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知识用表(四大部分)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表格版

31
济
①古水名,济水
阴谷皆入济
登泰山记(九下)
②有利,有益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八上)
32
加
增加
(虚夸,以少报多)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愚公移山(七上)曹刿论战(七下)
33
假
①与“真”相对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云归而岩穴暝
朝而往,暮而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黄生借书说(八上)狼(八下)醉翁亭记(九上)醉翁亭记(九上)醉翁亭记(九上)
②归还
而其归书也必速
黄生借书说(八上)
③归属,归依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九上)
22-1
2015
新
过
①看过,读过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惠
①恩惠,(给人以)好处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七下)
②同“慧”,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七上)
28
及
①赶பைடு நூலகம்上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登泰山记(九下)
②到,至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桃花源记(九下)登泰山记(九下)
③趁着,等到……时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登泰山记(九下)
④如,比得上
出师表(九下)陈涉世家(九下)
⑤将要,就要
今当远离
出师表(九下)
⑥(dàng)抵充,当作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九下)
初中文言文核心知识归纳(表格版)(1)

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核心知识归纳(44页表格版)文言文通假字归纳中考通假字归纳例句本字通假字解释七年级项为之强《童趣》强僵僵硬不亦说乎《论语》说悦高兴诲女知之乎! 《论语》女汝你是知也《论语》知智聪明一切乌有《山市》乌无没有裁如星点《山市》裁才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否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攀牵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材才才能对镜帖花黄帖贴粘贴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伙伙伴满坐寂然《口技》坐座宾客止有剩骨。
《狼》止只只有八年级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邀邀请诎其右臂《核舟记》诎屈弯曲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拣挑选上册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横与竖相对舟首尾长约八分又奇《核舟记》又有连接整数和零数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父男子美称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与举选拔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矜鳏老而无妻的人荡胸生曾云《望岳》曾层略无阙处《三峡》阙缺中断八年级下册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转啭鸟叫声窥谷忘返《与朱元思书》反返返回才美不外见《马说》见现表现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才才能其真无马邪《马说》邪耶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饲喂养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夷怡和善愉快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披穿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嘱嘱托,嘱咐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俱都恶能无纪。
《满井游记》纪记记载九年发闾左戍渔阳《陈涉世家》適谪被流放为天下唱《陈涉世家》唱倡首发级上册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已已经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披穿秦王不说《唐雎不辱使命》说悦高兴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措置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苍青色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伸伸张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以必得裨补阙漏《出师表》阙缺缺点九年级下册公输盘不说《公输》说悦高兴子墨子九距之《公输》距拒阻挡公输盘诎《公输》诎屈理屈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圉御抵挡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叛背叛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增增加困于心,横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横不顺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忍韧使……坚韧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弼辅佐故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患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辨分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得德感激也》乡为身死而不受。
学习文言文要掌握的内容

学习文言文要掌握的内容一、文学常识。
1.作者。
重点识记姓名,字号(自号,别号,谥号,雅号),时代,�氡穑�类别(诗词人,文学家,散文家,小说家,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等等),地位,影响,贡献等。
