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的美学特征

合集下载

从奥逊·威尔斯电影看长镜头的美学特征和局限性

从奥逊·威尔斯电影看长镜头的美学特征和局限性

第13卷第10期 Vol.13 No.10 2022年5月 May 2022长镜头原指景深镜头,是相对于蒙太奇剪辑中分解的镜头而言的。

巴赞特别推崇大景深的场面调度和景深镜头,认为景深镜头能使画面更具真实性,能激发观众的思考和参与,能表达现实的模糊性和多义性。

“长镜头能保持电影时间和与电影空间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因而更能反映现实,符合纪实美学的特性。

”[1]一、奥逊·威尔斯长镜头的运用《公民凯恩》和《安倍逊大族》是奥逊·威尔斯景深镜头的典范。

在从舞台导演起家的威尔斯的眼中,每一场戏从时间到空间都是一个整体,演员的表演必须同其他角色保持生动的、相互呼应的关系。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威尔斯习惯从演员的调度方面构思镜头;威尔斯排斥传统的剪辑方式,认为这样会破坏影片的意境。

威尔斯根据镜头的情绪流动来结构镜头,在银幕上创造了一种新鲜现实的镜头语言。

(一)段落镜头的大量运用传统的段落由一连串镜头组成,按照导演要求观众看到什么来分解动作。

威尔斯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段落镜头。

把一连串镜头的概念包容进一个剪接单元,形成段落镜头。

段落镜头是电影语言演化过程中决定性的一个新阶段,它经历了无声片时代蒙太奇和有声片时代“镜头剪接”之后对电影镜头表意功能新的认识,是对影视语言的创造性发展。

在《安倍逊大族》中,“范妮厨房”那场戏是奥逊·威尔斯最喜欢的一场戏,也是被电影理论家巴赞高度赞赏的一场戏。

这场戏由4分25秒的一个段落镜头构成。

这个镜头除了开头和结尾有部分摇摄外,基本是固定镜头拍摄,景别为近景,乔治和范妮分别坐在餐桌的两边。

镜头开始,乔治在餐桌前狼吞虎咽,范妮姑姑拿了更多松饼,镜头随着范妮姑姑移动到了餐桌前开始固定。

镜头结尾范妮姑姑听到不好的消息时,跑出了厨房,镜头摇到门口又摇回餐桌前乔治和中途入画的杰克身上。

这场戏描写了乔治母子刚刚旅行回来,乔治跑进厨房去吃范妮姑姑预备的杨梅松饼,范妮姑姑却在套问乔治关于她的暗恋对象尤金·摩根的相关信息。

长镜头及影视艺术鉴赏方法

长镜头及影视艺术鉴赏方法

第五专题长镜头及影视艺术鉴赏方法长镜头和蒙太奇是电影美学的独特性赖以构成的两块基石。

所谓“长镜头”,也就是在一个镜头内部通过演员的场面精度及镜头的运动,在画面上形成各种景别和构图的镜头。

它是以基本的等同于时空的镜头画面来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的。

由于它可供保持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完整性,因此,能达到一种没有经过加工的真实。

所以,长镜头理论又叫“纪实派理论”,纪录性是其根本的美学特征。

用长镜头拍摄的镜头画面,在表义上往往带有更大的客观性、多义性和暖昧性。

如果从电影史学角度来看,长镜头的出现要早于蒙太奇。

卢米埃尔的第一部影片就是一个固定的长镜头。

例如美国的纪录片大师弗拉哈迪在1920年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就使用了长达1200英尺的长镜头,把纳努克发现猎物直到制服它的全过程完整地记录了下来,而且持斗的双方始终同时出现在画框内,现实时间和银幕时间相一致。

由于它没有人为地打破时空的连续性,所以显得更为逼真,让观众感觉到自己仿佛就在现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五十年代以来,在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影响下,同时也由于变焦距镜头和手提式摄影机的发明,便大大推动了长镜头的发展,于是便形成了以法国杰出的电影评论家巴赞为代表的“长镜头理论”体系。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是以“照相本体论”为基石的。

他认为:电影是一种借助机械把现实记录下来的不同于以往任何艺术的现代艺术,是照相的延伸;它反对人为的干预和参与创造;电影只不过是现实的摹本,没有空间的真实,活动的画片就不会构成电影。

和巴赞相呼应的还有德国杰出的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他认为原始的现实是电影所以感人的核心。

在这种关系思潮的鼓动下,各国许多导演都热衷于用长镜头。

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有的导演将长镜头与蒙太奇对立起来,主张用长镜头取代蒙太奇。

