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色素定量测定及性质实验报告
叶绿素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素在植物中的重要作用。
2. 掌握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3. 学会运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种绿色色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
叶绿素含量是衡量植物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依据朗伯-比尔定律,即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
叶绿素在特定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峰,通过测定其吸光度,可以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植物叶片(如菠菜、水稻等)2.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研钵、剪刀、电子天平、移液管、量筒、试管、滤纸、吸水纸、比色杯、蒸馏水、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1)称取新鲜植物叶片0.1g左右,放入研钵中。
(2)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再加入3-5ml 95%乙醇,研磨至组织变白。
(3)静置3-5分钟,使研磨充分。
2. 滤液制备(1)取一张滤纸,放入漏斗中,用乙醇湿润。
(2)沿玻棒将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至10ml试管中。
(3)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4)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漏斗中,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
(5)最后用乙醇定容至10ml,摇匀。
3. 吸光度测定(1)将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
(2)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645nm下或652nm测定吸光度。
4. 数据处理(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吸光度-浓度曲线。
(2)根据曲线,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绘制吸光度-浓度曲线。
(2)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2. 结果分析(1)根据吸光度-浓度曲线,可以看出叶绿素在特定波长下的最大吸收峰。
(2)根据计算,可以得出样品中叶绿素的含量。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了解了叶绿素在植物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3 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 叶绿素的定量测定 希尔反应

叶绿素a、b在 652 nm 处有相同的比吸收系数 (34.5),也可在此波长下测定一次光密度D652, 求出叶绿素a、b的总量。
D652X 1000 CT = 34.5
实验步骤
1. 提取: 称0.5 g菠菜叶片,剪碎置研钵中, 加少量碳酸 钙和石英砂,加入80% 2-3mL于研钵中, 研成匀浆,再加 入2-3 mL 80%丙酮,研磨充分,用丙酮湿润的滤纸过 滤(在漏斗上完成,注意石英砂尽量不要倒入漏斗中, 以免堵塞滤纸,影响过滤),并用少量丙酮将滤纸和研钵 冲洗干净,定容至25 mL试管中。 2. 稀释: 取5ml提取液于另一刻度试管中,加5 mL 80% 丙酮稀释(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稀释倍数,使OD值在 0.2-0.8范围内)。
四 思考题:
1.叶绿素a、b在蓝光区也有吸收峰,能否用这一吸 收峰波长进行叶绿素a、b进行定量分析?为什么?
苯倒入废液瓶中!
四 吸收光谱的观察
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 类胡萝卜素吸收兰紫光;
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画图并说明原因
五 氢和铜代叶绿素反应
叶绿素在弱 酸作用下,叶绿 素中镁可被H+取 代而成为褐色的 去镁叶绿素,后 者遇铜则成为绿 色的铜代叶绿素。
取叶绿体色素5ml,加浓 盐酸1滴摇匀,观察溶液 颜色的变化。
当溶液变褐色后,取 一半去镁叶绿素提取液, 投入少许醋酸铜粉末, 微微加热,观察溶液颜 色的变化。
不要盖试管盖!
