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状图2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降水柱状图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降水柱状图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左图是热带雨林气候,右图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知识拓展: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一.气温曲线图①读出各月月均温;②计算气温年较差(如图为29°C);③计算年平均气温;④读出最低、最高月均温出现的月份(如图分别是1月和7月);⑤判断南北半球位置(如图为北半球);⑥判断海陆位置(如图位于陆地);⑦总结气温变化特点。
二.降水量柱状图(1)读出各月的月降水量,计算年降水量(2)根据各月降水量柱状描述当地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夏季多雨型和冬季多雨型,前三者属于季节变化均匀型,后两者属于季节变化不均匀型。
如图为夏季多雨型。
三.判断气候类型通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步骤如下:第一步,以最定球。
通常最热月是7月的属北半球,最热月是1月的属南半球。
如图所示为北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
最冷月气温在15 摄氏度以上的,为热带气候类型。
最冷月气温在0 —15摄氏度的,为亚热带气候类型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 —0摄氏度的,为温带气候类型。
最热月气温在5摄氏度以下的,为寒带气候类型(<5度为苔原气候,<0度冰原气候)。
如图所示最冷月均温为-2°C,所以为温带第三步,以水定型。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属寒带,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夏雨性: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如图所示降水集中7、8月份属于夏季,属于夏雨型。
综上所述:该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地层缺失 1 5 0 -3 6 0 紫 红色 、棕 红色 为主 , 局 部为 蓝灰 色泥 岩 间夹灰白色
细砂岩及少量石膏,底部浅褐灰色砾状砂岩 。 地层缺失 地层缺失
油气显示
绝对 构造阶段或
生物演化及化石记录
年龄 (M a )
构造运动 无脊椎 脊椎
植
化石及生物影像
动物 动物 物
0.025
2.4
喜
5.3
盆地中东部含气, 乌审旗有中高产井
苏里格、大牛地气田 主力气层
苏里格主力产气层
子洲、榆林、延长气田 主力气层
盆地东部具有中高产气井
延长气田主力气层
355
地层缺失
地层缺失
370
地层缺失
385
地层缺失
405
地层缺失
地层缺失
435
地层缺失
2 7 0 -7 9 9 .6 灰 白、 深灰 色厚 层至块状内碎屑 灰岩。
灰黑色泥岩夹浅灰色细砂岩 粉砂岩及煤线。 浅灰绿色厚层细砂岩夹深灰色泥岩。 深灰色泥岩与灰绿色粉细砂岩互层。下部砂岩致密 。
直罗油田产油层
永坪、安塞、靖安、余家坪、 丰富川、蟠龙、涧峪岔、青 化砭、下寺湾油田产油层
华池油田
7 0 -1 2 0 灰 黑色 泥岩 夹少 量薄层细粒砂岩 。 1 1 0 -1 6 0 上 部为 深灰 色粉-细 砂岩 与 灰黑 色泥 岩略 等 厚互层;
灰色结晶白云岩夹薄层竹叶状灰岩。
1 0 -8 8
灰色石灰岩、竹叶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东部地区为 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竹叶状灰岩。
8 1 -2 7 0 灰 色泥 质灰 岩、 竹叶状灰岩及灰 岩,东 部以 白云 岩为主 。
5 0 -1 7 5 5 3 -1 2 6
origin双纵轴柱状图画法教程

双Y轴柱状图教程
效果如下
1.分别在2个图里面画好图,调整好纵横坐标
(1)数据设置,添加补偿列。
如:三组柱状图并列,前两组数据属于左侧Y轴,第三组数据属于右Y轴,则分别用前两数据加一空白补偿列做第一张图,两空白补偿列加第三组数据做第二张图
(2)未选中数据的情况下,点击柱状图,勾选前两数据加一空白补偿列做第一张图,勾选两空白补偿列加第三组数据做第二张图
(3)修改第二副图,使Y轴在右侧:双击Y轴-Y Axis
2.合并图片,merge 即可
独立做好图后进行合并,但每次合并后都是上下两个图,那问题所在“rows”应该填1,origin默认的是2。
3.修改成图
(1)坐标轴修改
(2)自定义横坐标名称
双击横坐标编号,弹出窗口,选中自定义名称所在列即可。
修改type为text from dateset, datesetname选中自定义名称所在列
(3)图例修改
双击图例,将图例改为不关联即可,通过pattern修改图例样式等。
世界气候降水柱状图清晰版

