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 句子 结构总体差异分析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
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
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1】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再试一次,你会成功的。
或: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
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puter.【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状语组成的主从复合句。
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的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
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和运用“使”、“从而”的词意把各句之间的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异是做好英汉互译的核心。
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的基础上,打乱其原有的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的表达习惯和方式,重新组织句序;相反,在汉译英时,要把汉语各个分句的关系尽量用连接词、时态和标点符号等予以表示,最后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组合成复杂的句子结构。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在英汉语言文化交流中,篇章结构作为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英汉语言的不同语法结构影响着两种语言的篇章组织方式,本文将就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展开分析。
一、英语篇章结构的语法特点1. 英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通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句子中的成分顺序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例如:She ate an apple.(她吃了一个苹果。
)2. 英语的篇章结构注重逻辑关系和前后呼应,常采用连接词如:firstly,secondly,therefore,however等来进行段落间的连接,使篇章结构紧凑,逻辑性强。
1. 汉语采用主谓宾的句子结构,但成分顺序灵活多变,通常采用主谓宾、主谓宾补、主谓宾宾、主谓双宾等不同句子结构来表达不同的语义。
例如:他吃了一个苹果。
2. 汉语篇章结构注重信息的层层展开,主题句在段落开头出现,将要表达的内容循序逐层展开,使得文章逐步深入,逻辑性相对较弱。
1. 英语的篇章结构偏向于逻辑性和直线性,注重前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连接词来呼应,使得文章结构紧凑,易于理解。
而汉语的篇章结构注重信息的层层展开和由表及里的表达方式,段落间逻辑关系较为自由,逻辑性相对较弱。
2. 英语句子结构较为简洁明了,通常通过主谓宾结构表达,成分顺序固定,逻辑关系清晰。
而汉语句子结构灵活多变,语序灵活,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增加了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3. 英汉两种语言在篇章结构的语法特点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英语篇章结构注重逻辑性和前后呼应,汉语篇章结构注重信息的层层展开和由表及里的表达方式。
1. 英汉篇章结构的不同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及其文化的差异,英语的篇章结构凸显了西方思维的逻辑性和直线性,而汉语的篇章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信息的由表及里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
2. 对于英汉语言学习者来说,需要充分意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篇章结构上的差异,灵活运用适当的语法结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观点,避免因篇章结构的不同而造成的语言隔阂和交流不畅。
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

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中英文语言由于不同的文化渊源,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语法结构上均有较大差异。
本文比较了英汉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两种语言背后的中英文化差异。
1、中英文语言结构的语法差异1.1语篇差异中文语言结构趋向于意合,思维方式呈螺旋型,不强求于语言形式;英文语言结构趋向于形合,思维方式呈直线型,力求结构上的严谨。
中文较少使用连接词,各部分之间靠意思连接,所以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目了然。
而英文讲究层次,多在词、短语、分句之间用连接词和关系词,使英语句子、文章更具层次感[1]。
中英文两种语言结构在语篇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章策略的差异。
篇章策略(text strategy)是指篇章生产者根据交际目的对组篇所作的总体决策和选择,是为一定的目的而对决策参数(decision parameters) 所作的权衡。
中国人写作倾向于采用堆积和重复论断、引用典故和权威、套用成语和谚语的策略;而西方人则强调使用数据和细节、引述个人和常人经历,运用成语、习语则采用掐头去尾、添枝加叶的推陈出新策略。
⑵语篇模式的差异。
汉民族由于受重综合的思维习惯影响,语篇模式属于典型的东方“螺旋型”(circular/ spiral) [2]。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篇章的主题不是通过直截了当的方式,而是采用曲折起伏、隐喻含蓄方式来阐述。
即不直接切入主题。
英语通常“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先概括,后细节”。
换句话说,英语语篇的组织和发展呈“直线型”(linear) ,即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它们把话题、观点、态度从一开始就引入文章,然后用事实说明,先有主题句,后接例证句,而后结尾,语篇模式属于演绎型。
⑶语篇主题的差异。
受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英民族通常把主题句(topic sentence) 置于句首, 主题突出,观点清晰,然后在以后各句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1. 引言1.1 引言概述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是一门跨文化研究领域,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的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两种语言的语言特性和文化背景。
