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药物分析实验报告(精品课件)

实验四苯甲酸钠的含量测

一、目的

掌握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原理和操作二、操作

取本品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约25mL,乙醚50mL与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 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即得,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的C7H5O2Na。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7H5O2Na不得少于99.0%三、说明

1。苯甲酸钠为有机酸的碱金属盐,显碱性,可用盐酸标准液滴定。

COO Na

+H C l COOH

+N aC l

在水溶液中滴定时,由于碱性较弱(Pk b=9。80)突跃不明显,故加入与水不相溶混的溶剂乙醚提除反应生

成物苯甲酸,使反应定量完成,同时也避免了苯甲酸在瓶中析出影响终点的观察。

2.滴定时应充分振摇,使生成的苯甲酸转入乙醚层。

3.在振摇和分取水层时,应避免样品的损失,滴定前,应用乙醚检查分液漏斗是否严密。

四、思考题

1。乙醚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第一次滴定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时,是否已达终点?为什么?

2。分取水层后乙醚层用5mL水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五阿司匹林片的分析

一、目的

1.掌握片剂分析的特点及赋形剂的干扰与排除方法。

2。掌握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操作

[鉴别]

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

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检查]

游离水杨酸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无水氯仿3mL,不断搅拌2分钟,用无水氯仿湿润的滤纸滤过,滤渣用无水氯仿洗涤2次,每次1mL,合并滤液与洗液,在室温下通风挥发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4m L溶解后,移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5%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盐酸液(1mol/L)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 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置1000mL量瓶中,加冰醋酸1mL,摇匀,再加水适量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5mL,加无水乙醇2mL与5%乙醇使成50mL,再加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1mL,摇匀)比较,不得更深.

溶出度

取本品1片,照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2000年药典二部附录),以稀盐酸24mL加水至1000mL为溶剂,转蓝转速为每分钟100±5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取溶液10mL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3mL置5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液5mL,置水浴中煮沸5分钟,放冷,加硫酸液 2.5mL;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303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7H6O3的吸收系数E错误!)为265计算,再乘以1.304,计算出每片的溶出量;不得少于标示量的80%。其他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00年中国药典二部).

[含量测定]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出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3g),置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至溶液显粉红色,再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40mL,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时时振摇,迅速放冷至

室温,有硫酸滴定液(0。05mol /L )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 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 的C 9H 8O 4。 本品含阿司匹林(C9H 8O4)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三、说明

1。杨酸与三氯化铁试液显紫堇色。 +

Fe Fe 3+33O O H +H 3+O OH OH 3

O

C

2。检查溶出度是利用在碱性条件下,加热,使阿司匹林水解,测定水解产物水杨酸的吸收度,按E 错误!为265计算水杨酸的含量,故用阿司匹林的含量表示溶出度时应乘以换算因数。

换算因数=M AS P/M S A=1。304

3。为消除阿司匹林水解产物水杨酸,醋酸及稳定剂枸椽酸、酒石酸对含量测定的影响故采用两步滴定法. 第一次滴定:CH 3C OOH +N aO H→CH 3COONa+H2O

COOH OH +NaOH COONa

OH +H 2O

COOH OCOCH 3+NaOH COONa

OCOCH 3+

H 2O C CH 2COOH

CH 2COOH HO COOH

+3NaOH C CH 2COONa CH 2COONa HO COONa +3H 2O

第二次滴定:

COONa

OCOCH3+N aOH

COONa

OH

+C H3C OON a

四、思考题

1.简述鉴别试验的原理.

2.检查游离的水杨酸时,为防止阿司匹林水解,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计算供试品中阿司匹林的限量。

3.含量测定时,为什么要作空白试验?空白试验的操作如何进行? 为什么加中性乙醇溶解供试品?如何制备中性乙醇?

4。你认为含量测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才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实验九维生素B1片的分析

一、目的

1.掌握维B1鉴别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1.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鉴别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加水搅拌,滤过,滤液蒸干。

(1)取残渣约5mg,加氢氧化钠试液2。5mL溶解后,加铁氰化钾试液0.5mL与正丁醇5mL,强力振摇2分钟,放置使分层,上面的醇层显强烈的蓝色荧光;加

酸使成酸性,荧光即消失;再加碱使成碱性,荧光又显出。

(2)取残渣少许,加水溶解,加硝酸使成酸性后,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硝酸,沉淀复生成。

(3)取残渣少许,置试管中、加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湿润,缓缓加热,即发生氯气,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显蓝色。

(二)含量测定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B125mg),置1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1000mL)约70mL,振摇15分钟使维生素B1溶解,加盐酸溶液(9→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另一100mL量瓶中,再加盐酸溶液(9→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46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1

2H17ClN4OS·HCl的吸收系数(E错误!)为421计算,即得.

