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耐旱性比较实验设计
要想蓝莓产量高、质量好,气候、水分、土壤三方面条件要求要达到

要想蓝莓产量高、质量好,气候、水分、土壤三方面条件要求要达到近几年,蓝莓作为高端水果步入市场以来,酸甜可口的口感加上所具有的丰富的营养成分,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群体的认可,这也促使蓝莓种植面积的急剧扩大,据种植小灵通所知,虽然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但是有很多新入行种植户和老种植户在蓝莓种植方面并不具备成熟的种植技术,如何让蓝莓种植既产量高,同时又能保证质量好?这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下面,种植小灵通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要想种出高产量、高质量蓝莓,对环境条件会有怎样的要求?高质量高丛蓝莓对环境条件有哪些要求?一、气候条件要求二、水分条件要求三、土壤条件要求一、气候条件要求(一)需冷量蓝莓要想达到正常的开花结果,一般情况下,需要800~1200个小时低于7.2℃的低温,花芽比叶芽的需冷量少。
虽然650个小时的低温才能够完成树体休眠,但是只有超过800个小时的低温条件下高丛蓝莓、半高丛蓝莓、矮丛蓝莓才会较好地生长。
所以800小时的低温,是半高丛蓝莓、矮丛蓝莓的最低需冷量,而1000小时的低温休眠最好。
南高丛蓝莓需冷量为150~600个小时,兔眼蓝莓为350~650个小时(具体品种的需冷量需根据具体品种特性来分析)。
(二)抗寒性蓝莓对低温的忍受能力主要依赖于植物进行低温驯化的程度。
蓝莓的不同品种抗寒能力是不一样的。
其中,矮丛蓝莓抗寒性最强,半高丛蓝莓次之,高丛蓝莓最差。
矮丛蓝莓品种除了它本身抗寒能力较强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树体矮小,在寒冷地区栽培时冬季雪大可将其大部分覆盖,因此可安全露地越冬。
蓝莓冻害类型主要有抽条、花芽冻害、枝条枯死、地上部分死亡等,全株死亡现象较少,其中最常见的是抽条现象发生。
如果入冬前枝条发育不好,秋季的少雨干旱,均可引起枝条抽干现象的发生。
(三)霜害霜害最严重的是危害蓝莓的芽、花和幼果。
在盛花期,如果雌蕊和子房持续低温几个小时后变黑即说明发生冻害。
解剖花芽后发现各器官在低温后变为暗棕色,说明花芽受到了霜害。
蓝莓栽培技术实操

蓝莓栽培技术实操作者:贾云霞李立强穆旭东金鑫来源:《果农之友》2021年第06期藍莓是一种新兴小浆果树种,因其果皮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消炎功效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我国蓝莓产业化生产正处于发展初期,蓝莓采摘方兴未艾。
河北省遵化市独特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蓝莓种植,当地把蓝莓种植、采摘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这一产业的发展。
笔者结合多年栽培推广经验,制定了适宜的生产操作技术,以期为规范当地蓝莓(图1)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1 建园1.1 园地选择与土壤改良选择排水良好的平地或向阳缓坡地,园地坡度3%,有灌溉条件。
定植前一年深翻,深度20~25厘米。
清除大石块和树根等杂物、整平土地。
水湿地、草甸、沼泽地应先清林,设置排水沟,起台田栽植,台面高25~30厘米,宽1米。
蓝莓生长最适pH值4.0~5.5,有机质含量>5%。
宜在定植前1年结合整地进行。
当土壤pH值>5.5时,全园施硫黄粉调节pH值,每降低pH值1.0,需施硫黄粉65千克/亩。
将硫黄粉均匀撒入土壤,深翻混匀。
当土壤pH值1.2 品种选择与配置露地栽培选择北高丛、半高丛或矮丛蓝莓中个大、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品种。
北高丛、半高丛需配置授粉树,矮丛蓝莓可单品种建园(图2)。
授粉品种选择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花粉量大的优良品种,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配置比例1∶1或2∶1,隔行或隔株栽植。
1.3 栽植时期与密度春栽: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芽前,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
秋栽:苗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
北高丛蓝莓株行距采用1.5米×3米,半高丛蓝莓株行距采用(0.8~1.2)米×2米,矮丛蓝莓株行距可采用(0.5~0.7)米×1.5米,可计划密植,郁闭后间伐。
1.4 苗木选择与栽植选择2~3年生的优质大苗建园,苗木根系发达完整,主茎直径>0.6厘米,株高>30厘米,有3~5个分枝,植株无病无伤。
蓝莓

蓝莓蓝莓适应性强,喜酸性土壤,一般要求土壤pH值为4.5-5.5;土壤应松软,有机质含量一般为8%-12%,喜湿润,抗旱性差。
