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4课放牧-放牛山歌教学设计xin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放牛山歌》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放牛山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放牛山歌》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放牛娃在山坡上放牛、唱歌的情景,体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歌曲为2/4拍,结构简单,旋律明快,富有童趣。
教学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山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和自主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山歌风格的音乐还比较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合唱能力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山歌的风格特点,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歌曲《放牛山歌》,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
3.通过小组合作、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山歌的风格特点,准确演唱歌曲。
2.音准、节奏的把握,尤其是衬词部分的合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和跟进。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歌曲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借鉴,提高合唱效果。
4.视听结合:欣赏山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山歌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介绍、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视频等。
3.乐谱:每人一份《放牛山歌》乐谱。
4.教学道具:模拟牛、草原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放牛娃在山坡上放牛、唱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简要介绍山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放牛山歌》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歌的风格特点。
学生跟唱,体会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练习,重点关注衬词部分的合唱。
学生相互交流、借鉴,提高合唱效果。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 《放牛山歌》 ︳人音版 (五线谱)

放牛山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四课放牧里的演唱歌曲《放牛山歌》课时:一课时课型:歌唱课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连贯的气息、高亢明亮的声音演唱四川的《放牛山歌》,感受山歌那嘹亮高亢的旋律,学习放牛娃勤劳乐观的生活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山歌(2)、通过反复聆听和演唱,能够感受四川民歌浓郁的高亢嘹亮的风格特点。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和掌握二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和节奏。
教学重点: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放牛山歌》教学难点:附点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的时值和节奏的掌握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U盘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用音乐问好!(2)师带领学生先做发声练习和节奏练习。
二、歌曲导入:师范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并提问:你知道这首歌曲是哪个地方的吗?生:四川师:对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那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四川儿歌《放牛山歌》,(师板书PPT出示歌谱)那现在让我们跟着小牧童一起走进深山、走进他们生活的世界吧?三、新歌教学师:同学们在学习这首歌之前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你们?这首歌曲的歌名是《放牛山歌》那你知道什么是山歌吗?它有什么特点呢?生:山里演唱的歌曲,特点声音大。
PPT出示:山歌是在山里唱的歌曲,它的特点是曲调高亢、嘹亮。
(一)、聆听1、初次聆听:学生带着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么样的?生:愉快的、快乐的、高兴的等等。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你觉得这首歌曲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呢?生:大的声音、响亮的、嘹亮的、还有高亢的。
2、再次聆听《放牛山歌》歌曲里的放牛娃在干什么呢?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生:放牛、捡柴、心情是高兴的.师小结:放牛娃在放牛、唱歌、捡柴、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
我们也应该学习放牛娃爱劳动乐观的生活态度!3、师范唱《放牛山歌》请学生随着老师的歌声用手打节拍,给老师伴奏。