就艺术功能而言,长镜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纪实性长镜头。

其主要特征是侧重于强调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整体性,使一个镜头能够在一个与现实相一致的时空里完成对一个动作或事物的完整过程,让画面本身说话,不加导演的主观意念和暗示。

影视创作中我对长镜头的认识

影视创作中我对长镜头的认识

68 大陆桥视野·2015年第20期一.长镜头的基本概念一般认为“长镜头”是指在影视作品中某一个镜头在时间的延续上比较长的镜头。

即在一个镜头里不经过剪辑的连续的画面里,通过演员和场面调度以及摄影机位置的移动,完整的表现一段故事情节的镜头。

长镜头的形式特征就是它的连续性和时间性。

长镜头在一个场景中,以不间断的镜头跟随演员演员表演,完整记录下这一段故事情节发展过程,完整的记录下演员在这一段落的全部表演和情绪变化。

长镜头追求的是画面的时空的统一性与完整性,似乎以一种记录式的镜头语言来带给观众一种真实的感觉。

从而创造一种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

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长镜头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艺术”的记录,是有选择的记录。

在拍摄过程中长镜头是通过复杂的镜头运动,包括推,拉,摇,移等一系列的调整和演员的场地调度来完成的,长镜头是较其他手法更为复杂的一种拍摄手法,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得从头再来。

设计一个长镜头并实施拍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设计镜头时要根据故事的情节,和风格,还要考虑与前一场和下一场的衔接;要考虑到演员的调度和表演时对摄影机的‘照顾’;要考虑到灯光布置,由于是连续不断的调度,会给布光带来一系列的麻烦;由于拍摄过程中镜头在不断的调度,可能会‘越轴’,会全方位的拍摄。

这就给制景和道具带来较大的挑战。

除去设计的复杂性以外,在实施拍摄阶段,一个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的镜头,可能会因为某一细节的不到位,要反复的拍摄,可能要用一个甚至几个工作日来拍摄。

为什么长镜头的拍摄这样困难重重,这样复杂,还要选择长镜头。

这完全是因为长镜头所创造的视觉效果是其他艺术手法无法替代的二.长镜头所产生的效果与作用(一) 长镜头的美学特征长镜头具有写实主义的电影美学特征。

这种特征是由于长镜头能够保持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和完整性。

在拍摄过程中空间的变化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可以让观众比较容易了解整个空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空间的完整性,如果用短镜头来拼接观众可能搞不清空间位置相互的关系,较难建立起一个故事情节里的‘空间’;在拍摄中时间是连续的,故事的发展也是连续的,观众可以在一个真实的时间里完整的观察故事情节的变化,这就是我们长说的时间的完整性;由于长镜头的拍摄是连续的,会使人感觉没有人为的‘选择性镜头’,没有故意的用镜头来‘引导’观众,会使观众产生一种‘真实’的感觉。

长镜头的定义(精)

长镜头的定义(精)
长镜头
一 长镜头的定义
长镜头就是用一个镜头连续的拍摄 下一个场景或一场戏,以完成一个比较 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 间和空间的连贯性。 长镜头应该在30秒以上。
二 长镜头的分类
• 纪实性长镜头:其主要特征是侧重于强 调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完整性,使一 个镜头能够在一个与现实相一致的时空 内完成一个动作或事件的完整过程。
• 场面调度长镜头:通过导演精心设置的 景别,场面,人物,构图以及光影色彩 等造型因素的变化来体现创作者的意图。
三 长镜头的美学特征
• 长镜头在本质上是符合现实的可以逼真 的反映现实。
• 某些事件要求逼真的处理,用长镜头可 以满足。 • 长镜头可以让我们在一个我们不加深察 而又司空见惯的现实生活中感到震惊。
四 长镜头的特点
• 长镜头能够客观的复原物质现实 • 长镜头具有纪实性
• 长镜头具有真实性
• 长镜头能够体现连续完整的空间 • 长镜头所表现的事件是正在进行中的
作业
• 长镜头有那些不足之处 • 长镜头与蒙太奇的区别
思考
• 这段长镜头属Hale Waihona Puke 那种类型• 长镜头具有那些特点

长镜头美学特征

长镜头美学特征

长镜头美学特征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长镜头美学特征呀!长镜头啊,就像是一场奇妙的视觉之旅。

你想想看,普通的镜头切换就像是不停地在不同的场景中跳来跳去,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点晕乎呢。

但长镜头可不一样,它就像一个耐心的观察者,慢慢地、静静地记录着一切。

比如说,在一部电影里,有一个长镜头是拍摄一个人在街头漫步。

这一路上,你能看到他经过的每一个店铺,每一个路人,甚至能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周围环境的氛围。

