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专业、导师、研究方向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3年6月修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院简介: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其发端源于1934年成立的武汉大学电机工程系。

学院前身为1959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成立的电力工程系,1964年更名为三系,1977年复命名为电力工程系。

2000年四校合并成立新武汉大学,更名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学院是原国家电力部重点建设学院之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是我国电力工业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国内外电气工程领域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院目前已建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包括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建设与运营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六个博士学位授权点,高电压及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及新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六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点,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现有“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三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湖北省电气工程一级重点学科,“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等教学平台以及“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重点实验室(部级)”、“武汉雷电防护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级)” “高电压大容量开关电器研究开发平台”和“武汉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等科研平台。

本科专业名称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该专业是按国家教育部2012版专业目录设置的电气类宽口径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每年招收计划内博士研究生40余名,硕士研究生220余名,本科生340余名。

学院下设高电压技术研究中心、电力系统研究中心、电机与电力电子研究中心、基础教学与实验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成绩及拟录取名单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成绩及拟录取名单

初试 成绩 76.00 84.40 80.60 77.20 76.20 73.80 78.80 78.00 71.60 75.20 77.40 74.00 74.60 76.40 71.60 73.60 71.20 74.80 71.00 71.80
复试综 合成绩
笔试 成绩 78.00 80.00 68.00 67.00 76.00 65.00 61.00 76.00 63.00 50.00 62.00 58.00 52.00 60.00 77.00 51.00 35.00 39.00 43.00
是否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备注 夏令营 夏令营 夏令营 夏令营 夏令营 夏令营 夏令营 夏令营 夏令营 夏令营
84.79 83.02
84.00 77.00
86.60 91.80
82.75 77.50
84.92 83.85
序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面试 成绩 79.20 86.80 78.40 85.00 81.80 76.20 75.40 85.00 74.20 80.80 81.40 81.00 75.80 75.00 57.40 82.40 69.40 67.60 63.20
外语 成绩 86.25 77.25 85.00 81.25 83.50 72.75 83.25 77.50 84.75 81.00 80.25 80.25 79.50 88.50 73.50 87.75 76.50 80.50 67.00
电气工程学院 2015 年统考类学术学位硕士考生成绩及拟录取名单(专业:电气工程) 序 号

电气工程研究生院各个专业详细排名

电气工程研究生院各个专业详细排名

电气工程研究生院各专业排名一.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1华北电力大学A+2清华大学A+3西安交通大学A4华中科技大学A5西南交通大学A6天津大学A7浙江大学A8武汉大学A9华南理工大学A10山东大学A11哈尔滨工业大学AB+等(18个):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大学、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湖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新疆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B等(18个):上海电力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华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同济大学、贵州大学、燕山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昌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青岛大学、三峡大学C等(12个):名单略二.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20)1西安交通大学A+2清华大学A 3华北电力大学A4重庆大学AB+等(6个):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B等(6个):天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C等(4个):名单略三.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86)1清华大学A+2西安交通大学A+3华中科技大学A+4浙江大学A+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6华南理工大学A7哈尔滨工业大学A8华北电力大学A9西北工业大学A10上海交通大学A11西安理工大学A12西南交通大学A13中国矿业大学A14山东大学A15合肥工业大学A16天津大学A17北京交通大学AB+等(26个):武汉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燕山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西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华大学B等(25个):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辽宁工学院、郑州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南昌大学、湘潭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上海理工大学、贵州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广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C等(18个):名单略四.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39)1清华大学A+2西安交通大学A3华北电力大学A4浙江大学A5华中科技大学A6哈尔滨工业大学A7湖南大学AE+等(12个):重庆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B等(12个):合肥工业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福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C等(8个):名单略五.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121)1天津大学A+ 2浙江大学A+3清华大学A+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5华中科技大学A+6南京理工大学A+7中南大学A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9同济大学A10东北大学A11东南大学A12西安交通大学A13哈尔滨工业大学A14北京科技大学A15华南理工大学A16北京理工大学A17电子科技大学A18哈尔滨工程大学A19大连理工大学A20北京工业大学A21沈阳工业大学A22华东理工大学A23西北工业大学A24太原理工大学AB+等(36个):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四川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燕山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重庆大学、桂林工学院、山东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方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华侨大学、上海大学、长春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中山大学、江南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上海海事大学B等(36个):郑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河南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中北大学、广西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长江大学、长安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河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东华大学、南华大学、西安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C等(25个):名单略六.系统工程(57)1华中科技大学A+2西安交通大学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4清华大学A5天津大学A6东北大学A7西北工业大学A8中南大学A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10浙江大学A11北京交通大学AB+等(17个):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B等(17个):重庆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江苏大学、东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五邑大学、太原科技大学C等(12个):名单略七•电机与电器(43)1西安交通大学A+2浙江大学A+3哈尔滨工业大学A4沈阳工业大学A5华中科技大学A6上海交通大学A7华北电力大学A8清华大学AB+等(13个):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B等(13个):福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东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南昌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扬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同济大学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808电气工程10487华中科技大学 3 9310335浙江大学 4 91 10248上海交通大学 10217哈尔滨工程大学216410593 r 西大学 10708陕西科技大学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10335浙江大学246149010288南京理工大学10217哈尔滨工程大学10247同济大学10533中南大学1028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0532湖南大学10056天津大学110008北京科技大学10255东华大学10290中国矿业大学10459郑州大学10141大连理工大学10216燕山大学10280上海大学10005北京工业大学10079华北电力大学10295江南大学10700西安理工大学10010北京化工大学10142沈阳工业大学10252上海理工大学10488武汉科技大学10110中北大学。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专业、导师、研究方向、联系方式和邮箱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专业、导师、研究方向、联系方式和邮箱

