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报告——中远并购众城实业.DOC

《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报告——中远并购众城实业.DOC
《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报告——中远并购众城实业.DOC

《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报告——中远并购众

城实业.DOC

《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报告中远并购众城实业报告目录1.引言22.公司背景介绍22.1.中远集团22.2.众城实业33.并购过

程43.1.未雨绸缪----制定多元化“登陆”战略43.2.随风而起----抓住机遇43.3.水到渠成----实现并购43.4.生花妙笔----众城获得新生54.并购分析54.1.市场环境54.2.并购目的64.3.目标

选择74.4.并购战略84.5.股权交易分析94.6.并购整合105.案例评价115.1.成功的收购,双赢的结果115.2.并购得到了市场的认同126.案例评价136.1.为国企发展提供思路136.2.合理配置资源.协调发展136.3.制度创新136.4.专业顾问的作用137.结束语14 中远并购众城实业案例分析报告

1.引言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船王包玉刚在香港证券市场

上斥巨资收购了九龙仓,从而“弃舟登陆”,为以后的陆上产业

的发展打下基础。时隔多年,在中国证券市场也发生了一起引起

广泛关注的“登陆”案件:1997年5月27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旗下的中远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协议方式受让了占上海众城实业股

份有限公司总股本28.37%的发起人法人股,成为该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众城实业后来改名为“中远发展”。这一并购重组案

例是上海房地产业的第一起“买壳上市”案,同时为大中型国企

利用证券市场发展壮大自己探索了一条新道路。中远置业后来又分别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房上海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协议受让共39.67%的股权,这样中远置业共持有众城实业68.37%的股权,成为众城绝对控股方。中远置业增持股份是有着其深远的战略考虑意义,是在中远对众城资产重组工作已取得明显绩效基础上所作的战略性投资行动。中远--众城资产重组案例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上比较精彩和具有影响力的经典力作之一。

本文从公司背景.并购过程入手,对并购的目的.战略.目标.股权交易.整合等几方面进行了剖析,并得出了本案例对我们的启示。

2. 公司背景介绍2.

1.中远集团中远集团,成立于1961年,是我国名列前茅的战略性特大型国有跨国企业,其资产总值约一千五百多亿元人民币,在全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的各个主要港口和航道,都可以见到“COSCO”标志的航船。中远集团的资产除了船只.集装箱以外,在船舶工业.仓储码头.金融贸易以及房地产等陆上产业也有大量资产,其中不乏优质资产。而且中远集团在香港控股的两家上市公司“中远太平洋”和“中远国际”,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股价表现和公众形象。

1993年,国家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为核心母体组成企业集团,在国家56家特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中排名第五。其下属企业主

要有中国外轮代理集团公司.中国船舶燃料供应总公司及其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厦门.蛇口远洋运输全资子公司。目前中远的集装箱运输能力居世界第四位,散货船队运输能力排名高居世界第一。集团组建以来一直奉行“下海.登陆.上天”的经营战略以成为我国绩优的大型综合型企业集团。

中远集团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其业务发展也开始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虽然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为海运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但是随着海运市场的对外开放,中远集团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自1995年国际主要海运公司将其干线班轮直接停靠上海.盐田等中国港口后体现得更加明显,并导致了中远集团在集装箱运输市场份额的下降和1996年经营效益的滑坡。

为了克服在竞争中遇到的困难,中远集团提出了下海·登陆·上天的新发展战略,将公司从航运企业向综合性物流企业方面过渡,并着重将房地产产业作为集团多元化拓展的重点。

中远置业是中远集团于1997年3月27日刚成立的大型控股公司,注册资本

3.2亿人民币,中远置业在这资收购中是收购主体,避免了产生主体上的混淆与不清。但应明白的是,作为全资子公司的中远置业,它的行动实际上均是在中远集团这个强大后台授意下进行的。

2.2. 众城实业上海众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1年10

月28日在浦东地区成立的第一批股份制企业之一。公司于1991

年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993年4月7日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众城公司是一家以房产开发.经营为主,集餐饮.娱乐.商贸为一体的实业公司。其在房地产和实业的投资上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开发高档涉外办公楼.外销房和大型娱乐所。

众城实业94-97年度主要财务指标如下:1997199619951994 总资产(万元)61016.145825.648283.339854.7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24451.84458.610410.016111.2 净利润(万元)10448.593.42669.76512.6 每股收益(万元) 0.48 0.0055 0.16 0.49 净资产收益率23.78% 0.28%7.33%28.45% 每股净资产(元)2.011.992.161.71 股东权益比例72.01%73.09%75.45%57.44% 由于94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产业不景气导致的市场疲软以一些投资决策失误,众城实业外销房销售困难,经营业绩连续大幅度滑坡,从上面个年度财务指标可以看出:每股收益从94年的0.488

元.95年的0.16元,迅速降至96年的0.0055元。净资产收益率相应地从28.45%降至95年的7.99%再降至0.28%,年增长率为-89.38%和-90.08%,资产沉淀达两亿多。在转让前,排名前四的股东分别是陆家嘴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第二营业部.中房上海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22.97%.16.70%.16.70%.16.70%。

3. 并购过程3.

1.未雨绸缪----制定多元化“登陆”战略中远登陆战略形成的外部动因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多元化战略分解风险,内部需求是市场份额下降.经济效益滑坡的中远集团需要新的增长点,并建立桥头堡。

3.2. 随风而起----抓住机遇政策机遇是97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给予极大支持,市场机遇是众多在竞争中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客观上为中远集团的收购案提供了“壳”。

3.3. 水到渠成----实现并购? 借助外脑寻找并购目标中远集团从1996年就着手收购国内的上市公司并于与上海亚洲商务投资咨询公司合作。亚洲商务投资咨询公司作为收购方的财务顾问,和中远集团共同确定了收购方式和收购对象。

? 成立中远置业为避免了产生收购主体上的混淆与不清,中远集团于1997年3月27日刚成立了大型控股公司---- 中远置业,注册资本

3.2亿人民币,从而明确了收购主体。

? 克服阻力收购众城部分股份--获得经营权在最初有部分股东不愿出售其股份的情况下,1997年5月27日,中远置业一次性受让众城实业发起人国有法人股共4834.4265万股,中远置业持有众城实业28.7%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 精心运作--终获绝对控股权中远置业完成部分收购后,使众城业绩明显提高,的同时大造声势获得社会认同,进而以更

优惠的价格于1997年10月,分别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房上海房地产开发总公司签署协议,一次性受让总共占众城实业总股本39.67%的发起人法人股。至此中远置业共持有众城实业68.37%的股权,成为其绝对控股方。

3.4. 生花妙笔----众城获得新生资产重组使众城获得新生,通过剥离不良资产 .盘活存量资产 .注入优良资产的运作及管理优化,在1998年2月9日,众城实业率先披露了1997年的年度报告摘要,该公司以0.48的每股收益和23.78%的净资产收益率,向证券市场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4. 并购分析4.