这多有意思啊!就好像你也跟着他一起在走,而不是突然就被拉到另一个地方去了。

长镜头还像是一幅长长的画卷,一点点地展开,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去欣赏每一个细节。

它不是那种匆匆一瞥就结束了的,而是让你沉浸其中,细细品味。

这难道不比那种一闪而过的镜头更吸引人吗?
就好比你去看一场画展,你是愿意匆匆走过每一幅画,还是愿意在一幅特别喜欢的画前驻足许久,仔细端详呢?长镜头就是给了你这样一个可以尽情欣赏的机会呀!
而且啊,长镜头能让故事更加真实、自然。

它没有那么多的剪辑和拼接,一切都在一个连续的画面中展现。

这就像是生活本身,哪有那么多突然的切换和跳跃呢?
你看那些经典的电影,很多都有令人难忘的长镜头。

它们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故事和情感。

这多了不起啊!
长镜头美学特征就是这样独特又迷人,它能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

它就像是电影世界里的一颗璀璨明珠,等着我们去发现和欣赏。

所以啊,下次看电影的时候,可别再忽略那些精彩的长镜头啦,好好去感受它们的魅力吧!。

试论贾樟柯的电影长镜头运用

试论贾樟柯的电影长镜头运用

试论贾樟柯的电影长镜头运用本文论述了贾樟柯电影长镜头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分析了其长镜头的美学特征,最后通过电影《站台》具体论证了贾樟柯电影的长镜头运用及意境。

指出贾樟柯试图用镜头记录和刻画中国底层的生存面貌,对他们因恶劣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精神委顿、堕落予以了某种合理性的阐释。

他运用“长镜头”这种表现手段,显示出了他的电影特殊的叙事魅力。

标签:电影;长镜头运用;安德烈巴赞;纪实美学;真实;静止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他是《小武》、《任逍遥》、《站台》以及《三峡好人》等电影中的小人物和主人公,在一种酷似生活本身的真实画面中展示他们的生活状态。

他的电影美学与第五代导演追求华美的隐喻的方式相比,追求生活的还原,把一些被意识形态和大众时尚所遮蔽的真实生活,特别是处于边缘化状态的小人物的真实生活不加粉饰地呈现给观众,以起到陌生和震惊的艺术效果。

他把长镜头应用到自己的电影中,演员大量静默的表演和人物无所事事的烦闷状态使他的电影具有一种特殊的间离效果,让受众在看清楚电影中人物的生存状态的同时,也对人物的生存状态理性地加以反思和批判。

一、贾樟柯的电影长镜头理论与现实基础长镜头理论是由法国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是与真实相联系的美学观点向蒙太奇提出挑战的产物。

巴赞长镜头理论的审美理想是通过长镜头的实景拍摄、真实连贯以及依次观察心理过程的景深镜头等方法表现出来的。

巴赞推崇写实主义,他认为使用长镜头,不用剪接拼凑拍摄出来的画面,才是真正电影的表达方式。

实地取景、演员自然的表演,再加上长镜头的呈现,能使观众保持在一个客观的地位上去观察持续性的空间原貌,以最接近现实世界的角度观察至于他们眼前的影像。

巴赞提出了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的主张,意思是电影并不是让现实直接出现在屏幕上,而是“不断向现实接近,永远依附于现实”。

20岁之前的贾樟柯一直生活在故乡山西省汾阳县,他熟悉这个西部小城在时代发展的景象变幻和平凡人的生活状态,这段生活经历对他以后的影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长镜头的美学意义

长镜头的美学意义

长镜头的美学意义长镜头是指电影或电视中的一种拍摄技巧,即通过延长摄影机镜头的拍摄时间来呈现影像。

相比于快速的镜头切换,长镜头运用更为缓慢的移动直至完整转换,呈现出丰富细致的画面变化。

它在电影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主流的拍摄方式,取代了以往镜头短小精悍的风格。

长镜头不仅仅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表达,其美学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感的渲染通过延长单个镜头的时间,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明显,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情感体验都被充分展现。

与此同时,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起伏,更容易与角色产生共情,使人们在观影时更加沉浸在影片情境中。

2. 故事的推进长镜头比快速切换的镜头更加侧重于故事的节奏,可以清晰地反映和推进剧情的发展。

这种镜头方式适用于展现复杂的时间和空间因素,能够有效传达故事中的重要信息和人物关系,也可以减轻紧张气氛或让观众放松心情,从而带领观众进入故事之中。

3. 环境的展示相比于短镜头,长镜头能够呈现更加完整的环境场景。

影片中的自然景观、城市景象以及建筑景观等都可以通过长镜头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在描述世界的细节和方面上,使用长镜头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4. 视觉的享受在某些情况下,长镜头可以成为电影的视觉享受,特别是在着重表现动态运动、夸张表情、情感变化和特殊事件的情况下,使用长镜头的效果尤为卓越。

