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泽泻汤:治头晕】

合集下载

经方百案研读:眩晕(二)泽泻汤

经方百案研读:眩晕(二)泽泻汤

经方百案研读:眩晕(二)泽泻汤经方百案研读:眩晕(二)泽泻汤金梅吕旭升二〇眩晕(二)【原文】朱某,男,50岁。

湖北潜江县人。

头目冒眩,终日昏昏沉沉,如在云雾之中。

两眼懒睁,双手颤抖,不能握笔写字。

迭经中西医治疗,病无起色,颇以为苦。

视其舌肥大异常,苔呈白滑而根部略腻;切其脉弦软。

【研读】医案中患者的晕眩不是一过性的,不是因为劳累后或有其他诱因才发作,是每天头晕目眩,而且非常严重。

单从患者的这些症状来看,很难判断患者头晕目眩的原因,如果结合其舌象(肥大异常)及脉象(弦软)后,可以初步断定其晕眩的原因来自于水饮。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涉及水饮引起的晕眩有几种情况:一为心阳被伤,导致心下水气上泛。

《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其心下水气上泛主要是源于心阳被伤,不足以镇制,治疗以通阳化气利水为主。

二为心下有支饮。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何谓支饮?支饮为四饮之一,因其像水之有派,木之有枝,邻于心下,偏结不散,故名之。

其心下支饮上泛是源于脾土不固,水饮泛滥,治疗以健脾土泻水饮为主。

三为膈间有水。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其膈间有水上泛乃心下水饮阻隔导致,治疗以散心下水饮为主。

四为肾气所伤导致水邪泛滥。

《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插图] 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其水邪泛滥是源于肾气不足,治疗以强肾气利水为主。

这四个治疗水饮引起晕眩的汤方,其治疗主证有很大差别: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主证为“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泽泻汤的主证为“其人苦冒眩”;半夏加茯苓汤证的主证为“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真武汤证的主证为“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

眩晕病《伤寒杂病论》的六种治法

眩晕病《伤寒杂病论》的六种治法

眩晕病《伤寒杂病论》的六种治法眩晕病《伤寒杂病论》的六种治法2022-1-25 22:48转载自铁扫把草药店眩晕是“头晕”和“目眩”的总称,眩的本义是:眼花,看不清、视物不清、昏暗发黑为主要表现;晕的本义是:日月气也(说文解字)原指:日月周围的光圈、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在生理医学上是指:头发眩晕,头脑不清醒,有天旋地转的感觉、不能站立,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我们先了解产生“眩晕”的原因:很多人认为眩晕就是气血虚弱,这是片面的!气血虚眩晕在现代比较少见,因为现代生活物质条件好了,很少有气血虚的,除非脾胃功能长期特别差的能见到,但都很少见,大部分眩晕都是水饮造成的,在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中详细论述了眩晕的原因,眩晕与水饮息息相关,所谓水饮就是由于阳气不足导致体内的水无法及时转化为气形成水饮之邪。

尤在泾曰:水饮之邪,上乘清阳之位,则为晕眩,晕者昏冒而神不清,眩者目眩转而乍见眩黑也。

所以头晕目眩及眼前发黑均为水饮之邪导致也。

平时这些水饮之邪在体内非常“老实”,只有在我们大量消耗阳气时才会发作,什么情况下能大量消耗阳气?比如剧烈运动、大量出汗、长期熬夜、情绪不稳定、旅途中乘坐车、船时等等,均能引发水饮之邪导致头晕目眩。

所以,这就不难解释有的人为什么运动后反而头晕现象频繁了。

………………………………………………………………………………………………………………………伤寒杂病论中列出了眩晕的几种情况及治疗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种情况:【躺着、坐着、站着】都天旋地转的《泽泻汤》证眩晕伴有头重,不管是【躺着、坐着、站着】都天旋地转的,非常严重,泽泻汤主之,治法重在利水祛饮。