孙元章 林贵清 刘会金 张承学 丁坚勇 舒乃秋 电力系统及 其自动化 李晓明
林涛
邓长虹
袁荣湘 应黎明 胡志坚 文习山
阮江军 高电压与绝 缘技术 陈仕修 周文俊 陈柏超 鲁铁成 刘涤尘 刘开培 电力电子与 电力传动 孙云莲 查晓明 王莹 脉冲功率与 等离子体
电磁场工程应用、电磁兼容;高电压与 绝缘技术 绝缘检测与电磁兼容;脉冲功率与等离 子体技术 高电压新技术;电磁兼容 电力系统过电压及抑制新技术;电力电 子技术 电网过电压;高电压新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 力自动监控技术 非线性控制技术;电力电子系统中的信 号处理技术 现代 信号 处理 技术 在电 力系 统中 的应 用;信号传输与处理技术;发电厂与电 网自动化系统及其安全 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及其控制技术;电能 质量分析与调节 脉冲功率技术;电磁发射;高功率电磁 脉冲 脉冲功率技术;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 等离子体电磁工程
专业
合作导师 龚庆武
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灵活 电力系统;复杂电磁场理论与计算;虚 拟现实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分布式电力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在发电厂中的应用研究 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灵活交流输电系 统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基于嵌入 式系统的电力控制技术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可靠性 电气设备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交流电 机运行与控制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在 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 护与自动装置;分布式电力系统;电能 质量分析与控制 大电网安全稳定分析及控制;新能源接 入及电网智能控制;优化控制理论及电 网规划;电力系统建模及数字化仿真 互联电网/微电网分析与控制,继电保 护与电网安全,信息化/智能化电力系 统 交流电机运行与控制;电力市场;泵站 自动化系统 计算机测控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电子与通信技术 及其装置 电力系统过电压;绝缘技术

吉培荣老师简介

吉培荣老师简介

吉培荣老师简介吉培荣,男,196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精品课程《电路》的责任人。

主讲课程:电路、电工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教学特点:讲授课程内容严谨、概念深刻、富有启发性。

获奖及科研教研论文等:已在《电气电子教学学报》上发表电路教材研究论文多篇,研究成果被国家权威电路教材采用。

已在《电网技术》、《电工技术》、《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多篇,其中“灰色预测模型的分析和评价”、“灰色预测模型特性的研究”、“无偏灰色预测模型”三篇论文被他人引用已超过六十次,有较大学术影响。

曾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宜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三峡大学优秀教学一等奖等奖励。

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灰系统理论、电路与系统、控制工程、系统工程等。

夏昌浩老师简介基本情况:男,1965年出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电子工程系本科,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硕士,副教授,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学副主任。

主讲课程:《电路》,《电子技术基础》,《Electronic Fundamentals》等。

教学特点:平易近人,注重与学生交流,语言深入浅出,注重实效,重点难点突出,不回避问题,实事求是,有时有点幽默。

获奖及科研教研论文等:曾获校优秀教师、高教研究积极分子称号,参加过数项科研工作,曾获得三峡大学科学技术一等奖证书,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研究方向:自控、超声检测、EDA等。

