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程检验规范-新
制程检验规范01

5.3《红牌使用规定》QA-F-001
《产品检验抽样作业标准》QA-B-001
5.5《过程检验记录》QA-9-11-01
5.6《专门检验记录》QA-P-11-02
5.7《品质异常处理单》QA-P-13-01
5.8《不合格品处理记录》QA-P-13-02
5.9《红牌标识处理记录》QA-P-13-04
3.2品质部负责巡回检验、移转检验及其记录;
3.3首件检验、专门检验由品质部主导,生产部/工程部配合。
4.
4.1工艺检验:在生产开始前,由生产部车间之班组长或技术员对生产之工艺或设备进行调
整、确认,以确保其能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4.2领料确认:生产部领料人员应领用正确的原辅材料、零配件,以确保其规格型号、性能
4.7.3移转完成后,品检员应在《检验报告》上填写相关记录。
4.7.4移转检验不合格,品检员应即时报告相关人员处理,必要时应填写《品质异常联络单》, 同时生产部应对其进行隔离、标识及全检确认。
4.8过程不合格品的管理:对丁各工序所发生的不合格品,品质部应依 《红牌使用规定》挂、 取红牌,生产部应对其进行及时处理(隔离、标识、返工、报废等) ,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理 记录》,该记录丁次日交品质部归档保存。
4.4.1在批量生产前,品检员应会同车间之班组长或技术员对首件产品进行检验。
4.4.2首件检验之抽样方式依《产品检验抽样作业标准》。
4.4.3首件检验完成后,品检员应在《检验报告》上填写相关记录。
4.4.4首件检验不合格,品检员应即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矫正或改进,并重新进行首件检验, 至合格为止,必要时应填写《品质异常联络单》。
4.6.4巡回检验不合格,品检员应视情况即时报告相关人员处理或通知停产 ,必要时应填写《品 质异常联络单》,同时生产部应对本时间段所生产产品进行隔离、标识及全检确认。
制程检验规范

1.核对BOM:1-1检验生产线上的产品料号和其各部件的料号是否和BOM上一致。
1-2.检测设备均已校正合格及确保有效期内使用。
2.首检:2-1.生产线刚生产加工或生产过程中换人、换料的第一批(至少取10PCS)产品作首件检验并记录。
2-2.如首检不合格,应立即通知有关(工程、制造)主管。
2-3.只有首检合格后,才允许继续生产。
3.检查作业指导书:3-1.检查作业指导书是否与生产线上所生产产品和工序是否一致。
3-2.检查作业员的作业动作是否符合作业指导书。
3-3.检查以下各表格的使用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预测试不良品记录表作业指导书 X-R图端子机外模测试不良品记录表机器操作说明书 P-CHART图预测试设备效率表(端子机、成型机)设备每日保养卡外模测试外观检验不良记录表成型机操作规范员工技能卡成型机记录表4.巡回检验:4-1.检验员每两小时巡回检验一次,抽取各工序半成品50PCS进行检验,看其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并记录于IPQC记录表上,对各领班确认并执行矫正措施进行追踪记录。
4-2.检验员每隔半天或每次调试端子机模后,测量一次端子高度及铆合拉力,每次测量5PCS,并记录于端子铆合高度/拉力记录表上。
4-3.检验员每二小时记录成型机压力及温度于成型机检验表上,检验成型机温度和压力是否出现漂移现象。
5.异常反映及追踪:5-1.制程品质出现异常时,反映生产单位填写生产线问题反映单。
5-2.制程品质异常改正处理措施落实后立即追踪。
5-3.把追踪情况填入IPQC记录表。
5-4.每天填制P-Chart和X-R图。
5-5.每月根据产品品质情况,绘制柏拉图,并分析不良原因。
6.5S查核表记录。
7.每天上交前天各站DPM。
核准:审核:制订:。
制程检验作业规范

1.目的制程产品的量测与监控,以验证产品符合要求。
2.范围凡本公司制程过程中产品均包括在内。
3.定义(无)4.权责4.1品质部:制程中产品的量测与监控。
4.2生产部:制程中首件产品的送检。
5.作业程序5.1制程产品检验采用首件检验和巡检方式。
5.2 首件检验5.2.1首件检验时机当生产线每日上班开机时、交接班时、不同批换料时、异常处理后。
5.2.1 外观、性能检验首件检验由IPQC按对应《产品工艺流程》中的要求逐一检验。
若发生不合格依《不合格控制程序》处理。
5.2.4检验记录首件检验结果记录于《首检记录表》中,需由IPQC确认结果。
若量测结果符合对应的要求,方可继续生产;若不能符合要求,则须调机或停线,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5.3制程巡检5.3.1巡检时机从生产线开机至产线全部停止生产的整个生产过程,IPQC必须全程在生产线监督指导生产,巡检项目为产线品质记录、量测。
5.3.2外观、性能检验外观、性能检验由IPQC按对应《产品工艺流程图》中的要求逐一检验。
若发现异常时立即通知产线组长和工程师,查找根本原因并改善,若无法当时现场改善需停线处理时巡检人员开立《异常处理报告》查找根本原因,记录于《制程品质检查记录表》巡检报告,并巡检人员及时通知生产与品质主管。
详见《不合格控制程序》。
5.3.3检验记录/频次IPQC每次检验外观抽检10PCS、功能检测5PCS,2小时巡检一次;每2小时在《制程品质检查记录表》记录一次品质状况。
5.4异常管控IPQC在制程巡检过程中发现如有因原材不良或机台、异常导致产品使用功能缺陷或严重影响产品外观时,需开立《异常处理报告》,并及时知会生产现场主管,要求生产人员停止生产进行改善,对己生产不良品要求生产人员进行隔离。
详见《不合格控制程序》。
6.相关资料6.1不合格控制程序6.2产品工艺流程7.表单7.1首检记录表7.2巡检记录表7.3异常处理报告。
制程检验规范

