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复张策略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的早期应用
0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和争论(ARDS)08-10

性是低的。
为提高ARDS的诊断准确性,在应用 1994年标准时,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该追查患者是否有ARDS的危险因素,危险 因素致发生ARDS的时间应在一周内;
②两肺阴影应符合“肺水肿”的影像学改变及其
衍变过程,肺阴影要与酷似ARDS的其他疾病,
如肺不张、严重肺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等
相鉴别。
也提示最终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将来缩窄定义是
有用的,但现在尚无足够证据表明需要将
ALI/ARDS患者按其特殊的基础病因再细分为亚型。
10多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AECC 的
定义和诊断标准有其准确性和合理性的一面,但 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Moss 等已提出告诫:对于没有明确诱因的病 人,要应用这些标准来诊断,其阳性诊断的可靠
氧血症,并具有气压伤的潜在危险。
ARDS肺复张操作总结:
7.根据CT扫描进行的肺复张不产生肺的过度充气。 8.重要的是设臵一个高于去复张曲线高拐点水平的 PEEP以防止肺泡萎陷。 9.仅有RMs而没有加恰当的PEEP可导致肺泡的不稳定 和可能引起VILI。
其他争议
对“急性”没有什么时间规定,很显然ARDS应与 间质性肺疾病相鉴别,后者的发生常历时数周至数月。
Seattle对695例危重病的调查发现,Sepsis和创伤患
者在24小时内发生ARDS的分别为54%和29%;在
危险因素诊断的5天内,90%以上患者发生ARDS,
到7天时,所有患者均发生ARDS。
标准
始
mHg ( 不 管 PEEP 见两肺肺浸
水平)
或无左房高压的临床
迹象
新诊断标准与过去不同之处
ARD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而不限于成人;
湖北省2020年医师定期考核题库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定点医院或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重症病区培训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定点医院或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重症病区培训(单选)1未达到COVID-19重型诊断标准,亦按重型管理的情况包括:A.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h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B. 年龄>60岁C. 合并严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免疫抑制人群等D. 以上都是E. 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单选)2诊断COVID-19重型,需要符合以下情况:A.呼吸窘迫,呼吸频率≥30次/分B. 静息状态、无吸氧时SPO2≤93%C. PaO2/FiO2≤300mmHgD. 符合上述3条E. 符合上述任何一条正确答案:E(单选)3诊断COVID-19危重型,需要符合以下情况:A. 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B. 出现休克C.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收入ICU治疗D. 符合上述3条E. 符合上述任何一条正确答案:E(单选)4关于COVID-19的循环监测与支持,描述不正确的是A.以组织灌注为导向B. 选择简便、易维护管理的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C. 有条件可积极采取超声多普勒监测D. 液体负平衡E. 对没有组织低灌注的ARDS患者采用保守的液体管理策略正确答案:D(单选)5对于COVID-19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治疗措施当中不正确的是:A.采用积极的液体复苏B. 努力保持满足组织灌注的最低容量复苏C. 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D. 仔细鉴别休克原因E. 积极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正确答案:A(单选)6关于COVID-19液体治疗,错误的是:A.原则是在满足组织灌注基础上采用保守性液体管理策略B. 无异常液体丢失时,可按25-30ml/kg/d补液C. 一般无异常液体丢失时,补液量=非显性失水(700ml/d)+尿量D. 感染性休克时,3小时内采用等渗晶体液30ml/kg(成人)进行复苏E. 建议采用羟乙基淀粉或明胶作为第一小时的复苏液体正确答案:E(单选)7单纯ARDS的病理生理改变不包括:A.气体弥散受限B. 肺有效容积明显降低C. 肺顺应性明显降低D.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E. 静水压增高引起肺水肿正确答案:E(单选)8ARDS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急性起病B. 常规吸氧容易纠正的低氧血症C. 肺部体征无特异性,急性期双肺可以闻及湿罗音或呼吸音减低D. 早期病变以间质改变为主,常规胸片可无明显变化E. 病情进展后可出现肺内实变正确答案:B(单选)9无创机械通气的禁忌症不包括:A.意识障碍B. 无力排痰C.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D. 