1.市场环境? 证券市场规模扩大,存量资金增加,在融资功能进一步强化的同时,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开始明显,证券市场将成为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的渠道,上市公司间的以及非上市公司同上市公司间的股权收购不断涌现。

? 在上市实行审批制下,上市额度是稀缺资源,尤其是房地产类公司上市受到国家严格的限制。

? 企业之间出现两极分化。随着市场对企业的制约性因素日益加强,一些上市公司在竞争中落伍了,陷入经营的困境,另一些企业在竞争中实力加强,客观上有通过证券市场实现外部增长以及进行战略发展的要求。另外,政府为了更充分的利用“壳”资源,同时提高证券市场的质量和减少风险,鼓励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收购兼并这些上市公司。

? 上市公司收购兼并风起云涌近年上市公司购并情况代码公司名称公告时间出让方受让方600601 延中实业93.10.06 / 深圳宝安集团600840 浙江创业94.04.10 多家法人股股东减持

绍兴市财务开发公司600629 上海棱光94.04.20 上海建材集团公司朱海恒通公司600656 浙江凤凰94.06.03 浙江兰溪财政局康恩贝集团600652 爱使股份94.06.08 辽宁国发集团600670 东北华联94.10.01 国资局海南万通企业有限公司600660 福耀玻璃94.11.01 多家法人股股东减持香港三益发展有限公司600609 一汽金杯95.12. 沈阳资产经营公司中国一汽集团 0556 琼南洋96.04. 海南海运公司海南成功集团 0617 甬中元96.05.23 宁波市财政局宁波东方电脑公司 0015 深中浩96.06.11 深圳赛格集团深圳尊荣公司600621 上海金陵96.07. 上海由由实业公司上海仪电控股公司 0571 新大洲96.08. 中国轻骑集团海南桂林洋农场 0503 海虹控股96.12. 海南开发建设公司中海恒实业公司0518 苏三山96.12. 西北开发投资基金海南泛华实业公司600613 永生股份96.12.03 上海轻工控股公司英雄股份公司600885 双虎涂料96.12.24 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海南赛格实业公司4.2. 并购目的中远花巨资买壳是一次战略举动,注重的是长期效应,是其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着,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在上海抢占“桥头堡”,为其业务转至上海并进行扩张做好准备。上海不仅是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而且还日益成为国际航运中心,近年来上海港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年增长率连续7年达到2

5%以上,并且去年开始试运行国际集装箱转运业务,近年上半年力度加大,不久正式启动,已有七八家境外班轮公司明确表示将在其他港口的第三国转运业务转移到上海港来。国际集装箱转运业务在加上以后浦东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壮大将极大地促进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进一步的增长,上海将成为国际集装箱的“枢纽”。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建立成航运中心,对我国航运界会有重要影响,它不仅会使集装箱的运输量的迅速增长,而且还会带动与此相关的仓储的大力发展。对此,国内外航运企业都反应强烈,都有“抢占”据点的要求。作为“航界巨子”的中远早就有进军上海的计划,在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日益凸现以及竞争对手纷纷抢滩的情况下,自然不甘落后。同时,中远在长江中下游的仓储业务的发展也要求中远在上海有一个地区指挥总部。因此,作为中远的战略部署,中远必须在上海寻找一个“桥头堡”,并且成为以后在上海开展货运.仓储的基地。事实上,交通部日前已基本决定将中远集团集装箱总部迁至上海,至此中远的意图已分明显。中远建立“桥头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造堡”,即自己在上海申请土地建造大楼,这种方式涉及的审批程序多,工期长,投入大;第二种便是“买堡”,也即在证券市场上购买一家上市公司。第二种方式具有很大的好处,因为这样一样可以迅速建立桥头堡,另一方面又可以得到一只壳,进行重组后可以源源不断地筹集资金。这可谓“一箭双雕”。另外,收购上市公司还可以迅速提高中远的名气,为其节约了大量

广告费用以及以上市公司的形式来评估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被低估的资产,达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所以中远入主众城的目的主要有如下几个:1)通过这种战略性的布局,来建立战略基地,扩张业务范围;2)在证券市场上筹集资金;3)扩大影响;4)优化内部资源。而第一项则是其主要目的。

4.3. 目标选择通常来说,被并购的目标公司应具备如下特点:1)有一定的标志性.独特性;2)行业上有一定的相关性;3)负担较轻。而众城实业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目标公司,其相应的特点列示如下:(1)众城实业总股本为

1.68亿股,规模适中。

(2)众城实业地处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繁华地段,这对中远集团实施“登陆”战略,落户浦东具有重要的意义。众城实业投资2亿元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建造的众城大厦是浦东新区首幢落成的高档涉外写字楼,这符合中远在上海登陆的形象和需要。若中远在陆家嘴再建一幢同等规格的写字楼,撇开批地中涉及的烦琐审批手续以及造楼所花工期不谈,就成本而言,造价恐怕都不止3亿,而收购众城即使达到50%的比例也不过3亿左右。在时间和成本上中远都非常划算。

(3)众城实业作为我国首批股份制改造企业之一,曾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和市场形象,尽管近几年业绩连续滑坡,但仍有潜在的价值可挖掘。

(4)众城实业属于房地产类,与中远集团陆上产业发展规则--“九五”期间在房地产投资60亿元的发展目标相符。若收购成功,则可以有效地探索;以房地产业外部增长为外部突破口的新型增长道路。

(5)众城实业资产结构单一,人员比较少,并且众城目前的负债比率低(只有百分之二几左右),这有利于收购后的重组和公司整合。

而在以上几点中,第(2)点是使众城成为中远目标的主要原因。

那么,中远集团为什么“买壳”而不是“造壳”呢?这主要是由于:? 时间快。买壳上市,所具有的时间优势分明显。此次收购行动从最终确定目标公司到股权转让成交.公告,前后历时仅两个月,从而为中远集团迅速采用资产运作.资产经营的企业外部增长方式.大步加快国内陆上产业的发展速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 可以不受上市额度的限制。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由于种种原因,上市额度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这些限制制约着中远系统企业进入国内资本市场.利用资产经营的规模和时间。因此,在这种上市难.难上市的背景下,买壳上市无疑可以合法.有效的方式超越这种政策性限制。

4.4. 并购战略4.4.

1.非流通股权转让是上市公司并购的主要方式? 当地政府出面,通过划拨形式完成两家公司的合并,如西单商场与友谊商场的合并;

? 以公允价格作为交易价格,通过现金或其他资产方式购得公司控制权,如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

4.4.2. 通过二级市场直接收购渐趋展开,如深宝安入主延中实业。

4.4.3. 承债式收购是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公司的主要形式之一。

4.5. 股权交易分析从资产定价方式来讲,主要有几下三种:? 以帐面值为基础进行调整? 市价法? 贴现现金流量法从中远收购众城实业看,众城实业1996和1997年净资产分别为

1.99和

2.01元,而收购价为3元和

3.79元,所以我们认为是按市价法作为定价方式的。

从收购过程讲,中远实行了“二步走”战略:

第一步,斥资

1.45亿元,以3元/股的价格,受让了28.7%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既使中远成为众城第一大股东,也避免了按规定收购比例超过30%要发出全面收购要约的麻烦,使得尽快控股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 由于部分股东不愿出售股份,暂时搁置,尽快实现控股。

? 如一次花巨资绝对控股后发现被收购企业内部存在一些事先未能预料并且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得收购整合工作非常难开展时,想要撤回投资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和经济损失。

? 从宣传效果看,一次性绝对控股的宣传和影响效果远远比不上分两步实现绝对控股的宣传的效果好。

第二步,斥资

2.53亿元,以

3.79元/股的价格,使控股权达到68.37%,实现了绝对控股。有几大好处:? 绝对控股使中远置业在众城实业中的决策和实施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不排斥利用这一上市公司载体,实施进一步重大战略举措的可能。

? 不使利益被其他股东分享,中远置业为此买壳上市及后续资产重组运作已投入大量资金,按股比例的提高可使其充分享受因众城业绩大幅改善所带来的综合收益。

? 由于众城基本面已明显好转,如现在不及时增持股份,则随着众城业绩增长其股权的成本会相应提高。

? 条件成熟时,参照国际惯例,中远置业还可以开展更高层次的股权运作,为众城实业引进新的战略合作伙伴。

4.6. 并购整合中远在成功控股众城实业后,实行了以下整合措施:4.6.