这个是心下有支饮,也就是血管里代谢不掉的死水多了,这个血液里面有很多死水,流到头。

你的头脑里边的血液稀薄,头脑从稀薄的血液里吸不到足够的氧气。

所以这种是脑部的血液缺氧型,坐着站着都天旋地转。

要把脑部里边的血管的那些死水,抽掉。

那么个方子是《泽泻汤》。

泽泻汤治疗高血压头晕脑胀效果明显

泽泻汤治疗高血压头晕脑胀效果明显

泽泻汤治疗高血压头晕脑胀效果明显泽泻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其主要成分有泽泻、白术、茯苓、甘草等。

在中医理论中,泽泻汤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益胃的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泽泻汤对于高血压头晕脑胀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 泽泻汤对于降低血压具有显著作用。

在饮用泽泻汤后,我的血压明显下降,头晕脑胀的症状也随之减轻。

这是因为泽泻汤中的泽泻、茯苓等成分具有利尿、降低血压的作用。

2. 泽泻汤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

在服用泽泻汤期间,我发现自己的食欲明显好转,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这是因为泽泻汤中的白术、甘草等成分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3. 泽泻汤有助于清热解毒。

在饮用泽泻汤的过程中,我感到身体内的热气得到了有效清除,头晕脑胀等症状也随之减轻。

这是因为泽泻汤中的泽泻、茯苓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4. 泽泻汤对于改善睡眠质量也有一定的帮助。

在服用泽泻汤期间,我发现自己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不再被高血压引起的失眠所困扰。

5. 需要注意的是,泽泻汤并非适用于所有高血压头晕脑胀的患者。

在运用泽泻汤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体质虚弱、脾胃虚寒的患者,应适当减少泽泻汤的用量或配合其他药物使用。

作为一个深受高血压头晕脑胀困扰的患者,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有效治疗这种症状的方法。

近年来,通过尝试各种药物和偏方,我终于找到了一种名为“泽泻汤”的中药方剂,它在治疗我的高血压头晕脑胀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泽泻汤是由泽泻、白术、茯苓、甘草等多种中药组成的,这些药材在传统中医中都被认为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益胃的功效。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每天煎制泽泻汤并坚持饮用,发现我的高血压头晕脑胀症状得到了显著的缓解。

泽泻汤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压,还能够改善头晕脑胀的症状。

在饮用泽泻汤后,我感觉头部清爽,不再有沉重的感觉,视野也变得更加清晰。

泽泻汤还能够帮助调节身体的湿气,使得身体感觉更加舒适和轻松。

我了解到,泽泻汤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但对我来说,它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高血压头晕脑胀的方法。

泽泻汤加味治疗内耳性眩晕

泽泻汤加味治疗内耳性眩晕
个 阶段 : 红 ( 血 ) 欠 润 、 燥一 脆裂 、 色 充 一 干 出
血 色红 充血 阶段 , 火 、 、 为 热 燥邪 伏 于肌 膜 、 血 脉 之 中与 血 相 搏 l 润 、 燥 阶 段 , 火 、 欠 干 由
热、 燥邪耗伤津液所致 , 因热邪盛衰津伤程度
轻重不同, 则肌膜失于濡养之轻重有别, 故表
现有 欠润 、 干燥 之 差异 l 裂 出血 阶段 , 火 、 脆 为
热、 燥盛之极期 , 局部肌膜律伤 已甚 , 失于潘 润, 热伤阳络 , 易致络伤膜破而迫血外溢。总 之, 在鼻衄发病过程中, 除有火 、 、 热 燥邪的致 病 因素 外 . 液 的盈 亏 衰 , 定 鼻衄 的发 津 盛 决
脾 肾 虚弱 . 檄 下 注 外 溢是 导 致 蛋 白尿 的 主 精 要 原 因, 白丢失 日久 . 必 耗 损 阴 精 . 蛋 势 且小 儿 又 睥常不 足 , 运化 功 能 尚未健 全 , 谷精 徽 水
18 太腹皮 lg 陈皮 1g 桑 白皮 1g 生山 0, 5+ 0, 0, 药 3g 白术 1g 麻黄 5 , 0. 0, g 黄芪 lg 水煎, s, 每 日一剂 服药 3荆 后 尿量 明 显 增加 , 肿 减 浮
轻 , 部 较 前 明显 缩小 , 腹 自觉 膜胀 明 显碱 轻 ,
不能化生气血而酿成湿浊 , 湿蕴化热, 渐致湿 热搏结 , 而形成气阴两虚, 湿热 内停的虚实夹 杂证候, 此种证候 治疗棘手 , 利水则更伤 阴,
精神较前好 。继服 6 浮肿全消, 剂, 腹水征阴 性. 尿检验蛋白( ++)原方去麻黄 , 桑皮 , 加
。.
主题词 鼻 中 医药 疗法 增液溺』 治井应用
增液汤出目吴鞠通( 温病条捌 》由玄参、 ,

