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代码:0824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新世纪现代化造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和国防军工事业等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夯实理论基础,强化综合素质,提高专业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以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硕士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特色。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的现状、发展方向和国内外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能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实验能力,掌握基本测试技术、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独立分析科学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学位条例对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和水声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科研、设计、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实力雄厚,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学科,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和轮机工程3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教学科研设施先进,拥有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有船舶CAD工程中心、船模拖曳试验水池、造船工艺实验室、船舶结构振动实验室、声学实验室和结构环境损伤控制实验室,实验室的实验设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已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等方面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转化一等奖2项,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获国家专利技术15项。

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领域代码:085223一、培养目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培养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领域范围及研究方向介绍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主要覆盖范围和研究内容如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该方向主要研究海洋平台设计与建造、海底管线设计与施工、立管设计与安装、井口设计与安装、桩基设计与施工、单点设计与建造、铺管设计与施工、吊装设计与施工、装船设计与施工、平台拖航工艺和平台就位工艺等。

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该方向主要研究船舶流体力学、波浪力学、悬空海底管线流固耦合分析、立管的流固耦合分析、FPSO的动态响应分析和浮式平台的动态响应分析等。

海洋油气工程:该方向主要研究海洋钻井技术、海洋完井技术、海洋采油技术、海洋油气集输技术、海洋腐蚀与防护技术。

三、培养方向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2.海洋工程流体力学3.海洋油气工程四、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五、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28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5学分备注:对跨学科报考的学生或同等学力录取的学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说明:1.选修课程由导师根据学生培养方向选定,且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可以选修我校其他工程领域的课程或工学硕士课程;在职培养也可以选修由学校与企业协商确定的其他课程。

2.学位论文及相关学术成果要求,按学校及学院相关文件和规定执行。

085223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085223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085223 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概况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典型的需求导向型应用学科,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程领域,围绕水上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安全防御和海洋环境保护等装备研发中的工程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

学科关注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新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开发与设计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性能、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安全性、可靠性与完整性、船舶与海洋工程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舰船振动冲击与噪声预报控制、海工装备与建养关键技术、工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船舶与海洋工程试验技术、船舶机舱自动化、动力装置控制技术、水下信号处理技术、绿色船舶技术、新材料在船海工程上的应用等科学技术问题。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研究领域宽广,含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和水声工程三个二级学科,自设绿色船舶与环境保护二级学科,呈现出十分鲜明的交叉学科特征,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安全保障技术、材料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环境控制技术等现代工程技术和高新技术为本学科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面对社会发展需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

○1从单一满足需求向需求诱导和需求管理转变;○2从被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转变;○3从单纯实现产品功能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变;○4运行控制从相对静态信息化向实时信息化转变;○5从分散独立系统向综合一体化系统转变。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创建于1946年,是我国第一批学位授权学科。

其中,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攻读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方向的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被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接受为成员单位,1997年批准为交通部重点学科,2001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轮机工程学科前身为船舶内燃机学科,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依照颁布的博士学位学科目录调整为轮机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批准为交通部重点学科,2001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水声工程2000年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硕士)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硕士)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Marine Structures(学科代码:082401 学位授予类别:工学硕士)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掌握本学科的现状、发展方向和国内外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能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实验能力,掌握基本测试技术、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本学科的科学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学位条例对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科研、设计、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科简介及主要研究方向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建设立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发展趋势,坚持围绕“培养最理解船舶的造船人”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创新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的拔尖人才。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 17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 4 人。

本学科师资队伍围绕新概念船型、水下机器人、深远海探测器设计等关乎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积极开展了理论研究和装备研发工作。

学科拥有完善的实验教学基础设施体系,包括船舶设计实验室、循环水槽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船舶结构力学实验室、船舶振动实验室等多个学科实验室,结合大连海事大学的教学实习船队、航海模拟器等教学设施,实验条件达到国内大学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为培养高水平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人才奠定基础。

主要研究方向: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理论与方法2、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性能3、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水动力性能4、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制造工艺技术5、“绿色”船舶与海洋工程6、无人海洋航行器技术三、学制及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 3 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学制的 2 倍(含休学)。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简况表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简况表
课程类型① Ⅰ 序 号 课程名称 公 共 课 程 基 础 理 论 课 程 专 业 技 术 课 程 其 他 课 程 Ⅱ 学 时 数 学 分 数 任课 教师 姓名 任课教 师类型 ② 校 内 教 师 校 外 教 师 考核 方式 ③ 培养方式 是否 与学 术型 研究 生分 开授 课
必 修 课
选 修 课
全 日 制
附件 4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 简况表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大连海洋大学 代码:10158
工程领域
名称:船舶与海洋工程 代码:0824
填表日期:
2018 年 5 月 20 日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 2018 年 4 月 15 日
1
1. 课程设置情况表(请按本领域最新培养方案填写。其中:①、②请在对应栏目 打“√”;③可依据“课程论文”、“笔试”、“笔试+课程论文”等实际情况填写。 )
许志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笔试