英语是一种基于主谓宾结构的语言,句子以主语为中心,谓语为核心,宾语为补充的结构比较常见。
而汉语则是一种基于主谓宾补结构的语言,句子以主语为核心,谓语为主体,宾语和补语为修饰的结构比较常见。
在篇章结构方面,英语通常采用线性结构,文字呈现方式直截了当,一般而言,英语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文章结构清晰明了。
而汉语则较为灵活多变,篇章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目的进行灵活调整,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通过对英汉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和汉语的语言运用习惯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逻辑思维方式。
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对比分析的结论,更好地进行英汉语言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 正文2.1 英语篇章结构1. 主题句和主题段落:英语篇章结构通常以主题句作为段落的开头,主题句用来概括该段落的主旨内容,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段落的主题。
2. 段落间的逻辑连接:在英语篇章中,段落之间通常通过逻辑连接词或短语进行连接,使得整篇文章内容连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3. 概括句和过渡句:在英语篇章结构中,概括句和过渡句的使用十分普遍,它们有助于引导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同时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4. 引言和结论:英语篇章结构通常包括引言和结论两部分,引言用来引入文章的主题,结论则总结全文内容并给出作者的看法或建议。
5. 句子结构:在英语篇章中,句子结构简洁明了,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语法结构,同时也注重句子之间的平衡性和连贯性。
英语篇章结构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通过合理的段落安排和句子结构,使得文章内容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2.2 汉语篇章结构汉语篇章结构是指汉语语言中文章、段落、句子等单位的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其中所使用的连接词、语法结构等。
英汉语的句子成分对比

二、英汉语句子主语的句法特 点和语义特点对比
2.形容词作主语
在句法上,英语形容词作主语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前面一般有定冠词 the ,只有当语义相对的形容 词并列出现或前面另有限定词时,the才可以省去。如:
Advanced and backward only exist in comparison with each other.
除了形式上要求的一致,英语中还有概念上的一致 (notional concord)和毗邻关系 (Proximity)对主谓关系也 会产生影响,这就使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因为它们相互之 间有时会发生冲突。
例如: The public are tired of demonstrations· Fifteen years represents a long period of his life. Either my wife or I am going·
汉语被人称为是“得意忘形”的语言(中小龙,1990), 不仅不用任何形式主语,在意思能够被理解的前提下,连 实义主语也常常可以省去。例如: 到时候了,().该休息休息了。 他有个女儿 ,() 在郊区工作 ,() 已经打电话去了 ,() 下午 就能赶回来。 英语中这样的主语是不能省去的。当然,英语也有一 些没有主语的句子,例如: (I)Hope to hear from you soon. (It)Must be very hot in Africa. (You)Go and fetch me some water. 但是 , 这只是一种主语不出现的情况 , 主语是有的 , 只 不过被省略了而已,而汉语中许多没有主语的句子,我们 是很难给它们补出主语来的。
从语义上看,英语和汉语中的主谓关系大体相似。不过, 由于主语、谓语各自的状况存在着差异 , 汉语中主谓之 间的语义关系就要比英语中的复杂。分析主谓之间的 语义关系,通常的做法是按照主谓(尤其是主语和谓语动 词) 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来判定主语在句中扮演的语义 角色(semantic role),划分主语的语义类型。 尽管英汉两种语言中主谓语义关系的情况差别不大 , 但 各自的划分方式却明显地不同。英语中的划分比较细 致。R.夸克等人(1985)将英语中的主语按其语义角色分 为10种: 施事 (agentive) 、受事 (affected) 、接受者 (recipient) 、外 力(external causer)、工具(instrument)、事件(eventive)、 状态者(positioner)、地点(locative)、时间(temporal)和替 代(prop ‘it’)。
英汉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英汉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1. 英语中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在汉语中常被翻译为主语+宾语+谓语的结构。
例如:英语句子 "I drink tea" 在汉语中翻译为 "我喝茶"。
2. 汉语中的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而英语中的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
例如:英语句子 "a red car" 在汉语中翻译为"一辆红色的车"。
3. 汉语中的状语位置较为灵活,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尾,而英语中的状语一般放在句尾。
例如:英语句子 "I often go to the park" 在汉语中翻译为 "我经常去公园"。
4. 英语中存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没有被动语态,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
例如:英语句子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 在汉语中翻译为 "他写的书"。
5. 汉语中的句子通常比英语中的句子更加简洁,在翻译时可能需要增加一些修饰语或补充语来传达完整的意思。
例如:英语句子 "He is a teacher" 在汉语中翻译为 "他是一位老师"。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句子结构差异,实际翻译时还会受到具体语境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正确的翻译需要考虑词语选择、语序调整和意义传递等因素。
英汉句子差异现象对比分析

按动作发生的顺序 , 或逻辑顺序 , 逐步交代 。 其句子结 I
上例是一 个把汉语 的主题混 为英语句 子主语的
构, 犹如一根竹子 , 可称之为竹式结构 。 汉英句式结 构 l 例子 。汉语说 “ 要说好英语必须大胆 , 不怕 出错”, 处