(二)、有节奏朗读歌词1、生随音乐有节奏朗读歌词,如有不会的字一会请老师来帮忙。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放牛山歌》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放牛山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放牛山歌》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旋律描绘了放牛娃在山上放牛、嬉戏的情景,展现了孩子们无忧无虑、活泼开朗的性格。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洁明了。
歌词采用了方言,更具地方特色,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方言歌词感到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应针对这一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放牛山歌》,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方言歌词理解。
2.歌曲旋律的掌握。
3.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内容。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4.情境教学法:创设放牛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氛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草帽、牛角等。
4.分组标识: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放牛娃的标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放牛山歌》音频,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氛围。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歌词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过程中,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
3.操练(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每组选择一个放牛娃的标识。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问题。
期间,教师可采用互动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提高歌唱技巧。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放牧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放牛山歌》教案

《放牛山歌》微课教案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演唱《放牛山歌》1 .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二、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演唱《放牛山歌》三、教学难点1 .附点音符的演唱.学生对歌曲风格的把握四、教学用具课件、图片、视频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四川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请你听一听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生:上山砍柴生:在唱歌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儿童在山上劳动时演唱的一首歌曲,我们把这种田间的劳动者唱的歌曲叫做山歌,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四川山歌《放牛山歌》,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山里,走进山歌里,一起来体会歌曲带给你怎样的心情?(二)、初听歌曲:师:谁来说说歌曲带给你怎样的心情?生:高兴的生:愉快的生:开心的师:老师的心情和你们是一样的,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再来听一听歌曲,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歌曲?(三)、再次聆听:(师生律动)师:哪位同学说说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提示:老师提示一下大家,小牧童是站在山上唱歌的,他应该怎样演唱才能让他的声音飘得更远呢)生:大的声音师:谁来站在“山上”试一试?X. X I X X I X X I X- I哎啰哎啰哎啰X. X IX X I X X. I哎啰哎啰哎啰师:我们的声音不但要大而且要优美对吧,我们应该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四)、教师完整范唱:师:老师很想来试一试,你想不想听一听?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如果老师能唱出高亢明亮的声音就请你鼓鼓掌来鼓励鼓励老师,好不好?1 .出示歌词:师:老师在演唱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些不同?你发现了吗?有哪些不同?生:歌曲中的歌词有一些字我们不经常见师:这些词都是四川的土语,也就是四川当地的方言。
我们在这里把它称之为衬词,四川的山歌中的很多衬词都别有风味,许多山歌中衬词有规律的出现形成了一种新鲜的格调。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4课放牧-《放牛山歌》教案3

《放牛山歌》教案教学内容:学唱《放牛山歌》, 初步了解山歌,掌握山歌的风格。
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结合法学习,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山歌《放牛山歌》。
2、要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曲调和歌词。
3、体验四川方言“哟啥、哟喂”、“哥儿啰喂”等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4、了解山歌的几种演唱形式。
5、对歌曲进行创编成旋律悠长,节奏自由的形式。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注意四川地方方言与语气的味道,掌握山歌的风格。
