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合集下载

4隋唐五代文学

4隋唐五代文学

李白的思想
1、儒家的用世思想:期望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 少府移文书》)。但不科举,始终幻想“平交王侯”“一匡天 下”“济苍生”“安社稷”而“立抵卿相”,功成身退,归隐江 湖。 2、道教:“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正式入道,充满 对神仙境界的幻想,但他又说“仙人殊仿佛,未若醉中真”。 好道,是因为他内心深处深藏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他纯真 的狂傲不羁的个性风采,飘逸洒脱的气质,明朗、自信、壮大、 奔放的感情,都是基于这样的人生向往。 3、侠
文人加入词的创作,晚唐五代,词在西蜀和南唐高度繁荣, 花间词人多咏男女情爱,供娱乐消遣,南唐词人转向内心缠 绵情致的描写,特别是李煜,其后期词作把这一善于表现绵 藐情怀的文体,发挥得淋漓尽致,推向很高的艺术境界。
变文是唐五代流行的一种民间说唱伎艺(“转变”)的
底本。有宗教性变文、讲史性变文、民间传说题材的变文、 讲时事的变文。
2、繁荣的表现: 诗、文、小说、词全面发展。作者众多,大师辈出,风格 多样,意蕴浑厚。《全唐文》收作者3035人,《全唐诗》收作 者2200余人,唐人小说今天可以找到的还有二百二三十种。 1)唐诗的辉煌,是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初唐诗:表现领域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南北文风 融合;形式方面,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格律诗形成。 盛唐诗:盛唐气象,骨气端翔,兴象玲珑,而含蕴深厚, 韵味无穷。 安史之乱中:理想色彩、浪漫情调逐渐消退,代之而起的 是诗圣杜甫把强烈深沉的情感融入叙事手法的动地歌吟。 中唐诗:大历诗人以夕阳秋风寄托彷徨寂寞的情思,继之 以贞元元和(785-820)年间的又一个诗歌创作高潮:韩、孟 诗派与李贺追求怪奇,元、白与张、王追求通俗。长庆以后, 中兴成梦,士人心态内敛,写法多苦吟。 晚唐:杜牧、李商隐创造了唐诗的最后辉煌。特别是李商 隐,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

第五编 隋唐代五代文学绪论

第五编  隋唐代五代文学绪论

第五编隋唐代五代文学绪论一、唐代文学的繁荣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是中国诗歌群峰中的珠穆朗玛。

唐诗以其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弘气度,以及精妙绝伦的艺术风采,被后人称为“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1、诗歌:诗篇数量:近三百年间5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间多出两三倍以上。

诗人数量: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个,超过战国到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李白、杜甫的成就达到顶峰。

2、其它文体:散文:体裁丰富,传记,游记、寓言、杂说等出现;传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也是从产生到成熟。

变文一类通俗讲唱文体在民间广泛流传。

(说唱文体,简称“变”。

学界关于“变文”说法不一。

有说起源于宣讲佛经,当时一种脚“转变”的说唱艺术,与图画相配合,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

其图为“变相”,其说唱的底本为变文。

内容多为宣讲佛经故事、经义,也有讲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形式多样,或散韵相间、说唱结合;或全散;或全韵。

对后世的话本、弹词、诸宫调等通俗文学产生很大影响,开白话文的先河。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1、唐朝统治者奉行开明政治,文禁松弛,广开言路,使诗人敢于放手写作。

杜甫赞许太宗朝说:“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宋人洪迈《容斋随笔》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以下引杜甫、白居易、张祜、李商隐抨击时弊的诗,最后感慨宋朝文网的严密,说:“今之诗人不敢尔也”。

2、经济力量雄厚,国威大振,民气高扬,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裕的精神食粮。

胸怀开阔,气度恢弘,精神昂扬。

3、统治者实行文化兼容政策:其一,去华夷之防,吸收外来文化。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其二,允许儒、释、道并行发展,诗歌得以表现各种思想情绪。

4、科举考试重文采,试诗赋。

调动了士子研究诗歌艺术的积极性。

隋唐五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总结

隋唐五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总结

隋唐五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总结一、绪论1.唐代诗歌的分期●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年(713)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四杰、陈子昂●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李白、杜甫、山水田园派、边塞诗派●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元宗开成元年(836)大力十才子、元白诗派、韩梦诗派。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唐末(907)李商隐,杜牧2.唐代的散文(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古文运动),小说(唐传奇文言短篇小说),变文和词(花间诗人温庭筠等)3.唐代文学发展繁荣的原因●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提供了物质条件(影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漫游,积极进取)●统治阶级的提倡和重视,以诗词歌赋,曲式的科举制和行卷之风盛行,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发展。