1.调整投资经营结构改变公司投资经营结构单一的现状。积极拓展新的市场领域.适时调整经营发展战略,逐步使公司目前单

一的房地开发经营投资经营结构,向国民经济主产业.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的多元化结构转变。

4.6.2. 注入优质资产将运输.仓储.贸易等优质资产注入,并将公司的行业类别由房地产改为综合,并更名为“中远发展”,将中远的品牌无形资产注入。

4.6.3. 盘活存量资产盘活众城大厦.众城商厦.众城公寓:利用中远集团极为广泛的海内外客户网络关系积极寻求合适买家,力争使沉淀资产由烫山芋变成金娃娃。

盘活众城花苑:缓建;与上海远洋广场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成立上海众城花苑房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

4.6.4. 剥离不良资产中远房地产公司和中远酒店物业管理公司联手买下众城大酒店和众城俱乐部,上海众城超市公司转让给上海远洋船舶供应公司。

整合时间过程如下图:5. 案例评价5.

1.成功的收购,双赢的结果1998年2月9日,众城实业率先披露了1997年的年度报告摘要,该公司以0.48的每股收益和23.78%的净资产收益率,向证券市场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与上年相比,该公司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45亿元,完成净利润

1.04亿元,增幅分别高达436%和11087%。

1998年3月公司正式更名中远发展(600641),目前总股本36786万,流通股本9906万股,公司主营实业投资.资产经营.房

地产开发及国内贸易等,具备房地产开发企业二级资质。经营业绩连续2年高增长,1999年每股收益0.84元,2000年在进行10送4股的方案后,每股收益仍达0.76元,同时2000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幅达27%。

众城实业-中远发展近年收益表众城实业-中远发展近年收益图5.2. 并购得到了市场的认同中远成功收购众城实业后,在二级市场也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同,近年众城-中远股价走势如下图:6. 案例评价6.

1.为国企发展提供思路“目前许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滑,处于亏损的边缘;而另一方面,大批实力雄厚的国有大型企业拥有技术.产品和管理优势,却面临融资渠道单一的困境。

中远-众城并购案例为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思路-即利用证券市场迅速完成战略布局.资本扩张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外部式增长。

6.2. 合理配置资源.协调发展众城相对中远来说是小企业,但它所拥有的黄金地段.高档楼字.上市公司的壳等资源正是中远所急需的,这样双方通过资本的纽带实现了紧密型合作,使得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充分体现。这样的合作无疑对双方都是有利的,能够起到11>2的综合绩效。

6.3. 制度创新在管理整合过程中,中远一方面注意把国企一些规范的规章制度和人事约束等优势因素引人众城实业;另一方面,中远又注意保留众城实业作为股份制上市公司的体制优越

性,那就是规范的财务管理和审计要求,透明的重大决策和信息

批露制度要求,对股东权益负责和对市场负责的要求,服从证券

市场监管规则的要求等。双方的管理优势相结合,从而使体制得

以创新,企业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6.4. 专业顾问的作用企业购并,特别是交易规模较大的购

并案例的圆满完成需要一些优秀的中介机构共同合作完成。这些

中介机构包括财务顾问.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其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购并财务顾问。

“上海亚洲商务投资咨询公司”作为本次并购的财务顾问,

主要提供了以下服务:选择合适的收购时机.选择合适的收购对象.设计最优的收购方案.参与收购主要谈判进程等。

7. 结束语通过本案例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企业兼并.整合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又涉及企

业多元化.财务目标的实现等。这也需要我们在MBA的课程学习中,将各门课程融会贯通,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公司并购的案例分析

公司并购的案例分析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 一.引言(空两格,下同) 二.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就是企业兼并或购买的统称。并购企业是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企业并购实施后,被并购企业有可能会丧失法人资格,或者被并购企业法人资格保留,但是其控制权转移给并购方。 企业并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富有戏剧性、最引人入胜,充满了利益角力与合纵的精彩故事,总是在无尽的传言和反复的拉锯之中,强烈地吸引着世人目光。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的并购额在过去的五年里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而且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为我们勾画出上市公司并购的蓝图。在并购越来越广泛的被企业采用的今天,正确认识企业的并购也显的越来越很重要。考查我国企业近年来的并购实践,有的企业并购后,预期目标与并购的期望相差甚远,甚至出现失败,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企业并购的动因和形式的角度来探讨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这一案例,并分析其成败得失,将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二. 案例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和雅虎在北京共同宣布,雅虎已将其在中国的全部资产“打包”,同时再出资10亿美元以此换取阿里巴巴40%的股份(只有35%的投票权)。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金额最大的一起并购。 阿里巴巴收购的雅虎中国资产包括:雅虎中国门户网站、搜索门户“一搜”、3721网络实名服务、雅虎的搜索与通讯服务、拍卖网站“一拍”中属于雅虎的部分,此外,还将共享雅虎遍布全球的渠道资源。至此,如果再加上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巴巴中国网站、阿里巴巴中国网站国际网站、淘宝网、支付宝,阿里巴巴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收购完成后,阿里巴巴公司新董事会共有4席,其中,阿里巴巴2席、雅虎公司1席、阿里巴巴的投资人日本软银公司1席,公司将由阿里巴巴直接管理,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仍将担任公司的CEO与董事会主席。 雅虎如果不想退出中国这个最有潜力的市场,该怎么办?对于阿里巴巴来说,eBay会不会利用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在搜索上对淘宝痛下杀手?此外,eBay会不会避开头破血流的市场竞争,直接通过股权收购的非市场手段将淘宝“吞并”掉?毕竟阿里巴巴和淘宝的股东中都有渴望套现离场的风险投资商。下面我们将.从企业并购的动因和形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三.分析 (一)并购背景 一方面于2003年,雅虎收购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搜索公司3721,并将雅虎中国的业务交由3721团队管理,本土化策略让雅虎的搜索业务在中国领先Google。据艾瑞市场咨询报告,在2004年中国搜索引擎搜索流量市场份额中,百度为33.1%,“雅虎系”为30.2%,Google为22.4%。但是,双方的合作并不愉快,据媒体报道,原3721团队认为雅虎中国在经营决策权和资金使用上受到雅虎总部过多限制,错失追赶百度争夺中国搜索市场老大的机会。2005年初,原3721公司团队公开向雅虎“酋长”杨致远抛出了两难的问题:要利润还是要发展。雅虎在中国苦苦耕耘七年,在互联网赚钱的业务之中只有搜索占到了一席之地,并面临百度和Google 的强大竞争压力。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一、引言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100 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五次并购高潮。每一次并购高潮都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经济推动力。我国从二十世纪 90年代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一批批企业逐渐壮大。2001年加入WTO 的成功,为我国这些大企业在全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使中国经济逐步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4年底发生一宗跨国并购案——联想集团并购IBM PC 部门,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引发了极大的争议!种种结论——看好、保留、不看好——也皆来自于形形色色的判断理由。到底如何看待这些评论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怎样理性地评价并购个案的方法与原则问题。 本文的产生正是基于对联想集团公司并购IBM PC案例的浓厚兴趣,为了寻求科学有效的并购案例的评价方法而展开的。本文运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依据有关的企业并购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借助于图表、统计、对比等分析方法,对联想购并IBM PC部门案例的收益与风险作了系统化的深入剖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并购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然后作者在掌握联想集团并购案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之上,按照有关并购的动因理论和风险理论结构化地分析了联想集团并购案的利弊得失。 二、联想并购IBM—PC业务背景介绍 (一)并购背景简介 % 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 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并购双方概况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4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3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4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但联想收购的其个人电脑业务在过去三年半里持续亏损。2004年12月3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档案显示,到2004年6月30日为止,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亏损总额已高达9.73亿美元。 三、联想收购lBM—PC业务的动因 (一)联想集团面临的危机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GroupLimited)创建于1984年,一直是中国PC市场的龙头企业。

