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电气部分论文

浅谈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岑华蒙

(广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101班,学号201000307027)

摘要:断路器(本文指漏电型断路器)是电力供配电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保护电器之一,也是功能最完善的保护电器,其主要作用是作为短路、过载、漏电、过压以及欠电压保护。

关键词:断路器;工作原理;电流参数;范围;选型;安装

0 引言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由于一些人员对断路器的选择或使用不当,从而使断路器的功能不能完好的体现,给施工用电安全埋下隐患或发生用电安全事故。因此要完整准确地选择断路器、了解短路器的工作原理、理解断路器的各个电流参数的意义、分清短路器的使用范围及正确的安装是十分必要的。

1 断路器的工作原理

断路器漏电保护的工作原理是由三个连续功能来实现的,这三个功能实质上是同时作用的,分别为:检测剩余电流、对剩余电流进行测量比较、启动脱扣装置将故障电路断开。

检测剩余电流是通过一个电流互感器,其初级绕组测量电路的相线电流和零线电流,绕组方向使相线电流和零线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泄漏电流的产生破坏了这种平衡,并且会在次级绕组上通过磁场感应产生一个电流,叫做剩余电流;

对剩余电流测量比较是使用一个电子式或电磁式继电器,将剩余电流的电信号与预设值相比较。在正常用电情况下,连接跳闸机构的金属杆被一块永磁铁吸住,同时零序电流也产生电磁力,它与弹簧产生的力同时也作用在连接跳闸机构的金属杆上,通电状态下永磁铁的磁力(涌磁铁的磁力决定了断路器的灵敏度)大于弹簧和电磁力的合力,即跳闸机构不会动作,电路是接通状态;

启动脱扣器即跳闸:只要剩余电流产生的电磁力大到能够抵抗永磁铁的磁力,弹簧使金属杆旋转,触发断路器的脱扣装置以断开故障电路。同时断路器可配备不同的继电器或脱扣器。脱扣器是断路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继电器则通过与断路器操作机构相连的欠电压脱扣器、分励脱扣器来控制断路器,由脱扣器来完成其相应的其它保护功能(如过载、短路等)。

断路器的参数重多,只有充分理解断路器的各个电流参数的意义才能做到正确的选择。断路器的电流参数包括断路器壳架等级额定电流参数、过电流脱扣器的电流参数、断路器的短路特性电流参数三个部分。

2 断路器壳架等级额定电流参数

国标《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 GB14048.2-94对断路器的额定电流使用有2个概念,分别为断路器的额定电流In和断路器壳架等级额定电流Inm,定义如下:断路器的额定电流In,是指脱扣器能长期稳定通过的电流,也就是脱扣器额定电流。对带可调式脱扣器的断路器则为脱扣器可长期通过的最大电流。断路器壳架等级额定电流Inm,用基本几何尺寸相同和结构相似的框架或塑料外壳中所装的最大脱扣器额定电流表示。

国标中对断路器额定电流的定义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概念有些不同。当我们提及“断路器额定电流”这一概念时,通常是指“断路器壳架等级额定电流”Inm。多数低压断路器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资料中,也一般不提“断路器壳架等级额定电流”这一复杂的说法,而只给出“断路器额定电流”这一参数,将“断路器额定电流” In作为“断路器壳架等级额定电流” Inm的一种简称。“断路器壳架等级额定电流” Inm是标明断路器的框架通流能力的参数,主要由主触头的通流能力决定,它也决定了所能安装的脱扣器的最大额定电流值。在选择断路器时,此参数是不可缺少的。

3 过电流脱扣器的电流参数

断路器的脱扣器型式有过电流脱扣器、欠电压脱扣器、分励脱扣器等。比较常用的为过电流脱扣器。过电流脱扣器还可分为过载脱扣器和短路(电磁)脱扣器,并有长延时、短延时、瞬时之分。过电流脱扣器其动作电流整定值可以是固定的或是可调的。电磁式过流脱扣器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调的,而电子式过流脱扣器通常总是可调的。

过电流脱扣器的电流有以下几个参数:

(1)脱扣器额定电流In,指脱扣器能长期通过的最大稳定电流。即断路器的额定电流。

(2)长延时过载脱扣器动作电流整定值Ir,固定式脱扣器Ir=In,可调式脱扣器其Ir为脱扣器额定电流In的倍数, Ir=(O.4~1)×In。

(3)短延时电磁脱扣器动作电流整定值Im,为过载脱扣器动作电流整定值Ir 的倍数,倍数固定或可调,Im=(2~10)×Ir。对不可调式可在其中选择一适当的整定值。

(4)瞬时电磁脱扣器动作电流额定值Im,为脱扣器额定电流In的倍数,倍数固定或可调,Im= (1.5~11)×In。对不可调式可在其中选择一适当的整定值。

4 断路器的短路特性电流参数

断路器的额定短路分断能力以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Ics 表示,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是指断路器规定的试验电压及其它规定条件下的极限短路分断电流之值,它可以用预期短路电流表示。要按规定的试验程序 o-t—CO动作之后,不考虑断路器继续承载它的额定电流。O表示分断操作;CO表示接通操作后紧接着分断操作;t表示2个相继操作之间的时间间

隔,一般不小于3分钟。

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Ics是指断路器在规定的试验电压及其它规定条件下的一种比额定极限短路分断电流小的分断电流值,(Ics是Icu的一个百分数)在按规定的试验程序o-t—co-t—CO动作之后,断路器应有继续承载它的额定电流的能力。