引起蓝莓病害的有真菌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线虫等。
我国为新引种栽培区,病虫害的发生较少。
1、植苗栽植苗木时,需要在事先准备好的定植穴或种植床上挖深度为10~15cm、幅度20~30cm的小坑。
在小坑内填入一些湿的酸性草炭土或事先配制好的种植土,然后再将苗栽入并将根系展开,让添进的混合草炭土等包围在苗根周围,并向上轻轻提苗1次,以便使根系充分与种植土壤结合,最后覆土至与地面相平。
2、地表覆盖定植后,就地就近取材在栽植穴的表面覆上一层稻草、腐叶土、树皮、木屑等有机物。
地表覆盖具有可以调节地温、防止地表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并促进根系生长的效果。
覆盖物的厚度在10cm左右,不能少于5cm。
3、土壤改良(1)土壤酸度(pH值)蓝莓喜欢酸性土壤,是在所有果树当中要求土壤pH值最低的一类,其中,北高丛蓝莓要求土壤的pH值在4.3~4.8左右,兔眼蓝莓要求pH值在4.3~5.3左右生长最好。
如果土壤pH过高,施用硫磺粉和酸性草炭可降低到比较合适的范围。
4、水分管理蓝莓的生长需要排水良好的土壤,如果土壤水分过大需要及时排水。
判断土壤的排水状况优劣的简易方法。
于种植地面挖一个直径20cm、深20cm的坑,大量降雨后观察24小时坑内水面的变化,如果水面没有变化则表示排水不良,这样的地块最好不要种植蓝莓。
如果种植的话,必须作高床。
如果水分不足则需要灌溉,灌溉在种植当年尤为重要,特别是少雨干旱季节。
一般,有条件的地方4~5天灌溉1次。
在降雨少需经常灌溉的地区,最好安装节水灌溉设施,其中以滴灌为最好。
5、光照蓝莓是喜光的树木,尽量保证较多的光照时间和较强的光照强度。
如果在50%以上遮阴的地方种植蓝莓,其产量将会大大减少。
所以,对于种植园周边的高大树木要及时修枝透光,或者伐除。
选地时也要尽量避开有树荫遮盖的地方。
蓝莓解除防寒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回升,蓝莓种植区逐渐进入解除防寒阶段。
为了确保蓝莓植株在冬季安全越冬后顺利恢复生长,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解除防寒方法对蓝莓生长的影响,为蓝莓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比较不同解除防寒方法对蓝莓生长的影响。
2. 优化解除防寒技术,提高蓝莓植株生长速度和果实品质。
3. 为蓝莓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地点:某蓝莓种植基地实验品种:南高丛蓝莓实验材料:湿润的土、草苫、遮阳网、修剪工具等2.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实验地划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10株蓝莓植株。
A组:直接撤除防寒土;B组:撤除防寒土后覆盖草苫;C组:撤除防寒土后覆盖遮阳网;D组:撤除防寒土后不进行任何处理。
(2)实验步骤1. 选取生长状况良好、无病虫害的蓝莓植株作为实验对象。
2. 在春季气温稳定回升后,将各个处理组的防寒土逐层撤除,确保植株露出地面。
3. 根据实验分组,分别对蓝莓植株进行不同处理。
4. 观察记录植株的生长状况,包括枝条长度、叶片数量、叶片颜色、开花数量等指标。
5. 收集果实,测定果实重量、果实大小、果实硬度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长状况A组:植株生长缓慢,枝条长度较短,叶片数量较少,叶片颜色偏黄;B组:植株生长状况较好,枝条长度适中,叶片数量较多,叶片颜色偏绿;C组:植株生长状况最佳,枝条长度最长,叶片数量最多,叶片颜色最绿;D组:植株生长状况较差,枝条长度最短,叶片数量最少,叶片颜色偏黄。
2. 果实品质A组:果实重量较轻,果实大小偏小,果实硬度较低;B组:果实重量适中,果实大小适中,果实硬度适中;C组:果实重量最重,果实大小最大,果实硬度最高;D组:果实重量最轻,果实大小偏小,果实硬度最低。
五、结论与建议1. 撤除防寒土后,覆盖草苫和遮阳网可以有效促进蓝莓植株的生长,提高果实品质。
2. 在解除防寒过程中,应注意逐步撤除防寒土,避免植株受到冻害。
蓝莓生态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及模型的设计

· 226 ·
中国农学通报 壤条件、 水源状况、 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 4 个因子。可 采用专家型隶属函数即公式(4)。其各项的理想值[4-5,7,9] …… (3) 分别如表 2 所示。 根据公式(4)和表 2 , 将实际值与理想值对比, 即可 得到 U11、 U12、 U13 和 U14 具体的度量值 (取小数 1 位, 下 同) 。 2.3.2 生育期气候条件 生育期气候条件共包含气温、 降水、 日照、 冷温、 日较差条件和气象灾害发生率 6 个 评价因子。因这 6 项因子均有对应的气象要素数值, 因此可以分别建立单极值型、 双极值型以及适宜型隶 属函数。 (1) 温度、 降水隶属函数。蓝莓在不同的生育期, 温 度、 降水都有三基点, 即最大值、 最适宜以及最低值[3]。 可根据公式 (3) 即适宜度型隶属函数建立对应的气温 和降水的隶属函数。因蓝莓品种的差异对各气象要素 ………………… (4) 的要求值范围也有所不同。现以南高丛为例 (下同) 。 蓝莓各生育期内 tmax、 tmin、 t0 和 rmax、 rmin、 r0 如表 3 所示。 (2) 日照、 气温日较差及冷温量隶属函数。日照时 数是影响光合作用的直接影响因子, 也是蓝莓生长季 中较为重要的限制因子之一。蓝莓是喜光的树木, 应 尽量保证较多的光照时间和较强的光照强度[18]。在蓝 莓的果实发育期, 蓝莓的品质与气温日较差有着很好 的正相关性, 日较差越大对蓝莓的着色、 糖分积累都越 有利。同时蓝莓要求一定的需冷量。所谓需冷量[19-20] , 就是蓝莓要解除自然休眠所需的有效低温时数。一般 以 ɤ7.2ħ 的时长表示。具体时间视品种不同而不同。