中远物流案例

中远物流 1企业简介 1.1企业背景 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8日,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规模和实力居市场领先地位的现代物流企业,是我国最大的中外合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以“做最强的物流服务商,做最好的船务代理人”为奋斗目标,致力于为国内外广大客户提供现代物流、国际船舶代理、国际多式联运、公共货运代理、空运代理、集装箱场站管理、仓储、拼箱服务、铁路、公路和驳船运输、项目开发与管理以及租船经纪等服务。公司连续三次在“中国货运业大奖“评选中,荣获多项最佳奖。 中远物流秉承“一切为了客户满意“的服务理念,以发展现代物流事业为己任,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基石,以国际化物流服务体系为依托,以传统运输代理业务为基础,悉心建设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物流操作平台,努力做大做强综合性的运输服务体系,为广大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架设安全、便捷通道。 1.2企业物流情况 1、主营业务 ⑴ 中远物流业务构成 现代物流船务代理货运代理 1.供应链管理 1.班轮代理 1.国际货运代理 2.物流方案策划 2.油轮代理 2.公路运输 3.库存管理 3.散杂货船舶代理 3.内河支线运输 4.物流信息服务 4.国际旅游船代理 4.铁路运输 5.增值服务 5.航空运输 2、主要客户

⑵ 3、技术与设备 中国远洋物流公司作为一个以航运为依托的第三方综合性物流企业,利用交互式的业务操作平台和较为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国内外广大客户提供现代物流、船代和货运服务。作为其有力的技术支撑,中远物流信息系统拥有综合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空运货运管理信息系统、海运货运代理管理信息系统、船舶代理管理信息系统、SAP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辅助类系统等专业管理系统。公司建立了中远物流企业门户和电子数据交换平台,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将内外部系统集成到一起,能够为客户提供便捷的网上物流电子商务平台。 ⑶ 中国远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LMIS系统,在中远物流网站中,可通过在线服务直接访问中远物流的https://www.360docs.net/doc/12315774.html,物流网站,这是一个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应用系统,它将“业务操作”、“商务结算”、“统计分析”、“系统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功能模块进行了集成,为客户提供便捷的网上物流交易、项目管理、客户服务及应用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为物流项目的开发和运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⑷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列分析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 一、引言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所有业务,包括门户网站、雅虎搜索、即时通讯、拍卖业务,以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等。根据协议,雅虎将拥有阿里巴巴35%的投票权和40%的经济获益权,同时向阿里巴巴支付10亿美元,雅虎因此成为阿里巴巴最大的战略投资者。 二、并购双方简介 (一)阿里巴巴简介 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 B2B )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2003年5月,阿里巴巴投资 1 亿人民币推出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 2004年7月,又追加投资亿人民币。截至 2005 年7月10日,淘宝网在线商品数量超过 800万件、网页日浏览量突破 9000 万、注册会员数突破760万、2005 年二季度成交额达亿人民币,遥遥领跑中国个人电子商务市场。2003 年10月,阿里巴巴创建独立的网上交易安全支付产品支付宝(),目前,支付宝已经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以及国际的VISA 国际组织等各大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 (二)雅虎简介 雅虎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互联网通讯、商贸及媒体公司。其网络每月为全球超过一亿八千万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上服务。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不论在浏览量、网上广告、家庭或商业用户接触面上,雅虎都居于领导地位,也是最为人熟悉及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品牌之一,在全球消费者品牌排名中位居第 38 位。雅虎还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商务及企业服务,以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及网络使用率,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网站解决方案的雅虎企业内部网;影音播放、商店网站存储和管理;以及其他网站工具及服务等。雅虎在全球共有24个网站,其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克拉克市,在欧洲、亚太区、拉丁美洲、加拿大及美国均设有办事处。 三、并购背景及其动因 (一)并购背景 1.雅虎: 雅虎中国当时已经进入了一个很严重的瓶颈期,在本地化的道路上步履艰难,因此作为投资一方的软银公司本着投资回报最大化的考虑,自然希望能够将其优化整合。从雅虎的角度出发,把自己处理不了的中国业务盘出去,正好有利于集中精力在其他市场竞争。 2.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本身在国内的B2B领域是无可非议的老大,在业务上与雅虎无大冲突,同时雅虎强大的搜索功能与国际背景还将对阿里巴巴的发展大有益处,因此进行内部处理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3.国际背景: 百度在美国上市,股票表现抢眼之极,中国概念在纳股再度成为助推力,而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下一个极具潜力的网络企业,不应忽略,在合并案中,雅虎只是以业务并入和现金入股的方式进入,并不影响阿里巴巴原有董事会的结构与权利分配。 (二)并购动因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二是实现企业特定的发展战略,三是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就阿里巴巴而言,我们认为,其收购雅虎中国的动因有两方面。 1.站在集团战略发展角度,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大国,使其在国内网络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收购雅虎中国后,阿里巴巴的业务范围将拓展到除了无线、游戏外的所有互联网领域。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阿里巴巴的B2B、C2C已经成为市场领导者,即时通讯工具有雅虎通和淘宝网,搜索是第2名,这时,挤进四大门户的行列也非难事;同时,以阿里巴巴积累的商务用户为基础,加上淘宝网用户群和雅虎中国以白领为主的受众群,若要发展广告业务,其竞争力已与很多门户网站不相上下;另外,有了流量基础,定位可以不再局限于电子商务。

中远案例分析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物流市场开发与服务营 销”结课报告 物流111王亚飞、肖艳红、张婷、包磊,郭明楠 2012-05-21