泽泻汤:高血压头晕脑胀患者的救星

泽泻汤:高血压头晕脑胀患者的救星

泽泻汤:高血压头晕脑胀患者的救星作为一名深受高血压头晕脑胀困扰的患者,我深知这种疾病的痛苦和不便。

在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后,我发现了一种名为“泽泻汤”的中药方剂,它成为了我的救星。

泽泻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泽泻、丹参、菊花、枸杞子等。

这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滋阴降火的功效,对于高血压头晕脑胀的治疗效果显著。

泽泻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身体的浮肿现象。

这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体内水分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

同时,泽泻还能够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高血压头晕脑胀患者常常伴随着血管狭窄和血液循环不畅的问题,丹参可以帮助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从而改善头晕脑胀的症状。

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头部胀痛和头晕的症状。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菊花还能够降低血压,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痛。

枸杞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降低血压。

同时,枸杞子还能够改善视力,防止高血压引起的视力模糊。

在我个人的体验中,泽泻汤对于高血压头晕脑胀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服用泽泻汤后,我感到头部胀痛和头晕的症状明显减轻,身体的疲劳感也得到了缓解。

长期坚持服用,我的血压得到了稳定,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泽泻汤虽然效果显著,但并不是适合所有高血压头晕脑胀患者。

在使用泽泻汤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搭配。

泽泻汤只是辅助治疗手段之一,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全面调理身体,才能真正实现健康。