序号
修订说明
版次
修订日期
修订人
批准人
备注
文控中心
评审部门
是否评审
□生产部
□品质部
□研发部
□财务部
□销售部
□要;
□不要;
制订部门
□资材部
□采购部
□综合管理部
□工程部
制 订
审 核
批 准
1.目的:
对本公司的制程检验作业加以规范,使检验条件与程序标准化。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生产各工序的产品质量检查控制,包括工序自检及品质检查等.
4.3制程检验:
4.3.1首件检验:
4.3.1.1首件检验之时机:
1)机器、物料更换时;
2)机器维修OK后继续生产时;
3)换班、换线时;
4)首次生产时;
生产线应通知IPQC作首件检验。
4.3.1.2生产人员依规定完成初品5PCS之自主检验确认无误后,交IPQC进行首件检验。
4.3.1.3IPQC依据生产指令、图纸、成品检验标准等相关数据及要求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记录于“首件确认报告”中,并送呈主管核准。
打件
作业指导书
目视
1、元件无偏位现象;2、元件无立件现象;3、无少件现象;
回流焊
作业指导书
目视
1、无连锡现象;2、元件无偏位现象;3、元件无立件现象;4、焊锡饱满;
分板
作业指导书
目视
1、无披锋;2、PCB板无损坏;
清洁
作业指导书
目视
PCBA清洁干净,无脏污残留;
组装
作业指导书
目视
1、无缝隙;2、无少胶;
烘烤
作业指导书
目视
烘烤温度、时间符合要求;
制程检验规范

产品(半成品、成品).3.2全检:对制程中的产品或产品的某些检验项目进行100%检验。
3.3巡检:指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品质的因素进行随机抽样检验、确认。
4.职责4.1品管部4。
1.1 负责制程中产品外观、检验流程、检验标准、检验规范、检验站的编制和设置.4.1。
2 IPQC:负责对产品、物料首件确认的主导工作,并对产品首件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制程品质检控,品质异常之追踪与确认;主导不合格品或异常品管问题的提出、跟进、落实、效果确认.4。
1.3 FQC:负责制程中产品外观、产品指定项目的全检。
4.1.4 测试员:负责制程中产品接地、耐压、点亮的全检4。
2工程部4.2.1 参与新产品、试产、设计变更首件的确认,负责制程中产品电气、结构、功能、测试标准,品质异常、不合格品原因的分析及改善对策的提出。
4.2.2 负责制程中产品SOP的制定,工装夹具制作,工艺跟进改善,产能效率的提升,结构性能异常的跟进与落实。
4。
2。
3 负责制程中仪器、设备测试规范的制定;机器、设备、仪器、仪表、治夹具、工具运行状况的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转的巡视及日常保养工作监管。
4。
3 业务部:参与新客户第一次生产及客户要求变更后首次生产时首件的确认.4.4 生产部4。
4.1 负责首件的制作与送样确认,自验互检。
4.4.2 制程中5M1E 的落实及制造过程的监控,配合IPQC与PIE的工作;品质异常的受理与改善,改善对策的具体实施。
5.作业内容5.1生产、检验前作业准备5.1.1生产部门5。
1.1.1生产部门在开拉生产前进行自我核查,发现不合格品及异常,采取措施立即纠正,再行生产。
5.1.1。
2 生产部门开拉生产前需查核领用物料是否与制令工单相符,是否有相应的BOM、或样品,工作环境是否符合产品生产需求,各作业工站是否悬挂相应的SOP,人员对作业方法、产品品质是否清楚了解。
【首件确认报告】、【耐压/极性测试记录表】5。
1.1.3 机器、设备、作业工具是否处于正常状态,风批、电批扭力设置是否正确符合作业需求.5。
制程检验标准