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发展分析报告 一、公司简介 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上海远洋物流合资组建的规模和实力居市场领先地位的现代物流企业,是我国最大的中外合资第三方物流企业。 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以“做最强的物流服务商,做最好的船务代理人”为奋斗目标,致力于为国内外广大客户提供现代物流、国际船舶代理、国际多式联运、公共货运代理、空运代理、集装箱场站管理、仓储、拼箱服务、铁路、公路和驳船运输、项目开发与管理以及租船经纪等服务。公司连续三次在“中国货运业大奖“评选中,荣获多项最佳奖。中远物流凭借多年来在现代物流业务的持续创新、在物流核心专利技术研发及应用以及在物流业务国际化发展上的突出业绩获得“2010中国物流十大影响力企业”、“2010中国物流品牌价值百强企业”、“2010物流经典解决方案奖”等三项行业大奖,中远物流叶伟龙总经理荣获“2010中国物流十大年度人物”殊荣。 二、经营范围 国际船舶集装箱运输、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国际船舶代理;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普通货船、外贸集装箱内直线班轮运输;实业项目投资与管理;码头投资;海上、陆路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国内陆路货运代理;船舶与集装箱生产、销售、租赁、维修;仓储、装卸;运输方案设计;信息服务。 三、经营规模 截至2007年底,公司拥有专业人员21775名,公司总资产达203.02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达113.56亿元人民币。中国外运集海、陆、空货运、仓储码头服务、快递、船务代理及货运代理业务为一体,为广大客户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其业务主要由所属子公司(含控股)实行专业经营。在营运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综合物流所必须的全程方案设计、组织、协调、管理等综合服务能力。公司拥有齐全、结构均衡的战略资产。其中,自营码头吞吐能力达3640340吨;自营船舶89艘,345099吨;集装箱场站51个。中远物流总部在北京,下设大连、北京、青岛、上海、宁波、厦门、广州、武

企业并购案例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是一个企业以某种条件取得另一个企业部分或全部产权,以取得其控制权的行为。 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目标企业选择错误,支付过多及整合不利,其中并购目标选择错误是最主要的原因。 为了确保并购交易的成功,并购方必须对潜在的多个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尤其是财务状况的审查。通过对其会计资料真实性调查,了解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发现其财务方面的缺陷以及可能存在的财务陷阱,进一步确认各个潜在的目标企业出售的动机,这不仅便于并购方依据事先确定的财务标准和要求进行动态的取舍,筛选出与之相匹配的目标企业,而且可降低并购风险和成本。 一、潜在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 对潜在的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揭示主要是通过分析其财务报告进行的。财务报告分析的原始信息来自各个潜在目标企业公布的年度报告、中期业绩报告等。并购方通过对潜在的目标企业财务报告的审查,确认潜在的目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以便正确估算潜在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出于保护其自身利益的角度,着重分析各潜在的目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重大问题,通过运用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对潜在的目标企业在资本结构合理性、盈利能力、未来发展潜力、偿债能力、资金利用的有效性等进行评价。 通过对潜在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与评价,确认目标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营业务、经营风险程度;从行业相关性分析是否与并购方匹配,即能否实现经营协同效应;通过对其资产负债表右边的分析,确认其股权结构、负债权益比率、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之间比率,计算其资本成本的高低和财务风险程度的大小,倘若

并购发生,能否使资金成本降低或通过风险冲抵实现财务协同效应;通过对潜在目标企业的资产结构分析,其是否存在独特的资源,如商誉、专有技术等,而这项独特的资源正好是并购方所缺少的;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计算以前年度的自由现金流量,与其自身的投资机会所需的现金需求量相比较,看目标企业是否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若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的话,分析其股价是高估了还是被低估。 二、潜在目标企业让售的动机分析 1. 潜在的目标企业出于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潜在的目标企业可能势单力薄,因财务实力不强或较弱的市场竞争力,销售和盈利增长缓慢,甚至是负增长。为此,潜在的目标企业选择与一家公司联合,以联合的财务和资源优势,加速企业盈利增长,使企业在生存中求得发展。 2.潜在的目标企业大股东以出售股权换取现金,用于更好的外部投资机会。这种情况下,可能并非潜在的目标企业经营不善,而是股东从投资战略目标出发,优化投资组合,通过减持潜在的目标企业股权所换取的现金,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以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并购方抓住潜在的目标企业股东急于出手的心理,可以压低并购价格。 3.潜在的目标企业旨在控制经营风险,实施多角化经营战略。当企业通过混合并购将经营领域扩展到原经营领域相关性较小的行业,意味着整个企业在若干不同的领域内经营。这样当其中某个领域或行业经营失败时,可通过其他领域内成功经营而得到补偿,从而使整个企业的收益率得到保证。 4.潜在的目标企业获利能力低下,财务状况不佳,发展后劲不足。研究表明,恶意并购中目标公司具有如下的财务特征:在并购发生前的年份内,股东报酬率低

中远集团 破产!!案例 答案!!!

1.第三章案例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以下简称中远或中远集团)成立于1961年4月27日,拥有和经营近800艘现代化商船,5500多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4亿吨,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船队规模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其中集装箱船队规模在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四;干散货船队世界排名第一;专业杂货、多用途和特种运输船队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油轮船队是当今世界超级油轮船队之一。中远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投资经营着32个码头,总泊位达157个,根据Drewry最新统计,中远集团所属中远太平洋的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五。2012年央企排名39. 中国远洋每年能获得不少政府补助。上市七年,股价较首日收盘价跌去74%,市值较最高点蒸发6542亿元。更悲惨的是,公司面临退市风险警示,或将成A股最大的ST股。这7年,中国远洋都经历了什么? 中远集团是最早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之一,早在1993年中远投资就在新加坡借壳上市,目前已在境内外控股和主要参股中国远洋、中远太平洋、中远国际、中远投资、中远航运、中集集团、招商银行、招商证券等8家上市公司。 2012年中国远洋的亏损额74亿元,而2011- 2012连续两年其巨亏额将累计超过180亿元。如果被S T,将成为A股规模最大的ST巨无霸。 2012年波罗的海指数(BDI)全年平均值为920点,较2011年平均值1549点下跌40.6%,为该指数设立以来最为低迷的时期。“靠天吃饭”的中国远洋,陷入了“BDI魔咒”不能自拔。这也是中国远洋持续两年巨亏的重要尴尬所在。按照此前行业分析师的测算,中国远洋的盈亏平衡点所对应的BDI指数应该在1500点至2000点之间,而在过去的一年间,这一指数大部分时间都在1000点下方,即便有小规模回暖,最高点也没有突破1200点。 早在2009年录得75亿元亏损之时,外界就指出,中国远洋是吃了自己前几年疯狂扩张的苦果。比如在2008年4月,金融危机已经露出苗头之时,中国远洋还宣布将订造25艘新船,为集团增加10.68万标准箱运力和211.3万载重吨运力,总共耗资将达22.961亿美元。 财经评论人士倪金节认为,若以“全球500强”的成熟标准来衡量,中国远洋目前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只能说明其仍然处于“野蛮生长、粗放经营”的状态。倪金节指出国际成熟航运企业,应该追求的经营目标必然是以稳健为核心,追求短暂的暴利绝不可成为中国远洋这样的巨头的目标。 分析: 1.中远巨亏的原因?COSCO 2.中远的经营面临哪些风险? 3.中远提出的自救方案之一,出售中远物流的全部股权,请问你如何看? 4.中远如何走出困境? 1.决策失误。航运市场的周期性低迷因素。政策支持是在国内,但发展在国外。 误判宏观形势、盲目扩张忽视风险是巨亏的重要原因 2.、继2011年巨亏104.5亿元后,2012年公司仍将出现较大亏损,这意味着中国远洋已戴上“ST”的帽子。如果2013年继续亏损,中国远洋将成为*ST股(退市预警),面临摘牌风险 3.在中国远洋的业务架构中,中远物流的资产比重虽然不大,但贡献的利润却不少。2011年,中远物流营收63.95亿元,利润贡献6.02亿元。2012年上半年,中远物流营业收入为39.76亿元,同比上升42.9%,是整个中远集团中盈利增长最快的业务。 把一个“下蛋金鸡”出售,对中远来说也是无可奈何,不仅因为这是该公司仅存的两块盈利资产之一,还因为除了中远物流以外,没有更好的可出售资产。干散货业务和集装箱业务都

