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方段夯沉量报告
2024年填方试验段总结报告范文

2024年填方试验段总结报告范文____年填方试验段总结报告一、实验概述填方试验是土工工程中常用的一项试验方法,主要评估土壤的填充性能和工程性质。
为了进一步研究填方试验的相关问题和方法,我们在____年进行了填方试验段总结报告涉及的实验。
本次填方试验旨在分析不同填方工艺对土壤填方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我们选取了某市某填方工程项目的填方段作为试验地点,选取某企业提供的填方土壤材料,并按照不同的填方工艺进行施工。
通过对试验段进行填方试验,测量和分析了不同工艺下土壤的填筑密实度、压缩性以及抗剪强度等性能指标。
二、试验过程1. 试验段选择本次填方试验选取了某市某填方工程项目的填方段作为试验段。
试验段长约100米,填方高度约3米。
2. 材料选择试验中选用了某企业提供的填方土壤材料,包括黏土、砂质土等。
材料经过初步筛分、过篩、湿度控制等处理,以满足实验要求。
3. 填方工艺根据不同的填方工艺需求,我们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填方方案:(1)方案一:采用机械填方,填方材料通过铲车运输至填方段进行填筑,然后使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
(2)方案二:采用人工填方,人工将填方材料运输至填方段进行填筑,然后使用手动压实器进行压实。
(3)方案三:采用机械填方和人工填方相结合,填方材料通过铲车和人工运输至填方段进行填筑,然后使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
4. 实验参数在填方试验中,我们侧重测量和分析了以下参数:(1)填筑密实度:采用密实度计测量填方段的填筑密实度。
(2)压缩性:通过压缩试验测量填方土的压缩性,包括压缩模量、含水率与应力的关系等。
(3)抗剪强度:采用抗剪试验测量填方段的抗剪强度,分析土壤材料的剪切特性。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1. 填筑密实度采用不同的填方工艺后,填筑密实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测量和分析,我们发现方案一的填筑密实度较高,其次是方案三,方案二的填筑密实度最低。
这可能是因为机械填方能够更好地压实土壤,相比之下,人工填方的填筑密实度较低。
2023年填方试验段总结报告

2023年填方试验段总结报告一、引言填方试验是土木工程中的一种常见试验方法,用于确定填方土的最佳填筑方式和填方土的力学性质。
2023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填方试验,本报告旨在总结试验过程和结果,为未来填方工程提供参考。
二、试验目的本次填方试验的主要目的是:1. 确定不同填方方式对填方土工性质的影响;2. 探究填方土的压实特性,并寻找最佳填筑方式;3. 研究填方土力学性质与填方方式之间的关系。
三、试验设计1. 选择试验场地:选择一片平坦且无显著坡度的区域进行试验,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 确定填方方式:采用不同的填方方式,包括直接倒填、层压填筑和机械压实等方法,以观察不同方式对填方土工性质的影响。
3. 设定填方土初始状态:确定填方土的初始密度和含水率,确保试验设计的可比性。
4. 进行填方试验: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填方试验,记录填方过程中的压实状态和压实次数。
5. 采集填方土样品:采集不同填方方式下的填方土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以获得填方土的力学性质。
四、试验结果1. 不同填方方式对填方土工性质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填方方式下的填方土样品的实验室测试结果,发现不同填方方式对填方土工性质有显著影响。
层压填筑方式下,填方土的密度相对较高且均匀,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机械压实方式下,填方土的密度相对较低,但有较好的排水性能;直接倒填方式下,填方土的密度和排水性能较一般。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选择适合填筑要求的填方方式,以保证填筑土的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2. 填方土的压实特性和最佳填筑方式: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填方土的压实特性与填方方式有密切关系。
层压填筑方式下,填方土的压实效果最好,填方土颗粒间的接触更紧密,排水性能更好,适用于需要较高密度和较好排水性能的工程。
机械压实方式下,填方土的排水性能相对较好,适用于需要有限密度和良好排水性能的工程。
直接倒填方式下,填方土的压实效果较差,适用于填筑要求不高的工程。
3. 填方土力学性质与填方方式之间的关系:填方土的力学性质包括抗压性、稳定性等,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获取。
填方试验段总结材料报告材料