对于额定短路分断能力要求大于1500A的小型断路器,国标《家用及类似场所用断路器》GB10963规定应进行额定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和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Ics试验。当Icu≤6000A时, Icu=Ics,故只需作Ics试验。

断路器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还要求短时间承受一定电流值的能力称其为额定短时耐受电流(Icw)。对于交流,此电流值是预期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有效值,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的时间至少为0.05s。

用于施工现场的断路器既要保证用电安全又要防止误动作影响施工,在使用时首先要确定它的电流参数确保用电安全,断路器额定电流(指过流脱扣器额定电流)In要大于或等于断路器所在的用电线路的计算电流。根据确定的额定电流In对各个电流参数进行整定。配电用低压断路器的瞬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Im,应躲过线路正常工作时发生的尖峰电流。照明用低压断路器的长延时和瞬时过电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分别为:

Ir≥K*Ic,式中Ic为照明线路的计算电流,K为长延时脱扣器可靠系数(1-1.1);

Im≥K1*Ir,式中Ir为长延时整定电流,Kl为低压断路器瞬时脱扣器可靠系数(4-7)。

低压断路器长延时和瞬时脱扣器可靠系数

过电流

脱扣器种类

白炽

荧光

灯高压

汞灯

高压钠灯

荧光

卤钨

金属卤化

物灯

长延时K 1 1.1 1

瞬时K1 4-7 4-7 4-7

其次被保护线路各级断路器间选择性动作要

求可以防止断路器误动作影响施工,选择型低压

断路器瞬延时脱扣器电流整定值 Im在满足被保

护线路相间短路电流故障时动作灵敏度要求的前

提下,应尽量选择大一些,以躲过下一级开关所

保护线路故障时的短路电流。非选择型低压断路

器瞬时脱扣器电流整定值,在躲过回路尖峰电流

的条件下,尽可能整定得小些,以保证故障时动

作的灵敏度。

选择性是指在下级有过电流或接地故障时,

上下级配电装置的工作状况。漏电保护的选择性

6 断路器的选型与安装

为了保证断路器完善的使用功能还要做到正确的选型与安装:断路器的防护类型和安装方式应与坏境条件和使用条件相适应。对有金属外壳的I类设备和手持电动工具、安装在潮湿或者强腐蚀等场所的电气设备;建筑工地的电气施工设备、民用插座、游泳池或浴池类设备、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电气设备,以及医院直接接触人体的电气医疗设备等均应安装漏电断路器;

断路器的安装还要保证正确的接线,接线错误可能导致断路器误动作,也可能导致断路器拒动作。接线前应分清断路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相线和中性线,不得反接或错接。输入端与输出端接错时,电子式漏电保护装置的电子线路可能由于没有电源而不能正常工作。组合式漏电保护装置控制回路的外部连接应使用铜导线,其截面积不应小于1.5mm2,连接线不宜过长。

断路器负载侧的线路必须保持独立,即负载侧的线路(包括相线和中性线)不得与接地装置连接,不得与接地保护PE线连接。在保护接地线路中,应将中性线与PE线分开;中性线必须经过保护器, PE线不得经过保护器,否则,设备漏电时的漏电电流经保护器返回,保护器将拒不动作。

断路器的选择关键是漏电动作电流的大小,在地下室、淋浴室、水池、隧道等触电危险性很大的场所,应选用高灵敏度、快速型漏电断路器(动作电流不宜超过10mA);在触电后可能导致严重二次事故的场合,应选用动作电流6mA的快速型漏电断路器;而对于Ⅰ类手持电动工具,应视其工作场所危险性的大小,安装动作电流10~30mA的快速型漏电断路器;漏电断路器的极数应按线路的供电方式选择,单相线路选用二极保护器,仅带三相负载的三相线路或三相设备可选用三极断路器,动力与照明合用的三相四线线路和三相照明线路必须选用四极断路器。

对于用于施工现场的动力设备,要考虑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和堵转电流;选择断路器应有较好的平衡特性,以避免的冲击下误动作;对于不允许停转的电动机应采用漏电报警方式,而不应采用漏电切断方式。

对于电焊机(指安装工程),应考虑断路器的正常工作不受电焊机的短时冲击电流、电源电压波动的影响;

对于照明线路,宜根据泄漏电流的大小和分布,采用分级保护的方式,支线上选用高灵敏度的断路器,干线上选用中等灵敏度断路器。

在施工现场、金属构架上等触电危险性大的场合,Ⅰ类携带式设备或移动式设备应选用高灵敏度断路器;而电热设备的绝缘电阻随着温度变化在很大的范围内波动,因此应按热态漏电状况选择断路器的动作电流;连接室外架空线路的电气设备,应装设冲击电压不动作型的断路器。

运行中的断路器外壳及其部件、连接端子应保持清洁,完好无损。连接应牢固。开关操作手柄灵活、可靠。断路器安装完毕后,应操作试验按钮检验漏电断路器可以正常动作后才允许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也应定期用试验按钮试验其可靠性。

7 结束语

对搁置已久重新使用或连续使用的断路器应逐月检测其特性,发现问题应及

时修理或更换。总之要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针对用电设备的性质做到具体的选择断路器才能充分保证施工现场的用电安全。

参考文献:

【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 GB14048.2-94

【2】《家用及类似场所用断路器》 GB10963

【3】《漏电保护器安装与运行》 GB13955-92

【4】《发电厂电气部分》第四版主编:熊信银中国电力出版社

【5】断路器——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岑华蒙,所读专业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发电厂电气部分论文

浅谈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岑华蒙 (广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101班,学号201000307027) 摘要:断路器(本文指漏电型断路器)是电力供配电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保护电器之一,也是功能最完善的保护电器,其主要作用是作为短路、过载、漏电、过压以及欠电压保护。 关键词:断路器;工作原理;电流参数;范围;选型;安装 0 引言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由于一些人员对断路器的选择或使用不当,从而使断路器的功能不能完好的体现,给施工用电安全埋下隐患或发生用电安全事故。因此要完整准确地选择断路器、了解短路器的工作原理、理解断路器的各个电流参数的意义、分清短路器的使用范围及正确的安装是十分必要的。 1 断路器的工作原理 断路器漏电保护的工作原理是由三个连续功能来实现的,这三个功能实质上是同时作用的,分别为:检测剩余电流、对剩余电流进行测量比较、启动脱扣装置将故障电路断开。 检测剩余电流是通过一个电流互感器,其初级绕组测量电路的相线电流和零线电流,绕组方向使相线电流和零线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泄漏电流的产生破坏了这种平衡,并且会在次级绕组上通过磁场感应产生一个电流,叫做剩余电流; 对剩余电流测量比较是使用一个电子式或电磁式继电器,将剩余电流的电信号与预设值相比较。在正常用电情况下,连接跳闸机构的金属杆被一块永磁铁吸住,同时零序电流也产生电磁力,它与弹簧产生的力同时也作用在连接跳闸机构的金属杆上,通电状态下永磁铁的磁力(涌磁铁的磁力决定了断路器的灵敏度)大于弹簧和电磁力的合力,即跳闸机构不会动作,电路是接通状态; 启动脱扣器即跳闸:只要剩余电流产生的电磁力大到能够抵抗永磁铁的磁力,弹簧使金属杆旋转,触发断路器的脱扣装置以断开故障电路。同时断路器可配备不同的继电器或脱扣器。脱扣器是断路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继电器则通过与断路器操作机构相连的欠电压脱扣器、分励脱扣器来控制断路器,由脱扣器来完成其相应的其它保护功能(如过载、短路等)。 断路器的参数重多,只有充分理解断路器的各个电流参数的意义才能做到正确的选择。断路器的电流参数包括断路器壳架等级额定电流参数、过电流脱扣器的电流参数、断路器的短路特性电流参数三个部分。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论文

1电气监控系统的结构 当前,很多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都是在传统的分散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和修改的,通过100/10M交换机使操作人员及工程师能够对厂用电、发电组、公 用等不同的元器件进行监管。分散管理系统只能对各个元器件进行管理和控制,管理人员之间的分工监管不同的对象,这使得工作的效率低下,而利用电气监控不仅可以使所有的监管人员和工程师监控所有元器件,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远程进行监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整个系统的安全。其系统的结构如图1 所示。 2升压站网络监控系统 2.1网络监控系统的构成 网络监控系统主要由站控层和间隔层两层组成,通过双以太网的结构,采用光纤或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由于没有前置的机层,使得整个系统能够不断地扩大,避免了发展瓶颈。升压站的网络监控系统通过测控网络上获取信息并上传至调度中心,从而保障自动调度分配的需要。对于系统的站控层,主要的作用是设备监视、控制、测量、管理,负责站控层中的`各个站点的数据传输和访问请求。采用星型网络拓 扑结构,采用TCP/IP网络传输协议,其传输速率达到100Mb/s以上。对于间隔 层来说,主要有网络设备、测控单元及保护信息单元等接口组成,其工作的单元各自独立,这意味着即使站控层及其之间的网络失效,间隔层中的工作单元仍然可进行正常的工作,间隔层之间的网络传输介质通过屏蔽双绞线,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可以保障数据在复杂的磁场干扰环境下正常传输。目前,整个系统的硬件部分的可靠性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前沿的设备进行数据收集,并根据系统的指示将收集到的数据存储、处理及发送至管理中心,中心将处理过的数据以图像、声音、文字或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管理人员进行查看和监控,对于预警信号或事故信号,及时提醒相关人员,以便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另外,即使网络传输的安全系数非常高,但也不能保障网络传输不会出错,对于间隔间来说,它可以直接对现场的设备进行操作,完成对断路器、隔离器等设备的开关控制,起到二重保护的作用。 2.2网络监控系统的组网方案 整个系统采用双以太网并行工作的模式,在其设备上也采用冗余的配置方式,两个工作站、2台打印机、2台主机、1台五防主机、1台工程师站、1台保护管 理机及多个网络交换机组成。其组网方案如图2所示。该组网方案采用开放式结构,便于系统的进一步升级和扩建。由于采用双以太网结构,系统数据的传输可靠性高。通过双操作员工作站的模式,使得双机在切换时不丢失数据信息,对于事件的顺序状态记录时间上连续,实现系统的真正无缝链接。 2.3网络监控系统的相关装置

(完整版)火电厂电气一次部分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火电厂电气一次部分毕业设计

学院:信息电子技术学院年级: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 学号:

