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复习教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简案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简案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简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合作交流,总结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物理在生活和科技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力学部分: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量、压强和浮力等。

2. 热学部分:包括温度和热量、比热容、热机等。

3. 电学部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等。

4. 光学部分: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等。

5. 声学部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复习:学生自主复习课本,梳理知识点,总结规律和方法。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惑。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突破难点。

5. 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提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实例分析,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4.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5. 定期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

3. 阶段性测试:定期进行学科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在复习过程中,系统地掌握初中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初三物理教案(优秀17篇)

初三物理教案(优秀17篇)

初三物理教案(优秀17篇)初中物理教案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学习者的分析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3、教具与学具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教学流程图设计内容设计意图活动层面教材处理师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

认知层面想想议议学物理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物体所做的功所用时间A 1000J 5SB 1000J 10SC 4000J 1minD 6000J 1min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

4、想想议议: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

5、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6、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

例: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

7、巩固提高: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教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

初三物理教师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

初三物理教师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

初三物理教师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初三物理教师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初三物理教师教学的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物理教师教学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工具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

1-1中力做功和14。

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

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完整)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基础知识

(完整)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基础知识

《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复习课教学案一、知识梳理电荷1、用_______ 的办法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______ 的性质。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 。

同种电荷__ 异种电荷 __ 。

3、实验室里用___ 检测物体是否带电,它的原理 _____电路1、电路是由___ ____ ____ ____ 组成的。

2、电路的状态____ 、 ______ 、_______ 。

3、电路的连接形式___ 和 ___ 。

_____ 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电路有一条电流通路。

电流1、电流是________ 移动形成的。

2、国际单位___ 。

2A= ___ m A= _____ uA3、实验室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在电路中的符号。

电流表的使用( 1)电流表和被测用电器。

(2)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 3)电流表使用时要选择合适。

( 4)电流表(“能”或者“不能” )直接连接电源两极。

4、串联中电路各处电流__ ;并联电路干路电流 __ 各支路电流的。

电压1、电路中___ 提供电压。

__ 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国际单位___ 。

2V= ___ k V= ____ mV3、实验室里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电压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电压表的使用:( 1)电压表和被测电路___________________ 。

( 2)电流从电压表接线柱流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线柱流出。

( 3)电压表使用时要选择合适__ 。

(4)电压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或者“不能” )直接连接电源两极 ,如果能是测量 _______ 的电压。

5、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__ 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

并联电路中各并联支路两端电压__ 。

电阻和变阻器1、电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电阻。

初三物理教育教案七篇

初三物理教育教案七篇

初三物理教育教案七篇初三物理教育教案七篇初三物理教育教案怎么写?要想学好物理,应当做到不仅把物理学好,其它课程如数学、化学、语文、历史等都要学好,也就是说学什么,就得学好什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三物理教育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初三物理教育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l 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l 过程与方法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二、新课教学模块一:引入新课,建构速度的概念。

【环节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猎豹追捕鹿。

此时,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

演示实验: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比较这两张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设计意图: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很重要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引出新课)【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三个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2.交流总结;3.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

中考物理备考计划(实用6篇)

中考物理备考计划(实用6篇)

中考物理备考计划(实用6篇)中考物理备考计划第1篇一、指导思想:认真系统地研究和整理八、九年级新课标教材知识和能力要求,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和最近几年中考题型为基本依据,抓好每一轮的各环节复习,在想办法激发学生认真复习和学好物理的热情基础上,落实“双基”,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力争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学生现状分析:本届学生物理基础相当薄弱,从两年新课学习中多次检测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历次考试成绩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多数学生始终没有掌握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物理的方法,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课堂上仅停留在听话不捣乱的表象上。

因此,本次总复习应以激发兴趣为起点,从基础入手,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能力,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三、复习要点:1.抓住基础知识。

中考试卷中易、中、难的试题比例为7:2:1,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应是中考的重点,但近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而要求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

为此学生要做到复习细致,在广度上力争不留漏洞。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可能成为命题的素材。

例如:去年涉及的“指甲刀上的杠杆、自行车上的力学”等。

复习时同学们应在近两年的相关题目中了解此类题的出处、分类和答题技巧,更主要的是发现不懂的问题多亲自去做、去看、去想,快速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

3.重视开放型物理题的训练。

《考试说明》中提到:考卷中要设置适量的开放性和综合性题目,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对于此类题目因初中知识程度有限,只能是浅层次地开放,首先要放下畏惧心理。

从近两年物理命题中可看出,开放型物理题大致可分三类,即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条件和结论都开放型。

对于开放型物理题常常没有现成的解答模式,而是要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尊重科学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巩固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 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物理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等。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1.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 知识梳理(10分钟)2.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梳理知识,重点掌握难点内容。