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
热带草原 在热带雨林的南北
气候
两侧
热带季风 在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
热带沙漠 在北回归线经过的内
气候
陆地区及大陆西岸
分布地区
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等地
非洲.巴西高原.澳大利 亚等地.
南亚.东南亚
非洲北部.西亚.
澳大利亚等地.
图
气温(ºC) 50
40
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毫米) 800 700
海最为典型.
冬季温和多雨
(雨热不同期)
气温(ºC) 50
40
温带季风气候
降水(毫米) 800 700
30
600
20
500
10
400 0
---
300 10
200 20
100 3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沈阳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图
气温(ºC) 50
4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的名称。
• 从图可知,丙和丁月平均气温的坐标区间都在200C以上,故两地均为 热带地区。丙地的月降水量坐标区间在10mm以下,为热带全年少雨型, 是热带沙漠气候;丁地的月降水量的坐标区间在200mm以上,为热带 全年多雨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甲地月平均气温坐标区间在-100C~ 200C左右,为温带气候类型,月降水量的坐标区间在20mm~240 mm 之间,且为夏雨型,故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月平均气温坐标区间在 50C~250C左右,为亚热带气候类型,月降水量的坐标区间在20mm~ 120 mm之间,且为冬雨型,故为地中海气候。通过分析不难根据第五 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画出其月均温和月降水区间。
柱状图

The chart shows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postschool qualification in Australia and the proportion of men and women who held them in 1999.
The chart gives information about postschool qualifications in terms of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further education reached by men and women in Australia in 1999.
diplomas (70%) and fewer women reached degree level (55%).
At the higher levels of education, men with postgraduate diplomas clearly outnumbered their female counterparts (70% and 30%, respectively), and also constituted 60% of Master’s graduates.
Sample 2
The chart below shows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post-school qualification in Australia and the proportion of men and women who held them in 1999.
=overtake/exceed/ outweigh/ more than
Thus we can see that more men than women hold qualifications at the lower and higher levels of education, while more women reach undergraduate diploma level than men. The gender difference is smallest at the level of Bachelor’s degree, however.
04 钻孔柱状图

分图编号: 4-3-1
标高 成因 类型 4.92m 比例 土试样 土层描述 编 起始 号 深度 No (m) 粘 1:200 颗粒组成 粉 砂 砾 水位埋深 天然状态土的物理指标 塑性 含水 密度 比重 孔隙 指数 比 量 e0 IP W ρ0 G 3 % g/cm 1.50m 日期 标准贯入试验 标
含云母、氧化铁条纹,局部夹粘质粉 土及粉砂,土质不均匀。 含云母,夹少量砂质粉土及粉砂, 滨海~浅海 土质不均匀。
分图编号: 4-2-2
1:200 颗粒组成 粘 粉 砂 砾 水位埋深 天然状态土的物理指标 塑性 含水 密度 比重 孔隙 指数 比 量 e0 IP W ρ0 G 3 % g/cm 26.9 1.94 1.30m 日期 标准贯入试验 标
贯 曲 线
20 30 40
击
标6
Q2 3
⑧2-3b
31.9
1.82 2.69
0.95
0 32.5
滨海~浅海
标7
52.65
.7 52.65 29.0
55.30 -50.84
5.80
20
55.00
28.2
1.90 2.690.82Fra bibliotek0.17
10.99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审核人:
工程负责人:
10
2011-5-11
(m) 46.00 48.15 50.00
峰值 峰值 压缩 粘聚 内摩 系数 压缩 模量 编 起始 击 力 擦角 号 深度 数 φ a0.1-0.2 Es0.1-0.2 C kPa O MPa-1 MPa No (m) N63.5 0 0.14 12.30 .6 48.15 18.0
日期:2011年05月26日
气候类型柱状图