项目:“软件技术在电子电路分析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英国南岸大学与我校电类基础课教学大纲比较研究”。

向小民老师简介向小民,男,1963年12月9日,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从事电气自动化、检测专业工作,参与了《电路》省精品课程建设,现为《电工学》校优质课程建设责任人。

主讲课程:电路及电气测量、信号与系统分析、电磁场、电工学及电气设备、电路及磁路等。

武大电气概况

武大电气概况

巍巍珞珈,一览天高云阔悠悠东湖,尽收湖光山色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坐落于珞珈山北麓,东湖之滨,自1959年建院至今,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经历了的50个春秋。

以“教学立院、科研强院、服务社会、引导社会”为办院宗旨,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在民族电气工程教育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薪火相传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翌年建成文、法、理、工四个学院。

1930年,作为湖南大学电机学科创始人的赵师梅教授应武汉大学之聘,来到武昌。

1934年,赵师梅先生着力筹建武汉大学电机工程系,1935年招收了第一批学生,至此奠定了武汉大学电机学科的未来发展的基石。

此后武汉大学电机工程系虽经历乐山西迁,流亡办学,但依然光前裕后,弦歌不辍。

一批名重一时的学者云集武大电机工程系讲学,赵师梅、张钟俊、叶允竟、朱木美、刘正经、梁百先、许宗岳等,这些名师皆以勤勉进取、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以及严谨求实、卓有成效的治学之法,为国家电机学科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春种秋收,当时的武汉大学电机学科可谓星光璀璨,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校友,有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父”的张孝祥院士、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总设计师欧阳予院士、中国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统和遥测系统的开拓者之一俞大光院士,以及我国核聚变电磁工程和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潘垣院士等。

武汉大学电机学科始于电机工程系,代代薪火相传,此后的武大电气人秉承电机工程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崇尚学术、兼容并包、坚毅执着的精神,在电机学科发展历程中不断探寻着新的机遇!锐意进取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为适应当时国家经济建设急需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而开始了院系调整,1954年在武汉大学水利学院的基础之上,通过合并其他几个学校的水利学科,由国务院批准成立武汉水利学院。

1959年,武汉水利学院通过增设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成立了电力工程系,从此拉开了学院蓬勃发展的序幕。

武汉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武汉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特高压联网前后H 电网的功率振荡分析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学号: 4 姓名: 王丹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本次毕业设计题目来自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H 省电力公司签订的合作项目《H 电网消纳特高压电力电量能力及方式研究》的子课题之一。

电网消纳特高压电力电量能力及方式研究》的子课题之一。

二、 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的主要内容1.特高压基础网架下.H 电网潮流、暂态稳定计算和功率振荡分析;电网潮流、暂态稳定计算和功率振荡分析;2.川渝湘赣特高压变电站投产后,H 电网潮流、暂态稳定计算和功率振荡分析;析;3.特高压线路输送极限网架下,H 电网潮流、暂态稳定计算和功率振荡分析;4.“三华”特高压联网后,H 电网潮流、暂态稳定计算和功率振荡分析。

电网潮流、暂态稳定计算和功率振荡分析。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应完成的成果形式讲述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原理、研究概况,说明在PSASP 中进行潮流、暂态稳定和小干扰稳定计算的研究条件和计算原则。

然后利用PSASP 进行了H 电网在“三华”特高压联网前丰大非对冲方式下和特高压联网后枯大非对冲方式下的潮流及暂态稳定分析,潮流及暂态稳定分析,再在其基础上研究了与再在其基础上研究了与H (华中)电网相关的各种振荡特性,最终给出研究结论。

性,最终给出研究结论。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3月初~3月中旬完成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了解我国特高压输电的现状和规划。

划。

3月中旬~4月初阅读“十二五”电网规划的各报告资料,熟悉整个H 电网主网架。

进行2012数据的校核,对省公司进行收资,完成2012计算数据到2015数据的更新。

数据的更新。

4月初~4月下旬基于PSASP ,进行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投产前、后H 电网的潮流及稳定性分析;电网的潮流及稳定性分析;4月下旬~5月中旬基于潮流及稳定性分析,进行功率振荡分析,给出研究结论;论;5月中旬~5月下旬撰写并修改报告。

