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四亚里士多德教学提纲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四:第3课 亚里士多德 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四:第3课亚里士多德教案
【章节说明】
古希腊是近代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
在思想文化领域,继苏格拉底、柏拉图之后,又诞生了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博学家——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同时,他也兴建了自己的讲习所——“吕克昂”学园,并著书讲学。
他的一生,尊师但不盲从,敢于创新,不断探索真知。
这种精神使他在哲学领域、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以及逻辑学方面都有研究并得出很多重要结论,从而成为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历史选修4人教新课标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

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课程标准解读】[课标要求]简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课标解读]亚里士多德用科学的方法为古希腊文化的成就作了精细的分析和扼要的总结,他的理论和著作在后来的欧洲文化中具有“法典”的权威,并一直有深刻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形成及主要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对我们今天如何看待和认识东方文化、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出了思考。
对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比较以及东西方先哲的对比,是学习和考查的重点。
【情境激趣诱思】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右图是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学园学习的情景。
亚里士多德17岁起,就被父亲送到当时著名的柏拉图学园,在那里他学习了20年。
由于他勤奋刻苦,涉猎广泛,很受老师柏拉图看重。
可是,柏拉图又说:“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
”意思说,亚里士多德非常聪明,思想敏捷,不同于一般人,不加以管教,就不能成为柏拉图期望的人。
亚里士多德很尊敬他的老师,但是,在很多问题上,他又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
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爱我的老师,但是我更爱真理。
”【诱思探究】你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和老师柏拉图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详解】一、北方小驹1.良好的文化素养:少年时随其做御医的父亲出入马其顿王宫,接触到广泛的文化知识。
受医学世家的影响,具有很好的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2.就读柏拉图学园:17岁时,为了寻求智慧,到雅典的阿卡德米学园学习,显示出超凡的才华,被称为柏拉图学园的“头脑”。
3.追求真理的楷模(1)挑战权威:在阿卡德米学园学习期间,对老师柏拉图十分敬重,但并不盲从,不为眼前利益而背弃自己的主张。
(2)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人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与追求现实幸福不矛盾;认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人类认识的来源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接近了唯物主义”,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新部编人教版选修4历史教案2.3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土多德

历史:2.3《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土多德》教案(新人教选修4)【课标要求】1、简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2、了解亚里土多德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教学重点】1、亚里士多德理性主义的思想。
2、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并评价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点与政治主张。
2、归纳并分析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教学过程】一、亚里土多德生平1、御医之子(前384年)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的小城斯塔吉拉,当时色雷斯处于北部强国马其顿王国的统治之下,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室的御医。
2、学园精英(前367年)17岁时,亚里士多德像许多希腊青年一样,到当时希腊的文化教育中心雅典求学,师从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勤于思考,努力读书,在学业上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柏拉图曾说,他的学园由两部分组成:亚里士多德是学园的灵魂,其他学生构成学园的身体。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话说明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精神?(尊师而不盲从)亚里士多德非常热爱自己的老师,柏拉图去世之后,他写了一首情真意切的挽歌,赞颂其师是一个“坏人甚至无权称颂的人”。
然而,亚里士多德并不盲目崇拜自己的老师,他虽然受到老师的巨大影响并将后者的许多思想继承下来,但他的著作中常有对老师观点的严厉批评。
这种批评在柏拉图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以至于柏拉图经常善意地称他为“小驹”,这个称呼的来源是因为小驹吃足了奶就会乱踢它的母亲。
正是这种不迷信、不盲从、敢创新、善开拓的精神,使亚里士多德在学术研究上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柏拉图曾暗示亚里士多德,如果他能修正其“错误”,可以成为阿卡德米学园的接班人,但亚里士多德明确表示,不能为了暂时的利益就背弃自己的主张。
这种关于师生关系的观念对于我们今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仍具有借鉴意义。
作为学生来说,既要把老师当作良师益友,又要敢于独立思考,突破老师观念的局限,勇于创新。
【高中历史】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师用书:第2单元-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学习目标:1.了解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
2.掌握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思想的继承和突破及其在哲学领域的贡献。
3.记住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点与政治主张。
4.探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1.重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及学术成就。
2.难点: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思想的继承和突破的问题。
教材整理1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成就1.学习(1)少年时接触到广泛的文化知识,具有很好的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2)求学于阿卡德米学园,师从柏拉图,显示出超凡的才华。
(3)敬重老师,但不盲从,被柏拉图评为代表学园的头脑。
2.思想(1)内容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现实的幸福。
②理念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
③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但又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
④物质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确定性和现实性。
(2)特点①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
②“接近了唯物主义”,但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教材整理2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成就1.成就(1)哲学领域: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
(2)生物学领域:对五百多种不同动植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
(3)物理学领域:在《物理学》一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4)逻辑学领域:创立了工具科学——逻辑学,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简单演绎逻辑,即三段论,始终贯穿于其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
2.评价: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因此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33[学思之窗],思考:上述逻辑判断,你认为正确与否?【提示】不正确。
这些三段论都犯了“四概念”错误。
如例一中,第一个人是集合概念,第二个人是非集合概念,即大前提和小前提间没有中间项。
教材整理3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成就1.宫廷教师: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聘亚里士多德为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学设计