色素提取
方法与步骤
荧光 皂化
代替
吸收
叶绿素的定量测定
叶绿体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2. 掌握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和定量分析方法。
3. 了解叶绿素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其中含有多种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通过测定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可以了解叶绿素的含量和种类。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利用95%乙醇提取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色素,然后通过层析法分离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最后测定各色素的浓度,以了解叶绿素的含量和种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片、番茄叶片2.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研钵、漏斗、100ml三角瓶、玻璃棒、层析柱、层析板、毛细管、剪刀、镊子、滤纸、吸水纸、移液管、量筒、电子天平四、实验步骤1. 提取叶绿体色素(1)将新鲜菠菜叶片和番茄叶片分别洗净、晾干,剪成小块。
(2)将菠菜叶片和番茄叶片分别称取0.1g,放入研钵中。
(3)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再加入3~5ml 95%乙醇。
(4)研磨至组织变白,继续研磨3~5min。
(5)将提取液倒入100ml三角瓶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 分离叶绿体色素(1)将层析板固定在层析柱上,将滤纸剪成适当大小,覆盖在层析板上。
(2)用移液管吸取少量提取液,用毛细管滴加在层析板上,形成一条细线。
(3)将层析柱置于黑暗环境中,用移液管加入适量无水乙醇,使层析板上的色素溶解并开始分离。
(4)观察层析板上的色素带,分别收集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
3. 测定叶绿体色素浓度(1)将收集到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分别置于100ml容量瓶中。
(2)用移液管加入适量95%乙醇,定容至刻度线。
(3)将溶液倒入比色杯中,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4)根据吸光度计算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图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图,分析各色素的吸收特性。
叶绿体色素的定量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叶绿素的含量与植物光合作用及氮素营养有密切的关系,在科学施肥、育种及植物病理研究上常有测定的需要。
方法Ⅰ一、目的掌握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叶绿素与其他显色物质一样,在溶液中如液层厚度不变则其吸光度与它的浓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已知叶绿素a 、b在652 nm波长处有相同的比吸收系数(均为34.5)。
因此,在此波长下测定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即可计算出叶绿素a 、b的总量。
三、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1. 材料:菠菜叶;芥菜叶或其他植物叶片。
2. 仪器设备:电子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漏斗;25ml容量瓶;剪刀;滤纸;玻棒等。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
四、实验步骤1. 叶绿素的提取称取植物鲜叶0.20g(可视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减用量),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碳酸钙粉和石英砂及3~5ml95﹪乙醇研成匀浆,再加约10ml 95﹪乙醇稀释研磨后,用滤纸过滤入25ml容量瓶中,然后用95﹪乙醇滴洗研磨及滤纸至无绿色为止,最后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叶绿素提取液。
2. 测定取光径为1cm的比色杯,倒入叶绿素提取液距杯口1cm处,以95﹪乙醇为空白对照,在652 nm波长下读取吸光度(A)值。
五、计算值代入公式(1), 即可求得提取液中叶绿素浓度。
所得结将测得的吸光度A652果再代入公式(2),即可得出样品中叶绿素含量(mg ·g-1Fw)。
A652C ( mg .ml-1 ) = ———— (1)34.5公式中: C —叶绿素(a 和b )的总浓度( mg ·ml-1 )—表示在652nm 波长下测得叶绿素提取液的吸光度A65234.5为叶绿素a和b混合溶液在652nm波长的比吸收系数(比色杯光径为1cm, 样品浓度为1g·L-1时的吸光度)。
C(mg.ml-1)×提取液总量(ml)叶绿素含量(mg .g-1Fw)= ———————————————— (2)样品鲜重(g)方法Ⅱ一、目的掌握叶绿素a、b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报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定量及理化性质的鉴定生命科学学院09生科基朱文杰实验目的: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方法;掌握测定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方法;熟悉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及吸光特性;了解植物叶绿体色素组成及其与生境的相关性。