本品含维生素B1(C12H17ClN4OS·HCl)应为标示

量的90.0~110。0%。

三、思考题

1.试简述以上维生素B1鉴别反应的原理.

2.试简述吸收系数测定药物含量的特点和一般方法.

3。如何计算供试品中维生素B1的含量。

实验十二诺氟沙星(氟哌酸)胶囊含量测定

一、目的

1.掌握非水滴定法的原理及操作;

2.熟悉非水滴定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二、操作

1.诺氟沙星的鉴别

(1)取本品内容物适量(约相当于诺氟沙星0。15g)置干燥试管中,加丙二酸0.1g与醋酐2mL,振摇,并在80-90℃水浴中加热10-15mm,显红棕色。

(2)取本品内容物适量,加0。4%氢氧化物溶液适量,振摇使诺氧沙星溶解,稀释成每1mL中含诺氟沙星

5μg,滤过,充去初滤液,取续滤液,在273,325与336nm波长处测定有最大吸收。

2.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本品内容物适量(约相当于诺氟沙星0。25g),加冰醋酸30mL,振摇使诺氟沙星溶解,加橙黄Ⅳ指示液10滴,用高氯酸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紫红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三、说明

1.ChP1995版规定本品含诺氟沙星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滴定时,每1mL0。1mol/L的高氯酸液相当于31。93mg的C16H18FN3O3。

2。 0.1m ol/L 的高氯酸溶液的配制及标定参见ChP1995版附录.高氯酸不稳定,注意避光保存。

3.水的体膨胀系数较小(0。21×10—3/C 0),一般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受室温改变的影响不大。而多数有机溶剂的体膨胀系数较大,例如,冰醋酸的体膨胀系数为(1.1×10-3/C 0

)其体积随温度改变较大。所以高氯酸冰醋酸溶液滴定样品时和标定时温度若有差别,则应重新标定或按下式将标准溶液的浓度加以校正: ()010

1T T 0011.01C C -+= 式中:0.0011为冰醋酸的体膨胀系数,t 0为标定时的温度,t 1为测定时的温度,C 0为标定时的浓度,C1为测定时的浓度。

4.现行药典对本品含量测定的方法为H PL C法。

四、思考题

非水滴定应用于药物分析有何特点? 哪几类药物适合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其含量。

[感谢您的阅览以及下载,关注我,每天更新]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四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 掌握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原理和操作 二、操作 取本品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约25mL,乙醚50mL和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即得,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的C7H5O2Na。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7H5O2Na不得少于99.0% 三、说明 1.苯甲酸钠为有机酸的碱金属盐,显碱性,可用盐酸标准液滴定。 COO Na +H C l COOH +N aC l 在水溶液中滴定时,由于碱性较弱(Pk b=9.80)突跃不明显,故加入和水不相溶混的溶剂乙醚提除反应生成物苯甲酸,使反应定量完成,同时也避免了苯甲酸在瓶中析出影响终点的观察。 2.滴定时应充分振摇,使生成的苯甲酸转入乙醚层。 3.在振摇和分取水层时,应避免样品的损失,滴定前,使用乙醚检查分液漏斗是否严密。 四、思考题 1.乙醚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第一次滴定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时,是否已达终点?为什么? 2.分取水层后乙醚层用5mL水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五阿司匹林片的分析 一、目的 1.掌握片剂分析的特点及赋形剂的干扰和排除方法。 2.掌握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操作 [鉴别] 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检查] 游离水杨酸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无水氯仿3mL,不断搅拌2分钟,用无水氯仿湿润的滤纸滤过,滤渣用无水氯仿洗涤2次,每次1mL,合并滤液和洗液,在室温下通风挥发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4mL溶解后,移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5%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盐酸液(1mol/L)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 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和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置1000mL量瓶中,加冰醋酸1mL,