企业并购案例财务分析【最新版】

企业并购案例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是一个企业以某种条件取得另一个企业部分或全部产权,以取得其控制权的行为。 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目标企业选择错误,支付过多及整合不利,其中并购目标选择错误是最主要的原因。 为了确保并购交易的成功,并购方必须对潜在的多个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尤其是财务状况的审查。通过对其会计资料真实性调查,了解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发现其财务方面的缺陷以及可能存在的财务陷阱,进一步确认各个潜在的目标企业出售的动机,这不仅便于并购方依据事先确定的财务标准和要求进行动态的取舍,筛选出与之相匹配的目标企业,而且可降低并购风险和成本。 一、潜在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 对潜在的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揭示主要是通过分析其财务报告进行的。财务报告分析的原始信息来自各个潜在目标企业公布的年度报告、中期业绩报告等。并购方通过对潜在的目标企业财务报告的审查,确认潜在的目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及可

靠性,以便正确估算潜在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 出于保护其自身利益的角度,着重分析各潜在的目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重大问题,通过运用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对潜在的目标企业在资本结构合理性、盈利能力、未来发展潜力、偿债能力、资金利用的有效性等进行评价。 通过对潜在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与评价,确认目标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营业务、经营风险程度; 从行业相关性分析是否与并购方匹配,即能否实现经营协同效应; 通过对其资产负债表右边的分析,确认其股权结构、负债权益比率、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之间比率,计算其资本成本的高低和财务风险程度的大小,倘若并购发生,能否使资金成本降低或通过风险冲抵实现财务协同效应; 通过对潜在目标企业的资产结构分析,其是否存在独特的资源,如商誉、专有技术等,而这项独特的资源正好是并购方所缺少的; 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计算以前年度的自由现金流量,与其自

并购分析报告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统计分析报告 关键发现 2010年并购市场趋于活跃,宣布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及披露金额大幅增加。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趋于活跃,中国企业宣布并购交易案例2771起,环比上升13.80%;披露交易额1772.1亿美元,环比上升35.87%。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金额大幅上升。完成案例数量为1798起,环比上升6.14%;披露金额82.02亿美元,环比上升62.57%。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能源行业案例数量居首。本年度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涉及20个行业,其中制造业、能源、房地产行业的并购案例数量分列前三位,分别为382、258和229起,分别占并购案例总数量的24%,17%和15%。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出境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和交易完成金额增加。中国并购市场出境并购共涉及15个行业,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数量55起,环比增长7.8%;披露金额294.19亿美元,环比上升2.91%。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入境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和交易完成金额大幅增加。中国并购市场入境并购共涉及13个行业,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数量30起,环比增长57.89%;披露金额23.91亿美元,环比上升109.37%。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境内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和交易完成金额取得显著增长。中国并购市场境内并购共涉及20个行业,境内并购完成案例数量达1713起,环比增长31.16%;披露金额达502.12亿美元,环比增长23.87%。 2010年VC/PE背景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和披露金额大幅上升,并达到近10年来最高值。2010年共VC/PE背景并购案例披露17起,同比上升70%;披露金额60.91亿美元,同比上升392.3%。 1. 2010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综述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趋于活跃,中国企业宣布并购交易案例2771起,环比上升13.80%;披露交易额1772.1亿美元,环比上升35.87%。无论是案例数量还是披露交易金额,2010年宣布的并购交易规模都呈明显上升趋势。 2010年中国企业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数量为1798起,环比上升6.14%;披露金额82.02亿美元,环比上升62.57%。从2007年以来,中国企业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及披露交易

基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的案例分析

基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的案例分析 科目《运输与配送》任课教师洪怡恬 (系)管理科学系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 09级A、B班 完成日期 2011-3-11

《物流与运输》小组分工表 基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的案例分析 【摘要】在“2010中国物流企业50强排名”,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得到业内的认可,排名第一。目前,中远物流的业务涉及国际船舶代理和货运代理的传统物流以及现代物流三块。其中,国际船舶代理业务的规模目前在国内排名第一,货运代理业务也名列前茅。为什么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可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本小组以其案例从港口节点的区位优势、技术支撑进行分析,并从吸引人眼球的安全性、信息化、高效化进行深度剖析,最后从中远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实现共赢总结,希望能在中远的成功案例上得到一些启发。 【关键词】中国远洋运输、设备、技术、信息化、高效、合作共赢

案例背景介绍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61年4月27日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1993年2月16日组建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为核心企业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经过几代中远人40余年的艰苦创业,依靠智慧、勤劳和真诚,带着光荣与梦想,中远集团已由成立之初的4艘船舶、2.26万载重吨的单一型航运企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和经营着600余艘现代化商船、3000余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过2亿吨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 作为以航运、物流为核心主业的全球性企业集团,中远在全球拥有近千家成员单位、7万余名员工。在中国本土,中远集团分布在广州、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厦门、香港等地的全资船公司经营管理着集装箱、散装、特种运输和油轮等各类型远洋运输船队;在海外,以日本、韩国、新加坡、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南非和西亚8大区域为辐射点,以船舶航线为纽带,形成遍及世界各主要地区的跨国经营网络。标有“COSCO” 醒目标志的船舶和集装箱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个港口往来穿梭。 今天的中远集团,在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航运、物流等全球优质承运服务的同时,还能够为客户提供船舶和货物代理、船舶工业、码头、贸易、金融、房地产和IT等多个行业的服务。 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以“做最强的物流服务商,做最好的船务代理人”为奋斗目标,致力于为国内外广大客户提供现代物流、国际船舶代理、国际多式联运、公共货运代理、空运代理、集装箱场站管理、仓储、拼箱服务、铁路、公路和驳船运输、项目开发与管理以及租船经纪等服务。公司连续三次在“中国货运业大奖“评选中,荣获多项最佳奖。 自1998年以来,中远集团确定了“由全球航运承运人向以航运为依托的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和“由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的“两个转变”经营战略,以及“发展和巩固在航运及物流业中的领先地位,进入世界500强”、“年创百亿效益、打造百年中远”的战略目标,中远集团的发展纳入了快速、稳定、健康、科学的轨道。进入新世纪以后,经营效果逐步显现。自2004年以来,中远集团每年实现经济效益均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央企业中利润贡献最多的10