基金项目: 安徽省气象局科研项目 “安徽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技术体系研究” (201454)。 第一作者简介: 张丽, 女, 1974 年出生, 安徽芜湖人, 工程师, 在职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农业、 生态气象等。通信地址: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鸠兹家苑小 区东 800 米芜湖市气象局, Tel : 0553-3995527 , E-mail : 348435682@。 收稿日期: 2015-08-20 , 修回日期: 2015-10-21。
干旱胁迫对不同蓝莓品种的影响

兔 眼 系列 的 园蓝 4个 品 种 的 蓝 莓 为 材 料 进 行 干 旱 胁 迫 的模 拟 处 理 , 分 别 测 定 了叶 片 的 相 对 含 水 量 、 电 导 率、 丙二醛含量 、 P OD及 s 0D 的 活性 等 一 系列 的 生理 指 标 的 变化 情 况 。 结 果 表 明 : 4个 蓝 莓 品 种 随 着 干 旱
胁 迫程 度 的 加 深 叶 片 的相 对 含 水 量 呈 下 降 趋 势 , 相 对 电导率 呈上 升趋 势, 而丙二 醛含 量、 可溶性 糖含 量 、
s 0 D及 P O D 的 活 性 呈 先 上 升 而后 下 降 的 变化 趋 势 。在 相 对 含 水 量 、 相 对 电导 率 、 丙二 醛含 量 、 可 溶 性 糖 含 量 的 变 化 情 况 分 析 得 出 园蓝 较 其 他 品 种 抗 旱 。 综 合 指 标 分 析 抗 旱 性 大 小 为 园 蓝 > 奥 尼 尔> 蓝 丰 > 夏
大 而 风靡 世 界 各 地 , 并 且 价 格 不 菲 。美 国 已经 选 育 出多 种 条 件 栽 培 的 优 良 品种 1 0 0多 个 _ 】 , 已 形 成 了 美 国 北 部、 东部 、 南 部 各 州 蓝 莓 产 区 ’ ” 。 日本 则 是 亚 洲 地 区 唯一 一 个 形 成 了蓝 莓 的产 业 化 生 产 的 国家 , 也 是 近 些
普蓝 。
关键词 : 蓝莓 ; 干旱胁迫 ; 生 理 反 应
中 图分 类号 : ¥ 6 6 3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9 4 4 ( 2 0 1 5 ) 1 0 — 0 0 5 9 — 0 4
蓝莓实习报告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蓝莓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果实,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深入了解蓝莓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6月至8月在XX市蓝莓种植基地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1. 蓝莓种植技术实习期间,我跟随基地的技术人员学习了蓝莓的种植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地与整地:蓝莓喜光、耐寒、耐旱,适宜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
基地技术人员向我介绍了选地与整地的具体方法,如翻耕、施肥、起垄等。
(2)种植密度:根据蓝莓品种和生长习性,合理确定种植密度。
技术人员向我讲解了不同品种的适宜密度,并指导我进行种植。
(3)水肥管理:蓝莓对水分和养分需求较高,技术人员向我介绍了蓝莓的水肥管理方法,如灌溉、施肥、修剪等。
(4)病虫害防治:蓝莓易受病虫害侵袭,技术人员向我介绍了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2. 蓝莓采摘与加工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蓝莓的采摘与加工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1)采摘:学习掌握了蓝莓采摘技巧,如采摘时间、采摘工具、采摘方法等。