已经引流的气胸或纵膈气肿E. 不能配合无创机械通气正确答案:D(单选)10低血压休克时使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所作用的受体,表述不正确的是:A.肾上腺素兼具α和β受体激动作用B.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动α受体C. 多巴胺兼具α受体、多巴胺受体和β受体激动作用D. 血管加压素是一种拟肾上腺素药,作用于平滑肌V1受体E. 异丙肾上腺素为合成拟交感胺,纯β受体激动剂正确答案:D(单选)11COVID-19常见的休克原因为:A.心源性休克B. 低血容量性休克C. 感染性休克D. ACP、气胸、纵膈气肿E.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单选)12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错误的说法是A.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B. 积极寻找病因C. 必须诊断明确后再治疗D. 先救治(抗休克治疗),后诊断E. 失血性休克时尽快控制活动性出血正确答案:C(单选)13关于成人COVID-19(重型)肾功能障碍患者CRRT指征,不包括:A.高钾血症B. 严重代谢性酸中毒C. 肺水肿或水负荷过重D. 多器官功能障碍时的液体管理E. 严重呼吸性酸中毒正确答案:E(单选)14分析血气结果,pH 7.08,PaO2 37mmHg,PaCO2 80mmHg,HCO3- 28mmol/L,BE +2mmol/L,正确的是:A.呼吸性酸中毒B. 代谢谢酸中毒C. 呼吸性碱中毒D. 代谢谢碱中毒E. 呼吸型TABD正确答案:A(单选)1545岁男性患者,5天前出现发热达39℃,并有明显的咳嗽、胸闷喘气、乏力、腹泻症状。
肺复张策略的临床应用

肺复张策略的临床应用肺复张操作属于保护性肺通气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可以发挥开放肺泡的效果,其常应用在机械通气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中,但实施方法并未统一。
近些年来的肺复张操作措施包括:手法肺复张、呼气末正压递增法、压力控制性肺复张,不同类型的肺复张方法均能够复张萎陷的肺泡,获得一定临床效果,但不同类型的肺复张操作各有优势。
肺复张的操作类型:手法肺复张就是通过打开麻醉机,调节限压阀,挤压储气囊,做肺复张处理,该操作相对简单,容易操作;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反复应用肺复张时采用手法肺复张,但该操作具有一定的缺陷,当操作结束以后,通过将通气模式转变为机械通气后,压力会快速降低,肺泡就会再次发生萎陷,该方法容易使血流动力学不稳,故近些年来关于呼气末正压递增法和压力控制性肺复张的应用较为广泛。
呼气末正压递增法就是在压力控制的机械通气中,通过将呼气末正压逐渐提升,升高气道压力至正常状态下,并维持一段时间,该方法可以通过肺顺应性监测以及可视化监测,对最适合的复张压力、最适的呼气末正压进行确认,既可以满足复张萎陷肺泡的要求,又不会出现肺泡膨胀过度,从而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同时,还可防止出现肺复张引发的循环剧烈波动的副反应,但通过该方法做肺复张治疗,可能需要高水平的呼气末正压,并且该方法的操作繁琐,时间较长。
压力控制性肺复张就是通过压力控制进行机械通气,将压力控制水平以及呼气末正压逐渐增高至适当的气道压力,在适当时间内进行复张,该方法进行肺复张时,循环波动较小,并且无需应用较高水平的呼气末正压,即可得到良好的复张效果,故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肺复张操作在不同类型患者以及手术中的应用。
若患者的肺功能正常,低压力在短时间内的肺复张措施可能在复张肺泡时,会避免过度损伤肺泡,但临床工作中做全身麻醉的患者,其会出现肺不张加重反应,其相关因素包括:自身因素、手术因素、体位因素。
故在实际肺复张的治疗中,不同类型的患者应该采用针对性的肺复张治疗。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麻醉及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专家论坛•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麻醉及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林纤依,周有发,陈钢doi:10.3969^.issn,1671-0800.2021.02.001【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近年来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临床实践中的逐渐深入,人们对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在麻醉与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有关于LPVS的研究也逐渐从最初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治疗拓展到各类手术及特殊患者的麻醉及围手术期应用,本文旨在对LPVS在麻醉及围手术期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LPVS发展历程LPVS是一种以保护和改善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为目的的呼吸支持策略,即在维持基础氧供的前提下,联合应用小潮气量(TVs)、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肺复张手法(LRM)、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及低吸入氧浓度等通气方案,使萎陷肺泡开放的同时避免肺泡过度膨胀,防止气道压过高、减少肺泡活动产生的剪切力,从而保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部乃至全身的炎症反应,以此预防或减轻肺组织损伤,最终起到肺保护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研究发现在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期间,给予较高的潮气量可逆转低氧血症并有利于改善肺顺应性。