(K0+000~K10+842.81)填方试验段施工报告承包单位:云南省铁路总公司监理单位:云南公路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二O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项目经理部关于路基填方试验段施工总结的报告云南昭会高速公路鲁甸连接线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已完成路基填方试验段的施工,根据工地实际施工情况,现对土方路基填筑的施工总结如下:一、试验路段的目的为确保我合同段路基填筑的施工质量,并保证下道工序的顺利开展,我项目部进行路基填方试验段的填筑试验工作,以总结路基填方施工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碾压遍数及松铺厚度等指标,用于指导我合同内的路基填筑施工。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旁站监督、指导,填筑施工符合规范的要求。
二、工程概况结合施工区段划分,选取位于里程桩号K3+800~K4+000段作为路基填方试验路段。
该路段填料采用K2+900~K3+000挖方路段土,填筑高度为3.7~6.0米,平均宽度为37.31m,数量为:36190.7m3。
三、施工方案施工前按要求将碎石垫层找平,所用的填料已通过土样试验检测符合规范要求。
路基填筑按《高密度大量土石方填筑法》组织施工,其核心是:将土石方施工过程分为“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三阶段为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
四区段为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查区。
八流程为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或晾晒、机械碾压、检查签证、面层整修。
路基填方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填筑时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地面不平时,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后再填下一层。
本合同填方整平采用挖掘机、装载机配合人工找平,当填料含水量偏少时,用洒水车均匀洒水以补充含水量,使填料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的±2以内。
填方压实先用压路机稳压,接着再次用平地机找平,然后再用重型压路机终压,灌砂法进行压实结果检测。
摊铺采用挖机摊铺人工插杆挂线找平的方法进行施工。
严格控制标高、松铺厚度、压实厚度、压缩系数、碾压遍数等指标。
路基填方实验段总结报告

马鞍山市青山太白墓至青山街公路改建工程(K0+000-K6+030.241)路基工程K0+610-K0+810路基填方试验段总结报告马鞍山路桥公司太青路项目经理部二OO三年十一月十日路基填方试验段施工方案总结报告一、试验段施工环境概况施工时间:8:30-16:50,历时8小时20分施工地点:K0+610—K0+810(右幅),全长200米施工部门:太青路项目经理部第一施工队施工气温:23℃施工路况:良二、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案1、技术准备工作(1)所有参加施工的技术、测量、施工、试验、质量人员完成了图纸自审工作,认真学习技术规范和《施工监理实施办法》。
(2)路基填筑原材料(素土)的基础试验已经完成,并上报经监理部批复。
(3)本合同段水准点、导线点复测工作已经完成,并上报经监理部批复。
2、原材料准备各取土场的填筑材料(素土)满足施工需要。
3、机械设备准备路基填筑施工运输、摊铺、碾压机械设备已经全部进场,并已调试完毕,目前所有设备性能良好,可以进行试验路段施工。
施工机械设备详见附表。
4、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案(1)、施工工艺:清表、修整基底→施工放样→临时排水设施→取土、运输→含水量检验→土方摊铺→碾压→检验→合格→进行下一层的施工。
路堤填筑的施工工艺见施工工艺框图。
(2)、施工方案本段的路基填筑主线上的土方调配,以挖掘机或铲车挖土,自卸汽车运输为主;集中取土坑采用挖掘机装土,自卸汽车运至现场,压路机碾压成型。
A清表、修整基底在路基填筑施工之前,要清出原地面的腐植土及树根草皮等有机物,并对挖处树根形成的坑穴进行填夯处理。
B测量放样测量人员根据复合无误并经监理部批准的水准点及控制点放出中线、边线及标高,并按逐点桩号打桩,按1.37松铺系数来控制标高,作为推土机摊铺的标高基准线。
测量人员要跟踪检查标高是否正确。
a临时排水设施为保证路基施工不影响原有排水系统及雨天不影响已完成的路基施工质量,在正式开始路基填筑之前要进行临时排水设施的建设,包括临时排水沟、截水沟等并结合永久排水系统。
强夯试夯报告