最新药物分析实验报告(精品课件)

实验四苯甲酸钠的含量测 定 一、目的 掌握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原理和操作二、操作 取本品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约25mL,乙醚50mL与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 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即得,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的C7H5O2Na。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7H5O2Na不得少于99.0%三、说明 1。苯甲酸钠为有机酸的碱金属盐,显碱性,可用盐酸标准液滴定。 COO Na +H C l COOH +N aC l 在水溶液中滴定时,由于碱性较弱(Pk b=9。80)突跃不明显,故加入与水不相溶混的溶剂乙醚提除反应生

成物苯甲酸,使反应定量完成,同时也避免了苯甲酸在瓶中析出影响终点的观察。 2.滴定时应充分振摇,使生成的苯甲酸转入乙醚层。 3.在振摇和分取水层时,应避免样品的损失,滴定前,应用乙醚检查分液漏斗是否严密。 四、思考题 1。乙醚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第一次滴定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时,是否已达终点?为什么? 2。分取水层后乙醚层用5mL水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五阿司匹林片的分析 一、目的 1.掌握片剂分析的特点及赋形剂的干扰与排除方法。 2。掌握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操作 [鉴别] 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四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一、目的 掌握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原理和操作 二、操作 取本品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约25mL,乙醚50mL与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 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即得,每1mL的盐酸滴定液L)相当于的C7H5O2Na。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7H5O2Na不得少于% 三、说明 1.苯甲酸钠为有机酸的碱金属盐,显碱性,可用盐酸标准液滴定。 在水溶液中滴定时,由于碱性较弱(Pk b=突跃不明显,故加入与水不相溶混的溶剂乙醚提除反应生成物苯甲酸,使反应定量完成,同时也避免了苯甲酸在瓶中析出影响终点的观察。 2.滴定时应充分振摇,使生成的苯甲酸转入乙醚层。 3.在振摇和分取水层时,应避免样品的损失,滴定前,应用乙醚检查分液漏斗是否严密。 四、思考题 1.乙醚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第一次滴定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时,是否已达终点为什么 2.分取水层后乙醚层用5mL水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五阿司匹林片的分析 一、目的 1.掌握片剂分析的特点及赋形剂的干扰与排除方法。 2.掌握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操作 [鉴别] 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检查] 游离水杨酸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无水氯仿3mL,不断搅拌2分钟,用无水氯仿湿润的滤纸滤过,滤渣用无水氯仿洗涤2次,每次1mL,合并滤液与洗液,在室温下通风挥发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4mL溶解后,移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5%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盐酸液(1mol/L)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 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置1000mL量瓶中,加冰醋酸1mL,摇匀,再加水适量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加无水乙醇2mL与5%乙醇使成50mL,再加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1mL,摇匀)比较,不得更深。 溶出度 取本品1片,照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2000年药典二部附录),以稀盐酸24mL加水至1000mL 为溶剂,转蓝转速为每分钟100±5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取溶液10mL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3mL置50mL量瓶中,加%氢氧化钠液5mL,置水浴中煮沸5分钟,放冷,加硫酸液;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303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7H6O3的吸收系数E1%1cm)为265计

高效液相法测定复方芦丁片的含量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法测定复方芦丁片的含量实验报告 引言 本实验旨在通过高效液相法测定复方芦丁片的含量,以确定其质量和有效成分含量。高效液相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和设备 •复方芦丁片样品 •乙醇 •磷酸二氢钾溶液 •乙腈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 样品准备 取适量复方芦丁片样品,粉碎并过筛,以获得均匀的样品。 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色谱柱 •流动相:乙腈-0.1%磷酸二氢钾溶液(70:30,体积比) •流速:1.0 mL/min •柱温:25°C •检测波长:280 nm •注射体积:10 μL •色谱柱温度:室温 标准溶液制备 准备一系列浓度为0.1、0.2、0.4、0.6、0.8和1.0 mg/mL的芦丁标准溶液。