摘要 发电厂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运行。 在发电厂中,一次接线和二次接线都是其电气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设计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设计,它是将本专业所学知识进行的一次系统的回顾和综合的利用。设计中将主要从理论上在电气主接线设计,短路电流计算,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局,防雷设计,发电机、变压器和母线的继电保护等方面做详尽的论述,并与三河火力发电厂现行运行情况比较,同时,在保证设计可靠性的前提下,还要兼顾经济性和灵活性,通过计算论证该火电厂实际设计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在计算和论证的过程中,结合新编电气工程手册规范,采用CAD软件绘制了大量电气图,进一步完善了设计。 关键字主接线设计;短路电流;配电装置;电气设备选择;继电保护

Power pla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wer system, and also affect the safety of the whole power system with operation. In power plant, a wiring and secondary wiring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electrical part. This design is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of professional students before graduation design, it is a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earnt th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Design mainly from theory will in the main electrical wiring design, short-circuit current calculation, electrical equipment choice,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layout,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generator, transformer and busbar protection etc, and a detailed discussion with the current operation sanhe coal-fired power plants, meanwhile, in comparison to ensure that the design reliability premise, even give attention to two or morethings economy and flexibility, through calculati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actical rationality of the design of power with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calculation and argumentation, combined with the new electric engineering manuals, using CAD software standard drawing a lot of electrical diagrams, further improve the design. Keywords Lord wiring design; Short-circuit current; Distribution device; Electrical equipment selection; Relay protection

发电厂电气部分毕业论文

长春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1 引言 (1) 2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2) 2.1 主接线的设计方案的选择 (2) 2.3 发电机与主变压器选择 (4) 3厂用电接线设计 (6) 3.1 站用电压等级的确定 (6) 3.2 厂用电接线设计方案论证及确定 (6) 3.3 高压厂用变压器和高备变压器的选择 (8) 4短路电流计算 (9) 4.1 短路电流计算概述 (9) 4.2 元件电抗计算 (10) 4.3 各短路点短路电流计算 (11) 5电气设备配置 (18) 5.1 隔离开关的配置 (18) 5.2 电压互感器的配置 (18) 5.3 电流互感器的配置 (18) 5.4 避雷器、避雷针的配置 (19) 5.5 接地刀闸或接地器的配置 (19) 5.6 自动装置的配置 (20) 6电气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20) 6.1 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 (20) 6.2 母线选择 (29) 7 高压配电装置的设计 (30) 7.1 高压配电装置的选型 (30) 7.2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 (31) 总结 (32) 参考文献 (33) 致谢 (34)

1引言 目前电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电力作为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如何经济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电力能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能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目前电力生产主要以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两种形式,相比之下,水力发电成本低廉且没有火力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很多优点决定水电能源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首选。然而我国电力在技术水平上还很落后,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中,能够开拓创新,开发出新技术、新设备。以提高电能在发送过程中的安全可靠系数,以保证电能高质量、高水平的输送。 此次设计是某水电厂的电气部分设计。电气设计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做好设计工作,对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投资费用和建成投产后的运行安全可靠性和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次设计:本期工程规模为2×300MW燃煤机组,在布置上不堵死再扩建的可能。电厂年利用小时数为5500小时,两台机组计划于2006年6月至12月陆续投产。本期工程安装2×300MW国产引进型燃煤机组。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分别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产品。主厂房为左扩建方向,采用汽机房、除氧框架、煤仓框架、锅炉四列式布置。主厂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锅炉构架为钢结构。汽轮发电机组的机头朝向扩建端,纵向顺列布置。汽机房运转层采用大平台,两机之间设置检修场。主厂房柱距9米,两台机组合用一个集中控制室。 设计是经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资料结合《电力工程设计手册》《设计规程》《电力工程设备手册》等资料进行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有电气主接线方案的确定、短路电流的计算、电气设备的配置和选择、高压配电装置的设计、还有相关图纸的绘制。 毕业设计是大学几年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应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在走向工作岗位前对所学知识进行的一次系统、全面的总结;同时将所学的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树立工程观念,结合工程特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力争有所创新。

水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论文

水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论文 前言 一、本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本毕业设计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全部课程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全面的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工程计算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学生树立工程观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点,初步掌握发电厂(变电所)电气部分的设计方法,并在计算、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方面得到训练,为今后从事电力系统有关设计、运行、科研等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二、设计内容: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2、短路电流计算; 3、电器选择; 、高压配电装置的布置与电厂电气设施的总平面布置设计; 5、继电保护装备、自动装置与测量表计配置设计; 6、同期方式设计; 、避雷器的选择和设计;三、设计成品: 、说明书,包含总论、主接线选择、短路电流计算、电器设备选择、高压配电装置设计、继电保护自动装置配置、同期方式、防雷保护等; 、图纸,包括:电气主接线图、全厂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测量表计图、高压配电装置平面图和断面图、发电厂的全厂手动准同期接线图。四、原始资料: 第一章发电厂电气主接线设计

