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爱的家乡教案

合集下载

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可爱的家乡

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可爱的家乡

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可爱的家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学唱歌曲《可爱的家乡》,了解歌曲的基本结构,掌握简单的唱歌技巧。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可爱的家乡》,理解歌曲内涵。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切分音、附点节奏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乡》,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2.歌曲分析(1)教师简要介绍歌曲《可爱的家乡》的背景及作者。

(2)分析歌曲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切分音、附点节奏。

3.歌曲学唱(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涵。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切分音、附点节奏的演唱技巧。

4.歌曲练习(1)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鼓励和指导。

5.歌曲欣赏(1)教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乡》,让学生欣赏完整歌曲。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四、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自主练习演唱歌曲《可爱的家乡》。

2.家长协助孩子录制演唱视频,发送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唱歌曲《可爱的家乡》,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于切分音、附点节奏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和指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可爱的家乡》,理解歌曲内涵。

在学唱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听一遍歌曲,然后提问:“你们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特别的旋律?有没有注意到歌曲中重复出现的部分?”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主旋律和副歌部分。

大班主题公开课教案范文《可爱的家乡》

大班主题公开课教案范文《可爱的家乡》

大班主题公开课教案范文《可爱的家乡》大班主题公开课教案范文《可爱的家乡》是一篇:让幼儿知道旅游景点名称及景点特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家乡的美景。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是本篇教案基本内容。

完整教案请往下观看!活动目标:1、知道旅游景点名称及景点特色。

2、让幼儿体会家乡的美,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家乡的美景。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放有李广杏、葡萄、苹果、大枣、梨等实物的展台四个。

2、收集的录像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3、〈敦煌美〉音乐磁带、图片等。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1、教师导游身份,跟着音乐节奏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2、介绍家乡的名称及地理位置。

(放映幻灯片1)。

二、基本部分1、教师提问敦煌是个旅游名城,有很多旅游景点小朋友能说出多少呢?2、幼儿发言教师鼓励幼儿踊跃发言。

3、教师一边出示一张景区示意图,用红笔画出幼儿说出的景点,一边鼓励说的好的幼儿。

4、教师小结下面就由我这个导游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些景点吧!(1)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面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它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放映幻灯片2)(2)鸣沙山月牙泉: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鸣沙山、沙峰起伏,是“郭煌八景”之一。

所谓鸣沙,并非自鸣,而是因人沿沙面滑落而产生鸣响,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

在连绵不断的沙山中,有一个神奇的月牙泉,它形似月牙,是自然奇观。

〈放映幻灯片3 、4)(3)了解敦煌的阳关、玉门关等景点。

(放映幻灯片5、6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照片或图片让幼儿辨认是哪处景点,并说说你判断出来的请两位小演员用小快板表演《夸敦煌》儿歌,让小朋友欣赏。

附儿歌:夸敦煌文化名城敦煌市,沙漠绿洲是盆地。

六年级综合实践可爱的家乡《我为家乡做贡献》教案

六年级综合实践可爱的家乡《我为家乡做贡献》教案

六年级综合实践《可爱的家乡——我为家乡做贡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2. 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发展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风土人情。

2. 家乡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3. 我为家乡做贡献的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风土人情。

2. 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具体实践。

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发展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家乡的实际情况,提出为家乡做贡献的建议。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环节1】1.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风光。

1.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风土人情。

【教学环节2】2.1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发展变化,让学生思考变化的原因。

2.2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的发展案例,让学生提出为家乡做贡献的建议。

2.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一个为家乡做贡献的计划。

【教学环节3】3.1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为家乡做贡献的计划。

3.2 评价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计划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家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案例资料,关于家乡发展变化的实例。

3. 准备小组讨论记录表,用于记录各小组的讨论成果。

七、教学过程:7.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发展变化。

7.2 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美丽和特色。

7.3 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关于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基本知识。

3. 提高学生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景观:山脉、河流、气候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人、传统节日等。

3. 家乡的特色美食、特产和民间艺术。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及其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特色美食、特产和民间艺术。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们互相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家乡的认识。

2. 讲解家乡的自然景观:介绍家乡的山脉、河流、气候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讲解家乡的人文景观: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传统节日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底蕴。

4. 分析家乡的特色美食、特产和民间艺术:讲解家乡的特色美食、特产和民间艺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家乡的经济与发展:工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

2. 家乡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

3. 家乡的人民生活:生活方式、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比较分析法,对比家乡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历程。

2.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家乡的经济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调查问卷法,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特色;(2)运用图片、文字、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2)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3)提高学生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家乡的特色;(2)如何培养学生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2. 运用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方法,了解家乡的风貌;3. 利用图片、文字、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貌;4.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家乡相关资料、图片、课件等;2. 学生准备:收集家乡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2)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 课堂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了解,分享收集到的资料;(2)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调查成果,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3)问题解决:针对家乡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动手制作家乡的手抄报,展示家乡的特色;(2)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环境调查,提出保护家乡环境的建议。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2)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家乡、热爱家乡的意识。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乡环境保护活动,将所学付诸实践。

可爱的家乡(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全国通用

可爱的家乡(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全国通用

可爱的家乡(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历史发展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并能够用语言和图片的形式进行表达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观察、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态度。

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家乡的文化特色: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传统节日、特色小吃等。

3. 家乡的历史发展:介绍家乡的历史变迁、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历史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家乡的深入了解,以及如何用语言和图片的形式进行表达和描述。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地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照相机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历史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访问网站等方式,对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历史发展进行自主学习。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对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形成对家乡的深入了解。

4.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用PPT或海报的形式,展示对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历史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5.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分享学习心得和体验。