一.工程概况XXX±800kV直流输电工程是中国XX电网的重要项目,汇集XXXX、XXXX 等水电站的电力输送XX。
额定输电电压±800kV,双极额定输电容量500万kW,输电距离1438km,直流输送端的XX换流站工程是整个工程重要组成部分。
XX换流站工程所在地在XX省XXXXX县XX乡境内,站址进站大门东侧100m处有XXXX三级公路经过,距离县城20km,距成昆线上的XX 火车站3.5km。
交通较为便利。
根据XXX设计院提供的初步设计总布置图:该换流站500kV配电装置场地、交流滤波器场地等处于大面积填土区,为保证该部分区域内建构筑物及构支架基础不因地基变形而失稳,设计考虑在高填方边坡区域进行原土强夯处理,围墙范围内填土区采用分层进行强夯地基处理。
试夯施工由XX换流站场平工程总承包商—XXXXXXX公司承担。
根据XXXXX设计院2006年11月编制的《回填土、原土强夯试验技术要求》,X 公司对试验方案作了认真分析研究,编写了《XXX±800kV换流站场地强夯试夯方案》,并经业主委托XXX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相关单位审查通过后实施。
试夯检测委托XXXXX勘测设计研究进行。
二.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根据XX电力设计院提交的岩土工程勘测报告:该工程地形、地质情况如下:2.1.地形、地貌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差57m。
2.2.地层岩性由地表向下分为:○0层素填土,以可塑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夹强风化泥岩碎块,松散;○1层粉质粘土、粘土: 可塑~硬塑,广泛分布,厚度0.3~9m。
层粘土、淤泥、淤泥质土、软塑~流塑状,分布在沟谷内的水田和鱼○11塘表层,厚度0.6~4.9m.层粉土、粉砂、细砂:松散~稍密,稍湿~湿,厚度0.4~2.3m。
○12○2层基岩:泥岩为主,局部夹泥质砂岩,属软质~极软质岩石。
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场地范围内及周边无强夯震动影响距离内的建(构)筑物、无地下管道等埋藏、隐蔽物,适宜强夯。
填石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目录1、工程概况 (1)2、工期安排 (1)3、施工依据 (1)4、试验目的 (2)5、资源配置 (2)、人员配置 (2)、机械配置 (2)、试验仪器 (3)6、施工方法 (3)、填料准备 (3)、填筑施工 (4)7、试验成果 (5)、压实系数 (5)、碾压参数 (6)8、试验结论及参数选定 (6)9、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7)9、1质量保证措施 (7)9、2安全保证措施 (8)填石路基试验路段总结报告1、工程概况本试验段(K8+840~K9+040)位于安顺市二环路与机场路平交带。
全线按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
道路设计车速为60km/h,路基宽度46m。
本段地形地貌主要为:低山丘陵山貌,走向基本与构造线方向一致。
安顺二环路起点平交于老贵黄公路,终点与两六路平交。
本试验段全断面填方长为200m,全幅路基宽度为46m,填筑土石方总量约为18000m3。
取料点设在K9+300~K9+700段,该段为岩性山体,路基回填材料采用爆破石渣或破碎机破碎,区域内路基回填为填石路堤施工。
为确保填石路堤施工满足质量要求,需对其进行现场回填试验,确定相关参数以指导后续路基填筑工程施工。
2、工期安排我工区根据计划在2013年5月5日~2013年5月20日之间进行了此次路基石方填筑的碾压性试验。
3、施工依据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试验目的1、通过路基试验段施工,摸索并总结出一套适应本标段路基填方地质、地形合理施工的施工组织形式和机械设备的配置方式。
2、通过现场回填碾压试验,确定满足填石路堤压实度质量控制标准的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和组合、压实速度、压实遍数、沉降差等相关参数及质量控制标准。
3、摸索并总结如何依据招标文件的技术、质量标准以及部分质量标准进行规范的程序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
2024年填方试验段总结报告

2024年填方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背景与目的填方试验是工程建设中常用的一项技术,旨在确定土方工程中土方的填筑能力以及填筑方式,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持。
本次填方试验段旨在通过实地试验,对建设工程中的填土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为后续的填土工作提供合理有效的填土方式和参数设置。
二、试验内容本次试验段主要内容包括:1.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试:对工程现场土壤进行采样,并运回实验室进行土壤分析测试,包括土壤的颗粒级配、含水率、压缩性等指标的测定,为填土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
2. 初步试验:在试验段选取的代表性区域,进行填方试验的初步探索。
通过对不同参数组合的填方试验,观察填土的工程表现,探讨各参数对填土工程性能的影响。
3. 试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对试验过程中所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确定填土的最佳参数组合和施工工艺。
4. 结论与建议: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工程实际需求,提出填土工程的合理建议和改进建议,为工程后续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三、试验过程与结果1.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试:在试验段选定的不同位置,采集土壤样品共计20份,并送往实验室进行测试。
通过测试发现,土壤的颗粒级配比较均匀,含水率较低,压缩性适中。
这些数据为后续试验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2. 初步试验:在试验段选取的代表性区域,设置了8组不同参数组合的填方试验。
包括了不同填土厚度、不同填土密度以及不同填土材料等因素的变化。
通过试验发现,在填土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填土的承载能力会增加;并且填土的密度越大,承载能力越高;不同的填土材料对填土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3. 试验数据记录与分析:试验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填土的压实度、承载能力、位移等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填土厚度和密度对填土工程表现的影响最为显著,填土厚度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增加,填土的承载能力也会逐渐增加。
同时,填土的压实度与填土工程的稳定性也密切相关。
四、结论与建议1. 填土厚度: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填土工程中合理控制填土厚度。
2024年填方试验段总结报告