§ 1-1 主接线的方案概述 简述:电气主接线代表了发电厂或变电站电气部分主体结构,是电力系统网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发电厂或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并对电器选择、配电装置布置、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控制方式的拟订有决定性的关系。 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包括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本次设计根据《水电站机电设计手册》、《电力工程设计手册》以及相关参考书目的规定,结合设计任务的要求拟订 2-3 个可行的主接线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比较,得出最佳接线方案。 本次设计所给皂角湾水电厂原始资料如下: 、装机台数和容量为:2³15MW 取额定电压 UN=10.5kV 2、机组年利用小时数; T=4000 小时 3、气象条件;水电站所在地区,海拔< 1000m;本地区污秽等级 2级;地震裂度< 7 级;最高气温 36°C;最低温度 2.1°C;年平均温度 18°C;最热月平均地下温度 20°C;年平均雷暴日 56日/年;其他条件不限。 、功率因数;cos =0.8 、接入系统电压等级;110KV 6、110KV 输电距离20km; 、接入系统容量和归算后电抗;S=2500MVA,X*=0.3 一、对原始资料的分析: 本设计水电站为中、小型水力发电厂,其容量为2³15 MW,年利用小时数为 TMAX=4000 小时。当电站建成投产后,其装机容量将占系统总容量的0.8%;说明该厂在未来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并非十分重要,从而该厂主接线设计的侧重点应该在经济性和灵活性。 本次设计的重点是:水电厂高低两级电压电气主接线的拟订和水电厂机端10.5 KV 电压配电装置、110KV 高压配电装置、厂用电配电装置等设备的选择。难点是:对电厂整个电气主接

发电厂电气二次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发电厂电气二次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本文旨在探究发电厂电气二次系统的设计,并提供实用的建议,以期为相关工程师提供参考。 简介 发电厂电气二次系统作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 系统之一,主要由保护、计量、控制、通信等功能构成。我们将从 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探究: - 发电厂电气二次系统的基本组成 - 发电厂电气二次系统的设计原则 - 发电厂电气二次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 - 发电厂电气二次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基本组成 发电厂电气二次系统包含以下几个基本部分:

- 保护系统:主要负责对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电力设备进行智能保护。 - 计量系统:主要负责对各类电力参数进行精确测量、记录和传递。 - 控制系统:主要负责发电机的起停控制、自动换网等功能。 - 通信系统:主要用于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送和信息交换。 设计原则 - 安全性原则:二次系统在发电厂电气系统中起到重要保护作用,其安全性需得到高度重视。 - 可靠性原则:二次系统应具有稳定、高效的运行特性,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 先进性原则:二次系统设计应在技术水平、系统架构、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具体设计方案 对于具体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电气系统的特点,制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以下是一些建议:

- 对于保护系统,应充分考虑设备类型、运行环境、系统灵敏 度等因素,确保保护设备能够精确、迅速地响应。 - 对于计量系统,应充分考虑测量范围、测量精度等因素,确 保能够精确测量电气参数。 - 对于通信系统,应考虑将现代化技术应用于设计中,提高系 统效率和可靠性。 维护和升级 为确保二次系统长期稳定运行,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检修和升级。其中维护重点包括: - 对保护设备的定期检测和校验; - 对计量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 对通信设备的清洗和保养; - 定期对系统软件进行升级和更新。 结论

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毕业论文

摘要 本设计是针对“ZYA市新建110KV变电站”一次设计的要求,对电力系统及变电所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对主变压器和主接线进行了设计与选择,并进行了短路电流的计算,根据所求的结果和已知的数据确定了母线、母线引下线、断路器、隔离开关、绝缘子、避雷器等必需的电气设备,且对变电所进行了防雷设计。 根据变电所给定的负荷,我们不难对主变进行选择,并用一级和二级负荷对其容量的选择进行校验,根据远景与近景负荷的比较确定一期工程主变的台数.电气主接线的设计是变电站电气设 计的主体,在设计中应以任务书为依据,以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技术规定、标准为保证供电可靠、调度灵准绳,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活、满足各项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兼顾运行、维护方便, 尽可能的节省投资。导体和电气设备的选择是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的作用和工作条件不一样,具体选择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但对它们都有一致的要求,电气设备要能可靠的工作,必须按正常工作条件进行选择,并按短路状态来校验热稳定和动稳定。配电装置是根据电气主接线的连接方式,由开关电器、保护和测量电器,母线和必要的辅助设备组建而成的总体装置.以本设计来看110KV宜采用室外形式,35KV和 10KV宜采用室内形式。为了预防和限制雷电的危害性,变电站中还应采用防雷措施和防雷保护装置.

关键词:断路器隔离开关配电装置避雷器 Abstract

This design aims at the request which "WH the city newly built 110KV transformer substation” time designs,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explanation to the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and th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special details, has carried on the design and the choice to the main transformer and the host wiring,and has carried on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computation,according to result and known data determination generator, generator download,circuit breaker,isolator, insulator, and so on which asks essential electrical equipment,also has carried on the anti-radar design to th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According to the given load substation, we not difficultly change to the host carry on the choice, and carries on the verification with level of and two level of loads to its capacity choice, changes the Taiwan number according to the prospect and the close view load quite definite issue of project host. The electrical host wiring design is th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electricity design main body,in the design should take the project description as the basis, take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policy, the policy,the technical stipulation,the standard as the criterion,the union project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guarantee power supply reliable, the dispatcher nimble,satisfies each specification under the premise to give dual attention to the movement, the maintenance is convenient,as far as possible saves the investment。The conductor and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choice is one of electrical design main contents, in the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each kind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function and the working condition are dissimilar, concrete choice method quite same not less than,but all has the unanimous request to them,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must be able the reliable work,must carry on the choice according to the regular service condition, and according to short-circuits the condition to verify the thermally stable and to move stably. The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is according to the electrical host wiring connection way, by the switch electric appliance, the protection and the survey electric appliance,the generator and the essential supporting facility sets up the overall installment which but becomes. By this design looked 110KV

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接地技术论文(11篇)