总的来说,长镜头能够赋予影片更多的深度和意义。

对观众而言,这是作为电影艺术真正奇妙之处的一个方面。

通过观看许多各类影片,有时我们可以辨认出快速修改和使用长镜头之间的差异,更能够借此加深对单个片段的印象。

长镜头的美学特征

长镜头的美学特征

长镜头的美学特征
长镜头是指持续拍摄一段较长时间的情节或场景的拍摄方式,通常使用的是长焦距镜头,因为长焦距镜头可以使被拍摄的对象更加突出,增强视觉效果和情感张力。

长镜头的美学特征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间感
长镜头呈现的对象和场景持续存在的时间较长,使得观众可以在更长的时间里沉浸在故事情境中,感受故事的推进和人物情感的变化。

此外,长镜头也可以通过充分表现时间的流逝和变化,凸显出故事的紧迫感和现实的沉重感。

二、空间感
长镜头通常使用的是长焦距镜头,能够压缩景观,使拍摄的空间感更加独特、深刻。

同时,通过调整视角,可以通过远离和接近的方式,对被拍摄的对象进行更深入的描绘和表现,表达更加细致的情感。

三、流畅感
长镜头呈现的节奏相对较慢,动静交替的效果不强烈。

这种拍摄方式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并且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鸣。

同时,长镜头也需要相对稳定的摄像机行进速度,以使画面显得更加清晰和流畅。

四、情感感染力
通过长镜头拍摄,可以使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每个镜头所表现的情感和氛围,进一步加深观众的情感体验,拉近观众与电影之间的距离。

同时,通过深入地表现和描绘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节,也能更好地渲染故事氛围,增加情节的悬疑和张力。

总之,长镜头是一种将时间和空间更加生动地表现在观众面前的电影表现技巧,它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美学特征和视角,可以给人带来更加深刻、感性和感人的观影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镜头的美学特征
如何使其运用得当,在纪录片中发挥积极作用,已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文章试图从长镜头的美学特征这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长镜头从20世纪70
年代开始被许多纪录片创作者所重视。

因为它能在一个镜头里不间断地表现事件的过程,实现观众对生活的自然流程和具体情状亲眼目睹的愿望,形成—种独特的纪实风格,这是对静态构图和分切镜头的—种革新。

从美学角度来讲,作者认为长镜头的特征可以从纪实性、表情性、表意性等三个层面来分析。

纪实性
1.再现事件的时间流程
生活本身是流动的,事件都有发生发展的过程,将这一切流程真实地展现在屏幕上,是“再现”的重要表现手段。

而再现这种流程时,长镜头能够较为完整地记录事件过程和人物行为动作的全景,扩大和延续屏幕的时空,使客观世界获得整体性、流动性的展示,使屏幕所反映的生活状态更加贴近客观世界的自然流程。

电视纪录片《半个世纪的爱》,运用长镜头跟踪拍摄的方法,真实地“再现”了—对老年农民夫妇去菜园拔萝卜的过程。

特别是老头总是走在前,老婆总是跟在后,两人始终相隔三五步距离的真实场景都被镜头一一记录下来,遇到难走的路,老头总要回过身来搀扶自己老伴的动作更是成为整个长镜头的亮点。

这样一组画面将这对农民夫妇平淡而具体的生活内容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再现事件的时间流程,使人感受到—种强烈的真实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表现空间的完整性
电视纪录片强调反映生活的“真实”,而这种真实既包括时间的流动性,又包括空间的完整性。

因为世界是由空间构成的,任何人物和事件都离不开特定的生存空间。

作为纪录片增强生活真实感的重要美学手段,长镜头能够使观众真切地看到现实空间的全貌与事物之间的实际联系,避免了片断地划分空间,以及分切地表现时间的弊病。

从而使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整体,表现出空间上的完整性。

在纪录片《丝绸之路》中,为介绍考古人员整理文物的工作现场,摄像师在帐篷内铺设了十多米长的移动轨,从帐篷一角开始移动,依次记录了坐在木箱上写记录的,考识古代木简的,包装文物入箱的考古工作者,镜头移到篷顶,扫过安放工具的战士和两位绘制楼兰方位图的人员,又沿帐篷一侧反向移动,清理陶器和麻织物的,研究枯树年轮的人员又被记录下来。