(2)加工:了解蓝莓的加工流程,如清洗、分选、冷冻、制罐等。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我掌握了蓝莓的种植、管理、采摘与加工等技术,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拓宽了知识面: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蓝莓产业的市场前景、发展趋势等,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3.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本次蓝莓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丰富了专业知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我国蓝莓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本报告仅为实习总结,实际实习内容可能因基地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
蓝莓抗旱性研究进展

物细胞、光合作用器官组织等发生变化。 植物耐旱机理分为
3 种类型,首先是避旱性,即通过调整生长发育,错开与干旱
环境相交的时间;其次为延迟脱水,即在干旱胁迫下,植物通
过降低水分流失,或者通过水分吸收来避免脱水发生得太
早;最后是耐旱性,植物处于干旱环境时通过代谢来降低或
安徽农业科学,J. Anhui Agric. Sci. 2022,50(13) :18-20
蓝莓抗旱性研究进展
和建平,黄杏娥,和加卫,毕海林,和琼姬,王丽娟,杨文宏 ∗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云南丽江 674199)
摘要 蓝莓是一种食用、经济、保健价值都很高的果树,近些年栽培面积越来越大,受到了人们的热捧。 蓝莓的根系主要分布在 20 cm
。
2. 2. 1 干旱胁迫下蓝莓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植物通过渗透
调节来适应干旱环境,抵御干旱对自身的伤害。 脯氨酸是渗
透调节物质之一,较强的水合力是其主要特点,是国内外研
究的热点
[21]
。 在干旱胁迫下,随着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
普遍存在 于 植 物 体 内 的 另 一 种 抗 氧 化 酶, 是 细 胞 内 清 除
很容易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伴随干旱胁迫的加强,可溶性
糖含量先升后降;在受到轻度及中度干旱胁迫时,土壤相对
含水量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明显;伴随干旱胁迫时间延
长和程度加深,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增加;之后随着干旱胁
迫程度进一步提升,含量却出现了下降。 由此可知,蓝莓可
答案。 人们通过解剖叶片,对结构进行分析以此来评价植物
展具有指导意义[13-14] 。 合理的水分灌溉为蓝莓的良好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理方法:
干旱胁迫实验:在阳光充足的温室内进行控水对照实验,叶片出现中重度萎蔫时进行复水处理。
室内最高温度 40℃。
抗旱指标:
丙二醛
丙二醛(MDA)是常用的膜脂过氧化指标,在酸性和高温度条件下,可以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
二酮),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32nm。
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TBA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但532nm处也有吸收。
植物遭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时可溶性糖增加,因此测定植物组织中MDA—TBA反应物质含量时一定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
低浓度的铁离子能够显著增加TBA与蔗糖或MDA显色反应物在532、450nm处的消光度值,所以在蔗糖、MDA与TBA显色反应中需一定量的铁离子,通常植物组织中铁离子的含量为每克千重100—300ug·g-1,根据植物样品量和提取液的体积,加入Fe3+的终浓度为0.5umol·L-1。
二:试剂
1:质量分数为10%三氯乙酸(TCA);
2:质量分数0.6%硫代巴比妥酸:先加少量的氢氧化钠(1mol·L-1)溶解,再用10%的三氯乙酸定容;
三:方法
1:MDA的提取称取剪碎的试材1g,加入2mll0%TCA和少量石英砂,研磨至匀浆,再加8mlTCA研磨,匀浆在4000r·min-1离心10min,上清液为样品提取液。
2:显色反应和测定吸取离心的上清液2ml(对照加2ml蒸馏水),加入2ml
0.6%TBA溶液,混匀物于沸水浴上反应15min,迅速冷却后再离心。
取上清液测定532、600和450nm波长下的消光度。
四:结果
C1=11.71D450
C2={6.45(D532 - D600) - 0.56D450}NW-1
C1——可溶性糖的浓度(mmol·L-1)
C2——MDA的浓度(·umol·L-1)
D450、0532、D600分别代表450、532和600nm波长下的消光度值。
N:提取液总体积(ml)
W:植物组织鲜重
脯氨酸,
在逆境条件下(旱、盐碱、热、冷、冻),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
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的抗逆性,抗旱性强的品种往往积累较多的脯氨酸。