2.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学生在哲学概念理解上的困难,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图表展示等,降低学习难度。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字数在6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
4.参考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理论,结合我国现实,为改善社会治安提出三条建议。
5.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手抄报,要求如下:
-内容包括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主要哲学思想、影响及现实意义;
-设计美观,图文并茂;
-小组内分工明确,合作完成。
作业布置时,我会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简要介绍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及其在古希腊哲学史上的地位。
2.详细讲解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哲学思想,包括:
-形而上学:实体、因果关系等概念;
-伦理学:中庸之道、美德理论等;
-政治学:国家与公民理论,正义与法律观念。
3.阐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古希腊以及后世的影响。
(2)采用比较法,将亚里士多德与古希腊其他哲学家的思想进行对比,突出其独特性。
(3)注重跨学科教学,结合哲学、政治、伦理等领域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3.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亚里士多德的生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基本哲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作业要求原创,切勿.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随时与我联系,寻求帮助。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历史2.3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4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教师采用系统讲授的方式,对亚里士多德的生平、思想及其影响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针对学生的能力层面,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就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以及学生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交流、思维拓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的合作程度、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创新性想法的提出。关注学生在展示环节的表达能力、逻辑性和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准确把握。
本节课将以上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同时,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
(1)学生已经掌握了古希腊文明的基本知识,如古希腊历史、地理、政治制度等,为学习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1)实物展示:展示古希腊文物、亚里士多德著作等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希腊文化,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2)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希腊时期的学术辩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3)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与古希腊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学术讲座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探讨:学生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理论出发,分析其对现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论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三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古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教师将采用以下方式为学生讲授亚里士多德的相关知识:
1.讲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伦理、哲学、生物学等领域的观点,如:他的中庸之道、对生物分类的研究等;
2.分析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学家的关系,以及他如何继承和发展前人的思想;
3.结合教材,详细解读亚里士多德的4.举例说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古希腊及后世的影响,如:对罗马法的影响、对基督教哲学的影响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在掌握亚里士多德的基本知识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强调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引导学生关注教育问题;
3.总结学生在讨论、练习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小论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内容,整理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准确;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结合现代教育现状,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将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付诸实践。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尊重并传承古希腊文化,认识到亚里士多德等先哲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崇尚知识,追求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3课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教案1)

第3课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教案)【课标要求】1、简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
2、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生平小传1.从御医之子到学园精英17岁时的亚里士多德到雅典求学,师从柏拉图,并成为阿卡德米学园的精英。
2.从王子之师到“逍遥学派”亚里士多德应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邀请做了其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在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并征服希腊以后,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立了吕克昂学园,他的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历史上称他及其弟子们为“逍遥学派”。
二、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1.尊师而不盲从亚里士多德在治学当中,注意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但绝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
2.真理越辩越明亚里士多德还与当时著名的学者激烈争论。
[概念辨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1)哲学主张柏拉图: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2)政治主张柏拉图:推崇德治,理想国是哲人治理的国家,其次才是法治。
亚里士多德:法治优于人治。
三、百科全书式的大师1.科学的研究方法亚里士多德在进行研究时,首先广泛收集材料,然后把它们分门别类,放在不同的论题下,随后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有条理的论断;他首次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和创造的科学三类。
2.逻辑学与“三段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3.《政治学》与伦理学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专门讨论政治问题和原理,提出了法治优于人治的思想;在伦理学方面,他提出了“中道”理论,鼓励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以理性为准绳。
[历史评价]柏拉图创造并奠定了西欧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亚里士多德则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基础,从而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归纳总结]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认识是从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孔子认为“中道” 核心是仁,更多是从
圣人的角度强调 如何做,没有指出为什么做,
强调的是一个“度”--
•
“过犹不及”,有初步的辩证法思想.孔
子没有否定两端是不好的.