泽泻汤成为了我的救星,帮助我摆脱了高血压头晕脑胀的困扰。

希望通过分享我的经验,能够让更多的患者了解到这种中药方剂,从中受益,重拾健康的生活。

作为一名深受高血压头晕脑胀困扰的患者,我深知这种病症带给我们的痛苦。

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而泽泻汤则成为了我的救星。

张氏医通,五苓散,猪苓汤【眩晕——泽泻汤】

张氏医通,五苓散,猪苓汤【眩晕——泽泻汤】

张氏医通,五苓散,猪苓汤【眩晕——泽泻汤】治伤寒表里未解。

渴而小便不利。

白术(生)茯苓猪苓(各二钱)泽泻(三钱)桂(一钱)上五味。

为散。

白饮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

或生料煎服。

温覆取微似汗。

按五苓散。

本治太阳经邪犯本。

渴而小便不利。

饮水即吐之水逆。

故用二苓、泽、术。

利水生津。

又需桂以蒸动其津。

则渴者自不渴矣。

后人不达此义。

每用五苓治阴虚泉竭之证。

重涸其水。

发热发渴。

势必转加。

岂方之咎欤。

况有去桂而用四苓者。

曷知此方全赖桂之辛温。

则术不至壅满。

用方者当须识此。

无愧圣贤一脉。

猪苓汤(玉函)治渴欲饮水。

小便不利。

及少阴病下利。

咳而呕渴。

心烦不得眠。

五苓散去术、桂。

加滑石、阿胶等分。

水煎去滓温服。

日三。

按此太阳少阴药也。

五苓散用术以导水滋干。

即兼桂之辛温以蒸动其津气。

此用滑石之清热利水。

即兼阿胶之甘润以保护其血液。

汗乃血之液。

故汗出多而渴者禁用。

猪苓散(金匮)治呕吐思水。

五苓散去泽泻、桂。

为散。

饮服方寸匕。

日三服。

泽泻汤(金匮)治支饮眩冒。

五苓散去猪苓、茯苓、桂。

茯苓泽泻汤(金匮)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

五苓散去猪苓。

加甘草、生姜。

(家秘。

加芦根。

)茯苓戎盐汤(金匮)治胞中精枯。

血滞小便不利。

五苓散去猪苓、泽泻、桂。

加戎盐。

(即青盐)桂苓丸治肾气上逆。

水泛为痰。

逆冲膈上。

及冒暑烦渴。

饮水过多。

腹胀小便不利。

五苓散去猪苓、泽泻、白术。

用桂一两。

茯苓二两。

蜜丸。

沸汤下二钱。

日三服(作汤名桂苓饮。

)桂苓甘露饮治温热病。

小便不通。

烦渴引饮。

五苓散加真寒水石、石膏、滑石。

四苓散治小便赤涩胀痛。

及温热时行烦渴。

五苓散去桂。

茵陈五苓散(金匮)治黄瘅小便不利。

五苓散加茵陈蒿。

春泽汤治气虚伤湿。

小便不利。

五苓散加人参。

葶苈木香散治阳水腹胀。

大小便秘。

五苓散加葶苈、木香、木通、滑石、甘草。

附记:泽泻汤(金匮要略)泽泻白术泽泻汤方有白术,健脾燥湿水饮除;痰饮停留头晕眩,泛恶苔腻有还无。

组成:泽泻、白术。

功效:健脾利水,燥湿除饮。

主治:饮停胃肠证。

96、支饮眩晕基础方:泽泻汤

96、支饮眩晕基础方:泽泻汤

96、支饮眩晕基础方:泽泻汤支饮眩晕基础方:泽泻汤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方剂药物配伍及组成是中药方剂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中药方剂中,药物的君臣佐使关系尤为重要,它们相互配合,共同发挥疗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围绕支饮眩晕基础方——泽泻汤,阐述其中的君臣佐使药,并根据药性归经药味阐述泽泻汤剂的功能作用、主治病症,以及八纲辩证、六经辩证医理。

泽泻汤方剂由泽泻、茯苓、白术、甘草组成,其中泽泻为君药,茯苓、白术为臣药,甘草为佐药。

泽泻具有清利水湿、健脾化湿的作用,是泽泻汤的主药,起到了引湿通利的作用。

茯苓、白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作用,是泽泻汤的辅药,起到了增强泽泻的作用。

甘草具有调和各药的作用,是泽泻汤的佐药,起到了协调配伍的作用。

君臣佐使药的合理配伍,能够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提高方剂的治疗效果。

根据药性归经药味,泽泻汤剂具有泽泻味苦、寒,归脾、胃、肺经;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白术味甘、淡,性温,归脾、胃经;甘草味甘、平,性微寒,归心、脾、肺、胃经。

这些药物配伍合理,药性相辅相成,能够清利水湿、健脾化湿、益气养阴,起到调理脾胃、利水渗湿的作用。

泽泻汤剂主治病症包括支饮眩晕、脾胃湿滞等病症。

支饮是指由于脾胃湿滞而导致的头重眩晕、食欲不振、口苦口干等症状。

泽泻汤剂能够通过清利水湿、健脾化湿的作用,改善脾胃湿滞,减轻支饮眩晕等病症。

在八纲辩证中,泽泻汤剂适用于湿阻脾胃的实证和虚证。

实证表现为头重眩晕、口苦口干、食欲不振等症状,虚证表现为头晕目眩、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泽泻汤剂能够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调理脾胃湿滞,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六经辩证医理中,泽泻汤剂适用于太阳、阳明、少阳经的湿热病症。

太阳经湿热病症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等症状;阳明经湿热病症表现为腹胀、便秘、口苦口干等症状;少阳经湿热病症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症状。

泽泻汤剂能够通过清利水湿、健脾化湿的作用,调理湿热病症,恢复人体的平衡状态。

泽泻汤方证:头晕,前额如有贴物,呈持续性,头晕与体位无关,大便溏稀,舌体肥大异常,苔水滑或白腻。

泽泻汤方证:头晕,前额如有贴物,呈持续性,头晕与体位无关,大便溏稀,舌体肥大异常,苔水滑或白腻。

泽泻汤方证:头晕,前额如有贴物,呈持续性,头晕与体位无关,大便溏稀,舌体肥大异常,苔水滑或白腻。

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该方仅由泽泻、白术两味中药组成,用于治疗眩晕证,具有利水消饮的功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何庆勇,遵仲景经旨,屡愈杂病。