作品。
2.重点识记作品名称,作者或辑录者,出处,时代,类别,内容,特点,地位,价值,影响等等。
相关文体常识。
如诗词记说等含义,分类,特点等。
二、重点词句。
1.读准字音。
注意生字,异读字(如“斜”在诗词末尾常读xiá,“野”读yǎ),通假字,多音字。
2.写正字形。
注意生字,生僻字,通假字,繁体字。
3.记牢词义。
特别注意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尤其是之、其、而、者等虚词),词类活用(名用如动,形用如动,名用如状,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
4.积累句式。
整理文中出现的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修辞句(比喻,对偶,排比),及其它固定句式(如至若……,若夫……,然则……,不亦……乎,得无……乎等)。
三、课文翻译。
��既能顺畅翻译全文,又能准确翻译各句。
做到不错,不偏,不漏。
四、课文理解。
1.结构。
全文分层,各层意义及关系,详略。
特别注意总起,过渡,承转,总括,点题等重点段在结构和意义上的作用。
2.内容。
要明确叙事的来龙去脉,景物描写的内容及意义,议论的话题、观点、论据等。
3.思想情感。
深入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寄托的愿望或理想,揭示的现实或现象等。
4.重点句段。
一般是文章的核心句子。
要明确表达的方式,意义,作用等。
五、背诵默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扎实背诵,准确默写。
一定要做到不错,不添,不漏,不改。
包括标点符号。
六、写作技巧。
1.理解运用突出的表现手法。
如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一事一议,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渲染,托物起兴,虚实结合等。
2.分析行文构思的技巧。
如总分,分总,铺垫伏笔,呼应照应等。
3.赏析精美语句的特色。
如运用的修辞,炼词,句式等独特之处。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 w.5 Y k 。
高中文言文阅读知识用表

高中文言文阅读知识用表
目录
一文化常识
二实词
表一通假字
表二古今异义
表三一词多义(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表四一般词类活用
表五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表
表六课本主要词类活用现象
表七合音兼词
表八偏义复词
三虚词
表一《考试大纲》所示18个常见文言虚词主要用法
表二复音虚词的用法
表三虚词用法辨析与备考
四文言句式
五文言翻译与断句
表一翻译原则
表二直译方法
表三文言翻译常见失误
表四文言断句
一文化常识
二实词
表二古今异义
表三一词多义(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表五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表
表七合音兼词
表八偏义复词
表九词义推断的方法
三虚词
表一《考试大纲》所示18个常见文言虚词主要用法
2.乎
3.何
7.以
11.所
表三虚词用法辨析与备考。
文言文阅读技巧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技巧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遗产,阅读文言文是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一环。
然而,由于语言和句式的复杂性,很多人对文言文的阅读感到困难。
这篇文章将总结一些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魅力。
一、认清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句子中经常出现很多修饰成分,如定语、补语等。
因此,理解句子结构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一种常见的句子结构是主谓宾结构,即句子中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和一个宾语。
另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句子结构,如倒装、并列句等。
通过理解句子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分析句子的意义。
二、注重词语的疑难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常常是古代用法或者特殊含义,因此读者需要注重词语的疑难理解。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1.查阅字典:遇到不认识的词语,可以查阅古代汉语词典,了解其意义和用法。
2.关注上下文:有时候,通过上下文可以推测出词语的意义。
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固定搭配,通过熟悉的字眼,可以推测出其他陌生词汇的意义。
3.学习常用词语:了解文言文中一些常用的词语和固定用法,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整个句子和段落的意义。
三、把握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夸张、比喻、排比等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当读者遇到这些修辞手法时,应该注意理解其含义,并思考它们对整个句子和段落的影响。
通过掌握修辞手法,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魅力和美感。
四、注意文化背景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很多作品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因此,了解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于理解文言文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了解古代官制、礼仪等常识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章的意义和脉络。
对于文言文阅读感到困难的读者来说,建议多加学习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以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
五、多读多练最后,提升文言文阅读的关键是多读多练。
通过不断地阅读文言文作品,读者可以逐渐熟悉古代文言表达的方式和特点。
文言文阅读知识框架

方
法
4.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5.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 惯