实验原理:叶绿体色素是吸收光能的重要物质,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
利用不同色素的极性不同可以用色谱分离法将其分离。
不同的色素对光的吸收范围不同,因此我们也可以测量不同色素在不同波长光下的吸光值,即可用公式计算出其中各色素的含量。
光对叶绿体色素有破坏作用,将叶绿体色素暴露于强光下,可以发现叶绿素被破坏,溶液颜色变化。
叶绿体色素分子吸收光后变为激发态,如能量不被光合作用利用,激发态变回到基态,放出波长较长的红光。
叶绿素分子中卟啉环上的Mg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可被H、Cu、Zn离子取代。
叶绿素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且各色素的脂溶性不同,故可利用乙醇或丙酮提取,用不同的有机溶剂萃取或用色谱法进行分离。
实验步骤:分别选取2g左右新鲜菠菜和0.2g左右玉米幼株的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
在研钵中加入5ml丙酮以及少量的石英砂和氯化钙,充分研磨至无纤维装组织。
过滤并转移动至量筒中,再用3ml丙酮冲洗研钵,最后加入丙酮定容至10ml 作为备用提取液。
实验一:吸光值测定:取0.1 ml色素提取液,用80%丙酮稀释到3 ml ,测定663、645 nm 处的吸光值,根据公式计算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
Chla(μg /ml)=12.7 OD663-2.69OD645,Chlb (μg /ml)=22.9 OD645-4.68 OD663。
实验二:光破坏:取少量色素提取液并稀释3到5倍,分为2份,一份至于暗处,一份正对观察透射光,反身观察反射光,最后放在培养箱中的强光下放置2H。
实验三:铜带反应:取少量色素提取液少许于试管中,一滴一滴加浓盐酸,直至溶液颜色出现褐绿色。
然后加醋酸铜晶体少许,慢慢用水浴加热溶液,则又产生鲜亮的绿色。
植物生理学实验-叶绿体色素的定量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
整理课件
2、测定光密度
以96%乙醇为空白,比色测定3份样品的光密度;
波长665nm、649nm和470nm
B126室:分光光度计 型号:22PC
整理课件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功能键
显示屏
样品室
整理课件
波长调节旋钮
整理课件
测定溶液加到 比色杯的2/3初
空白对准光路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植物生理学实验
叶绿体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吸收光 谱有差异。在使用不同溶剂提取色素时, 计算公式有所不同。
本实验以 96%乙醇为例。
整理课件
96%乙醇提取
已知叶绿素a、b的96%乙醇提取液在红光 区的最大吸收峰:a=665nm;b=649nm
根据有色物质的加和性,建立方程组: D665=Kaλ665 Ca+ Kbλ665 Cb D649=Kaλ649 Ca+ Kbλ649 Cb
Ka645= 16.75 Kb645= 45.60
整理课件
植物生理学实验
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 D663 = 82.04Ca+9.27Cb D645 = 16.75Ca+45.60Cb
解方程组得:
Ca (mg/L)= 12.72D663 – 2.59D645 Cb (mg/L)= 22.88D645 – 4.67D663 Ca与Cb相加即得叶绿素总量(CT): CT (mg/L)= Ca + C整b理课=件20.29D645 + 8.05D663
Enter 输入键,接受当前的状 态或进行测定;
Mode 功能键,按该键显示不 同的功能菜单;
2、测定
实验17叶绿体色素的定量测定

实验 8 叶绿体色素的定量测定一、原理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下测定其消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消光度 D 与其中溶质浓度 C 和液层厚度 L 成正比,即:D = kCL ( 17 – 1 )式中: k 为比例常数。
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 1cm 时, k 为该物质的比吸收系数。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比吸收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消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消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消光度的总和,这就是消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 a 、 b 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 3 个特定波长下的消光度 D ,并根据叶绿素 a 、 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比吸收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 a 、 b 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 a 、 b 的 80 %丙酮提取液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为 663nm 和 645nm ,又知在波长 663nm 下,叶绿素 a 、 b 在该溶液中的比吸收系数分别为 82.04 和 9.27 ,在波长 645nm 下分别为 16.75 和 45.60 ,可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D 663 = 82.04C a +9.27C b ( 17- – 2 )D 645 = 16.75C a +45.60C b ( 17 – 3 )式中: D 663 、 D 645 ——叶绿素溶液在波长 663nm 和 645nm 时的消光度;C a 、 C b ——叶绿素 a 和 b 的浓度, mg/L 。