2024年填方试验段总结报告____年填方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背景介绍填方试验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填方土体进行合理的试验可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次试验段的目标是对一块用于道路基础的填方土进行试验,以确定填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合适的密实度。
试验段主要分为实地勘察、取样、试验和数据分析几个阶段,下面将对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进行总结。
二、实地勘察实地勘察是试验段的关键步骤,通过对填方土地的现场勘察,可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土壤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本次实地勘察主要采用地质勘察和探井观测两种方法,通过对现场地质剖面和井中土样的观测,了解土壤的成分、结构和含水量等重要参数。
三、取样取样是试验段的关键步骤之一,准确的土样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本次试验中,我们采用了无损取样和常规取样两种方法。
无损取样主要采用土样管和钻孔取样器进行,通过对钻孔或者管道沿垂直方向进行进样,可以获得质量较好的土样。
常规取样主要通过对现场土体进行人工挖掘或者机械劈裂,以获得较大量的土样。
四、试验本次试验主要包括物理试验和力学试验两个方面。
物理试验主要包括土壤颗粒组成分析、含水量测定、密度测定等项目。
力学试验主要包括压缩试验、剪切试验和抗裂试验等项目。
通过对这些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获得填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合适的密实度范围。
五、数据分析通过试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填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合适的密实度范围。
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统计分析。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填方土的含水量、密度和强度等指标的范围和变化趋势。
同时,还可以对试验结果进行图表展示,以便于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
六、结论与建议经过本次试验段的工作,我们获得了填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合适的密实度范围。
根据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填方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填方土的稳定性。
密度指标应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填方土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新区东南片区三期道路建设项目路基填方区试夯区夯沉量报告
甘肃隆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9月22日
依据《兰州新区东南片区三期道路工程路基强夯试夯专项方案》,我项目部严格组织,对纬十七支路K0+000---K0+000填方路段进行强夯试验
一、施工步骤
1、点夯施工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用白灰洒出夯位轮廓线;
3)架设水准仪,水准仪设在夯坑边50m之外;
4)测量夯击点地面高程;
5)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
6)测量锤顶高程并记录;
7)提升脱钩器,标定落距并锁定脱钩器钢丝绳长度;
8)提升夯锤,脱钩器打开夯锤自由落下;
9)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
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将坑底整平;
10)重复步骤8)、9),夯至规定的夯击数;(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对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的控制标准:点夯单击夯击能6000kN.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
11)换夯点,重复步骤4)~10),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8击;
12)填平夯坑,并测量场地高程;
13)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每遍夯后推平夯坑,并测量场地高程。
14)、记录。
2、.满夯施工
1)放出满夯每排基准线;
2)夯机就位,锁定落距,并将夯锤置于基准线端;能量800knm 3)按照彼此搭接1/3锤印的原则逐点夯击,夯完规定击数(3击);
4)逐排夯击,完成满夯;
5)夯后场地整平,用方格网测量场地高程。
6)、记录。
3、施工记录
按有关要求现场记录。
采用公司统一格式化的记录纸记录,以顺序号编制,从小到大,施工日期以时间顺序号编制,记录内容按记录格式进行,逐项逐页如实填写,填写项目要齐全,每班下班时已将记录交有关人员检查签字并移交装订。
二、试夯区域位置
试夯分为三处试夯区域,各试夯区的范围均为80m×25m。
具体试验位置见平面图6..2.1,可根据现场试夯情况进行调整。
三、夯点布置
图例:6000KN.M能级布点示意图,
附:1、观测记录
2、测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