合并财务报表案例分析报告

合并财务报表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 1.假定A公司于20X7年1月1日以30 000万元银行存款取得了B公司80%的股权,双方合并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日B公司的账面资产价值与公允价值相同。其他资料为:(1)合并日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31 000万元,其中股本为20 000万元,资本公积为8 000万元,未分配利润3 000万元; (2)20X7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8 000万元,本年对外分配利润4 000万元; (3)20X7年年末B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为35 000万元,其中实收资本为20 000万元,资本公积为8 000万元,盈余公积1 000万元,未分配利润6 000万元。 (4)A公司20X7年年初未分配利润为8 000万元,本年提取盈余公积2 000万元,本年利润分配10 000万元,年末未分配利润为12 000万元。 20X7年年底A公司和B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数据如表1、表2所示 表1 A公司与B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简表)单位:万元

表2 A公司与B公司个别利润表(简表)单位:万元

2.假定A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5000万元(减值准备为25万元),其中3000万元为B公司应付账款,假定本期A公司对B公司应收账款计提减值15万元;预收账款2000万元中有B公司1000万元应付账款;应收票据8000万元中有B公司4000万元应付票据;B公司4000万元应付债券中属于A公司持有至到期投资2000万元。 3.假定B公司个别报表中存货项目有20000为本期从A公司购进的存货。A公司销售该商品的收入为20000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销售成本为14000万元。假定本年12月份B公司从A 公司购进一项产品作为固定资产,买价5000万元,本年末未提折旧。A公司销售该产品结转成本4000万元。 要求:20X7年年末编制合并报表。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报告 ——以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为例 学号: 2016-4-16

目录 第1章案件回放 (1) 第2章并购双方简介及并购背景 (2) 2-1阿里巴巴 (2) 2-2雅虎 (2) 第3章并购类型分析 (3) 第4章并购动因分析 (4) 第5章并购效应 (6) 第6章并购启示 (7) 6-1合理的并购规划 (7) 6-2敏锐洞察并购目标 (7) 6-3强化风险意识 (8)

第1章案件回放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与雅虎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双方已签署合作协议。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获雅虎10亿美元投资,并享有雅虎品牌及技术在中国的独家使用权;雅虎获阿里巴巴40%的经济利益和35%的投票权。阿里巴巴收购的雅虎中国资产包括:雅虎的门户、一搜、IM产品,3721以及雅虎在一拍网中的所有资产。收购文件显示,雅虎计划用总计亿美元现金、雅虎中国业务以及从软银购得的淘宝股份,交换阿里巴巴40%普通股(完全摊薄)。其中雅虎首次支付现金亿美元收购阿里巴巴亿股普通股,另外亿美元将在交易完成末期有条件支付。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雅虎将斥亿美元从软银子公司手中收购其所持有的淘宝网股份,并把这部分股份转让给阿里巴巴,从而淘宝网将成为阿里巴巴的全资子公司。该收购计划将在雅虎收购阿里巴巴交易完成末期执行。 阿里巴巴获雅虎10亿美元注资后,董事会成员将发生变更,变更后包括四个董事会席位,阿里巴巴两位、雅虎一位、软银一位,具体则为阿里巴巴CEO马云、阿里巴巴CFO蔡崇信、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及软银董事长孙正义。 整合后的雅虎中国公司将全部交由阿里巴巴公司经营和管理,阿里巴巴CEO马云表示他本人将出任雅虎中国公司总经理职位,管理雅虎中国的全部业务,他同时强调,在阿里巴巴收购之后,雅虎中国并不是一个合资公司,而是雅虎将全部中国业务转交阿里巴巴来管理。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高级财务管理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一、收购简介 2014年初,联想集团宣布以29.1亿美元的价格从谷歌手中买下摩托罗拉移动业务,收购资产包括3500名员工、2000项专利、品牌和注册商标。联想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将此次交易视为复制十年前成功的机会——彼时联想收购了陷入亏损的IBM PC业务,随后将合并后的公司打造为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然而,收购摩托罗拉已成为联想的败笔。在收购摩托罗拉两年后,联想在美国裁员数已超过2000人,在全球智能机市场的排名也从第三跌到最低时候的第八位。2016年5月,联想遭遇了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这与收购摩托罗拉有直接的关系。 据统计,联想移动(含摩托罗拉)在2017年中仅售出179万台手机,排名中国市场第10,不及第一名华为手机销量的零头。和过去中国前三、世界前四的成绩相比,今天的联想手机(包括摩托罗拉)在国内毫无存在感。 二、收购背景及动因 (一)联想方面——PC市场不景气,寻找新的增长点 联想的PC业务下滑与全球PC市场有关。近年全球PC市场受智能手机的冲击很大,联想在商用电脑及消费个人电脑销量均出现了下滑; PC市场已经饱和,竞争极度激烈。整个PC市场在萎缩,联想也随之萎缩。 PC市场不景气,联想寻求新的增长点,摩托罗拉在2014年是美国第三大安卓手机厂商,而联想手机目前还没有开辟美国市场。联想希望通过这次收购加速自己在智能手机领域的进展,通过这项交易,联想希望在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市场会更加强劲。 (二)谷歌方面——战略调整 对于谷歌来说,这是一次战略的变化,谷歌当年收购Moto可以更接近智能手机制造

商实现软硬结合;但其CEO拉里佩奇表示,与联想达成这项收购协议后,谷歌将更专注安卓生态系统的优化和创新。 摩托移动现任CEO Dennis Woodside则表示,联想硬件的专业经验相信会加速业务的发展。 三、支付方式 此次收购采用的支付方式是现金支付方式和股权支付,期权支付,这种把各种支付方式组合在一起,既能集中各种支付方式的长处,又能避免它们的不足,对于并购方而言,采用混合支付方式可以避免由于大量现金流出造成的状况恶化,还可以防止原有股东的股权被大量稀释。联想集团宣布将以29亿美元的价格购买摩托罗拉移动控股公司100%的股份。其中14.1亿美元已支付,包括6.6亿美元现金和7.5亿美元联想普通股,其余15亿美元将通过三年期票支付。作为回报,联想拥有摩托罗拉移动的3500名员工、2000项专利、品牌和商标,以及与全球50多家运营商的合作伙伴关系。作为与谷歌长期合作的一部分,联想还将获得专利组合和其他知识产权的许可。采用这种全面的证券支付方式的优势在于,联想可以利用自己的货币资金来满足即时支付的需要,这无疑降低了集团的财务风险;同时,谷歌在收购完成后成为联想的大股东之一,两家公司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这张三年期票缓解了联想现金流的暂时压力。这将使联想能够在未来更多地关注摩托罗拉的整合。 四、融资方式 在这次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的例子中,主要涉及到了两种并购融资方式:购买式并购和股权交易式并购。联想在并购中一共支付了29亿美金,分为三个部分:1、6.6美元的现金用于直接支付2、7.5美元用联想的股份支付?3、15?亿美元是3年期的本票支付。 在本次并购之后,谷歌将得到联想大约5.94%的股份,对于联想而言,在使用股份作为收购支付的一部分代表着谷歌在这起交易中对联想的入股,这对于联想来说有重要的意义,本身联想在安卓圈中并不凸显其地位,然而一旦有谷歌入股,联想在安卓手机制造商中的地位将大大提升,在安卓阵营保持坐二往一的地位是很有保证的。而且站在联