文言语句断句停顿大致有下列五种方法: 主谓之间 动宾之间 定(状)中之间 表连接的虚词前 领起全句虚词后 例如:环滁/皆山也 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例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例如:夫/环而攻之
归纳内容要点的常用方法:
疏通文意 归 纳 要 点 信息提取法 归纳信息 人、事、景、情、理
题面验证法
利用试题题面
整体把握文意
揣摩写作手法的步骤:
疏 通 文 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知 内 容
看结构 揣摩全篇写法 看表现手法
看语言特点
解答感悟启示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我认为……
用标志性语言
感 悟 启 示 题
比如…… 紧跟时代步伐 贴近生活实际
表语 达句 流通 畅顺
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信息提取法疏通文意归纳信息题面验证法利用试题题面整体把握文意揣摩写作手法的步骤
1.主谓之间要停顿
节 奏 划 分 五 个 规 律
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3.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 4.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 5.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
1. 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 思相同的词语
文言文知识梳理表格

初二语文暑假作业文言文知识梳理班级姓名学号(请同学们自行打印,把封面和下面的表格用A4打印装订。
)实词例句(标明出处)含义实词例句(标明出处)含义+时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常常知人不知而不愠(《论语》)了解余忆童稚时(《童趣》)时候温故而知新(《论语》)知道故温故而知新(《论语》)学过的知识知之为知之(《论语》)明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原来是知也(《论语》)通“智”聪明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因此即使原因奉行善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好的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京中有善口技(《口技》)擅长此独以跛之故(塞翁失马》)危惟有危楼一座(《山市》)高行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洞窗扉皆洞开(《狼》)(门窗)敞开三人行(《论语》)行走观一狼洞其中(《狼》)打洞罔学而不思则罔(《论语》)迷惑而无所得无作青云白鹤观(《童趣》)景象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景色景象观察宋有富人(《智子疑邻》)观之兴正浓(《童趣》)期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有期》)约会天下之伟观也《观潮》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希望观之兴正浓(《童趣》)富宋有富人(《智子疑邻》)富裕予观乎巴陵胜状《岳阳楼记》看家富良马(《塞翁失马》)多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观赏亡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丢失若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逃跑孰若孤《孙权劝学》。
比得上殆思而不学则殆(《论语》)有害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像7-8年级文言文实词解释归纳(表格一)即即公大兄无奕女(《咏雪》)就是若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好像即书诗四句(《伤仲永》)立即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山市》像去“太丘舍去”“委而去之”《陈太丘与有期》走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好像去国怀乡《岳阳楼记》离开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比不上日中去人近《两小儿辩日》距离已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有期》已经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距离死而后已《论语》停止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好的市东市买鞍马《木兰诗》集市京中有善口技(《口技》)善于愿为市鞍马《木兰诗》买自并自为其名《伤仲永》代词,自己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闻余闻之也久《伤仲永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传闻7-8年级文言文实词解释归纳(表格二)实词出处含义实词出处含义名并自为其名《伤仲永》名字绝以为妙绝《口技》极名之者谁?《醉翁亭记》》命名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极不能名其一处也《伤仲永》说出群响毕绝《口技》消失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完成哀转久绝《三峡》消失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做沿溯阻绝《三峡》阻住意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狼》打算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意暇甚《狼》神情穷欲穷其林《桃花源记》走尽见见往事耳《孙权劝学》知道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不断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看见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无穷无尽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领悟当当涂掌事《孙权劝学》当权夫今夫不受之天《伤仲永》那些但当涉猎《孙权劝学》应当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当是时《口技》就夫起大呼《口技》丈夫木兰当户织《木兰诗》对着妙众妙毕备《口技》妙处备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详尽以为妙绝《口技》奇妙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具备指手有百指《口技》手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准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指出策执策而临之《马说》鞭子毕群响毕绝《口技》全策之不以其道《马说》鞭打止止有剩骨《狼》同“只”策勋十二传《木兰诗》帝王封臣下一狼得骨止《狼》停止成语“束手无策”办法7-8年级文言文实词解释归纳(表格三)敌恐前后受其敌《狼》 