●政治开明,思想界宽松活跃,儒释道并存,为唐代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文化方面,南北文化,国内各民族文化,中外文化交流。

●唐代世人生活的影响,漫游、入幕、读书山林、贬谪。

二、隋及初唐文学1.齐梁文学的弊端:讲究声律、对仗、词藻、文辞冗长,多饮风弄月。

隋代诗歌基本延续齐梁文风,缺乏创新,呈现出过度状态,初步显出南北文风融合的倾向2.隋初文学多见质朴刚健之气,隋炀帝希望以南方文化来统领改造统一的中国文化,所以他刚健与清丽并重;因为他一直在巡游,赋予了它的宫廷文学集团在文化地域上由塞北到江南的流动性,创作风格上,由刚健而富艳的两重性3.贯穿初唐百年诗歌发展的现索●近体诗的发展与定型,如上官仪●唐诗的革新,如王绩、陈子昂4.太宗朝宫廷文学●贞观诗坛:唐太宗及其周围的诗人。

特点:多君臣尹畅应氏凤达内容多歌功颂德写景咏物为主风格宏利雅正。

●上官体,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体,其诗多奉和应制之作,内容空泛,重视诗歌的形式技巧,讲求对仗和辞藻之美,风格“绮错婉媚”其地位嫌贵,使人纷纷效仿,称上官体三、盛唐诗坛1.孟浩然、王维与隐逸诗人群体●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兴盛的原因●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第三篇隋唐五代文学绪论ppt

第三篇隋唐五代文学绪论ppt



在这篇序言里,陈子昂提倡“风 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主 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 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倡导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 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此序 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 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但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 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的将抽 象思维附着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 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 3、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陈子昂重 要的诗歌有《感遇》、《登幽州台 歌》等诗,充满着壮伟之情和豪侠 之气,成为盛唐之音行将到来的序 曲。
第 四 节

唐 代 文 学 的 风 貌 及 地 位
1、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唐 诗的发展轨迹是:最初的90年左右, 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开元、 天宝盛世是唐诗的全面繁荣阶段, 这个时期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代 表诗人是李白;安史之乱后,诗风 骤变,气骨顿衰,理想浪漫色彩消 褪,表现战火中的人间灾难、生民 涂炭成为诗歌的主调,代表诗人是 诗圣杜甫;贞元元和年间,诗坛上 出现了革新的风气,诗歌创作出现 了又一个高潮,代表诗人是韩愈、 白居易;长庆以后,诗歌创作进入 到一个新阶段,李商隐是本时期的 杰出代表,他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 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 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




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 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 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 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 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 晚四个时期。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是: 隋 —→ 唐 —→ 五代十 国 —→ 宋 (581) (618) (907) (960)
第 一 节 开 放 文 化 环 境 与 唐 诗 的 繁 荣

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唐代文学·绪论本科版

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唐代文学·绪论本科版

唐代各体文学概说(四):唐传奇
•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传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 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 修史,好奇,行卷,古文运动(文风变革)。 • 莺莺传,柳毅传,霍小玉传,李娃传,南柯太守 传,枕中记,长恨传,虬髯客传(杜光庭)。等 等。 • 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沈既济语) • 以华艳之笔,叙恍惚之情。(鲁迅语) • 有意为小说。主要在文采与意想,即文笔与构思。
• 儒,释,道; • 以儒治国,以道修身,以佛治心。
唐代文学的主要任务:合南北文学 之长
• 魏征《隋书 · 文学传序》: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 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 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 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 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 总结:唐代文学最终完成了历史交给它的这个艰 巨的任务,创造出“既多兴象,又备风骨”的时 代文学。其贡献亦在此。
唐代文学兴盛的原因(一):文化 上的包容性
• 唐太宗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 之如一。”(《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一年五月条) • 在这样的统治之下,形成了较为开放自由的文化, 比如男女较为平等,而士风较为开明,思想较为 自由活跃,(儒释道合融)。 • 中外文化交融所造成的这种比较开放的风气,对 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 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
• 唐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文、小说、词 的全面发展上。诗的发展最早,在唐文学 中也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当诗发展到它 的高峰时,散文开始了它的文体文风改革。 就文体文风改革的规模和影响说,前此还 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它相比。小说也 开始走向繁荣。而当散文、小说、诗相继 进入低潮时,诗的另一种体式──词,又登 上文坛,焕发光彩。终有唐一代,几乎找 不到一个文学沉寂的时期。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五代文学(618—960)
(1)词之兴盛,一枝独秀; (2)唐、宋文学之间的过渡阶段。
5