四,从教生涯
• 42岁当上了亚历山 大的私人老师
• 亚里士多德建立 起自己的图书馆, 讲习所“吕克昂” 学园
• ③ 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 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 ④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 高的水平。
• 局限性:① 基本哲学观是徘徊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之间。
• ②本质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
• 思想决定行动 • 行动决定习惯 • 习惯决定态度 • 态度决定命运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一、亚里士多德生平
1、家庭出身
前384年出生于希腊小城斯塔吉拉的马其顿御医家庭。
2、生活经历
前367年求学雅典阿卡德米学园师从柏拉图,被称“学园的头 脑”。
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成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之师。为师期 间,利用优越条件,继续研究各类科学,学术思想进一步 发展。
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征服整个希腊。亚里士多德 回到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被称“逍遥学派”。
• 1、“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这句话是谁
的名言
D( )Biblioteka • A.孔子B.柏拉图
•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 2、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
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
亚里士多德
A
•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 3、下列著作属于亚里士多德的是 B
三、博学家—主要思想
1、哲学: 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形而上学》 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 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2、生物学领域: 对动植物进行分类、解剖研究
3、物理学领域: 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4、逻辑学领域:至今学术界的权威——三段论
5、伦理学领域: 中庸之道 (态度和方法,一种人生境界)
• A.《理想国》 B.《形而上学》
C.《国家篇》 D.《论语》
——亚里士多德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知识说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主张和 政治主张的不同。
(1)哲学思想: 柏拉图: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 来源。
(2)政治主张: 柏拉图:理想国是哲人治的国家,其次才是法治 亚里士多德:法治优于人治
3、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他的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积极进取、探求新知
• 六、对亚里士多德的评价的评价:(人品、思想、科学、教育、
阶级性)
• ① 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 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在西方 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
• ② “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 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 者”。
三段论举例 大前提: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 小前提:希腊人是人 结 论: 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
大前提:任何人都是一种二足动物 小前提:柏拉图是人 结论: 柏拉图是一种二足动物
中庸之道
★2000多年前的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出了 “中庸之道”的思想,这是巧合吗?从中可 以看出一些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请试着说说两者“中庸之道”有何共同之处, 又有何区别?(结合教材P.34“学思之窗”)
【助读资料】
亚里士多德把论证分为“从个别到普遍”和“从 普遍到个别”两种过程,前者是归纳法,后者是演绎 法。
他对归纳法的作用是肯定的,但他着重研究和总 结了演绎推理的一般原则——三段论法。他把推理步 骤表示为包含字母符号在内的一些三段论图式,下面 就是一种基本的图式:
如果所有的B是A(大前提) 并且所有的C是B(小前提) 则所有的C是A(结论) 这种三段论式的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 个判断构成,其中包含A、B、C 三个概念。
柏拉图 和
亚里士多德
二、探索真知的精神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思考一下: 这句话说明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精神?
尊师而不盲从 这句话给我们今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了怎 样的启示?
良师益友 勇于创新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
师生关系-----敬重并不盲从
继承与突破
① 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不要放弃现实幸福 ② 指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
界的真实性 ③ 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④ 唯物论并不彻底
史料链接
材料一 : 柏拉图认为,国家应该由哲学家来统治 。在 理想国中把公民分为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三个阶级
材料二 在今天,我们任何人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 治者,法律能作出最适当的判决……
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病逝,雅典再掀反马其顿热潮。亚里 士多德成为雅典人控告、仇视的对象。不得不挥泪离开吕 克昂学园,并从此陷入孤寂落寞之中,精神受到严重打击。
前322年,在卡尔基斯抑郁而终。
德国著名学者海德格尔用了三句话评述亚里士多 德的生平: “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
这句话表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就是他的一生。 亚里士多德的一生就是思考的一生,他对真理 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
• 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分层教学
法),建立自己的学派,叫做 逍遥学派。
五、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1、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
他在逻辑学、政治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 域中都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2、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 具 “中庸之道”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中道理论”
相同:两者均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
①亚的“中庸之道”是伦理观的一个方面, 与其政治观﹑ 认识论是一体的;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出于礼法,没有更 多的哲学思考.
• ②亚认为“中道” 核心是一种美德,是对激 情的控制和支 配,不能完全消除,不能放纵, 应该舍弃其两端而取其 中。 “中道”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