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典名曲赏析

合集下载

中国十大名曲赏析

中国十大名曲赏析

第一首《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

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

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

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

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

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

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第二首《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浓郁。

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

因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

如歌的行板那轻盈的旋律,时而吟唱般低回,时而激扬高歌,甚为柔美动人;中段由羽调式转同宫徵调式,意境清新。

欢腾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戏韵味,热烈中隐有鼓点声声,又有深情交融,洒脱豪放,诙谐乐观的神态跃然笛声里。

几翻递升的旋律,如翻似滚把情绪层层推向高潮。

演奏宜使柔润与激情交互辉映,以把深切的情谊富有神韵的呈现出来。

吐音清秀通畅,干净利索,并注意安排好吸气点。

各音区要变换自如,高音要富于共鸣感。

第三首《喜相逢》此曲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

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

[一]以散板的形式开始,加之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运用,表现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

[二]表现久别重逢的喜悦。

[三]表现返回家乡时欢欣雀跃的情绪。

[四]气氛更为热烈,描绘出全家团聚时的欢乐情景。

第四首《牧笛》作于1958年。

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

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

清新、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农村生活。

第一小段小快板表现了男女青年在放牧嬉戏时的快乐心情。

第二段慢般优美、动人,抒发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恋人的热爱。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WAV版)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WAV版)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公认的中国十大名曲烟之蕰:古代十大名曲欣赏1.高山流水2.广陵散琴曲3.平沙落雁4.梅花三弄5.十面埋伏6.夕阳箫鼓7.渔樵问答8.胡笳十八拍9.汉宫秋月10.阳春白雪一、高山流水二、广陵散琴曲三、平沙落雁四、十面埋伏五、渔樵问答六、夕阳箫鼓七、汉宫秋月八、梅花三弄九、阳春白雪十、胡笳十八拍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

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音乐欣赏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音乐欣赏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 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 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 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 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 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 琶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 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 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意在表 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情绪,唤起 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战前:号角声 战鼓声 战中:全曲中心高潮
战终: 悲壮 胜利
平沙落雁
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不详。问世以后, 广为流传,并有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对于 曲情的理解,有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寓鹄鸿之志的;也有 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感慨的。音调基调静美,静中有 动,旋律起伏,绵延不断。 《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 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 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
嵇康:一曲广陵散,弦断有谁弹
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的故事
全曲共十八段,音乐的对比与 发展层次分明,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 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 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 怨。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凄”字, 被改编成管子独奏,用管子演奏时那 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
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阳春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 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 《阳 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 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 说:“《阳春》取万物知春, 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 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 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 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 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汉宫秋月
中 国 古 代 十 大 名 曲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春江花月夜》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 《胡笳十八拍》 《广陵散》 《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

中国十大名曲赏析

中国十大名曲赏析

第一首《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

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

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

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

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

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

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第二首《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浓郁。

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

因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

如歌的行板那轻盈的旋律,时而吟唱般低回,时而激扬高歌,甚为柔美动人;中段由羽调式转同宫徵调式,意境清新。

欢腾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戏韵味,热烈中隐有鼓点声声,又有深情交融,洒脱豪放,诙谐乐观的神态跃然笛声里。

几翻递升的旋律,如翻似滚把情绪层层推向高潮。

演奏宜使柔润与激情交互辉映,以把深切的情谊富有神韵的呈现出来。

吐音清秀通畅,干净利索,并注意安排好吸气点。

各音区要变换自如,高音要富于共鸣感。

第三首《喜相逢》此曲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

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

[一]以散板的形式开始,加之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运用,表现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

[二]表现久别重逢的喜悦。

[三]表现返回家乡时欢欣雀跃的情绪。

[四]气氛更为热烈,描绘出全家团聚时的欢乐情景。

第四首《牧笛》作于1958年。

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

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

清新、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农村生活。

第一小段小快板表现了男女青年在放牧嬉戏时的快乐心情。

第二段慢般优美、动人,抒发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恋人的热爱。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介绍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介绍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介绍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分别是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高山流水最早见于《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钟子期便能领会其意。

后人为纪念这一对知音,便将此曲命名为“高山流水”。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

据《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现存曲谱为七十余种。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古琴曲中最受欢迎的十大名曲之一。

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十面埋伏是传统琵琶曲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这首曲子描绘了楚汉争霸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琵琶通过演奏模拟出紧张激烈的角逐画面。

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文曲,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春晓》。

此曲通过虚无缥缈的琴音,再现了夕阳箫鼓的动听音韵和江南水乡的纯美画景。

渔樵问答是一首中国古琴曲,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最有影响的包括今虞山派的李玉仙演奏谱及吴韬的演奏谱等。

胡笳十八拍又名《胡笳五拍》,是一首大曲,唐人根据汉乐府古题写的作品。

它也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全曲为十八段,自第一拍至第十八拍,一章为一拍。

汉宫秋月是一首中国古典民乐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这首曲子表现了古代宫女哀婉幽怨的情绪,深刻地表达了离愁别绪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是古典名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大地萌动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公基常识】我国十大古典名曲

【公基常识】我国十大古典名曲

【公基常识】我国十大古典名曲我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属于古代大型琴曲,它最早出现在汉代。

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最多的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

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为了不连累母亲,自己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汉族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3、《平沙落雁》《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

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

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岸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赏析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赏析