地中海式气候 分布: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亚 热带地区) 特点: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旱,年降水量在 300—1000毫米之间。又称为夏干(冬雨)气候。
成因: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位于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亚洲亚热带地区)。 特点:冬季温和少雨,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炎热 多雨,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其它大洲,冬夏温差 较小,降水分配较均匀,故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 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 500毫米以下。 大陆北部高纬地区,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 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成因: 深处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
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 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 诸岛和南极洲。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分布于南北纬10°至南 北回归线之间。 特点: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年降水量大多在 750—1000毫米之间。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 量也越少。赤道低气压控制,为湿季;信风控制,为干季。 成因: 赤道低气压控制与信风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亚洲中南半岛与印度半岛最为显著。 特点: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与雨季。年降水量大部 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 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 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 成因: 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分布在亚洲大陆东部35°N—55°N之间。 特点: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月平均气温低于 0摄氏度,年降水量多小于800毫米。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excel柱状图重叠解决方法

excel柱状图重叠解决方法一、修改数据源首先,我们需要检查两个柱形图的数据源是否有重叠。
如果两个柱形图的数据源有重叠,那么在柱形图中也会出现重叠的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对数据源进行修改,确保两个柱形图的数据不会重叠。
具体做法如下:1.将两个柱形图的数据源分别放在不同的工作表中。
2.对两个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筛选和整理,确保数据不会重叠。
3.在柱形图中选择正确的数据源,确保柱形图显示的数据是正确的。
二、调整柱形图的位置如果两个柱形图的数据源没有重叠,但柱形图在绘制时却出现了重叠的情况,那么我们需要调整柱形图的位置。
具体做法如下:1.选中柱形图,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格式数据系列”。
2.在“格式数据系列”对话框中,选择“数据标签”,勾选“值”。
3.在“格式数据系列”对话框中,选择“对齐”,将“类别轴标签对齐”设置为“居中”。
4.在“格式数据系列”对话框中,选择“柱形图”,将“间距”和“缩进”设置为适当的数值。
5.在“格式数据系列”对话框中,选择“数据标签”,将“标签位置”设置为“顶部”。
6.在“格式数据系列”对话框中,选择“填充”,将柱形图的颜色设置为透明。
三、使用组合图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无法解决重叠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考虑使用组合图。
组合图是将不同类型的图表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图表。
具体做法如下:1.选中两个柱形图,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复制”。
2.在Excel表格中新建一个工作表,在该工作表中粘贴刚才复制的两个柱形图。
3.对其中一个柱形图进行格式设置,将其颜色设置为透明。
4.选择新建的工作表中的两个柱形图,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组合图”。
5.在“组合图”对话框中,选择“柱形图-折线图”类型,并选择“次坐标轴”。
6.在“组合图”对话框中,选择“折线图”,将其颜色设置为与另一个柱形图相同。
7.对组合图进行格式设置,设置坐标轴、图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1
• The chart below shows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post-school qualification in Australia and the proportion of men and women who held them in 1999.题目 • The chart gives information about postschool qualifications in terms of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further education reached by men and women in Australia in 1999.
P2
• We can see immediately that there were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in the proportion of men and women at different levels.不同点 • The biggest gender difference is at the lowest post-school level, where 90% of those who held a skilled vocational diploma were men, compared with only 10% of women. • By contrast, more women held undergraduate diplomas (70%) and less women reached degree level (55%).
P3
• At the higher levels of education, men with postgraduate diplomas clearly outnumbered their female counterparts (70% and 30%, respectively), and also constituted 60% of Master’s graduates.
• counterpart 同类
P4
• Thus we can see that more men than women hold qualifications at the lower and higher levels of education, while more women reach undergraduate diploma level than men. 不同点,趋势 • The gender difference is smallest at the level of Bachelor’s degree, however.
剑4P78
• The chart below shows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post-school qualification in Australia and the proportion of men and women who held them in 199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组法
• 低学历 (skilled vocational diploma)女 低于男 • 中学历 (undergraduate diploma, Bachelor’s degree)女高于男,而且 Bachelor’s degree的两者数值基本相等。 • 高学历 (postgraduate diploma, master’s degree)女低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