的差异在学生的英语作文中主要表现为两类语病: I 于主语位置 的是 主题 , 省略了主语 , 但英语 作为讲究 逻 T () 1 英语逗号连接句 l 辑 主谓 关 系 的语 言 ,所 以这 就 是 一 个 病 句 。 “ 0
移造成 的语病往往 因其 符合 学生多年形 成的母语思 l V 词序。其 次 , 成S O 英语的主题结 构在英语本族人的 维模式 而不 易觉 察 、 不易 纠正 , 出的句子往往是套 l 写 语感中有 明显 的非正常语序感 , 而汉语是注重主题的
用汉语的思维方式、 句子模式。本文对英汉语句子层 I 语言 , 汉语主题结构在汉族人的语感中 , 于正常语 属 面的显著差异进行对 比分析 , 希望能有助于降低汉语 I , 使用频率高。 序
p t ddsed n e m . re e h i ,se e en dt
() 2 英语竹竿型句子
I 略结构 , 了省 不允许主 、 、 谓 宾语中的任何一个成 分空
l 缺。学生在英 语作 文中常常出现句子成分缺失 的现
象 英语竹竿型句子指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种呈线 : , : 例如 Do y u l e te n v l o i h o e? k 形排列的英语句群。 其成因是汉语竹式结构的特征的 l ¥ Ye , k . sl e i 迁移, 与逗号连接句相似, 但不同的是, 竹竿型句子有 1 断句。其特征是大量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 , 除了adl 该句的回答 中, n 主语和宾语空缺 。 主语不可缺少 ;
英汉句法的差异解析

Chinese
Chinese: left-extending, heavy-headed like a lion
狮子型语言
English
English: right-extending heavy-tailed like a peacock
孔雀型语言
Chinese: left-extending, heavy-headed like a lion
behind? 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If I had known it would come to this,I would have acted differently.早知今日, 何必当初。
2,介词(英语造句几乎离不开介词,汉语则常 常不用或省略介词)
The many colors of a rainbow range from red on the outside to violet on the
死记硬背有很多的局限性,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 We should admit that rote learning has a number of
limitations. 我原来打算在元月份访问中国,后来不得不推迟,这
使我非常失望。 It 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 when I had to postpone
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 他能吃能睡。 再走几步就到实验大楼了。
A few steps will bring you to the laboratory building./ Walk a few steps and you will reach the lab build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的英汉句子结构分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分析中国学生写的句子,即使用词、语法和结构方面没有明显问题,但读起来总没有英美人写的那样地道。
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学生不了解英语的思维模式,采用了汉语的思维模式进行写作造成的。
其实,语言和思维是分不开的。
思维是语言的指导,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下面就中英思维中句子结构差异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1、英语属形合(hypotactic)语言,汉语属意合(paratactic)语言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曾说过:“就汉语和英语而言,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
”所谓“形合”是指利用连接词(并列连词and、but、or等或从属连词that、who、when、if等)表现句子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意合”是指不通过连接词,而是通过上下文语境来反映句子成分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英文句子形合关系比汉语多,也就是说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依赖连接词来表现逻辑关系。
【例1】“你来,我就走。
”,“If you come, I'll go.”或“When you come, I'll go”【例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以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中最后两句)The boundless sky and endless earth may pass away, but this vow unfulfilled will be regretted for aye. (许渊冲译)。
在汉语中这两句之间体现了很明显的强对比的逻辑关系(拿天地和此恨对比),但这种逻辑关系是通过上下文语境反映,并未借助任何连接词,译成英文后却加了一个but,表示强对比逻辑关系。
(这里的but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表示转折)总结:在将汉语句子写成英文时,注意将隐藏的句子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隐藏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
因此对于连接词的掌握就变得尤为重要。
【例3】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If you try again ,you will succeed.【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 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
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4】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状语组成的主从复合句。
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的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
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和运用“使”、“从而”的词意把各句之间的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异是做好英汉互译的核心。
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的基础上,打乱其原有的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的表达习惯和方式,重新组织句序;相反,在汉译英时,要把汉语各个分句的关系尽量用连接词、时态和标点符号等予以表示,最后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组合成复杂的句子结构。