其临床常将泽泻汤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死后遗症等属水饮上犯证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今天,将何教授其经验分享如下,供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泽泻汤《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记载:“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支饮为四饮之一,水饮停聚于心下,若其上犯至胸部,则见“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若上犯至头面清窍,则出现冒眩。

冒,指头部昏蒙;眩,为眼前发黑。

何教授认为,患者常表现为头昏沉、额头发紧、舌胖润、便溏等症状,此为水饮上犯之证,当以利水消饮之法治之,方用泽泻汤。

方中泽泻味甘寒,长于行水,淡而能渗,主利膀胱三焦之水;白术味苦温,长于补益脾胃,调治中州,升清阳降浊阴,燥湿利水。

二者相合,泽泻主开决口以利水邪,白术培土筑堤,健脾以绝生饮之源,是为攻补兼施之法。

运用泽泻汤的经验1.方证辨证与方证鉴别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九》说“今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使之便于查找,是为方证辨证之始。

方证辨证是临床使用经方的捷径,而方证是直接指向该方的症状与体征。

何教授认为,泽泻汤的方证是:头晕,前额如有贴物,呈持续性,头晕与体位无关,大便溏稀,舌体肥大异常,苔水滑或白腻,脉弦沉。

其主要方证是:头晕,前额如有贴物,头晕与体位无关,舌淡胖。

凡是符合上述方证者,不必拘泥于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还是脑梗死后遗症等,用之皆效。

临床运用泽泻汤时,泽泻汤证当与其他方证相区别。

如“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之真武汤证,真武汤亦治眩晕,但是此眩晕属阳虚水泛,患者必当畏寒严重,并伴有水肿、心悸、小便不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泽泻汤:治头晕】
古人讲,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火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风,火,痰,虚,人都会摇摇欲坠,眩晕,痰是最常见的。

在张仲景《伤寒论》上记载,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就是说,一个人身体这些水饮停留啊,饮邪浊阴占据清阳之地,这诸阳之会的头部便会觉得眩晕,这种情况下,单用白术、泽泻两味药就管用。

白术守住中焦,除湿健脾;泽泻在下焦,引水下行,使不上逆。

原文: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五两(15克),白术二两(6克)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泽泻与白术配伍治水汽上犯的眩晕症
泽泻甘淡性寒,其功长于利水,有较好的利水除湿,消肿作用。

比如,温阳化气,利湿行水名方五苓散中就有泽泻。

《日华子本草》曰:泽泻“主头旋,耳虚鸣。

”可是如果脾土不虚,水湿不可能会泛滥,因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白术甘、苦、温,能够入脾胃经,主要的功效是益气健脾,脾旺则饮食水谷能够得以化生,故苦温燥湿的白术治疗脾胃中阳不足而出现的脾虚水肿,痰饮内阻等疾病能够起到较好的疗效。

《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金代名医张元素云:“白术和中补气,除湿益燥。

”凡中焦受湿、泄泻,必须以白术逐水益脾。

那些流传至今的中医治疗脾胃的名方,理中汤、四君子汤、二陈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保和丸等等,以及一些兼治脾胃的方剂,逍遥丸、午时茶等等,如果仔细看它们的药味组成,会发现不管方名怎么变,基本的治疗思路和配伍用药却是一脉相承的。

泽泻甘寒,白术辛温。

白术健脾以升清阳,泽泻利水湿以降浊阴,二药相合,攻中寓补,补中寓攻,升清降浊,利水健脾。

茯苓也治,但茯苓冶眩方面,不如这两个药有力量。

有个朋友每天工作时感到头晕头重,嘱其用白术、泽泻泡水喝,一个礼拜,通通都消失掉了。

为何头晕头重消失得这么快?因为《黄帝内经》讲,湿重则头重如裹,晕晕沉沉,当湿邪排掉后,如拨云见日,阴天变晴朗,脑袋变灵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