船舶管理概论


32
2

笔试 笔试+


7
海上交通工程


32
2

课程 论文


8
船舶与海洋工 程伦理 学术规范教育 与实践 专业实践 自然辩证法概 论 马克思主义与


16
1
隋江华

课程 论文 课程 论文 √ 课程 论文 课程 论文 课程 论文


9


1



10


8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2480英文名称Ship and Marine Engineering一、领域简介(包括概述及领域范围)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决定国家兴衰的基本因素之一。

我国是个海洋大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这一被称为“蓝色国土”的区域约为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是我们中华民族未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

海洋开发将是二十一世纪重要的研究发展领域,也是世界各国争夺的另一主要战场。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我国海洋防卫与进行海洋探测、开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一个涉及领域广泛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涉及机械、电子、控制、数学、力学、声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基础学科领域,同时涉及武器平台、战术运用、兵器构形系统结构系统、动力推进及能源系统、制导系统、战斗部、发射系统等诸多专业学科方向。

而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方面相对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距离,技术的发展,首要的是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目标1.以在职人员为主,主要是为船舶和水中兵器技术领域的研究院、所、基地、工厂等企事业单位和工业部门,特别是为承担国家重要型号研制任务的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我国船舶和水中兵器领域技术的发展提供动力。

2.掌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掌握船舶和水中兵器领域技术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主要培养单位四、研究方向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学分不少于22学分,学位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是文章引言部分的组成部分,旨在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进行简要介绍和概览。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是一门与船舶和海洋相关的学科,它致力于培养专业人才,使他们具备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深入理解和独立研究能力。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涵盖了船舶结构与材料、船体动力学、船舶设计与制造、海洋工程与资源利用等多个领域。

该专业针对培养学生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的专业人才。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理论基础,深入了解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前沿进展和发展趋势;二是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三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多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四是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够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国际竞争中有所建树。

总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旨在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创新型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科研实践,毕业生将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船舶制造、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设计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组织架构,并且能够使文章更加清晰和易读。

在本篇长文中,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本部分将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进行概述,介绍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2. 正文:本部分将详细介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的学科背景和专业培养目标。

2.1 学科背景:本小节将讨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的学科背景,包括该学科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与相关领域的联系。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并且有实质性内容,需要真实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一、培养目标
研究生专业为船舶与海洋工程,培养具有高度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
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有关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
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学科专业结构设置
1、基础性理论课程:大学物理、数学分析、几何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机械原理、流体力学、材料力学、力学、光学、电磁场理论、海洋物理、海洋动力学、港口海岸工程、海洋调查与测量、水力机械、水声学等。

2、专业基础课程:船舶动力学、海洋结构力学、船舶舵机设计与驾驶、船舶声学、船舶结构力学、船舶结构设计、海洋机械、海洋技术装备、海洋环境与工程、船舶与海洋新技术等。

3、实践性课程:力学计算、设计和分析、船舶装备制造、海洋调查
与测量、水声测量和计算、海洋设备调试与试验、船舶造价评估、港口及
海岸工程建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领域代码:085223
一、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培养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领域范围及研究方向介绍
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主要覆盖范围和研究内容如下: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及油气装备设计制造:该方向主要研究海洋平台设计建造及安装、单点设计与建造、海管设计与施工、海洋油气装备设计与制造、现代船舶设计理论与方法、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疲劳分析等。

海洋工程流体动力学:该方向主要研究船舶流体力学、波浪力学、悬空海底管线流固耦合分析、立管的流固耦合分析、FPSO的动态响应分析和浮式平台的动态响应分析等。

海洋岩土工程:该方向主要研究隔水导管及桩基设计与施工、锚泊系统设计与施工、钻井平台插拔桩设计与分析、海底管线设计与施工、水下井口设计与安装、海底滑坡等。

三、培养方向
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及油气装备设计制造
2.海洋工程流体动力学
3.海洋岩土工程
四、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五、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28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5学分
六、课程设置
备注:
对跨学科报考的学生或同等学力录取的学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
门。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说明:
1.选修课程由导师根据学生培养方向选定,且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可以选修我校其他工程领域的课程或工学硕士课程;在职培养也可以选修由学校与企业协商确定的其他课程。

2.学位论文及相关学术成果要求,按学校及学院相关文件和规定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