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集 中组织 实习和学 生 “ 自”( 3 三 即自主、 自组 、 自理 ) 大部分 学生仍然 由指导 教师带 队到签约实习基地 实习,同时也
实 习相 结 合 的 专业 实 习模 式 。 作 指 导 相结 合 的 毕业 设 计 模 式 。
引导、鼓励、组织学生按照实 习教学计 划要求,结合 自己将 来
教 学 新模 式 是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根 本 保 证 。 近 年 来 ,武 汉 大 结 合 ,促 进 了实 验 教 学质 量 的 提 高 。
学 电气工程学 院 ( 以下简称 “ 我院” )以加强学生创 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培养为切入点 ,认 真研究实践教学 各环 节在创新型人才
湖南湘阴人 , 武汉 大学电气工程 学院,教 授 ,工学博 士 ,主要 研 究方 向 :电气自 化 。( 动 湖北 武 汉 4 or) 3oe 基金项 目 : 本文 系 “ 电气工程 与 自 动化专 业实践教 学体 系和模 式 的改革 与创 新专业具 有很 强的实践性 ,实践教学是培养 适应社会 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占教学实验 课程 的比例提 高到 8 %以上 ; 5 发展 需要的具有创 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 电气专业人 才的 改革实验 教学 方式,实 行必做 实验与选做 实验相结合、课程实 最有效途 径。因此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科学合理 的实践 验与独立综合实验相结合、开放 式实验 教学与课外科 技活动相
个结 合” 实践教 学新 模 式,取 得 了 丰硕 的办学成果 。 本 文对 该 实践 教 学新模 式 的主 要 内容 和实施 成 效进行 了 总结 。 关 键 词 :电气类 ; 实践教 学 ; 式 模
作者简介 : 华小梅 (96 ) 17 一 ,女,湖南衡阳人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学硕士,主要研 究方向: 教学管理 ; 丁坚勇 (97 ) 15- ,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发电 02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01智能电网潮流控制 01电力市场与管理 02电力电子技术在高电压中的应用 01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01新能源发电及接入系统 01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发电 02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 372 刘涤尘 376 陈柏超 382 周文俊 768 龚庆武 923 孙元章 1062 林涛
08080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08080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01电力系统过电压及抑制新技术 02电力电子技术在高电压工程中的应用 01高电压新技术 02高压电器 01高电压绝缘与测试技术 02高压电器 376 陈柏超 378 陈仕修 380 阮江军
01电力系统过电压 02高电压绝缘技术 01高电压绝缘与测试技术 02防雷接地 01电力系统过电压 02高电压新技术 01高压开关技术 02功率脉冲技术 01电绝缘材料 02电缆 01高电压绝缘与测试技术 02防雷保护与接地技术 01防雷保护与接地技术 02高电压绝缘 01工程电磁场及其应用 02防雷防护与接地技术
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207电气工程学院 027207电气工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1电力系统供电质量规划 02电力系统自动化 01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 02电力电子与灵活交流输电系统 01电能质量评估与规划 02数字化变电站与智能电网 01智能电网 02信号处理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01智能电网中的电力电子技术 02新能源发电及微电网技术 01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02电力系统仿真 01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02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01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与检测技术的研究 02配电网状态综合评价方法与系统的研究 01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01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02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01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0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 01智能微电网 02智能变电站 01电网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 02智能电网及其应用 01电力市场 02交流电机运行与控制 03电气设备有源降噪 01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02新能源接入与分布式电力系统 01电力系统安全分析、运行与控制 02分布式电源与电能质量 01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02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发电 03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 01复杂电网的协调控制理论 02电力系统状态监测混合组网关键技术 1658 樊友平 1307 胡志坚 1549 陈红坤 1550 胡钋 372 刘涤尘 374 刘会金 375 刘开培 638 孙云莲 767 查晓明 768 龚庆武 921 丁坚勇 922 舒乃秋 923 孙元章 1061 李晓明 1062 林涛 1203 邓长虹 1204 袁荣湘 1205 应黎明
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1电机电器多物理场分析 02功率脉冲技术 380 阮江军
080820★ 080820★脉冲功率与等离子技术
01等离子体辐射源 02高脉冲功率电源 01等离子体应用技术 02脉冲电源技术 378 陈仕修 1063 夏长征
080822★ 080822★电力建设与运营
381 文习山 382 周文俊 384 鲁铁成 837 潘垣 1207 雷清泉 1417 王建国 1547 蓝磊 1659 樊亚东
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1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 02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应用 01电力电子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理论 02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 375 刘开培 767 查晓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