、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三)学生的发展既有共性又具有个别差异性二、学生的学习(一)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二)学习的分类第三节师生关系一、理想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一)理想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对话(二)理想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尊重二、师生关系的特点(一)对象的限定性(二)关系的规范性(三)教师的主导性(四)学生的能动性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一)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二)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思考与练习:1.如何理解教师职业的性质。

2.如何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3.观摩一个课堂教学实例,讨论分析教师的学科教学法知识(PCK)。

4.调查一所学校或访谈几位教师或学生,对当前我国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

阅读资料:1.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田正平、肖朗主编:《中国教育经典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黄志成主编:《西方教育思想的轨迹——国际教育思潮纵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六章教学目标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教学目标的含义与作用,了解它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有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