攻击 夫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盖以诱敌《狼》 敌方 夫齁声起 丈夫 前其一犬坐于前《狼》前面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狼不敢前《狼》 上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景色 乳妇抚儿乳《口技》喂奶号阴风怒号《岳阳楼记》大叫 儿含乳啼《口技》乳头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别号 顾顾野有麦场《狼》看见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寂 视端容寂平静或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有时 寂寥无人 寂静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借 每假借于人 借 极 此乐何极穷尽开日出而林霏开 散开 南极潇湘到 连月不开 放晴 阙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宫殿乐太守之乐其乐以什么为乐 略无阙处通“缺”,中断而不知人之乐 乐趣 少少时 一会儿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乐趣 意少舒稍微临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面对 饮少辄醉 不多 临溪而渔到 胜 此时无声胜有声取胜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 予观夫巴陵胜状 优美鳞鳞浪层层像鱼鳞一样 高处不胜寒 忍受 呷浪之鳞鱼食食不饱,力不足《马说》吃 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命名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 不能名其一处《口技》说出 谓 太守谓谁 是 清 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清澈 予谓莲 认为 以其境过清 凄清 太守自谓也 命名 穷欲穷其林穷尽下 日光下澈向下7-8年级文言文实词解释归纳(表格四)乐亦无穷穷尽下见小潭往下看穷冬烈风深艳艳装骑驴艳丽意意少舒心情略无慕艳意欣赏意暇甚神情异奇山异水奇异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渔人甚异之认为。
文言文初中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初中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也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学会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建立对文言文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语法、词汇、句式和翻译,对初中文言文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语法1.文言动词文言文动词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声调的变化来区分时态。
例如,“行”的四声变化:行(现在)、行(将来)、行(过去)、行(完成),这是文言文动词的变化形式。
同时,文言文中的主谓结构比较紧凑,常采用定语后置的方式表达复杂的句子。
2.文言名词文言文名词多使用复音节名词,音节多的名词一般表示事物的抽象概念。
例如:“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其中,“羽扇纶巾”和“樯橹”是两个复音节名词,分别代表华贵和清闲。
3.文言代词文言代词分为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包括“吾、尔、彼”等,指示代词包括“是、此、彼”等。
在文言文中,代词常常被省略,需要根据上下文理解其指代的人或物。
4.文言连词文言连词主要分为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
“且”、“而”是并列连词,用来连接两个平行的词、短语或句子。
“若”、“虽”是从属连词,用来连词从句和主句。
二、词汇1.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包括助词和语气词。
助词主要用来表示时态、语气和语法范畴等细微差别。
例如“之”可以表示所属,“乎”表示疑问,“已”表示完成等。
语气词则用来表达说话者的感情、态度和口气等。
例如:“何其”可以表示惊讶,“耳目”可以表示瞠目结舌。
2.文言常用词文言常用词包括“天下、道、君、臣、民、礼、义、仁、忠、孝”等。
这些词汇都是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代表着对于前辈的敬仰和对于道德规范的人文感悟。
3.文言生僻词文言生僻词是指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古代文化中广泛使用的词汇。
例如:“匏土寿木”表示龙凤呈祥,“而立之年”表示30岁。
三、句式1.文言倒装句文言倒装句是指将主语和谓语的顺序颠倒的句式。
例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其中“前”和“后”作为状语放在句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
名称
解说
文人合称(不包括诗家)
二陆
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
两司马
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历史散文家司马迁
班马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
班张
东汉班固、张衡(分别有《两都赋》、《二京赋》)
韩柳
中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
韩孟
中唐文学家韩愈、孟郊
苏黄
北宋文学家苏轼、黄庭坚
三曹
汉魏文学家曹操、曹丕、曹植
三班
《世说新语》
南朝
刘义庆
笔记小说集,全书分德行、言论、政事、文学、雅量、识鉴、品藻等36门,记载了西汉初至东晋的士大夫的言谈和轶事
汉代班彪(父)、班固(兄)、班昭(妹)
三苏
北宋文学家苏洵(父),苏轼(兄)、苏辙(弟)
乾隆诗文三大家
赵翼、蒋士铨、袁枚
明初诗文三大家
高启、刘基、宋濂
三袁
明初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明代前七子