3.5在巡检过程中发现严重问题时,要求现场马上停机,并将不良品与良品分开摆放做好标识,由巡检人员开具品质异常单,交由部门主管审批处理。
4.0制程检验项目
序号
巡检
工序
检查项目
检查工具
检验标准
1
机加工
外观
目测
外观有无砸伤碰伤。
装配
外观
目测
无披锋无毛刺
规格尺寸
卡尺
装配无松动,尺寸能否满足作业指导书上的要求
5
铆接
外观
目视
外观无批锋,爆裂等
尺寸
卡尺,拉力机
外径,高度及拉力要求能否满足作业指导书上的要求。
6
焊接
外观
目视
外观无焊渣,及焊接有无到位,
尺寸,性能
卡尺,扭力扳手
检查焊接的高度,及螺纹的扭力强度。
批 准
审 核
编 制
尺寸
卡尺
长度,宽度,外径,能否满足:作业指导书上的要求
2
冲压
外观
目测
外观有无压伤碰伤,缺料,及批锋
尺寸
卡尺
长度,宽度,外径,能否满足:作业指导书上的要求
3
注塑
压力
目测
注塑压力是否正常
时间
目测
注塑时间是否正确
温度
目测
注塑温度是否正常
尺寸、性能
卡尺,拉力机
长度,宽度,外径,能否满足:作业指导书上的要求
4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A/1
制程检验标准
生效日期
页 码
1/1
1.0 目的
为确保车间在制程任意时间段均在受控状态平稳生产,特制订本规范。
最新PACK车间制程检验规范资料

目测
电压
外观
5PCS/人/h
1、按工艺要求的焊接方式把线路板锡焊到电池组上。
2、锡焊牢固,无虚焊;且焊接过程中,不允许碰到其它元件,不损坏PVC膜、引线等。
抽检时有1PCS不良及时提醒作业员要求更正,将这一小时电池返工重检,并做质量记录。
线路板与输出线连接锡焊
目测手感
尺寸
外观
5PCS/人/h
抽检10个中发现有1个不良时,生产线将已生产的成品全部返工,TQC全检将不良品挑出,按不合格品处理及纠正预防措施处理不合格品。
外观全检
目测
钢尺
外观
引线
锡点
焊点
5PCS/人/h
1、引线线型、插头、长度符合工艺技术标准。
2、引线方向正确,外观完整,无破损,与插头连接完好,无松动,脱落等现象。
3、锡焊、点焊牢固,无虚焊。
1、按作业指导书和工艺要求的位置、焊接方向操作,把温控开关焊接在线路板上。
2、烙铁留在线路板上的时间不超过5秒,上锡过程中不能用烙铁碰到其它任何元件,且不允许把锡点滴在线路板其它元件上。
3、锡焊牢固,无虚焊。
4、锡焊NTC过程中,不允许烙铁接触其它引线。
抽检时有1PCS不良及时提醒作业员要求更正,将这一小时电池返工重检,并做质量记录。
工序名称
检验方法
检验项目
抽样方式
检查内容
判定及处理
贴红光面垫
目测
尺寸
位置
5PCS/人/h
1、尺寸符合工艺要求,粘贴位置正确,不歪斜,不脱落。
2、红光面垫不漏贴。
抽检时有1PCS不良及时提醒作业员要求更正,将这一小时电池返工重检,并做质量记录。
线路板上温控开关
制程检验规范

停线时机:
5.4.1新产品未制作首件未经确认而批量投产时。
5.4.2正常生产时不良率超过5%时。
5.4.3无正式发行之工程图、SOP作业时。
5.4.4未依”不合格管制程序”对不合格品及修理品进行标示隔离,未依”产品鉴别与追溯管制程序”和”检验与测试状况管制程序”对产品的状态进行标示和可追溯性进行管制时。
5.4.5客户抱怨的改善对策在生产时未执行时。
5.4.6同一产线同一产品FQC连续批退三次时需开出停线通知单。
6.合格品管制程序
7.表单
7.1首件检验记录表
7.2制程检验记录表
5.2.2首件制作时可由生产、工程、IPQC共同参与确认,并填写首件检验报告,报告中必须包涵测试仪器及模治具编号、尺寸测量、测试参数等结果。首件生产检验合格后方才进行批量生产作业。
5.2.3对于首件品不合格时必须立即调整制作方式且由责任单位进行分析处理,由品保负责确认改善效果,若有相关资料变更时则应重新投入首件制作并重新确认记录。
5、制程检验与测试作业内容:
5.1物料确认
5.1.1物料上线时IPQC依据工程图及工艺参数表对上线物料的品名、规格、厂商进行确认,以上的标签标示不清或缺失时对上线物料进行退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程检验规范-新
东莞市好发电器配件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制程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 HF-WI-QC-004
作
业
标
准
书
版本第 A0版核准审核拟定发行日期年月日HU
1.目的
保证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从物料投入至半成品生产直至包装入库前的各工序
3.权责
3.1.生产部---生产计划的执行,生产过程品质的保证
3.2.IPQC---监督各生产部规定制程检验工作的执行力度与品质统计控制
5.参考文件
6.相关记录
【IPQC巡检记录】
【成品抽检台帐】
【IQC进料检验报告】
【铬铁/锡炉温度点检表】
【外观、电性全检日报表】
文件发行修订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