样品制备和测试 将样品中的芦丁提取到乙醇中,经离心后取上清液,过滤并稀释。将稀释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试。 结果与讨论 标准曲线 根据不同浓度的芦丁标准溶液的峰面积,绘制标准曲线。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标准曲线方程。 样品测试结果 将制备好的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试,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芦丁的含量。 精密度和重复性分析 通过多次重复测试同一样品,计算出样品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评估测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 平行测试 选择多个同批次的复方芦丁片样品,进行平行测试,以评估实验方法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结果分析和评价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复方芦丁片中芦丁的含量是否符合药典标准,并讨论实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结论 通过高效液相法测定复方芦丁片的含量,得到了样品中芦丁的含量。根据药典标准对比分析,确认复方芦丁片中芦丁的含量符合要求。本实验使用的高效液相法分析方法具有准确、可靠、简便等特点,可作为复方芦丁片的含量分析方法。

阿司匹林的分析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分析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摘要 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和掌握对阿司匹林药物的分析方法。采用酚酞法测定阿司匹林的含量,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法是一种简便、精确并且适用于生产实践的阿司匹林含量测定方法。 关键词:阿司匹林;酚酞法;含量测定 引言 阿司匹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药物,具有抗炎、镇痛、退热等多种作用。在生产中需要对阿司匹林进行含量测定,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目前常用的阿司匹林含量测定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本实验采用酚酞法对阿司匹林进行含量测定,并探讨该方法的适用性和优劣点。 实验材料 阿司匹林颗粒,酚酞指示剂,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mol/L盐酸溶液,乙醇,蒸馏水等。 实验方法 1.制备标准曲线 取一定量的阿司匹林颗粒,称重后加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2ml乙醇,振荡至颗粒完全分散。分别取阿司匹林分别加入0、0.25、0.5、0.75、1.0ml的标准盐酸溶液,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由色深的橙色变为色淡的紫色,记录消耗的滴定体积。将实验结果绘制成阿司匹林与盐酸加入体积的函数关系图。 2.测定阿司匹林含量 实验结果及分析 测量5组标准曲线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标准加入盐酸体积(ml) 0 0.25 0.5 0.75 1.0 通过数据,绘制阿司匹林含量与盐酸加入体积的函数关系图(图1)。函数关系式为:y=31.683x+0.135,R²=0.9998,其中,x为盐酸加入的体积(ml),y为阿司匹林含量(mg/ml)。

测得的阿司匹林含量为:6.44mg/片。与产品质量标准比较,该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讨论 酚酞法是一种简便、精确的测定阿司匹林含量的方法。其优点在于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同时,酚酞法适用于大规模的含量测定,可以为工艺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缺点是对于有色杂质的干扰较大。 结论

阿司匹林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引言: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物,被广泛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炎等症状。本实验旨在通过药物分析技术,对阿司匹林进行定量分析,以了解其含量和纯度。 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阿司匹林片研磨成细粉,并称取适量的样品。 2. 样品溶解:将样品加入适量的乙酸乙酯中,并用超声波浴进行溶解。 3. 色谱分析:将溶解后的样品过滤,并取得滤液。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进行分析,通过测定峰面积来计算阿司匹林的含量。 4. 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阿司匹林的含量,并进行数据统计 和分析。 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阿司匹林的含量和纯度。根据测定结果,样品中阿司匹 林的含量为X mg/g,并且纯度达到了Y%。这表明样品中的阿司匹林含量符合 预期,并且样品的纯度较高。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对阿司匹林进行了药物分析,并得到了准确的结果。 这些结果对于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物的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实际应 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结果来评估阿司匹林的质量,并确保其在临床上的安 全和有效使用。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药物分析。然而,该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其他药物分析技术,如质谱法或红外光谱法,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语: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其质量控制和分析对于保证药物的安全和有效使用至关重要。本实验通过药物分析技术,对阿司匹林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得到了准确的结果。这些结果对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阿司匹林鉴定试验的原理与与药物结构的关系; 2. 掌握本实验中药物特殊杂质的来源和检查原理; 3. 掌握阿司匹林分析的条件与要点 二.实验原理 1.药物 本品为白色片,遇湿气易变质.本品含阿司匹林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2.原理: ⑴ 鉴别 ① 三氯化铁反应:水杨酸与其盐在中性或者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 .阿司匹林加热水解生成水杨酸 , 可用三氯化铁反应鉴别. ② 水解反应:阿司匹林与碳酸钠试液加热 ,酯健水解,得水杨酸钠和醋酸钠,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生成白色水杨酸沉淀 ,并发生醋酸的臭气,因此可用水解反应鉴别. ⑵ 检查 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 a. 杂质来源 游离水杨酸为阿司匹林生产中未反应的原料或者贮存过程中的水解产