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接地技术论文(11篇)篇1: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接地技术论文 在电力系统中,接地装置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电气设备装置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在建筑物以及一些变电站中,正确的进行电气设备接地的装置不仅能够保证电气设备安全有效的运行,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人身安全造成保护,让电力系统的运行在一个安全有效的状态下进行。 一、电气设备接地装置概述 1.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是专门为了保障人身安全,避免人体因为接触电而发生事故所设置的接地装置。一般会对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中的电压限制在安全电压之内,让多余的电压通过电体传入大地,以此来保障人身安全。比如一些电机、变压器的金属底座以及外壳;电气设备的传动专职以及交直流电电缆的框架、接线盒金属保护层等等,这些都属于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 2.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是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而设置的。在设置中是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进行接地。在电力系统中比如有中性点直接接地、间接接地、屏蔽接地、零线重复接地以及一些防雷接地,这些接地都属于工作接地。其中防雷接地时为了保证在有雷击的情况下保证设备运行以及人员安全,比如一些避雷针、避雷器等都属于防雷接地;

重复接地则是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出现的一种工作接地,是为了防止因中性线路故障而对人身以及设备造成的损害;而屏蔽接地则是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在运行中由于受到电磁干扰而出现的运行受损或者是对设备造成危害而设置的接地装置。 二、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直接接地和不接地。直接接地系统供电安全性低,因为这种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点和中性点会形成回路,从而接地相的.短路电流会很大。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无上述现象,但是非故障相的电压会上升为原来的根号3倍,从而要求电气绝缘水平提高。我国目前对110KV及以上电压级的系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35KV及以下电压系统则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实际上是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我国电力系统目前所采用的中性点运行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采用前两种中性点运行方式的系统称为小接地电流系统;采用后一种中性点运行方式的系统称为大接地电流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的不同对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设备绝缘、通信的干扰以及继电保护等均有影响。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具备优点:不需任何消弧设备,减少设备投资,运行维护较简单。发生单相接地时,由于中性点电位和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不升高,主绝缘水平可以相电压为基准,降低了电网造价水平。解决了接地点的间歇性接地电弧引起的系统过电压问题。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具备优点: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源线

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發電廠是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直接影響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與運行。在發電廠中,一次接線和二次接線都是其電氣部分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本次設計中,主要針對了一次接線的設計。從主接線方案的確定到廠用電的設計,從短路電流的計算到電氣設備的選擇以及配電裝置的佈置,都做了較為詳盡的闡述。二次接線則以發電機的繼電保護的設計為專題,對繼電保護的整定計算做了深入細緻的介紹。 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了經濟性、可靠性和可發展性等多方面因素,在確保可靠性的前提下,力爭經濟性。設計說明書中所採用的術語、符號也都完全遵循了現行電力工業標準中所規定的術語和符號。 畢業設計任務書 1畢業設計題目 火力發電廠電氣部分設計 專題:發電機繼電保護設計 2畢業設計要求及原始資料 1、凝氣式發電機的規模 (1)裝機容量裝機4臺容量2×25MW+2×50MW,U N=10.5KV (2)機組年利用小時 T MAX=6500h/a (3)廠用電率按8%考慮 (4)氣象條件發電廠所在地最高溫度38℃,年平均溫度25℃。氣象條件一般無特殊要求(颱風、地震、海拔等) 2、電力負荷及電力系統連接情況

(1)10.5KV電壓級電纜出線六回,輸送距離最遠8km,每回平均輸送電量4.2MW,10KV最大負荷25MW,最小負荷 16.8MW,COSφ = 0.8,T max = 5200h/a。 (2)35KV電壓級架空線六回,輸送距離最遠20km,每回平均輸送容量為5.6MW。35KV電壓級最大負荷33.6MW,最小負荷為22.4MW。COSφ=0.8, T max =5200h/a。 (3)110KV電壓級架空線4回與電力系統連接,接受該廠的剩餘功率,電力系統容量為3500MW,當取基準容量為100MVA時,系統歸算到110KV母線上的電抗X*S = 0.083。 (4)發電機出口處主保護動作時間t pr1 = 0.1S,後備保護動作時間t pr2 = 4S。 3畢業設計主要任務: 3、發電廠電氣主接線設計 4、廠用電的設計 5、短路電流計算 6、導體、電纜、架空線的選擇 7、高壓電器設備8、的選擇 9、電氣設備10、的佈置設計 11、發電廠的控制與信號設計 12、(專題)發電機的繼電保護設計

发电厂电气主接线论文

第一章电气主接线的方案确定 一、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原则 电气主接线是变电所设计的首要任务,也是构成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主接线方案的确定与电力系统及变电所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密切相关,并对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控制方式的拟定有较大影响。因此,主接线的设计必须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全面分析论证,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变电所主接线的最佳方案。 二、变电所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1)可靠性 供电可靠性是电力生产和分配的首要要求,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必须满足这个要求。 2)灵活性 电气主接线应时应各种运行状态,并能灵活的进行运行方式的转换,包括a:操作的方便性;b:调度的方便性;c:扩建的方便性。 3)经济性 主接线在保证安全可靠、操作灵活方便的基础上还应使投资和年运行费用最小,使占地面积最少,使变电站尽快的发挥经济效益。 三、主接线的设计形式 1.110KV侧主接线方案 A方案:单母线分段接线

B方案:双母线接线 分析:A方案的主要优缺点: ○1母线发生故障时,仅故障母线停止工作,另一母线仍继续工作。○2对于双回路供电的重要用户,可将双回路分别接于不同母线母线分段上,以保证对重要用户的供电。 ○3一段母线发生故障或检修时必须断开该母线上的全部电源和引出线,减少了系统的发电量,使该段单回线路供电的用户停电。

