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室辅助检查

合集下载

护理体检和辅助检查案例

护理体检和辅助检查案例

护理体检和辅助检查案例护理体检是指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评估其身体状况并提供必要的护理措施。

辅助检查是指通过各种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检测结果。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案例为例,介绍护理体检和辅助检查的应用。

病例描述:患者王先生,60岁,主诉咳嗽、胸闷、气短已持续2个月。

查体发现双肺呼吸音减低,胸骨上半段及锁骨部分不对称胸闷存在明显压痛,心衰样面容,血氧饱和度92%,心音减弱。

此外,患者最近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左下叶肺结节。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我们首先考虑到肺癌的可能性。

在护理体检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开展以下工作:首先,收集患者的详细病史,包括吸烟史、家族病史、既往疾病史等,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肺癌的危险因素。

其次,对患者的呼吸系统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听诊肺部呼吸音、敲诊胸部、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等。

进一步收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指标的检测。

最后,进行血气分析,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

根据护理体检的结果,我们需要进一步进行辅助检查。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胸部X光检查,以评估肺部情况,寻找肺癌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患者的CT检查显示可能存在肺结节,进一步进行肺部CT检查非常必要。

CT检查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形态等特征。

此外,我们还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

在该检查中,医生将通过支气管镜直接观察病变,并进行组织活检。

通过组织活检,我们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

除了上述辅助检查,我们还需要进行肿瘤标记物检查。

肿瘤标记物是一种存在于体液和组织中的特殊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分子。

它们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评估肿瘤的存在和治疗效果。

对于肺癌患者,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是CEA(癌胚抗原)和CYFRA21-1(脆性角蛋白19片段)。

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的浓度变化,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肿瘤的活跃程度及治疗效果。

辅助检查申请单

辅助检查申请单

辅助检查申请单一、背景介绍在医疗领域中,辅助检查申请单是医生向医学实验室或诊断中心提交的一份文档,用于申请特定的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是指通过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评估疾病进展和制定治疗方案的过程。

辅助检查申请单的编写需要准确、清晰地描述患者的病情、医生的要求以及需要进行的具体检查项目。

二、辅助检查申请单的标准格式辅助检查申请单的标准格式是为了确保医生与医学实验室或诊断中心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信息传递中的误解和错误。

下面是一个标准格式的辅助检查申请单示例:1. 患者信息:- 姓名:- 年龄:- 性别:- 住院号/门诊号:- 临床诊断:- 临床症状:2. 医生信息:- 姓名:- 科室:- 联系电话:3. 检查项目:- 项目1:- 检查方法:- 检查部位:- 检查目的:- 检查时间要求:- 项目2:- 检查方法:- 检查部位:- 检查目的:- 检查时间要求:- ...4. 其他要求或注意事项:三、辅助检查申请单的详细内容解释1. 患者信息:- 姓名:填写患者的姓名,确保与患者的就诊记录一致。

- 年龄:填写患者的年龄,有时检查项目与年龄相关。

- 性别:填写患者的性别,有时检查项目与性别相关。

- 住院号/门诊号:填写患者的住院号或门诊号,用于唯一标识患者。

- 临床诊断:简要描述患者的临床诊断,帮助医学实验室或诊断中心了解患者的病情。

- 临床症状:描述患者的主要症状,帮助医学实验室或诊断中心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

2. 医生信息:- 姓名:填写申请辅助检查的医生的姓名。

- 科室:填写医生所在的科室,用于联系医生。

- 联系电话:填写医生的联系电话,方便医学实验室或诊断中心与医生沟通。

3. 检查项目:- 项目1、项目2...:填写具体的检查项目,如血常规、X光胸片等。

- 检查方法:描述该检查项目的具体方法或技术,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检查部位:描述该检查项目涉及的具体部位,如腹部超声检查的肝脏、胆囊等。