因此测定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抗旱育种的生理指标。
另外,由于脯氨酸亲水性极强,能稳定原生质胶体及组织内的代谢过程,因而能降低凝固点,有防止细胞脱水的作用。
在低温条件下,植物组织中脯氨酸增加,可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因此,亦可作为抗寒育种的生理指标。
方法名称:脯氨酸的测定—电位滴定法
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脯氨酸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脯氨酸。
方法原理:供试品加冰醋酸溶解后,照电位滴定法,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记录高氯酸滴定液的使用量,计算,即得。
试剂:
⒈水(新沸放置至室温)
⒉高氯酸滴定液(0.1mol/L)
⒊冰醋酸
⒋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
⒌结晶紫指示液
⒍醋酐
⒎醋酸汞试液
试样制备:
①高氯酸滴定液(0.1mol/L)
配制:取无水冰醋酸(按含水量计算,每1g水加醋酐5.22mL)750mL,加入高氯酸(70%-72%)8.5mL,摇匀,在室温下缓缓滴加醋酐23mL,边加边摇,加完后再振摇均匀,放冷,加无水冰醋酸适量使成1000mL,摇匀,放置24小时。
若所测供试品易乙酰化,则须用水份测定法测定本页的含水量,再用水和醋酐调节至本液的含水量为0.01%-0.2%。
标定: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16g,精密称定,加无水冰醋酸20mL使溶解,加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本液缓缓滴定至蓝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0.42mg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可。
贮藏:置棕色玻璃瓶中,密闭保存。
②结晶紫指示液
取结晶紫0.5g,加冰醋酸100mL使溶解,即得。
操作步骤:精密称取供试品0.1g,加冰醋酸50mL溶解后,照电位滴定法,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记录消耗高氯酸滴定液的体
积数(mL),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1.51mg的脯氨酸
(C5H9NO2),即得。
叶绿体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将植株的叶片剪碎并放进刻度试管,用 80 %的丙酮来浸提叶绿素,放在黑暗处静置 24 h,摇匀后用 Beckman DU640紫外分光光度计,在 663 nm、470 nm、645 nm波长下测 OD值,计算总定叶绿素含量。
作用机理:
丙二醛
膜系统的损伤是植物干旱胁迫伤害的重要原因.丙二醛(MDA)含量高低是膜脂过氧化作用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陈少裕,1989).水分胁迫下植物叶片MDA含量急剧提高,细胞质膜透性增大,且与供试品种耐旱性及胁迫强度密切相关.因此可将水分胁迫下质膜透性变化的相对值及MDA 含量变化作为植物耐旱性鉴定指标膜系统的损伤是植物干旱胁迫伤害的重要原因.丙二醛(MDA)含量高低是膜脂过氧化作用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陈少裕,1989).水分胁迫下植物叶片MDA含量急剧提高,细胞质膜透性增大,且与供试品种耐旱性及胁迫强度密切相关.因此可将水分胁迫下质膜透性变化的相对值及MDA 含量变化作为植物耐旱性鉴定指标
脯氨酸
脯氨酸是一种理想的渗透调节物质,它可与蛋白质分子上的疏水基作用,扩大亲水基的表面,从而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和干旱条件下保护膜结构。
在高温条件下草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反映了草体内对水分的需求程度,这种需求随体内脯氨酸含量增加倍数的增大而增大。
植物脯氨酸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其原因可能有是由于合成受激,正常叶片脯氨酸抑制了它自身的合成,而萎蔫叶片中脯氨酸并不抑制它自身的合成,脯氨酸氧化的中间产物还会逆转为脯氨酸。
叶绿体
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以光合作用理论为基础,是探测和分析植物光合功能的重要手段,为研究光系统Ⅱ(PSⅡ)及其电子传递过程提供了丰富信息,是研究植物光合生理状况及植物与逆境胁迫关系的理想探针(林世青等,1992; Papageogiou,1975).多种逆境因子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可通过叶绿素荧光曲线及其参数变化反映出来(Krause et al,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