难点:1、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
2、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课件电钢教学过程:一、导入1、初听、发声练习初听《放牛山歌》旋律(伴奏)。
生随老师律动。
师:老师在律动中都做了些什么动作?(放牛、捡柴、背东西)师:这些动作都是跟农村有关跟劳动有关。
师:冬天即将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一起提前去感受一下春天的农村气息,我们先到春的农村去看看,首先引入眼帘的是美丽的小村庄,在我们美丽的小山村旁边对面有着延绵起伏的小山,山上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山上还盛开着美丽的小花,你们看多美啊,我们的小牧童啊在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啊就背着背兜,赶着牛儿上山啦。
其实小牧童啊一边走一边唱着歌儿呢!你们听听是什么歌?2、(ppt练声曲)师弹琴唱:哥儿罗喂,哥儿罗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唱。
(半度上行)师:(指黑板)孩子们这有山有水还有歌声的画面如果再配上一首儿歌我想就更美啦。
我想配首儿歌:3、(ppt儿歌)太阳出来照北岩,赶着牛儿上山来,背上背个大背篼,又放牛儿又捡柴。
太阳落坡西山黄,牛儿吃得肥又壮,背上背篼装满柴,赶着牛儿回村庄。
4、揭题:同学们,其实廖老师念的这首儿歌结合我们刚才的律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名字叫做《放牛山歌》。
师板书:放牛山歌二、歌曲教学1、聆听(ppt儿歌与歌词对比)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
(边听边思考歌曲与廖老师念的这首儿歌有什么区别)生:(歌曲多了“啥”“哟”等字)这些括号里的字是衬词、语气词。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放牛山歌》精品教案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放牛山歌》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用高亢、愉快的声音演唱山歌《放牛山歌》2学习八分音符3.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教学重点:1. 有感情的唱好《放牛山歌》教学难点:1.1 6 6 5 6︱12. ︱1. 2 3 2 ︱1 6.︱2.附点音符的演唱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光盘等放牛山歌教案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非常高兴能和咱们区二小三年级班的同学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
同学们,你们高兴吗?那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动起来吧。
(起立)播放《放牛山歌》的伴奏,师生律动。
二,初听音乐。
(出示课题)师,同学们做的真漂亮,音乐好听吗?喜欢吗?老师也非常喜欢,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名字叫做《放牛山歌》,这首《放牛山歌》也是今天老师将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歌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小牧童走进山里,走进歌曲里,一起来体会歌曲带给你怎样的心情?生:高兴的,兴奋的师:老师的心情和同学们是一样的,现在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歌曲?生:大的导语:老师提示一下同学们,小牧童是在山上的,他应该怎样演唱才能让山下的人们听见他的歌声,才能让他的歌声飘的更远。
生:嘹亮的高亢的师:我们应该带着愉快的心情,用嘹亮高亢的声音演唱对不对?出示歌片一,复听音乐:师:同学们请你看着老师带来的歌片,我们边看歌片,边听音乐,听一听你能在歌曲中听到什么?生:牧童放牛生:牧童拣柴师:还有呢?小牧童拣柴的时候背上背个什么呀?师:小牧童真能干,一边放牛一边拣柴,但是他有没有觉得很辛苦呀?师:同学们请看歌片,看看你能从歌片上发现什么?很多的字我们不经常见。
讲解衬词:师:歌曲中出现了很多我们不经常见到的词,也就是括号里的那些对吧?这些词都是四川地区的方言,也就是土语,这首歌曲是四川的山歌,非常就有地方特色.山歌的特点就是高亢明亮的.这就增加了这首歌曲的难度,不过我相信咱们班的同学肯定没有问题对吗?加油吧,好吗?朗读歌词:师:下面请大家看着歌词,跟着老师学一学,老师来读歌词,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读一句好吗?背上那背上大背兜啰师:同学们看看这句应该怎样读?同学们请看歌片,这一军我们分两部分学习,前面的歌词多还是后面个歌词多?生:前面的多后面的少师:前面的歌词比较紧密,后面的歌词比较疏松,对,我们读得时候也应该是这样的对不对?师:后面怎样读?小牧童很小背一个大背篼教师教读第二段师:请你跟着老师读一读第二段的歌词教师范唱: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四川的歌曲吗?老师非常喜欢这首歌曲,所以老师今天就把这首歌曲带进了我们的课堂,下面我想给咱们班的同学唱一唱这首歌曲,你们想听吗?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如果老师唱的好的话,就请你们在老师唱完之后鼓励鼓励怎么样?那我先谢谢大家了。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演唱《放牛山歌》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演唱《放牛山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课《放牛山歌》课型:唱歌课课时:一课时【设计思路】《放牛山歌》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格,在本节课我把学唱歌曲放在了首要的位置。
在这首歌曲中,难点节奏较多,加大了他们学习的难度。
在教学中我也没有过多的去说关于音乐的名词,如:“切分音、附点音符”,这些属于高年级的知识点。
所以我主要采用的是以“听觉领先”在听中感受。
在设计时,我从“听”字入手,听情绪、听风格、听歌词,再加入自制小乐器和律动表演。