中国⼗⼤古典名曲《⾼⼭流⽔》赏析古筝名曲《⾼⼭流⽔》中国中国⼗⼤古曲《⾼⼭流⽔》、《梅花三弄》、《春江花⽉夜》、《汉宫秋⽉》、《阳春⽩雪》、《渔樵问答》、《胡笳⼗⼋拍》、《⼴陵散》、《平沙落雁》、《⼗⾯埋伏》。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再加上由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声⾳优雅,尽现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斑。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的⼈从⼩就酷爱⾳乐,他的⽼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领略⼤⾃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乐的真谛。

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流⽔⼀般。

虽然,有许多⼈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

他⼀直在寻觅⾃⼰的知⾳有⼀年,俞伯⽛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

遇风浪,停泊在⼀座⼩⼭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出,景⾊⼗分迷⼈。

望着空中的⼀轮明⽉,俞伯⽛琴兴⼤发,拿出随⾝带来的琴,专⼼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曲⼜⼀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个⼈在岸边⼀动不动地站着。

俞伯⽛吃了⼀惊,⼿下⽤⼒,“啪”的⼀声,琴弦被拨断了⼀根。

俞伯⽛正在猜测岸边的⼈为何⽽来,就听到那个⼈⼤声地对他说:“先⽣,您不要疑⼼,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到这⾥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听了起来。

”俞伯⽛借着⽉光仔细⼀看,那个⼈⾝旁放着⼀担⼲柴,果然是个打柴的⼈。

俞伯⽛⼼想:⼀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什么曲⼦?”听了俞伯⽛的问话,那打柴的⼈笑着回答:“先⽣,您刚才弹的是孔⼦赞叹弟⼦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的回答⼀点不错,俞伯⽛不禁⼤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看到俞伯⽛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造的。

”接着他⼜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的这番讲述,俞伯⽛⼼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俞伯⽛⼜为打柴⼈弹了⼏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欣赏 -回复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欣赏 -回复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欣赏-回复中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有许多经典名曲至今仍被广泛传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并带领大家一步一步欣赏其中的每一首乐曲。

1.《高山流水》:这是刘明湘为琴谱所创作的一首曲子,以描绘山水之美为主题。

听这首曲子,你会感受到高山流水之间的恢宏壮丽,以及无垠的宽广。

首先,我们可以准备一把中国传统乐器——古琴。

这首曲子需要具备一定的琴技,因此要事先学习古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并掌握一些常用的音律。

2.《广陵散》:这是被誉为古代音乐瑰宝的曲子之一,由古琴大师吴与剑所创作。

它以广陵故地遗世之美为主题,曲中展现出丰富的音乐意境和情感。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这首曲子。

在听这首曲子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闭上眼睛,让音乐渗入心灵,感受其中的美妙。

3.《梅花三弄》:这是明代杨洪基所创作的古琴曲子,是流传最广的古琴曲之一。

它以梅花为元素,将梅花的幽雅与气韵传达到了音乐里。

我们可以找一本古琴谱,学习和练习这首曲子。

通过琴声的起伏和轻扬,我们可以感受到梅花的清雅和傲骨。

4.《二泉映月》:这是陈升为二胡创作的一首曲子,以描绘月下二泉的美丽景色为主题。

它以独特的技法表现了月亮下泉水的光影交织之美。

现在,我们可以准备一把二胡,学习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

在演奏时,我们要注重表达出曲子中月亮和泉水的细腻之处。

5.《阳关三叠》:这是管平湖创作的曲子,以描绘阳关古道的壮美景色为主题。

曲中将阳关的险峻和奇特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可以借助一把笛子,演奏这首曲子。

通过吹奏的音调和吹气的力度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阳关古道的绵延和宏伟。

6.《秋江夜泊》:这是杨洪基为琵琶创作的曲子,以描绘江河湖泊秋夜的静谧之美为主题。

曲中充满了律动和起伏,营造出恬静的意境。

我们可以尝试学习弹奏琵琶,并演奏这首曲子。

通过琵琶的音符和指法,我们可以传递出秋夜江泊的闲适与宁静。

7.《清明上河图》:这是陈芸为笛子创作的曲子,以描绘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为主题。

曲中集合了悠扬的笛声和生动的音符,创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稽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图文:网络PPS:辛钰明按提示操作按Esc键退出单击去目录
《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返目录
3:30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
编而来,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
三次,故称“三弄”,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相传晋桓伊作笛《梅
花三弄》,后人移值为琴曲。

乐曲通过歌颂
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
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返目录
3:55
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

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传。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

《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

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返目录
4:47
《阳春白雪》是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
套曲。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
涓子所作。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荡涤
之意,“白雪”取懔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返目录
3:16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

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返目录
7:47
唱词(魏晋-蔡琰字文姬)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
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杨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

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

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

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

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

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

4:53
返目录
《广陵散》,古琴曲,又名《广陵止息》。

据《战
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
宿仇,而聂政与严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
现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操。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
看法,《神奇秘谱》关于此曲的标题就是源于这个故事。

据《琴操》记载: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
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

聂政为父报仇行刺
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
10余年。

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

于是,找机会进
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己当
然也是壮烈身亡了。

返目录
3:14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返目录
7:03
《十面埋伏》是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前身是明代的《楚汉》。

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亥下最后决战的情景。

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返目录
7: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