3. 典题解析(15分钟)3.1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讲解。

3.2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

4. 课堂练习(10分钟)4.1 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4.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并提供正确答案。

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5.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5.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5.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五、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回答问题准确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书写规范性等。

3. 考试成绩:学生在单元测试中的成绩。

通过以上复习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初中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物理素养。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要很用心的去写教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

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

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

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

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复习教学案
第17章.分子和原子
课时:1课时执笔:裴志勇 xx.5.15
中考要求:
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知道原子的组成
课前热身:
1.在科学研究中,对现象的本质进行猜测并提出,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2.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叫分子。

3.如下图,气球吹足气,并用细线将口扎紧,过一两天就瘪掉了,气球中充的气没了,这个事
实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子是非常小的,我们肉眼是(填“看到”、“看不到”)的。

5.(1)如图所示,把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在装有红棕色二氧花氮气体的瓶子上,中间用
玻璃片隔开;抽调中间的玻璃片,仔细观察,你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表明气体的分子在___________着。

(2)如图所示,先将量筒中盛半筒水,再把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小心的倒入量筒底部。

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表明液体分子也在________________着。

(3)还有人用固体做过实验,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五年,铅片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现铅和金相互渗透了约1mm深。

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扩散,它是引起的。

7.如图,在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可以看
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量实验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如图,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

图 (b)
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皂液薄膜的铁丝圈。

图(c)表示用手指
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一侧,表示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拉向了另一侧。

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取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使之紧密接触,铅块就能结合在一起,在它的下面还可以挂一个较重的物体呢。

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在一根较长的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再缓缓
地倒满酒精,用塞子塞住开口端,上下颠倒几次再
竖起来,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实验直接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又间接
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

10.分子理论的初步知识是:①物质是由②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子间存在。

11.如图,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其中
带正电,带负电。

原子核是由和
组成的,其中不带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
是不的。

12.放射线是从原子核内部放出的,有三种,即射线,它是由正电的微粒(氦核)
组成;射线,是由带负电的微粒(电子)组成; 射线,是一种不带电的射线(电磁波)组成。

三种射线中射线穿透能力最强。

点击中考:
一、选择题
1、(xx年福建莆田市)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观点加以解释的是 [ ]
A. 春天,柳絮飞舞 B.夏天,玉兰飘香
C. 秋天,落叶纷飞 D.冬天,瑞雪飘飘
2、(xx年广东汕头市)春天到来,学校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流行病传染,对以下两种防护措
施物理解释正确的是[ ] A.用消毒液擦试教室门窗后,可以闻到气味,这是升华现象
B.用消毒液擦试教室门窗后,可以闻到气味,这是凝华现象
C.用醋熏教室时,对醋加热使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D.用醋熏教室时,对醋加热使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减缓
3、(xx年广东汕头市)自从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

科学家提出
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图中哪个图最相似?[ ]
4、(xx年河北省)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B.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作无规则运动
5、(xx年广东省云浮市)下列事例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一杯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水变红
B.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
C.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
D.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 ] 6、(xx年湖北省宜昌市) 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不正确
...的说法是
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
B.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D.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7、(xx年辽宁省大连市)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知道液体很难被压缩。

这是因为[ ]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8、(xx年沈阳市)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 小明把透镜胶带紧压在错字上面,揭起时就把表层的纸和错字一起粘了起来
B 、 考场中小明为了提神,涂了清凉油,许多考生都闻到了气味
C 、 当有人用修正液覆盖错字时,常能闻到刺鼻气味。

D 、 煮茶叶蛋时,蛋壳会变成茶色
9、(xx 梅州市)原子核是由下列哪组粒子组成的 [ ]
A.质子和电子
B.质子和中子
C.中子和电子
D.质子、中子和电子
10、(xx 年宿迁市)观察下列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图是: [ ]
二、填空题
1、(xx 年北京市)做饭时,厨房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这是 现象。

2、(xx 年广西桂林)吸烟有害健康。

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问就会充满烟味,这表明分子在 。

在公共场所,为了他人的健康,请你给吸烟者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3、(xx 年锦州市)五月的一个星期天,妈妈带小红到北湖公园游玩。

一走进公园,她们就
闻到了阵阵的槐花香,这是_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

4、(xx 年临沂市)煤气是生活中常用的—种燃料.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为了安全.在煤气中添加了一种有特殊气味的气体,—旦发生煤气泄露,人很快就能闻到这种气味,及时排除危险。

这—事例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x 年攀枝花市)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________电荷,中子不带电。

6、(xx 年攀枝花市)物体能够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____________,而固体、液体又很难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_________________.
7、(xx 年苏州市)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
D .墨水滴入水中 C .酒精与水混合
翻转 A .1cm 3水中有3.35×1022
个水分B .肥皂膜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