1969年有研究首次报道了对ARDS患者应用持续正压通气有益于疾病的转归,从而引入了PEEP的概念。
在此以后的30年里,临床一直遵循高于生理潮气量的通气方式,形成了10〜15ml/kg 潮气量的传统机械通气模式。
直到20世纪90年代,几项研究表明,与传统的通气模式相比,低潮气量、低气道压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保护性通气模式可降作者单位:310000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通信作者:陈钢,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危重症学组委员,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分娩镇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麻醉学分会委员,浙江省麻醉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全麻苏醒期患者去氧饱和的防范策略研究进展

全麻苏醒期患者去氧饱和的防范策略研究进展王树欣1,韩文军2,薄禄龙1,张玲娟2Prevention strategies of oxygen desaturation in patients during emergence from general anesthesia :a literature review WangShuxin ,Han Wenjun ,Bo Lulong ,Zhang Lingjuan摘要:综述全麻苏醒期患者去氧饱和的现状、监测方法、拔管后管理与镇痛技术等,认为患者发生去氧饱和的情况被严重低估,发生时段也相对集中,提出在苏醒期应用多种监测方式,规范气管导管拔除前后评估与护理、有效镇痛及早期使用采用肺复张技术,可帮助降低患者去氧饱和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全麻苏醒期安全。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去氧饱和;现状;防范策略;综述文献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5.104作者单位: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麻醉学部2.护理部(上海,200433)王树欣:女,硕士,护师通信作者:韩文军,1332472367@qq.com 科研项目: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2017YQ015)收稿:2018-09-27;修回:2018-11-23去氧饱和(Oxygen Desaturation )又称减氧饱和,是指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 2)下降[1],临床麻醉监测专家共识指出,患者SpO 2<0.95即为去氧饱和[2]。
在全麻苏醒期,患者因手术、麻醉等因素影响,呼吸功能常不稳定,容易出现去氧饱和,严重者可致低氧血症、再次气管插管甚至死亡。
研究显示,患者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 )内再次气管插管率可达0.09% 0.19%[3]。
2022年度好医生继续教育答题:急危重症有创呼吸机临床应用策略答题

急危重症有创呼吸机临床应用策略答题1.呼吸监测最直接的指标是:A: 血氧饱和度B: 动脉血氧饱和度C: 血气分析D: 呼吸频率E: 潮气量2.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的英文缩写是:A: PEEPB: ASVC: PRVCD: VAPSE: APV3.呼吸机完全替代自主呼吸的通气方式:A: VCVB: CMVC: PSVD: IMVE: SIMV4.关于IPPV下列错误的是:A: 呼气末气道压为0B: 易产生人机对抗C: FRC较用PEEP时小D: 多用于自主呼吸存在者E: 可采用容量控制或压力控制的通气方式5.对于准备撤除呼吸机的患者,以下哪种模式适合:A: PEEPB: CPAPC: SIMVD: IPPVE: IPPV+PEEP1.机械通气的适应症不包括:A: 未经引流的气胸B: 严重肺炎C: ARDSD: 急性肺水肿E: 肺挫伤2.机械通气的目的不包括:A: 维持通气量B: 改善换气功能C: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D: 改善通气/血流比E: 减少氧消耗3.ARDS的诊断标准为氧合指数: A: <200mmHgB: ≥300mmHgC: ≥120mmHgD: ≥200mmHgE: ≥400mmHg4.经鼻气管插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 A: 1天B: 3天C: 一周D: 2周E: 5天5.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不包括:A: 气压伤B: 容积伤C: 切割伤D: 生物伤E: 化学伤1.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不包括:A: 气压伤B: 容积伤C: 萎陷伤D: 生物伤E: 化学伤2.为预防气压伤应注意:A: 吸气压尤其是峰压值B: 呼吸频率C: 呼吸PaCO2D: 内源性PEEPE: 吸呼比3.应用呼吸机对ARDS患者治疗的最佳通气模式是: A: 持续气道内正压B: 压力支持C: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D: 控制通气E: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4.呼吸机使用的绝对禁忌症:A: 肺大泡B: 没有绝对禁忌症C: 气胸D: 心肌梗塞E: 低血容量性休克5.下列哪项是气胸最主要的临床表现:A: 剧烈咳嗽、胸痛B: 表情紧张,胸闷C: 突发剧烈胸痛,伴明显的呼吸困难D: 脉搏增快E: 发绀出冷汗1.使用PEEP不能使病人:A: 萎陷的肺泡重新扩张B: 改善通气C: 改善氧合D: 增加FRC和肺顺应性E: 增加肺内分流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PEEP值越高越有利于改善氧合B: 肺复张动作应在ALI/ARDS早期实施C: 对于重症ARDS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的应慎重使用RMs D: 不同患者的肺需要不同的膨胀压力和保持肺开放的压力E: RMs进行过程中,氧合指数是最有价值的指标3.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PIP()能够达到肺充分复张。