医院急诊科的辅助检查与实验室诊断

医院急诊科的辅助检查与实验室诊断

05
辅助检查与实验室诊断在急诊科挑 战及发展趋势
当前面临主要挑战
时间紧迫性
急诊科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 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对辅助检查 和实验室诊断的速度和准确性提
出了更高要求。
多样性病例
急诊科接收的患者病情各异,涉及 多个学科领域,需要辅助检查和实 验室诊断具备多学科的综合能力。
资源有限性
急诊科常常面临资源紧张的情况, 包括检查设备、试剂和人员等,这 可能对辅助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的开 展产生影响。
提高联合应用效果策略
加强医患沟通
优化检查项目组合
根据急诊科常见疾病的类型和 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辅助检查 和实验室诊断项目组合,提高 诊断效率。
加强结果解读能力
医生应加强对辅助检查和实验 室诊断结果的解读能力,准确 判断病情,减少误诊和漏诊。
强化医技人员培训
提高医技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 识水平,确保辅助检查和实验 室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02
03
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连续的辅助检查 ,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治疗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4
02
实验室诊断技术介绍
实验室诊断原理及方法
免疫学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检测患者体内 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判断病原体类型。
生物化学方法
检测生物体内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结构和 代谢变化,从而判断疾病状态。
肠镜检查
通过胃镜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病 变,可发现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通过肠镜观察结肠、直肠黏膜病变,可发 现结肠炎、结肠息肉、结肠癌等。
肝功能检查
胃肠道肿瘤标志物检测
检测肝脏代谢、合成、解毒等功能指标, 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总胆红素(TBil)等。

辅助检查(64页)

辅助检查(64页)

中性粒细胞
吞噬功能
1.增多
急性感染或化脓性感染:中度感染可> 10.0×109/L;重度可>20.0×109/L。
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如尿毒 症)、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其他疾病: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 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1.增多
过敏性疾病:支喘、荨麻疹等。 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 牛皮癣、湿疹、天疱疮、
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 等。 血液病:慢粒、嗜酸粒白血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
2.减少
疾病或创伤: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 重烧伤等。
用药:长期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
有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激活因子等, 与过敏反应有关
第三章—辅助检查
定义
辅助检查:是通过医学设备进行身体检查,
是一种辅助的检查方法(相对于主要的检查方法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 活动、获得有关资料的方法之一。
辅助检查有哪些?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脑脊液 检查、临床免疫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电子计 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检查( MRI)等。
功能: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止血;凝血。 参考范围: (100~300)×109/L
1.减少
生成减少: 骨髓造血障碍、再障、急性白血病、 骨髓肿瘤、巨大血管瘤、全身性红斑狼疮、恶性 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体外循环等。
血小板计数(PLT)
1.增多
疾病:慢粒、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罕 见嗜酸粒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等。

辅助检查与实验室检验管理制度

辅助检查与实验室检验管理制度

辅佑襄助检查与试验室检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辅佑襄助检查与试验室检验工作,保证患者安全,提高诊疗质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辅佑襄助检查与试验室检验科室的工作。

第二章辅佑襄助检查管理第三条检查项目管理1. 检查项目设置1.1 辅佑襄助检查科室依据临床需求和技术水平,订立和调整辅佑襄助检查项目清单,并报经医院相关部门批准。

1.2 辅佑襄助检查项目清单包含常规项目、特殊项目和有创项目等,每项项目应明确其相关指标、操作要点和结果解读。

1.3 辅佑襄助检查项目清单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项目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

2. 检查申请与执行2.1 医生开具辅佑襄助检查申请单时,应供应患者基本信息和相关病史,认真描述申请目的和要求。

2.2 辅佑襄助检查科室接受申请后,进行项目确认和录入,确保申请与项目符合。

2.3 辅佑襄助检查科室依照申请单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3. 检查结果报告与解读3.1 完成辅佑襄助检查后,科室应及时准确报告结果,并在报告中注明参考范围、异常情况和可能的临床意义。

3.2 辅佑襄助检查报告应依据科室规定的报告格式和标准,书写清楚、规范、无歧义。

3.3 辅佑襄助检查报告的解读应由具备相应专业资质的医生完成,解读内容应准确、客观,避开主观臆断。

第四条检查设备与器材管理1. 设备购置与验收1.1 辅佑襄助检查科室购置设备前,应编制设备采购计划,明确设备类型、规格要求和采购金额,经过医院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购买。

1.2 设备采购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并备案,核实设备完好无损、功能正常,并进行设备台账的建立与管理。

2. 设备维护与保养2.1 辅佑襄助检查科室应订立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内容和周期,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2.2 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应由专业维护和修理人员进行,确保设备安全可靠、工作正常。

3. 质控与质量保证3.1 辅佑襄助检查科室应建立质量掌控体系,定期进行设备的质量检测和校准,确保设备输出结果准确可靠。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一)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一)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一)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辅助诊断方法,通过对患者体液样本或组织标本的检测分析,可以获得大量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

本文将探讨实验室检查中包括的一些常见项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些检查项目的作用和意义。

正文:1. 血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检测: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检测感染、炎症和免疫功能。