隋代文学(581—618)
国家统一与南北文学的合流; 齐梁宫廷文学的延续与变革; 边塞诗启唐人之先鞭。 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到唐代文学的过渡
(1) (2) (3) (4) 阶段。
3
唐代文学(618—907)
(1)国力昌盛,文学全面繁荣; (2)唐诗为一代文学之标志,进入我国古典诗 歌的全盛时期 (3)散文取代了骈文的统治地位,堪称继秦汉 散文后的一次新高峰; (4)传奇小说的兴起标志着进入“始有意为小说” (鲁迅)和中国古代小说趋于成熟的时期; (5)俗讲、变文和词,开启了文学发展的新领 域。约37年。 • 唐( 618 - 907 )约289年。 • 五代( 907 - 960 ) 约53年。
共约380年。
• 隋朝三十多年的文学,虽然因国家的统一和南北 文风的融合而出现新的气象,但其主要倾向仍沿 袭了南朝馀风。 • 唐亡后五代、十国的五十多年,又有向南朝回归 的发展趋势,题材和情调的女性化以及文辞的绮 靡华丽,为其主要特征。 • 而唐朝三百年间,文学以及艺术的各个方面,都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中国文学、艺术推向一个 新的高峰。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二)、唐诗发展的轨迹(唐文学分 期同)
常见的是四分法: 明· 高棅《唐诗品汇· 总序》将时代先后、艺 术风格、诗体三者结合加以排列,可算标 志四分法的正式形成:“今试以数十百篇 之诗,隐其姓名,以示学者,须要识得何 者为初唐,何者为盛唐,何者为中唐、为 晚唐。” 四分法大略反映出唐诗从端正方向,到繁 荣、发展、消歇的过程,反映各阶段唐诗 发展的不同风貌,且与整个唐代社会变化 相随。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一、唐文学概况 隋唐五代文学 繁荣。 安史之乱为界,前期:中古文学的第一段,唐文 学是顶峰; 后期:中古文学的第二段,唐文学为以后文学 发展铺平了 道路。唐文学繁荣体现在诗、词、 古文、传奇(小说)四种体裁上,其中诗、古文 大大发展;词、传奇是新文体。
二、唐文学繁荣的原因
两方面原因:外部——政治、经 济、文化、思想、士人生活等(社会 历史条件);内部——文学自身承传 与发展。
唐太宗 李世民(598 年—649年 )在位23 年,是中国封建社会 卓有成就的帝王,在 位期间国泰民安,社 会安定,经济发展繁 荣,为后来的开元盛 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后人称他的统治为 “贞观之制”。
百花争艳的唐代诗歌
聚焦: 1、近代学者马一浮释诗云:“ 如迷忽 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 之苏”。你如何理解诗歌所含蕴的心 灵性。 2、什么是唐诗?唐诗所兼容并包的中 国文化精神是什么? 3、在中国历史上,汉唐并称盛世,为 什么诗歌的黄金时代在唐而不在汉?
(一)唐诗的特点
变文
说唱文体,简称“变”。学界关于“变 文”说法不一。有说起源于宣讲佛经,当 时一种脚本“转变”的说唱艺术,与图画 相配合,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 故事。其图为“变相”,其说唱的底本为 变文。 内容多为宣讲佛经故事、经义,也有讲述 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形式多样,或散韵相间、说唱结合;或全 散;或全韵。 对后世的话本、弹词、诸宫调等通俗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二、唐代士人心态对文学的影响 1.唐代士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反映到文学上,
便是文学中昂扬的情调。 2.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兼容 的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 A.修史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B.绘画、书法、雕塑和音乐舞蹈对文学的影 响
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 贬谪与唐文学
三、唐人读书山林的风气
山林清幽的环境对士人情趣的陶冶,审美趣
味的走向都会有影响,形成唐诗清幽明秀的 格调。 四、贬谪生活对唐文学的影响 贬谪后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和 对生命的执著,理想的追求,构成贬谪文学 丰富的内涵。
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一、唐代儒、释、道的融合
一、唐士人漫游与文学
1.名山大川的游历——山水田园诗的发展 2.边塞漫游——唐诗慷慨壮大的气势和壮美 的境界 3.通都大邑——拓宽了文学的题材,丰富表 现领域。

二、幕府生活与文学
入幕是许多士人的主要仕途经历。幕府宴饮、
乐伎唱诗、唱和送别、戎幕闲谈,对于诗创 作和词产生,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一、国力和统治者心态对唐代点,国力的
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唐朝立国者一视华夷的心态造成了中外文 化的交融。 3.中外文化的交融造成的较为开放的风气, 对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 的多样化,都有重要意义。
1.儒、释、道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
特点。 2.政权运作、人才选拔与使用方面,儒家思 想占统治地位。 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 方面,时时杂入释、道。
二、佛教对唐文学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