学生在听听、动动中对四川山歌有了完整的感受。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高亢明亮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放牛山歌》,体会山歌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和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四川方言“哟啥、哟喂”、“哥儿啰喂”等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已逐渐提高,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受能力和鉴赏力,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应培养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发展,加强学生的表现力和感受力。
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教材分析】《放牛山歌》是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歌曲,是一首以农村题材为内容的四川民歌。
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
【教学重点】1.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注意四川地方方言与语气的味道,掌握山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教具】多媒体课件、快板、自制小乐器、钢琴【教学过程】一、渴求美:1.跟随音乐伴奏做律动。
师:音乐课堂,快乐时光!欢迎孩子们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非常开心能和在座的小朋友们一起开启本节课的音乐之旅,你们开心吗?那下面就跟着老师随着音乐一起动起来吧!2.谁来告诉老师,刚刚我们在这首歌曲律动里面都表现了哪些舞蹈动作?生:答。
小学音乐人音三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4课放牧-《放牛山歌》教案

《放牛山歌》教案教材分析:《放牛山歌》是一首以农村题材为内容的四川民歌。
音乐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
全曲用“6、1、2”三个音为轴心,贯穿全曲,使其具有山歌高亢的特点。
衬词“哟喂”及“啥”字地方方言的运用,使歌曲富有浓郁的四川民歌风格,从而形成了一领众和的对唱效果。
第三乐句“XX.. ”切分节奏的出现,使牧童在欢乐放牧时的心情得到了欢畅的抒发。
第五乐句宽松舒展的旋律唱出了“哥儿啰喂”,犹如牧童在山坡上向远处呼唤的生动情景,热情而又奔放,歌声悠扬。
最后•个乐句采用了与第四乐句同头换尾的手法,再现了牧童们放牧时欢乐的情景和劳动的喜悦之情。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音乐与地区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学会歌曲中重点节奏“X一;X”,能够用动作表演,并记住节拍,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3、有感情地唱好《放牛山歌》的同时,能够用四川话演唱,感受地方音乐独有特色。
教学重、难点:1、学会歌曲中重点掌握节奏“X、X-”,能够用动作表演,并记住节拍,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让学生掌握歌曲中出现的“背上那生个哟喂”的节奏,并能够正确的演唱。
3、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同时:将感情运用到歌曲中。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轻轻的闭上你的眼睛,听听看你在音乐中找到了什么?生:回答。
师:有一个地方它有孩子们说的所有一切,这儿就叫山谷,他有一种非常美妙的声音叫回音,听它来了(师范唱回音)。
生:听。
师:我邀请孩子们来做我的回音,想参加的孩子在哪?师分配小组唱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师生互动)。
师:孩子们在山涧的回声真好听,听音乐看看你们把谁引来了生:把放牛的孩子引来了,还有捡柴的孩子。
师:那放牛是怎么放的?捡柴是怎样做的?生:表演,老师统一动作。
师:小孩放着牛儿、捡着柴,还唱着歌,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唱的是什么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牛山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结合法学习,能用高亢、嚓亮的声音演唱山歌《放牛山歌》。
2、要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曲调和歌词。
3、体验四川方言“哟啥、哟喂”、“哥儿啰喂”等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4、了解山歌的几种演唱形式。
5、对歌曲进行创编成旋律悠长,节奏自由的形式。
二、重难点1、能用高亢、嚓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注意四川地方方言与语气的味道,掌握山歌的风格。
3、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
4、对音乐进行表演和创编活动。
三、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ppt 1).师生问好歌;
1 .构音阶练习;
(二)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邀请大家和我一起去走进大山里,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吧!(视频播放PPT2)
你们刚刚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放牛的人们,孩子们在唱歌。
)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是的,这些孩子们在他们的家乡唱歌呢!
像这种在大山里唱歌的方式,我们称为山歌。
(PPT15)
山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我们祖祖辈辈传唱下来的四川山歌。
《放牛山歌》,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三)初听歌曲《放牛山歌》
问:这首歌曲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是的,这首歌曲高亢,明亮,活泼,愉快, 给人一种心情舒适的感觉。
下面让我们去听听歌里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吧?(上山,放牛,捡柴)他们在山里辛勤的劳动着,同学们听得很认真。
这首歌里还有些歌词很特别,很有意思,让我们再来听听吧!