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塞翁失马》
笔记小说
志怪和志人小说的合称,出现于魏晋南北朝
《搜神记》、《博物志》
传奇
短篇小说,兴起于唐代
《莺莺传》
话本
古白话小说,出现于宋代
《清平山堂话本》
拟话本
模拟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出现于明代
《今古奇观》
章回小说
长篇小说,全书分成若干回,每回有标题,概括全回故事内容,出现于明清时期。
《吕氏春秋》
战国末期
吕不韦
也称《吕览》,分12纪、8览、6论。内容无所不包,以儒、道家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之言,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
《左传》
春秋末期
左丘明
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体系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叙史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按时间顺序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项脊轩志》
原
古代推究本原的一种议论文体
《原毁》
策
古代臣子向君王陈述政见、进献事略的一种文体
《教战守策》
辨
批驳错误的议论文体
《桐叶封弟辨》
祭文
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灵时所诵读的文章
《祭妹文》
古代小说常识
神话
关于神仙或神化了的古代英雄的故事,上古形成
《女蜗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上古形成。
战国时的一部国别史,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共33篇,上接春秋,下至秦,反映了245年的史事。
《水经注》
南北朝
北魏郦道元
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共40卷,叙述了1252条大小水道的源流,以及沿岸的山川古迹、地理沿革、历史掌故、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等,引书437种,篇幅比原书增加了20倍。
宋代
散文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资治通鉴》、《梦溪笔谈》
元代
杂剧
《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
明清
小说和戏曲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牡丹亭》、《镜花缘》、《长生殿》、《桃花扇》、《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近代
小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孽海花》、《老残游记》
《孟子》
战国
孟子及其门人
对话语录集,主要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共7篇.261章。
《庄子》
先秦
庄子学派著作的汇编。全书共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国语》
先秦
传为左丘明著
分国记事的史书。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等共21卷,书中史实约始于公元前967年,止于公元前453年。
明代后七子
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唐宋散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大历十才子
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李端
清阳湖派
恽敬、张惠言
清桐城派
方苞、刘大槐、姚鼐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家
吴沃尧、李宝嘉、刘鹗、曾朴
明吴中四杰
《红楼梦》
二文学常识
表一文学发展脉络
时间
文学发展
作品示例
上古
神话、寓言
《羿射九日》、《愚公移山》
春秋战国
诸子散文
《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秦汉
历史散文
《史记》、《汉书》
魏晋南北朝
小说散文
《搜神记》、《世说新语》、《三国志》、《后汉书》、《文心雕龙》、《水经注》
唐代
散文和传奇
《师说》、《捕蛇者说》、《李娃传》、《会真记》
六部古典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
《诗》、《书》、《礼》、《乐》、《易》、《春秋》
民间四大传奇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表三名著简介
名著
时代
作者
解说
《论语》
春秋
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全书共20篇,每篇又包括若干章,属于语录体。
高中文言文阅读知识用表
一文体常识
类别
文体
解说
示例
古代散文常识。
传
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一种文学体裁
《屈原列传》
赋
用以铺陈事物的一种散文体裁
《阿房宫赋》
序
用以叙述说明,用于书、文首或文尾的一种文体
《滕王阁序》
疏
封建时代臣子向君王分条陈述事情的一种文体
《论积贮疏》
表
封建时代臣子给君王的奏章或信文
《陈情表》
铭
刻在器物、碑碣等上面用以譬诫自己,记述事实,称述功德的文字
《陋室铭》
说
用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情以期说明一个道理的一种文体
《师说》
记
记载,描述事物的一种文体
《游褒禅山记》
语
记录或摘录某人言论的一种文体
《论语》
论
分析说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六国论》
书
古代的一种书信文体
《与朱元思书》
志
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竹林七贤
魏晋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名著合称
前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
元明四大传奇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达3000年左右,共130篇,内分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汉书》
东汉
班固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共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叙史起于公元前206年,止于公元23年
《战国策》
西汉
刘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