板书设计1. 可爱的家乡2. 副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历史发展3. 内容: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或制作一份关于家乡的海报。

2. 小组作业: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份关于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历史发展的研究报告。

《可爱的家乡》教案

《可爱的家乡》教案

《可爱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调查、观察、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名胜古迹、重要人物等。

3. 家乡的民俗文化: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4. 家乡的发展变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变化等。

5. 家乡的未来规划: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运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家乡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的特点。

4.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比较家乡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家乡资料,如图片、视频、书籍等。

2. 安排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收集相关信息。

3. 设计好调查问卷,让学生进行家乡调查。

4. 准备好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程度,包括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了解。

2.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包括调查、讨论、分享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的家乡情怀,包括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表达。

4. 学生对家乡未来规划的建议和想法,以及对家乡发展的关注程度。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a. 导入: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家乡的自然环境的了解。

b. 课程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c. 实例分析:分析家乡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d. 作业:让学生课后调查家乡的自然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2.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a.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调查、收集、整理信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地形地貌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

3. 家乡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

4. 家乡的人民生活:生活方式、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

5. 家乡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家乡调查任务。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家乡的实例,理解家乡的发展特点。

4.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比较家乡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家乡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家乡的地图、调查表等教学工具。

3. 安排学生进行家乡调查实践活动。

教案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自然环境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地形地貌等内容。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自然环境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人文景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内容。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人文景观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第三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经济发展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介绍家乡的产业结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教案
《可爱的家乡》教案
一、《可爱的家乡》设计思想:
《可爱的家乡》是冀教版思品与社会第一单元美丽富饶的家乡主题一中的内容。

本课要求学生能赞扬家乡秀美的山水,热爱家乡悠久的历史,从而丰富孩子们的自豪感。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从如下几个方面逐层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

首先我以富有感情的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导入新课,初步调动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接着指导学生明确家乡所在中国版图中的位置,从家乡河北的秀美风景及地理位置所占的优势进一步挖掘出学生的自豪感。

继而通过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详细认识、了解邯郸的风景名胜、历史名人、家乡特产,让学生从对邯郸的朦胧了解到系统认识,从而把学生的家乡自豪感激发到一个高潮,紧接着出示邯郸广宣局对外宣传邯郸的画面,让学生在富有深情的讲解及多角度的邯郸美景中情不自尽的发出感叹,使学生的家乡自豪感转变为言语转变为行动。

最后,帮助孩子们把爱家乡的感情进行扩大,从爱家乡上升到爱祖国的高度。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通过学生的调查、查找资料和访问等形式完成本课的知识积累,并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以及教师的知识补充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和秀美山水。

2、《可爱的家乡》流程图
.
三、《可爱的家乡》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点明本课的学习内容,了解和赞美自己可爱的家乡
2、看图找家乡
培养学生的识图、辨别方向的能力,明确家乡所在位置。

三、认识河北
通过教师讲解简单了解河北。

四、详细了解邯郸
通过对邯郸的风景名胜、历史名人、丰富特产等有关邯郸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从而调动起学生以家乡为自豪的情感。

五、抒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表态建设家乡的决心
六、总结
以爱家乡上升到爱祖国高度,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前,我们共同欣赏了那首旋律优美的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是啊,家乡是生养我们的地方,承载着我们美好的童年和回忆。

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赞美我们那可爱的家乡。

(板书:可爱的家乡)
[ 点明本课的学习内容,了解和赞美自己可爱的家乡]
2、新课
(一)、看地图,找家乡。

1、(出示中国地图)师:同学们看,这就是咱们的中国版图,你知道咱们河北位于中国版图的什么位置吗?生:
2(出示课件)介绍河北,引出邯郸。

师:这就是我们家乡所在的省份河北省,一个包围着首都北京与直辖市天津的省份,一个美丽且富饶的省份。

(二)、了解家乡邯郸
1、概括了解邯郸
师:孩子们,我们生在邯郸长在邯郸,那大家说一说咱们邯郸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生:(古老的城市、美丽的城市、是一个旅游城市、具有丰富资源的城市、钢城、产棉基地、煤都、成语之乡)。

板书:历史悠久美丽富饶
2、深入了解邯郸
师:(出示课件)课下同学们都查找及收集了咱们邯郸的有关资料,请同学们选择其中某一方面,在小组内讲一讲咱家乡的故事,一会儿,我请同学们来介绍。

(1)、了解邯郸的名胜古迹
生:丛台、赵苑、娲皇宫等
师总:此外,咱们家乡还有峰峰的古地道,涉县清泉寺、妙觉寺舍利塔等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名胜古迹,他们都是咱们邯郸古老历史的见证。

常言道“人杰地灵”,杰出的人物与名胜古迹密不可分,那大家来说一说咱们邯郸曾孕育了那些名垂青史的人物。

生:秦始皇魏征赵武灵王等
师总:他们都是咱们邯郸人的骄傲。

同学们咱们的家乡不仅风景名胜众多,历史名人出众,还有丰富的特产呢?
3、欣赏邯郸
师总:刚才通过这四方面的介绍,大家对咱们邯郸,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下面,让我们静下心来,重温那灿烂的邯郸历史和文化。

(视频“心动邯郸”)
[通过对邯郸的风景名胜、历史名人、丰富特产等有关邯郸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从而调动起学生以家乡为自豪的情感。

]
三、畅谈爱乡之情
[抒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表态建设家乡的决心]
结束语:同学们,家乡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俗话说:“家乡是缩小的祖国,祖国是扩大的家乡”同学们爱我们的家乡也就爱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让我们加倍努力吧!让我们为家乡而骄傲,让家乡为我们而自豪。

[以爱家乡上升到爱祖国的高度,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