解方程组 17 – 2 、 17 – 3 得:C a = 12.72D 663 – 2.59D 645 ( 17 – 4 )C b = 22.88D 645 – 4.67D 663 ( 17 – 5 )将 C a 与 C b 相加即得叶绿素总量 C T :C T = C a +C b =20.29D 645 + 8.05D 663 ( 17 – 6 )另外,由于叶绿素 a 、 b 在 652mn 的吸收峰相交,两者有相同的比吸收系数(均为 34.5 ),也可以在此波长下测定一次消光度( D 652 )而求出叶绿素 a 、 b 总量:C T = (D 652 × 1000 )/ 34.5 ( 17 – 7 )在有叶绿素存在的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也可以同时测定出溶液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叶绿素的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素的提取和鉴定方法。
2. 掌握薄层色谱法在叶绿素鉴定中的应用。
3. 分析叶绿素在不同植物中的含量差异。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种绿色色素,是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
叶绿素主要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它们在植物体内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
叶绿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等,通过薄层色谱法可以将叶绿素与其他色素分离,进而鉴定叶绿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胡萝卜、玉米叶等植物。
2. 试剂:丙酮、无水乙醇、无水乙醚、碳酸钙、硅胶G、氯仿、甲醇、氨水等。
3. 仪器:研钵、漏斗、烧杯、分液漏斗、色谱柱、紫外灯、电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提取叶绿素(1)将新鲜植物材料洗净,用剪刀剪碎,称取一定量(如0.5g)放入研钵中。
(2)加入少量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
(3)加入适量丙酮,用研杵研磨至匀浆状。
(4)将匀浆状样品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2. 薄层色谱分离(1)取一块硅胶G薄层板,用铅笔在板上划一条起始线。
(2)用毛细管吸取叶绿素提取液,沿起始线点样,重复3次,每次点样量约为5μl。
(3)将点样后的薄层板放入盛有氯仿的层析缸中,使溶剂前沿距离起始线约1cm。
(4)取出薄层板,晾干后,用紫外灯观察叶绿素斑点位置。
3. 鉴定叶绿素(1)根据薄层板上叶绿素斑点的位置,用铅笔标记。
(2)将标记好的薄层板放入紫外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叶绿素斑点的吸光度。
(3)根据吸光度计算叶绿素含量。
4. 数据分析(1)将不同植物样品的叶绿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叶绿素在不同植物中的含量差异。
(2)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提取了菠菜、胡萝卜、玉米叶等植物中的叶绿素,并在薄层板上分离出叶绿素斑点。
根据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吸光度,计算出不同植物样品中叶绿素的含量。
2. 结果分析(1)菠菜、胡萝卜、玉米叶等植物中叶绿素的含量存在差异,这与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环境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叶绿体色素定量测定及理化性质鉴定
一、实验原理
1、叶绿体色素定量测定
植物叶绿素在红光区有最大吸收值,因此,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值,然后利用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叶绿素含量。
根据郞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稀溶液)时,其吸光值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层厚度d成正比,及A=KCd。
如果溶液中含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值等于各组分在此波长下吸光值的总和。
如欲测定叶绿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3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值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比吸收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应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a、b分别663nm和645nm(80%丙酮提取)有最大吸收值;同时已知在波长663nm下,叶绿素a、b吸收系数分别为82.04和9.27;在波长645nm下分别为16.75和45.6;在有叶绿素存在的条件下,用分光光度计法可同时测出溶液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其推导公式如下:
A663 = 82.04 C a + 9.27 C b;
A645 = 16.75 C a + 45.6 C b;
C a = 12.21 A663 - 2.81 A645;
C b= 20.13 A645– 5.03 A645;
C x·c=
式中,C a、C b和C x·c分别为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2、叶绿素理化性质鉴定
叶绿素是一种双羧酸,其中一个羧基被甲醇所酯化,另一个被叶醇所酯化。
故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醇(甲醇和叶绿醇)和叶绿素的盐。
皂化反应如下:
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后转变激发态后很不稳定,当它变回到基态时可发射出红光量子,因而产生荧光。
叶绿体含卟啉环,卟啉环中的镁原子可被氢离子、铜离子、锌离子所置换。
用酸处理叶片,氢离子进入叶绿体后置换镁原子,形成去镁叶绿素,使叶片呈褐色。
而去镁叶绿素中的氢离子,易被铜离子取代,形成稳定的蓝绿色铜代叶绿素。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
1、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研钵,剪刀,50mL容量瓶,玻璃棒,小漏斗,滤纸(小),
5mL移液管,洗耳球,胶头滴管,10mL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2、实验试剂:80%丙酮,纯丙酮,碳酸钙,20%KOH甲醇溶液,苯,0.5molmol/L HCl,
醋酸铜粉末。
三、实验材料
新鲜菠菜叶;
干菠菜叶粉末。
四、实验步骤
(一)叶绿体色素定量的测定
1、称取新鲜菠菜叶样品0.1g,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碳酸钙和纯丙酮研磨;研磨较充分时,再加10mL的80%丙酮,继续研磨至成匀浆。
2、取一张小滤纸,折叠后放入漏斗中,并用80%丙酮湿润,使滤纸紧贴壁。
然后将提取液滤入50mL容量瓶中,用少量丙酮冲洗研钵及研锤数次。
3、用胶头滴管吸取80%丙酮,缓慢冲洗滤纸上的残留叶绿素,将其全部洗入量瓶内,最后用80%丙酮定容至50mL。
4、在分管光度计上,分别测定663nm,645nm和470nm处的吸光值,以80%丙酮为空白对照。
5、结果计算
按原理中的公式分别计算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mg/L),即:
C a = 12.21 A663 - 2.81 A645;
C b= 20.13 A645– 5.03 A645;
C x·c=
再按下式计算组织中各色素含量(用mg/g鲜重表示):
叶绿体色素含量(mg/g)
(二)叶绿素理化性质的鉴定
1、皂化作用
a.吸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约5mL放入试管中,再加入5mL20%的KOH甲醇溶液,充
分摇匀,然后加入苯,摇匀。
b.沿试管壁慢慢加入1.5mL蒸馏水,轻轻混匀,与试管架上静置,观察其现象。
2、叶绿素取代反应
a.取两支试管,向一支试管中加入5mL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然后将其一部分倒入另一
支试管中,作为对照。
向试管里加入1~2滴0.5mol/L HCl后摇匀。
b.将加了HCl的叶绿素溶液倒出一部分置于另一空试管中作对照,然后向管内加入四
分之一勺左右的醋酸铜粉末,慢慢加热,然后置于试管架上,过段时间后观察其现
象。
3、荧光现象
取干菠菜粉末约1g,加入5mL80%丙酮,等待一会儿,用灯光照射试管,观察其在反射光和投射光下的荧光颜色。
五、实验结果
六、思考题
1、测定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有什么意义?
答:意义: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营养状况等密切相关,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可以了解物质转化的速度和程度。
在作物栽培上,通
常测定叶绿素含量以表征植物生长状况,也往往把叶色变化作为看苗诊
断和肥水管理的重要指标,同时有利于了解作物生长状况,发现存在的
问题,改良栽培方式,提高产量,这对于农业生产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在水体治理中,通过测定叶绿素含量,了解水中植物的光合能力,借此
寻找治理方案。
总之,测定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对于我们生产实践具有
重大意义。
2、测量出叶绿素含量偏低,可能是因为什么?
答:(1)选取的叶片比较嫩,叶片内叶绿素含量较低;
(2)取材时,取到含叶脉较多或大叶脉的部分,而叶脉内不含叶绿体;
(3)实验过程中,在过滤一步中,未用丙酮洗研钵或未清洗滤纸;
(4)研磨不充分,导致叶绿素未完全析出;
(5)实验过程中叶绿素析出后在光下时间较长(研磨时间过长),导致叶绿素分解;
3、正常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值约为3:1,测出该比值偏低,可能原因是什么?
答:(1)植物若经过遮光处理,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加快,叶绿素a水解形成脱植基叶绿素a,脱植基叶绿素a再转化为脱植基叶绿素b,最后合成叶
绿素b,从而降低了叶绿素a/b的比值;
(2)若植物是阴生的,弱光下叶绿素b的相对含量增高是有其生理适应,有利于对弱光的利用,因此其比值也会偏低;
(3)该比值还与叶龄有关,如果是老叶,Mg会输向新叶新叶输送,老叶中叶绿素含量会降低,且叶绿素a的下降速度更快,从而导致叶绿素a/叶绿
素b的之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