- 血小板计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判断是否存在出血倾向。

- 红细胞计数和分类:了解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和类型。

2. 尿液分析:- 尿液常规检查:包括尿比重、PH值等指标,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

- 尿沉渣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细胞、细菌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等问题。

- 尿蛋白定量:评估肾脏功能状况,检测轻微蛋白尿和肾损伤。

- 尿糖定性和定量:检测是否存在糖尿病及其控制情况。

- 尿肌酐测定:反映肾脏排除废物的能力,评估肾脏功能状态。

3. 生化指标检查:- 血糖测定:评估患者的糖尿病状态。

- 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评估肝脏功能。

- 肾功能指标:如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等,评估肾脏功能状况。

- 脂质代谢指标: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了解患者的血脂情况。

- 电解质检测:如钠、钾、氯等,评估患者的电解质平衡状况。

4. 炎症标志物检测:- C-反应蛋白测定:评估炎症状态及严重程度。

- 白细胞介素-6测定:反映炎症反应的活性。

- 血沉测定:评估炎症、感染和风湿性疾病等情况。

5. 传染病检测:- HIV抗体测定:检测是否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乙肝病毒检测:检测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用于检测结核病感染情况。

- 肺结核抗体测定:帮助诊断肺结核病。

总结:实验室检查项目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血常规、尿液分析、生化指标检查、炎症标志物检测和传染病检测等。

通过这些项目的检测分析,医生可以获取到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诊断以及治疗反应等重要信息,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常见辅助检查有哪些原因

常见辅助检查有哪些原因

常见辅助检查有哪些原因常见辅助检查是医生们在诊断疾病和评估病情时进行的一系列检查项目。

它们用于补充检查患者的相关数据,提供病情分析的依据,从而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生理检查。

实验室检查通常是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液、尿液、唾液、组织等样本来获取有关患者的生化指标的数据,以便医生推测疾病的可能原因和发展趋势。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感染标志物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

血常规是一项常见而重要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它可以提供有关患者贫血、感染、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相关疾病的信息。

生化指标检查可以测量血液中的各种生化物质的含量,如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体内的物质代谢情况,并诊断糖尿病、高血脂症、肝炎、肾病等疾病。

凝血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血液凝固能力,如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

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血病、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

免疫学检查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

例如,检测人体的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数目等指标,可以判断患者的免疫系统是否正常,预测感染和免疫相关疾病的风险。

感染标志物检查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等,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的类型和程度。

肿瘤标志物检查是一种血液或组织样本检查,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肿瘤。

肿瘤标志物是一些与特定类型的肿瘤相关的物质,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癌胚抗原(CEA)等。

特定的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可以提供肿瘤诊断、分期和评估治疗效果的信息。

影像学检查是通过使用射线、超声波、磁共振等技术来观察和分析人体内部结构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提供关于器官、组织和异常改变的详细图像,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疾病。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有:X射线、超声波、CT扫描、MRI、PET-CT等。

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一、危急值的定义和分类危急值是指那些具有立即病情危险的检验结果,需要立即通知临床医生并采取紧急干预措施的检验结果。

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危急值可以分为三个级别:1.一级危急值:指病情危急程度最高,需要立即通知临床医生并立即采取紧急干预措施的检验结果。

2.二级危急值:指病情危急程度次高,需要立即通知临床医生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的检验结果。

3.三级危急值:指病情危急程度较低,但仍需及时向临床医生通报的检验结果。

二、危急值通报的责任与流程1.实验室负责人的责任:实验室负责人需负责制定和完善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并监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执行情况。

2.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并准确地判断检验结果是否属于危急值,并按照相应的流程通知临床医生。

3.临床医生的责任:临床医生应设定自己的合理接收范围,确保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能够及时处理,并对所提供的有效临床信息进行合理的利用。

4.危急值的报告流程:a.实验室工作人员收到危急值检验结果后,应立即确认结果的准确性。

b.如果检验结果属于一级危急值,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立即通知临床医生,并详细描述检验结果的情况。

c.如果检验结果属于二级危急值,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15分钟内通知临床医生,并详细描述检验结果的情况。

d.如果检验结果属于三级危急值,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1小时内通知临床医生,并详细描述检验结果的情况。

e.临床医生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干预措施,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实验室。

f.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将危急值的通报、临床医生的处理结果以及涉及相关的信息记录下来,作为后续质量管理和追溯分析的依据。