掌趣科技并购案例财务分析

坚定外延战略,漫漫并购之路,创新之路 案例:掌趣的并购与成长 2004年8月,北京掌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关村成功注册,是一家通过国家高新技术认证和双软认证的企业,成立时公司注册资金为70505.74万元。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移动终端游戏、互联网游戏及其周边产品的开发、代理发行和运营维护。2012年5月11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315。发展至今,公司秉持着“内生增长,外延发展”的经营理念,持续投资、并购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团队,动网先锋,玩蟹科技,上游信息,筑巢新游,欢瑞世纪,晶合思动,天马时空等企业先后加入掌趣大家庭。掌趣科技在保持集团各成员企业独立运作的基础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让每个被并购企业创造出了比过去更大的价值。目前,公司在中国手游和页游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一.宏观背景: 并购重组是企业之间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自2012年末以来,在IPO全面缩紧、暂停,A股市场下行的情况下创业投资资本退出市场受到了严重阻碍,并购退出成为了许多估值较低的企业的选择。 同时,国内并购重组的政策环境也逐渐放松,鼓励产业并购的政策频频修改和出台。2013年,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同年修订《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这对企业并购重组同样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据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并购披露交易规模3019.6亿美元;2013年,并购市场出现了爆发式增长;2014年,宣布交易规模3722.27亿美元,较2013年同比增长1.47%。 2011年—2014年中国并购市场宣布和完成交易披露并购金额(单位:亿美元)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高级财务管理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 一、收购简介 2014年初,联想集团宣布以29.1亿美元的价格从谷歌手中买下摩托罗拉移动业务,收购资产包括3500名员工、2000项专利、品牌和注册商标。联想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将此次交易视为复制十年前成功的机会——彼时联想收购了陷入亏损的IBM PC业务,随后将合并后的公司打造为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然而,收购摩托罗拉已成为联想的败笔。在收购摩托罗拉两年后,联想在美国裁员数已超过2000人,在全球智能机市场的排名也从第三跌到最低时候的第八位。2016年5月,联想遭遇了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这与收购摩托罗拉有直接的关系。 据统计,联想移动(含摩托罗拉)在2017年中仅售出179万台手机,排名中国市场第10,不及第一名华为手机销量的零头。和过去中国前三、世界前四的成绩相比,今天的联想手机(包括摩托罗拉)在国内毫无存在感。 二、收购背景及动因 (一)联想方面——PC市场不景气,寻找新的增长点 联想的PC业务下滑与全球PC市场有关。近年全球PC市场受智能手机的冲击很大,联想在商用电脑及消费个人电脑销量均出现了下滑;PC市场已经饱和,竞争极度激烈。整个PC市场在萎缩,联想也随之萎缩。

PC市场不景气,联想寻求新的增长点,摩托罗拉在2014年是美国第三大安卓手机厂商,而联想手机目前还没有开辟美国市场。联想希望通过这次收购加速自己在智能手机领域的进展,通过这项交易,联想希望在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市场会更加强劲。 (二)谷歌方面——战略调整 对于谷歌来说,这是一次战略的变化,谷歌当年收购Moto可以更接近智能手机制造商实现软硬结合;但其CEO拉里佩奇表示,与联想达成这项收购协议后,谷歌将更专注安卓生态系统的优化和创新。 摩托移动现任CEO Dennis Woodside则表示,联想硬件的专业经验相信会加速业务的发展。 三、支付方式 此次收购采用的支付方式是现金支付方式和股权支付,期权支付,这种把各种支付方式组合在一起,既能集中各种支付方式的长处,又能避免它们的不足,对于并购方而言,采用混合支付方式可以避免由于大量现金流出造成的状况恶化,还可以防止原有股东的股权被大量稀释。联想集团宣布将以29亿美元的价格购买摩托罗拉移动控股公司100%的股份。其中14.1亿美元已支付,包括6.6亿美元现金和7.5亿美元联想普通股,其余15亿美元将通过三年期票支付。作为回报,联想拥有摩托罗拉移动的3500名员工、2000项专利、品牌和商标,以及与全球50多家运营商的合作伙伴关系。作为与谷歌长期合作的一部分,联想还将获得专利组合和其他知识产权的许可。采用这种全面的证券支付方式的优势

企业并购案例财务分析

----- 企业并购是一个企业以某种条件取得另一个企业 部分或全部产权,以取得其控制 权的行为。 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目标企业选择错误,支付过多及整合不利,其中并 购目标选择错误是最主要的原因。 为了确保并购交易的成功,并购方必须对潜在的

多个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尽职 调查(due diligence),尤其是财务状况的审查。通过对其会计资料真实性调查, 了解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发现其财务方面的缺陷以及可能存在的财务陷阱,进一 步确认各个潜在的目标企业出售的动机,这不仅便于并购方依据事先确定的财务 标准和要求进行动态的取舍,筛选出与之相匹配的目标企业,而且可降低并购风 险和成本。 一、潜在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 对潜在的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揭示主要是通过分析其财务报告进行的。财务报告

分析的原始信息来自各个潜在目标企业公布的年度报告、中期业绩报告等。并购 ----- ----- 方通过对潜在的目标企业财务报告的审查,确认潜在的目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 表和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以便正确估算潜在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出于 保护其自身利益的角度,着重分析各潜在的目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重大问

题,通过运用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对潜在的目标企业在资本结构合理性、 盈利能力、未来发展潜力、偿债能力、资金利用的有效性等进行评价。 通过对潜在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与评价,确认目标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营业 务、经营风险程度;从行业相关性分析是否与并购方匹配,即能否实现经营协同 效应;通过对其资产负债表右边的分析,确认其股权结构、负债权益比率、短期 负债与长期负债之间比率,计算其资本成本的高低和财务风险程度的大小,倘若 并购发生,能否使资金成本降低或通过风险冲抵实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报告

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案例一 并购方:龙盛 被并购方:德国德司达公司 并购年份:2010年 双方企业介绍: 龙盛 公司简介 龙盛成立于1970年,目前已成为化工、钢铁汽配、房地产、金融投资四轮驱动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龙盛现在已是国染料行业的龙头企业。龙盛创始于1970年,前身是浬海公社微生物农药厂。1979年,由农药厂转型开始生产纺织助剂。1993年,又由助剂生产转向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的生产,企业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7年,龙盛组建了正式的股份制公司。1998年,龙盛分散染料的产销量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并逐渐开始构筑集活性、酸性等多种染料品种和染料中间体为一体的大染料格局。2003年8月1日,龙盛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染料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如今,龙盛已成为横跨化工、钢铁、房产、金融股权投资四大产业,总资产超过150亿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所属控股子公司50多家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2010年,龙盛通过启动债转股控股德司达全球公司,开始掌控染料行业的话语权。在全球的主要染料市场,龙盛拥有超过30个销售实体,服务于7,000家客户,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在所有的关键市场都有着销售和技术的支持,在50个国家设有代理机构,拥有在12个国家的18家工厂,龙盛世界客户群包括知名国际品牌如NIKE、ADIDAS、SWAL-MART、LEVIS等。 现在的情况补上 德国德司达 德国德司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染料供应商,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染色解决方案、高性能化学品和定制生产特殊染料、颜料,它在全球12个国家拥有18家工厂,服务于7000家客户,2008年销售收入约8亿欧元。德司达是由3家昔日染料制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