小儿围术期肺不张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的应用研究进展

小儿围术期肺不张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的应用研究进展王升华,李思源,江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092摘要:肺不张是小儿围术期常见的肺部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主要原因是肺泡和末端细支气管扩张不完全导致肺单位的不完全通气,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力学损伤和气体交换障碍。
小儿围术期肺不张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麻醉相关因素、患儿自身因素以及手术相关因素。
麻醉过程中,阿片类药物及肌松药物的应用均会导致患儿呼吸抑制、功能残气量降低从而引起肺不张;患儿自身基础情况、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哮喘等是肺不张的影响因素;术中体位的不同、侧卧位时通气和血流重新分配、腹腔镜手术时腹内压增高、心胸外科手术时肺部炎性损伤也是小儿围术期发生肺不张的因素。
小儿围术期肺不张的预防主要聚焦于术中及术后时期。
术中可以通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给予患儿一定的呼气末正压防止其远端小气道和肺泡塌陷并结合小潮气量通气,可有效降低肺不张的发生;设置合适的吸入氧浓度,可以防止氧浓度过高导致“吸收性肺不张”;应用肺复张的方式,可有效改善手术麻醉引起的患儿功能残气量的减少和肺氧合障碍。
术后需给予患儿良好的镇痛促进呼吸功能加速恢复,鼓励患儿积极咳嗽排痰预防肺不张;无创正压通气和经鼻高流量氧疗逐渐应用于围术期肺不张的预防中,也可以减少肺不张的发生。
关键词:围术期肺不张;肺部并发症;肌松药;手术体位;呼气末正压通气;肺复张;无创正压通气;经鼻高流量氧疗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06.025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4)06-0101-04肺不张是小儿围术期常见的肺部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与肺不张范围和严重程度相关,从无明显症状到胸闷、气短、气急,甚至会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
如不及时处理,还可能引起严重的肺部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呼吸衰竭等。
小儿围术期肺不张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等麻醉相关因素、患儿自身基础状况、手术方式、手术体位等,预防措施通常可以通过改善术中通气策略、提供良好镇痛、促进患儿呼吸功能早期恢复等方式实现。
ERAS理念下肺保护通气策略在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ERAS-围术期管理措施
▪ 2018年食管切除手术ERAS提到,无论是双肺通气或单肺通气都 应采取相关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 无论是过高的压力,还是过高的容量,引起肺损伤的原因都是肺 泡的过度扩张。
ERAS-围术期管理措施
低潮气量
PEEP
▪ 一项干预组为12 cmH2O+RM,对照组为2 cmH2O(不加RM) ▪ 高PEEP+RM没有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增加了低血压风险和血
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此项研究对PEEP的使用提出了指引,PEEP的 使用要评估风险与收益。
PEEP
PEEP
▪ 一项回顾性研究告诉我们,中等的PEEP效果最好。 ▪ 加PEEP的目的为维持小气道开放,减轻肺不张。通过PEEP平衡肺
降低吸氧浓度、容许性高碳酸血症
低潮气量
▪ 高潮气量会造成容量伤和压力伤,低潮气量显著降低OLV术中和 术后肺水指标。
▪ 低潮气量在心脏手术中应用获益,并可显著降低围手术期肺部并 发症危险。
低潮气量
低潮气量
▪ 如果加上PEEP和RM,小潮气量非常有效。 ▪ 单独小潮气量容易造成肺不张伤 ▪ 小潮气量势必要加PEEP,不加PEEP会比较危险。
肺பைடு நூலகம்张
▪ 90%的全麻患者发生肺不张 ▪ 肺不张的面积占总肺面积的20% ▪ 术后肺损伤(需要满足ARDS Birlin标准)的发生率: ▪ Abdominal surgery 3.4%,Thoracic surgery 4.3%
肺不张
相关危险因素: ▪ 年龄 ▪ 术中血运 ▪ 肺炎患病率 ▪ 高潮气量 ▪ PEEP。