三、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考核和改进为保障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并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审查和改进,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危急值判断水平的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辅助检查一、血常规第一节红细胞检查一、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成男:(4.0~5.5)×1012/L;成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年龄与性别的差异:精神因素:剧烈体力运动和劳动:气压降低:妊娠中、后期;6个月~2岁的婴幼儿;老年人。

2.病理性变化(1)RBC和HGB减少: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通常称为贫血),由于各种病因导致外周血单位体积RBC减少,即为病理性贫血。

贫血按病因分为RBC生成障碍、过度破坏和丢失3大类。

a、急性、慢性RBC丢失过多b、RBC寿命缩短:溶血c、造血原料不足:缺铁、维生素B12、叶酸,继发于其他疾病的不足,药物原因引起的不足。

d、BM造血功减退:药物、物理因素、某些疾病导致体内有毒物质潴留、原因不明。

(2)、RBC增多a、原发性RBC增多症:b、继发性RBC增多症:机体缺氧。

心血管病、肺疾病、异常HGB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c、相对性RBC增多症:体内水分丢失二、血红蛋白测定【参考值】成男:120~160g/L;成女: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临床应用】基本同RBC计数。

但对贫血程度的判断上优于红细胞计数。

以下两种情况值得注意:①在某些病理情况下,Hb和RBC的浓度不一定能正确反映全身红细胞总容量的多少。

大量失血(主要是血容量的缩小,血浓度变化很少,从Hb等数值上很难反映出贫血的存在)、水潴留(血浆容量大,红细胞容量正常,但红细胞浓度低,表面看有贫血)、失水(血浆容量小,浓度偏高,即使有贫血也看不出)②大细胞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二者浓度不成比例。

三、血细胞比容测定【参考值】男性0.40~0.54;女性0.37~0.47。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RBC平均指数的计算,有利于贫血诊断和分类;可以评估血浆容量有无增减或稀释浓缩程度,有助于某些疾病治疗中补液量的控制,以及了解体液平衡情况。

增高见于血液浓缩及RBC增多症;减低见于各类贫血。

四、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是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

体内红细胞能保持悬浮稳定性,离体后由于红细胞比重较血浆大,能自然下沉。

血沉一般分为3期:缗钱状红细胞形成期、快速沉降期、细胞堆积期。

健康人血沉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而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可明显增快。

【参考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临床意义】ESR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试验,但对判断机体有无感染、组织损伤、坏死或某些疾病有无活动、进展、恶化及肿瘤浸润、播散、转移等都的一定的价值。

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1、血沉增快生理性:常见于妇女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老年人等。

病理性:各种炎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贫血、高胆固醇血症。

2、血沉减慢意义不大第二节白细胞检查中性粒细胞(N):50~70%嗜酸性粒细胞(E)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B)白细胞(WBC) 淋巴细胞(lymphocyte,L):20~40%单核细胞(monocyte,M) 3~8%一、白细胞计数【参考值】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月~2岁:(11~12)´109/L【临床意义】与中性粒细胞变化有相关性,意义差不多。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成人%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临床意义】(一)中性粒细胞1、N增多:中性分叶核粒细胞>70%,绝对值>7×109/L(1)、生理性增多年龄:新生儿WBC较高,N占绝对优势,到6~9天N与L大致相等,以后L上升,婴儿期L较高,可达70%。

2~3岁后L下降,N上升,4~5岁N与L基本相等,形成N与L的两次交叉,青春期与成人基本相同。

日间变化:安静、休息低;活动、进食高;晨低下午高。

运动、疼痛、情绪:均可增高妊娠与分娩:增高(2)、病理性增多a 反应性增多: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血循环。

增多的粒细胞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

急性感染或炎症:最常见原因,化脓性球菌最明显,杆菌(大肠b、绿脓b)真菌、放线菌、病毒(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立克次体(斑疹伤寒)、螺旋体(钩体、梅毒)、寄生虫(肺吸虫)。

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等有关。

局限轻度感染,WBC—,N轻度­;中等程度,WBC(10~20)×109/L,N ­,核左移;严重全身,WBC(20~30)×109/L,N明显­,明显核左移及中毒改变;感染中毒性休克,WBC不高反低,很明显的核左移。

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以及血管栓塞(心肌梗死、肺梗死)所致局部缺血性坏死等使组织严重损伤者,在12~36h内WBC增高,以Nsg增多为主。