例如,众所周知的,虽然“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了)这句典型的中式英语也广为接受,但它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是典型的不顾英语语法和句型结构的误译。
其实,按照英语的语法结构,应该这样表达:It's a long time since we saw.此外,在做英译汉时,要尽量避免“翻译腔”。
所谓“翻译腔”,就是指英文的意思虽然勉强能懂,但直译或硬译的痕迹到处可见,“洋味”太重,可读性太低。
究其原因,一是实践较少,经验不足;二是语言能力有限,重形式而轻内容,没有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差别和一些必要的翻译技巧,见到什么就翻译什么。
【例5】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 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 him to order without delay.【译文】(翻译腔)当一位代表超过他的分配时间,主席将告诉他命令,不要推迟。
(改进)(如果)代表发言超过规定时间,主席应督促他遵守规则。
【分析】该句是一个when引导的主从复合句,看似一个简单的"主将从现"句,但却不能直译成汉语(如第一句译文)。
When 从句其实表示一种假设,如果直译成“当……时候”,就没有表达出原句的逻辑关系;his这样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翻译成中文时可以不译;shall是个情态动词,不是将来时;order是名词,表示“规则”,不能硬译为“命令”。
2、英语与汉语的主客观倾向问题汉语里,采用有生命的人或物作主语总是占绝对优势,常常伴随主动语态的大量使用,有很明显的主观倾向。
英语常使用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较多使用被动语态,思维上有客观倾向(也叫物称倾向)。
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沿用汉语思维的主观倾向,极少采用非生命指称主语,也较少使用被动语态。
学生英语作文中常常出现“I think”,“we must”,“someone says”,等主观倾向明显的表达,较少用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并较少用被动语态,汉语腔十足。
【例1】“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限制外国旅游者的数量,努力保护当地环境和历史不受国际旅游业的不利影响”。
We must take proper measures to limit the number of foreign tourists and we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protect loc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y from the harmful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再来看第二个版本e.g. Proper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limit the number of foreign tourists and the gre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protect loc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y from the harmful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孰优孰劣,相信读者一目了然吧~)【例2】(人们)在许多地方看见了爪印,灌木丛中也发现了粘在上面的美洲狮毛。
e.g. Paw prints were seen in a number of places and puma fur was found clinging to bushes. (新概念三册第一课)总结:因此在写英文句子时,多以无生命名词作主语,并大量使用被动语态,甩掉汉语腔。
3、就内容而言,英语前重心(右分支)中心词,汉语后重心(左分支)中心词所谓“前后重心”是指句子的重要信息置前还是置后。
英语民族具有直接性,他们倾向于直接表达他们的意见、感情和态度,不愿意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谈事情。
因此他们往往是把句子的重要信息置于次要信息之前,而汉民族则恰恰相反。
这种前后重心在英汉语比较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右分支----英语中心意思前置英语习惯于把中心词前置,之后接修饰词,属于典型的“右分支”(right branch)结构,★左分支-----而汉语则先说修饰语,中心词后置,属于“左分支”汉语的左分支结构的特点是,即使修饰语再长,也常常会放在中心词前面,最后才出现中心词,村东头的王大妈来了,受坏人欺骗的村民们也来了。
There came Aunt Wang who dwelt at the eastern end of the village, and also came the villagers who had been deceived by the scoundrel.this China-ASEAN Expo is a good example of what we should be doing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就是我们应携手努力合作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On behalf of the World Bank President Robert Zoellick, I am very honored and pleased to be able to join you at the opening of the forth Chian-ASEAN Expo here in the city of Nanning in China but close to several ASEAN neighbors.能够代表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出席在临近几个东盟国家的中国南宁召开的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我深表荣幸也十分高兴1)在复合句子中英语的主句为重要信息,从句为次要信息。
主句往往置于从句之前,即重心在前。
而汉语一般按照逻辑和时间顺序,将重要信息放在后面,即重心在后。
4、英语的主语突出(subject-prominence)和汉语的主题突出(topic-prominence)Thompson(1976)认为,形合的英语,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英语句子的主语通常指人或事物,由名词、代词或名词词组来担任;而汉语则竭力通过句子整体突出主题,而不是仅仅依靠句子的主语。
汉语的句子的主语可以各种形式出现。
除人或事物外,地点、时间、行为方式都可以作主语。
在词性方面,除名词、名词词组和代词外,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甚至句子都可以作主语。
因此在翻译汉语句子的时候,就需要将词性纷繁复杂的主语转换成英文中名词化或代词化的主语形式。
例如:早睡早起有益健康。
To keep early hours is wholesome for your health.接纳其他文化的元素对于本国文化大有裨益。
The embracing of elements from other cultures will surely do great benefit to our own culture.甚至有时候汉语中干脆就没有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