不张和肺过度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877/cma.j.issn.1674-6880.2014.01.003基金项目:2012年天津市教委科研基金(20120121)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通信作者:彭民,Email:pengmin2000@ ·论著·肺复张策略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的早期应用彭民吴荷宁张加艳张祯宋涛王志强【摘要】目的探讨肺复张策略(LRM)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早期应用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非开胸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35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全身麻醉术后早期实施LRM。
对患者LRM前后的氧合指数、肺顺应性及收缩压情况进行比较,并根据年龄(<35岁,35~65岁,>65岁)及麻醉时间(<3h,3~6h,>6h)分别对患者进行分组,以研究其对LRM前后氧合指数差值的影响。
结果LRM前后患者的氧合指数、肺顺应性及收缩压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不同麻醉时间的患者,LRM 前后氧合指数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年龄的患者,仅在年龄<35岁组与年龄35~65岁组和年龄>65岁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LRM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的早期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肺顺应性和氧合指数,且中老年患者及麻醉时间长的患者更应给予LRM。
【关键词】肺复张策略;麻醉,全身Early application of lung recruitment maneuver in patients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Peng Min,Wu Hening,Zhang Jiayan,Zhang Zhen,Song Tao,Wang Zhiqiang.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Unit,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Tianjin300052,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Peng Min,Email:pengmin2000@【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application of lung recruitment maneuver(LRM)on patients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Methods A total of356patients with non-thoracotom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2012hospitalized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All the cases received LRM in the early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The oxygenation index,pulmonary compliance and systolic pressure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LRM.Then the patients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age(younger than35years,35-65years old,older than65years) and anesthesia time(<3h,3-6h,>6h),respectively,and the oxygenation index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oxygenation index,pulmonary compliance were higher,and the systolic pressure was lower after the LRM(all P<0.05).Meanwhile,the oxygenation index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LRM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nesthesia time all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all P<0.05),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only in the younger than35years old group compared with the35-65years old group and older than65years old group(all P<0.05).Conclusion Early application of LRM in patients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pulmonary compliance and oxygenation index, especially in the elder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a long duration of anesthesia.肺复张策略(lung recruitment maneuver,LRM)经常被用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治疗[1-2],使塌陷的肺泡膨胀,从而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治疗ARDS的有效机械通气技术手段。