○4任一出线的的开关检修时,该回路必须停止工作。 ○5当出线为双回路时,会使架空线出现交叉跨越。 ○6110KV为高电压等级,一旦停电,影响下一级电压等级供电,其重要性较高,因此变电站设计不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B方案的主要优缺点: ○1检修母线时,电源和出线可继续工作,不会中断对用户的供电。 ○2修任一母线隔离开关时,只需断开该回路。 ○3工作母线发生故障时,所有回路能迅速恢复供电。 ○4可利用母联开关代替出线开关。 ○5便于扩建,但经济性差。 ○6双母线接线设备较多,配电装置复杂,投资、占地面积较大,运行中需要隔离开关切断电路,容易引发误操作。 单母线分段接线与双母线接线的技术经济比较:

电力电气论文15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运用)

电力电气论文15篇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运用 电力电气论文 摘要: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如今,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已经得到了普遍使用,促使电力系统稳步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电力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电力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保障,从而使电力工程的发展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关键词电力电气电气论文电气 电力电气论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运用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 电力工程也迎来了它们发展的黄金时期。电气自动化技术 在电力工程中得到普遍使用,从而使得电力工程不断的发 展进步。基于此,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应用的 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力工程;应用

伴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中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使用,使电力工程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从而使电气自动化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电气自动化技术使用了良好的自动控制功能和自动检测功能,对于电力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控、远程调节和远程控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借助信息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工程的远程管理和操控。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有配电网技术和自动化电网配置来进行辅助作业。在电气工程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满足的原则包括简便经济的设计方案、满足生产的最大限度需求以及处理好电气与机械之间的关系等,进而使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得以保障。 1电气自动化技术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中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使电力工程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使电气自动化也快速发展起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电气装置功能包括自动控制功能和自动检测功能,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控制、远程调节和远程监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大力推进,电力工程在实现远程管理和远程控制的时候,可以通过信息监测技术来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里,可以使用网络将电力工程的有关信息进行分析、搜集和整

2023年电气自动化论文电气自动化论文3000字(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 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 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 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电气自动化论文电气自动化论文3000字篇一 1.1发电效率明显提升 而原有传统的火力发电设备多数都需要较多的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及控制,工作效率低,而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火力发电,可以使火力发电 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发电效率及电能产昌,更好满足社会需求。 1.2发电成本显著降低 用于火力发电的原材料通常都是煤炭及石油等可燃原料,原有的火力 发电技术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原材料的燃烧率不高,不能够充分燃烧而释 放出全部的能量,这使得发电效果平平,投入了较多的原料却没有得到预 期的电量,也就增加了发电成本。而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火力发电中,就可以对各种燃烧方法进行自动化控制,从而实现燃料的充分燃烧,使得 燃料的浪费率大为降低,也就相应的节约了发电成本。 1.3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 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是所有的资源是否能够全面合理的得 以有效的利用,其结果对于电厂的发电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过去较为滞 后的发电技术,对于电力设备和原材料以及工作人员都没有进行更好更全 面的加以利用,人员和原材料的浪费,设备发生了故障没有得到及时的发 现和维护,对于火力发电在一定程度上都造成了损失。然而,自从电气自 动化技术实现之后,对于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障碍,能够得以有效的及早发

现,在操作模式方面可以实现人机操作,时期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 将其最大的可利用价值给予充分发挥。 2火力发电系统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电气自动化技术自诞生以来,在各行各业中都取得了十分骄人的应用 成绩,其在数据采集及管理、运行控制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火力发电系统中运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对交流电进行采样、测量和监 控的同时,还可以在新型计算机技术的协助下与工业输电之间的电网进行 创新性和性能性革新。火力发电厂原来使用的火力发电技术中各系统与集 散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送量有限,加上工作人员无法周全的观察到所有 的参数信息变化,这就导致了整个发电运行系统我们所能掌握的信息量较少,而且也导致了电力操作人员的操作内容不轻松和不能及时的发现运行 装置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无法把握故障的发生。但是,对于电气自动化系 统的火力发电,电力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在建立的火力发电的通 信网络上传送的数据信号明显增多数倍。对于电力操作人员来说,很大程 度上降低了操作难度和发现设备故障的难度。 3电气自动化在火力发电系统中各方面的应用实例 3.1实现炉机组一体化 在火力发电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就实现了火力发电厂的机、炉、 电运行系统一体化的目标。这样整个系统的数据和运行信息就靠机、电、 炉这个一体来监控运行和汇总分析。这样的一体化就更大的实现了火电机 组的潜力,并且缩小了控制层的规模,简化了发电系统的监控系统,因此,也更大程度的降低了发电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炉机组这一统一单元实 现了火力发电信息采集的便利化,更能提高火力发电厂的电厂信息管理系