物 . b. 检查方法 阿司匹林无游离酚羟基 ,不与高铁盐溶液作用 ,而水杨酸则可与之反应生成紫堇色,此种方法称之对照法,极其灵敏,可检出 1ug 的游离水杨酸. 3.干燥失重测定法 (1)定义:系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量,以百分率表示.主要指水分,也包括其它挥发性物质. (2)干燥失重测定法<中国药典 2022 年版二部附录Ⅷ L>有烘 箱干燥法、恒温减压干燥法与干燥器干燥法,后者又分常压、减压两种. 1)常压恒温干燥法:合用于受热较稳定的药物.将供试品置相同条件下已干燥恒重的扁形称瓶中,于烘箱内在规定温度下干燥至恒重〔两次干燥或者炽灼后的分量差异在 0.3mg 以下〕 ,从减失的分量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干燥失重.干燥温度普通为105℃. 2〕干燥剂干燥法:合用于受热分解且易挥发的供试品.将供试品置干燥器中,利用干燥器内的干燥剂吸收水分至恒重.常用的有硅胶、硫酸和五氧化二磷. 3〕减压干燥法:合用于熔点低、受热不稳定与难赶除水分的药物. 在减压条件下,可降低干燥温度和缩短干燥时间.减压后的压力在 2.67kPa<20mmHg>以下.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LT

2.掌握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操作 [鉴别] 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检查] 游离水杨酸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无水氯仿3mL,不断搅拌2分钟,用无水氯仿湿润的滤纸滤过,滤渣用无水氯仿洗涤2次,每次1mL,合并滤液与洗液,在室温下通风挥发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4mL溶解后,移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5%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 [取盐酸液(1mol/L)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 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置1000mL量瓶中,加冰醋酸1mL,摇匀,再加水适量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5mL,加无水乙醇2mL与5%乙醇使成50mL,再加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1mL,摇匀)比较,不得更深。 溶出度 取本品1片,照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2000

年药典二部附录),以稀盐酸24mL 加水至1000mL 为溶剂,转蓝转速为每分钟100±5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取溶液10mL 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3mL 置50mL 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液5mL ,置水浴中煮沸5分钟,放冷,加硫酸液2.5mL ;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303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 7H 6O 3的 吸收系数E 1%1cm )为265计算,再乘以1.304,计算出每片的溶出量;不得少于标示量的80%。其他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00年中国药典二部)。 [含量测定]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出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3g),置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 ,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至溶液显粉红色,再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40mL ,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时时振摇,迅速放冷至室温,有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2mg 的C 9H 8O 4。 本品含阿司匹林(C 9H 8O 4)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三、说明 1.杨酸与三氯化铁试液显紫堇色。

药物分析实验

药物分析实验 武汉大学药学院 2008.2.21 - 0 -

目录 第一章药物分析实验须知 (2) 第一节药物分析实验的性质和基本要求 (2) 第二节实验室安全知识 (3) 第三节原始记录与实验报告 (5) 第四节实验考核方式 (5)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 (6) 实验一典型药物的鉴别试验 (6)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 (12) 实验二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五种无机杂质的检查 (13) 实验三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残留溶剂的检查 (18) 实验四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色谱分析法检查药物中的有关物质 (22) 第四章药物制剂的常规检查 (27) 实验五药物制剂的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检查 (28) 第五章药物的含量测定 (36) 实验六双相滴定法测定水溶性有机酸盐类药物的含量 (37) 实验七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含芳伯氨基药物的含量 (39) 实验八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化学原料药含量 (42) 实验九旋光法、折光法和剩余滴定法测定葡萄糖注射液含量 (44) 实验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磺胺嘧啶片含量 (50) 实验十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含量 (54) 实验十二气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胶丸含量 (60) 第六章综合性实验 (63) 实验十三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的全质量检验 (63) 实验十四中药制剂的全质量检验 (68) 第七章设计性实验 (72) 实验十五药物制剂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与验证 (72) 实验十六药物制剂的毛细管电泳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与验证 (74) 实验十七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76) 实验十八血浆或尿液中药物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76) 参考文献 (83) - 1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