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全身麻醉手术后约90%的患者会出现肺不张[3],约有15%~20%体积的肺组织会在手术期间发生肺不张,肺不张会在术后几天内持续存在,这可能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低氧血症和肺感染。
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发生感染的患者中,肺感染的发生率最高[4]。
对于全身麻醉术后的患者早期应用LRM可以在围手术期预防并治疗肺不张,从而可能减少患者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的发病率[5]。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入住重症医学科的非开胸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356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全身麻醉术后尚未恢复自主呼吸;患者年龄≥18岁;循环稳定,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无支气管胸膜瘘;无肺大疱。
排除标准:入室收缩压<90mmHg,考虑血氧饱和度≤90%或收缩压≤90mmHg不能耐受肺复张者。
1.2操作方法患者手术后转入ICU应用机械通气,呼吸机均应用瑞士哈美顿公司的RAPHAEL拉斐尔XTC型呼吸机,初始参数设置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模式,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2)40%,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4次/min,呼吸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0cmH2O(1cmH2O=0.098kPa),通气10min后做血气分析化验。
抽血化验后将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为: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Phigh 30cmH2O,PEEP15cmH2O,持续通气3min,然后将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为:SIMV模式,FiO240%,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4次/min,PEEP5cmH2O。
通气30min待患者指脉氧饱和度监测指标达到稳态后做血气分析化验。
1.3监测记录指标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种类和麻醉时间;记录肺复张前后规定时段的血气分析结果,并计算氧合指数(PO2/FiO2);同时记录患者肺复张前后呼吸机肺顺应性参数;记录肺复张前收缩压和肺复张过程中最低收缩压。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軃±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基本情况入组的356例患者中,男性189例,女性167例;平均年龄(63±13)岁;平均麻醉时间(5.6±2.5)h;行普外科手术221例,行妇科手术56例,行产科手术36例,行泌尿外科手术25例,行骨科手术18例。
2.2肺复张前后氧合指数、肺顺应性和收缩压的变化患者肺复张后氧合指数、肺顺应性均高于复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肺复张过程中的收缩压低于肺复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麻醉时间与肺复张前后氧合指数差值的关系患者麻醉时间<3h组,麻醉时间3~6h组和麻醉时间>6h组的复张前后氧合指数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92,P<0.05)。
进一步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4年龄与肺复张前后氧合指数差值的关系患者年龄<35岁组与年龄35~65岁组和年龄>65岁组患者的复张前后氧合指数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1,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年龄35~65岁组和年龄>65岁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肺复张前后氧合指数、肺顺应性和收缩压的变化(x軃±s)氧合指数(mmHg)肺顺应性(ml/cmH2O)收缩压(mmHg)229±5643±10152±26291±6356±14132±3213.9713.728.86<0.05<0.05<0.05注:1mmHg=0.133kPa;1cmH2O=0.098kPa时间例数肺复张前356肺复张后356t值P值【Key words】Lung recruitment maneuver;Anesthesia,General表2全身麻醉时间与肺复张前后氧合指数差值的关系(mmHg,x軃±s)麻醉时间例数氧合指数差值<3h4140±173~6h23253±27>6h8397±39F值81.92P值<0.05注:1mmHg=0.133kPa3讨论麻醉诱导、维持期间需应用高浓度氧和肌松药物,二者的同时应用使患者肌张力消失、肺功能残气量下降,这是导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肺不张的主要原因,它是吸收性的肺不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