电气论文六篇

电气论文六篇 电气论文范文1 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工作中检验理论、提升理论,是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工作中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是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曾在电力系统就职,体会比较深刻。对于变电站而言变压器检修常常要做空载和短路试验,工程上变压器空载试验方法采纳调压器在低压侧加压,空载容量应小于调压器容量的50%,试验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1%,以测量变压器的铁损。一般电力变压器在额定电压时,空载损耗约为额定容量的0.1%~1%。变压器短路试验用自耦变压器调整原边电压,原边电流达到额定值时,测量变压器铜损。通常电力变压器在额定电流下的短路损耗约为额定容量的0.4%~4%。通过亲自动手做压器空载、短路试验及观看试验现象,联系《电路》、《电机学》中关于变压器的相关学问,加深了对变压器的学习与理解。发电厂自动化掌握是电力系统的进展趋势与要求,已投产和在建的大型发电厂的自动化掌握水平特别高,已达到“无人值守,少人值班”管理模式。发电机组的自动开停机、自动同期并网技术验证了《自动掌握理论》、《继电爱护》等相关理论学问。在电力系统工作的4年中,笔者的理论学问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提升。 二电力系统工作经受对电气工程本科教学起到的乐观作用 1教材选用目的更加明确教材是高校实施培育方案的重要介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高质量、合理化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

与水平、完成人才培育方案与目标的保证。在施教时参照自身的工作阅历,选用更具有方向性与实践性的教材,提高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契合度。智能电网、数字化电站是电力系统的进展趋势,其要求电网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更高。由于这一目的,可编程掌握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被广泛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目前国内应用的PLC有西门子(SIEMENS)公司生产的S7系列、施耐德公司生产的Quantum等系列、三菱公司生产的FX3G系列等。随着日系PLC退出中国市场,西门子PLC被普遍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掌握。例如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溪洛渡电厂等大型水电站使用PLC对发电机组、帮助设备系统等设备进行掌握。因此在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授《电器与可编程掌握器》这门课程时,应当选用以西门子PLC为基础叙述电厂及电网自动化掌握的教材,教学内容更接近电力系统工作实践,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具有更强的适应力量。 2培育同学更具有方向性现代电力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有着严格的职业要求 扎实的专业力量、较强的实践动手力量以及必要的公文写作力量是毕业生就职于电力企业所必需具有的素养。电力系统设备分为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两大类。就发电厂而言,从事电气一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及管理工作需要毕业生娴熟把握《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电力系统继电爱护》、《电机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熟识电机、开关电器、载流导体、电抗器、补偿设备、避雷器、继电爱护系统相关学问,这些是为适应发电厂工作而储备的理论学问。从事电气二次系统工作的毕业生则必需重点把握《自动

风力发电系统电气控制设计风电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风力发电系统电气控制设计 摘要 风力发电系统电气控制技术是风力发电在控制领域的关键技术。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工作的安全可靠性已成为风力发电系统能否发挥作用,甚至成为风电场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大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尤其是一般风力发电机组控制与检测系统中,控制系统满足用户提出的功能上的要求是不困难的。往往不是控制系统功能而是它的可靠性直接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声誉。有的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功能很强,但由于工作不可靠,经常出故障,而出现故障后对一般用户来说维修又十分困难,于是这样一套控制系统可能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对于一个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使用者来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控制系统的设计,采取必要的手段使我们的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出故障或少出故障,并且在出故障之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修复系统,使之恢复正常工作。 关键词: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风力发电机的基础理论;风力发电控制系统;风轮机的气动特性;变桨距控制系统。

1绪论 1.1国内外风力发电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的特点。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两大紧迫问题使风能的利用日益受到重视。我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潜能很大,大力发展风、水电是我国长期的能源政策。而其中风电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具发展潜力和商业开发价值的能源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现代并网风力发电机组,只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世界上已有近50个国家开发建设了风电场(是前期总数的3倍),2002年底,风电场总装机容量约31128兆瓦(是前期总数的300倍)。 2005年以来,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率为27.3%,新增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率为36.1%,保持着世界增长最快能源的地位。2010年全球装机容量达196630MW,新装机容量37642MW,比去年同期增长23.6%。 目前,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三国的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约占到欧洲总量的65%。近年来,在欧洲大力发展风电产业的国家还有法国、英国、葡萄牙、丹麦、荷兰、奥地利、瑞典、爱尔兰。欧洲之外,发展风电的主要国家有美国、中国、印度、加拿大和日本。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82个国家在积极开发和应用风能资源。 海上风力资源条件优于陆地,将风电场从陆地向近海发展在欧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有人把风电的发展规划为3步曲,陆上风电技术(当前技术)一近海风电技术(正研发技术)一海上风电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2010年北美的装机容量有显著下降,美国年度装机容量首度不及中国;多数西欧国家风能发展处于饱和阶段,但风能产业在东欧国家得到显著发展;非洲风能发展主要集中在北非。 随着海上风电的迅速发展,单机容量为3 -6MW的风电机组已经开始进行商业化运行。美国7MW风电机组已经研制成功,正在研制10MW机组;英国10MW机组也正在进行设计,挪威正在研制14MW的机组,欧盟正在考虑研制20MW的风电机组,全球各主要风电机组制造厂家都在为未来更大规模的海上风电场建设做前期开发。 1.1.1世界上风力发电的现状 近年来,世界风电发展持续升温,速度加快。现主要以德国、西班牙、丹麦和美国的一些公司为代表,大规模地促进了风电产业化和风机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经过四、五年时间的整合,国际上风机制造业大约有十几家比较好的大企业。2003年底,全世界风电是3800万千瓦左右,而2003年一年就增加了400多万千瓦,仅德国到2003年底的装机容量就有1600万千瓦,其次是西班牙、美国、丹麦等国。国外风电的发展趋势,一是发展速度加快,二是风机机组从小型化向大型化发展,海上风电厂是下一步发展的主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