(四)第2次听《放牛山歌》
有哪些歌词听起来很特别呢?(哟啥!哟喂!哥儿啰喂!那个!等)
对,这是我们四川山歌独有的特色,四川青山绿水,气候宜人,自古以来都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祖辈们给我们传承下来了许多文化,四川话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用四川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些歌词。
(注意四川话的语气和语调)嗯,很有四川话的味道。
(五)形象的朗读歌词。
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朗读歌词,让我们感受一下,歌词用四川话朗读出来是什么感觉呢?(教师带着学生用四川话读歌词,理解不了的歌词可以给学生解释。
)第二段歌词的四犁四耙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见过犁耙吗?它是一种耕作的工具,
请看(PPT19)。
农民伯伯把犁耙栓在牛身上,用它来耕地,田地需要用犁耙耕作四次。
就叫四犁四耙。
千百年来,农民伯伯们靠耕牛、犁耙辛苦劳作,收获了一在又一在的庄稼。
(六)第二遍读歌词,加上打击乐器“四川盘子”。
(PPT20)
下面,老师要给同学们展示一样东西,请看。
大家猜猜,老师要拿它们做什么呢?(同学们猜得真准)
它是由两根筷子和一个盘子组成的打击乐器,我们叫它“四川盘子”。
它是属于四川特有的打击乐器,是四川的民间艺术,现在老师来为同学们伴奏,同学们也可以试着模仿老师的动作一起来打一打节奏。
让我们一起来用四川话再朗诵一遍歌词。
老师读领唱部分,同学们读齐唱部分。
(边读老师边打四川盘子)
如果我们在说的时候能够更加抑扬顿挫,更加夸张点,就更有趣了,让我们再一起来试一试吧!
如:大背究(夸张的)又放那个牛儿啥,又捡柴(精神抖擞,自信的)
(七)学唱歌曲;老师弹琴教唱。
(10分钟)
1,同学们,让我们加上旋律,一起来用四川话唱一唱吧!老师唱领唱部分,同学们唱齐唱部分。
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歌谱,准备。
2,唱的非常好听,现在男同学们唱领唱部分,女同学们唱齐唱部分。
3,女同学领唱,男同学齐唱。
(八)全体齐唱歌曲,放伴奏。
(6分钟)(PPT18)
同学们的山歌唱的太好听了,你们知道吗?以前生活在山里的人们,因为通讯不发达,家家户户之间也有一定的距离,所以邻里之间的交流主要就用喊话的方式, 山这头的人,向山那头的人喊话。
同学们听:“太阳出来咯,上山放牛咯!”。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试试,我在山这头,你们在那头,请听(PPT-22)
师:“太阳出来咯”
生:“上山放牛咯”
师:“太阳落坡咯”
生:“回村庄咯”。
同学们喊得真是太有大山里的感觉了!
让我们把它们加进歌里试试,你们觉得这几句喊话加在歌曲的哪些部分合适呢?抽生回答。
同学们的创作能力真强,但从这首歌曲的完整性来看,老师更倾向于XX同学的想法,现在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吧!(放伴奏)
注意,要唱出山歌的高亢,明亮的感觉。
同学们的山歌唱的太好听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像山里的人们那样边放牛,边捡柴,边唱歌吧!
(九)分小组自学表演动作和伴奏
我们可以为这首歌曲设计一些表演动作,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设计怎样的动作呢?比如第1,2句,太阳出来哟喂,照北哟岩,赶着那个牛儿啥,上山来。
“请这位同学来试一试"。
我们来唱,她来表演。
一共请5个同学,舞蹈编完了以后,夸奖“真是个小
小舞蹈家呀”。
下面老师再请4位喜爱打击乐的同学上来用四川盘子为这首歌曲伴奏。
伴奏组的同学请到这边来。
(固定好位置)
在座的同学们,请亮出你高亢,明亮的声音,愉快的唱出来吧!
(十)完整的表演歌曲。
(ppt23)
让我们唱着歌儿放牛去吧!
表演动作,演唱,伴奏。
(十)小结
今天我们学唱并表演了《放牛山歌》,充分的感受到了四川的山歌韵味,其实在我们四川还有很多祖辈们传唱下来的山歌,以后有时间我们再一起去欣赏吧!太阳落坡咯,回村庄咯!(挥挥手)结束。
(也可以直接唱完以后,就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