这样一个长镜头不但体现了内容的繁杂和动势的多样,而且结构出事物完整的空间,使现场的气氛和情境,考古人员的动作和行为都得到充分展现,不仅增加了可信度,而且给人—种视觉上的空间真实感。

表情性
1.长镜头能够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意境是客观与主观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它是通过镜头语言将自然景观与创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有机融汇,形成的—种独特艺术境界。

长镜头在渲染环境气氛,营造意境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如乌克兰纪录片《天堂》,在15分钟的片子里仅用了5个长镜头,没有任何解说和音乐,却描绘出一幅如画如歌的游牧民族生活图景。

第—个镜头是在和暖的阳光下—位健壮的乌克兰妇
女烙饼的全过程。

第二个镜头是毡房内一个两岁的小孩边吃奶酪边哭闹的情形。

第三个镜头是夏日草原青翠无际,几只牛羊在悠然吃草。

第四个镜头:昏暗的油灯下女人正在收拾餐具,边洗碗边哼着小曲。

第五个镜头则是冬日来临,女人和孩子坐上牛车,男人鞭子一挥,牛车载着一家人向远方驶去。

《天堂》这部片子只选取了游牧生活中的几个细节,用长镜头记录下来,便把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准确地表达出来,使全片看起来比较流畅明亮,富有很强的美感,并且营造出抒情诗一般的意境。

2.长镜头能够描述人物情感变化历程
在电视纪录片中,纪实与抒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渗透的。

因为生活中的事件总是伴随着人的情感出现的,情感本身就是纪实的内容,而情感的表现往往要依靠长镜头这种造型手段。

运用得当的长镜头,不仅可以揭示人物特定的复杂心态,而且可以具体地展现人物情感变化的全过程。

电视纪录片《沙与海》就采用了这样的长镜头。

牧民的大女儿身穿红上衣,靠着黄土泥墙,边纳鞋底边接受采访。

当她被问及是否找了对象和将来离家出嫁的事时,姑娘低下头长时间不说话,面部表情由不好意思到若有所思。

记者没有用镜头运动或剪接破坏这种胜于有声的无声,而是用长镜头记录下姑娘脸上微妙转变的神情和手中用力纳鞋底的动作。

这个长镜头使画面充满了情感自发闪烁的信息,生动地描述了“深闺待嫁少女”那种喜悦—矛盾一紧迫—眷恋的情感变化的全过程,让观众得以窥见她情感流动的心灵轨迹。

意在言外,情动于中,从而形成事实上的情感高潮。

3.表意性
长镜头的第三个美学特征就是表意性。

这是由于长镜头通过场面调度已经在镜头内部作了蒙太奇处理,因而虽然只是一个镜头,但是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段落,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

观众在观看纪录片时,能够通过长镜头中影像符号的恰当组合,解读出电视画面所传递的深层意义和丰富内涵。

在纪录片《乌蒙赤子赵春翰》中,镜头从小丐帮吃饭的近景摇下,然后从丐帮穿皮鞋的双脚横摇到旁边赵春翰穿着破胶鞋的双脚,继而沿老赵破旧的裤脚摇上,落幅在赵春翰关爱小丐帮宽厚的笑容上。

长镜头有意味的处理在这里发挥了去芜存菁的作用,表意明确,内涵丰富。

西装革履的小丐帮与衣着破旧的赵春翰之间的反差,让人体味到语言采访尚未传递出来的更深层的意义,含蓄地表达了纪实的思辨色彩。

又如在《沙与海》中有一个著名的片断:一个小女孩在沙丘上奔走玩耍,走了一段路后,她脱下鞋,抛下沙丘,自己头冲下顺着沙丘向下滑。

这个长镜头不光记录了女孩天真无邪的身姿动态,也充分表达了她与沙为伴,以沙为乐的寂寞和孤单,从侧面展现了沙漠中生活的单调乏味。

结语
总之,自从巴赞提出了“影像与客观现实被摄物同一”的著名命题,长镜头便从蒙太奇一统天下的局面中脱颖而出,成为电视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手法和思维方式。

但不可否认的是,长镜头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

它既有强调事物本性的积极因素,又有实证主义等消极因素,既有—种求实精神,又有机械记录的自然主义倾向;既有客观真实的自然美,又有拖沓松散之弊。

因此,在纪录片创作中,要充分认识长镜头的美学特征和价值,采取长镜头和切换剪辑两种编辑技巧相结合的方法,扬长避短,积极合理地运用长镜头。

只有这样才能让长镜头的纪实性
美学价值得以实现,在纪录片创作中发挥它应有的重要作用,从而为作品增添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