急性溶血:缺氧、分解产物刺激BM贮备池粒细胞释放急性失血:大出血,WBC 1~2h内迅速上升,达(10~20)×109/L,主要是Nsg增多。

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输卵管妊娠破裂)更显著。

急性中毒:外源性(化学物质、药物如汞、铅、安眠药;生物毒素如昆虫毒、蛇毒;植物毒素如毒蕈中毒)、内源性(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子痫、内分泌疾病危象),以Nsg为主。

恶性肿瘤:非造血系恶性肿瘤(刺激释放、产生促粒细胞生成因子、破坏释放调控),WBC持续增高,以Nsg增多为主。

其他:类风湿、自免溶贫、痛风、严重缺氧;应用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氯化锂等。

b 异常增生性增多: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见于粒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是病理性粒细胞(如白血病细胞)的原始或幼稚细胞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

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细胞增多为主,增高的幅度不是很大,甚至有可能减低;慢性白血病以成熟的白血病细胞增高为主,增高幅度大。

骨髓增殖性疾病:真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纤。

除了一种血细胞成分的增多外,常伴有其他一种或两种血细胞的增生。

2、中性粒细胞减少:N< 1.5×109/L为粒细胞减少症,<0.5 ×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

(1)、感染: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WBC可低至2×109/L;病毒感染如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

内毒素及病毒使边缘池粒细胞增多而至循环池粒细胞减低,也可能是内毒素抑制骨髓粒细胞释放。

(2)、血液病:再障、非白(3)、慢性理化损伤:辐射(X线)、药物(氯霉素),抑制有丝分裂。

(4)、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抗核抗体导致白细胞破坏而减低,如SLE,要么总数减低,要么分类减低。

(5)、脾亢:过度破坏、脾素灭活促粒细胞生成因子。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象指中性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正常时,外周血N核以分3叶的居多。

核象变化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1)再生性左移:核左移+WBC­,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估计病情严重程度和机体反应能力,轻度左移——WBC略­,N略­,Nst>5%,感染轻,机体抵抗力强;中度左移——WBC­,N­,Nst>10%,少数晚幼及中毒性改变,严重感染;重度左移——WBC明显­,N明显­,Nst>25%,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常见于粒白或N型类白。

退行性左移:核左移+WBC—¯,再障、粒减——骨髓造血功能减低,粒细胞生成和成熟受阻;严重感染(伤寒、败血症)——机体反应低下,骨髓释放粒细胞的功能受阻。

(2)核右移:N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称之。

常伴有WBC减低。

缺乏造血物质、DNA减低或BM造血功能减退。

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生贫血,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炎症恢复期。

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二)淋巴细胞1、淋巴细胞增多:外周血L绝对值成人> 4×109/L、4 岁以上儿童>7.2×109/L、4岁以下儿童> 9×109/L的一种征象。

(1)生理性增多:儿童期(2)病理性增多:病毒、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淋、传单(EB病毒)、百日咳;慢性感染,如结核;肾移植术后;白血病,如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瘤。

2、淋巴细胞减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相对下降)三、嗜酸性粒细胞(E)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理功能: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并分泌组胺酶以破坏组胺,从而起到限制过敏反应的作用。

【参考值】成人(0.05~0.5)×109/L【临床意义】1、E增多成人外周血E>0.5×109/L(1)寄生虫病: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丝虫、包虫、钩虫感染。

(2)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等。

(3)其他风湿性疾病等二、尿常规尿液检测的内容一、一般性状的检查:(一)尿量:正常:1000-2000ml/24h;多尿:>2500ml/24h;少尿100-400ml/24h;无尿<100 ml/24h (二)外观:正常:淡黄至深黄色透明常见的尿外观改变:(1)血尿: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及出血性疾病等,镜下血尿>3个/HP;肉眼血尿>1ml/L。

(2)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尿、乳糜尿、脓尿和菌尿。

(三)气味:慢性膀胱炎:新鲜氨臭;糖尿病(DM)酮症:烂苹果味;脓尿/晚期膀胱癌:腐败臭味。

(四)酸碱反应:正常成人:PH为4.6-8.0临床意义:酸度增高:代谢性酸中毒、痛风、DM、服用氯化铵等碱度增高:碱中毒膀胱炎、肾小管性酸中毒、服用小苏打等。

(五)比重:正常成人:1.015-1.025二、显微镜检查1.细胞成分:RBC、WBC、上皮细胞2.管型:①尿蛋白的存在;②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酸化功能;③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3.结晶4.病原体三、化学检查蛋白质PRO酮体KET葡萄糖GLU胆红素BIL尿胆原URO(一)蛋白质正常:20~80mg/L定性试验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